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张掖天气 > 张掖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生命线上的交通抢险保通尖兵——记抗击舟曲特大

2010-12-07 来源:网易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总体部署,省交通运输厅加快了舟曲灾区交通恢复重建工作步伐。12月1日,省交通运输厅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在舟曲正式挂牌。

  此时距离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已过去4个月。

  2010年8月8日,一场强降雨突袭甘肃舟曲,肆虐的泥石流嘶吼着,冲向白龙江边的舟曲县城,让素有“陇上桃花源”美誉的舟曲县城瞬间蒙难。

  但对公路的更大的灾害接踵而至,8月12日凌晨,一场特大暴洪袭击了陇南、甘南,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致使境内多条公路中断。

  山洪来袭,交通中断,紧急抢通;又冲断,又抢通……

  在那些日子里,我省交通战线的职工们一次次雨夜奔袭,一遍遍手刨机挖,一天天日夜守候……大雨淋透了他们的全身,脸上写满了疲惫,但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抢通公路,将灾区群众最需要的救灾物资运进去,将受伤的骨肉同胞运出来。

  灾难面前,外界看到的是,我省交通人展现出的令人惊讶的应急能力和后续保障能力。他们高举鲜红党旗,迎着暴洪泥石流的方向前进;他们迅速恢复舟曲往返兰州、合作、岷县、宕昌、武都、玛曲、郎木寺等地的长途班线;他们成功完成“希望之舟”舟曲师生千里大转运,3000多名师生实现了由舟曲到兰州、定西的异地就学……

  交通抢通保畅前线总指挥、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咏中告诉记者,经过了“5·12”大地震救援、青海玉树大救援,两年来30多次演练和练兵,这支受到国家多次表彰的甘肃交通救援队伍已成为一支服从指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生力军。

  舟曲告急,交通壮士连夜冒雨出征

  甘之南,国有殇。8日凌晨,滂沱暴雨中,一场空前的灾难发生了。洪水裹挟着泥石流,像恶魔一样袭击舟曲,瞬间吞噬了民房、道路,舟曲一夜之间成为孤城,舟曲告急!

  公路是救灾的“生命线”。国道212线、省道313线、省道210线,通往舟曲360多公里的道路发生严重泥石流灾害,交通中断,“生命线”告急!

  凌晨3时,省交通运输厅应急预案紧急启动,党组书记、厅长杨咏中一边安排部署,一边连夜奔赴灾区。1小时后,交通抢险队伍快速启程,赶赴灾区,与时间赛跑的抢通战开始了。

  救人要紧!抢通要紧!交通抢险救灾前线指挥部成立,调集850多名交通抢险人员,80多台机械设备,兵分三路向舟曲挺进,机械在前清理塌方,抢险队员手搬肩扛及时跟进。时间就是生命。每个人的脸上写满了焦急,心中充满了焦虑,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8月8日中午12时40分,初战告捷!通往舟曲县城的干线公路全部抢通,确保了中央和省上领导以及参与抗洪抢险的部队顺利进入灾区投入抢险工作。

  下午4时,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抵达灾区指挥交通抢险工作,实地察看救灾现场,看望慰问交通职工和武警交通部队官兵,提出了“保畅通、保运输、保安全”的工作要求。暖心的问候消除了征途的疲惫,激励的话语鼓舞了大家的士气。

  在此次灾害中,舟曲县城受灾最为严重。据统计,省道313线城区受损路段长2050米,其中,泥石流淹没段1000多米,洪水淹没段800多米。另外,环城滨河路淹没长1900米。

  由于城区泥石流堆积量非常大,因此,城区道路泥石流清理和抢通工作异常艰难。“相比较来说,城区主干道的抢通更难。”省公路局局长赵彦龙说。泥石流一是量大,一时清除不可能;二是松软,想在上面硬化难上加难。当时,白龙江河床被抬高10米多,原来泄洪的桥梁已被压在了淤泥之下。

  时间不等人,淤泥来不及挖了,只有在泥石流上做文章!杨咏中迅速安排成立了专家组,讨论方案,科学有效地布置这一连专家们自己也从未亲身体验过的施工程序和工艺。方案在短时间内几经修改,最终达成共识的是三个步骤:一、抛石挤泥;二、水泥稳定砂石;三、铺架钢板。于是,大型机械开始抛石挤泥,与此同时,从武都迅速调来400吨速凝水泥,从宕昌调来1万立方米沙石材料,从兰州调来200吨钢板。随着淤泥被一点点排挤出去,水泥逐步稳定下来,钢板一块块地铺了上去,道路一点点向前延伸……

  在松软的泥石流上“硬化”起城区唯一大通道,这种施工方法全国少见!修成的这条“泥石流之路”比原来的道路高出1米至2米,有的地方甚至高出4米多。

  其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刘伟平多次来到道路抢通现场,要求交通部门尽快打通城区“卡脖子”路段。

  经过交通抢险队伍的艰苦努力,8月10日中午,受损城区道路路基基本打通。8月10日下午至夜间,抢险队伍进一步对受损城区道路进行硬化处理。8月11日凌晨2时,通往主城区的道路已具备通车条件,10吨以下的货车和小型车辆可以通过,为抢险救灾提供了更好的交通支持。

  8月12日,交通警地联合抢险保通指挥部成立,这是武警交通部队纳入国家交通应急保障力量之后,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和武警交通指挥部首次统一协作,筑起了警地联合保畅通的钢铁长城。“这是一支反应迅速、技术过硬、能打硬仗的队伍,是一支关键时刻用得上、顶得注敢打胜仗的队伍,甘肃交通运输厅不愧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多次命名的抗震救灾英雄集体1陆浩、刘伟平对交通部门予以极大的肯定和鼓舞。

  十三支党员突击队昼夜奋战,筑就铁血忠魂

  8月11日至12日,我省南部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陇南、甘南、天水等地普降大暴雨,国道212线甘川路(宕昌至两河口段、两河口至罐子沟段)、国道316线徽县至天水、省道205线江洛至武都、省道307线白河沟至望关、县道484线东峪口至青龙桥、县道507线清河至黄渚等多条公路发生严重水毁,多处路段发生塌方、泥石流及洪涝灾害,公路损毁严重,多处道路中断。

  特别是国道316线天水至江洛至徽县段和省道205线江洛至成县段多处路基被大面积冲毁、挡墙倒塌、桥涵严重受损;徽县公路管理段江洛料场全部被洪水冲毁。公路灾后重建项目大面积被洪水冲毁,短期内无法恢复。

  至此,通往舟曲的“生命线”再度中断,所有通往舟曲的救援车辆被困路上。不仅如此,洪水又造成新的重灾区。

  舟曲告急!陇南告急!

  8月12日的洪水来袭时,我省交通部门的大量优势“兵力”已聚集在舟曲县城区和舟曲周边。

  既要保舟曲,又得保陇南!务必确保大通道畅通无阻,这是灾区人民的期待!这是死命令!

  特殊的任务、严峻的形势,短时间内要抢通保通通往灾区道路的重任,使交通壮士又一次面临着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正在甘南舟曲现场指挥抢险的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杨咏中接到灾情报告后,迅速指示成立“8·12”陇南特大暴洪抢险救灾指挥部。

  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才能完成这个紧急而艰巨的任务?在省交通运输厅的部署和交通抗洪前线总指挥部的安排下,全省交通系统迅速组建了13支党员突击队,把临时党组织建到了抢险保通第一线。杨咏中说:“我们就是要打造一支这样的党员队伍:抢通的突击队,保畅的主力军,重建的先锋队。”

  12日上午,无论是临近的天水公路总段,还是远在3000里外的嘉峪关、酒泉公路总段都接到了命令,要求紧急组建党员突击队,前往相关路段参加救灾保通工作。

  此时,全省各地的交通人日夜兼程,披星戴月,只有一个方向:陇南,以及经过陇南大通道进入的舟曲。

  离灾区最近的是天水公路总段和在陇南当地参加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公路队伍,他们来自全省的各个公路总段,重建任务已接近尾声,有些甚至完工在撤离当中。一声令下,他们就地由施工单位转变为抢险党员突击队,第一时间趟进了洪水中。

  当时,天水公路总段党员突击队从北向南推进,参与国省干线公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几支党员突击队从南向北抢通。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打响了。

  13日中午,从天水和成县两个方向打通了通往重灾区陇南黄渚的公路;14日晚8时从徽县方向进入黄渚的公路也终于抢通。之后,国道212线、县道484线等相继抢通。这标志着“8·12”陇南暴洪灾害造成的所有水毁路段全面抢通。随之,省交通运输厅按照“先抢通、后保畅、再完善”的道路抢险保畅工作方案,划分责任路段,严防死守,全省3000多名交通壮士奋战在抢通保通一线,严阵以待,确保了生命线的畅通。

  鲜红的党旗下,无畏的交通人搏击生命线,屡建奇功

  一切突如其来,一切始料不及。在大灾大难面前,我省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万众一心,不畏艰险,奋力鏖战,抒写了一幅斗洪魔、战泥石流、保畅通的壮丽篇章。

  8月12日的特大暴洪灾害造成国道316线徽县江洛镇至八盘山段公路多处路基被洪水冲毁,公路桥梁、隧道受损严重,位于刘家阳隧道和蚂蟥沟隧道之间的陇南公路总段徽县公路管理段江洛料场被洪水冲毁。

  当日凌晨4点10分左右,暴雨如注,徽县公路管理段段长撒存礼接到段防汛值班室电话,报告在国道316线江天路蚂蝗沟路段发生塌方,一辆大货车被困。灾情就是命令,他立即带领段水毁抢修队驱车赶往水毁发生地点,于5时左右到达了位于国道316线2487公里加200米处(刘家阳隧道和蚂蟥沟隧道之间)的料常此时雨越下越大,他发现河水暴涨,洪水即将漫过公路冲向料场,当时料场内尚有21名工作人员和大量的机械设备,更为危险的是,此时,连日保通、疲惫不堪的大家仍在睡眠中。情况非常危急!撒存礼当机立断,奋力叫醒了正在熟睡中的所有人,并指派驾驶员张友平驾驶公路养护车将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人员撤离五分钟后,整个料场即被洪水吞没,料场内的大量机械设备被洪水冲走,其中六个沥青储油罐被冲走五个,最远的一个被冲到7公里外的泥阳镇。

  由于撒存礼果断决策,在洪水吞没料场之前从料场中安全转移出人员21名,避免了一次重大的人员伤亡。如果当时人员撤离不及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抢险保通的日日夜夜里,撒存礼同志始终坚守在抢险保通工作的第一线,饿了就吃一口方便面、渴了就喝一口凉水,累了就在车上打个盹,嗓子喊哑了,脚上也磨出了血泡,但他始终站在抗洪抢险的最前线,带领徽县公路管理段广大干部职工修便道、加固路基、埋设涵管、清理塌方。

  撒存礼仅是广大交通人的一个代表,在参与抢险保通的全省13支党员抢险突击队中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先进事迹,让人感动,汇聚成一首首奉献者之歌。

  公路保通保畅当中,党员突击队员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尽责尽力地全身心投入到抢险保通工作中,并伸出了他们热情的双手,尽最大努力为沿线受灾群众服务。许多当地群众也自发地给抢险队伍送饭送水、义务投工投劳,在公路沿线打出了“向交通抢险队员学习致敬”的横幅。

  在当时的采访中,笔者见到张掖公路总段党员突击队队长马占志时,他正在往铅丝笼里装石块。他说,这段路被洪水淘空了地基,路面悬空了,必须做一个坚固的护堤。马占志已年过五旬,依然奋勇当先。同样在河里抢搬石头的还有老党员、武威公路总段党委书记、突击队队长曹希恒,为摸清水毁情况,他徒步考察并与抢险队员们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当时由于洪水势猛,急需大量的铅丝网堵堤,53岁的曹希恒不顾大家的劝阻,站在河里与小伙子们一起抬石头。

  酒泉公路总段党员突击队队员成东升是一名技艺高超的装载机操作手,每到危险路段,他总是第一个往上冲,只是一句简单的话:“我身体好,别担心1在一天夜里清理一座桥涵时,接到了预防洪水的通知,但桥涵必须尽快清理。他二话没说,又是第一个开着机械冲了进去。

  嘉峪关突击队驻地,笔者当时见到了党员程学昌等人,大家从河西来到了潮湿的舟曲,身体极不适应,身上满是红疙瘩,起了湿疹,但大家说:“为了灾区,这点红疙瘩不算个事”。嘉峪关总段党委书记、突击队长杨征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在一次雨夜抢险中,他第一个带头跳入齐腰深的洪水中,其他党员纷纷下水作业……

  在保通一线,这样的党员突击队长和队员还有很多……

  在13支党员突击队中,这样不怕牺牲、攻难克艰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快速抢通、保畅生命线。

  在灾难发生后,甘肃交通抢险救灾指挥部清醒地意识到,在特大的自然灾害中迅速成立党的临时组织,保证在急难险重情况下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这在特殊时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早在“5·12”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我省交通系统就在第一时间及时组建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临时党总支和甘肃公路系统援川抢险队临时党总支2个“临时战地党总支”,成立了11个“临时战地党支部”,确保了党的领导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不缺位、不失责,较好地发挥了“临时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广大党员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5·12’地震时,在抢险保畅第一线组建临时党组织,在当时是一种探索,经过两年的机制完善,这一党建创新模式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总检验。”杨咏中说。

  身为交通抢通保畅前线总指挥的杨咏中,自灾情发生以来,一直坚持在舟曲、陇南两地第一线指挥。他说,党员突击队在抢险保通一线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通过组织开展“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及时在灾区一线筑起了道路抢险保通的“战斗堡垒”,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在道路抢险保通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示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我省交通系统是如何锻造出这样一支“党员铁军”的呢?杨咏中说,每一次抢险一线都成为党组织坚强领导的平台、党员培训的课堂;持续不断的练兵演练让每一个交通人都增强了快速反应的意识和应对灾害的能力;近年来,在应急机制的建设上,我省交通系统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抢险保通体制。

  “只有在平时练得过硬,才能在关键时刻靠得祝”杨咏中厅长说。

  近年来,甘肃交通人快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自然灾害,连续打赢了“5.12”汶川地震“内保陇南、外援四川”和“4.14”青海玉树地震千里驰援等重大战役;今年又战胜了“8.8”舟曲特大泥石流和“8.12”陇南暴洪灾害,已经历练成为一支能打硬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无愧于“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光荣称号的钢铁队伍。
今天(12/13日星期五) 明天(12/14日星期六) 后天(12/15日星期日)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低温-18℃~高温-5℃ 低温-12℃~高温-1℃ 低温-16℃~高温5℃ 低温-21℃~高温0℃ 低温-21℃~高温-3℃

<3级

<3级

<3级

<3级

<3级
张掖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