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宋英杰揭秘你所不知道的天气预报
2011-08-10 来源:大众网
[提要]1980年,最早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天气预报》的气象专家叫韩建钢,每天下午,老韩同志手里拿着预报数据和图表,脑袋里装着预报思路到中央电视台做节目。在《天气预报》节目中,主持人惯常都是站在画面的左侧,但这样主持人的身体有的时候就会挡住新疆西藏的部分地区。
手机看报,随时掌握天下!移动用户发送1至10658304,感受《华商晨报手机版》读报新体验!资费:3元/月。退订方式:发送QS到1065830401。点击进入手机报频道>>>>
就在台风“梅花”引起各方高度关注时,凑巧的是,一本名为《哪片云彩会下雨》也刚刚出版。
这是一本谈天气的书,作者是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著名主持人宋英杰,他在序言中称,2010年中国省级气象台的24小时晴雨定性预报准确率平均为81.3%。尽管天气预报的客观准确率一直在爬升,但“不靠谱”,几乎是众多人眼中天气预报的第一标签。
就这种误会,宋英杰在书中,将盛夏高温是否瞒报,预报中的温度问题,为什么报不准等一些不为外界所知的问题一一阐释。
稀奇古怪的台风名字怎么来的?
欧美国家为飓风命名的历史比较悠久,可追溯到上世纪中叶。目前飓风既有名字,也有级别(比如1~5级飓风)。飓风一般是使用人名,一个男性名字一个女性名字交替使用。近些年知名度最高的飓风就是安德鲁和卡特里娜。
而我们以前的台风没有名字,只有数字代号,比如7312号台风、8803号台风,分别代表1973年的第12号台风、1988年的第3号台风。
从2000年开始,台风忽然“有名”了。而且名字常常不同凡响。台风名甚至比台风本身古怪许多。
正因为古怪,所以会被关注、会被琢磨甚至会被记住,这也就实现了专业机构们当年为台风命名的初衷:希望人们更多地关注台风危害。
为避免各路神仙各自命名、台风称谓混乱,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统一台风命名规则,2000年起投入使用。
台风的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越南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这14个国家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总共140个台风备用名字。然后把这140个名字放在一起,分组排序,然后逐一使用。换句话说,台风还没降生,名字已经被起好了。而且名字并不是一次性使用而是循环利用,140个名字大排行用过一遍之后,又会从头再来。所以就会出现今年的台风与前几年的某些台风重名的现象。
现役的140个台风名称。台风名称表摘自中央气象台网站。有了这张表,就可以提前知道下一个台风叫什么名字了。
中国最初提出的10个是: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都是很神话或者很唯美的名字。不过,龙王已被除名,由海葵替代(在台风领域,龙王率先留下了恶名)。
这就涉及了台风名字的“除名原则”。如果一个台风影响恶劣、臭名昭著,就有可能被除名,该名称就会从台风名表中永远out了。除了龙王之外,比如云娜、麦莎、碧利斯、桑美以及并不遥远的莫拉克等等,它们留下的空缺将由原命名方提议新名称。
就各方提供的名称看,绝大多数并非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不少名字还颇具喜感。
当然,有些人也对台风名称颇有微词,觉得有些名称过于可爱、不够严肃,可能会降低人们对于台风的警觉和防范意识。台风名可爱,但台风未必;某人名可爱,但其人未必,同理。
预报的气温为何有时与个人测量的不一样?
天气预报,是给人们一种值得参考的可能性。从哲学的角度看,预报并不能提供绝对的必然性,当然更不存在瞒报的情况。
我听到有很多人说到了盛夏季节气象台不敢预报高温,明明是40几度却偏偏预报37度,是一种故意隐瞒。
2004年春天,我的身边来了一个实习生,他忽然神秘地凑到我旁边小声说:“宋老师,你们到了夏天该怎么办啊?”他的话让我非常诧异。他解释说:“到了夏天,明明有40几度的高温你们故意压低,心里该多难受啊1他的话让我心里真的很难受。
其实这件事大体是一种误解。因为经常有报道说某市马路上70多度,BUS车厢里50多度,可是气象台只预报30几度,就连某高级领导也曾有手拿温度计放在地面上测得70度然后大骂气象台的真实故事。而误解就在于气温和地温之间的明显差异。
气温是指避免阳光直射,通风处,草地上,距地面1.5米的白色百叶箱中的空气温度。为什么要用如此严格而苛刻的方式测量温度呢?是因为这样的温度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保证是该地区温度的惟一性数据。否则你说是70度,我说是50度,他说是40度又该以什么作为这个城市温度状况惟一通用的依据呢?
当然,从预报的主观上也会有某些保守心态,比如气象上把35度作为高温天气的最低标准值,所以有人喜欢预报34度;40度也是一个心理门槛,于是有人喜欢预报39度,但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
3分钟节目为何设有6个主持人?
许多年以来,不少人希望和我们对调工作。因为在有些朋友的眼里,《天气预报》主持人的活太爽了:做100秒的天气介绍,做130秒的城市预报配音,其他的时间都是休息。
所以很自然,有人质疑:3分钟的节目需要6个主持人?(《天气预报》标准时长是5分钟,比大家印象中的3分钟也长不了多少。)
实际上,CCTV-1每天19时31分的节目只是这些主持人日常工作内容的一部分。且不说那些兼任行政职务的主持人,就纯粹意义上的主持人而言,大家的值班可以说是盘根错节。除了《天气预报》之外,大家还都有各自的兼项(每个人一般都同时担任3~4个频道的气象主持工作)。这几位气象主持人和其他的主持人同事们承担着近20个电视频道中的气象节目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天气播报。
这些频道的节目加在一起,总共有接近200个气象节目。尽管每个气象节目都很短,像游击队员一样散落在各个频道,但每个节目的信息都必须是新鲜出炉的,没有重播,因为气象监测和预报信息每隔几个小时就会做出一次更新。只要有新信息注入,节目就要滚动更新,使用上个时次的信息是绝对禁止的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们看过《新闻联播》重播,却难以看到《天气预报》重播,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主持人通常凌晨3点多起床,应对早间大量的气象预报直播节目。一般晚上的节目10点钟左右才结束,我们管这种值班叫“豪华套餐”(这还不算因为特殊事件而进行特别节目或大型直播)。尽管每一次出镜时间都很短,但你需要一直处于候播状态。因为下一次出镜可能就在半小时或1小时之后。这种早晚贯通的值班方式,本人已品尝了11年之久。
2006年5月,中国气象频道开播。这是一个每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频道,新闻、访谈、预报等等气象信息节目贯穿全天,于是很多值班样式被称为“超级豪华套餐”。也许只有铁人三项运动员能够一直不生病地完成“套餐”。
很多主持人都有那种体会:连续值班期间精神抖擞,值完一轮班的次日几乎是各自的生病日,值班时超常的意念强行抵消着身体的不适感。
一般值完班晚上回家,一不想说话,因为白天说了太多的话;二不想睁眼,因为白天面对太多的灯光照射和烘烤。家住同一单元的几位阿姨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感觉你们上下班的时间神出鬼没的。”
请放心,现在各个单位都有着严格的成本核算。领导虽然不都是周扒皮,但也不可能容忍仅仅为一个5分钟的节目专门设置6个主持人而不做其他工作。
延伸阅读
最初的《天气预报》
我也是在《天气预报》的历史性照片档案中,惊讶地看到了李娟和罗京身穿上世纪80年代初的简易西装指点天气的照片。他们身后是一张简陋的地图,少数几种主要的天气符号后面附上磁铁,这样就可以被吸到地图上了。
1980年,最早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天气预报》的气象专家叫韩建钢,每天下午,老韩同志手里拿着预报数据和图表,脑袋里装着预报思路到中央电视台做节目。
因为当年老韩要自己画图、校对数据、确定讲解思路。
主持人应该站在哪儿?
在《天气预报》节目中,主持人惯常都是站在画面的左侧,但这样主持人的身体有的时候就会挡住新疆西藏的部分地区。苗条的女主持人尚且会遮挡,如我这般身材肥硕的人挡住个一两百万平方公里是常有的事。
主持人伸出手来指华北尤其东北地区的时候,身体几乎挡住整个西北地区。现在我们采取的是这样的处理方式,主持人还是站在左边(有时是开头刻意站在右边,然后再边说边走到左边),或胖或瘦的身体尽量地让出新疆西藏,当讲解新疆西藏天气的时候全力移出画面,以保持版图上的领土完整。
这是个天气节目而不是地理节目或地图节目,新疆西藏的天气变化我们从不会遗漏。这种遮挡现象在各国的天气预报节目都存在,当然这并不是理由。
灵敏而且发达的一只左手
说天气预报的时候,我们都是使用左手。
当初1993年大家确定用哪只手指点天气的时候,因为我们处于西风带,主持人站在画面的左侧(即天气上游),指向天气系统的去向。这样的安排显得顺畅而合理。当然对我来说,喜欢用左手指点,因为我是一个左撇子。后来在节目中赵红艳、裴新华、杨丹也都成了左撇子。《天气预报》节目可能是惟一一个工作造就左撇子的地方。
本组稿件摘自《哪片云彩会下雨》(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辽一热帖:
一夜大雨之后看看沈阳今天的早晨
梅花来了大家都说说辽宁现在的情况吧!
小妞逛街之大悦城篇,下次我还来
装修失误让我郁闷的想吐血
今天不幸成了梅超风的受害者
83年鞍山农村男孩真诚征婚
东风日产新骐达车拍摄广告中直接断轴
难忘七夕。美丽东风湖
沈阳今明两天将有大暴雨8级台风
国内新娘夏季清凉蜜月全攻略
卡拉超人没白去看到美女真养眼哥
48个诡异心理学,你相信几个?
手机看报,随时掌握天下!移动用户发送1至10658304,感受《华商晨报手机版》读报新体验!资费:3元/月。退订方式:发送QS到1065830401。点击进入手机报频道>>>>
就在台风“梅花”引起各方高度关注时,凑巧的是,一本名为《哪片云彩会下雨》也刚刚出版。
这是一本谈天气的书,作者是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著名主持人宋英杰,他在序言中称,2010年中国省级气象台的24小时晴雨定性预报准确率平均为81.3%。尽管天气预报的客观准确率一直在爬升,但“不靠谱”,几乎是众多人眼中天气预报的第一标签。
就这种误会,宋英杰在书中,将盛夏高温是否瞒报,预报中的温度问题,为什么报不准等一些不为外界所知的问题一一阐释。
稀奇古怪的台风名字怎么来的?
欧美国家为飓风命名的历史比较悠久,可追溯到上世纪中叶。目前飓风既有名字,也有级别(比如1~5级飓风)。飓风一般是使用人名,一个男性名字一个女性名字交替使用。近些年知名度最高的飓风就是安德鲁和卡特里娜。
而我们以前的台风没有名字,只有数字代号,比如7312号台风、8803号台风,分别代表1973年的第12号台风、1988年的第3号台风。
从2000年开始,台风忽然“有名”了。而且名字常常不同凡响。台风名甚至比台风本身古怪许多。
正因为古怪,所以会被关注、会被琢磨甚至会被记住,这也就实现了专业机构们当年为台风命名的初衷:希望人们更多地关注台风危害。
为避免各路神仙各自命名、台风称谓混乱,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统一台风命名规则,2000年起投入使用。
台风的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越南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这14个国家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总共140个台风备用名字。然后把这140个名字放在一起,分组排序,然后逐一使用。换句话说,台风还没降生,名字已经被起好了。而且名字并不是一次性使用而是循环利用,140个名字大排行用过一遍之后,又会从头再来。所以就会出现今年的台风与前几年的某些台风重名的现象。
现役的140个台风名称。台风名称表摘自中央气象台网站。有了这张表,就可以提前知道下一个台风叫什么名字了。
中国最初提出的10个是: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都是很神话或者很唯美的名字。不过,龙王已被除名,由海葵替代(在台风领域,龙王率先留下了恶名)。
这就涉及了台风名字的“除名原则”。如果一个台风影响恶劣、臭名昭著,就有可能被除名,该名称就会从台风名表中永远out了。除了龙王之外,比如云娜、麦莎、碧利斯、桑美以及并不遥远的莫拉克等等,它们留下的空缺将由原命名方提议新名称。
就各方提供的名称看,绝大多数并非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不少名字还颇具喜感。
当然,有些人也对台风名称颇有微词,觉得有些名称过于可爱、不够严肃,可能会降低人们对于台风的警觉和防范意识。台风名可爱,但台风未必;某人名可爱,但其人未必,同理。
预报的气温为何有时与个人测量的不一样?
天气预报,是给人们一种值得参考的可能性。从哲学的角度看,预报并不能提供绝对的必然性,当然更不存在瞒报的情况。
我听到有很多人说到了盛夏季节气象台不敢预报高温,明明是40几度却偏偏预报37度,是一种故意隐瞒。
2004年春天,我的身边来了一个实习生,他忽然神秘地凑到我旁边小声说:“宋老师,你们到了夏天该怎么办啊?”他的话让我非常诧异。他解释说:“到了夏天,明明有40几度的高温你们故意压低,心里该多难受啊1他的话让我心里真的很难受。
其实这件事大体是一种误解。因为经常有报道说某市马路上70多度,BUS车厢里50多度,可是气象台只预报30几度,就连某高级领导也曾有手拿温度计放在地面上测得70度然后大骂气象台的真实故事。而误解就在于气温和地温之间的明显差异。
气温是指避免阳光直射,通风处,草地上,距地面1.5米的白色百叶箱中的空气温度。为什么要用如此严格而苛刻的方式测量温度呢?是因为这样的温度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保证是该地区温度的惟一性数据。否则你说是70度,我说是50度,他说是40度又该以什么作为这个城市温度状况惟一通用的依据呢?
当然,从预报的主观上也会有某些保守心态,比如气象上把35度作为高温天气的最低标准值,所以有人喜欢预报34度;40度也是一个心理门槛,于是有人喜欢预报39度,但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
3分钟节目为何设有6个主持人?
许多年以来,不少人希望和我们对调工作。因为在有些朋友的眼里,《天气预报》主持人的活太爽了:做100秒的天气介绍,做130秒的城市预报配音,其他的时间都是休息。
所以很自然,有人质疑:3分钟的节目需要6个主持人?(《天气预报》标准时长是5分钟,比大家印象中的3分钟也长不了多少。)
实际上,CCTV-1每天19时31分的节目只是这些主持人日常工作内容的一部分。且不说那些兼任行政职务的主持人,就纯粹意义上的主持人而言,大家的值班可以说是盘根错节。除了《天气预报》之外,大家还都有各自的兼项(每个人一般都同时担任3~4个频道的气象主持工作)。这几位气象主持人和其他的主持人同事们承担着近20个电视频道中的气象节目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天气播报。
这些频道的节目加在一起,总共有接近200个气象节目。尽管每个气象节目都很短,像游击队员一样散落在各个频道,但每个节目的信息都必须是新鲜出炉的,没有重播,因为气象监测和预报信息每隔几个小时就会做出一次更新。只要有新信息注入,节目就要滚动更新,使用上个时次的信息是绝对禁止的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们看过《新闻联播》重播,却难以看到《天气预报》重播,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主持人通常凌晨3点多起床,应对早间大量的气象预报直播节目。一般晚上的节目10点钟左右才结束,我们管这种值班叫“豪华套餐”(这还不算因为特殊事件而进行特别节目或大型直播)。尽管每一次出镜时间都很短,但你需要一直处于候播状态。因为下一次出镜可能就在半小时或1小时之后。这种早晚贯通的值班方式,本人已品尝了11年之久。
2006年5月,中国气象频道开播。这是一个每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频道,新闻、访谈、预报等等气象信息节目贯穿全天,于是很多值班样式被称为“超级豪华套餐”。也许只有铁人三项运动员能够一直不生病地完成“套餐”。
很多主持人都有那种体会:连续值班期间精神抖擞,值完一轮班的次日几乎是各自的生病日,值班时超常的意念强行抵消着身体的不适感。
一般值完班晚上回家,一不想说话,因为白天说了太多的话;二不想睁眼,因为白天面对太多的灯光照射和烘烤。家住同一单元的几位阿姨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感觉你们上下班的时间神出鬼没的。”
请放心,现在各个单位都有着严格的成本核算。领导虽然不都是周扒皮,但也不可能容忍仅仅为一个5分钟的节目专门设置6个主持人而不做其他工作。
延伸阅读
最初的《天气预报》
我也是在《天气预报》的历史性照片档案中,惊讶地看到了李娟和罗京身穿上世纪80年代初的简易西装指点天气的照片。他们身后是一张简陋的地图,少数几种主要的天气符号后面附上磁铁,这样就可以被吸到地图上了。
1980年,最早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天气预报》的气象专家叫韩建钢,每天下午,老韩同志手里拿着预报数据和图表,脑袋里装着预报思路到中央电视台做节目。
因为当年老韩要自己画图、校对数据、确定讲解思路。
主持人应该站在哪儿?
在《天气预报》节目中,主持人惯常都是站在画面的左侧,但这样主持人的身体有的时候就会挡住新疆西藏的部分地区。苗条的女主持人尚且会遮挡,如我这般身材肥硕的人挡住个一两百万平方公里是常有的事。
主持人伸出手来指华北尤其东北地区的时候,身体几乎挡住整个西北地区。现在我们采取的是这样的处理方式,主持人还是站在左边(有时是开头刻意站在右边,然后再边说边走到左边),或胖或瘦的身体尽量地让出新疆西藏,当讲解新疆西藏天气的时候全力移出画面,以保持版图上的领土完整。
这是个天气节目而不是地理节目或地图节目,新疆西藏的天气变化我们从不会遗漏。这种遮挡现象在各国的天气预报节目都存在,当然这并不是理由。
灵敏而且发达的一只左手
说天气预报的时候,我们都是使用左手。
当初1993年大家确定用哪只手指点天气的时候,因为我们处于西风带,主持人站在画面的左侧(即天气上游),指向天气系统的去向。这样的安排显得顺畅而合理。当然对我来说,喜欢用左手指点,因为我是一个左撇子。后来在节目中赵红艳、裴新华、杨丹也都成了左撇子。《天气预报》节目可能是惟一一个工作造就左撇子的地方。
本组稿件摘自《哪片云彩会下雨》(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辽一热帖:
一夜大雨之后看看沈阳今天的早晨
梅花来了大家都说说辽宁现在的情况吧!
小妞逛街之大悦城篇,下次我还来
装修失误让我郁闷的想吐血
今天不幸成了梅超风的受害者
83年鞍山农村男孩真诚征婚
东风日产新骐达车拍摄广告中直接断轴
难忘七夕。美丽东风湖
沈阳今明两天将有大暴雨8级台风
国内新娘夏季清凉蜜月全攻略
卡拉超人没白去看到美女真养眼哥
48个诡异心理学,你相信几个?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12℃~高温19℃ | 低温10℃~高温16℃ | 低温11℃~高温15℃ | 低温14℃~高温18℃ | 低温13℃~高温20℃ |
多云 4-5级 |
多云转晴 4-5级 |
晴转多云 3-4级 |
多云 <3级 |
多云 <3级 |
澳门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