新闻内容
张掖市党政代表团赴海北州、阿拉善盟考察纪行
2010-09-06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是洋溢着丰收喜悦和美好憧憬的日子。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克恭为团长,市委副书记万泽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双喜,市委常委、甘州区委书记张健,副市长关尧、康清为副团长的我市党政代表团,带领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工信委、国土资源局、民政局、公安局和六县区负责人,于8月25日至27日赴青海省海北州及刚察县、祁连县,9月2日至3日赴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进行了友好访问和学习考察,进一步密切我市与周边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和协作,促进长期稳定和谐发展。
生态建设成共识
生态在当今时代,无疑具备了产生新闻效应的初步元素。站在海拔4700米的八一冰川向下看,活动的人群感到十分渺校受命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主体为了寻求利益最大化,最终走出了合理开发的底线,对大自然进行透支,经济发展导致的结构性暴力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空间,其实质是向人类的生命空间“逼宫”的最致命一步,悲哀的是,还是“未完成状态”。考察中,大家欣慰地发现,在对生态环境保护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生态建设,成为了考察地区和我市不谋而合的共识和实践。海北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是海北州的发展战略;大力退牧还草,开展生态建设,严防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握手”,这是阿拉善盟的追求;立足于生态安全屏障,开展生态建设,这是我市按照国家对甘肃生态屏障、战略通道定位的大背景,确立的区域发展目标。
海北藏族自治州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因位于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北岸而得名。海北州大通河、黄河一级支流湟水、黑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地,境内冰川面积达371.71平方公里,冰川储量130.44亿立方米。青海湖水量的80%来自海北,被誉为“西部水塔”。境内有林地面积822.75万亩,森林覆盖率15.2%,仅珍稀物种就有30种,成为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和河西走廊生态水系安全,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
阿拉善右旗积极争取,目前纳入国家公益林区的补偿范围达到了784.9万亩,惠及农牧民4321人。退牧还草项目实施了8个批次,完成禁牧休牧972万亩。在治理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握手”方面,已经争取到国家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启动资金1500万元。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在打“生态牌”,争取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发展自己。海北、张掖、阿拉善盟同属于一个黑河流域生态圈。海北州、阿拉善盟的决策和追求,恰恰证明了我市区域发展定位的完全正确。路是一走就尘土飞扬的土石路,里程将近2个小时,闷热的天气让人汗流浃背。但陈克恭坚持要到黑河源头去看一看:“我们的‘母亲河’流淌的是养育我们的乳汁,我们不去看谁看?”
源头的状况令人揪心。公路分割了翠绿的草原;一些工厂烟尘滚滚,污染着蓝天白云;草地瘠薄,草只有两三公分高,还有成群的牦牛在啃食;一座座高山上只悬挂着几片冰川。陈克恭皱着眉头指着高山,以专家的眼光识别说:“你们仔细看,像水洗过的石头部分至多就是最近5年消失的冰川,如果冰川以这样的速度消失,张掖的未来真正让人担忧。山水是人类的山水,山水的命运,其实是人类的命运。人类向大自然低头,其实是人类的伟大,是文明的进步。”他的话,让在场的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心情格外沉重。为了进一步核实冰川情况,代表团有14人经过长途跋涉,攀上了海拔4700多米的八一冰川。陈克恭、张健等踩着滑溜溜的冰雪,迈着沉重的步履,攀上了冰川顶峰。在听取了我市探索建立节水农业与生态保护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的情况介绍后,海北州委书记严金海,阿拉善右旗旗委书记才巴特尔高度评价我市的做法,认为站得高、看得远,是具有战略眼光、符合时代潮流、创新发展理念的战略决策,值得他们借鉴学习。
旅游产业快发展
当我们检视来路、细数家珍,才发现张掖还是有许多优势可供发挥。有优势就发扬光大,这是所有地方党委、政府“操盘手”的共识。近年来,海北、阿拉善盟都在竞相利用自然资源,快速发展旅游业。
海北州多样性的地理地貌,构成了湿地、沙漠、草原、雪山、林海、峡谷、野生动植物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光,具有原始性、神秘性、多样性、生态性兼容的特点。境内自然资源众多,有名列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首的青海湖,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的祁连山草原,中国最美的花海“百里油菜花海”,“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的经典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诞生地金银滩草原。刚察县有著名的鸟岛,青海湖最大的湿地仙女湾景区,环湖历史最为悠久的“拉则”和祭海台景区,有“半河清水半河鱼”美誉的湟鱼洄游产卵观光地沙柳河。祁连县有一日四景的牛心山和冰沟、卓尔山、黑河大峡谷等景区。
阿拉善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与我市的山丹、甘州、高台、临泽县毗邻。这里地处内陆高原,属暖温带荒漠干旱区,戈壁、丘陵、滩地纵横交错,其中沙漠占46.6%。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曼德拉山岩画形象逼真,是世界最古老的艺术珍品之一;巴丹吉林沙漠横亘于阿拉善盟中部,是中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沙漠中分布着许多湖泊,沙水相映,水天相连,构成了“沙漠湖群”罕见奇景。2005年,巴丹吉林沙漠被批准为“国家级沙漠地质公园”;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
面对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海北州各地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突出原生态和回归自然的主流创意,倾力打造包装,把许多特色资源通过包装放大到了极致,把许多看似平常的资源包装成了极具魅力的特色景观。“中国最美”、“魅力海北”、“天境祁连”、“东方小瑞士”、“百里花海”等精妙的宣传词汇展现出对外界无穷的吸引力,五月观鸟爱鸟节、六月观鱼放生节、七月草原佤顿节、八月青海湖情歌节、九月金秋圣水沐浴节等传统节庆更是作为固定的“阵地”将旅游活动推向了高潮。目前,该州有85个精品景点位列青海省旅游规划,建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处,是全省率先实现4A级景区全覆盖的地区。
阿拉善右旗坚持旅游与自然资源、文化相结合,成功举办了首届穿越东方汽车马拉松赛阿右旗段赛事活动,和2009年“巴丹吉林沙漠杯”中国越野车精英挑战赛,有力地提升了对外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引进知名旅游开发公司,投资2亿元高标准开发巴丹吉林旅游资源,打造国内知名沙漠旅游胜地。
从他们的做法看,我市提出的彰显“湿地之城”、“戈壁水乡”的独特生态魅力,围绕大佛寺、马蹄寺、丹霞地貌、祁连山腹地优美景观等优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属于生态经济的旅游业,这个决策可以说顺时逢势,正当其时,完全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国民消费升级需求,符合张掖发展的客观要求。
忘情于山水,是人类热爱大自然的人的属性最真切的表达。考察地区的旅游,给代表团成员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巴丹吉林沙漠一望无际。穿行在山峦般起伏的沙丘,既有冲浪的感觉,又有过山车的刺激,真正是高端旅游。据介绍,今年8月,前往巴丹吉林沙漠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每天都有10余辆旅游越野车满载着兴致勃勃的游客驶入,尤其在节假日期间高达20多辆,旅游人数每天达120人次。8月26日下午,晚霞映照着苍茫的草原,一望无际、没膝深的绿草让人心旷神怡。代表团来到一座小山包,海北州城市景色一览无余。大家兴奋地说:“真是大美海北州。”翻开他们的画册,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碧绿的草原,金黄的油菜,清清的河水,苍翠森林……许多优美的照片似曾相识,与我市的并无二致。大美海北州、阿拉善盟,其实就是大美金张掖。考察地区和我市代表团共同认为,要树立大旅游的思想和理念,打破行政界线,把各地的优势旅游景点“捆绑推介”,加强旅游开发合作,延伸旅游业链条,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共享游客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共同发展。
民族团结固和谐
经济发展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我们很难赶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宽社会发展的宽度,这是考察地区明智的认识、现实的选择。无论是海北州、阿拉善盟,还是张掖市,都是多民族聚集区,大家不约而同地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海北州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阿拉善盟是“民族团结和谐共建”,我市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市”。这不是巧合。相似决策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深刻的思考和叙事呢?
海北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汇集地,是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结合部,也是内地先进思想文化进入草原牧区的先导区。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由来已久,昆仑文化和西夏文化相互交映。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海郡被列入第一批丝绸之路中外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原子城)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卡约文化、辛店文化遗址等17处古文化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回族宴席曲、华热服饰、青海湖祭海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厚重的历史文化、多民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以及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汇聚融合,形成了海北独特的人文特征。
阿拉善盟更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其多民族性自不待言。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代表团和考察地区的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一个团结和谐稳固的双边环境,加快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张掖、海北、阿拉善盟同属多民族聚居区,同依祁连山,共饮黑河水,唇齿相依,生息与共。进一步加强睦邻友好往来与合作,既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两市州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和美好愿望。大家表示,将以本次考察为契机,进一步巩固扩大友好合作的成果,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友好合作关系,推进双边睦邻友好合作迈上新的台阶。我市和海北州,甘州区和阿拉善右旗签订了缔结友好市州、区旗和共建民族团结进步市州、区旗协议,约定将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平等协商、联合发展”的原则,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在参观了阿拉善右旗博物馆后,陈克恭欣然题词:共同的心愿,共同的祝福,共同的家园。
抢抓机遇谋发展
祁连县县长更藏说:“过去和现在,祁连人民的‘菜篮子’都是张掖人民给装的。”张掖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过渡带,形成了天然走廊,是一块绿洲盆地,这种地理优势造就了过去的农业大市,曾借粮食输出供给线,成为连接青海、内蒙的经济通道。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农业结构的调整,现在仍旧是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周边地区群众蔬菜、瓜果、蛋禽等“菜篮子”的主产区。随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军民合用机尝多条公路网建设,海北、张掖、阿拉善盟同一个生态圈,又会变为2小时经济圈和旅游圈。张掖居中四向、立体交通枢纽的经济通道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吸引矿产资源等资源富集地区前来投资创业,成为矿产资源加工通道、物流通道、旅游通道和能源转换通道,通道优势将转化为经济优势。考察中,海北州及祁连县、阿拉善盟及阿右旗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地域互联、文化相容、资源互补耦合的区域经济合作,共同加快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经贸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果。围绕发展通道经济,代表团同海北州及祁连县、阿拉善盟及阿右旗进行多方洽谈协商,在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旅游产业开发及物资借道外运等方面,达成了合作的意向,并就祁连县部分群众到我市境内建房居住享受相关政策等事宜进行了磋商,达成了初步意向。
发展正在进行,故事必然精彩。代表团的考察,打开了一扇扇门窗,为美好的明天奠定了基矗(张俊德)
生态建设成共识
生态在当今时代,无疑具备了产生新闻效应的初步元素。站在海拔4700米的八一冰川向下看,活动的人群感到十分渺校受命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主体为了寻求利益最大化,最终走出了合理开发的底线,对大自然进行透支,经济发展导致的结构性暴力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空间,其实质是向人类的生命空间“逼宫”的最致命一步,悲哀的是,还是“未完成状态”。考察中,大家欣慰地发现,在对生态环境保护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生态建设,成为了考察地区和我市不谋而合的共识和实践。海北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是海北州的发展战略;大力退牧还草,开展生态建设,严防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握手”,这是阿拉善盟的追求;立足于生态安全屏障,开展生态建设,这是我市按照国家对甘肃生态屏障、战略通道定位的大背景,确立的区域发展目标。
海北藏族自治州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因位于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北岸而得名。海北州大通河、黄河一级支流湟水、黑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地,境内冰川面积达371.71平方公里,冰川储量130.44亿立方米。青海湖水量的80%来自海北,被誉为“西部水塔”。境内有林地面积822.75万亩,森林覆盖率15.2%,仅珍稀物种就有30种,成为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和河西走廊生态水系安全,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
阿拉善右旗积极争取,目前纳入国家公益林区的补偿范围达到了784.9万亩,惠及农牧民4321人。退牧还草项目实施了8个批次,完成禁牧休牧972万亩。在治理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握手”方面,已经争取到国家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启动资金1500万元。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在打“生态牌”,争取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发展自己。海北、张掖、阿拉善盟同属于一个黑河流域生态圈。海北州、阿拉善盟的决策和追求,恰恰证明了我市区域发展定位的完全正确。路是一走就尘土飞扬的土石路,里程将近2个小时,闷热的天气让人汗流浃背。但陈克恭坚持要到黑河源头去看一看:“我们的‘母亲河’流淌的是养育我们的乳汁,我们不去看谁看?”
源头的状况令人揪心。公路分割了翠绿的草原;一些工厂烟尘滚滚,污染着蓝天白云;草地瘠薄,草只有两三公分高,还有成群的牦牛在啃食;一座座高山上只悬挂着几片冰川。陈克恭皱着眉头指着高山,以专家的眼光识别说:“你们仔细看,像水洗过的石头部分至多就是最近5年消失的冰川,如果冰川以这样的速度消失,张掖的未来真正让人担忧。山水是人类的山水,山水的命运,其实是人类的命运。人类向大自然低头,其实是人类的伟大,是文明的进步。”他的话,让在场的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心情格外沉重。为了进一步核实冰川情况,代表团有14人经过长途跋涉,攀上了海拔4700多米的八一冰川。陈克恭、张健等踩着滑溜溜的冰雪,迈着沉重的步履,攀上了冰川顶峰。在听取了我市探索建立节水农业与生态保护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的情况介绍后,海北州委书记严金海,阿拉善右旗旗委书记才巴特尔高度评价我市的做法,认为站得高、看得远,是具有战略眼光、符合时代潮流、创新发展理念的战略决策,值得他们借鉴学习。
旅游产业快发展
当我们检视来路、细数家珍,才发现张掖还是有许多优势可供发挥。有优势就发扬光大,这是所有地方党委、政府“操盘手”的共识。近年来,海北、阿拉善盟都在竞相利用自然资源,快速发展旅游业。
海北州多样性的地理地貌,构成了湿地、沙漠、草原、雪山、林海、峡谷、野生动植物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光,具有原始性、神秘性、多样性、生态性兼容的特点。境内自然资源众多,有名列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首的青海湖,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的祁连山草原,中国最美的花海“百里油菜花海”,“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的经典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诞生地金银滩草原。刚察县有著名的鸟岛,青海湖最大的湿地仙女湾景区,环湖历史最为悠久的“拉则”和祭海台景区,有“半河清水半河鱼”美誉的湟鱼洄游产卵观光地沙柳河。祁连县有一日四景的牛心山和冰沟、卓尔山、黑河大峡谷等景区。
阿拉善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与我市的山丹、甘州、高台、临泽县毗邻。这里地处内陆高原,属暖温带荒漠干旱区,戈壁、丘陵、滩地纵横交错,其中沙漠占46.6%。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曼德拉山岩画形象逼真,是世界最古老的艺术珍品之一;巴丹吉林沙漠横亘于阿拉善盟中部,是中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沙漠中分布着许多湖泊,沙水相映,水天相连,构成了“沙漠湖群”罕见奇景。2005年,巴丹吉林沙漠被批准为“国家级沙漠地质公园”;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
面对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海北州各地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突出原生态和回归自然的主流创意,倾力打造包装,把许多特色资源通过包装放大到了极致,把许多看似平常的资源包装成了极具魅力的特色景观。“中国最美”、“魅力海北”、“天境祁连”、“东方小瑞士”、“百里花海”等精妙的宣传词汇展现出对外界无穷的吸引力,五月观鸟爱鸟节、六月观鱼放生节、七月草原佤顿节、八月青海湖情歌节、九月金秋圣水沐浴节等传统节庆更是作为固定的“阵地”将旅游活动推向了高潮。目前,该州有85个精品景点位列青海省旅游规划,建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处,是全省率先实现4A级景区全覆盖的地区。
阿拉善右旗坚持旅游与自然资源、文化相结合,成功举办了首届穿越东方汽车马拉松赛阿右旗段赛事活动,和2009年“巴丹吉林沙漠杯”中国越野车精英挑战赛,有力地提升了对外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引进知名旅游开发公司,投资2亿元高标准开发巴丹吉林旅游资源,打造国内知名沙漠旅游胜地。
从他们的做法看,我市提出的彰显“湿地之城”、“戈壁水乡”的独特生态魅力,围绕大佛寺、马蹄寺、丹霞地貌、祁连山腹地优美景观等优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属于生态经济的旅游业,这个决策可以说顺时逢势,正当其时,完全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国民消费升级需求,符合张掖发展的客观要求。
忘情于山水,是人类热爱大自然的人的属性最真切的表达。考察地区的旅游,给代表团成员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巴丹吉林沙漠一望无际。穿行在山峦般起伏的沙丘,既有冲浪的感觉,又有过山车的刺激,真正是高端旅游。据介绍,今年8月,前往巴丹吉林沙漠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每天都有10余辆旅游越野车满载着兴致勃勃的游客驶入,尤其在节假日期间高达20多辆,旅游人数每天达120人次。8月26日下午,晚霞映照着苍茫的草原,一望无际、没膝深的绿草让人心旷神怡。代表团来到一座小山包,海北州城市景色一览无余。大家兴奋地说:“真是大美海北州。”翻开他们的画册,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碧绿的草原,金黄的油菜,清清的河水,苍翠森林……许多优美的照片似曾相识,与我市的并无二致。大美海北州、阿拉善盟,其实就是大美金张掖。考察地区和我市代表团共同认为,要树立大旅游的思想和理念,打破行政界线,把各地的优势旅游景点“捆绑推介”,加强旅游开发合作,延伸旅游业链条,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共享游客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共同发展。
民族团结固和谐
经济发展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我们很难赶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宽社会发展的宽度,这是考察地区明智的认识、现实的选择。无论是海北州、阿拉善盟,还是张掖市,都是多民族聚集区,大家不约而同地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海北州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阿拉善盟是“民族团结和谐共建”,我市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市”。这不是巧合。相似决策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深刻的思考和叙事呢?
海北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汇集地,是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结合部,也是内地先进思想文化进入草原牧区的先导区。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由来已久,昆仑文化和西夏文化相互交映。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海郡被列入第一批丝绸之路中外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原子城)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卡约文化、辛店文化遗址等17处古文化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回族宴席曲、华热服饰、青海湖祭海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厚重的历史文化、多民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以及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汇聚融合,形成了海北独特的人文特征。
阿拉善盟更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其多民族性自不待言。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代表团和考察地区的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一个团结和谐稳固的双边环境,加快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张掖、海北、阿拉善盟同属多民族聚居区,同依祁连山,共饮黑河水,唇齿相依,生息与共。进一步加强睦邻友好往来与合作,既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两市州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和美好愿望。大家表示,将以本次考察为契机,进一步巩固扩大友好合作的成果,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友好合作关系,推进双边睦邻友好合作迈上新的台阶。我市和海北州,甘州区和阿拉善右旗签订了缔结友好市州、区旗和共建民族团结进步市州、区旗协议,约定将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平等协商、联合发展”的原则,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在参观了阿拉善右旗博物馆后,陈克恭欣然题词:共同的心愿,共同的祝福,共同的家园。
抢抓机遇谋发展
祁连县县长更藏说:“过去和现在,祁连人民的‘菜篮子’都是张掖人民给装的。”张掖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过渡带,形成了天然走廊,是一块绿洲盆地,这种地理优势造就了过去的农业大市,曾借粮食输出供给线,成为连接青海、内蒙的经济通道。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农业结构的调整,现在仍旧是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周边地区群众蔬菜、瓜果、蛋禽等“菜篮子”的主产区。随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军民合用机尝多条公路网建设,海北、张掖、阿拉善盟同一个生态圈,又会变为2小时经济圈和旅游圈。张掖居中四向、立体交通枢纽的经济通道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吸引矿产资源等资源富集地区前来投资创业,成为矿产资源加工通道、物流通道、旅游通道和能源转换通道,通道优势将转化为经济优势。考察中,海北州及祁连县、阿拉善盟及阿右旗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地域互联、文化相容、资源互补耦合的区域经济合作,共同加快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经贸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果。围绕发展通道经济,代表团同海北州及祁连县、阿拉善盟及阿右旗进行多方洽谈协商,在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旅游产业开发及物资借道外运等方面,达成了合作的意向,并就祁连县部分群众到我市境内建房居住享受相关政策等事宜进行了磋商,达成了初步意向。
发展正在进行,故事必然精彩。代表团的考察,打开了一扇扇门窗,为美好的明天奠定了基矗(张俊德)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18℃~高温-5℃ | 低温-12℃~高温-1℃ | 低温-16℃~高温5℃ | 低温-21℃~高温0℃ | 低温-21℃~高温-3℃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张掖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