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黄南天气 > 黄南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2013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自助游攻略(组图)

2013-10-10 来源:搜狐网

  藏族民谚说:“虎豹的斑纹在外,而人的斑纹在内。”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这个自古以来被称为“热贡”的地方,他的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正是我准备用“斑斓”来形容的—由外及内的斑斓。

  
游记正文

  藏族民谚说:“虎豹的斑纹在外,而人的斑纹在内。”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这个自古以来被称为“热贡”的地方,他的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正是我准备用“斑斓”来形容的—由外及内的斑斓。我在同仁县游荡了七天,每一天都眼花缭乱、感慨万千。在不得不启动归程的那一日,还在叹息,对于这个“热贡”,实际上我仍然是仅得窥其一斑。

  神秘的斑纹-於菟舞

  我们的童谣唱道:“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但现在,这个庙里没有和尚,却有一位“拉瓦法师”,率领着村里一队虎虎生风的青年。

  我要讲的这个“故事”—更确切地说,是个实事—我们在同仁县年都乎村北面山包上这个院内拉着风马旗,院外竖着“拉则”的小庙里,好奇地围观那群青年赤祼着上身,把裤脚卷到大腿,抓起煨桑的香灰,互相扑打涂抹全身,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灰粉在光束中飞舞,空气中弥漫呛鼻的香味和烈酒的味道。

  很快,那些精神饱满的青年变得“灰头土脸”,但神气更加昂然,挺胸收腹,大喇喇虚张双臂,靠墙边站定。几位神情庄重的“村民”手执毛笔上前—实际上这几位看似普通村民的人却是当地著名的唐卡画师,年都乎村乃是热贡文化中的一个唐卡艺术之乡—这些画师用毛笔醮饱墨汁,在“灰头土脸”的青年们脸上信手勾、抹、涂、画,一张狰狞表意的象形虎脸生动古朴,有如上古青铜文物器皿上的兽面图案,叠加在灰扑扑的人脸之上。

  随即画师在青年的身体、手臂、腿脚上飞快地画出水波样的虎斑纹和铜钱样的豹斑纹。蓦然想起闻一多为徐志摩的《猛虎集》设计的封面装帧,墨汁淋漓,似乎信手几笔,窥斑却如见虎行,隐隐生风。但这里是青海甘肃边界安多藏区热贡地区的一种古老神秘而独特的乡村文化,这种虎豹形化妆是他们的乡祭活动“於菟(wtù)舞”的准备。


  我对“於菟”并不陌生,中学时我的语文老师在讲《诗经?兔爰》时跟我们说过一段训诂学的趣闻,他说在“有兔爰爰,雉离于罗”这一古诗句中,有一种奇怪的解释,有人认为“兔”应该是“菟”的通假,而菟则是指“於菟”—和“大虫”一样,“於菟”是古人对老虎的别称。这种翻译的理由是:“爰爰”为缓缓优闲貌,但兔子的行动蹦蹦跳跳,难以与之相符,而饱食之后的兽王巡察山林,或可谓之“爰爰”。—那真是古汉语的魔术,眼睛一眨,兔子变老虎。少年时我因好奇而记住了古汉语中对老虎的这个冷僻称呼,却没想到许多年以后在青藏高原的边缘遇到了这样一群“於菟”。

  头戴五佛冠的“拉瓦法师”敲响了扇面鼓,一面铜锣在其身后紧随。年都乎村的几位“於菟”痛饮烈酒,双手各持套着馍馍的竹竿,口中叼着一块生羊肉,虎面人脸叠加的表情努力做出狰狞的样子,从小庙院内依次跳到院外的一个小型广场上,随着鼓和锣的节奏,弓腿迈步,抬腿时微微停在空中,支撑腿随之微微一顿,晃动着身体模仿虎步威仪列队前行,绕着广场作循环舞。舞蹈古朴粗犷,围观的村民和游客混杂其间,激动不已,沿着缓缓前行的於菟舞队伍前后奔跑,相机快门声如同一场遭遇战上的机关枪。由于生羊肉是从冰柜里取出的,“於菟”们不时将肉取下,活动一下被冰肉刺激得发木的口腔。落在嘴里的肉渣,则嚼巴嚼巴咽下去,游客瞪大眼睛捂着嘴:“真的吃生肉呀?1

  有一些背景不得不说明一下:同仁县的居民以藏民族为主,还有土族、回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以及部分古时迁居而来的汉族人,除了部分伊斯兰教民族,绝大多数居民笃信藏传佛教。同仁县城西南的隆务寺是甘青一带安多藏区最为庄严宏大壮丽的三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周边乡镇聚落,村村都有佛教寺院,大多是隆务大寺的附属寺。但不少村庄里还会有个二郎庙,庙中供奉的二郎神与汉地道教中的三眼天神即有相同又不太一样,他在这里更多时候是山神,或者说是自然力量的图腾,但这种源自道教的乡土信仰同时受到隆务寺活佛仁波切的认可和加持,与藏传佛教里的众佛神共同受到乡民的崇拜。距离同仁县城隆务镇不到一公里的年都乎村,村庄的名字是藏语音译,但村里居民大多是土族,土族人是蒙古人的后代,他们全部信仰藏传佛教,但同时又有本身的原始自然崇拜,於菟舞是他们传承了不知多少代的乡祭活动,与汉地古时的傩舞极为相似,由于没有历史文献记载,人类学学者无法考证这个活动的源头。至今有楚地傩舞传入、古羌人自然崇拜、古代草原部落习俗三种说法,我则相信是各种民族乡俗文化在千百年的相互融合中产生的。


  实际上我经历的这些虎纹豹斑的场景只是於菟舞的“一斑”,整个傩舞仪式更加复杂隆重,整个村庄都参加活动,主祭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二十日;而於菟舞也只是热贡文化的“一斑”,整个热贡文化琳琅满目,无法一一胜数;热贡文化,则又是同仁县色彩斑斓的民族风情和自然风景相融相洽的一部分。

  “你想像不到的,这里很神奇的1赞巴拉用藏式普通话这样告诉我

  唵-赞巴拉-扎连达耶-梭哈

  佛典中有《黄财神咒》,据《大藏经》载:释尊言说,此咒非但持诵,仅只视咒,即不生玻持诵此咒,无有愁苦忧恼,身体疼痛不生。此咒犹如宝瓶、如意宝、如意树,随其所欲,满众生所愿。若有人能持此咒者,衣食财宝多闻聪慧无病长寿,随所愿求,无不遂意,获福甚多。

  黄财神咒云:唵-赞巴拉-扎连达耶-梭哈

  我就住在“赞巴拉国际青年旅舍”。

  这是同仁县唯一一家面向“驴友、摄友、骑友、车友”的旅行客栈,旅舍的掌门人对人自称“赞巴拉”。他的“头衔”一大堆吓人一跳,诸如:“全国最大摄影网站的总版主,中国摄影师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摄影教师,国内多家摄影杂志合作摄影师,SONY公司,NIKON公司签约摄影讲师等等。”

  实际上,“赞巴拉”这个人是一位一天到晚穿着一身到处是破洞的牛仔衣,戴厚厚的眼镜,表情假装很严肃,随时冒出一句冷笑话的香港藉上海男子。他在青海旅行而爱上这片高原,索性留下来,陆续开了两家“赞巴拉国际青年旅舍”。除了黄南州同仁县的这一家,另一家在西宁

  在青海时间长了,赞巴拉学了一口藏式普通话。他对热贡地区的文化和旅游了如指掌,作为职业摄影师和摄影专业教师,对“风景”有独特的解读方式。赞巴拉自称“掌门人”,旅舍的女老板网名叫作“踏破芒鞋走天下”,简称“芒鞋”,这位上海女子是位驴友,酷爱旅行,喜欢爬山,兼有南方人的温柔和北方人的豪迈。


  我与赞巴拉的熟络缘于那一天用手机拍了一张旅舍墙壁上有趣的涂鸦,发到微博上跟朋友们显摆我的旅行,然后就开始茫然,想不好是去吾屯庄拜访唐卡绘制作坊,还是去郭麻日古村迷宫探秘,或者跟着朝拜者去隆务寺转经……我刚想脱下一只鞋子扔到空中,看落下来鞋尖指向哪就往哪儿走。一辆越野车停在我身前,赞巴拉探头出来:“要不要跟我出去转转?”

  赞巴拉旅舍依山而建,后面有盘山公路通往高处的各个乡村,隆务人管这座山叫作东山;而隔着隆务河峡谷,对面一条山脉则叫作西山,南北走向的隆务河在这两山之间的谷底奔腾,热贡大桥横跨峡谷两岸。黄南州的州府和同仁县的县府,就在峡谷里的隆务镇上。峡谷形成两阶台地,第一阶是临河而建的民居街道,古朴安详,乃是青海省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隆务古城。古城上方的第二阶台地,一片金璧辉煌的屋顶铺陈至西山的山坡上,则是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甘青一带安多藏区与拉卜愣寺及塔尔寺齐名的隆务大寺。而隆务镇北边一片,则是高楼迭起的现代新城区。更远处的河谷,绿树村庄,田亩阡陌,一派田园风光,金黄的青稞上面,飘着一层桑烟。这大概就是同仁县藏语名称“热贡”的含意吧—“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

  赞巴拉把车停在盘山公路的拐角,整个隆务镇尽收眼底,赞巴拉一一指点,天空云影变幻,作为职业摄影师,当然不肯放过捕捉光影变幻的机会,并且指点我一些摄影技巧。但这只是风景的开始,我们驾车继续爬升,曲折的发卡弯道绵绵不绝,渐渐看不见城市了,梯田的田梗温柔的弧线层层叠叠,仿佛山峰的等高线。山坳里,山梁上,散布一些原始村落。天空辽远开阔,峰顶的拉则经幡烈烈飘扬。“拉则”是山峰、垭口、河流、边界等地的石堆,其上插有长竹竿、长箭、长木棍、长矛,还拴有经幡,在蒙古族聚居区,则叫“敖包”。拉则是神的宫殿,这里的人们认为,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有神灵居住着。


  隆务镇谷地海拔两千五百米左右,现在我们已经爬升到三千米以上,山地、河谷地貌已经变成了高山草甸,晚夏的野花从河谷直到弧线柔和的山包,远处更高的山峰则祼岩嶙峋,直插蓝天。身边是一场争奇斗艳的宏大聚会,从田间地头甘青铁线莲金黄的丛丛簇簇到高山草甸上如蓝色小鸟栖枝的翠雀,我能叫得上名来的还有曼陀罗、橐吾、沙参、龙胆、柴胡,更多的鲜花我无法分辨,黄的紫的蓝的红的白的,在浓绿的草甸铺陈,更行更远还生。牛羊群在山坡缓缓移动,有趣的是,我们还遇到一个驴群,在蓝天之下的甩着尾巴吃草。赞巴拉突然说想唱歌了,想了想又说,不行,嗓子太差,怕把牛吓跑了。藏谚说:“放牛时不唱山歌,牦牛吃草也不香”可惜没看到牧人,没有藏人高吭的民歌。只有天籁。我也想高歌一曲,可是我也五音不全,怕打挠了山神。这里的人们相信,每一座山都有一位神灵。

  我们穿过一个原始村落,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村名应该是“加吾”。牛羊牧归,谦卑朴素的民居,簇拥着宏伟华丽的庙宇,煨桑炉里冒出缕缕青烟。热贡地区的庙宇建筑,大多是汉藏风格混搭的式样,重檐歇山屋顶宏大华丽,墙面则带有一些藏地风格的装饰。停车下来,我去庙宇参观,赞巴拉则钻进了村巷去抓拍采风。回头去找他时,看到他正在跟一位老人热烈地交谈着。

  赞巴拉在隆务寺拜了一位上师,常去走动,这位老人在上师门下任俗职,与赞巴拉本就相熟,今天老人放假,回到村里休息,与我们邂逅,热情得不得了。其时老人正与邻居席地坐在家门口喝酒聊天,他们用半成熟的青豌豆下酒,一把一把地往我们怀里塞,让我们尝尝清香甜嫩的味道。他告诉我们明天上午,加吾村里会有祭祀活动,周边村庄的人也会来,在山上的拉则周围,会有歌舞和法会,他热情地邀请我们来观礼。

  可是明天我们有一场更重要更精彩更神秘更刺激的活动要去参加。我和赞巴拉盘算了半天,也无法把时间安排妥当,加吾村祭只能遗憾地错过了。

  血祭-与神灵的接触

  有人告诉我说热贡地区法会和民间祭祀活动加起来一年有300多场,平摊下来几乎每天都有活动,看起来不算太夸张,我们不得不错过加吾村的村祭,是原因是我们要去参观尕队村的血祭。这场血祭,比於菟舞更神秘,更震撼人心。

  热贡是青藏高原的起点,阳光强烈,在夏季,昼夜温差极大,若是晴天,白天也会三十多度,阳光之下跟平原一样热得人头晕脑胀,但在阴影下面,立刻凉爽下来。这一天是个大晴天,我们赶到尕队村时已经被晒得抬不起头来。手搭凉棚,村边的小高台上,有个二郎庙,院内已经人群涌动,廊下树荫,站满了人。

  一些盛装的当地青壮年村民,非常惹眼,他们头罩一块长方形的织绣彩巾,用红丝辫带拦额系住,氆氇缠在腰间,左右肩斜挎彩色哈达,脚踏竖纹彩靴,手持扇面鼓,在庙内的院子里来回走动。神殿里彩幡织锦,彩塑彩画,目之所及,无处不彩。连神像也被彩幛遮住了大部分,我单膝跪下,从彩幛底下的缝隙里瞻仰二郎神像—并不像佛像菩萨那么高大,塑像风格倒像藏传佛教壁画或唐卡里的蓝脸金刚力士,只是额头上有第三只眼。

  在热贡地区二郎神是自然之神,是山神,象征自然力量,具有禳灾除疾殃的能力。祈福和禳灾,是人类的本能愿望,是原始宗教最富特色的法术。法术亦被称为巫术;主持法术的人,即法师,也被称为巫师。巫术和巫师这两个词汇带有强烈的神话色彩,但是经过“破四旧”等反宗教运动,已含有贬义。实际上“巫”是指与神通灵,世界上任何人类文明都有过巫的存在,无神论把巫术解释为过去人类对世界的无知,认定未来将由科学解决所有无知。孰不知在永恒的时间里人类的无知也是永恒的。神话并不是虚幻和欺骗,美国神话学大师坎贝尔认为:“神话是人类心灵的历史”。在我们这个几乎已经失去与神话的联系的时代,人们也失去了敬畏,被傲慢蒙敝内心。一场真正的巫术—而不是利用巫术行骗的活动—能通过一种神秘的方式抵达人的心灵。

  “拉瓦”是藏语“巫师”、“法师”的意思,热贡地区的村庄都有本身的拉瓦,年都乎村的拉瓦带领村民跳於菟舞。而尕队村的拉瓦—我看到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年汉子,与村民并无特别不同,但他在这里明显倍受尊敬,所有盛装的青年和活动持事者,都以他为中心在进行各种事项安排。主事人告诉我们,今天的活动不一定能举行,待会拉瓦法师要与神通灵,若通灵不成功,这场活动就要取消。能否通灵,一切要看天意。

  拉瓦静静地面对神龛跪下,有位弟子上前为他系上两条哈达,周围人群嘈杂混乱,他并不在乎,似乎周围完全与他无关,众人围着他,有一些人唱起了咒语,越唱越急促,越唱越急促,我们也跟着紧张起来。

  拉瓦一直安静地跪着,忽然他的头开始摇摆,身体也跟着晃动,越来越剧烈,突然拉瓦腾空跃起,在神堂中央跳了一下,面部快速抖动,几秒钟后停止,站定,面朝大家,脸上神情大变,威仪万端,凛然不可侵。周围的唱咒声随着“哦—”的一声长颂停止,有人递上一副似乎是木质的卦器,拉瓦并不说话,将它掷在地上,观察之后仍不说话,做了几个手势,周围的持事们用藏语说话,交谈,吩咐,有人用汉语说道:可以了可以了,大家让一下。

  拉瓦站在神殿前的台阶上,拿烈酒淋洒一把尾端系着彩布的铁钎,那些盛装青年依次来到拉瓦面前,半蹲下身体,将脸侧给拉瓦,眼疾手准,拉瓦取两根铁钎扎入青年的双颊,令其用牙咬住钎尖,衔在口中。盛装青年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被扎穿的面颊没有血,他们表情愉快而自信,站立一旁等候,有游客轻轻地问痛不痛,只是笑笑摇摇头。

  这就是血祭项目之一,人称“上口钎”。

  大约十来位盛装青年口衔从面颊扎入的铁钎,手执扇面鼓,“咚咚,咚咚”,踏步,跳跃,旋转;“咚咚,咚咚”祈求,神灵,同在;“咚咚,咚咚”除灾,禳病,留福。

  “咚咚,咚咚”鼓点,攥住,心跳。

  我只觉得似乎有轻微的电流滑过皮肤,端着相机的手微微颤栗,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震撼人心的巫舞,不是惊异,不是猎奇,那一刻我只觉得远古和未来是相通的,世界和灵魂是相通的。

  “咚咚,咚咚”晴朗的天空突然风骤云集—毫不夸张,或者是巧合,总之变天了,乌云低垂,播下几滴急雨,但并不影响仪式。有人相信,显灵了,山神已接受了祈愿。我突然想起“燃烧的荆棘”,这也是一种神的启示吧。

  “咚咚,咚咚咚”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巫舞结束,拉瓦将青年颊上的铁钎拔出,他们猛灌两口烈酒,一丝血从创口渗出,但立刻就止祝奇怪的是,有个别的人一点血都不出,只看到颊上有个小孔,远看如同痦子。

  扎西次仁是这些巫舞青年中的一位,相貌威武,口衔铁钎如同天神,但平常他在隆务镇上一家家具城做搬运工。这些青年和拉瓦法师在平常的日子里,只是普通人,和村民一样,该下地干活时干活,该放牧时放牧,该打工时打工。只有在每年特别的日子里,他们才与神相通,并因此得到心灵的慰藉。扎西次仁说他从四五岁开始就插口钎跳舞祈福,每一年都没落下。

  与插口钎同时的还有“上背钎”,即拉瓦法师得神启后,将十数根铁钎别在舞者的裸背上,灵舞者带着皮肉中的铁钎跳跃舞蹈,以娱神灵。另有一项血祭仪式被称为“开红山”,拉瓦获神启之后,用利刃把额头割破,将血洒向四周。

  持事者忽然宣布,拉瓦获神启愉悦,可为远方来的客人加持祝福,愿意给每人献哈达一条。我们连忙在威仪万端的拉瓦面前排队,一一躬身谢礼。我受橙色哈达一条,亦是我最喜欢的颜色,倍感荣耀。热贡地区的祭祀活动完全是一种民间信仰,纯粹的信仰,别无他求。

  热贡地区的藏族、土族人民通过“以舞娱神”这种古老的舞蹈祈求神灵保佑这方土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这是这些古老民间祭祀活动的终极目的。整个祭祀活动处处显现出原始巫风的遗迹。在这里,“巫风就是舞风”,“祭坛就是舞坛”。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受村民的尊敬和羡慕,都觉得无上光荣。这些舞蹈和血祭仪式,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六日至二十五日,热贡地区的“六月会”期间隆重而完整地呈现。

  所有仪式结束后,拉瓦祷告解除与神的通灵,山神脱体而去,拉瓦晕倒在地,众人赶忙上前搀扶,醒来之后,威仪全失,显得有些疲惫,与常人无异。

  缤纷-从文化到地貌

  但“於菟舞”、“六月会血祭”、“法会”、“乡村祭祀”并不是热贡文化的全部,还有缤纷多彩、精美而且充满宗教能量的热贡艺术,他们包含:唐卡、堆绣、木雕、泥塑、石刻、建筑、嚓嚓等艺术形式。其中,热贡唐卡最为著名,同仁县有十几个乡村,从古至今,都因出唐卡画师而闻名,自明清起,热贡的唐卡即受到皇家的赞赏,现在,则除了寺庙,也受到世人的追捧,甚至在海外也大受欢迎,因而热贡被称为唐卡艺术之乡。至今,仍有许多村庄几乎全村的人家都以唐卡为业,并且不少画室对外开放,容许游客参观家访。但是不要以为这是为了“旅游创收”,这些有画室的画师,都是一些当地巨富,他们的唐卡作品,动辄以十万百万计价出售。他们开放画室,只是为了弘扬唐卡艺术。

  赞巴拉告诉我说他认识的一位唐卡大师,拥有近十辆豪车。不过我没有机会去拜访,没有欣赏到这位大师的作品。但是,同仁县至少有两个关于唐卡的艺术馆,长短去不可的,一个是位于县城热贡路的“热贡艺术馆”,这是一个官方的艺术馆,馆藏明、清时期作品48件,精选现代作品160多件,多为热贡地区的作品。其中有个展厅展出藏医理论唐卡,对于生老病死和藏医解剖学的理解,非常珍贵而且有趣。热贡艺术馆有讲解服务,可以学到不少唐卡的知识。

  另一个则是“热贡民族文化宫”。其主体是一幢崭新的汉藏风格混搭的博物馆式建筑,气势恢宏,加上院子,占地面积和规格相当于一个市级博物馆。之所以我热衷描述建筑的宏壮,乃是原因是这个文化宫的建设仅凭目视,就知其造价不菲,如果是政府投资建设,尚在情理当中。但实际上,这个文化宫是一座私人创办的民族文化传承场所。创办人叫格桑加措,是隆务寺的一位上师,也是著名的唐卡艺术家,他几乎是完全凭个人的财力建起了这个文化宫,目的有两个,很单纯:一是传承;一是展示。

  见到格桑仁波切时吃了一惊,这位隆务寺的上师、著名唐卡艺术家、唐卡学校校长、文化宫创办人居然是一位八零后。格桑仁波切年轻而为人谦逊温和,刚见到他时我甚至以为他是文化宫里的普通僧人。格桑仁波切普通话流利,谈吐优雅,见识卓越,令人起敬。他给我们介绍文化宫的一楼是唐卡学校,学生都是周边村庄里的孩子,除了学习唐卡绘制,还有文化课主要学习藏、汉语言,以及基础佛学。学校不收学生任何费用,对学生的招收也不设门槛。文化宫二楼以上则是唐卡展示厅,主要展示格桑大师的收藏和他本身的部分作品。顶层则是佛堂。

  唐卡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艺术,在展示大厅里徜徉,很快就被华丽的色彩和优雅的线条带入神佛的世界。唐卡作品的昂贵,除了无法估量的艺术价值,一些细节也颇耐人寻味,举个实例唐卡绘画的颜料,包含了黄金和绿松石这些名贵金属和矿物。

  但热贡地区的缤纷还不止文化这一部分,同仁县在青海省东部与甘肃省交界,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貌壮观宏伟。从西宁往隆务镇的路上,清澈的黄河上游伴着公路拐弯,巨大的山影和村庄倒映在碧绿的黄河里。但一过隆务黄河大桥,则进入隆务峡谷,急湍浑黄的河水切开山崖,咆哮着奔流而来,两岸危山巉岩,道路急转回旋,山体忽尔变红,忽尔变青,不生草木,苍凉壮阔,一些原始村落,在凶野的群山下面,安静地耸立着白塔、经幡、拉则和煨桑炉,桑烟缭绕,山体上绘着巨大的佛像。

  沿着隆务河上溯,穿过二十公里逼仄急拐,险象环生的峡谷,眼前—“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即使借用《桃花源记》里的描述最初看到热贡—“金色谷地”的心境也是合适的。

  从隆务镇往东北方向,群山之中的公路,车辆迂回盘旋上升,山川壮美,变化多端,风光随道路转换。突然一片赭色的山崖兀立,峭立如削,绵亘至天边,山峰奇状难以形容。这是一片丹霞地貌,而这一片丹霞山峰,半围着一座古朴的藏族村庄,房屋在山坡上层层叠叠,拱卫着村里的庙宇。粗壮的木架在屋前排列,那是一些青稞架,但青稞还要过几天才收割,现在它们空旷地支撑着被丹霞山环绕的天空。

  这个纯朴绝美的村庄名叫“双朋西”,也是著名藏族学者根敦培群的故乡,至今村里还有他的故居。而村外那片丹霞山是一片尚未开发的景区。可是这一片风景对我来说却只是惊鸿一瞥—这是我行程计划之外的发现,那天只是路过,我已深深被吸引,我的目光被弯道截断,封存在记忆里最明亮的地方。我想我还会再来的。

  路过双朋西往东再行十公里,则到瓜什则草原,这是这一天行程计划里的最后一个目的地。瓜什则乡的草原原始风貌保存完整,是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型草原的地区,也是中国北方草原最华丽、最壮美的地段,但这里是热贡,是青藏高原的边缘,瓜则什草原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称。我们在草原的一角,远眺草原深处空无一人,天空云影浮动,远山绵绵。草地上盛开深蓝的翠雀、淡蓝的紫苑、如杯盏的龙胆、细细密密的柴胡,还有雪绒花,草坡上隐藏着一个兽洞,那是旱獭的家。张开手臂在草地上奔跑,没一会儿就气喘吁吁,这里海拔3200米,短时间上升到这个高度,会有点高原反应。索性躺倒在柔软的草坪上,看天空云卷云舒。

  核心-隆务寺

  隆务寺是热贡的核心,我在同仁县的七天,但凡有空,清早或者黄昏,都会去隆务寺转转,跟随信徒,慢慢抚过绕寺院一周的上千个转经筒;或者在金碧辉煌的屋宇下看僧人往来,看完德(小僧人)嬉闹;或者在绿度母广场面对佛像静思。

  赞巴拉国际青年旅舍在隆务峡谷的东岸,隆务寺在峡谷的西岸,我的房间窗外就能看到闪耀的寺院金顶。峡谷之上有热贡大桥,但我打算不走大桥。慢慢找路,从屋巷间寻阶下到峡谷底,隆务河挟黄沙奔流湍急,据说原因是上游在修扎毛水库,所以河水才这么浑。

  过一条简单的水泥桥,实际上峡谷底下的河岸是一片开阔的河谷,特别是河岸西边,一些古老安静的院落,一些幽深的老巷,在谷底铺陈。这就是隆务老街,是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回溯到700年前,隆务世家名僧三木旦仁钦在隆务河西岸高台上建隆务寺,影响渐大,随着政教合一的制度出现,寺僧日增,属民扩大,对生产、生活日用品的需求日益增大,渐渐吸引一些回、汉商人来隆务经商,居住在隆务寺下面的河谷里。到了19世纪80年代,隆务寺六世夏日仓活佛在寺院下的河谷坡地修了一些铺面,用这种早期的“房地产”招揽回、汉商贩和工匠来开店,形成隆务镇茶马市场的核心区,使这片古老的城区愈加繁华。

  六世夏日仓活佛的开明立场,容许不同民族不同信仰场所的建立,甚至为这些其他宗教场所的建立捐赠财物、加持开光。因此,在这片老城区,会遇到汉传佛教的圆通寺、道教的二郎神庙、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甚至还有一个外国传教士兴建的古老的基督教堂。

  目前隆务老街居民多为穆斯林,但我分不太清回族和撒拉族。主街已被修缮,但由于隆务镇为黄南州州府和同仁县县府所在地,在古城以南的现代化新城规模已形成,繁华区已转向新城,又原因是旅游热还未波及此地,老城宁静得有些冷清,店铺开张的较少,一些面容沧桑的老人在街边晒太阳,一群包头纱的女子娉娉婷婷地路过,戴白帽子的孩子在玩水枪。有户人家的门前挂着一张鹰的标本,好奇地上前端详,那家人也好奇地看着我,搭讪问了两句,老人笑眯眯地说了两句,我听不懂,他们家的小朋友翻译说:“辟邪的。”

  沿着老街一排百年以前的木头房子上坡,一一参观清真寺汉化风格的宣礼塔和圆通寺古朴的建筑,圆通寺内古旧的壁画是典型的汉儒隐士风格,泼墨远山,茅屋翠竹,古松虬枝,留白处行草题诗《采药》:“千岩万壑留行迹,入云高峰草凄凄。心影白云常自在,意随流水任东西。”颇有孟浩然山水隐逸诗风—在这个浓郁的藏区。

  沿坡而上,豁然开朗,风光大变—一个开阔的广场,中央巨大的金色绿度母三面佛跏趺莲花宝座,善目低垂,安慰众生。众信徒或顺时针绕行祈祷,或匍身于地顶礼膜拜。广场西面,就是辉煌一片的隆务大寺。

  《安多政教史》记载,早在元大德五年(1301年),这里已建有藏传佛教萨迦派小寺,当地世族名僧三木旦仁钦与其胞弟罗智僧格,维修并扩建了这些小寺,将龙切寺院的大多佛像、佛经和佛塔迁移到隆务大寺现址,兴建了藏传佛教葛丹派寺院,约于公元1342年改宗格鲁派。隆务寺拥有约80多个从属寺院,影响遍及整个安多藏区,隆务祖师三木旦仁钦圆寂后,形成了夏日仓活佛转世系统,至今已传八世。元明清三代,均有帝王封赐隆务寺,三木旦仁钦的胞弟罗智僧格被元帝封为“国师”;现隆务寺牌楼“西域胜境”为明天启帝颁匾;至清代,三世夏日仓活佛则被乾隆册封为“隆务呼图克图弘修妙悟国师”。隆务寺现任寺主为八世夏日仓丹增久美噶丹仁波切,另外还有14位活佛驻寺。

  隆务寺依山傍水,环境宜人,占地面积三十万平方米,内有26座佛殿经堂,设显宗、密宗、时轮三大学院,现有住寺僧人约600名。隆务寺现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古老的建筑是大经堂,今天的规模亦是清初时的模样。但寺院大部分古建损毁于文革时期,现已基本全部重建。实际上隆务寺最重要的是其精神,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古老宗教的传承之所。

  有趣的是隆务寺虽然是藏传佛教大寺,原因是跟汉地关系密切,大多数建筑都带有浓郁的汉地古建筑风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壮丽的屋顶似乎用了真金,金光夺目,阳光之下几乎不可直视。

  隆务寺每年法会活动频繁,庄严隆重,但我在同仁的这几天,正值隆务寺大部分僧众的闭关功课时间,据说原因是夏季生命繁盛,选择此时闭关,以免僧众频繁外出走动误伤草木生灵。寺院内相对比较安静,有一部分大殿已闭门谢客。虔诚的信徒却络绎不绝,在佛殿外磕等身长头,站起、匍身,站起、匍身,顶礼膜拜。或者绕着各个大殿顺时针转圈,捻着佛珠,或手挥转轮,口中念动真言,连绵不绝,听起来是一片“嗡慕嗡慕嗡慕嗡慕”的呢喃。

  信仰是藏族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信仰把每一位朝拜者渲染得纯净美好,让人感动,无论老人、青年还是孩子。这也许是摄影爱好者喜欢拍摄朝拜者的缘故吧,有什么比全身心地投入虔诚的表情更美好呢!我曾经尝试和他们一起转经,转着转着,看到一位老奶奶将额头抵住寺院粗砺的红墙,轻声祈祷,良久不动,一束光从檐角切下,照在她的身上。站在角落里看着她我呆住了,突然自惭形秽。

  隆务寺的附属寺院年都乎寺,吾屯上、下寺,郭麻日寺等,在隆务镇周围的村庄里,亦有不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我以为风景最美的寺院是距离隆务镇17公里的旺加寺,旺加寺是一座苯教寺院。寺院建筑亦是华丽壮阔,金壁辉煌,最特别的是它们位于海拔3000米的山坡之上,周围有崖壁如削,寺院层层叠叠与山势相融,气象万千,风光无限。旺加寺是目前青海境内最大的苯教寺院,现有寺僧73人,设藏医诊所一处,常年免费为群众诊治。苯教与藏传佛教有些不同,其中区别和典故,难以尽述,但两个教派并不冲突。

  旺加寺僧人温良可亲,若不是一身僧袍,不少人相貌堂堂,气质宛如学者教授,实际上不少僧人饱读经书,学问很深。有位长发青年僧人热情地带我去看古壁画,与之交谈甚欢,问他们为何有人长发,有人短发。告诉我说长发者修密宗,短发者修显宗。

  我在同仁县七天,以隆务寺为核心,四散开去,游玩、参观。回想起来,大致可以把同仁县的风景风情分成三大部分:第一,主要宗教场所和历史古迹;第二,热贡文化;第三,自然风光。其中,第一部分最庄严,第二部分最神奇,第三部分最壮丽。这三大部分又各自相融,有时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文字作者:空游无依)

  景区介绍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隆务寺、隆务河、热贡。”

  让我们先把以上几个关键词联系起来—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九曲黄河第一弯,东南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交界,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地貌在这里呈现出神奇瑰丽的景象;

  同仁县是黄南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除了同仁县,黄南州还辖尖扎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共四个县。但黄南州的州政府和同仁县的县政府都在隆务镇,所以简单来讲:当地人口中所说“去黄南”和“去同仁”多半是指去隆务镇;

  隆务镇距离西宁市180公里,镇名乃是因隆务寺而得;

  隆务寺是青甘川一带安多藏区规模、地位和影响仅次于拉卜楞寺和塔尔寺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终年香火不断,转经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寺院宏大壮丽,建筑金壁辉煌;甚至其散布各乡村的附属寺院也是著名的宗教和文物以及艺术的圣地;

  隆务河是黄河在青海东部的一级支流,因流经隆务镇而得名,亦称隆务格曲,“隆务河”藏语意为“九条溪流汇合的河”,隆务河在群山之间切割奔流和沉积,形成了险峻的峡谷和丰美的山谷田地,河谷两边多丹霞奇峰和绝壁高崖,以及高山草甸和原始森林;

  热贡,是藏语“金色谷地”的意思,热贡从地域上讲是指同仁县的古称,指隆务河谷中居住着的藏、土、回、汉等民族半耕半牧的原始村镇聚落,从文化上讲,热贡地区的人们擅长于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并且形成了高超独特的艺术风格,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含一些世俗化的内容。热贡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审美观念、独有的原材料和独有的传承习惯在藏传佛教、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另外,热贡地区传统且神秘的祭祀歌舞活动连年不断,村落居民以藏土回汉为主,信仰以藏传佛教为主,又与伊斯兰教、汉地佛教、道教相融相洽,热贡地区的村落居民信仰融合进了大量的自然崇拜,形成了独特的民风,各寺院和村庄的祭祀活动以原生态的形式存在,因其神秘而独绝吸引着世人。

  青海省的旅游,多半被青海湖占据,孰不知青海省是中国最大的一个省,无论是地貌还是人文,皆有奇观,面积阔大,分布广泛。而人们对“高原”地貌的好奇集中在西藏,孰不知“青藏高原”的“青”指的就是青海;人们对藏民族宗教文化的了解,也集中在西藏,孰不知,藏传佛教的后宏期(现代藏传佛教即为“后宏期”的沿续)是在青甘一带发祥的。热贡地区是青藏高原地貌的起始,热贡文化则是藏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热贡的核心地区,同仁县是一块旅游文化的处女地。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保存完好。

  同仁县的旅游,以隆务寺为核心,四散开去,由内容大致可以把他们分成三大部分:第一,热贡文化:各寺院的宗教仪式活动和各村落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民间祭祀活动,包含“法会”、“六月会”、“於兔舞”等宗教和民间活动,以及唐卡、堆绣、雕塑等热贡艺术;第二,主要宗教场所和历史古迹:以隆务寺为中心,包含“隆务四寨子寺”的分寺,和每个村庄各自拥建的藏传佛教寺院,以及苯教大寺和伊斯兰教清真寺、汉传佛教寺院、村庄二郎神庙等等,还有古村寨和古城镇;第三,自然风光,由险峻的峡谷、奇瑰的丹霞地貌和柔美的大草原,以及雪山、森林组成的同仁县自然风光。其中,第一部分最庄严,第二部分最神奇,第三部分最壮丽。这三大部分又各自相融,有时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同仁县大部分旅游景点除了隆务寺需要55元门票(含讲解),其他地方都无需要买票,但不少文化类景点有时间和宗教限制,举个实例六月会,菸兔舞,以及大多数宗教法会活动,只会在特定时间表演,但同仁地区乡镇村庄和寺院,几乎一年内有三百多个不同的祭祀活动,游人随缘得见,也应和佛教思想的一种见解。

  同仁县旅游事项咨询电话:

  联系电话:0973-8722793

  投诉电话:0973-8722929

  旅游咨询电话:18297286661(格桑先生)

  游玩路线咨询:18009737676(赞巴拉)

  热贡文化咨询:13309719588(翟老师)

  热贡旅游大看点:

  一、热贡文化(艺术和文化类景点)

  唐卡、堆秀、雕塑、擦擦等(必看指数:)

  发祥于青海省同仁县地区。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艺术完美结合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大体始于元代,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主要内容包含绘画(唐卡、间唐)、堆绣、雕塑(木雕、泥雕、石雕)、建筑、图案等,其技法既继承了藏族佛教传统创作手法,又融汇了汉族绘画和其它地方的民间艺术,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在国内乃至世界文化领域中具有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其主要特点为:属于传统的工笔画。是用细致、逼真的笔法对描绘对象进行精雕细刻绘制,使对象在直观状态下更加生动真实充满韵味。因而,画笔的制作要求非常高,由热贡画师本身制作,约有40多种,大的像毛笔的中楷,小的只有一根毛。不同的笔有不同的用法。画布的制作技术性强,强度大,一名优秀的画匠必定要熟练掌握制作画布的特殊流程。打底稿所用的墨汁,是当地画匠就地取材,自制的一种传统绘画材料,沿用至今,是独具地方特色的绘画颜料。绘画选用矿物质颜料,具有色彩绚丽、经久不易褪色的特点。用金绘画是热贡艺术独具的特长,而金上作画更是一项艺术绝技。其作品造型生动,工笔精细绝美,设色均匀协调,人物刻画惟妙惟肖,具有强烈的线条感、色泽感、运动感和主体感。因此,在国内外影响广泛,久负盛名,是同仁县最富特色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主打品牌。已正式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单位和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单。

  现从事热贡艺术创作的民间艺人约2000余人,热贡艺术文化产业公司3家,艺人主要分布在隆务镇吾屯上、下庄,霍日加、加查么村和年都乎乡的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曲麻村一带。其产品销往甘、川、藏、新、台及尼泊尔、日本、印度、蒙古、美国等地区和国家。在热贡艺术较为集中的吾屯村、年都乎村,随手推开一户家门,即能看到“家家做画、人人从艺”的繁荣景象。

  唐卡艺术精美组图展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d46ca00101dpe3.html

  六月会(必看指数:)

  每年农历六月十七日,热贡地区的六月会祭祀活动在一个名叫四合吉的藏族村庄拉开序幕,而后,在隆务河流域的几十个藏族、土族村庄相继展开。各村祭祀活动的天数也不尽相同,长则5天,短则2天。凡举办六月会祭祀的村庄都有一座神庙,庙内供奉着本村和本地区的保护神。六月会期间,村民们的服饰是十分讲究的,舞者必须身着盛装。男子头戴白色或红色高筒毡帽,配藏刀;女子身着色彩艳丽的藏袍,配以自然宝石作为装饰,服饰显得异彩纷呈、琳琅满目、凝重飘逸。热贡六月会蕴含着宗教历史、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文化内容,充满了神奇与欢乐。六月会主要活动有:祭神、上口扦、上背扦、跳舞、爬龙杆、打龙鼓,最后是法师开山。

  六月会中最神奇刺激的莫过于上口钎、上背钎和开山。

  1、诵经祈祷仪式

  举行祭祀活动的村庄都有一到两名"拉哇"(藏语,意为神人,汉语称为法师或巫师),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法师被认为是人与神的沟通者,能使神降临附体,代神言事。法师不是藏传佛教的神职人员,因此他的生活完全是世俗化的。但祭祀活动开始前几日,法师必须坚持身体洁净,不能接触女性,并要到寺院里接受活佛们的洗礼,举行诵经祈祷仪式。这是一项在六月会祭祀活动开始前的重要仪式,也是热贡六月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特点。

  2、以舞娱神

  六月会祭祀活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舞娱神"。六月会从头到尾贯穿歌舞表演,主要分为拉什则(神舞)、勒什则(龙舞)和莫合则(军舞)三大类,在不同村庄呈现出多样性。拉什则类似像巴西的桑巴舞,由健壮的青年男子执鼓表演,动作铿锵有力,勇武之中又不乏洒脱。勒什则的舞姿轻盈奔放,向龙神唱赞歌、念颂词、跳舞、上香焚纸,保佑村民人寿年丰。莫合则是一种古代藏族军队舞蹈,它是同仁地区三大舞蹈之一,舞者左手执弓,右手持剑,头戴圆形红顶丝坠帽,身佩红绿彩带,头戴虎豹面具,高喊"喔哈喔哈喔哈"的口号,舞出两军交战的场面,表演威武剽悍。这些舞蹈,再现了青藏高原上古老的军事文化和民间文化风貌。

  各村在祭祀活动当中要相互进行礼仪性的客演,10至20人不等的舞队必须在法师的带领下行进。当客演舞队抵达异村时,东家组织全村的人出村举行隆重的迎送仪式,茶饭招待。而后,双方舞队在各自法师的带领下表演,共同娱神。同时,向众人展示其各自舞蹈的独特风采。

  藏族、土族人民通过"以舞娱神"这种古老的舞蹈祈求神灵保佑这方土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这是这一古老民间祭祀活动的终极目的。整个祭祀活动处处显现出原始巫风的遗迹。在这里,"巫风就是舞风","祭坛就是舞坛",他们的舞蹈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长、体系之完整规范,在当今现存的民间舞蹈文化形态中是较为罕见的。

  3、上口扦

  上口扦是法师为自愿的年轻人在左右腮帮扎入钢针,也称为"锁口",据说此举可防止病从口入。青年们咬住口钎,手执羊皮鼓在院内舞之蹈之,以求福。

  4、上背扦

  上背扦是将1020根钢针扎在脊背上,舞者赤裸上身,右手持鼓,左手击鼓,边敲边舞。独特节奏的龙鼓、粗犷优美的舞姿、多彩华贵的服饰、神秘虔诚的祈祷,给喜庆丰收的热贡藏乡带来了欢乐和浪漫。

  5、开山

  开山是法师用刀划破本身的头顶,把鲜血撒向四面八方,这是一种古朴奇特的祭天方式,带着浓郁的古老“巫术”的气质。

  远方网小编推荐:行者襄樊咩咩羊全程图片记录大型展示,虽然看的有点心颤,但也了解了另一种信仰。【心惊肉跳的六月会血祭】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d46ca00101du8x.html

  菸兔舞(必看指数:)

  菸兔舞是同仁县年都乎乡年都乎土族村庄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举行的祭祀神灵、祛病禳灾、求福纳祥的一种民俗活动,有着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由7名青年脱去上衣,裤腿卷至腿根,赤胸袒背,先用煨桑香灰涂抹从头到脚全身,再用墨汁从脸到脚画出虎豹斑纹。舞者口衔生肉块,双手执竹竿,做虎状舞蹈,飞奔下山,跳入居民院墙,居民纷纷将当地的一种主食,如铜钱状的馍馍套进竹竿。舞者又跳出院子,飞奔至河边,将墨汁和香灰洗净,寓示将全村的灾病魔邪洗尽冲走。

  远方网小编推荐:行者达人襄樊咩咩羊对菸兔舞的精彩图片记录【扮虎驱妖於菟舞】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d46ca00101dtpc.html

  二、主要宗教场所和历史古迹

  隆务寺(必去指数:)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甘、青“六大”藏传佛教名刹古寺之一。位于青海省同仁县城隆务镇东南。是同仁景区中最著名的元、明时期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建寺初期属萨迦派,后改宗格鲁派,发展成为青南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有年都乎、郭麻日、吾屯上、下寺等35座附属寺。明天启五年(1625),明熹宗皇帝题赐“西域胜境”匾额,悬于大经堂之首,因而名声大震。1958年寺院首度开放,之后一度关闭。“文革”时期大部分寺院建筑遭到破坏,1980年被毁的建筑重新修建,于当年再度开放。

  隆务寺依山傍水,环境宜人。藏汉合壁式建筑,飞檐斗拱,错落有致,气势宏伟,是安多地区重要的宗教文化学府。内有26座佛殿经堂,设显宗、密宗、时轮三大学院,占地面积百亩,现有住寺僧人416名。寺内的唐卡、建筑、图案、间唐、雕塑、堆绣是热贡艺术品中的精品,更是文物价值很高的藏品。特别是大经堂内的宗喀巴大师像高11米,底座周长26米,通体贴金,嵌满金玉宝石,更显金碧辉煌,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

  寺院主要宗教节庆活动有:加洛毛兰姆(即祈愿法会,包含诵经、晒佛、转弥勒佛、跳虔等)、时轮金刚法会、禳灾法会、四月十五娘乃节、五月乔巴、八月僧巴、九月降风节、燃灯节等。

  隆务寺精彩图片展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d46ca00101dsuv.html

  旺加寺(必去指数:)

  旺加寺,现址在同仁县曲库乎乡西北木合沙村的北山包上,距离同仁县隆务镇17公里,是一座苯教寺院。寺院建筑华丽壮阔,金壁辉煌,位于海拔3000米的山坡之上,寺院层层叠叠与山势相融,气象万千,风光无限。旺加寺是目前青海境内最大的苯教寺院,现有寺僧73人,设藏医诊所一处,常年免费为群众诊治。

  旺加寺精美组图展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d46ca00101dmyv.html

  吾屯上、下寺和热贡文化艺人村(必去指数:)

  位于青海省同仁县东北部7公里处。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闻名遐尔的“藏画之乡”,也是迄今唯一保留古老名称的寨子。热贡艺人在此最为集中,占全村男子的90%以上,常年从事绘画、展览、销售于一体的热贡艺术品营销活动,而吾屯画师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故称之为热贡文化艺人村。村民从小学艺、崇尚艺术,历代以来名家高手辈出,创造了大量的精美艺术品,热贡艺术品业收入已成为该村的主要经济收入,呈现“户户做画、人人从艺”的繁荣景象。

  座落于该村的吾屯上、下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同仁县著名的元、明时期文物旅游景点和旅游胜地。

  年都乎古寨和年都乎寺(必去指数:)

  位于同仁县隆务镇北1公里处的年都乎乡年都乎村。土城呈长方形,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00米,城墙均系土筑,残墙高10米,开东、北二门,北门为古寨正门。古寨选址于年都乎河北岸的悬崖之上,两面依山,东、南两旁傍水,居高临下,寨内布局十分精巧、紧凑。自建寨之日起,寨内便是屯民居家居息之处,胡同小巷四通八达,排水渠道纵横交错,民居建筑基本保存完好。寨内民居庭院多为四合院式,房屋为土木结构平顶房,一般民居都有飞椽花藻之类。屋内一般以木板作隔扇,室内有护炕木板、护墙木板墙围,且多雕花草于其上。房屋一般面阔三间,正面以木板隔墙并装上木板条方格小花窗。佛堂独立设在正屋中间的房子,位置突出,不穿堂而过。生活起居和接待客人一般设在两个角屋或其它房屋,主次分明。院落中央一般都有竖挂经幡的旗杆,还设有桑台,具有明显的藏式特点。

  年都乎村又是热贡艺人辈出之地,以制作堆绣艺术品为主,誉称为“堆绣之乡”。村北发掘出马家窑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都乎村外的山上有一个二郎庙,那里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举行的“於兔舞”足以惊世骇俗。

  古寨外的年都乎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藏有一块珍贵的大明石碑,碑文为“王延仪纪功碑”。弥勒殿内的大型古壁画是热贡艺术绘画中的精品。是同仁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年都乎寺壁画震撼组图欣赏: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d46ca00101dvxu.html

  郭麻日古寨和郭麻日寺(必去指数:)

  位于同仁县城区以北7公里处。古寨城墙以夯土板筑,呈长方形,东西长220米,宽180米,开东、西、南三门,东门为正门,寨内仍有土族人居住,巷道布局星罗棋布,错综复杂,如进入迷宫一般。每一处寨门顶上都设置嘛呢经轮,是古寨建筑独具特色的地方。为改善狭小的寨内空间,当地居民均修建了二层木结构楼房,和青海乡村民居庭院宽敞的特点形成了反差。寨内民居庭院多为四合院式,房屋为土木结构平顶房,一般民居都有飞椽花藻之类。屋内一般以木板作隔扇,室内有护炕木板、护墙木板墙围,且多雕花草于其上。房屋一般面阔三间,正面以木板隔墙并装上木板条方格小花窗。佛堂设在二楼,佛堂所在的房屋一般都是上房,和佛堂不同向的两边厢房一般做卧室。院落中央一般都有竖挂经幡的旗杆,还设有桑台,具有明显的藏式特点。

  古寨南边的郭麻日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前的时轮解脱塔建于1989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塔高38米,塔身分五层,塔壁塑有菩萨、观世音和35尊般若佛。主塔四周有小塔,塔顶设有佛堂,是安多地区最高最大的佛塔,故又称“安多第一塔”。是同仁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郭麻日古堡精美组图展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d46ca00101dyrm.html

  郭麻日寺精美组图展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d46ca00101dmwa.html

  隆务老城区(必去指数:)

  位于青海省同仁县东南部隆务河边的一级台地上,位于隆务镇东南隆务河谷,隆务寺的下面,是青海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区之一。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是夏日仓六世活佛(热贡地区最大的活佛)为了顺应民意,方便群众生活和商贸流通,动员周围群众在隆务河两岸圈地百余亩,修建的商人居住地。城区分为上、下二街,修南北城门各一,建成后将散住在隆务寺周围的商人都安置在城内,形成以商业为主的街区。现居住着506户居民2100人,有回、汉、藏、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

  老城区民居建筑古朴,布局自然,装饰简朴,依地形高低而错落有致。集中展示了隆务地区非宗教的传统建筑风格。建筑风格主要为青海地方乡土式与不同民族形式的融合,其中汉式符号语言最多,传统庄廊布局也有体现。其他民族的建筑语言符号主要运用在门口及细部处理上。其建筑凸现了极强的人文特色。特别是分别代表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伊斯兰教的隆务寺、圆通寺、清真寺在百年沧桑中,始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处一条街,在黄南地区传为历史佳话。是全国罕见的一大人文景观。

  登临隆务河东岸的高地,远眺对岸,各式古老民居自河岸开始,漫过一级台地,与二级台地上的隆务寺建筑群落融为一体,金碧辉煌的寺院宗教建筑与古朴典型的民居古建筑浑然一体,显示出历史文化名城浓厚的文化底蕴。

  铁城山遗址(必去指数:)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安镇保安村河西铁城山上,距离同仁县城区12公里。唐景云元年(710年),吐蕃东扩时,在铁城山筑城,驻军设防,作为东进的前哨。唐天宝十三年(754),哥舒翰击败吐蕃,在原址内建“振威军”。唐至德元年(756),复陷于吐蕃,后铁城几易其主。宋朝时又修筑碉堡、门楼、营房、操场等。元、明、清各朝代加修城防,又驻军防守。

  城内呈簸箕形,从东向西倾斜,城墙以红土夯筑,依地形而成,形似雕巢,故又名雕巢城,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站在铁城雄关之上,同仁全境尽收眼底,游人可饱览秀美壮丽的山川风光,还可感悟历史的风云和沧桑。

  三、自然风光

  双朋西原始藏族村落和丹霞地貌以及根敦群培故居(必去指数:)

  位于青海省同仁县东北部30公里处的双朋西乡。双朋西村保存完好的热贡地区藏式民居,村庄依山起伏。此处青山叠嶂,依山傍水,是同仁县境内最大的丹霞地貌区,也是同仁县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之一。

  根敦群培(1903-1951)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藏族学者。他在印度游历、学习、研究达11年之久,精通梵文、英文、巴利文等外国文字,涉猎了历史、宗教、语言、文学、民俗、地理、考古、医药等学术领域,学有成就,著译具丰。从1936年在藏文报纸《明镜》(由塔钦创办于噶伦堡)上发表第1篇作品,到去世止,在15年间撰写和释译103篇作品,其中《白史》等专著12部(包含合著),译著(含合译)9部,译文5篇。此外还有20首诗作和125幅绘画作品。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名贵的文化遗产,奠定了其在藏族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其故居位于双朋西乡双朋西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土木结构,典型的藏族民居风格。故居内留藏有群培先生的许多著作及曾经用过的生活用品。是同仁县著名的人文旅游景点之一。

  瓜什则寺和瓜什则草原(必去指数:)

  亦称“恰科日寺”,位于同仁县东南40公里处,为隆务寺所属格鲁派寺院,系原瓜什则八部落的帐房寺,传由雍仲坚赞活佛初建。该寺本与同仁县曲库乎瓜什则寺同属一寺,共同举行较大型的法事活动,1980年后,当地牧民群众因曲库乎瓜什则寺路遥不便,要求于当地建寺。1986年群众自筹资金于现址新建土木结构的大经堂1座30间,僧舍20多院70多间,由隆务寺的晋美克增隆柔嘉措活佛任寺主,当地的喜饶布活佛具体负责寺务。恰科日瓜什则寺虽属格鲁派寺院,但土房寺由格鲁派和宁玛派僧人合建,现两派僧人合住,分别举行法事活动。

  瓜什则乡的草原风貌保存完整,是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型草原的地区,也是中国北方草原最华丽、最壮美的地段,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称。这里绿草如海,畜群如云,毡包如扣,河曲流银。所辖景点有集蒙古族衣食住行民俗文化为一体的“蒙古浩特”;有再现古老草原游牧民族生活景观的“游牧部落”;也有展示森林草原向草甸草原过渡带特色的“森林草原生态区”。

  扎毛蝴蝶谷(必去指数:)

  位于青海省同仁县城区以南28公里处的扎毛乡么什当村。此处气候凉爽,树木蔽日,美景如画。每逢夏季,成千上万只蝴蝶汇聚于此,翩翩起舞,争相斗艳,场面蔚为壮观。是同仁县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

  曲库乎温泉(必去指数:)

  位于青海省同仁县城以南18公里的麦秀山北端,隆务河上游东侧的西卜沙沟。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树木葱笼,溪流淙淙。共有5个泉口,泉水清澈透明,水温在65℃左右,年流量为2万吨,四季同温,水中含有大量锂、偏硅酸等多种人体有益的元素,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皮肤并动脉硬化等疾病有显著疗效,被当地群众称为“神水”。是疗养、避暑、游览的胜地。

  阿米夏琼山(必去指数:)

  位于青海省同仁县西南部15公里处。被藏区群众信奉为“神山”。峰顶常年积雪,川壑环拱,山势陡峭,最高海拔4767米,是同仁县境内最高点。即使在盛夏季节,山脚下溪水淙淙、苍翠欲滴,峰顶却是白雪皑皑、山舞银蛇,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同时呈现在游人眼中,一览无余,形成了一道全国罕见的自然奇观。此山尚未开发,但当地群众每年举行大规模的祭祀山神活动。偶有藏传佛教密宗高僧在此闭关修行。据传,有缘者必逢高僧,如得遇指点,则今生出入平安、万事如意。每年有大量的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前来探险。是同仁县今后的重要开发景点之一。

  修关神洞(必去指数:)

  位于青海省同仁县城区东北角38公里处的双朋西乡环主村,山势陡峭,名列同仁“八大神洞”之首。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曾亲自为该洞开光,也是热贡地区大活佛夏日仓一世曾经修行之地。相传,凡进入此洞者,通过聆听诵经念佛等千奇百怪的自然灵异之声,可知为人善恶及因果报应。故成为周边地区信教群众朝拜的神洞。洞内垂直深度约200米,有大量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钟乳石、水晶石等,是避暑、旅游、探险胜地之一。

  麦秀国家森林公园(必去指数:)

  位于县城以南32公里,林区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分布700多种高寒植物以及珍贵野生动物。以郭什加和老藏两条沟为旅游线,分布有独特奇妙的自然景观,如“将军峰”、“魔鬼峰”、“睡美人”、“金猴望月”等景点。春天山花烂漫,百鸟啼鸣;夏日含烟蓄翠,百花飘香;秋季漫山遍野,果实累累;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同仁县周边景点: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冶州尖扎县境内,距同仁县130公里。它景区面积1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最高海拔3100米,最低海拔2300米。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以奇特“丹霞”地貌、茂密的森林植被、古老的宗教文化、雄伟的电站大坝、绮丽的峡谷库区及独特的藏族风情所构成,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是开展旅游、朝拜、观光、度假、野营和科学考察、生态旅游的理想胜地。李家峡水电站位于景区当中,高峡平湖,成为坎布拉的另一种风景。

  出游地图

  同仁县导游图(点击放大)

  隆务河景观带(点击放大)

  同仁县每年大型活动一览表(点击放大)

  当地交通

  往来同仁县的交通以省级公路为主,不通火车,暂无飞机常S203公路穿过隆务镇,是同仁最主要的公路。在建的“同牙高速”欲与“张河高速”相连,但还须时日。通往隆务镇必然经过隆务峡,那一段峡谷曲折多弯,两边山崖险峻,少树木,山体松脆,春夏雨季常常发生滑坡事件,自驾车千万要小心。

  同仁旅游以隆务镇为中心,隆务镇距离西宁市180公里,隆务镇做为黄南州的州府和同仁县的县府的共同所在地,公共交通还算发达。黄南州、同仁县和隆务镇共用同一个汽车站,官方名称为“黄南汽车站”。

  黄南州汽车站:

  地址:隆务镇东山路(热贡桥东南)

  电话:0973-87222678722053

  通往西宁的班车每天早上7:20至下午17:00,大约每40分钟一趟,票价:35.50元

  通往兰州的班车每天早上6:50有一班,340公里,票价:65.00元

  通往夏河的班车每天早上8:00有一班,104公里,票价:26.50元

  通往李家峡(坎布拉)的班车9:30,11:00,13:30共三班,104公里,票价:19.40元

  通往同仁县境内的双朋西的班车流水发车,33公里,票价:9.80元

  通往同仁县境内的瓜什则的班车流水发车,46公里,票价:13.50元

  以上同仁县境内的班车亦可在热贡桥东南角的小广场搭乘小巴士,一般人坐满即走,可到同仁县各乡镇。

  同仁县打车4元起步,周边十公里以内的乡村,均可打车前往。隆务镇做为州府和县城,其实很小,暂时没有公交车。将来可能会有与周边乡镇通行的公交车。

  西宁长途汽车站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建国大街1号

  电话:0971-8149612

  西宁西火车站

  西宁火车站是青藏铁路线上起点站,所有进藏的火车都要经过西宁火车站,由于西宁火车站正在修建,现在火车都暂时停靠在西宁西站,往返西宁的火车票请登陆查询:http://www.12306.cn/mormhweb/

  西宁曹家堡机场

  西宁曹家堡机场是青海省唯一的二级机场,也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空中交通枢纽,已开通了直通北京、上海、西安等数十个大中城市的航班。往返西宁的航班可登陆查询:http://www.qunar.com/

  注1:机场距离同仁县隆务镇150公里,由于西宁机场去西宁市区与去同仁县方向相反,而机场很少有直达同仁县的车,如果要节省时间和费用,可以先由机场去平安县,再从平安县前往同仁,平安县距离机场5公里。

  注2:同仁县热贡桥东的小广场可以包车前往机场,一辆车240元,最多可搭乘4人。

  自驾车

  从西宁可经G6或G109在平安县转入S11平阿高速向南到牙什尕镇转S203向南即可抵达隆务镇。

  从甘肃可经G213到临夏转入S202到循化转循同路抵达同仁县。

  当地住宿

  隆务镇作为州府和县府所在地,又是隆务大寺转经、法事的重要宗教场所,镇内各种接待住宿的宾馆、旅店很多,奢简由人,特别是热贡桥东边,东格尔路(S203省道)两侧,集中了大量的中小型旅店。但是镇上唯一的一家驴友客栈只有"赞巴拉国际青年旅舍"。

  赞巴拉国际青年旅舍

  推荐理由:讲这个青年旅舍要解释三个"赞巴拉",首先这个赞巴拉是同仁县唯一的一家面向"驴友、摄友、骑友、车友"的青年旅舍,赞巴拉的小楼四层高,有个小院,是个小型的停车场,小院通道两壁是混合了手写诗歌的照片墙,小楼外墙和客房过道上的旅行手绘涂鸦到处在卖萌,一层和二层的客房多是二、三人的标准间和大床房,布置成藏式家居风格;三层的客房则是高低床多人间和一个酒吧式阅读休息厅;四层是个阳光房,现在主要用来自助晾洗衣物。整个旅舍WIFI覆盖。旅舍主人给本身的定义为:"以摄影为主题,广为结交热爱摄影、旅行、生活的人士,旅舍本身坚持以推广青海旅游资源为己任,给广大住宿者提供一个舒适、卫生、细致的住宿环境,以及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交流环境。"

  还有另一个"赞巴拉",则是这家青年旅舍的掌门人,他的"头衔"一大堆吓人一跳,诸如:"全国最大摄影网站的总版主,中国摄影师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摄影教师,国内多家摄影杂志合作摄影师,SONY公司,NIKON公司签约摄影讲师等等。"实际上,"赞巴拉"本人是一位穿一身到处破洞的牛仔衣,戴着高度眼镜,表情严肃,随时冒出一句冷笑话的香港藉上海高壮男子,由于在青海待得时间很长,讲一口藏式普通话,对热贡地区的文化和旅游了如指掌。作为职业摄影师和摄影专业教师,对"风景"有高超独特的解读方式。赞巴拉国际青年旅舍的女老板网名叫作"踏破芒鞋走天下",简称"芒鞋",这位上海女子是位驴友,酷爱旅行,喜欢爬山,兼有南方人的温柔和北方人的豪迈。

  "赞巴拉"的原意则是藏传佛教中的黄财神,藏名藏拉色波,是密教之护法神祗,诸财神之首。昔日释迦牟尼佛在摩陀国之灵鹫山讲说大般若经义时,诸方魔鬼神怪前来阻碍,令山崩倒塌,此时黄财神奋勇现身庇护,使得众多闻法比丘安然无恙。持诵黄财神咒:"唵赞巴拉扎连达耶梭哈"可获得黄财神庇佑,增长福德、寿命、智能、物质及精神上之受用,财源茂盛,免除贫穷。

  地址:青海黄南州同仁县隆务镇东格尔路8号(热贡大桥东南)

  电话:0973-8729880

  手机:18009737676

  QQ:727410288

  网址:www.zanbala-studio.com

  床位价:50元人;标准间:220元间

  注:赞巴拉西宁店地址:西宁市城西区七一西路湟岸巷10号,电话:0971-8450801

  隆务镇其他住宿参考:

  东方宾馆,地址:隆务镇东山路,电话:0973-8798333,参考价:238元间

  邮政宾馆,地址:隆务镇中山路,电话:0973-8724555,参考价:120元间

  黄南宾馆,地址:隆务镇中山路,电话:0973-8722293,参考价:120元间

  麦秀宾馆,地址:隆务镇德合隆南路,电话:0973-8726910,参考价:120元间

  当地饮食

  同仁县大街上的餐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藏式餐厅,主要有砂锅和藏式包子,主食是一种大如“列巴”的馍馍,有如巨大的铜钱,中央有个方形的孔,这也是隆务镇的主食。普通的藏式小餐厅经营内容比较简单。

  另一种是回族餐厅,相对比较丰富一些,普通的回族餐厅除了做各种拉面,也有炒菜米饭和馍馍,回族餐馆比较精细,当地藏族人也喜欢去回族馆用餐。

  精品的藏餐要去“藏家乐”吃,非常有特色的是面饼蒸羊汤—他们用小碗盛羊肉和水以及调料,用一张湿面饼封住碗口,上屉蒸,面饼蒸熟了,羊汤也熟了,而羊肉鲜味全闷在面饼以内,食用时,将面饼撕破,泡在羊肉汤里,香味四溢。其他还有牛肉饼、血肠、羊肠,都非常有特色,举个实例血肠,不习惯的内地人会极不习惯,感觉会被膻味熏倒,喜欢重口味的则觉得非常有味道,据说最正宗的血肠切开时,血还没有凝固,吃起来有点茹毛饮血的快感。另外藏餐还有手抓羊肉和蘑菇鲜肉火锅等,口味偏重,好肉食者的福利。

  精典的回族餐则是“老八盘”,据说正统的老八盘包含八盘点心,八盘水果,八盘荤菜,八盘蔬菜。回族人做菜精细讲究,南北咸宜,主菜手抓羊肉,不知他们怎么做的,又鲜又嫩,好吃得差点连舌头都一起吞下去,即使对饮食很挑剔的人都赞不出口—原因是嘴里被肉塞满了。注意,同仁的所有回族餐馆都原因是宗教习惯,禁止喝酒,不许外带食物。

  由于热贡地区是半耕半牧,肉食比较普遍,吃腻了肉,想吃点汉餐,可以去街上找少量的四川菜馆,调和一下我们汉族人的胃。

  主要推荐餐馆:

  热贡藏家

  特点:藏式农家乐,院子里花团景簇,环境很好,主营藏式餐饮,风味独特。

  地址:隆务镇唯哇村公路旁

  电话:0973-872823513209734095

  联系人:仁青多杰

  韩君家

  特点:其实韩君家院是一个艺术展示馆,但他们家的回族餐做得令人惊艳,无论是手抓肉还是鸡,让人停不下口

  地址:隆务镇隆务老街369号

  电话:13299738003

  联系人:韩君

  大众川菜馆

  特点:隆务镇上极少数的川菜馆,吃腻了牛羊肉,可以来这里安慰下肠胃。

  地址:隆务镇中山路

  电话:0973-8797273

  金色自助火锅城

  特点:自助火锅,藏族人开的店,牛羊肉无限量,随时可取得到,肉片切得比内地厚,但极鲜嫩。当地有个传说,该店开业不久,有人在此吃肉吃到撑死,并且信誓旦旦地说这事是真的。无论如何,这里的羊肉片确实好吃。每人60元的自助火锅。

  地址:同仁县东格尔路

  电话:0973-8797166

  其他有特点的餐饮场所(帐房风情园)

  夏都风情园,地址:郭麻日村,电话:13909732333

  消夏园,地址:年都乎乡年都乎村,电话:0973-8725213

  霍尔甲锦秀度假村,地址隆务镇霍尔甲村,电话:0973-8314595

  艺人之家(藏家乐)

  年都乎村,电话:0973-8724882

  郭麻日村,电话:0973-8726768

  吾屯上庄,电话:0973-8725069

  吾屯下庄,电话:0973-8725062

  行程规划

  同仁县旅游人文与自然风光并重,所以可以游览的地方非常多,两天的行程比较满,以下的线路推荐一般第一天重在人文,第二天重在自然奇境。如果时间容许亦可重新组合成三到四天,或者时间较紧,只得放弃一些景点,按本身所好拆分成一天。

  线路一:

  第一天:隆务寺—热贡艺术馆—金轮公司—年都乎乡艺人之家,藏家乐—郭麻日寺,佛塔,迷宫—吾屯上、下寺,艺人之家,藏家乐

  第二天:铁城山遗址—保安镇尕队庙—双朋西丹霞地貌—修关神洞—根敦群培故居—隆务峡天然十二生肖图

  线路二:

  第一天:年都乎艺人之家,藏家乐—热贡布达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金轮公司—热贡艺术馆—隆务寺

  第二天:曲库乎温泉山庄—扎毛么什当蝴蝶滩—麦秀国家森林公园

  其他信息

  唐卡知识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

  唐卡类似于藏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樱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

  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绣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的奇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唐卡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卡的起源历史悠久,从公元7世纪有文字记载唐卡至今已经有1300年多的历史,唐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盛衰,融合,传承后,从地域上形成了三大主流画派。即:卫藏地区(西藏自治区)的勉唐画派,康巴地区(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中心、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噶玛噶孜画派,安多地区(青海地区)的热贡画派。

  唐卡,在罗桑嘉措以前都是民间画师供奉给寺庙的零散作品,从五世达赖起,成立了相当于画院的机构,唐卡创作进入了专门化创作时期。后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时,成立了“拉日白吉社”,也就是官方性质的画院。这一举措,无疑推动了唐卡艺术的向前发展。唐卡绘制也逐渐出现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门唐”(系药师佛像)派。院内的画师都有职称,画艺最高的称为“乌钦”。西藏绘画史上最后一名“乌钦”就是唐卡绘制大师扎西次仁先生,扎西次仁也是健在的唯一的“乌钦”。

  由于自然、历史的原因,唐卡的起源无从考证。据传,吐蕃赞普(观音佛的化身)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本身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画像,这就是第一幅唐卡:相传,这幅唐卡由果竹西活佛藏入白拉姆神像腹内。作为科学考证,这些传说恐还不足为凭。但就绘画艺术而言,最早(可查)可溯及卡若新石器时代,到吐蕃王朝时,绘画艺术已臻完善。唐卡作为壁画的廷展,最迟也在七世纪中页以前就已出现。早期唐卡因经过朗达玛的灭佛,已无迹可寻:现存唐卡除有少数宋元时期的作品外,大多都是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时的集体作品。

  据《大昭寺志》记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本身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像,由文成公主亲手装郑这就是藏民族的第一幅唐卡。五世达赖喇嘛在其《释迦佛像记.水晶宝镜》中也明确的记载了此事。在公元7世纪到8世纪,唐卡开始了缓慢的发展。由于9世纪,是藏区比较动荡的年代,期间经历了:公元815年,藏王赤德松赞驾崩;第五个儿子赤祖德赞继位赞普;公元841年赤祖德赞为贵族所弑,其兄达磨达玛乌都赞(朗达玛)继位赞普,让整个西藏经历了"朗达玛灭佛"的重创。使整个藏区的唐卡所剩无几。由于朗达玛灭佛致使吐蕃诸将和部属叛离了朗达玛,奴隶以及属民先后在各地纷纷起义。公元877年,奴隶起义军占据吐蕃雅隆河谷等地之后,吐蕃王朝灭亡。公元895年,吉德尼玛衮的后代在阿里建立古格王朝,以后日巴衮据芒域建立拉达克王朝。公元978年,鲁麦.喜饶楚臣等人在桑耶寺,噶迥寺授徒传法,佛教在西藏地区再度传播,历史上称为佛教后弘期元年。公元10世纪唐卡艺术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开始了有序发展。11~12世纪是唐卡艺术形成系统时期。同时也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三大教派以及噶当、希解、觉宇、觉囊、郭扎、夏鲁等小派形成时期。13~14世纪,唐卡艺术风格凸显,稳步发展,形成唐卡三大画派:勉唐,噶孜,热贡画派,明清时期是唐卡绘画艺术发展的繁荣时期,还形成了三大画派旗下很多画派。

  吐蕃早期的唐卡能保留至今的极其稀少,现代能够见到的较早的唐卡,是11世纪以后的作品:在萨嘉寺保存有一幅叫做“桑结东厦”的唐卡,上画三十五尊佛像,其古朴典雅的风格与敦煌石窟中同时期的壁画极为相似,据说是吐蕃时期的作品,是极为罕见的一件珍贵文物。还有一副四壁观音,则是古格王朝时期的作品最为古老。宋代的唐卡,在布达拉宫见到三幅,其中两幅是在内地订做的绎丝唐卡。帕玛顿月珠巴像的下方有藏文题款,意思是说江村扎订做这幅唐卡赠送其师扎巴坚赞。扎巴坚赞是萨迦五祖的第三祖师,公元1182年继任萨迦达钦。另有一幅贡塘喇嘛肖像,贡塘喇嘛相生于公元1123年,死于1194年,他的这幅近乎写生画的绎丝唐卡,也属宋末的作品。还有一幅米拉日巴的传记唐卡,主要描绘米拉日巴苦修的情节,朴实而简括的构图,据有关行家鉴定,系宋代的一幅绘画唐卡。莲花网目观音像,画面不求工细富丽,而以清秀的色彩渲染主题,堪称元代的代表作。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统治,采取敕封西藏佛教各派首领的办法,明封八王,清封达赖、班禅及呼图克图即是这种管理的具体实施。这些措施对西藏社会的安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利的。西藏的唐卡艺术也随着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个时期的唐卡,一是数量明显增多;二是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画派,这是西藏绘画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西藏绘画艺术更趋成熟的表现。大体说来,前藏的唐卡构图严谨,笔力精细,尤擅肖像,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后藏的唐卡用笔细腻,风格华丽,构图讲究饱满,线条精细,着色浓艳,属工笔彩的画法。来源青年导网)
今天(11/21日星期四) 明天(11/22日星期五) 后天(11/23日星期六) 第四天(11/24日星期日) 第五天(11/25日星期一)
晴 晴 晴 雨夹雪 小雨 小雪 小雪 多云 晴 多云
低温-4℃~高温6℃ 低温-3℃~高温9℃ 低温-3℃~高温5℃ 低温-9℃~高温1℃ 低温-10℃~高温1℃

<3级
晴转雨夹雪
<3级
小雨转小雪
<3级
小雪转多云
<3级
晴转多云
<3级
黄南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