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河北省水果丰收面临销售难 媒体吁职能部门帮扶
2013-10-11 来源:搜狐网
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今天我们关注秋收。眼下又是收获的季节,根据农业部门数据,截至10月7日,全国秋粮已收获7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59.2%,与此同时,北方多数水果也到了采摘季。不过我们的记者在全国果树种植面积第一的河北省采访时了解到,今年这里多数水果喜获丰收,但随着产量增加,有些地方又出现了销售难。
一.水梨丰收而销售成难事改变种植品种恐有风险
9月25号,记者来到了河北省涿鹿县,这里是全国水果产量百强县,年产水果3亿公斤。在通往涿鹿县五堡镇的公路两边,随处可见成片的梨树,上面挂满了金灿灿的梨。这里是五堡镇五堡村村民李春喜的家,他种植梨树20多年了,今年家里的4亩梨树喜获丰收,不过看着3万多斤挂满枝头的梨,李春喜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五堡镇五堡村村民李春喜:跟那边过来一进到地里,就开始发愁上,不敢和别人说,自己一个人心里发愁,愁的厉害。
李春喜告诉记者,往年这个时候,远近的商贩早就上门开始收购了,可今年他等到现在,几乎见不到来收货的人。
李春喜:这个是最好的梨,头等梨,水分大,皮薄,甜。就这种梨卖不出去,这最好的梨也卖不出去。
和李春喜家一样,五堡村村民吴志峰家也种着3亩梨树,今年产了2万多斤梨,到9月底一斤也没有卖出去。
村民吴志峰:主要原因是不来车,没有人到这儿收来。
记者:有没有想过你们年轻人,找个运输车把梨运到市场上去卖?
村民吴志峰:你说咱们个人拉到外地去卖?不行。市场太远本身这个梨就不值钱,拉过去运费太贵。近一点的地方,这个东西多的是。梨这东西怎么也不好卖。
李春喜一边为梨的销路发愁,一边为如何将满树的梨摘下来发愁。
李春喜:你像我们种的多的,更是愁的你没有办法,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不摘吧,他在树上挂着,摘吧,连工钱都不够,现在工钱贵,一天给人家百八十元钱,除了他的工钱,就没有你的了,你想能不愁吗?
雇人太贵,李春喜只好找到邻居帮忙,动员全家老少齐上阵,争分夺秒地抢收。
李春喜:就怕刮风,一刮风摔下来一毛钱都不值了。像这好天气,赶紧找人收,收回去以后,不管卖了卖不了,放家里了,再考虑下一步的问题。
就在李春喜忙着摘梨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有人来村里收梨了,他赶紧跑去看看究竟。
李春喜:谁收梨呢?
经纪人:买主没在。
李春喜:你们是代收的。我那有点儿梨,你们不去看看去?
经纪人:我们不看,我们看他干嘛?谁送过来,我们觉着合适就要,不合适就拉走。
好的,我们才要,不好我们不要。
也许是今年水果丰收,选择余地多了,经纪人显得十分挑剔,对方越是这样,李春喜越是小心翼翼,陪着笑脸央求了半天,这位经纪人总算同意到李春喜家里的地去看看,至于价格要根据梨的品种,品质再定。到了梨园里,李春喜又陪着笑问起了他最关心的鸭梨的价格,因为自家产量最大的是就是鸭梨。
李春喜:这样的行,这个几毛?
经纪人:都是这样的6、7毛钱收.
李春喜:6、7毛钱。
经纪人:这两年还可以,前两年更不行。买的又慢,价格又不上去
听到经济人只给出每斤鸭梨6、7毛钱的价格,李春喜显得很失望。又询问起了雪花梨的价格。
经纪人:雪花梨这个质量不行,质量好的那个行。
李春喜:这个行?
经纪人:这种行,这种9毛。这种质量都不行。
记者:你愿不愿意卖呀?
李春喜:赔了。
经纪人:这个最多7毛钱。
李春喜:7毛钱不行,7毛钱连本钱也合不祝
商量了半天,李春喜觉得经纪人给出的价格太低,反复盘算还是无法接受,只好将摘下的梨存放到家里,再等一等。李春喜说,往年秋收时,他通常优先将一等梨上市销售,剩下少量的梨包纸后放到地窖储存,等待春节价格合适时再卖。可今年一斤没卖,只能将如此大量的梨堆放在地窖储存,到春节前价格能否上涨,能否销的出去是他最担心的问题。
李春喜:如果行情好了,就卖掉了。如果行情不好就烂掉,扔掉了。
记者:如果仍掉了,就血本无归了。
李春喜:对,什么也没有了。
为什么每斤6毛钱李春喜不肯卖呢,李春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今年产了3万斤梨,一等果能出2万斤,如果按照均价8毛钱一斤,能够收入1万6千元。个小卖相差的,如果卖2毛钱一斤,能收入1千元,加在一起1万5千元。除去农药、化肥4000元,好果只有卖到8毛左右,全家忙活一年才能挣1万多元,这不算工钱,如果雇人一年工钱就1万多,所以眼下卖到这个价钱肯定赔钱。那么李春喜有没有想过借助网络等其它渠道进行销售呢?
李春喜:咱们老百姓哪有那个头脑呢,念出书的会玩,我们连手机还不会玩呢。就知道打进来,打出去,上网根本不懂这些事。
愁归愁,办法还得想。第二天上午,李春喜带着老婆一起到邻居家,想看一下各家的销售情况,一起商量商量,找找销路。
记者:销售不畅,讨论如何应对,对于是否砍树的问题进行争论。
在记者采访中得知,就在李春喜和邻居们为销售的事,一筹莫展的时候,邻村六堡村梨农老侯家的梨,却从来不担心销售的问题。为什么同样是种梨,反差会如此之大呢?记者带着疑问找到了老侯。
记者:每年的时候都不愁卖吗?
邻村六堡村梨农老侯:不愁卖,我们家不愁卖。
记者:别人家呢?
老侯:别人家也不好买。我这东西每年卖的可以的。
记者了解到,虽然同样种的是鸭梨和雪花梨,老侯对于梨树的田间管理十分注重,为了卖相好,种植期间将梨全部采用套袋技术,销售时将梨进行分等级单独处理。
老侯:回去大小还要分类呢。
记者:分开等级。
老侯:分开等级一等果、二等果的,回去包装就全给换了,换成鸭梨专用箱。这个是一等果,这样的分三等。
记者:一等的多少钱?
老侯:一等去年一元。
记者:今年呢?
老侯:今年能卖到1.2元。
听记者说李春喜他们琢磨砍梨树改种葡萄的事,老侯倒是更加坚定了种植梨的决心。
老侯:他这个人工小一点,葡萄人工大。
记者:大家都种葡萄会不会担心,葡萄产量过剩了,价格上不去呀
老侯:将来这个肯定要担忧。
记者:您坚守着种梨,大家都不种了您种。
老侯:肯定赚钱,那是肯定的。这两年梨少了,价格可以了,前两年也卖不动。
那李春喜能不能学学老侯呢?虽然同在一个镇上,李春喜和老侯并没有接触,在记者转述了老侯的经验后,李春喜也动起了心思。
不过李春喜也私下担心,套袋的话投入更大,对他来讲压力不小,最终干不干还得再看。而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了解到,在五堡镇像老侯这样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毕竟是少数,这些年大部分梨农任然按照传统的方式种植管理,果品品质下降,售价低,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是不争的事实。
记者:目前五堡镇梨种植面积有多大?
张永葆:目前全镇有2250亩。
记者:跟以往比有什么变化吗?
张永葆:跟以往比面积大大减小了,大概在50.60年代,我们是天津鸭梨主要产区,当时种植面积在1万5,6千亩左右。后来因为经济效益下滑,老百姓没有种植积极性了,把它毁掉改种葡萄。
这梨今年到底能不能卖上合适的价钱,是继续种还是不种?李春喜是扎扎实实犯起了愁。但同样是在涿鹿县,有些果农却乐得合不拢嘴,相反是加工厂为收不上来果品而发愁,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而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李春喜和他的乡亲们不断地提到当地葡萄的销售状况,那么葡萄的销售状况如何,李春喜他们为什么对此这么关注呢?
二.葡萄种植悄然成热门前景五年内相对稳定
记者在五堡镇九堡村见到了葡萄种植户郭战兵一家,一家人正忙着采摘装箱。老郭今年57岁,种植梨树已经30多年了,由于梨价格低,销不出去,6年前他将这2亩梨树砍掉改种了红提葡萄。这几年红提价格一路看涨,今年一斤红提可以卖到6元,并且收购商们早早就要上门预订。
记者:现在你这个葡萄等于是刚一接下来就有人定了?
葡萄种植户老郭:嗯,这就是卖给人家了,这是人家的箱子。
记者:那么收获的时候找的您多吗?
郭战兵:也不少,因为咱们定货,你定了一家,你不能说许两家吧,对不对,你许了两家,人家再找你,这成了男子汉说话不算话了。
老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是这2亩地,种梨与种红提,农药、化肥支出差不多,都是5000千块钱,但是收入却相差很大。
郭战兵:我今年我的葡萄,今年我收入三万,种梨最多一年收入一万,现在收入悬殊差的太厉害了。
记者:你盘算盘算,要是你今年那点葡萄全卖完的话,你今年能赚多少钱?
郭战兵:今年,今年赚下六七万。
记者:那你有没有担心过,大家都把梨树砍了全种葡萄,那葡萄的产量多了,卖不出去怎么办?
郭战兵:咱们附近基本上都能出售了,都能出售了。
资料显示,涿鹿县地处北纬40°左右,被誉为世界葡萄三大黄金产区之一,近些年涿鹿县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产业,主要发展以红提、白马奶为主的鲜食葡萄,以赤霞珠、龙眼为主的酒用葡萄。
涿鹿县林业局副局长刘妍东:发展葡萄,财政这一块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老百姓发展葡萄产业,在县里形成以葡萄为主的主要产业。
五堡镇是以红提种植为重点发展的专业乡。可记者在五堡镇走访发现,正值红提上市销售的季节,却很少见到外地来的采购商,而在公路两边,农家院里,随处可见的储鲜库门前却一派繁忙,送葡萄农户的车络绎不绝。
记者:刚摘下来的?
农户:刚摘下的。
记者:直接送到他这儿来了,他直接给您收了是吗?
农户:对。
李今年29岁,5年前在自家院里改建了这个储鲜库,最多能存放11万斤货物,今年已经收购了7万多斤,还有4万多斤的缺口。
李文博:我主要是收,从地里往回收
记者:好收吗?
李文博:还行吧!这两年不好干,货少、库多。
李文博以6.5元左右价格收购,在储鲜库存放至元旦、春节期间再根据市场行情,以每斤8到9元的价格错季销售,赚取差价。
记者:你算过吗?一年刨去冷库的费用能挣多少钱?
李文博:存满的话,价格好的话,最多能挣10万块钱。
相比起李文博家储鲜库,张全英家储鲜库也大,也更具规模。
张全英:05年我们建的这个小库,后面不够用又建了西边的库,
张全英家是全村最早建储鲜库的人,当时只有3家,生意很红火,2007年又新建了3个库,达到年储存量80吨,随着近两年储鲜库数量激增,她也明显感到了收货的压力。
记者:今年的货好收吗?
张全英:今年价格比较高,收着费劲。
正是看到建储鲜库赚钱,近两年五堡镇建储鲜库形成了一股热潮,不光是做葡萄的经纪人建储鲜库,葡萄种植户自家也开始修建储鲜库。曹世厚今年59岁,他是村里最早引进红提品种,进行种植的农户,几年间他家由原先的2亩,发展到现今的17亩。今年他自己也建起了储鲜库。
记者:怎么想起自己建冷库了?
葡萄种植户曹世厚:葡萄储存就能升值,现在收购6块5,过年就8元一斤了,升了值了。
越来越多的葡萄种植户已经不满足靠种植赚钱,更多地人希望自己完成产、储、销一条龙,以赚取更多利润,记者在五堡镇随处可见正在施工建设的储鲜库。葡萄种植户刘艳萍家今年投入15万元,正在修建自家的储鲜库,由于开工较晚,已经错过了收购的季节,今年肯定是无法投入使用了。
记者:家里种葡萄吗?
九堡村民刘艳萍:有,葡萄,本身我们也是本村的人。
记者:怎么想起盖冷库来了?
刘艳萍:主要是看别人发展都挺好的,都挣了钱了呗!
数据显示,五堡镇全镇目前共有大中型储鲜库174座,仅今年一年新增储鲜库32座,全县大中型储鲜库300多座,可储藏葡萄4000万公斤,实现了葡萄季产年销,年增收2.4亿元。
涿鹿县林业局副局长刘妍东:因为现在县里面基本上都是以葡萄产业为主,他的经济效益收入这一块,相对要比种其它的果品产量要高一点,因为它能够带动老百姓销售这一块,所以说老百姓积极性也比较大,所以基本上就是形成规模形成趋势。
涿鹿县目前有11个乡镇,130个村、3.1万农户从事葡萄种植,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0.3万亩,并且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递增,年产鲜食葡萄13.3万吨,酒用葡萄7万吨。
刘妍东:我县葡萄产业,是我县支柱产业,在规划是到2018年,全县的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基本上是明年增加一万亩。
如此大规模的发展葡萄种植业,配套设施是否完善,对未来销路是否有过担心呢?
记者:有没有过担心,有一天葡萄成了今天的梨了,也滞销了,你觉得这个局面会发生吗?
涿鹿县林业局林果产业科长楚燕杰:到目前来看,可以说五年之内,还没有这个情况,因为我们发展都是考虑到市场,与基地的对接,市场和基地达到一个调和,比例的结构。
那么楚燕杰的判断是否准确呢,记者来到了涿鹿县当地的一家酿酒企业,企业负责人杨利峰最近一直为联系葡萄货源问题而担心。
益利酒厂总经理杨利峰:设置生产1.2万吨,去年我们只做了5千吨,连一半还不够。现在就是说,我们公司现在就是说根本就没有慢负荷的生产,只达到了一半还不到。
记者: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杨利峰:主要的原因就是酿酒葡萄少,而且外面收购的人也多,厂家也多,因为它的表现比较好,就是好东西大家都喜欢要,所以大家都抢购这个酿酒葡萄。
杨利峰说,由于酒用葡萄相比鲜食葡萄种植面积小,这两年售价一路看涨,从最早的1.2元,涨到了2.4元,价格翻了一倍,就这样仍是供不应求,涿鹿县共有葡萄酿酒企业12家,都存在货源不足的问题,对于梨农砍掉梨树改种葡萄,杨利峰说他表示支持。
杨利峰:这个思路没问题,因为咱们拿鸭梨来说吧,首先当地这个鸭梨的品种是个老品种,是个淘汰品种,好多年的老品种,一直没有转化过来,所以这么多年鸭梨的行情一直走的不是很好,因为现在这个葡萄利润比较可观,砍了这个树,种葡萄对于种地来说是没问题的。
不过对于目前葡萄种植户大量种植售价高的鲜食葡萄,采取储鲜错季销售的行为,杨立峰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他的看法。
杨利峰:今年的价格高,明年的价格高,不代表三年五年之后的价格还一直在高,这个就很难说了,三年五年大家都种鲜食葡萄,一旦碰上一年卖不掉了,有可能会产生滞销。那个鲜食葡萄是不可以做酒的,就是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只有一个途径,就是放到冷库里面冷藏,针对现在产量小是可以这样做的,但是产量大的话大家都放到冷库里面,都等到那个时候卖,一样还是量太大了,还是会卖不掉的。
对于五堡镇出现梨滞销的状况,当地也高度重视,摸清了各村梨的销售情况,并积极协调商场超市与农户进行对接,寻找解决办法,就在记者到来前后,五堡镇负责人正到处联系相关商家。
五堡镇镇长王宪君:王总您好!今年五堡镇鸭梨出现一定的问题,应该是两种情况,一方面是品质比较好的,供不应求,品质相对差一点的,出现了严重滞销,所以这种情况,请王总帮助我们解决解决这个问题。
张家口市新合作元丰商贸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峰:镇长刚才说的这个情况,我也听明白了,眼下咱们还是帮助老百姓,把这些个就是压在手里边的商品,咱们把它销出去,但是进超市的商品,它是有要求的,比如说他的卖相,比如说它的色泽,着色怎么样,果型好不好,这个还是有一些要求的。
经过双方沟通,王振峰决定第二天派人实地到梨农家了解情况,签订收购协议。但是对于长期合作来说,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王振峰:我也希望就是将来我们在这个农产品,特别是果品生产上,能够适应现在市场的需要,市场的需求,比如说我们从这个品种上,还有它的果型,还有它的技术上体够在提高一些,就是说能够改变一下我们传统的,比如说我以量取胜。变成以质取胜,这样更好一些。
而对于五堡镇五堡村的李春喜来说,如果改种葡萄,至少五年内不会有收成,并且现在与前几年村民们改种时相比,各种投入变得更大,到底是继续种梨还是改种葡萄,是学习老侯的做法还是坚持原来的老路,李春喜也在犹豫观望着。
半小时观察:
就在我们发稿时,李春喜所在的涿鹿县五堡镇传来消息,在涿鹿县多个政府部门的紧急行动下,到10月8号,全镇1800万斤秋季鸭梨中用于深加工的350万斤已全部销售,优质梨也已销售60%,剩下40%由果农冬储待销,李春喜家也和节目中提到的张家口新合作元丰商贸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今年的收获告一段落,但忙活完今年,五堡镇水果生产的故事明年还会继续。从节目中我们也能看到,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完善和发育,农产品销售难正在逐步缓解,但对像李春喜这样经济实力较差,又没有稳定销售渠道的果农,今年的销售难题很可能在明年又会遇到。他们的生产经营,可能更需要农业、商业等职能部门的支持与帮扶,在与市场对接的通路上,引导、推动、扶持他们走得稳一些。真正让农民们解除后顾之忧,享受劳动付出后的丰收喜悦。
1010《果农李春喜的烦恼》推广稿
主编:袁柏鑫
记者:李雪峰
一.水梨丰收而销售成难事改变种植品种恐有风险
9月25号,记者来到了河北省涿鹿县,这里是全国水果产量百强县,年产水果3亿公斤。在通往涿鹿县五堡镇的公路两边,随处可见成片的梨树,上面挂满了金灿灿的梨。这里是五堡镇五堡村村民李春喜的家,他种植梨树20多年了,今年家里的4亩梨树喜获丰收,不过看着3万多斤挂满枝头的梨,李春喜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五堡镇五堡村村民李春喜:跟那边过来一进到地里,就开始发愁上,不敢和别人说,自己一个人心里发愁,愁的厉害。
李春喜告诉记者,往年这个时候,远近的商贩早就上门开始收购了,可今年他等到现在,几乎见不到来收货的人。
李春喜:这个是最好的梨,头等梨,水分大,皮薄,甜。就这种梨卖不出去,这最好的梨也卖不出去。
和李春喜家一样,五堡村村民吴志峰家也种着3亩梨树,今年产了2万多斤梨,到9月底一斤也没有卖出去。
村民吴志峰:主要原因是不来车,没有人到这儿收来。
记者:有没有想过你们年轻人,找个运输车把梨运到市场上去卖?
村民吴志峰:你说咱们个人拉到外地去卖?不行。市场太远本身这个梨就不值钱,拉过去运费太贵。近一点的地方,这个东西多的是。梨这东西怎么也不好卖。
李春喜一边为梨的销路发愁,一边为如何将满树的梨摘下来发愁。
李春喜:你像我们种的多的,更是愁的你没有办法,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不摘吧,他在树上挂着,摘吧,连工钱都不够,现在工钱贵,一天给人家百八十元钱,除了他的工钱,就没有你的了,你想能不愁吗?
雇人太贵,李春喜只好找到邻居帮忙,动员全家老少齐上阵,争分夺秒地抢收。
李春喜:就怕刮风,一刮风摔下来一毛钱都不值了。像这好天气,赶紧找人收,收回去以后,不管卖了卖不了,放家里了,再考虑下一步的问题。
就在李春喜忙着摘梨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有人来村里收梨了,他赶紧跑去看看究竟。
李春喜:谁收梨呢?
经纪人:买主没在。
李春喜:你们是代收的。我那有点儿梨,你们不去看看去?
经纪人:我们不看,我们看他干嘛?谁送过来,我们觉着合适就要,不合适就拉走。
好的,我们才要,不好我们不要。
也许是今年水果丰收,选择余地多了,经纪人显得十分挑剔,对方越是这样,李春喜越是小心翼翼,陪着笑脸央求了半天,这位经纪人总算同意到李春喜家里的地去看看,至于价格要根据梨的品种,品质再定。到了梨园里,李春喜又陪着笑问起了他最关心的鸭梨的价格,因为自家产量最大的是就是鸭梨。
李春喜:这样的行,这个几毛?
经纪人:都是这样的6、7毛钱收.
李春喜:6、7毛钱。
经纪人:这两年还可以,前两年更不行。买的又慢,价格又不上去
听到经济人只给出每斤鸭梨6、7毛钱的价格,李春喜显得很失望。又询问起了雪花梨的价格。
经纪人:雪花梨这个质量不行,质量好的那个行。
李春喜:这个行?
经纪人:这种行,这种9毛。这种质量都不行。
记者:你愿不愿意卖呀?
李春喜:赔了。
经纪人:这个最多7毛钱。
李春喜:7毛钱不行,7毛钱连本钱也合不祝
商量了半天,李春喜觉得经纪人给出的价格太低,反复盘算还是无法接受,只好将摘下的梨存放到家里,再等一等。李春喜说,往年秋收时,他通常优先将一等梨上市销售,剩下少量的梨包纸后放到地窖储存,等待春节价格合适时再卖。可今年一斤没卖,只能将如此大量的梨堆放在地窖储存,到春节前价格能否上涨,能否销的出去是他最担心的问题。
李春喜:如果行情好了,就卖掉了。如果行情不好就烂掉,扔掉了。
记者:如果仍掉了,就血本无归了。
李春喜:对,什么也没有了。
为什么每斤6毛钱李春喜不肯卖呢,李春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今年产了3万斤梨,一等果能出2万斤,如果按照均价8毛钱一斤,能够收入1万6千元。个小卖相差的,如果卖2毛钱一斤,能收入1千元,加在一起1万5千元。除去农药、化肥4000元,好果只有卖到8毛左右,全家忙活一年才能挣1万多元,这不算工钱,如果雇人一年工钱就1万多,所以眼下卖到这个价钱肯定赔钱。那么李春喜有没有想过借助网络等其它渠道进行销售呢?
李春喜:咱们老百姓哪有那个头脑呢,念出书的会玩,我们连手机还不会玩呢。就知道打进来,打出去,上网根本不懂这些事。
愁归愁,办法还得想。第二天上午,李春喜带着老婆一起到邻居家,想看一下各家的销售情况,一起商量商量,找找销路。
记者:销售不畅,讨论如何应对,对于是否砍树的问题进行争论。
在记者采访中得知,就在李春喜和邻居们为销售的事,一筹莫展的时候,邻村六堡村梨农老侯家的梨,却从来不担心销售的问题。为什么同样是种梨,反差会如此之大呢?记者带着疑问找到了老侯。
记者:每年的时候都不愁卖吗?
邻村六堡村梨农老侯:不愁卖,我们家不愁卖。
记者:别人家呢?
老侯:别人家也不好买。我这东西每年卖的可以的。
记者了解到,虽然同样种的是鸭梨和雪花梨,老侯对于梨树的田间管理十分注重,为了卖相好,种植期间将梨全部采用套袋技术,销售时将梨进行分等级单独处理。
老侯:回去大小还要分类呢。
记者:分开等级。
老侯:分开等级一等果、二等果的,回去包装就全给换了,换成鸭梨专用箱。这个是一等果,这样的分三等。
记者:一等的多少钱?
老侯:一等去年一元。
记者:今年呢?
老侯:今年能卖到1.2元。
听记者说李春喜他们琢磨砍梨树改种葡萄的事,老侯倒是更加坚定了种植梨的决心。
老侯:他这个人工小一点,葡萄人工大。
记者:大家都种葡萄会不会担心,葡萄产量过剩了,价格上不去呀
老侯:将来这个肯定要担忧。
记者:您坚守着种梨,大家都不种了您种。
老侯:肯定赚钱,那是肯定的。这两年梨少了,价格可以了,前两年也卖不动。
那李春喜能不能学学老侯呢?虽然同在一个镇上,李春喜和老侯并没有接触,在记者转述了老侯的经验后,李春喜也动起了心思。
不过李春喜也私下担心,套袋的话投入更大,对他来讲压力不小,最终干不干还得再看。而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了解到,在五堡镇像老侯这样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毕竟是少数,这些年大部分梨农任然按照传统的方式种植管理,果品品质下降,售价低,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是不争的事实。
记者:目前五堡镇梨种植面积有多大?
张永葆:目前全镇有2250亩。
记者:跟以往比有什么变化吗?
张永葆:跟以往比面积大大减小了,大概在50.60年代,我们是天津鸭梨主要产区,当时种植面积在1万5,6千亩左右。后来因为经济效益下滑,老百姓没有种植积极性了,把它毁掉改种葡萄。
这梨今年到底能不能卖上合适的价钱,是继续种还是不种?李春喜是扎扎实实犯起了愁。但同样是在涿鹿县,有些果农却乐得合不拢嘴,相反是加工厂为收不上来果品而发愁,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而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李春喜和他的乡亲们不断地提到当地葡萄的销售状况,那么葡萄的销售状况如何,李春喜他们为什么对此这么关注呢?
二.葡萄种植悄然成热门前景五年内相对稳定
记者在五堡镇九堡村见到了葡萄种植户郭战兵一家,一家人正忙着采摘装箱。老郭今年57岁,种植梨树已经30多年了,由于梨价格低,销不出去,6年前他将这2亩梨树砍掉改种了红提葡萄。这几年红提价格一路看涨,今年一斤红提可以卖到6元,并且收购商们早早就要上门预订。
记者:现在你这个葡萄等于是刚一接下来就有人定了?
葡萄种植户老郭:嗯,这就是卖给人家了,这是人家的箱子。
记者:那么收获的时候找的您多吗?
郭战兵:也不少,因为咱们定货,你定了一家,你不能说许两家吧,对不对,你许了两家,人家再找你,这成了男子汉说话不算话了。
老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是这2亩地,种梨与种红提,农药、化肥支出差不多,都是5000千块钱,但是收入却相差很大。
郭战兵:我今年我的葡萄,今年我收入三万,种梨最多一年收入一万,现在收入悬殊差的太厉害了。
记者:你盘算盘算,要是你今年那点葡萄全卖完的话,你今年能赚多少钱?
郭战兵:今年,今年赚下六七万。
记者:那你有没有担心过,大家都把梨树砍了全种葡萄,那葡萄的产量多了,卖不出去怎么办?
郭战兵:咱们附近基本上都能出售了,都能出售了。
资料显示,涿鹿县地处北纬40°左右,被誉为世界葡萄三大黄金产区之一,近些年涿鹿县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产业,主要发展以红提、白马奶为主的鲜食葡萄,以赤霞珠、龙眼为主的酒用葡萄。
涿鹿县林业局副局长刘妍东:发展葡萄,财政这一块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老百姓发展葡萄产业,在县里形成以葡萄为主的主要产业。
五堡镇是以红提种植为重点发展的专业乡。可记者在五堡镇走访发现,正值红提上市销售的季节,却很少见到外地来的采购商,而在公路两边,农家院里,随处可见的储鲜库门前却一派繁忙,送葡萄农户的车络绎不绝。
记者:刚摘下来的?
农户:刚摘下的。
记者:直接送到他这儿来了,他直接给您收了是吗?
农户:对。
李今年29岁,5年前在自家院里改建了这个储鲜库,最多能存放11万斤货物,今年已经收购了7万多斤,还有4万多斤的缺口。
李文博:我主要是收,从地里往回收
记者:好收吗?
李文博:还行吧!这两年不好干,货少、库多。
李文博以6.5元左右价格收购,在储鲜库存放至元旦、春节期间再根据市场行情,以每斤8到9元的价格错季销售,赚取差价。
记者:你算过吗?一年刨去冷库的费用能挣多少钱?
李文博:存满的话,价格好的话,最多能挣10万块钱。
相比起李文博家储鲜库,张全英家储鲜库也大,也更具规模。
张全英:05年我们建的这个小库,后面不够用又建了西边的库,
张全英家是全村最早建储鲜库的人,当时只有3家,生意很红火,2007年又新建了3个库,达到年储存量80吨,随着近两年储鲜库数量激增,她也明显感到了收货的压力。
记者:今年的货好收吗?
张全英:今年价格比较高,收着费劲。
正是看到建储鲜库赚钱,近两年五堡镇建储鲜库形成了一股热潮,不光是做葡萄的经纪人建储鲜库,葡萄种植户自家也开始修建储鲜库。曹世厚今年59岁,他是村里最早引进红提品种,进行种植的农户,几年间他家由原先的2亩,发展到现今的17亩。今年他自己也建起了储鲜库。
记者:怎么想起自己建冷库了?
葡萄种植户曹世厚:葡萄储存就能升值,现在收购6块5,过年就8元一斤了,升了值了。
越来越多的葡萄种植户已经不满足靠种植赚钱,更多地人希望自己完成产、储、销一条龙,以赚取更多利润,记者在五堡镇随处可见正在施工建设的储鲜库。葡萄种植户刘艳萍家今年投入15万元,正在修建自家的储鲜库,由于开工较晚,已经错过了收购的季节,今年肯定是无法投入使用了。
记者:家里种葡萄吗?
九堡村民刘艳萍:有,葡萄,本身我们也是本村的人。
记者:怎么想起盖冷库来了?
刘艳萍:主要是看别人发展都挺好的,都挣了钱了呗!
数据显示,五堡镇全镇目前共有大中型储鲜库174座,仅今年一年新增储鲜库32座,全县大中型储鲜库300多座,可储藏葡萄4000万公斤,实现了葡萄季产年销,年增收2.4亿元。
涿鹿县林业局副局长刘妍东:因为现在县里面基本上都是以葡萄产业为主,他的经济效益收入这一块,相对要比种其它的果品产量要高一点,因为它能够带动老百姓销售这一块,所以说老百姓积极性也比较大,所以基本上就是形成规模形成趋势。
涿鹿县目前有11个乡镇,130个村、3.1万农户从事葡萄种植,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0.3万亩,并且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递增,年产鲜食葡萄13.3万吨,酒用葡萄7万吨。
刘妍东:我县葡萄产业,是我县支柱产业,在规划是到2018年,全县的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基本上是明年增加一万亩。
如此大规模的发展葡萄种植业,配套设施是否完善,对未来销路是否有过担心呢?
记者:有没有过担心,有一天葡萄成了今天的梨了,也滞销了,你觉得这个局面会发生吗?
涿鹿县林业局林果产业科长楚燕杰:到目前来看,可以说五年之内,还没有这个情况,因为我们发展都是考虑到市场,与基地的对接,市场和基地达到一个调和,比例的结构。
那么楚燕杰的判断是否准确呢,记者来到了涿鹿县当地的一家酿酒企业,企业负责人杨利峰最近一直为联系葡萄货源问题而担心。
益利酒厂总经理杨利峰:设置生产1.2万吨,去年我们只做了5千吨,连一半还不够。现在就是说,我们公司现在就是说根本就没有慢负荷的生产,只达到了一半还不到。
记者: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杨利峰:主要的原因就是酿酒葡萄少,而且外面收购的人也多,厂家也多,因为它的表现比较好,就是好东西大家都喜欢要,所以大家都抢购这个酿酒葡萄。
杨利峰说,由于酒用葡萄相比鲜食葡萄种植面积小,这两年售价一路看涨,从最早的1.2元,涨到了2.4元,价格翻了一倍,就这样仍是供不应求,涿鹿县共有葡萄酿酒企业12家,都存在货源不足的问题,对于梨农砍掉梨树改种葡萄,杨利峰说他表示支持。
杨利峰:这个思路没问题,因为咱们拿鸭梨来说吧,首先当地这个鸭梨的品种是个老品种,是个淘汰品种,好多年的老品种,一直没有转化过来,所以这么多年鸭梨的行情一直走的不是很好,因为现在这个葡萄利润比较可观,砍了这个树,种葡萄对于种地来说是没问题的。
不过对于目前葡萄种植户大量种植售价高的鲜食葡萄,采取储鲜错季销售的行为,杨立峰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他的看法。
杨利峰:今年的价格高,明年的价格高,不代表三年五年之后的价格还一直在高,这个就很难说了,三年五年大家都种鲜食葡萄,一旦碰上一年卖不掉了,有可能会产生滞销。那个鲜食葡萄是不可以做酒的,就是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只有一个途径,就是放到冷库里面冷藏,针对现在产量小是可以这样做的,但是产量大的话大家都放到冷库里面,都等到那个时候卖,一样还是量太大了,还是会卖不掉的。
对于五堡镇出现梨滞销的状况,当地也高度重视,摸清了各村梨的销售情况,并积极协调商场超市与农户进行对接,寻找解决办法,就在记者到来前后,五堡镇负责人正到处联系相关商家。
五堡镇镇长王宪君:王总您好!今年五堡镇鸭梨出现一定的问题,应该是两种情况,一方面是品质比较好的,供不应求,品质相对差一点的,出现了严重滞销,所以这种情况,请王总帮助我们解决解决这个问题。
张家口市新合作元丰商贸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峰:镇长刚才说的这个情况,我也听明白了,眼下咱们还是帮助老百姓,把这些个就是压在手里边的商品,咱们把它销出去,但是进超市的商品,它是有要求的,比如说他的卖相,比如说它的色泽,着色怎么样,果型好不好,这个还是有一些要求的。
经过双方沟通,王振峰决定第二天派人实地到梨农家了解情况,签订收购协议。但是对于长期合作来说,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王振峰:我也希望就是将来我们在这个农产品,特别是果品生产上,能够适应现在市场的需要,市场的需求,比如说我们从这个品种上,还有它的果型,还有它的技术上体够在提高一些,就是说能够改变一下我们传统的,比如说我以量取胜。变成以质取胜,这样更好一些。
而对于五堡镇五堡村的李春喜来说,如果改种葡萄,至少五年内不会有收成,并且现在与前几年村民们改种时相比,各种投入变得更大,到底是继续种梨还是改种葡萄,是学习老侯的做法还是坚持原来的老路,李春喜也在犹豫观望着。
半小时观察:
就在我们发稿时,李春喜所在的涿鹿县五堡镇传来消息,在涿鹿县多个政府部门的紧急行动下,到10月8号,全镇1800万斤秋季鸭梨中用于深加工的350万斤已全部销售,优质梨也已销售60%,剩下40%由果农冬储待销,李春喜家也和节目中提到的张家口新合作元丰商贸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今年的收获告一段落,但忙活完今年,五堡镇水果生产的故事明年还会继续。从节目中我们也能看到,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完善和发育,农产品销售难正在逐步缓解,但对像李春喜这样经济实力较差,又没有稳定销售渠道的果农,今年的销售难题很可能在明年又会遇到。他们的生产经营,可能更需要农业、商业等职能部门的支持与帮扶,在与市场对接的通路上,引导、推动、扶持他们走得稳一些。真正让农民们解除后顾之忧,享受劳动付出后的丰收喜悦。
1010《果农李春喜的烦恼》推广稿
主编:袁柏鑫
记者:李雪峰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12℃~高温-3℃ | 低温-12℃~高温0℃ | 低温-11℃~高温1℃ | 低温-10℃~高温0℃ | 低温-11℃~高温0℃ |
晴 <3级 |
晴 3-4级转<3级 |
晴转多云 <3级 |
多云转晴 <3级 |
晴 <3级 |
张家口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