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韶关天气 > 韶关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摄影师介绍——宋举浦

2010-10-18 来源:腾讯网

  引题:丹霞地貌很特殊,它是中国人发现、命名并作系统研究的一种地貌,前辈们付出了很多心血,后人有责任继承研究,让全世界都知道和认可丹霞地貌。

  提语1:宋举浦的《中国丹霞》画册作为震惊世界的一张名片,为中国丹霞“申遗”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提语2:让中国丹霞地貌屹立于世界地质之林,让丹霞地貌写真载入世界摄影史,正是他的崇高追求。

  提语3:他已经不仅仅把丹霞当作一般的摄影对象,纯粹利用摄影技巧去把握,而是把丹霞当作一种科学现象和知识形态,力求拍出它的文化内涵。

  提语4:他让单纯的唯美摄影增加了科学考察的因素,赋予了风光摄影更多的思考空间。

  “中国丹霞”申遗成功“丹霞宋”功不可没

  巴西当地时间8月1日18时4分(北京时间2日5时4分),“像红色霞光一样美妙的地貌”——“中国丹霞”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新的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增加到了40个。其中,文化遗产28处、自然遗产8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处。“中国丹霞”项目是中国把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过程的6个丹霞地貌风景区“捆绑”申报自然遗产,包含的6个申报点分别是福建泰宁、湖南莨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包括龟峰)、浙江江郎山和贵州赤水。

  “申遗”成功后,有关“丹霞”的新闻不断,当公众把注意力和讨论热点集中在“为‘申遗’花费十几亿元人民币值不值?”、“门票涨价”、“申遗热”等话题时,本刊记者却更愿意告诉大家成功“申遗”背后的故事。其实,除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国四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和艰辛付出外,还有一个人或许大家还不甚了解,在“申遗”过程中,正是他拍摄的《中国丹霞》画册,让世界认识了丹霞,从而赢得了多国代表的青睐与支持,最终使该项目有惊无险地获得通过,他就是号称“丹霞宋”的军旅摄影家宋举浦。

  《中国丹霞》成为“申遗”名片

  毋庸置疑,宋举浦的《中国丹霞》作为震惊世界的一张名片,为中国丹霞“申遗”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媒体称他为“拍摄丹霞第一人”,影友们赠与他笔名——丹霞宋。他是一名军队政工干部,又是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从40年前入伍当报道员开始,照相机陪伴他度过了军旅生涯的岁岁年年。

  早年间,他把镜头聚焦在军营、日常生活和风景名胜上。但是当10年前,他第一次与“红姑娘”邂逅时,却注定了他与丹霞的不解之缘。之后,他拍摄的一组丹霞作品获得了中国摄影最高奖——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评语这样写道:“较好地呈现了地理摄影的努力方向,适当地表现了一种并不过分的审美情趣,这是对过去单纯审美式风景观看的一种进步,让单纯的唯美摄影增加了科学考察的因素,赋予了风光摄影更多的思考空间。”

  在拍摄过程中,宋举浦与丹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已经不仅仅把丹霞当作一般的摄影对象,纯粹利用摄影技巧去把握,而是把丹霞当作一种科学现象和知识形态,力求拍出它的文化内涵。他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力求把握好角度拍出丹霞的风韵;把握好光线,拍出丹霞的色彩和肌理;把握好环境,拍出丹霞的“籍贯”和类型;把握好联系,拍出丹霞与人文景观的依存……于是乎,日积月累,便有了这本《中国丹霞》,有了中国第一本以丹霞地貌为题材的画册,并以其最权威、最丰富、最具科研和学术价值、最具美学价值和摄影水平等特点,填补了此类图书出版的空白,引爆了业内外人士对丹霞的关注和重视。

  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自然部分申报的审计,是从巴西利亚时间1日下午(北京时间2日凌晨4时)开始的。“中国丹霞”是第一个被审计的项目,从凌晨4时20分开始到5时05分,结果才出来,整个过程持续了约45分钟。当中国代表团走出会场时,大家都显得非常激动,相拥而泣,很多人哽咽地说不出话。整个答辩过程非常艰难,各方争论非常激烈,“中国丹霞”最终通过批准由一个推迟的项目直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是非常来之不易的。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秘书长王凤武作为此次“申遗”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亲历了申遗的全过程。刚刚从巴西归来的他对《中国丹霞》画册在申遗过程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宋将军的《中国丹霞》这回可是给我们立了大功了,我得代表中国代表团对他表示感谢!其实那些外国专家学者,对中国、对丹霞并没有具体的认识,你只告诉他地质名词,那就很抽象很困难。可是,当大家翻开画册,就一目了然了。图片是会说话的,丹霞那令人窒息的美和独特的风彩立刻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他们会发出这样的惊呼:真美、太神奇了、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所以,在这里我要向‘丹霞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祝贺1

  说起《中国丹霞》与“申遗”的缘分,宋举浦认为完全是“无心插柳”。2009年5月26日至28日,首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广东韶关举行。来自中国、新西兰、加拿大、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的50多名专家学者,聚集在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广东丹霞山所在的粤北重镇韶关,交流丹霞地貌研究最新成果,为“中国丹霞”申遗助力。这些专家中有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副主席迈克尔·克罗泽教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秘书长彼得·鲍布罗斯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核心专家吉姆·桑赛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前主任沃尔夫冈·艾德等。

  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等以“中国丹霞”名义系列提名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丹霞地貌区的官员和学者出席了讨论会。作为一名特邀参会代表,宋举浦不仅带来了一篇激情洋溢的主题演讲,更带来一个秘密武器——《中国丹霞》,这是此次会议唯一的图片参考资料。当时,与会的很多外国代表对于丹霞这种“被抬升并为断层切割的红层,在流水侵蚀、重力崩塌和风化、溶蚀等作用下,形成的以陡崖坡为特征的一类特殊地貌”并无太多的了解。可是,当大会组委会把这本画册拿出来时,震惊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中国丹霞有了最直观、最全面的理解和认同,而正是这些人,对丹霞申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当时带去的画册数量有限,很多代表在会后纷纷向宋举浦表示,想要买一些画册带回国内。一是可以做学术交流,另外也实在太喜爱那些精美的图片了。宋举浦开心地表示,不仅可以满足大家的心愿,而且不会收取一分钱!他告诉大家:“你们喜欢‘丹霞’,喜欢《中国丹霞》这本书,已经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幸。我多年来坚持拍摄丹霞地貌,宣传丹霞地貌,就是为了与大家一起,有朝一日把土生土长的中国丹霞地貌推介到国外去,使全世界凡是与中国粤北丹霞山地貌相同的地貌都称为“丹霞地貌”,也使全世界有关学者都知道丹霞地貌首先是由中国人发现的,也是中国人命名的,更是中国人作全面系统研究的,从而在这一学术领域为中国争光。”

  与会代表们也在交流中向宋举浦表示,他们会尽全力支持中国丹霞地貌申遗,会将这本珍贵的画册,以及自己实地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感与其余专家学者分享。一位外国学者还由衷地赞叹说:“你的《中国丹霞》可以作为贵国的一张珍贵的名片了1

  两个“丹霞痴”一对忘年交

  北京时间8月2日,当得知“中国丹霞”申遗成功的消息,举国上下无不为之欢欣鼓舞、骄傲自豪,这意味着“丹霞”这一概念得到国际地学界的认可,丹霞地貌终于以绝世之美走出国门、打动世界。

  得知这一消息,紧张地等待着“申遗”结果的宋举浦竟然喜极而泣。此时此刻,他只想把心中的兴奋和喜悦与每一个人分享。抓起电话,他要把这个好消息第一个告诉黄进教授,这位84岁的老人是宋举浦的忘年交,是丹霞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拨通电话,宋举浦只是一句“成功了1就再次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电话那头的黄老也是激动万分、唏嘘良久。黄进是丹霞地貌研究第三代掌门人,做了一辈子地质地貌教学和研究工作,现在是广东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中国丹霞地貌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

  申遗成功不能忘记黄老,他为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做了大量基础工作,是个功臣。“中国丹霞”6个联合申遗地中,有4个是黄进最早考察出来的。他曾多次到浙江江郎山考察,并撰写了几万字的《江郎山丹霞地貌基本特征及其发育简史》。江郎山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时,本因材料不足无法通过,这篇论文帮了大忙,关键时候使江郎山顺利过关。所以,在中国丹霞申遗成功之际,宋举浦要向他致以崇高的敬礼和衷心的感谢!

  黄进教授,人称“丹霞痴”,可以说,他是当今国内丹霞地貌研究第一人。黄进师从陈国达院士,1952年从中山大学地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讲授地貌学和河流动力学课程,1984年至1987年曾任地理系主任。中国学者关注丹霞地理已有80多年,但真正全面系统地研究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开始的。1991年,黄进与北京大学教授陈传康共同发起了第一届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地点就放在广东丹霞山。会议成立了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黄进被推举为会长。这是我国特殊地貌的第一次旅游开发专业研讨会,标志着旅游地貌学正式建立。

  之后,研究会先后在福建武夷山、湖南崀山、贵州习水、福建泰宁大金湖、浙江新昌等地召开学术讨论会,交流研究论文,出版相关著作,极大地推动了丹霞地貌的研究。令人惊叹和佩服的是,1989年6月离休之前,黄进只考察了广西、福建、江西等地25处丹霞地貌。而此后的21年,他一共考察了780多处丹霞地貌,每年行程几万公里,足迹几乎遍及我国已发现的所有丹霞地区。其中考察最多的1997年,他在外长达半年之久,共考察103处。

  说起宋举浦与黄进的相识、相知、相惜,那还真是一段佳话。一位是学院教授,一位是职业军人,一南一北,是什么让他们建立了联系?是丹霞地貌!喜欢清清静静一心做学问的黄老素来是不喜欢应酬的。6年前,宋举浦慕名前来拜访,还差点吃了闭门羹。事后,黄老每每提及,总是抚掌而笑:“记得宋举浦第一次来找我时,是提着几大袋他拍摄的丹霞照片来的。最初我想,他做他的将军,我研究我的丹霞,来找我干吗?当我看了他拍摄的湖南新宁县崀山、郴州飞天山,江西鹰潭龙虎山、弋阳县龟峰,广西桂平市白石山、容县都峤山,甘肃张掖市肃南县大肋巴沟的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以及云南玉龙县黎明乡资都咀咀山顶的龟裂凸包丹霞地貌的照片时,顿觉相见恨晚!宋举浦对丹霞地貌拍摄和对地貌研究的执著精神,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随着联系的不断增多和了解的加深,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觉得他可以说是中国丹霞地貌摄影第一人1

  而宋举浦谈起黄老,敬重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是黄老引领我走上丹霞的‘扫盲之旅’。从丹霞形成的原因到丹霞发育的过程,从丹霞的分布到丹霞的分类,从对一般丹霞的宏观了解到对特殊丹霞的微观认识,无一不使我对丹霞地貌的把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黄老就是我见到的现实版的‘徐霞客’。他以前工作繁忙,离休之后还是忙,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勤勤恳恳继续着前人的研究,描绘着自己的丹霞梦。但老人毕竟上了年纪,强度极大的野外考察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记得2004年,黄老在四川乐山考察时,乘坐的三轮车在山路上行进时发生意外向外侧翻,黄老连人带相机跌倒在地,而旁边就是五六十米的悬崖,所幸只是受了点皮外伤。晚上返回乐山后,他感慨大难不死,写下一首诗为记:月照峨眉几度秋,诗仙唤我平羌游。车翻崖上人安好,笑看岷江碧水流……每每感念及此,我总会肃然起敬。”

  黄进教授至今出行仍然是一身中山装,一双解放鞋,一把黑雨伞,一个发白的帆布地质包,这已经构成了他朴素鲜明的外表形象。而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坚韧不拔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朴实正直的处世准则,却是激励后辈进取向上的宝贵财富。黄老的一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丹霞地貌很特殊,它是中国人发现、命名并作系统研究的一种地貌,前辈们付出了很多心血,后人有责任继承研究,让全世界都知道和认可丹霞地貌。”丹霞的红已经融入黄进、宋举浦这对“丹霞痴”的血液。

  众里寻他千百度一片丹心映“丹霞”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为色彩赋予了如此强烈的象征意义。“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这是形容丹霞地貌最常用的一句话。而“丹霞”一词的出处,则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诗中的丹霞指的是天上的彩霞,由此可以想象,“丹霞”一词所指的景象是多么明丽、绚烂,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中国的地质学者能用这样一个词汇来定义一种地貌景观,可以想见他们当时在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是多么的震撼。

  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丹霞》,以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见证着四代中国学者艰辛执著的历程。

  1928年,地质教育家、矿床学家、地貌学家冯景兰在广东韶关开展地质调查时发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6500万年至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这种岩层在粤北丹霞山地区发育得最为完全,因被流水、风力等长期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以及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峰崖崔嵬,江流奔腾,赤壁四立,绿树上覆,真岭南之奇观也。”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地质学硕士学位归来的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开始进行研究。

  在冯景兰以地名命名“丹霞层”之后10年,广东的地质学家陈国达又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丹霞地形”,并确立了判断丹霞地层的标准。继他们之后,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吴尚时和学生曾昭璇进一步开展研究。1978年,曾昭璇第一次使用“丹霞地貌”作为地貌学术语。

  上世纪80年代初,地貌学家黄进发表了《丹霞地貌坡面发育的一种基本方式》,第一次将丹霞地貌作为一种独立的地貌形态进行观察和描述,总结出“顶平”、“身陡”、“麓缓”的三大特征,这也是迄今为止引用最广的丹霞地貌基本特征。

  经吴尚时、曾昭璇、黄进等人师传,到彭华已是第四代研究者。作为中国丹霞申遗专家组组长,巴西时间8月1日18时,对彭华来说终生难忘,17年艰辛波折,终成申遗“大业”,令他激动万分。多年来,彭华一边潜心丹霞地貌的学术研究,一边以核心专家的身份,推动丹霞山从“地方名山”一步一步地升级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直至世界遗产,可以说,他是名副其实的丹霞山“总设计师”。

  全国1/5的风景是丹霞地貌,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丹霞地貌也占了1/5,这是国家的财富,也是整个人类的财富。据悉,“中国丹霞”能够申遗成功,关键是丹霞地貌资源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这次被列入世界遗产适用标准是第七条“美学价值”和第八条“地球科学价值”,这对“中国丹霞”来说是实至名归。

  从美学价值来看,“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整体为临水型峰丛——峰林景观,被天然森林广泛覆盖,构成丹山、碧水、绿树、白云的最佳景观组合。

  而从“地球科学价值”来看,丹霞地貌又被称为讲述地质变迁的“活化石”:各红层盆地清楚地记载了白垩纪以来中国南方区域地壳演化的历史,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独特的自然区域。

  “中国丹霞是一个美丽得让人停止呼吸的系列地貌,是世界上具有突出红色景观的一个地方,被当作是展示地貌地形及进程的杰出的露天博物馆。”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前主任沃尔夫冈.伊德在湖南崀山考察时作出评价。

  《中国丹霞》丹霞图文结合“第一书”

  怎样赋予风光摄影更多的思考空间?怎样开创风光摄影的新纪元?怎样将镜头当笔?怎样让照片说话?怎样变画册为书?从《中国丹霞》里我们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2008年1月,由浙江摄影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丹霞》一书,犹如一缕绚烂的霞光普照神州大地,带着清新的气息,传达出壮阔的深厚气韵。这不仅仅是一部精美绚丽的摄影作品,更是研究丹霞的一部心血力作。书中栩栩如生的丹霞地貌千姿百态,突破了摄影意义上的光线与色彩,每一幅作品深处都饱含文化意蕴,凝结了作者对丹霞的一腔浓情厚意。翻阅平面的照片,立体的丹霞却呼之欲出,于动静中品味无穷的意境。书中对中国丹霞整体概貌的文字性介绍以及针对图片的解说科学严谨、简洁流畅,与图片配合得天衣无缝。如果把散落在中国各地的丹霞景观比喻成一颗颗闪亮的珍珠,那么这些图片和文字就串成了一条精美的珍珠项链。图片的专业性和文字的可读性共同造就了这本研究中国丹霞的图文结合的“第一书”,它既可为大众阅读与收藏,更可为研究者提供参考价值。

  有人说,《中国丹霞》的横空出世,对丹霞地貌的研究起到重要的宣传作用,为中国的丹霞地貌走向世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这本书的“催产士”正是时任浙江出版社编辑部主任的石英飞,当时,她偶然看到了2006年第五期的《中国摄影》杂志,而让她“眼前一亮”的封面图片正是宋举浦拍摄的丹霞。她第一次从文章中认识了丹霞、认识了宋举浦,也有了要为这种特殊的地质地貌出一本画册的想法。她辗转找到了宋举浦,信心百倍地表示:这一定是一本会引起“地震”的佳作。旋即,浙江出版社把这本书列为2007年精品打造的重要书目。

  2008年4月1日,《中国丹霞》出版不足三个月,鉴于此书在社会各界引爆的强烈反响,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浙江摄影出版社协办的“《中国丹霞》摄影艺术研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会议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解海龙主持。会上,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李仁臣、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宪民、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姜建军、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秘书长厉色、国家旅游局综合司副司长高舜礼、浙江摄影出版社社长蒋恒、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副秘书长齐德利以及摄影家周梅生等对丹霞地貌、摄影与地质的关系、摄影人的使命、画册出版等话题做出评价,提出建议。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前光和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顾立群也赶来祝贺会议召开。李前光书记更是即兴讲话,对宋举浦在摄影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予以肯定,对这本画册的出版表示祝贺。

  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的邵华女士从摄影的角度为本书作序一,黄进教授从丹霞研究的学术角度为本书作序二,黄进教授、彭华会长为画册审核把关。各界的评价分别是,学术界:“宋举浦十多年积累的照片全面反映了中国丹霞的概貌,画册凸显出珍贵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摄影界:“它是一本学术著作,不是一个单纯摄影人赏心悦目的画册,它把一个学术成果变成了一个影像结果”;地质界:“它是我们一个很好的史类科普读物和地质解剖读物,它促进了我们的丹霞地貌走向世界,它是用影像来歌颂解读丹霞”;出版界:“这本画册把艺术和科学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也是宋将军的一个追求”;旅游界:“这本画册不仅仅是一个艺术作品,而且是有科普功能甚至是有学术价值的一部文献,在申报世界遗产方面作了很多弥补”;新闻界:“现在有些画册是翻一遍就完了,但是这本书它是可以反复看的”;风协(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该书对中国丹霞整体概貌的文字性介绍科学严谨、简洁流畅,与图片相得益彰,对丹霞地貌的研究和走向世界将起到推动作用。

  谈到画册的成功,宋举浦谦虚地说:“评价似乎高了一些,我仅仅是做了一点尝试而已。”他谈到今后的打算:第一,力争把丹霞的类型拍全。丹霞作为一种地貌,它有许多种类型,比如柱廊型、龟裂凸包型等等。第二,力争把丹霞的地域拍全,不能留空白,不能有遗憾。第三,力争把丹霞中的大牌景观拍全。第四,力争把生活在丹霞地貌上的民族拍全。第五,力争把丹霞地貌上的宗教名寺拍全。第六,争取把丹霞地貌上的历史遗迹拍全。

  目前,中国已经查明的丹霞地貌共有800多处,一个摄影家该如何面对如此庞大而散落的题材?宋举浦没有“看山是山”,而是赋予了丹霞更多的文化意义。可以说宋举浦是把丹霞地貌作为国家名片来拍摄的,他把对地质科学的探索、民族情感的融合、历史与现状的描绘都倾注到了丹霞之上。让中国丹霞地貌屹立于世界地质之林,让丹霞地貌写真载入世界摄影史,正是他的崇高追求。

  与“红姑娘”的不解之缘

  为了寻访丹霞,宋举浦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经他考察发现和认定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北郊和八宿东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丹霞大峡谷、陕西省安塞县镰刀湾、安徽省皖西大裂谷和嵩寮原、宁夏回族自治区石空寺、内蒙古自治区炭窑沟和额日布盖大峡谷、湖北省郧县南侧等几十处丹霞地貌被列入《中国丹霞地貌简表》中,鉴于他在发现和研究丹霞地貌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中国丹霞地貌研究会吸收宋举浦为理事,只要是经他确认的丹霞地貌即可直接获得地学界的承认。

  十年前,宋举浦用镜头对准丹霞的时候,并没想到要去拍什么地质地貌,并且还要出这么一本画册的。那么是什么让他与丹霞走到了一起呢?

  “最初,我是被这位‘红姑娘’的美丽容貌和高贵身份所吸引的。”宋举浦说起了一次亲身经历:“有一次我到外地出差,顺便去拍摄,陪同人员听说我要去拍丹霞,便问:是位姑娘吧?她在哪儿?我知道他是错把丹霞当成人名了,忍不住笑着回答:就在某某山吧,他听后又跟上一句:还是位山里姑娘,肯定很漂亮吧。我接着他的话茬说:那还用说,可漂亮了,是位红姑娘!等他陪我到了拍摄地才恍然大悟呢1

  丹霞的形态、色彩都很美丽。我国的许多世界级、国家级的景观都是丹霞地貌或都有丹霞地貌。丹霞不但好看,而且还上镜,就像姑娘一样,既有红润的肤色,又有婀娜的身段。自从与“红姑娘”相见恨晚之后,宋举浦几乎把所有可支配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与“红姑娘”的约会上,把对这些“红姑娘”的朝思暮想变成对她们的晨拍夕照,记录下她们在东西南北、春夏秋冬时的各种形貌。

  拍摄艰苦,但是苦中有乐。有时候宋举浦和助手景卫东往往早上不到四点钟就起床往目的地赶,有的地方荒无人烟,风餐露宿便在所难免。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于是他们就凭着直觉左突右杀,亦步亦趋。山路崎岖,饥肠辘辘,夏天一身露,冬天一身霜,迷路、扑空或者赶不上好天气更是常事儿。“但是好东西或许就藏在某一个你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所以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疏漏。”宋举浦说,他们的每一次远足都是怀着“朝圣”的心。

  宋举浦尤其感谢多年来许多热心的战友、朋友、影友的无私帮助。“他们既有地方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同志,又有素不相识的乡里乡亲;既有边、海防官兵,又有军分区、武装部的战友;既有牧民、渔民,也有樵夫……行走在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中间,我的心总是暖洋洋的,他们虽然不认识我,但是当他们得知我是利用业余时间为拍摄祖国的地质地貌名片——丹霞而来,都在赞叹、敬佩之余给了我最真诚的关心和支持。他们端出炭火烤的土豆、红薯和菜缸里的咸菜;他们冒酷暑、顶烈日,引导我在丹霞峰林中攀上爬下;他们把草帽让给我戴,把最珍贵的一点儿水留给我喝;他们搀扶着我在茫茫的戈壁荒漠中纵横穿梭;他们一次次保护我涉水冲河……”宋举浦说,没有他们,就没有他和“红姑娘”的相见,就没有他那几万张“红姑娘”族谱的记录和积累。

  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多年来,宋举浦创作颇丰,曾在《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人民画报》、《中国旅游报》、《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摄影之友》、《摄影与摄像》等报刊上发表过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风光摄影作品,本刊也对于他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予以了持续的关注和报道。他曾荣获“平遥国际摄影艺术节优秀摄影师画册大奖”;中国第十一届国际摄影展览两个金奖;2006年,他拍摄的《五台山龙泉寺汉白玉牌坊》,以手刷感光银盐乳剂原底印相的特色,无可争议地荣获第28届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黑白双年奖个人金牌;2007年,他拍摄的一组丹霞作品,荣获中国摄影的最高奖——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在他的风光摄影作品中,座座冷峻的山峰、片片旷达的莽原,无不透出一股军人的方正与豪放之气;那些湍急的溪水飞瀑,在他的“快门”控制下是那样细腻而柔顺,宛如婀娜淑女在曼舞轻纱,低述着对大山无尽的眷恋。他常说:“热爱祖国的青山秀水,才是真正爱自己的国家,才更懂得军人的责任。”这种质朴而深厚的“大山之恋”,是他创作欲望和艺术追求的源泉。

  今年年初,《中国丹霞》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反映丹霞地貌的画册,与宋举浦的另外两本优秀画册《北岳恒山》和《阿尔山四季》一起被国家图书馆入库收藏,成为他摄影之旅中又一块珍贵的里程碑。

  诚如中国摄影家协会原主席邵华所言:“宋举浦是把丹霞地貌作为国家名片来拍摄的,让中国丹霞地貌屹立于世界地质之林,让丹霞地貌写真载入世界摄影史,是他的崇高追求。他通过手中的相机,把对地质科学的探求、民族情感的融合、历史与现状的描绘都倾注到了丹霞之上。他是用心在拍丹霞。”

  宋举浦,总参某部副政委,少将军衔,军旅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摄影学会副会长,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丹霞地貌研究会理事。曾荣获“平遥国际摄影艺术节优秀摄影师画册大奖”、中国第十一届国际摄影展览两个金奖、第28届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黑白双年奖个人金牌、中国摄影金像奖。
今天(11/22日星期五) 明天(11/23日星期六) 后天(11/24日星期日) 第四天(11/25日星期一) 第五天(11/26日星期二)
多云 多云 多云 小雨 阴 多云 多云 多云 晴
低温14℃ 低温14℃~高温20℃ 低温12℃~高温19℃ 低温10℃~高温15℃ 低温7℃~高温19℃
转多云
<3级
多云
<3级
小雨转阴
<3级
多云
<3级
多云转晴
<3级
韶关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