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秦光荣:对云南连年干旱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2013-06-25 来源:新华网
大旱无情人有情保障民生写大爱
——对云南连年干旱问题的回顾与反思(续篇二)
秦光荣
时值6月,雨季来临,云南大旱渐行渐远。回顾4年连旱的一幕一幕,咀嚼力保民生的点点滴滴,实在令人心潮起伏、感慨良多。4年大旱既严重地危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又严峻地考验着我们执政为民的能力。“民生艰难处,为政发力时。”针对旱情,中央领导密切关注,亲临云南指挥;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先生活,后生产”,始终眷顾民生的保障;全国人民、社会各界纷纷解囊,无私援助;全省上下始终秉持以民为本、民生为重,戮力同心抗旱保民生,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战旱魔、保民生的壮丽史诗。
一、旱魔肆虐,忧水盼水,民生告急
自2009年以来,旱魔连续4次袭击云岭大地。干旱时的滇中滇东地区变成了一个个“火盆”,多处乡村呈现出降雨偏少、骄阳似火、天气酷热、河水断流、土地龟裂、田野焦渴、桑麻无叶、民生告急的揪心景象。
蓄水告急。4年连旱造成云南全省平均年降水量持续偏少,河道平均来水量较历史平均偏少33.8%,共有744座小型水库干涸,库塘蓄水连续下降,尤其是滇中地区蓄水明显不足。2012年末,楚雄州仅完成年蓄水计划的67%,昆明市仅完成年蓄水计划的73%,玉溪市仅完成年蓄水计划的77%,均不到年蓄水计划的80%。
饮水告急。4年连旱导致全省城乡出现严重“水荒”,共有2337.5万人、1304.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2009年全省有430万人、21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2010年有965万人、61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2011年有387.5万人、202.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2012年有555万人、270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救助告急。4年连旱共造成全省1981.67万人需要生活救助。其中,2009年有400万人需要救助,2010年有823万人需要救助,2011年有225.75万人需要救助,2012年有269.77万人需要救助,2013年有263.15万人需要救助。此外,旱情还导致粮油、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上升,致使灾区群众的生活更加困难。
收成告急。4年连旱全省农作物累计受灾面积达7347万亩次,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396亿元。其中,2009年因农作物受灾造成经济损失183.8亿元,2010年因农作物受灾造成经济损失130亿元,2011年因农作物受灾造成经济损失35亿元,2012年因农作物受灾造成经济损失47.2亿元。此外,因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大量城乡民工减少了经济收入。
二、倾力抗争,多措并举,确保民生
世间自有真情在,旱灾无情人有情。面对4年大旱的严重冲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国家部委和兄弟省区市和驻滇部队的鼎力支援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打响了一场抗旱保民生的攻坚战,绘就了一幅上下同心、捐款捐物、送水送粮的感人画卷。
殷殷关切送来大爱。4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云南的抗旱保民生工作,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指明了我省的工作方向。习近平、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贺国强、回良玉、刘延东、汪洋等领导同志,还亲临云南,深入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了解旱情发生情况,检查指导抗旱保民生工作。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农业部、水利部、林业局、国土部、烟草专卖局、气象局、减灾委、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火指挥部等部委机构和解放军多次派出工作组,来到云南具体指导和帮助抗旱保民生工作。从2009年至2012年,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云南旱情,启动了1次二级响应、1次三级相应、4次四级响应,并先后9次派出工作组深入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红河、文山等重灾区进行调查评估,掌握实情,了解困难群众生活安排。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还下拨了大量资金、物资支持云南的抗旱保民生工作。
众志成城汇聚力量。大旱面前,省委、省政府见事早、行动快。早在2009年10月就明确提出,要把抗旱保民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并始终把解决人畜饮水放在第一位。随着旱情的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又及时启动省二级和省一级抗旱应急响应,成立抗旱救灾协调领导小组,多次发出抗旱保民生紧急通知,集中省内各方力量投入抗旱保民生工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20多次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专题会和座谈会,研究部署抗旱保民生工作,特别是召开了抗旱救灾万人动员大会进行广泛动员、周密安排,省级领导多次深入干旱重灾区一线指挥抗旱保民生工作。
同时,省级有关部门、驻滇中央单位、驻滇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也积极行动、拿出资金、调用装备、派出人员,参与抗旱保民生工作。4年来,仅省级有关部门就先后派出了200多个工作组深入灾区参与抗旱保民生工作。还有,从州市到县区,从县区到乡镇,党委、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单位,更是细分责任、具体包干、狠抓落实。2009年至2012年,全省累计投入2473万人参加抗旱减灾,投入13211眼机电井、16600处泵站、97.78万台(套)抗旱机动设备,出动机动运水车辆77.77万辆次,组织实施人工增雨6459点次,解决了2699万人、148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此外,盛州(市)、县(区)有关物资供应单位全力做好抗旱物资保障工作。在用电上,优先保证抗旱用电和民生用电需求。2010年一季度,曾让全省黄磷、铁合金、工业硅、电石企业全部停产让电;在供应用油上,优先保证抗旱打井用油和运输抗旱物资用油需求,全力确保干旱枯期每月全省投放量不低于50万吨;在供应蔬菜方面,优先保证旱区群众和抗旱队伍蔬菜需求,积极开通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中石油、中石化所属公司和加油站主动开展送油下乡,出动小配送车送油到第一线,保证了抗旱拉水车辆、抽水泵的抗旱用油。
冲锋在前真诚奉献。旱灾最重之时,恰逢党中央在全国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全省14.7万个基层党组织、224万多名党员坚持把抗旱保民生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抗旱保民生中情系群众、冲锋在前。玉溪市华宁县绿塘子村优秀共产党员陶应全在抗旱中,坚守一线,苦干实干拼命干,在寻找水源过程中,因土方垮塌,不幸遇难,成为践行云南精神的突出代表。与此同时,我省以开展“共产党员抗旱先锋活动”、“城乡党组织结对抗旱心连心活动”等有效方式,鼓励广大党员主动投身抗旱保民生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中,组织开展了“共产党员抗旱救灾特别捐献活动”,一周内全省党员捐款达1673.4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抗旱保民生工作。宣威市的家俄村党支部为帮助村民“引水解渴”,带领全村群众硬是在100米的垂直山崖半腰,靠用凿子和铁锹挖出了一条长2785米的沟渠。武警云南总队官兵纷纷递交申请书,自觉放弃探亲休假等机会,主动请缨要求加入到州市、县区中队的抗旱救灾小分队中,为解决百姓干渴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抗旱保民生过程中,全省各地各部门又组织开展了“干群手拉手”等类型的行动,倡导广大干部大力为灾区送水、打井。仅2012年,就为灾区协调争取资金28.2亿元,协调落实抗旱项目5.49万个,制定抗旱措施1.3万多条,为群众送水1627万多吨,打井3.08万口,新建、维修沟渠4.6万多条,解决饮水困难群众580万多人,解决牲畜饮水271万多头,解决农田灌溉1018万亩。还有,我省组织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活动。仅2012年,全省就有50多万名干部直接联系农户206万户,共为基层和群众协调项目5万多个,帮助落实资金63.2亿元,解决实际问题30多万个。
八方支援情洒云岭。云南4年连续干旱,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各个省区市、社会各界、新闻单位伸出有力的援助之手,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物资帮助以及有力的道义支持和舆论引导。2010年2月23日,我省召开了抗旱救灾动员大会,发出了捐资捐物、奉献爱心的倡议,当场就收到捐赠资金3亿多元,其中,国家烟草专卖局、省烟草专卖局、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分别捐款5000万元。2010年4月3日,云南电视台联合中央和省外媒体,在北京举办了“抗旱救灾我们在行动”大型公益晚会,筹集到了1亿多元抗旱救灾资金。2010年4月13日,首都文艺工作者赴弥勒县举行“爱心甘露、滋润红河”抗旱救灾公益慰问演出,当天共收到捐款138.8万元。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也密切关注云南旱灾、慷慨解囊相助、捐款捐物,切实帮助灾区人民解决燃眉之急。仅2010年,我省就接收社会各界抗旱救灾捐赠11.5亿元,占当年全省抗旱救灾资金的1/3。此外,国土资源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甘肃等13个省份、内蒙古等地驻军派出89家勘探打井队伍,来到云南灾区帮助地质找水、打井取水。被称为“北疆水神”的北京军区某给水工程团日夜兼程向云南挺进,投入268人、钻机6台(套)及装备车辆55台(辆),分别在昆明的石林、禄劝和楚雄的姚安、大姚、牟定等县内打出42眼井,解决70多万人的生活用水、近80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建设项目有效应急。为了抗旱保民生,省委、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快速实施增水、调水、引水、补水应急项目。经过分析排查发现,昆明、曲靖、玉溪、楚雄、个旧等城市和28个县城、87个乡镇存在供水缺口问题。因此,全省先后启动实施了近4000件应急工程,其中,省级紧急优选和启动了121件增蓄应急重点项目,并由省水利厅与各州市水务局签订保障城镇供水安全责任书,明确了121件增蓄应急重点项目建设责任人,要求尽早建成项目以发挥应急抗旱功能。截至2012年3月,全省已有115件主体工程基本完工,57件工程已投入抗旱保供水,共增蓄水量3928.3万立方米,为当年春、秋、冬三季和2013年春天、夏初抗旱保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昆明市实施了23件增蓄应急项目,极大地缓解了供水矛盾。个旧市的情况也十分典型。该市预计2012年1~5月平均每天的用水缺口达1.3万立方米,在省州大力支持下,先是紧急实施“绿冲河提水应急工程”,每天为个旧市新增加5000立方米的供水,后又紧急实施“云锡公司1360坑引水应急工程”,终于补上了个旧市的供水缺口。截至2012年3月,全省已有115件主体工程基本完工,57件工程已投入抗旱保供水,共增蓄水量3928.3万立方米,为当年春、秋、冬三季和2013年春天、夏初抗旱保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互助自救共渡难关。面对旱灾,全省干部群众不怨天、不怨地,积极想方设法团结互助、生产自救、共渡难关。罗平县罗雄镇小下阿列村,不少农户土墙上写着这样一则告示:“用水农户请到我家来挑,现在又买了新水泵,抽水时间八点至九点”。这是村民小组长陆建友的善良之举,因他家有水井、有水泵,场院里每天挤满了挑水、拉水的群众。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我省检查指导抗旱工作,听到陆建友的事迹后说:“人人都像陆建友这样,就不愁没水吃了。”会泽县马路乡岔河村,村民需要步行几公里山路到牛栏江边背水。全村40多户人组成了10个互助组,互相帮衬着背水、送水、挖水窖。开远市老秧草塘村以10户为1个单位结成了8个抗旱互助组。在分组时,还统筹考虑党员、干部、团员和困难户的搭配,有力地发挥了互助效果。此外,全省各地在优先保障民生的同时,还不忘克服困难发展生产,依靠生产所获进一步改善民生。麒麟区茨营乡,积极应用节水、大棚技术,建设供香港万亩蔬菜基地,同时,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35万亩、专业养殖区134个、农业观光区7500亩、订单农业15万亩。仅2012年,该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6.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79元。西畴县蚌谷村委会海子村民小组,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玉米,获得了粮食丰收。2009年至2012年,全省累计投入生活救助资金24.9亿元,救助群众1822.5万人次,发放粮食73482.84吨,购买储备粮41451.6吨,确保受灾群众每人每天1斤基本口粮。同时,将农村低保由原来的半年发放改为按月发放,优抚金由原来的按季发放改为按月发放,并对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发放临时性生活补助。
4年来,通过上述一系列不凡举措,有效地分了民忧、缓了民急、解了民难。在人畜饮水上,做到了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没有出现群众喝不上水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因缺水而移民的情况,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全省城乡生活用水安全。在生活救助上,做到了不出饥荒、不愁衣食、不少补贴,避免了因灾逃荒要饭和没饭吃没衣穿情况的发生。在物资供应上,做到了优先安排、优先照顾、优先使用,保障了抗旱的用油、用电,民生用油、用电及其他生活用品供应。
三、弘扬精神,化为动力,推动跨越
4年来,云南各族人民走过了一段战旱魔、保民生、保发展的非凡历程。我们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产生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积累了一些宝贵的抗灾经验。特别是形成了一种伟大的抗旱精神,值得我们认真记娶努力吸收,化为奋勇推进云南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发扬光大抗旱精神。何谓“抗旱精神”?就是在4年抗大旱、保民生、保发展过程中凝聚而成的“坚忍不拔、迎难而上、顽强抗争、苦干大干”的精神。这是云南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高远、开放、包容,坚定、担当、务实”的云南精神,必将在云南的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大放光芒。当前,无论是在改革开放领域,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云南都存在着很多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挑战。诸如改革进入了涉险滩、啃硬骨的攻坚时期、对外开放遭遇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发展受到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社会进步面临多种利益矛盾纠结的压力等等,就是横亘在全省上下的一些艰难险阻。我们必须发扬光大“坚忍不拔、迎难而上、顽强抗争、苦干大干”的抗旱精神,切实做到在任何困难面前不低头,任何挑战面前不弯腰,任何压力面前不屈服,加大力度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经济社会新进步。
继续加强灾害防治。云南无灾不成年,是旱灾、水灾、地震、山体滑坡的多发地区。对于灾害防治工作,任何时候都只能强化、不能淡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虽然目前我省的旱情已基本解除,但并不意味着旱灾不会再发生,其它自然灾害不会再出现。我们绝不能马放南山、放松警惕、心存侥幸。要时刻绷紧加强灾害防治工作的这根弦,始终做到思想认识不能松、工作干劲不能减、防治措施不能弱、强化责任不能软。进一步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措施,形成统一指挥、分工合作、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机制,做到一旦发生旱情能迅速启动、有效应对。建立健全抗灾保民生物资储备保障体系,确保各类救灾物资准备足、调剂快、应得急。抓紧做好因灾受损设施的抢修和维护工作,并加快建成一批防灾减灾重大设施,切实从根本上提升我省防灾减灾的能力。
坚持不懈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尽管在抗击大旱中,我们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离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愿望还有较大差距。而且,目前乃至今后还需要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要更加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富民优先”的理念,始终坚持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以增强公共服务为突破口,以增进人民幸福为根本。加快形成惠及各族人民、保障困难群众和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切实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兑现“兴边先富民、强滇先富民、富省先富民”的承诺。随时随地把人民群众的生计冷暖挂在心上,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发展,做到既能雪中送炭,又能锦上添花,让民生工作如阵阵春风,时时吹暖百姓心房。
奋勇推进跨越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实力决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发展、发展、再发展,才能为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矗要坚定不移地把“翻两番、增三倍、奔小康、促跨越”作为奋斗目标,把推动跨越发展作为全省最大的政治、首要的任务、根本的动力,以锐意进娶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干事业、谋发展。坚定不移地打好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县域经济“三大战役”,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积极培育滇中产业新区,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实力,做到产业兴盛产业富盛产业强剩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我省各项事业现代化的步伐,奋勇夺取富民强滇新胜利,浓墨重彩写好实现“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完)
——对云南连年干旱问题的回顾与反思(续篇二)
秦光荣
时值6月,雨季来临,云南大旱渐行渐远。回顾4年连旱的一幕一幕,咀嚼力保民生的点点滴滴,实在令人心潮起伏、感慨良多。4年大旱既严重地危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又严峻地考验着我们执政为民的能力。“民生艰难处,为政发力时。”针对旱情,中央领导密切关注,亲临云南指挥;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先生活,后生产”,始终眷顾民生的保障;全国人民、社会各界纷纷解囊,无私援助;全省上下始终秉持以民为本、民生为重,戮力同心抗旱保民生,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战旱魔、保民生的壮丽史诗。
一、旱魔肆虐,忧水盼水,民生告急
自2009年以来,旱魔连续4次袭击云岭大地。干旱时的滇中滇东地区变成了一个个“火盆”,多处乡村呈现出降雨偏少、骄阳似火、天气酷热、河水断流、土地龟裂、田野焦渴、桑麻无叶、民生告急的揪心景象。
蓄水告急。4年连旱造成云南全省平均年降水量持续偏少,河道平均来水量较历史平均偏少33.8%,共有744座小型水库干涸,库塘蓄水连续下降,尤其是滇中地区蓄水明显不足。2012年末,楚雄州仅完成年蓄水计划的67%,昆明市仅完成年蓄水计划的73%,玉溪市仅完成年蓄水计划的77%,均不到年蓄水计划的80%。
饮水告急。4年连旱导致全省城乡出现严重“水荒”,共有2337.5万人、1304.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2009年全省有430万人、21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2010年有965万人、61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2011年有387.5万人、202.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2012年有555万人、270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救助告急。4年连旱共造成全省1981.67万人需要生活救助。其中,2009年有400万人需要救助,2010年有823万人需要救助,2011年有225.75万人需要救助,2012年有269.77万人需要救助,2013年有263.15万人需要救助。此外,旱情还导致粮油、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上升,致使灾区群众的生活更加困难。
收成告急。4年连旱全省农作物累计受灾面积达7347万亩次,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396亿元。其中,2009年因农作物受灾造成经济损失183.8亿元,2010年因农作物受灾造成经济损失130亿元,2011年因农作物受灾造成经济损失35亿元,2012年因农作物受灾造成经济损失47.2亿元。此外,因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大量城乡民工减少了经济收入。
二、倾力抗争,多措并举,确保民生
世间自有真情在,旱灾无情人有情。面对4年大旱的严重冲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国家部委和兄弟省区市和驻滇部队的鼎力支援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打响了一场抗旱保民生的攻坚战,绘就了一幅上下同心、捐款捐物、送水送粮的感人画卷。
殷殷关切送来大爱。4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云南的抗旱保民生工作,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指明了我省的工作方向。习近平、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贺国强、回良玉、刘延东、汪洋等领导同志,还亲临云南,深入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了解旱情发生情况,检查指导抗旱保民生工作。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农业部、水利部、林业局、国土部、烟草专卖局、气象局、减灾委、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火指挥部等部委机构和解放军多次派出工作组,来到云南具体指导和帮助抗旱保民生工作。从2009年至2012年,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云南旱情,启动了1次二级响应、1次三级相应、4次四级响应,并先后9次派出工作组深入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红河、文山等重灾区进行调查评估,掌握实情,了解困难群众生活安排。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还下拨了大量资金、物资支持云南的抗旱保民生工作。
众志成城汇聚力量。大旱面前,省委、省政府见事早、行动快。早在2009年10月就明确提出,要把抗旱保民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并始终把解决人畜饮水放在第一位。随着旱情的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又及时启动省二级和省一级抗旱应急响应,成立抗旱救灾协调领导小组,多次发出抗旱保民生紧急通知,集中省内各方力量投入抗旱保民生工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20多次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专题会和座谈会,研究部署抗旱保民生工作,特别是召开了抗旱救灾万人动员大会进行广泛动员、周密安排,省级领导多次深入干旱重灾区一线指挥抗旱保民生工作。
同时,省级有关部门、驻滇中央单位、驻滇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也积极行动、拿出资金、调用装备、派出人员,参与抗旱保民生工作。4年来,仅省级有关部门就先后派出了200多个工作组深入灾区参与抗旱保民生工作。还有,从州市到县区,从县区到乡镇,党委、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单位,更是细分责任、具体包干、狠抓落实。2009年至2012年,全省累计投入2473万人参加抗旱减灾,投入13211眼机电井、16600处泵站、97.78万台(套)抗旱机动设备,出动机动运水车辆77.77万辆次,组织实施人工增雨6459点次,解决了2699万人、148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此外,盛州(市)、县(区)有关物资供应单位全力做好抗旱物资保障工作。在用电上,优先保证抗旱用电和民生用电需求。2010年一季度,曾让全省黄磷、铁合金、工业硅、电石企业全部停产让电;在供应用油上,优先保证抗旱打井用油和运输抗旱物资用油需求,全力确保干旱枯期每月全省投放量不低于50万吨;在供应蔬菜方面,优先保证旱区群众和抗旱队伍蔬菜需求,积极开通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中石油、中石化所属公司和加油站主动开展送油下乡,出动小配送车送油到第一线,保证了抗旱拉水车辆、抽水泵的抗旱用油。
冲锋在前真诚奉献。旱灾最重之时,恰逢党中央在全国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全省14.7万个基层党组织、224万多名党员坚持把抗旱保民生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抗旱保民生中情系群众、冲锋在前。玉溪市华宁县绿塘子村优秀共产党员陶应全在抗旱中,坚守一线,苦干实干拼命干,在寻找水源过程中,因土方垮塌,不幸遇难,成为践行云南精神的突出代表。与此同时,我省以开展“共产党员抗旱先锋活动”、“城乡党组织结对抗旱心连心活动”等有效方式,鼓励广大党员主动投身抗旱保民生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中,组织开展了“共产党员抗旱救灾特别捐献活动”,一周内全省党员捐款达1673.4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抗旱保民生工作。宣威市的家俄村党支部为帮助村民“引水解渴”,带领全村群众硬是在100米的垂直山崖半腰,靠用凿子和铁锹挖出了一条长2785米的沟渠。武警云南总队官兵纷纷递交申请书,自觉放弃探亲休假等机会,主动请缨要求加入到州市、县区中队的抗旱救灾小分队中,为解决百姓干渴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抗旱保民生过程中,全省各地各部门又组织开展了“干群手拉手”等类型的行动,倡导广大干部大力为灾区送水、打井。仅2012年,就为灾区协调争取资金28.2亿元,协调落实抗旱项目5.49万个,制定抗旱措施1.3万多条,为群众送水1627万多吨,打井3.08万口,新建、维修沟渠4.6万多条,解决饮水困难群众580万多人,解决牲畜饮水271万多头,解决农田灌溉1018万亩。还有,我省组织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活动。仅2012年,全省就有50多万名干部直接联系农户206万户,共为基层和群众协调项目5万多个,帮助落实资金63.2亿元,解决实际问题30多万个。
八方支援情洒云岭。云南4年连续干旱,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各个省区市、社会各界、新闻单位伸出有力的援助之手,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物资帮助以及有力的道义支持和舆论引导。2010年2月23日,我省召开了抗旱救灾动员大会,发出了捐资捐物、奉献爱心的倡议,当场就收到捐赠资金3亿多元,其中,国家烟草专卖局、省烟草专卖局、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分别捐款5000万元。2010年4月3日,云南电视台联合中央和省外媒体,在北京举办了“抗旱救灾我们在行动”大型公益晚会,筹集到了1亿多元抗旱救灾资金。2010年4月13日,首都文艺工作者赴弥勒县举行“爱心甘露、滋润红河”抗旱救灾公益慰问演出,当天共收到捐款138.8万元。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也密切关注云南旱灾、慷慨解囊相助、捐款捐物,切实帮助灾区人民解决燃眉之急。仅2010年,我省就接收社会各界抗旱救灾捐赠11.5亿元,占当年全省抗旱救灾资金的1/3。此外,国土资源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甘肃等13个省份、内蒙古等地驻军派出89家勘探打井队伍,来到云南灾区帮助地质找水、打井取水。被称为“北疆水神”的北京军区某给水工程团日夜兼程向云南挺进,投入268人、钻机6台(套)及装备车辆55台(辆),分别在昆明的石林、禄劝和楚雄的姚安、大姚、牟定等县内打出42眼井,解决70多万人的生活用水、近80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建设项目有效应急。为了抗旱保民生,省委、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快速实施增水、调水、引水、补水应急项目。经过分析排查发现,昆明、曲靖、玉溪、楚雄、个旧等城市和28个县城、87个乡镇存在供水缺口问题。因此,全省先后启动实施了近4000件应急工程,其中,省级紧急优选和启动了121件增蓄应急重点项目,并由省水利厅与各州市水务局签订保障城镇供水安全责任书,明确了121件增蓄应急重点项目建设责任人,要求尽早建成项目以发挥应急抗旱功能。截至2012年3月,全省已有115件主体工程基本完工,57件工程已投入抗旱保供水,共增蓄水量3928.3万立方米,为当年春、秋、冬三季和2013年春天、夏初抗旱保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昆明市实施了23件增蓄应急项目,极大地缓解了供水矛盾。个旧市的情况也十分典型。该市预计2012年1~5月平均每天的用水缺口达1.3万立方米,在省州大力支持下,先是紧急实施“绿冲河提水应急工程”,每天为个旧市新增加5000立方米的供水,后又紧急实施“云锡公司1360坑引水应急工程”,终于补上了个旧市的供水缺口。截至2012年3月,全省已有115件主体工程基本完工,57件工程已投入抗旱保供水,共增蓄水量3928.3万立方米,为当年春、秋、冬三季和2013年春天、夏初抗旱保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互助自救共渡难关。面对旱灾,全省干部群众不怨天、不怨地,积极想方设法团结互助、生产自救、共渡难关。罗平县罗雄镇小下阿列村,不少农户土墙上写着这样一则告示:“用水农户请到我家来挑,现在又买了新水泵,抽水时间八点至九点”。这是村民小组长陆建友的善良之举,因他家有水井、有水泵,场院里每天挤满了挑水、拉水的群众。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我省检查指导抗旱工作,听到陆建友的事迹后说:“人人都像陆建友这样,就不愁没水吃了。”会泽县马路乡岔河村,村民需要步行几公里山路到牛栏江边背水。全村40多户人组成了10个互助组,互相帮衬着背水、送水、挖水窖。开远市老秧草塘村以10户为1个单位结成了8个抗旱互助组。在分组时,还统筹考虑党员、干部、团员和困难户的搭配,有力地发挥了互助效果。此外,全省各地在优先保障民生的同时,还不忘克服困难发展生产,依靠生产所获进一步改善民生。麒麟区茨营乡,积极应用节水、大棚技术,建设供香港万亩蔬菜基地,同时,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35万亩、专业养殖区134个、农业观光区7500亩、订单农业15万亩。仅2012年,该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6.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79元。西畴县蚌谷村委会海子村民小组,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玉米,获得了粮食丰收。2009年至2012年,全省累计投入生活救助资金24.9亿元,救助群众1822.5万人次,发放粮食73482.84吨,购买储备粮41451.6吨,确保受灾群众每人每天1斤基本口粮。同时,将农村低保由原来的半年发放改为按月发放,优抚金由原来的按季发放改为按月发放,并对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发放临时性生活补助。
4年来,通过上述一系列不凡举措,有效地分了民忧、缓了民急、解了民难。在人畜饮水上,做到了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没有出现群众喝不上水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因缺水而移民的情况,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全省城乡生活用水安全。在生活救助上,做到了不出饥荒、不愁衣食、不少补贴,避免了因灾逃荒要饭和没饭吃没衣穿情况的发生。在物资供应上,做到了优先安排、优先照顾、优先使用,保障了抗旱的用油、用电,民生用油、用电及其他生活用品供应。
三、弘扬精神,化为动力,推动跨越
4年来,云南各族人民走过了一段战旱魔、保民生、保发展的非凡历程。我们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产生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积累了一些宝贵的抗灾经验。特别是形成了一种伟大的抗旱精神,值得我们认真记娶努力吸收,化为奋勇推进云南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发扬光大抗旱精神。何谓“抗旱精神”?就是在4年抗大旱、保民生、保发展过程中凝聚而成的“坚忍不拔、迎难而上、顽强抗争、苦干大干”的精神。这是云南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高远、开放、包容,坚定、担当、务实”的云南精神,必将在云南的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大放光芒。当前,无论是在改革开放领域,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云南都存在着很多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挑战。诸如改革进入了涉险滩、啃硬骨的攻坚时期、对外开放遭遇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发展受到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社会进步面临多种利益矛盾纠结的压力等等,就是横亘在全省上下的一些艰难险阻。我们必须发扬光大“坚忍不拔、迎难而上、顽强抗争、苦干大干”的抗旱精神,切实做到在任何困难面前不低头,任何挑战面前不弯腰,任何压力面前不屈服,加大力度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经济社会新进步。
继续加强灾害防治。云南无灾不成年,是旱灾、水灾、地震、山体滑坡的多发地区。对于灾害防治工作,任何时候都只能强化、不能淡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虽然目前我省的旱情已基本解除,但并不意味着旱灾不会再发生,其它自然灾害不会再出现。我们绝不能马放南山、放松警惕、心存侥幸。要时刻绷紧加强灾害防治工作的这根弦,始终做到思想认识不能松、工作干劲不能减、防治措施不能弱、强化责任不能软。进一步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措施,形成统一指挥、分工合作、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机制,做到一旦发生旱情能迅速启动、有效应对。建立健全抗灾保民生物资储备保障体系,确保各类救灾物资准备足、调剂快、应得急。抓紧做好因灾受损设施的抢修和维护工作,并加快建成一批防灾减灾重大设施,切实从根本上提升我省防灾减灾的能力。
坚持不懈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尽管在抗击大旱中,我们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离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愿望还有较大差距。而且,目前乃至今后还需要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要更加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富民优先”的理念,始终坚持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以增强公共服务为突破口,以增进人民幸福为根本。加快形成惠及各族人民、保障困难群众和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切实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兑现“兴边先富民、强滇先富民、富省先富民”的承诺。随时随地把人民群众的生计冷暖挂在心上,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发展,做到既能雪中送炭,又能锦上添花,让民生工作如阵阵春风,时时吹暖百姓心房。
奋勇推进跨越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实力决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发展、发展、再发展,才能为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矗要坚定不移地把“翻两番、增三倍、奔小康、促跨越”作为奋斗目标,把推动跨越发展作为全省最大的政治、首要的任务、根本的动力,以锐意进娶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干事业、谋发展。坚定不移地打好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县域经济“三大战役”,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积极培育滇中产业新区,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实力,做到产业兴盛产业富盛产业强剩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我省各项事业现代化的步伐,奋勇夺取富民强滇新胜利,浓墨重彩写好实现“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完)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7℃~高温19℃ | 低温7℃~高温19℃ | 低温6℃~高温17℃ | 低温5℃~高温19℃ | 低温5℃~高温18℃ |
晴转阴 <3级 |
多云转阴 <3级 |
多云转阴 <3级 |
多云转晴 <3级 |
多云转晴 <3级 |
楚雄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