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朔州天气 > 朔州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山西省朔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2009-02-04 来源:人民网

来到朔州,我们惊异地发现,这里从城市到农村,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村像城市,城市像园林;农村人往城里走,城里人往农村去,来来往往,形成一派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自从怀仁县敞开胸怀接纳“蒙牛”入晋后,国内新兴行业大亨争相到此落户;产业结构从单一化变成多元化,那些旧的传统产业已被一座座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企业所代替;当年雁门关外“野人家”,现已成为发展经济的风水宝地;从这里输往秦皇岛港口的煤炭,供给京津唐的电力相当可观,深加工的农副产品,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青睐。 朔州市是晋陕蒙交界区域的一座新兴能源工业和生态畜牧城市,1989年建市,经过建市近二十年的艰苦奋斗,朔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进入“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市经济社会跨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和一些重大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以2007年为例,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6%,增幅居全省第三位;经济总量是“十五”末的1.83倍;全市人均GTP从全省第四位跃居到第二位;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53.05%和61.26%,2008年在大事多的情况下,方方面面比预想的要好,各项经济指标称得上全线飘红,财政总收入首破百亿关。各项指标均大大超过前两年,称得上三年三大步。  对于朔州这几年多个第一全线飘红,中共朔州市委书记田喜荣并未兴高采烈而陶醉其中,反倒是说:全线飘红喜人又逼人,如果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线飘红,仍需付出极大的努力,今天出现的好局面还只是为打好基础,为把朔州建成塞外最宜居、最宜发展城市的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再说朔州变得越来越好,与上几届领导班子建立的好基础分不开。如果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一切从头开始,工作起来的困难可想而知,要迅速打开局面难以想象。由此可见,现任与前任的接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我们谈到朔州之变的实质原因,田喜荣书记认为,说基础,道飘红,想长远,是源于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是彰显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的客观规律,是从精神到物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动体现。这就是我们朔州这几年凭借科学发展观念获得的最大财富。  田喜荣书记对朔州之变的这番论述,并非一孔之见,而是朔州市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曾经长期做纪检工作的市长冯改朵说:我在朔州工作年头长,耳闻目睹朔州由弱到强的变化,切身感受最深。城市在变,越来越现代,农村在变,越来越富裕,全是因为人的思想观念在变,作风在变。如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事的干部吃香,为个人升迁而搞劳民伤财的人必遭老百姓臭骂,搞急功近利、追逐名利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人也定会遭到唾弃。好在市委抓党风抓得紧,好在市政府抓行政执法抓得紧,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才得以比较顺当。  同部分区县党政领导接触中,他们对“四个一定”的论述给人印象很深,这就是在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一定要不为已有成绩而自满,一定要不为既有经验所束缚,一定要不为现有的工作模式和格局所限,一定要为“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抓稳定”不懈努力。只有这样,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才能得以好转,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进一步增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讲团结、顾大局、谋发展、干事业的良好局面。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中,加快实现发展的目标,是立足朔州现实基础、发展潜力和历史要求奋力赶超的目标。去年年初,省十一届人大会仪召开期间,省领导在参加朔州代表团讨论时,对朔州提出了优先发展、带头发展,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希望和要求,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和深切关怀,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致表示,一定要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的姿态,在全省率先发展的大潮中领先发展。  第一,尽快补齐科技进步创新能力短板。  先让我们来看朔州市教育事业的起步和发展,看他们怎样切实把关系国富民强的教育事业重视起来,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服务。  三年来,朔州市坚持教育为先,用于教育投资每年5个亿,在这里人们已经意识到,尽快补齐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这块“短板”迫在眉睫,加强高等教育势在必行。他们通过政府倡导,企业承办、产学研相结合的办法,支持一批重点企业建设与其产业成长紧密相连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可望在新的一年发挥重要作用。2006年底批准成立朔州市技术学院,投资1个亿,学生业已开学,目前拥有3000人左右,2007年已经批下朔州高等师院专科,占地550亩,总投资3.7亿,人数5000人左右;2008年,正在筹办的山西能源学院,准备于2009年招收12000人,投资5个亿。这三座院校的建立,朔州市人才匮乏的现状可望大为缓解,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可望有所充实。经过上下努力,全市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职业学院,已形成立体化、全方位、成套式的教育体系。2008年高考,朔州名列全省第四。  如今的朔州,已把全市所有的高中集中到县城,把全市所有的初中集中到县城及周边地区,还在每个行政乡镇建一所能容纳3000名农民子弟的学校,这是既利长远又便民的一大举措,也是把三农当成重中之重的教育工程,此举极受欢迎、倍受拥护。全市69个乡镇,每个乡镇建高标准寄宿制小学,已全部完工,50%已投入使用。2008年11月初,全省在这里招开寄宿制小学建设现场大会后,朔州把山庄窝铺的小学全部撤销,让农村小学生全部实现“寄宿”。这些寄宿制小学,设有安全、生活、卫生、拆洗、炊事等各项保姆式服务。保证农村孩子享受现代化新型教育。  平鲁区委书记郭建告诉我们: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年青人进城务工,把孩子也带进城,这样剩下的老人就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集中起来加强教育,既解决复式制教育不合理的教育模式,又解决教师不安心在农村执教的现实问题。三年来,在平鲁由于保姆式学校不断完善,家住城市的学生纷至沓来,同时受到陕西、内蒙的学生家长的青睐。这样,大大解除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人民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他们的榜样力量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对学生的“前途命运”起着诱导和催化的作用。平鲁区建立的教师激励机制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比如农村小学任教10年以上的骨干教师,住房纳入城区经济适用房购买对象。初中中考成绩达全市平均水平的学校,奖励学校20万元,每超过一个百分点,递奖1万元,学校所得奖金全部用于奖励教师。在高考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可破格晋升高一级别专业技术职称或优先安排子女就业;每考一名清华、北大生,奖励每位任课教师1万元;高考总分进入全市前10名,奖励每位任课教师5000元;高考单科成绩进入全市前10名,奖励每位任课教师1000元;高考文理达线率达全市平均水平,奖励学校100万元,每超一个百分点,递奖10万元。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平鲁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得力举措,也令人刮目相看。比如,平鲁区政府规定,凡华东师大、北师大等名校的优秀毕业生、研究生来平鲁任教,免费提供一套120平米的住房,工作三年后,考核优秀且继续留任的,房屋所有权归其所有。在任新评出的名师,每月享受200元生活津贴。上新台阶者还可以保送著名师大深造。人嘛,谁不愿意往高处走呢?家有梧桐凤凰来,慕名来此筑巢的人蜂拥而至。  第二、把生态畜牧建设当做利长远大事来抓。  全市平原、丘陵、山区面积各占三分之一。乡村居住人口人均6.4亩,居全省第一。气候凉爽,是畜牧发展特别是奶牛养殖的优势区域;历史上又是一个农牧结合比较紧密的地区,广大农民祖祖辈辈有浓厚的养殖情结;饲草饲料资源也比较丰富,每年可种植玉米180多万亩,年可生产各类牲畜食用秸秆18亿公斤以上,发展畜牧业特别是草食畜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乳品业在全省形成一强。全市农民纯收入三分之一来自奶业,市委书记田喜荣在全市干部大会上大声疾呼:奶业发展关系到朔州市长远利益,小看不得,大意不得,疏忽不得!市里由此给奶业奶农注进两亿元资金,用于放心奶生产。走进朔州四县两区的农村,随处可见一座座蓝顶饲养园,非常引人注目,农民称它为“牛别墅”。在这里已普遍实行人畜分离,关系到科学养殖的良种繁育、防疫检疫、饲草饲料也相当齐备。谈到“牛别墅”,田喜荣书记饶有兴趣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件有趣的事:人喜新厌旧,牛喜蓝厌红,红顶远不如蓝顶产奶量大,奶农从实践中悟出蓝色催奶的道理,纷纷把红顶改成蓝顶,奶的产量自然扶摇直上。从发现到纠正,不难看出这位市委书记工作深入的程度。如今全市拥有机械化挤奶站427座,90%以上的奶牛实现了机械化挤奶。据统计,全市农民每年依靠养奶牛的收入在8亿元以上,占畜牧业总收入的45%。生态建设是朔州农业的另一特色。这三年,朔州筹资10亿元用于造林,还严格实施“挖一吨煤栽一颗树”的死规定,又发动全民植树造林,三年植树造林30万亩,雁门关外处处显露出绿色生机,在这里绿色已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目前,全市林木绿化率20.88%,加上天然草地及近年来退耕还草、人工种草,全市林草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2.63%。  近几年来,闻名遐迩的应县,不单是下大力气对千年旧城有序实行了规模宏大的改造,把“木塔古城”装点得更加灿烂无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到此视察给予高度赞扬;应县县委、县政府还非常注意“两手抓”,充分挖掘潜在的农业资源,从大农业的格局出发,初步形成了粮食、蔬菜、甜菜、奶牛、牧草、林果六大基地。在此基础上应县形成了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知识化培训农民的新思维。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应县的农业增长方式由单纯依靠种养,转移到提高资源利用率上来。玉米是应县的主要粮食作物,该县结合玉米优势基地县项目实施,大力发展专用型玉米,重点是发展高蛋白饲料玉米,加工型高淀粉玉米和冷贮礼品型鲜糯玉米。玉米从秸秆到轴芯,也得到充分利用,达到吃光用尽的程度。现在全县的45万亩玉米已实现了围绕养殖业、加工业、鲜食型、化工型方向生产的转移。蔬菜产业是应县农民收入的当家产业,目前,应县的胡萝卜、青椒、架豆、马铃薯等品种已获得国家质量认证,“应州绿”商标已成为客户的抢手货,远销30多少省市。今年他们又围绕优势服务,做强基地,做活市场,做大龙头,做深加工,走绿色路:通过蔬菜的分级包装和精深加工,实现了蔬菜的产业化经营和品牌效益。全县蔬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64.78%;。2008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4.75亿元,比上年增加9.19%,农民人均纯收入3946元,比上年增19.28%。  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当中,应县人的“智商”给人印象很深。据县新闻中心主任刘亚飞介绍,这个欠发达的无煤小县招商引资很“惹能”,注重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注重环境的承受力,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他们一改以往“挑到篮子就是菜”的做法,变招商为选商。从应县近几年所上项目来看,中粮朔州糖业、雅士利乳业、龙首山文化园、宏田绿园等等,都是围绕农业、旅游产业化做文章。这么做,污染小、前景广、市场大,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右玉县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谋划人民福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一代接一代自强不息,一任接一任持之以恒,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不足0.3%到今天已超过50%,硬是把一块“不毛之地”变成了生态文明的秀美山川,把人类不能生存改写宜居宜发展,绿色的底蕴显出她巨大潜力。昔日,右玉人挣脱苦难和贫穷从“走西口”开始;如今浓郁的绿色取代了风漠荒凉;一天比一天更加富裕的生活,右玉人又同在“走西口”开始。对此,田喜荣书记有一比,绿色是一把“二股叉打老婆,一下顶两下”,既利生态文明,又利人民美好生活。由此,许多投资商不约而同地瞄准了这片绿色。百年老店六味斋的老板这样描述为什么要来右玉的理由:“一是因为右玉纯粹的绿色无污染原料基地和环境;二是全县像爱护树木那样爱护投资企业。”但也不是什么样的企业都能来。河北一家客商携资3000万,来谈制革项目,由于污水问题被右玉人婉言谢绝。内蒙古一家投资商多次找上门,想在右玉建一座年产5万吨的水泥厂,也被拒绝。理由只有一个,绿色是右玉的立县之本、强县之基,决不能舍本逐末。这句话同样是他们继续绿化的理由。  这几年,全市人民从得到的实惠和身边的变化中,饱尝了发展的甜头,想富裕、盼发展、求和谐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为打基础利长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三关泉”的发展便是全市民营企业的缩影。朔州市政协委员、三关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山从两万元起家,在短短三年中把资产发展到千数万元,由小作坊变成具有6条自动流水生产线的现代企业。如今生产的荞面碗托,已行销到北京上海深圳包头、呼市等地,成为大超市和大酒店的抢手货。为了扩大内需,在中小企业内外交困、濒临倒闭之际,朔州市政府决定为这个食品企业注入500万元资金用于技改,侯山这个民营企业却毅然谢绝。他说:还是让给困境更大的企业吧,我侯山要起山靠自己最来劲,靠内功胜外力,不屈服出能耐,自助办法要比困难多。正是这种独闯天下的自力更生精神,把企业激活后,产品供不应求。他们拿下省城70%的碗托市场,最近又在筹建分公司,可供碗托将会翻一番,荞面碗托的香气将散发到更多的城市。  第三、实现长处做强短处补长结构调优。  朔州经济发展的优势是煤炭、电力,不足的是结构畸重单一。要想走出煤电能源基地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环保发展道路,必须扬长避短,既依靠煤电资源又不依赖煤电资源,把长处做强、短处补长、结构调优。为此,他们提出“稳一产、强二产、抓三产”的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的思路,集中精力,强力推进,着力构建具有朔州特色的能源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环保发展产业体系。他们认为,优化二产结构,决不是抛弃煤电,另起炉灶,发展其他产业,而是要紧抓住煤电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安全化、环保化、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为方向,不断加快煤炭产业升级改造步伐,在“新型”上做文章,进一步加快煤炭工业做强做大、做精做细、做到极致,做出产业结构优势、科技创新优势、资源环境优势和经济效益优势,力争在全国同级城市做到最大。他们一方面把全市205座地方煤矿整合压减到135座,另一方面,依靠中煤、同煤、鲁能、中电、金海洋等14个大企业、大集团,采取收购、兼并、联营、参股等形式,重组、改造地方煤矿23座,能力都达到年产60万吨以上,基本形成大矿稳定产量、调控产能、保障效益的格局。2008年,单独保留的91座地方煤矿矿井建设项目,有50座经批准铺开建设。其中,有8座建成试运行,2座建成投产,建设进度在全省名列第一。从强化煤炭生产安全基础、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抓好本质安全入手,全面铺开了矿井机械化开采煤方法改造,有65座地方煤矿已经完成改造任务,占矿井总数的48%,呈现出中型大、综采矿井多的特点。完成采煤方法改革的煤矿,采区回采率由以往的30%左右提高到75%以上,每年节约资源1400万吨,有安全保障的生产能力达到90%以上。从2005年起,凡是实行了采煤方法改革的煤矿,无一发生三人以上的重大特多事故。同时,投入1亿多元,全市煤矿全部建起来瓦斯监测监控、产量监控、井下人员考勤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完成70%的建设任务,一批科技型、数字型矿山正在崛起。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朔州市建成全省一流的多功能煤矿安全综合监控中心,将瓦斯、产量、考勤、视频四个监控系统整合为一个平台,改善了监管手段、提高了监管能力。他们又扎实有效地打响煤炭升级改造的“第三战役”,进一步加大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力度,基本淘汰年产30万吨以下矿井,从2008年起,全市煤炭企业将实现四个70%:生产煤炭改造率达到70%;煤炭回采率达到70%;地方煤矿生产企业挂靠大集团、大企业达到70%;改革平煤方式上采企业达到70%。在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这些目标正稳步实现。在此基础上,他们立足节省运力、减少污染、提高增值水平,变地下输煤为空中输电,以上数量、上环保、上节能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电力产业。  在朔州,有平朔露天矿、神头发电厂、全海洋集团、刘家口工业园区在循环经济上大做文章,形成四大产业链,全市煤电经济的链条得到了高技术的支撑,而成为朔州市实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亮点。金海洋集团投资兴建一条亚洲最长的超远程带式输煤专线,用皮带将原煤从矿山全封闭输送到山下,这不仅让公司附近的村民免受煤尘、噪音污染,每年还可节约运费1亿多元,书写了煤炭深加工的循环发展篇章。山阴县北周庄镇的村民们高兴地说:现在村里空气清新了许多,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真好比春风吹进雁门关好惬意呀!  第四,把浓情溶于民力促社会和谐稳定。  朔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人认为,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不亚于转型发展和安全发展,没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他们召开各类专题会,从社会现状、思想认识,从存在的突出问题到干部的精神状态,做了深入细致的动态分析和常态研究,得出的答案是:随着朔州市经济的飞速发展,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上访事件、各类案件时有发生,决不能“一好遮百丑”,把引发的矛盾掩盖起来。各级领导要以满腔热忱,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做到有访必接、有访必问、有访必答。对此,市委书记田喜荣又有一比:解决群众上访问题要如同“大禹治水”,只能用“疏”的办法,不能用“堵”的办法。“堵”不能化解矛盾;只有“疏”的办法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要把被动受理“上访”变成主动 “下访”,也只有转变工作作风“沉”下去,才能使信访工作形成良性循环。为此,他们别开生面地开展了超市式接待上访群众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在这一次活动中由四大班子领导坐阵,17个政府职能部门参与,共接待上访群众1000余人,受理案件331件。其中包括劳动社保、涉法涉诉、土地纠纷、房屋拆迁、干部作风、企业改制等15个方面。在受理的这331个案件,当场答复解决的22案;拟转有关县区部门限时解决的191案;对没有正当诉求理由的经过说服教育,息诉罢访的18案。  活动中面对来访群众,四大班子领导耐心细致地倾听来访群众的诉求,热情询问、细致记录、一丝不苟地作着批示。上访户张海珍因小孩打防疫针后死亡,经过多次上访,没有结果,此次她哭诉家里的不幸遭遇,市委书记田喜荣当即批示市卫生局限期研究处理并向他本人报处理结果。朔城区小平易乡上访户王军向市长冯改朵反映,村里占用他的耕地挪作它用,致使无法种田。她明确告诉王军,任何人无权非法侵占他人耕地,并嘱咐王军回去就撒种耕播,同时责成朔城区负责人妥善处理。听到市长的答复,王军多日来的阴云一扫而空。许多上访群众激动地说,这种超市式接待上访群众活动形式很好,书记、市长和我们面对面,推心置腹地交流和沟通,让我们很感动,心通了,气顺了,就得多谋发展的事啊!老百姓的深情理解,也促使各级领导为民多办好事。在全面实行各项保险制度的基础上,2008年六县区全部实行了65岁以上农村居民生活补贴制度;5月份又启动了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用于企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金的补贴,用于涉法涉诉救助,用于特困群体的帮扶,一一到位。现代中心城市框架的延伸,群众居住环境的优化,进城入村的便捷交通,城乡文化设施的完善,也一一实现。难怪有人风趣而真实地说:养儿子不如养政府。  由于领导干部的作风大转变,许多“上访者”大变样,成为协助领导干部下访的“志愿者”。应县张寨乡花寨村63岁的小学退休老师杨美珍,生来好打抱不平,人称上访专业户,现在却成了县委书记侯新生身边的大红人,县里好多疑难事的处理都有她参与,她把一半的养老金贴进去,累得直不起腰也毫无怨言。这位老人泣不成声地对我们说:侯书记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豁出命搞旧城改造,活活把俊男子变成衰老汉,为发展甘于消得人憔悴,谁见了谁不心痛?那么多祖祖辈辈住破旧房的村民全住上新楼房,谁都觉得再闹腾没理没脸,有什么疙瘩自己解决,矛盾不上交,领导就可以腾出手为老百姓办更大的事。正因为群策群力,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一切顺着民心民意走。从2008年“两会”迄今为止,全市正常和非正常上访案件为“0”,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扬,同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归根到底,朔州之变,是由于朔州市委市政府一班人从居高见远、规取大势的战略眼光。在朔州,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就像圣火传递那样,要“交”得顺心,让人“接”得称心。这一班人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层自身建设的提高。采访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各级领导同广大干部群众拧成一股劲,又是源于“三浓”的驱动,一是认真学习的空气很浓,二是求真务实的风气很浓,三是探索科学发展规律的氛围很浓。  正是这“三浓”的旺盛热情与孜孜以求,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什么项目能上什么项目不能上,招什么商引什么资,分得非常清楚。从市县区到乡镇村,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就是体现党的十七大精神,利于长远利益就猛干,利于民生、惠农利农的事就大干,利于造福儿孙后代的事多干。在我们结束这里采访时,朔州人激情满怀,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正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建成“两宜”城市的宏伟目标而战,为建设“和谐朔州、绿色朔州、文明朔州”而战。我们坚信,走向更加富裕的朔州明天会更好!
今天(12/13日星期五) 明天(12/14日星期六) 后天(12/15日星期日)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低温-14℃~高温-5℃ 低温-14℃~高温-4℃ 低温-14℃~高温0℃ 低温-13℃~高温1℃ 低温-15℃~高温0℃

3-4级转<3级

3-4级转<3级

3-4级转<3级

<3级

<3级
朔州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