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食疗防辐射”完全不靠谱(图)
2011-03-20 来源:网易
17日,广东珠海举行核事故应急演习。图为演习人员利用专业仪器进行核辐射剂量监测。图/赵梓CFP
13日,福岛核泄漏的消息传到国内,一时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各种消息在网络上流传。
而气象、海洋、环保等部门的监测人员则积极展开工作,通过各种途径监测福岛核电站所泄漏的核污染物对我国大气、海洋的影响。各部门通过数据发布相关情况,很多民间科学团体、高校研究者也各自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疏导公众的情绪。
危害电离作用促发癌变
3月13日,受到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消息的影响,“辐射”成了公众关注的热词。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放射物质放出的辐射其实属于“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这里的“电离”是指不带电粒子变成带电粒子的过程。在物理世界里,不带电的状态往往是稳定的,而带电的状态则往往是不稳定的。所以,电离辐射能让原本稳定的物质,变得不那么稳定。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绝大多数辐射,比如家用电器产生的辐射、手机的辐射,则都是“电磁辐射”。
如果电离辐射作用于我们的身体,会使我们体内的分子变得不稳定。这些分子一旦被破坏,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结构、功能的改变。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下,不同细胞出现的损伤程度不同,淋巴组织、骨髓、小肠上皮和性腺对辐射最为敏感。细胞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以复杂精密著称的DNA分子,受损的DNA会由体内酶系统来修复,但修复过程中可能发生错误。这些错误可能会导致人体内出现一些不听身体指挥,不会消亡,可以无限自我繁殖的细胞。它们就是“癌细胞”。如果生殖细胞的DNA遭受电离辐射的损害,那么就可能遗祸给下一代。
防御3千克碘盐抵1片碘片
核泄漏事件发生后,网络上流传着很多“食疗防辐射”的办法,这些办法都靠谱吗?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苏旭告诉本报记者,日常食品中并没有什么对防辐射有效的。
比如“补碘能防辐射”的说法就是错误的。果壳网“谣言粉碎机”发布的文章强调,补碘不能“防”核辐射,它只能减少人体对放射性碘的吸收。保护人们免受放射性碘131的伤害。当然,它也只能对甲状腺起到保护作用,对身体的其他部位则是完全无能为力的。甲状腺会将人体摄入的碘元素都集中到它那儿去,再用碘来合成人体必需的甲状腺激素。如果人吃下足够稳定的碘元素,甲状腺就可以少吸收碘131。不过,大量的碘对人体是有害的,可能会导致肠部不适、过敏反应、出疹以及唾液腺的炎症。
苏旭告诉记者,现在我国根本没有受到核污染的危胁,所以不必补碘。而且1千克碘盐里才含有35毫克碘,3千克碘盐才能顶得上吃一片碘片。那么其他含碘的食物又如何呢?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想利用摄入碘来减轻辐射危害的话,成人一次性需摄入碘化钾130毫克。“谣言粉碎机”计算称,这相当于一个成人一次性吃下超过3千克碘盐或者42千克鲜海带。
现状千里之外不必担心
3月16日,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组织专题会商分析认为,16日至19日,日本中北部区域风向由西南风转西北风,高空以偏西风气流为主。核泄漏污染沉降物主要影响福岛核电站附近地区及日本以东的北太平洋区域,对中国没有影响。
核辐射对人体的害处并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大。16日,日本茨城的辐射强度一度达到15.8微西弗/小时,是正常水平的300倍。这个数值听起来很多,但其实跟我们日常接受的辐射相比,并不算惊人。自然界有很多天然的放射性物质。2003年《物理》杂志发表郭秋菊的论文。论文显示,天然辐射源每年平均辐射量在1-10毫西弗之间。15.8微西弗/小时的辐射量照射63个小时才能达到一年自然照射量的上限。而专攻辐射医学的军事医学院研究员杨国山则告诉记者,自己工作中接触的辐射剂量比东京现在受到的辐射剂量要大得多,也没出现什么问题。与日本远隔千里的中国人不必担心核辐射的影响。
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教授袁竹书在发表于果壳网的文章中也强调:“(核污染物)从那么遥远的地方过来并经过稀释,飘到我们这个地方实际上已经到了很稀很稀的水平。不能说没有影响,但我估计这个影响微乎其微。”
海陆空监测网络启动
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实时监测预报,关注日本核泄漏对中国影响
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并引发核泄漏后,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启动应急响应,建起一张覆盖水、陆地、空气的时时环境监测网络。截至昨日,我国环境、海域辐射监测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海水、大气放射元素监测
13日,“中国海监23船”在位于距日本福岛核电站约1600千米的黄海中部进行了取样。检测机构对采集的海水样本进行检测发现,辐射物含量处于我国近海海域天然放射性本底范围。16日,“中国海监23”和“中国海监15”船搭载技术人员,再次赴黄海相关海域进行海水取样和大气放射性元素监测。结果显示,青岛近海海洋大气未见异常。
现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每天10时前,要向国家海洋局环保司报送未来三天的海流预报情况。
三家气象中心联合认定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是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全球认定的8个专业气象中心之一。世界气象组织基本系统委员会核应急工作专家组成员、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宋振鑫在新华网和中国气象局网站参加访谈时说,3月11日以后,国家气象中心根据收到的参数启动应急匡算模式,对未来3天污染物可能扩散的影响范围、轨迹进行了预报,还与位于日本、俄罗斯的另外两个亚洲中心,对日本核电厂周围未来几天的天气形势进行沟通,形成了一个三家都认可的联合公告。
18日下午,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发布预计,未来三天放射性物质对中国无影响。
41城市辐射自动监测
在陆地上,一张巨大的城市监测网也已经展开。环境保护部从13日起每日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吸收剂量率情况和我国运行核电站周围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情况。
昨日公布的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等,41个城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监控结果,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环境辐射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
如何预测核污染扩散?
在核危机应对的整个过程中,污染物质扩散预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那么,预测是如何进行的呢?
在日本发生核事故之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博士张季平就开始着手建立核物质粒子的扩散模型。
他使用的是一种“拉格朗日扩散模式”(FLEXPART)的方法来进行模拟。拉格朗日扩散模式在得知物体的初始位置、每一时刻的物体移动速度以及因湍流涡动而造成的随机运动距离等变量之后,就可以得出在一段时间之后的物体所处的位置。利用相应的电脑程序,张季平让“福岛核电站”每小时释放5000个核污染物粒子,然后再计算其中每个粒子的前向轨迹。在正式开始计算之前,张季平就在粒子可能到达的位置画上了网格,通过计算在某个特定时刻每个网格的粒子数,就可以得知污染源对该区域的影响了。
那么如何知道每一时刻粒子的移动速度呢?这就要借助另一个神奇的数据库,那就是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72小时预报结果。这两个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可谓浩如烟海,其中包括每一时刻的,多达17层切面的气温、位势高度、纬向风和经向风文件,还有多达8层切面的相对湿度文件以及多达12层切面的垂自速度文件等等。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张季平对14日至17日间福岛核电站辐射物泄漏状况进行了估算,最后得出结论:在此期间我国不会受到辐射物的影响。
13日,福岛核泄漏的消息传到国内,一时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各种消息在网络上流传。
而气象、海洋、环保等部门的监测人员则积极展开工作,通过各种途径监测福岛核电站所泄漏的核污染物对我国大气、海洋的影响。各部门通过数据发布相关情况,很多民间科学团体、高校研究者也各自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疏导公众的情绪。
危害电离作用促发癌变
3月13日,受到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消息的影响,“辐射”成了公众关注的热词。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放射物质放出的辐射其实属于“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这里的“电离”是指不带电粒子变成带电粒子的过程。在物理世界里,不带电的状态往往是稳定的,而带电的状态则往往是不稳定的。所以,电离辐射能让原本稳定的物质,变得不那么稳定。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绝大多数辐射,比如家用电器产生的辐射、手机的辐射,则都是“电磁辐射”。
如果电离辐射作用于我们的身体,会使我们体内的分子变得不稳定。这些分子一旦被破坏,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结构、功能的改变。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下,不同细胞出现的损伤程度不同,淋巴组织、骨髓、小肠上皮和性腺对辐射最为敏感。细胞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以复杂精密著称的DNA分子,受损的DNA会由体内酶系统来修复,但修复过程中可能发生错误。这些错误可能会导致人体内出现一些不听身体指挥,不会消亡,可以无限自我繁殖的细胞。它们就是“癌细胞”。如果生殖细胞的DNA遭受电离辐射的损害,那么就可能遗祸给下一代。
防御3千克碘盐抵1片碘片
核泄漏事件发生后,网络上流传着很多“食疗防辐射”的办法,这些办法都靠谱吗?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苏旭告诉本报记者,日常食品中并没有什么对防辐射有效的。
比如“补碘能防辐射”的说法就是错误的。果壳网“谣言粉碎机”发布的文章强调,补碘不能“防”核辐射,它只能减少人体对放射性碘的吸收。保护人们免受放射性碘131的伤害。当然,它也只能对甲状腺起到保护作用,对身体的其他部位则是完全无能为力的。甲状腺会将人体摄入的碘元素都集中到它那儿去,再用碘来合成人体必需的甲状腺激素。如果人吃下足够稳定的碘元素,甲状腺就可以少吸收碘131。不过,大量的碘对人体是有害的,可能会导致肠部不适、过敏反应、出疹以及唾液腺的炎症。
苏旭告诉记者,现在我国根本没有受到核污染的危胁,所以不必补碘。而且1千克碘盐里才含有35毫克碘,3千克碘盐才能顶得上吃一片碘片。那么其他含碘的食物又如何呢?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想利用摄入碘来减轻辐射危害的话,成人一次性需摄入碘化钾130毫克。“谣言粉碎机”计算称,这相当于一个成人一次性吃下超过3千克碘盐或者42千克鲜海带。
现状千里之外不必担心
3月16日,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组织专题会商分析认为,16日至19日,日本中北部区域风向由西南风转西北风,高空以偏西风气流为主。核泄漏污染沉降物主要影响福岛核电站附近地区及日本以东的北太平洋区域,对中国没有影响。
核辐射对人体的害处并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大。16日,日本茨城的辐射强度一度达到15.8微西弗/小时,是正常水平的300倍。这个数值听起来很多,但其实跟我们日常接受的辐射相比,并不算惊人。自然界有很多天然的放射性物质。2003年《物理》杂志发表郭秋菊的论文。论文显示,天然辐射源每年平均辐射量在1-10毫西弗之间。15.8微西弗/小时的辐射量照射63个小时才能达到一年自然照射量的上限。而专攻辐射医学的军事医学院研究员杨国山则告诉记者,自己工作中接触的辐射剂量比东京现在受到的辐射剂量要大得多,也没出现什么问题。与日本远隔千里的中国人不必担心核辐射的影响。
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教授袁竹书在发表于果壳网的文章中也强调:“(核污染物)从那么遥远的地方过来并经过稀释,飘到我们这个地方实际上已经到了很稀很稀的水平。不能说没有影响,但我估计这个影响微乎其微。”
海陆空监测网络启动
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实时监测预报,关注日本核泄漏对中国影响
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并引发核泄漏后,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启动应急响应,建起一张覆盖水、陆地、空气的时时环境监测网络。截至昨日,我国环境、海域辐射监测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海水、大气放射元素监测
13日,“中国海监23船”在位于距日本福岛核电站约1600千米的黄海中部进行了取样。检测机构对采集的海水样本进行检测发现,辐射物含量处于我国近海海域天然放射性本底范围。16日,“中国海监23”和“中国海监15”船搭载技术人员,再次赴黄海相关海域进行海水取样和大气放射性元素监测。结果显示,青岛近海海洋大气未见异常。
现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每天10时前,要向国家海洋局环保司报送未来三天的海流预报情况。
三家气象中心联合认定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是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全球认定的8个专业气象中心之一。世界气象组织基本系统委员会核应急工作专家组成员、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宋振鑫在新华网和中国气象局网站参加访谈时说,3月11日以后,国家气象中心根据收到的参数启动应急匡算模式,对未来3天污染物可能扩散的影响范围、轨迹进行了预报,还与位于日本、俄罗斯的另外两个亚洲中心,对日本核电厂周围未来几天的天气形势进行沟通,形成了一个三家都认可的联合公告。
18日下午,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发布预计,未来三天放射性物质对中国无影响。
41城市辐射自动监测
在陆地上,一张巨大的城市监测网也已经展开。环境保护部从13日起每日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吸收剂量率情况和我国运行核电站周围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情况。
昨日公布的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等,41个城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监控结果,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环境辐射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
如何预测核污染扩散?
在核危机应对的整个过程中,污染物质扩散预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那么,预测是如何进行的呢?
在日本发生核事故之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博士张季平就开始着手建立核物质粒子的扩散模型。
他使用的是一种“拉格朗日扩散模式”(FLEXPART)的方法来进行模拟。拉格朗日扩散模式在得知物体的初始位置、每一时刻的物体移动速度以及因湍流涡动而造成的随机运动距离等变量之后,就可以得出在一段时间之后的物体所处的位置。利用相应的电脑程序,张季平让“福岛核电站”每小时释放5000个核污染物粒子,然后再计算其中每个粒子的前向轨迹。在正式开始计算之前,张季平就在粒子可能到达的位置画上了网格,通过计算在某个特定时刻每个网格的粒子数,就可以得知污染源对该区域的影响了。
那么如何知道每一时刻粒子的移动速度呢?这就要借助另一个神奇的数据库,那就是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72小时预报结果。这两个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可谓浩如烟海,其中包括每一时刻的,多达17层切面的气温、位势高度、纬向风和经向风文件,还有多达8层切面的相对湿度文件以及多达12层切面的垂自速度文件等等。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张季平对14日至17日间福岛核电站辐射物泄漏状况进行了估算,最后得出结论:在此期间我国不会受到辐射物的影响。
今天(11/22日星期五) | 明天(11/23日星期六) | 后天(11/24日星期日) | 第四天(11/25日星期一) | 第五天(11/26日星期二) |
低温18℃ | 低温18℃~高温23℃ | 低温17℃~高温24℃ | 低温16℃~高温21℃ | 低温14℃~高温18℃ |
转多云 <3级 |
多云 <3级转3-4级 |
多云转阴 <3级转3-4级 |
多云转阴 3-4级 |
阵雨转多云 3-4级 |
珠海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