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东北三省共同纪念
2011-09-18 来源:凤凰网
东北三省共同纪念
“九一八”80周年
昨日9时18分,东北三省各城市一同拉响警报
A03版
80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大举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从此,中国人民展开了一场慷慨悲壮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民族解放战争。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中,吉林大地涌现出了杨靖宇、魏拯民等一大批杰出抗日将领。
他们带领英勇的吉林儿女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白山黑水间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谱写了抗敌御侮、保家卫国的壮丽史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天,抗战的烽火硝烟已经逝去66年,但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和气魄历久弥坚,始终成为中华民族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巨大精神力量。
纪念·东北三省
在沈阳撞钟鸣警
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
据新华社电(记者徐扬)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年纪念日。昨日上午,东北三省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撞钟鸣警仪式,用钟声和警报声警醒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9时16分,由中央有关部门、东北三省政府、解放军以及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撞钟手,一起推动钟槌击响警世钟。声声钟鸣敲击在人们的心中。
9时18分,尖厉的防空警报从四面八方响起,震撼着沈阳全城。博物馆广场上1000多名各界群众静静伫立。同时,在沈阳规定的道路上所有车辆停止行驶鸣笛示意。此时此刻,东北三省所有城市也一同拉响警报。
3分钟后,警报声从天际消失。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冉冉升起。撞钟鸣警活动后,数千名沈阳市民进入博物馆参观。
自1995年,沈阳开始用鸣警的形式纪念“九一八”事变,至今已连续举办17年。从2006年起,辽宁全省14市同时拉响警报。每年这一天,都会有大量沈阳市民自发来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与活动。
担任撞钟手的沈阳师范大学大三学生佟思琦说:“当钟声和警报声响起时,相信每个中国人的内心都会受到震撼和洗礼。‘九一八’的历史告诉我们大学生,要学以致用建设好国家,才能避免战争和苦难。”
纪念·吉林省
各界3000余人齐聚通化
纪念抗战胜利66周年暨“九一八”事变80周年
本报通化讯(记者卢红)9月18日9时18分,防空警报响彻通化上空。来自省市各界及驻通官兵代表共计3000余人,集会通化靖宇陵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暨“九一八”事变80周年。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巴音朝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化辰,副省长王化文等领导出席。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屡遭外敌入侵的悲惨经历中得出的刻骨铭心的教训。”会上,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巴音朝鲁表示,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加快推进吉林振兴发展肩负的时代使命和历史重任。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再次警醒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吉林是一块曾被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英雄土地,那些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气壮山河的先烈精神薪火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吉林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巴音朝鲁说,当前,吉林正站在振兴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吉林更加美好未来的时代重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
巴音朝鲁说,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美好”主题,牢牢抓装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吉林实际、具有吉林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对抗战胜利66周年的最好纪念,也是对曾在这片热土上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的最好祭奠。
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敏,杨靖宇将军的孙子马继民,抗联老战士韩光之女韩晓明,抗联老战士冯仲云之子冯松光、冯仲云的女儿冯忆罗等老一辈抗日英烈家属也前来参加纪念大会,辽宁卫视对此次纪念活动进行了现场转播。
纪念·长春
在4个地点开展演练
本报讯(记者程泽)昨日9时18分至41分,长春市上空鸣响了防空警报。时间是23分钟。
随着9时18分的临近,在长春市人防指挥中心开始倒计时。9时18分,准时启动了防空警报系统。
位于绿园区的长春市妇联巾帼大厦演练现场,正在上课的近300位同学,听到防空警报后,在应急引导员和老师们的带领下,哈腰、扶墙,分别从5层楼紧张而有序地跑到楼外的小广场上。
与此同时,朝阳区富苑华城、长春市二道区东站十委社区开展了城市居民防空袭紧急隐蔽演练。
双阳区人防办指挥中心接到长春市人防办指挥中心的命令后,利用通信系统实现视频面对面交流,也开展了防空袭演练。
纪念·陈列馆
昨日上午,长春市南大营旧址陈列馆正式落成,千余名部队代表、学生、市民参观。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宣布开馆,长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树国、长春市市长崔杰、长春市政协主席张元富等领导参加开馆仪式。
南大营旧址陈列馆开馆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8时30分,在亚泰大街和繁荣路交会处附近,西北方向是一个在建的居民小区。小区正门南侧,青石围墙圈起来的院落,就是长春南大营旧址陈列馆。
9时18分,警报鸣响。与会领导和各界人士为在南大营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民族先烈和东北沦陷时期的死难同胞默哀。
崔杰说:“为缅怀南大营战役中牺牲的民族先烈,弘扬抵抗外来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凝固长春这块热土上的抗争史、战斗史、光荣史,在社会各界的努力和支持下,我们利用南大营遗址建设了旧址陈列馆。南大营旧址陈列馆将告诉一代又一代人:落后就要遭到欺侮,发展才能强大。这是抗日战争史和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启示。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自强不息,开拓奋进,把长春建设得越来越美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富强。”
60年前的儿童团团员
走进旧址陈列馆,方方正正的庭院里栽种了苍松翠柏。门口,两门火炮矗立,73岁的那世春老人抚摸着这两门火炮,非常激动。
那大爷胸前别着一枚徽章,上面写着“长春南岭儿童团,1945年秋长春解放60周年纪念”。
“我10岁的时候加入了儿童团,当时有20多名团员。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护旧址和维护周围的安全,防止破坏。”那大爷说。
那大爷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两门火炮摆在水厂大门两侧,后来不知道哪去了,“我这次来,看到这两门火炮,很感动。除了寻找当初的记忆,我还希望能找到当初儿童团的团员。”
欢迎市民免费参观
长春市文化局副局长、文物局局长刘红宇说,像春节这样重要的节假日,南大营旧址陈列馆才闭馆,平时都在9时至16时开馆,欢迎广大市民免费到这里参观。
目前,这里收藏了历史图片70多幅,实物30余件。在馆藏中,侵华日军的资料相对多一些,东北军的少一些。刘红宇说,希望热心市民为陈列馆提供更多记录当年历史的衣物、匕首、文字、照片及实物资料。本报记者程泽
■相关新闻
全国一流通讯车亮相
昨日,距离南大营旧址正门20多米的地方,停着一辆崭新的大客车,车顶的摄像头对准南大营旧址。这辆通讯车,长春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刚采购回来不久,首次在集会上公开亮相。车内,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摄像头采集的信息,可以即刻传递到长春市人防办公室指挥中心。
据介绍,近日,长春市采购了前导车、通讯车和指挥车各一台,性能在国内一流。本报记者程泽
纪念·母亲
曹保明谈“九一八”印象——
收养日本孤儿的“中国母亲”
是长春人民最伟大的形象
本报讯(记者董春梅)“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以史为鉴,警钟长鸣。”昨日,警报声鸣响的一刻,“九一八”,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更重了。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说,这一天,我们不仅要记装南大营”的抵抗形象,更应该记装中国母亲”的伟大情怀。
曹宝明说,80年前的“九一八”,对于中国人民,特别是东北人民,是个最难忘的日子,“这个精神上的纪念,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历史一种充分的分析。同时,对我们的民族、对我们的经济,是一个很好的督促。”
曹宝明说,“九一八”,除纪念抗战胜利外,在长春,有两个方面必须纪念。一个是,长春南岭大营(南大营)旧址陈列馆。
“‘九一八’这天,让我想到的第二件事,是我们长春母亲的伟大形象。”曹保明说,1945年,日本人战败撤退时,很多日本孩子因为各种原因,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这个时候,长春的母亲们,表现出了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收养了很多被扔在壕沟中、草丛里的日本孤儿。
“对日本孤儿,长春母亲伸出母爱之手,进行哺育和收养。我觉得,这是我们长春人民最伟大的形象,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也是国际主义的一种精神和品牌。”曹保明说,每到“九一八”这天,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文化形象,和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叫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9户养父母,就剩我一个了”
长春市南关区平阳街790号,有一座著名的“中日友好楼”,是1990年由日本友好人士笠贯尚章先生集资修建的,专供29位中国养父母免费居祝89岁的崔志荣就住在这里。
曹保明说,当年被遗留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日本孩子大概有5000多人。崔志荣老人,是29位养父母中唯一健在的一位。
被崔志荣收养的日本女孩,名叫秦艳君,也是夫妻俩第一个孩子。说起决定收养孩子的一幕,当年采访时,曹保明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夫妻两人一段难忘的对话。
“这是个日本孩子,将来会不会有事呢?”
“反正是个孩子,管他日本还是哪儿的。现在她这么可怜,咱不救她,她可能就活不成了……”
昨日上午,记者在“中日友好楼”下,见到了崔志荣老人。花白的头发、微驼的脊背、慈祥的面庞,布满皱纹的双手温暖又厚实。
60多年前的这段对话,老人完全记不得了。最近几年,崔志荣身体不好,天气好的时候才下楼坐坐。
“29户养父母,就剩我一个了。”崔志荣告诉记者,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小弟”(秦艳君小名)和丈夫带着一双儿女回到了日本。如今她们也都60多岁了,逢年过节,就往家里打电话,偶尔还回中国看望她。闲暇时,老人会想起日本的女儿,相册里珍贵的合影,她时常拿出来看看。
“孩子们现在都好,就行了。”说着老人用手擦了擦眼角。一句普通的话,带出了老人无尽的思绪。
纪念·群友
群友拍抗日视频好几百人跟着看
红缨枪、大杆枪、红头绳、小布鞋、小绑腿……长春,有这样一个QQ群的群友,群里60多人,平均年龄40多岁。9月17日,他们穿上演出服,在净月潭用拍抗日题材视频的方式,来纪念“九一八”。
好几百人跟着看
张殿忠,网名“琴魁”,51岁,做药品生意。两年前,他建立了QQ群“红歌嘹亮”。他喜欢唱歌,希望把与他年龄相仿、也喜欢唱歌的人组织到一起,大家一起唱唱歌、跳跳舞。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把心里的故事唱出来。”两年后,“红歌嘹亮”群华丽转身,变成了“碧海蓝天俱乐部”,成员也增加到198人。
“我们经常组织各种活动,今年‘九一八’,我们拍了抗日短片,准备传上网,给网友欣赏。”张殿忠说,他提前一个月通知了群友,他们都非常感兴趣。
9月17日一早,群里60多人来到净月潭门前集合,大家穿上事先准备好的演出服,配饰更是一应俱全:红缨枪、大杆枪、红头绳、小布鞋、小绑腿都有。
还没开始拍戏,只这么一亮相,就吸引了游客的注意。
“我们在前边走,后面好几百人跟着看。”张殿忠说,有的游客希望加入队伍,甚至拿出200块钱,说要穿上八路军的服装感受一下。
张殿忠说,他是导演,从剧情到人员安排都是他说了算,他按照群友们的性格、长相分配角色,大家都服从安排。
剧本叫《红色回忆》
张殿忠说,他构思了这场大戏,取名《红色回忆》。一天拍不出太多剧目,只能拍几个片段。17日,从上午9点开拍,一直拍到了下午3点多,一共拍了三场戏。
第一场:日本兵押着当地老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
第二场:八路军解救老百姓。当日本兵押着老百姓走到八路军埋伏区时,双方发生激烈交战。
第三场:庆功。老百姓被八路军解救,日本兵被打跑,老百姓男男女女甩着红绸子,唱歌、跳舞……
虽然只是3场戏,但对于一点表演经验都没有的群友们来说,真是个不小的挑战。张殿忠说:“一场戏都要拍上几十次,虽然辛苦,但大家乐在其中。”
业余演员的“专业范儿”
李力军、于翠萍、韩梅都是演员,年龄都在40岁以上。
李力军,网名“英才”,他说,第一次拍戏,没有镜头感。拿着枪不知道怎么比划好,听了“导演”的安排,也能像模像样地表演几下。
于翠萍网名“翠柳”,她演的是女八路,戏服穿好,帽子一戴,这感觉就出来了,“别看咱是业余的,真有专业范儿。”
几场戏下来,大家笑场了N次,重拍数次,不过,在一起就是开心。
“有人会觉得我们老没正形,可我们却乐在其中。”韩梅觉得,大伙年龄相仿,对那个年代有着共同的感受,拍起来更有感觉。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宣传爱国主义教育,让更多人看到、学习到、感受到。
他们工作效率很高。前一天拍摄完毕,昨天就把视频制作完成,传上了几个门户视频网站(网址是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1MDcyMzIw.html),点击率还行。
张殿忠说,他有个梦想,就是拍一部像“史诗东方红”那样的歌舞剧。这么多年,他尝试拍了一些,大家都是业余的,只能拍几个片段。
张殿忠说,这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他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有意义的事儿,感受在这里、快乐在这里。
本报记者田贝尼
“九一八”80周年
昨日9时18分,东北三省各城市一同拉响警报
A03版
80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大举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从此,中国人民展开了一场慷慨悲壮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民族解放战争。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中,吉林大地涌现出了杨靖宇、魏拯民等一大批杰出抗日将领。
他们带领英勇的吉林儿女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白山黑水间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谱写了抗敌御侮、保家卫国的壮丽史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天,抗战的烽火硝烟已经逝去66年,但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和气魄历久弥坚,始终成为中华民族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巨大精神力量。
纪念·东北三省
在沈阳撞钟鸣警
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
据新华社电(记者徐扬)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年纪念日。昨日上午,东北三省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撞钟鸣警仪式,用钟声和警报声警醒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9时16分,由中央有关部门、东北三省政府、解放军以及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撞钟手,一起推动钟槌击响警世钟。声声钟鸣敲击在人们的心中。
9时18分,尖厉的防空警报从四面八方响起,震撼着沈阳全城。博物馆广场上1000多名各界群众静静伫立。同时,在沈阳规定的道路上所有车辆停止行驶鸣笛示意。此时此刻,东北三省所有城市也一同拉响警报。
3分钟后,警报声从天际消失。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冉冉升起。撞钟鸣警活动后,数千名沈阳市民进入博物馆参观。
自1995年,沈阳开始用鸣警的形式纪念“九一八”事变,至今已连续举办17年。从2006年起,辽宁全省14市同时拉响警报。每年这一天,都会有大量沈阳市民自发来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与活动。
担任撞钟手的沈阳师范大学大三学生佟思琦说:“当钟声和警报声响起时,相信每个中国人的内心都会受到震撼和洗礼。‘九一八’的历史告诉我们大学生,要学以致用建设好国家,才能避免战争和苦难。”
纪念·吉林省
各界3000余人齐聚通化
纪念抗战胜利66周年暨“九一八”事变80周年
本报通化讯(记者卢红)9月18日9时18分,防空警报响彻通化上空。来自省市各界及驻通官兵代表共计3000余人,集会通化靖宇陵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暨“九一八”事变80周年。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巴音朝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化辰,副省长王化文等领导出席。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屡遭外敌入侵的悲惨经历中得出的刻骨铭心的教训。”会上,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巴音朝鲁表示,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加快推进吉林振兴发展肩负的时代使命和历史重任。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再次警醒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吉林是一块曾被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英雄土地,那些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气壮山河的先烈精神薪火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吉林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巴音朝鲁说,当前,吉林正站在振兴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吉林更加美好未来的时代重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
巴音朝鲁说,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美好”主题,牢牢抓装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吉林实际、具有吉林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对抗战胜利66周年的最好纪念,也是对曾在这片热土上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的最好祭奠。
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敏,杨靖宇将军的孙子马继民,抗联老战士韩光之女韩晓明,抗联老战士冯仲云之子冯松光、冯仲云的女儿冯忆罗等老一辈抗日英烈家属也前来参加纪念大会,辽宁卫视对此次纪念活动进行了现场转播。
纪念·长春
在4个地点开展演练
本报讯(记者程泽)昨日9时18分至41分,长春市上空鸣响了防空警报。时间是23分钟。
随着9时18分的临近,在长春市人防指挥中心开始倒计时。9时18分,准时启动了防空警报系统。
位于绿园区的长春市妇联巾帼大厦演练现场,正在上课的近300位同学,听到防空警报后,在应急引导员和老师们的带领下,哈腰、扶墙,分别从5层楼紧张而有序地跑到楼外的小广场上。
与此同时,朝阳区富苑华城、长春市二道区东站十委社区开展了城市居民防空袭紧急隐蔽演练。
双阳区人防办指挥中心接到长春市人防办指挥中心的命令后,利用通信系统实现视频面对面交流,也开展了防空袭演练。
纪念·陈列馆
昨日上午,长春市南大营旧址陈列馆正式落成,千余名部队代表、学生、市民参观。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宣布开馆,长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树国、长春市市长崔杰、长春市政协主席张元富等领导参加开馆仪式。
南大营旧址陈列馆开馆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8时30分,在亚泰大街和繁荣路交会处附近,西北方向是一个在建的居民小区。小区正门南侧,青石围墙圈起来的院落,就是长春南大营旧址陈列馆。
9时18分,警报鸣响。与会领导和各界人士为在南大营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民族先烈和东北沦陷时期的死难同胞默哀。
崔杰说:“为缅怀南大营战役中牺牲的民族先烈,弘扬抵抗外来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凝固长春这块热土上的抗争史、战斗史、光荣史,在社会各界的努力和支持下,我们利用南大营遗址建设了旧址陈列馆。南大营旧址陈列馆将告诉一代又一代人:落后就要遭到欺侮,发展才能强大。这是抗日战争史和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启示。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自强不息,开拓奋进,把长春建设得越来越美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富强。”
60年前的儿童团团员
走进旧址陈列馆,方方正正的庭院里栽种了苍松翠柏。门口,两门火炮矗立,73岁的那世春老人抚摸着这两门火炮,非常激动。
那大爷胸前别着一枚徽章,上面写着“长春南岭儿童团,1945年秋长春解放60周年纪念”。
“我10岁的时候加入了儿童团,当时有20多名团员。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护旧址和维护周围的安全,防止破坏。”那大爷说。
那大爷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两门火炮摆在水厂大门两侧,后来不知道哪去了,“我这次来,看到这两门火炮,很感动。除了寻找当初的记忆,我还希望能找到当初儿童团的团员。”
欢迎市民免费参观
长春市文化局副局长、文物局局长刘红宇说,像春节这样重要的节假日,南大营旧址陈列馆才闭馆,平时都在9时至16时开馆,欢迎广大市民免费到这里参观。
目前,这里收藏了历史图片70多幅,实物30余件。在馆藏中,侵华日军的资料相对多一些,东北军的少一些。刘红宇说,希望热心市民为陈列馆提供更多记录当年历史的衣物、匕首、文字、照片及实物资料。本报记者程泽
■相关新闻
全国一流通讯车亮相
昨日,距离南大营旧址正门20多米的地方,停着一辆崭新的大客车,车顶的摄像头对准南大营旧址。这辆通讯车,长春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刚采购回来不久,首次在集会上公开亮相。车内,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摄像头采集的信息,可以即刻传递到长春市人防办公室指挥中心。
据介绍,近日,长春市采购了前导车、通讯车和指挥车各一台,性能在国内一流。本报记者程泽
纪念·母亲
曹保明谈“九一八”印象——
收养日本孤儿的“中国母亲”
是长春人民最伟大的形象
本报讯(记者董春梅)“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以史为鉴,警钟长鸣。”昨日,警报声鸣响的一刻,“九一八”,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更重了。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说,这一天,我们不仅要记装南大营”的抵抗形象,更应该记装中国母亲”的伟大情怀。
曹宝明说,80年前的“九一八”,对于中国人民,特别是东北人民,是个最难忘的日子,“这个精神上的纪念,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历史一种充分的分析。同时,对我们的民族、对我们的经济,是一个很好的督促。”
曹宝明说,“九一八”,除纪念抗战胜利外,在长春,有两个方面必须纪念。一个是,长春南岭大营(南大营)旧址陈列馆。
“‘九一八’这天,让我想到的第二件事,是我们长春母亲的伟大形象。”曹保明说,1945年,日本人战败撤退时,很多日本孩子因为各种原因,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这个时候,长春的母亲们,表现出了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收养了很多被扔在壕沟中、草丛里的日本孤儿。
“对日本孤儿,长春母亲伸出母爱之手,进行哺育和收养。我觉得,这是我们长春人民最伟大的形象,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也是国际主义的一种精神和品牌。”曹保明说,每到“九一八”这天,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文化形象,和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叫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9户养父母,就剩我一个了”
长春市南关区平阳街790号,有一座著名的“中日友好楼”,是1990年由日本友好人士笠贯尚章先生集资修建的,专供29位中国养父母免费居祝89岁的崔志荣就住在这里。
曹保明说,当年被遗留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日本孩子大概有5000多人。崔志荣老人,是29位养父母中唯一健在的一位。
被崔志荣收养的日本女孩,名叫秦艳君,也是夫妻俩第一个孩子。说起决定收养孩子的一幕,当年采访时,曹保明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夫妻两人一段难忘的对话。
“这是个日本孩子,将来会不会有事呢?”
“反正是个孩子,管他日本还是哪儿的。现在她这么可怜,咱不救她,她可能就活不成了……”
昨日上午,记者在“中日友好楼”下,见到了崔志荣老人。花白的头发、微驼的脊背、慈祥的面庞,布满皱纹的双手温暖又厚实。
60多年前的这段对话,老人完全记不得了。最近几年,崔志荣身体不好,天气好的时候才下楼坐坐。
“29户养父母,就剩我一个了。”崔志荣告诉记者,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小弟”(秦艳君小名)和丈夫带着一双儿女回到了日本。如今她们也都60多岁了,逢年过节,就往家里打电话,偶尔还回中国看望她。闲暇时,老人会想起日本的女儿,相册里珍贵的合影,她时常拿出来看看。
“孩子们现在都好,就行了。”说着老人用手擦了擦眼角。一句普通的话,带出了老人无尽的思绪。
纪念·群友
群友拍抗日视频好几百人跟着看
红缨枪、大杆枪、红头绳、小布鞋、小绑腿……长春,有这样一个QQ群的群友,群里60多人,平均年龄40多岁。9月17日,他们穿上演出服,在净月潭用拍抗日题材视频的方式,来纪念“九一八”。
好几百人跟着看
张殿忠,网名“琴魁”,51岁,做药品生意。两年前,他建立了QQ群“红歌嘹亮”。他喜欢唱歌,希望把与他年龄相仿、也喜欢唱歌的人组织到一起,大家一起唱唱歌、跳跳舞。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把心里的故事唱出来。”两年后,“红歌嘹亮”群华丽转身,变成了“碧海蓝天俱乐部”,成员也增加到198人。
“我们经常组织各种活动,今年‘九一八’,我们拍了抗日短片,准备传上网,给网友欣赏。”张殿忠说,他提前一个月通知了群友,他们都非常感兴趣。
9月17日一早,群里60多人来到净月潭门前集合,大家穿上事先准备好的演出服,配饰更是一应俱全:红缨枪、大杆枪、红头绳、小布鞋、小绑腿都有。
还没开始拍戏,只这么一亮相,就吸引了游客的注意。
“我们在前边走,后面好几百人跟着看。”张殿忠说,有的游客希望加入队伍,甚至拿出200块钱,说要穿上八路军的服装感受一下。
张殿忠说,他是导演,从剧情到人员安排都是他说了算,他按照群友们的性格、长相分配角色,大家都服从安排。
剧本叫《红色回忆》
张殿忠说,他构思了这场大戏,取名《红色回忆》。一天拍不出太多剧目,只能拍几个片段。17日,从上午9点开拍,一直拍到了下午3点多,一共拍了三场戏。
第一场:日本兵押着当地老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
第二场:八路军解救老百姓。当日本兵押着老百姓走到八路军埋伏区时,双方发生激烈交战。
第三场:庆功。老百姓被八路军解救,日本兵被打跑,老百姓男男女女甩着红绸子,唱歌、跳舞……
虽然只是3场戏,但对于一点表演经验都没有的群友们来说,真是个不小的挑战。张殿忠说:“一场戏都要拍上几十次,虽然辛苦,但大家乐在其中。”
业余演员的“专业范儿”
李力军、于翠萍、韩梅都是演员,年龄都在40岁以上。
李力军,网名“英才”,他说,第一次拍戏,没有镜头感。拿着枪不知道怎么比划好,听了“导演”的安排,也能像模像样地表演几下。
于翠萍网名“翠柳”,她演的是女八路,戏服穿好,帽子一戴,这感觉就出来了,“别看咱是业余的,真有专业范儿。”
几场戏下来,大家笑场了N次,重拍数次,不过,在一起就是开心。
“有人会觉得我们老没正形,可我们却乐在其中。”韩梅觉得,大伙年龄相仿,对那个年代有着共同的感受,拍起来更有感觉。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宣传爱国主义教育,让更多人看到、学习到、感受到。
他们工作效率很高。前一天拍摄完毕,昨天就把视频制作完成,传上了几个门户视频网站(网址是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1MDcyMzIw.html),点击率还行。
张殿忠说,他有个梦想,就是拍一部像“史诗东方红”那样的歌舞剧。这么多年,他尝试拍了一些,大家都是业余的,只能拍几个片段。
张殿忠说,这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他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有意义的事儿,感受在这里、快乐在这里。
本报记者田贝尼
今天(11/13日星期三) | 明天(11/14日星期四) | 后天(11/15日星期五) | 第四天(11/16日星期六) | 第五天(11/17日星期日) |
低温4℃ | 低温5℃~高温15℃ | 低温-5℃~高温9℃ | 低温-8℃~高温2℃ | 低温-10℃~高温-5℃ |
转多云 <3级 |
晴转小雨 <3级 |
雨夹雪转多云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通化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