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李文举:《我的家乡会宁:弱水有限,大漠无情》
2011-03-29 来源:会宁在线
:“民勤地处黑河下游,黑河古代叫弱水。古人说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我以为说的就是那里。黑河流域为什么现在生态恶化,就是我们取得太多了。于是大漠无情,席卷而来……”央视纪录片导演李文举是甘肃...“民勤地处黑河下游,黑河古代叫弱水。古人说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我以为说的就是那里。黑河流域为什么现在生态恶化,就是我们取得太多了。于是大漠无情,席卷而来……”
央视纪录片导演李文举是甘肃会宁人,看了《杭州日报》上关于“拯救民勤”的报道后,这样感叹。
他很熟悉民勤,2001年,他执导拍摄了一部四集纪录片《黑河流过》,讲的就是这个地方的事情。按他来看,民勤正是黑河流域全部遭遇的一个缩影,其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农耕文化对西部脆弱生态的蚕食与破坏。
在中国西部,河流更像一根绳索,把上下游的人们捆绑在一条生存链上
黑河,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的祁连山,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三个省区,注入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全长821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塔里木河的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上游是典型的高山峡谷、雪山、森林、高山草甸。穿越莺落峡后进入中游,中游地区即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这里因为黑河流过而形成一个个大型绿洲,人口繁盛、经济发达、文化遗存众多。黑河下游进入额济纳旗,民勤也在下游。现在,干涸的黑河下游地区沙漠化速度非常快,这里已经成为中国四大沙尘暴源区之一。
黑河是以一种独特方式进入人们视野的。沙尘暴肆虐,除了中国北方,远在江南的杭州去年也遭遇沙尘天气。当人们对沙尘暴投去关注的目光时,他们的目光就会停留在一个叫额济纳的地方。那里曾经湖泊众多,河网密布。然而今天,曾经芦苇茂密得让人都无法进入的居延海干涸了,黑河断流了,一场场沙尘暴刮起居延海湖底的沙土,每年春季,大半个中国都黄尘漫天。黑河已经有很多年无力注入下游湖泊。
作为一条内陆河流,黑河的流变完全可以作为某种样本来分析,人们面对黑河,会感受到惊叹、振奋、痛心或者黯然无语,很少有一条河流能让人的情感如此错综复杂。
在中国西部,河流更像一根绳索,把上下游的人们捆绑在一条生存链上。民勤的事不是单独成立的,民勤在下游,所以得顺着黑河往上捋。
沙漠里能见到的植物就是梭梭。准确地说,应该是过去的梭梭林或者正在消失的梭梭林
黑河中游的甘肃张掖,在很多叙述中被描绘成既得利益者,因为张掖绿洲的面积从解放之初的120万亩发展到了今天的270多万亩。一些人认定是因张掖绿洲的扩张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使得黑河下泄到下游的流量逐年递减。在张掖绿洲周围,一边是茫茫戈壁,一边是虎视眈眈的巴丹吉林沙漠。在它的东南,腾格里沙漠也在加快扩张,张掖也同样处在严酷的生态恶化包围中。每年春夏,张掖饱受着从额济纳呼啸而来的沙尘暴困扰。
张掖绿洲以农业著称,完全依赖于比较完善和发达的灌溉系统。每年,给土地浇水是张掖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浇冬水时,河里来水极不稳定,一旦来水较大,打的土坝很有可能被冲垮。这时候,村里的壮年劳力都会毫不犹豫地跳进飘着浮冰的河水中,重新打好土坝。浇一次冬水如同搏命。可是,这样的用水方式是否过度?
下游与上游经常为抢水发生剧烈冲突,清代雍正王朝镇西大将军年羹尧制定的很多用水之规沿用至今。下游的民勤与上游的武威,为一条石羊河水也争斗多年。
沙漠里能见到的植物就是梭梭。准确地说,应该是过去的梭梭林或者正在消失的梭梭林。梭梭,在活的时候是直立的,尽管戈壁沙漠的风整日呼啸着,但它仍以一种骄傲的姿态站立着。但是,死去的梭梭都以一种扭曲的姿态趴伏在地上,强烈的日照使梭梭的枝干发出焦黑的色泽,像是燃烧过后的灰烬。
李文举看到,那儿的人们似乎都有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倔强。从小在古日乃湖放骆驼的图布巴图,西北师范大学斯拉夫语言专业毕业后,重回古日乃。梭梭林成片死亡的时候,图布巴图仍旧执拗地相信,如果有充足的水量补充,这些已经死亡的梭梭还会复活。因此,他一直没有放弃种植梭梭的努力。
额济纳副旗长陆京选是一位从新加坡回国的博士,他到额济纳旗报到的第一天,就受到一场沙尘暴“招待”。那一年,正是额济纳沙尘暴最频繁的一年,所有人都束手无策。
那个地方,有一些人还在,另一些人则已经离开。不管是谁,他们都怀念从前的居延海。他们都说,要是居延海有了水,他们一定住下去。
只是,居延海还会有水吗?他们的坚持,是否也是一种虚妄?
央视纪录片导演李文举是甘肃会宁人,看了《杭州日报》上关于“拯救民勤”的报道后,这样感叹。
他很熟悉民勤,2001年,他执导拍摄了一部四集纪录片《黑河流过》,讲的就是这个地方的事情。按他来看,民勤正是黑河流域全部遭遇的一个缩影,其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农耕文化对西部脆弱生态的蚕食与破坏。
在中国西部,河流更像一根绳索,把上下游的人们捆绑在一条生存链上
黑河,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的祁连山,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三个省区,注入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全长821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塔里木河的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上游是典型的高山峡谷、雪山、森林、高山草甸。穿越莺落峡后进入中游,中游地区即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这里因为黑河流过而形成一个个大型绿洲,人口繁盛、经济发达、文化遗存众多。黑河下游进入额济纳旗,民勤也在下游。现在,干涸的黑河下游地区沙漠化速度非常快,这里已经成为中国四大沙尘暴源区之一。
黑河是以一种独特方式进入人们视野的。沙尘暴肆虐,除了中国北方,远在江南的杭州去年也遭遇沙尘天气。当人们对沙尘暴投去关注的目光时,他们的目光就会停留在一个叫额济纳的地方。那里曾经湖泊众多,河网密布。然而今天,曾经芦苇茂密得让人都无法进入的居延海干涸了,黑河断流了,一场场沙尘暴刮起居延海湖底的沙土,每年春季,大半个中国都黄尘漫天。黑河已经有很多年无力注入下游湖泊。
作为一条内陆河流,黑河的流变完全可以作为某种样本来分析,人们面对黑河,会感受到惊叹、振奋、痛心或者黯然无语,很少有一条河流能让人的情感如此错综复杂。
在中国西部,河流更像一根绳索,把上下游的人们捆绑在一条生存链上。民勤的事不是单独成立的,民勤在下游,所以得顺着黑河往上捋。
沙漠里能见到的植物就是梭梭。准确地说,应该是过去的梭梭林或者正在消失的梭梭林
黑河中游的甘肃张掖,在很多叙述中被描绘成既得利益者,因为张掖绿洲的面积从解放之初的120万亩发展到了今天的270多万亩。一些人认定是因张掖绿洲的扩张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使得黑河下泄到下游的流量逐年递减。在张掖绿洲周围,一边是茫茫戈壁,一边是虎视眈眈的巴丹吉林沙漠。在它的东南,腾格里沙漠也在加快扩张,张掖也同样处在严酷的生态恶化包围中。每年春夏,张掖饱受着从额济纳呼啸而来的沙尘暴困扰。
张掖绿洲以农业著称,完全依赖于比较完善和发达的灌溉系统。每年,给土地浇水是张掖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浇冬水时,河里来水极不稳定,一旦来水较大,打的土坝很有可能被冲垮。这时候,村里的壮年劳力都会毫不犹豫地跳进飘着浮冰的河水中,重新打好土坝。浇一次冬水如同搏命。可是,这样的用水方式是否过度?
下游与上游经常为抢水发生剧烈冲突,清代雍正王朝镇西大将军年羹尧制定的很多用水之规沿用至今。下游的民勤与上游的武威,为一条石羊河水也争斗多年。
沙漠里能见到的植物就是梭梭。准确地说,应该是过去的梭梭林或者正在消失的梭梭林。梭梭,在活的时候是直立的,尽管戈壁沙漠的风整日呼啸着,但它仍以一种骄傲的姿态站立着。但是,死去的梭梭都以一种扭曲的姿态趴伏在地上,强烈的日照使梭梭的枝干发出焦黑的色泽,像是燃烧过后的灰烬。
李文举看到,那儿的人们似乎都有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倔强。从小在古日乃湖放骆驼的图布巴图,西北师范大学斯拉夫语言专业毕业后,重回古日乃。梭梭林成片死亡的时候,图布巴图仍旧执拗地相信,如果有充足的水量补充,这些已经死亡的梭梭还会复活。因此,他一直没有放弃种植梭梭的努力。
额济纳副旗长陆京选是一位从新加坡回国的博士,他到额济纳旗报到的第一天,就受到一场沙尘暴“招待”。那一年,正是额济纳沙尘暴最频繁的一年,所有人都束手无策。
那个地方,有一些人还在,另一些人则已经离开。不管是谁,他们都怀念从前的居延海。他们都说,要是居延海有了水,他们一定住下去。
只是,居延海还会有水吗?他们的坚持,是否也是一种虚妄?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23℃~高温-13℃ | 低温-21℃~高温-16℃ | 低温-22℃~高温-14℃ | 低温-25℃~高温-17℃ | 低温-26℃~高温-16℃ |
晴 <3级 |
小雪 <3级转3-4级 |
晴转多云 3-4级 |
多云转晴 <3级 |
晴 <3级 |
黑河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