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郑州天气 > 郑州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河南:大地上播种“现代效益”

2011-01-0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移动用户发KX至10658300,订阅新华快讯。新华快讯,迅闻天下,每天7分钱

  新华网河南频道1月6日电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历来是一些地方在发展粮食生产中颇感“头疼”的问题。作为我国第一农业大省,河南在粮食生产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而这背后,是其坚持不懈把“粮袋子”变成“钱袋子”的努力与探索。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河南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087.4亿斤,比上年增产9.6亿斤,增幅为0.9%。其中,夏粮总产量618.1亿斤,比上年增产5.1亿斤,增长0.8%;秋粮总产量469.3亿斤,比上年增产4.5亿斤,增长1.0%。

  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表示,河南省以占全国1/16的土地,生产出了占全国1/10以上的粮食,占全国1/4强的小麦,不仅养活了全省近1亿人口,而且每年还输出原粮及制成品300亿斤,取得了粮食总产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连续5年超千亿斤、夏粮总产连续8年增产、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的巨大成绩,粮食生产的“河南经验”值得思考。

  河南省滑县农民王保军说,6年前,政府发给的各种种粮补贴每亩只有12.3元,现在这一数字增加到了近100元。种一亩地的成本在4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四分之一由政府承担。

  “应该说,河南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是人力、科技、政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调动基层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才是河南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首要举措。”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说。

  一方面,不折不扣地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中央惠农政策;另一方面,河南省内也适时出台一些地方性措施,增加对产粮大县、种粮大户、育种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的奖励,由此很好地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在快速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河南省粮食种植面积累计增加830多万亩,为粮食连年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矗

  2010年,河南省息县种粮大户柳学友一共种了3000亩小麦,尽管前期雨水多、温度低,局部地块减产,但平均下来每亩还是打了800斤麦子,总产达240万斤。柳学友说他的理想是种5万亩地,当中国的麦王。

  在粮食生产持续创造辉煌的背后,河南省曾一度面临两难的尴尬局面:国家要“粮票”,可县乡的“粮帽子”却越戴越穷;地方、农民想要钞票,可耕地红线、粮食安全红线又不能突破。

  针对上述局面,河南在逐渐摸索中给出了自己的“三农”答案:围绕粮食、围绕农业,做产业文章,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粮袋子”变成“钱袋子”。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河南省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并发展成为河南省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2009年,河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首次突破3000家,达到302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达到4058.1亿元。火腿肠、味精、面粉、方便面、挂面、面制速冻食品等产量居全国首位。

  在此背景下,一批产粮大县还依托粮食资源发展成为畜牧业大县。唐河是全国著名的秸秆养牛示范县,现有300畜位牛场就多达20个;正阳生猪饲养量连续12年全省第一,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而养猪业产值又占畜牧业的85%……畜牧业的高度专业化使河南省诞生了一批全国知名的肉类加工企业。

  河南省食品工业办公室主任陈振杰介绍,目前,河南省的农产品加工业彻底告别了“磨面蒸馒头,杀猪包饺子”的落后局面,初步实现了由“卖原粮”到“卖产品”、由“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的转变。全省6000多万农民人均从农业产业化中收益近2000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与此同时,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日渐发展和食品加工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在政府引导下,借助市场力量又反向推动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据了解,早在2001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就提出,要建成全国优质麦生产和加工基地。河南省农业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已经占粮食种植面积的七成多。小麦、玉米和水稻的优质化率分别达到69.8%、81.8%和93.9%,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15.5、27.6和7.9个百分点。

  愁人的“粮袋子”变成了沉甸甸的“钱袋子”,尝到甜头的河南人更加重视粮食生产。2009年,旨在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准。规划提出,到2020年,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将达到1300亿斤。

  几乎与此同时,《河南省食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也高调出台,规划到2020年,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从目前的1.4∶1提高到2.5∶1,实现食品工业强省目标。(完)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加大抗旱力度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1月3日,孟州市上段村的群众正在利用新打成的机井浇灌麦田。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该市通过狠抓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组织人力、物力想方设法确保农民抗旱浇麦。张泽斌摄

  新华网河南频道1月4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 去年10月至今,河南省小麦生产遭遇了50年一遇的秋冬连旱,且旱情在持续发展,小麦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为此,2011年1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大抗旱浇麦的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冬季麦田管理,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据了解,麦播以来,针对全省出现的不同程度的旱情,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迅速开展了抗旱浇麦保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入冬以来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加之大风天气多,土壤失墒快,目前全省仍有2700多万亩小麦不同程度受旱,其中630多万亩旱情较重。根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段时间,河南省降水量仍将比常年同期偏少,旱情可能进一步加剧,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将对小麦安全越冬构成严重威胁。

  通知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认清面临的严峻形势,克服盲目乐观和靠天等雨的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抗大旱、促冬管、夺丰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进一步加大抗旱浇麦的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水利灌溉设施的作用,根据现有水利工程的蓄水情况和旱情发展趋势,在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千方百计扩大抗旱浇灌面积,努力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引黄灌区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力度,积极扩大引用黄河水浇灌麦田的面积。要结合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地制宜增修各类应急抗旱设施,提高应急抗旱能力。

  通知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靠前指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及时发现、认真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全省广大农技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看墒情,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全面、准确地为农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确保麦田管理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共同抓好抗旱浇麦工作。要派出督导组,进村入户,深入麦田,加强督促指导,研究解决问题,确保各项抗旱浇麦保苗工作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生产一线。

   冷空气影响全省降温河南大部地区仍将持续干旱

  新华网河南频道1月4日讯 东方今报报道: 省气象台预报,今天我省西南部、南部多云间阴天;其他地区多云间晴天。最低温度:北部、西部山区-10℃到-8℃;南部-4℃到-2℃;其他地区-7℃到-5℃。最高温度:西部1℃到3℃;其他地区4℃到6℃。

  郑州市今天晴天到多云,西北风转偏南风2到3级。最低温度:-6℃到-5℃;最高温度:5℃到6℃。

  中央气象台预报,4日至5日,一股冷空气将东移南下影响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北方地区降温4℃到8℃,局部地区降温可达10℃。省气象台表示,受此影响,5日到6日,全省自西北向东南先后转偏北风5级左右,气温将有所下降,大部分地区仍将持续干旱。

   河南首部抗旱法规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新华网河南频道1月2日电 (记者张兴军)记者从河南省水利厅获悉,从2011年1月1日起,《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细则》开始实施,这也是河南省出台的关于抗旱的首部规范性法规,由此标志着该省抗旱工作进入了有法可依、规范实施的新阶段。

  根据规定,河南省的干旱灾害将按照区域耕地和作物受旱面积与程度以及因干旱导致饮水困难人口的数量,分为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特大干旱四级。

  细则中明确规定抗旱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对抗旱工作负有明确责任。发生严重干旱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时发布Ⅱ级干旱预警,启动抗旱Ⅱ级应急响应,除采取中度干旱的措施外,还可采取压减供水指标;限制高耗水行业用水;限制排放工业污水;缩小农业供水范围或者减少农业供水量;开辟新水源,实施跨行政区域、跨流域调水等。

  (作者:记者张兴军责任编辑:王晓飞)移动用户发SZT至10658300,订阅新华时政通。天下时政,尽在掌中,每天一角钱。
今天(12/29日星期日) 明天(12/30日星期一) 后天(12/31日星期二) 第四天(01/01日星期三) 第五天(01/02日星期四)
多云 多云 多云 晴 晴 晴 晴 多云 多云 多云
低温1℃~高温10℃ 低温-2℃~高温13℃ 低温-2℃~高温11℃ 低温-1℃~高温12℃ 低温-3℃~高温6℃
多云
<3级转3-4级
多云转晴
<3级

<3级
晴转多云
<3级
多云
<3级
郑州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