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珠海天气 > 珠海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气象保障以“大运时间”为坐标

2011-05-04 来源:新华网

      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因为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召开,再次以青春、创新为自己写下注脚。

      赋予开拓创新精神、承载着丰富科技元素的大运会气象保障,贯通深圳大运会的核心理念,向奥运会气象保障的最高标准看齐,传承亚运会气象保障经验,力争呈现一翻新景象。

      今天,在深圳大运会倒计时百日之际,我们一起去探秘气象。

  敢于承诺就是在迎接挑战

      从三年前到今年3月份,大运会气象保障筹备分别经历了探测系统和技术平台建设、服务机制衔接和产品完善、保障准运行三个阶段。当深圳市气象局作出“奥运标准,一流服务”的承诺后,他们的时间制式就只剩下一种,那就是“大运时间”。

      “我们的服务需要一个理念来支撑,以‘奥运标准,一流服务’为理念,你觉得怎么样?”对这一问的答案,身为深圳市气象局局长的王延青探索了很久。

      “我们一是要继承和发扬奥运会、亚运会气象保障的传统,二是希望在亚运会周到服务的基础上,凭借大运会气象保障三年来筹备的成果发挥出一流服务的作用,对这一点我们是有压力的。”王延青的话十分干脆。

      王延青说,深圳倡导“绿色大运、科技大运、开放大运、青春大运、和谐大运”,为此,气象保障服务的标准不能降低,要向奥运看齐,更要传承奥运气象保障的精神和精髓,乃至于后面亚运会、全运会等气象保障任务的标准和理念,吸纳先进的科技成果,进而充实大运会服务。

      奥运会气象保障是气象服务重大活动的标杆,这一套服务体系机制在亚运会后得到了完善,深圳市气象局以之为参照物不足为奇。而大运气象保障“一流服务”的定位是否有目标过高之虞?

      与亚运气象保障服务理念“奥运标准,周到服务”只有两个字的区别,并不丢人。王延青对此十分笃定。

      “四个一流”的气象事业发展要求的最终落脚点是创一流的服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于气象部门而言,追求一流服务是达到先进和优秀标准的必然选择;一流服务与深圳“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指导思想也是一致的,在创“深圳质量”的过程中需要一流的服务。“通过大运会气象保障,我们要让这场赛事、游客、市民感受高质量的服务,这样才能与奥运气象服务标准相衔接。”王延青认为,作出“一流服务”的承诺本来就是在迎接挑战,她更寄希望于后大运时代,将这种精细化服务变成市民可享受得到的日常服务。

  气象科技创新注释科技大运内涵

      大运会气象保障的目标以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城市精细化服务和技术保障体系为前提。“科技大运的内涵可以通过气象科技创新得到完美展现,”深圳市气象局副局长兰红平一语中的,“全国、全球最先进的气象探测、通信、预报技术都将在大运会中得到展示。”

      8月的深圳正处于盛夏季节,台风、暴雨、雷暴、高温等高影响天气多发,天气气候复杂,预报难度大;场馆分散,预报跨度大;预报要求高,预报量大……攻克这一系列预报服务难点,终究要依赖气象高科技手段。

      届时,我国风云卫星双星加密观测,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网、雨滴谱仪、闪电定位系统等先进气象探测技术手段、设备都将亮相大运会,深圳及其周边地区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密集气象观测网。

      深圳市气象台建立了庞大的气象业务通信网,与北京广州香港珠海东莞等城市的气象中心都有专线连接,可及时获取全世界的气象观测资料,及深圳周边加密的气象探测信息。

      深圳气象部门引进和借鉴了奥运会、亚运会气象服务系统BJ-ANC系统、雨燕系统、华南精细化预报系统,以及香港天文台临近预报系统“小涡旋”产品等,可以制作精细到2公里网格的精细化数值预报产品。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欧洲数值预报技术、美国俄克拉荷马州风暴分析预报中心的全球最先进的雷达同化预报技术,并在深圳实现业务化运用。可以说,深圳大运会气象保障集成了国内、国外气象预报预测系统的精华,为国内、外气象技术提供了一次聚会的契机。在引进的基础上,业务人员集成了五个国内先进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建成多系统集成的临近预报决策支撑平台,对暴雨、强对流天气等恶劣天气的识别追踪和定点、定时、定量预警预报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我们秉承集成创新的工作思路,认为能把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引进来并实现本地化,使之作用最大化,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创新。”王延青表示。

      但是这支气象保障团队并不满足于集成创新,在中国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的共同努力下,一批打着“深圳创造”标签的气象科技也绽放出了耀眼的光彩。例如首创气象信息小区广播系统,只需要1分钟,即可免费将气象预报预警发给手机用户。

  以精细化的一流服务为落脚点

      服务是整个气象保障过程的出口,是气象工作的落脚点,大运会气象保障的终极意义是为了保障活动顺利进行,让赛事组织者、运动员、裁判员、游客以及市民等都能体验到服务带来的便捷、实惠。

      “除了开(闭)幕式、火炬接力、大运村开村等重大活动有专门的气象服务以外,我们还对10项主要户外赛事提供服务。”深圳市气象局气象预警预报处的张蕾告诉记者,“它们每一项赛事都有敏感的天气要素,我们对其分别制定了专门的气象敏感指标,通过设立短时临近预报岗,专门为户外赛事提供服务。”

      大运会期间,城市运行、公众服务的针对性就更强了。结合中国气象局的大城市精细化预报服务试点工作,城市运行保障服务不但强化了交通和电力气象服务,还可对地铁运行等可提供专业化的、在线精细化专业气象服务,即使是市民上下班期间都能体验到分区预报服务。深圳气象服务中心的余立平说:“我们正与市交委对接,开发针对城市道路交通尤其是大运场地交通线路的气象灾害影响产品,通过对接交委大运指挥平台,直接为交委的大运交通调度指挥服务,同时对城市主干道气象影响实况和预报产品通过公众服务渠道服务市民。”

      既然预报服务产品如此丰富,那么公众如何才能获取得到呢?在深圳市气象局门户网上,憨态可掬的“Q仔”宝宝可以作为向导,带您一起上网看天气;4月20日上线的大运会气象服务WAP网站,可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滚动的、精细化的天气信息服务,在赛事期间为广大手机用户提供场馆天气、赛事天气、专题服务等特色气象服务产品,让您手中的移动终端几乎升级为一座可随身携带的“气象台”。

      总之,为向不同人群提供所需求的气象服务产品,大运会气象服务团队通过专线向大运会信息系统发送比赛期间天气实况和预报产品,建立了中英文大运气象服务网站,编写了图文并茂的中英文气象服务指南,完善了手机短信发布平台、小区广播系统,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公共媒体以及一些公共设施提供公共气象信息服务。

      在大运结束后,这些服务项目中的大部分都会保留,继续为公众服务。比如,气象频道、气象网站、手机短信服务、12121电话、天气宝宝等还会照常使用,市民获取气象信息的便捷程度不会与大运期间有所不同。

      大运会倒计时百日的气象探秘之旅让人对气象保障信心十足、满意十足。“倒计时百日是一个新起点,越临近赛事各项活动对气象的依存度就越高,接下来我们要与各运行指挥部对接,根据最新需求进一步完善调整我们的服务方案。”王延青还希望通过这次气象服务经验,结合国家气象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来总结大型赛事的服务方法,规范气象服务过程和服务产品,提高的气象服务环境。中国气象报记者苗艳丽通讯员唐历

  
今天(11/22日星期五) 明天(11/23日星期六) 后天(11/24日星期日) 第四天(11/25日星期一) 第五天(11/26日星期二)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阴 多云 阴 阵雨 多云
低温18℃ 低温18℃~高温23℃ 低温17℃~高温24℃ 低温16℃~高温21℃ 低温14℃~高温18℃
转多云
<3级
多云
<3级转3-4级
多云转阴
<3级转3-4级
多云转阴
3-4级
阵雨转多云
3-4级
珠海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