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广东中小河流治理欠账严重 进入汛期山区村民心惊惊
2011-04-21 来源:中国日报网
●记者来到罗坝河,看到的是令人震惊的景象:这条河流基本处于“纯天然”和“纯原始”的状态,没有堤围,没有任何防护工程,河水冲刷到哪里,哪里就是河道。始兴县三防办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近10多年来罗坝河可谓“十年九灾”:1991年洪冲毁耕地761亩,1992年洪水造成受灾耕地面积761亩,1993年洪水冲毁耕地170亩,1998年洪水造成受灾耕地面积1242亩,2000年受灾耕地面积1280多亩,2005年受灾耕地面积4356亩,2006年受灾耕地面积7500亩……
●记者来到罗坝河,看到的是令人震惊的景象:这条河流基本处于“纯天然”和“纯原始”的状态,没有堤围,没有任何防护工程,河水冲刷到哪里,哪里就是河道。水流大的地方,罗坝河像一个湖泊;水流小的地方,河就像一条沟渠。
●省水利厅的调查显示,我省中小流域主要分布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其中,1100多条小流域主要分布在山区,流域内土地总面积11.68万平方公里,占我省总面积65.6%;人口2717.74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31.5%,其中农村人口2167.57万人。相关新闻:治理一方水患激活两岸经济云南将新建改建109个水文监测站
汛期(4月15日)刚来,此时,家住韶关始兴县罗坝河边的村民陈伦平的心情开始紧张起来。
“如果今年天气像报纸之前讲的‘广东省汛期天气气候仍然复杂多变,局部灾害性天气比较突出’一样,那可就糟了”,陈伦平说,“家里的几亩田地经常受灾”,此时他显得有些沮丧。
4月初,赶在汛期来临前,南方日报记者专程来到地处粤北山区的始兴县看到,当大江大河巍峨、壮观的堤防工程陆续建成的时候,众多的中小河流依然是破败不堪,时刻威胁着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制约着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河流无土堤良田屡冲毁
说起罗坝河,像陈伦平一样有诸多感慨和无奈的始兴人还真不少。这条长56公里的河流,流经始兴县罗坝、顿岗和太平3个镇,流域内农田密布,村庄密集,直接影响1.8万人口和2.3万亩耕地。
然而,当南方日报记者来到罗坝河,看到的是令人震惊的场景:这条河流基本处于“纯天然”和“纯原始”的状态,没有堤围,没有任何防护工程,河水冲刷到哪里,哪里就是河道。水流大的地方,罗坝河像一个湖泊;水流小的地方,这条河就像一条沟渠。“罗坝河流经的许多地方,河道每年都在变。”陈伦平很是感慨。
“看,这条河连一个土堤都没有。”在顿岗镇千净村,村民指着一片宽广的河滩告诉记者:“这里本来是我们村的田地,由于受河流的冲毁,现在已经变成杂草横生的河滩了。”村民苦笑着说“有100多亩呢。”
“罗坝镇和顿岗镇均依(罗坝)河而建,土地肥沃,但地势低洼,一些地方的农田基本与河流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始兴县水务局规划计划股股长邱翠生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由于受地方财力限制,农村的防洪基础设施极为薄弱,这些乡镇基本上都没有建防洪堤,罗坝河也未进行系统治理,因此洪灾袭来损失较为严重。
始兴县三防办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近10多年来罗坝河可谓“十年九灾”:1991年洪冲毁耕地761亩,1992年洪水造成受灾耕地面积761亩,1993年洪水冲毁耕地170亩,1998年洪水造成受灾耕地面积1242亩,2000年受灾耕地面积1280多亩,2005年受灾耕地面积4356亩,2006年受灾耕地面积7500亩……
河道未设防房屋被掏空
在顿岗镇围下村的村民黄礼兵看来,汛期之时肆虐的洪水威胁的不仅仅是田地,还有村民的生命安全。
“围下村是罗坝河转弯的地方,每当洪水来临,这里的河水非常大,也非常急。”谈起去年的汛情,黄礼兵还是心有余悸。“我家就在罗坝河边,去年有一场洪水,把围下村村子下面的泥土掏空了三四米,我家的房子也被掏空了,在风雨中摇摇欲塌,好可怕,好担心。”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在洪水来临之时,河岸线崩塌、房屋被冲毁,这种惨状在罗坝河沿岸并不少见。始兴县三防办对罗坝河1991年至2006年的灾情统计显示,1991年、1992年、1993年、1998年、2000年、2006年,罗坝河流域内在洪水中倒塌或损坏的房屋,均在100间以上。
“更让人担忧的是,罗坝河沿线的一些村庄地势低洼,而罗坝河本身又没有像样的防洪堤,导致沿岸的不少村庄受到严重的威胁。”黄礼兵告诉记者,围下村对岸的石坪村在河边原来有一所小学,由于屡受洪水威胁,不得不搬迁。
“一些村庄几乎每年都水浸村。”顿岗镇镇委书记张卫明告诉记者,该镇的11个行政村有7个受到罗坝河洪水的困扰,其中,东流坝自然村每年都有两三次水浸村。
“每年汛期一来,我们就高度紧张,尤其是洪水来临,镇里和村里的干部基本都要被动员起来,日夜值班,密切关注汛情的发展。”张卫明说。
洪灾年年有城镇难发展
“对于罗坝河的整治,我们是天天盼月月盼年年盼,因为它不仅有重大的防洪意义,还关系到整个顿岗镇今后的发展。”张卫明说,顿岗镇是一个省级中心镇,依罗坝河而建,镇区许多项目的发展都有赖于罗坝河的整治作为基矗
“自古以来,人,逐水而居;城镇,傍水而建。顿岗镇也是如此。”张卫明说,作为一个省级中心镇,顿岗的发展对周边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但是顿岗镇必须围绕“一河两岸”发展。
“一个城镇的发展不可能建立在大灾不断的基础上。”张卫明告诉记者,去年该镇引进了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商首先关心的问题就是,罗坝河的整治何时进行。
“如果罗坝河能得到有效的整治,变水害为水利,变水利工程为城镇景观,顿岗镇肯定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明天,真正发挥它的中心镇作用。”说到这里,张卫明满是期待。
“吃饭财政”难撑治水大任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不只是顿岗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罗坝河密切相关,始兴县的罗坝和太平两个镇也是如此。一个问题于是浮出水面:既然罗坝河的整治如此重要,为何一直得不到整治?为何依然是一片破败?
答案并不难找到:始兴是一个贫困的山区县,与全省的许多山区县一样,他们支撑不了任重道远的治水大任。
“事实上,始兴对罗坝河的整治不能说不重视。”始兴县水务局副局长范立生告诉记者,罗坝镇、顿岗镇的人大代表每年都把治理罗坝河的议案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强烈要求政府和有关部门修筑防洪堤,保一方平安。始兴县委、县政府对建设罗坝河防洪堤工作也非常重视,把它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民心工程来抓。
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始兴全县共有大小河流220条,其中像罗坝河这样亟待整治的中小河流、小流域有十几条,这些河流的整治资金,少则数千万元,多则上亿元。但始兴县2010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6亿元,基本属于“吃饭财政”,单靠县财政之力,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河流的整治问题。
在范立生看来,始兴中小河流的治理依赖上级财政的“等、靠、要”思想显然不可取,但严峻的现实表明,始兴中小河流、小流域的治理已迫在眉睫,建立一个各级财政共同分担、全社会共同投入的河流整治投入机制,或许是解决始兴河流整治问题的根本出路。
■算水利账
1100条小流域整治需投百亿
据统计,1990―2007年,全省山区中小流域突发性山洪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平均每年造成20多亿元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总数约占全省因台风洪涝灾害总伤亡人数近八成
“我省小流域地区普遍达不到防洪标准,大部分河段不设防,仅有的少数堤防也大都修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基本上为5年一遇以下防洪标准。”2008年,省政协339号重点提案办理调研组的调研报告这样为小流域小水利疾呼。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仅有的少数堤防也普遍存在河流险工险段多、工程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等问题。加上运行时间长、年久失修等原因,一遇到强降雨、台风和风暴潮的袭击,就容易发生决堤、溃坝等严重问题。
在云浮市云城区的新兴江,南方日报记者看到,新兴江的大部分堤段只有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部分只有5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每一次洪水袭击,堤内、堤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在连州河,记者看到河流内水利设施老化严重,现有堤防堤身单薄,面上配套工程不完善,已难以抵御大洪水的袭击。2008年,连州河上游山洪暴发,由于防洪标准低,堤身单薄,堤防发生漫溢,淹没大量农田,堤身遭到严重的破坏,部分堤段被洪水掏空堤脚,至今仍未得到修复。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中小流域地区乱砍滥伐、乱挖、不合理耕作等现象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山洪灾害,带来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一系列恶性循环问题,造成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严重制约当地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在兴宁罗岗河,记者看到这条河流水土流失严重,并且河道严重淤塞,河道两岸滩上还长有成片的竹林,大大缩窄了过水断面,影响了正常的出流,加重了洪涝灾害。
记者了解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我省大江大河的防洪减灾体系已基本形成,防洪安全得到保障。但位于大江大河上游及其支流的山区中小河流、小流域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普遍存在河岸坍塌、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和山洪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
近年来,我省中小流域地区年年发生山洪地质灾害,造成巨大的财产经济损失及人员死亡,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据统计,1990―2007年,全省山区中小流域突发性山洪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平均每年造成20多亿元直接经济损失,而人员伤亡总数约占全省因台风洪涝灾害总伤亡人数近八成。
这些年,我省每年抗洪抢险工作的重点都集中在小流域地区。2009年9月,台风“巨爵”造成9死9失踪,其中8死8失踪在小流域内。2010年9月,台风“凡亚比”在我省引发山洪、泥石流等严重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情也都发生在中小河流地区。
目前,我省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有220多条亟待治理,涉及投资50亿元左右。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流域,有1100多条需要整治,需要投资上百亿元。
省水利厅的调查显示,我省中小流域主要分布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其中,1100多条小流域主要分布在山区,流域内土地总面积11.68万平方公里,占我省总面积65.6%;人口2717.74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31.5%,其中农村人口2167.57万人。
■治水史话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
农民自带口粮幸福修建水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放在首位。目前,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中国都是世界上水利工程建设最为庞大的国家之一。
“在改革开放以前,无论是全国还是广东,大江大河的治理主要由政府来完成,中小河流的治理则主要通过农民的投工投劳来进行。”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林振勋说。
这位老水利专家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全国都有义务工、劳动积累工或以工代赈等出工制度,开展冬修、春修水利工作。在这种制度之下,农民每年自带工具、口粮参与水利工程的修建,也没有工钱,可农民并没有什么怨言,因为水利工程保护的是自己的家园,灌溉的是自己的良田。那时大家感念新社会的好处,说是靠共产党靠政府,分散的农民才能组织起来,才有了这些能抗御水灾旱灾的水利工程。
“目前,我省中小流域的堤防工程,不少是修建于那个时代。”林振勋说,尽管当时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这些水利工程普遍比较简陋,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但这些工程却为中小流域筑起最起码的防线,有许多小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农民义务投工投劳、水利冬修春修的传统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小河流治理不再有免费的“午餐”,堤防维护都等着上级拨款,而一些地方政府投入又不足,特别是山区许多中小河流,即使争取到中央和省级投资,地方政府也无力解决配套资金,这就导致现在一些地方一直在吃几十年前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整治河流的老本,防洪体系日显脆弱。因此,导致了中小河流有险不能治、常年失修的现状。
林振勋说,改革开放以来,为发展经济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巩固经济发展成果,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省级财政,水利资金绝大部分用在人口和GDP相对集中的城市防洪和大江大河的治理上,使现在的城市防洪和大江大河的防洪能力跃上新台阶。
林振勋解释说,由于有限的水利资金绝大部分投向城市防洪和大江大河的治理上,中小河流的整治资金就相对减少,几乎没有投入多少资金,这种资金投入状况,也是中小河流堤防多年失修的另一个客观因素。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中小流域治理已引起了中央和省的高度重视,2008―2011年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推进中小流域治理。水利部已启动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我省也将中小流域的治理列入重要的议程。
中小流域的治理已经等来了春天。
(陈清浩郭亦乐邓红辉)
2008年,怀集群众正在修水利。资料图片
●记者来到罗坝河,看到的是令人震惊的景象:这条河流基本处于“纯天然”和“纯原始”的状态,没有堤围,没有任何防护工程,河水冲刷到哪里,哪里就是河道。水流大的地方,罗坝河像一个湖泊;水流小的地方,河就像一条沟渠。
●省水利厅的调查显示,我省中小流域主要分布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其中,1100多条小流域主要分布在山区,流域内土地总面积11.68万平方公里,占我省总面积65.6%;人口2717.74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31.5%,其中农村人口2167.57万人。相关新闻:治理一方水患激活两岸经济云南将新建改建109个水文监测站
汛期(4月15日)刚来,此时,家住韶关始兴县罗坝河边的村民陈伦平的心情开始紧张起来。
“如果今年天气像报纸之前讲的‘广东省汛期天气气候仍然复杂多变,局部灾害性天气比较突出’一样,那可就糟了”,陈伦平说,“家里的几亩田地经常受灾”,此时他显得有些沮丧。
4月初,赶在汛期来临前,南方日报记者专程来到地处粤北山区的始兴县看到,当大江大河巍峨、壮观的堤防工程陆续建成的时候,众多的中小河流依然是破败不堪,时刻威胁着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制约着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河流无土堤良田屡冲毁
说起罗坝河,像陈伦平一样有诸多感慨和无奈的始兴人还真不少。这条长56公里的河流,流经始兴县罗坝、顿岗和太平3个镇,流域内农田密布,村庄密集,直接影响1.8万人口和2.3万亩耕地。
然而,当南方日报记者来到罗坝河,看到的是令人震惊的场景:这条河流基本处于“纯天然”和“纯原始”的状态,没有堤围,没有任何防护工程,河水冲刷到哪里,哪里就是河道。水流大的地方,罗坝河像一个湖泊;水流小的地方,这条河就像一条沟渠。“罗坝河流经的许多地方,河道每年都在变。”陈伦平很是感慨。
“看,这条河连一个土堤都没有。”在顿岗镇千净村,村民指着一片宽广的河滩告诉记者:“这里本来是我们村的田地,由于受河流的冲毁,现在已经变成杂草横生的河滩了。”村民苦笑着说“有100多亩呢。”
“罗坝镇和顿岗镇均依(罗坝)河而建,土地肥沃,但地势低洼,一些地方的农田基本与河流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始兴县水务局规划计划股股长邱翠生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由于受地方财力限制,农村的防洪基础设施极为薄弱,这些乡镇基本上都没有建防洪堤,罗坝河也未进行系统治理,因此洪灾袭来损失较为严重。
始兴县三防办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近10多年来罗坝河可谓“十年九灾”:1991年洪冲毁耕地761亩,1992年洪水造成受灾耕地面积761亩,1993年洪水冲毁耕地170亩,1998年洪水造成受灾耕地面积1242亩,2000年受灾耕地面积1280多亩,2005年受灾耕地面积4356亩,2006年受灾耕地面积7500亩……
河道未设防房屋被掏空
在顿岗镇围下村的村民黄礼兵看来,汛期之时肆虐的洪水威胁的不仅仅是田地,还有村民的生命安全。
“围下村是罗坝河转弯的地方,每当洪水来临,这里的河水非常大,也非常急。”谈起去年的汛情,黄礼兵还是心有余悸。“我家就在罗坝河边,去年有一场洪水,把围下村村子下面的泥土掏空了三四米,我家的房子也被掏空了,在风雨中摇摇欲塌,好可怕,好担心。”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在洪水来临之时,河岸线崩塌、房屋被冲毁,这种惨状在罗坝河沿岸并不少见。始兴县三防办对罗坝河1991年至2006年的灾情统计显示,1991年、1992年、1993年、1998年、2000年、2006年,罗坝河流域内在洪水中倒塌或损坏的房屋,均在100间以上。
“更让人担忧的是,罗坝河沿线的一些村庄地势低洼,而罗坝河本身又没有像样的防洪堤,导致沿岸的不少村庄受到严重的威胁。”黄礼兵告诉记者,围下村对岸的石坪村在河边原来有一所小学,由于屡受洪水威胁,不得不搬迁。
“一些村庄几乎每年都水浸村。”顿岗镇镇委书记张卫明告诉记者,该镇的11个行政村有7个受到罗坝河洪水的困扰,其中,东流坝自然村每年都有两三次水浸村。
“每年汛期一来,我们就高度紧张,尤其是洪水来临,镇里和村里的干部基本都要被动员起来,日夜值班,密切关注汛情的发展。”张卫明说。
洪灾年年有城镇难发展
“对于罗坝河的整治,我们是天天盼月月盼年年盼,因为它不仅有重大的防洪意义,还关系到整个顿岗镇今后的发展。”张卫明说,顿岗镇是一个省级中心镇,依罗坝河而建,镇区许多项目的发展都有赖于罗坝河的整治作为基矗
“自古以来,人,逐水而居;城镇,傍水而建。顿岗镇也是如此。”张卫明说,作为一个省级中心镇,顿岗的发展对周边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但是顿岗镇必须围绕“一河两岸”发展。
“一个城镇的发展不可能建立在大灾不断的基础上。”张卫明告诉记者,去年该镇引进了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商首先关心的问题就是,罗坝河的整治何时进行。
“如果罗坝河能得到有效的整治,变水害为水利,变水利工程为城镇景观,顿岗镇肯定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明天,真正发挥它的中心镇作用。”说到这里,张卫明满是期待。
“吃饭财政”难撑治水大任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不只是顿岗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罗坝河密切相关,始兴县的罗坝和太平两个镇也是如此。一个问题于是浮出水面:既然罗坝河的整治如此重要,为何一直得不到整治?为何依然是一片破败?
答案并不难找到:始兴是一个贫困的山区县,与全省的许多山区县一样,他们支撑不了任重道远的治水大任。
“事实上,始兴对罗坝河的整治不能说不重视。”始兴县水务局副局长范立生告诉记者,罗坝镇、顿岗镇的人大代表每年都把治理罗坝河的议案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强烈要求政府和有关部门修筑防洪堤,保一方平安。始兴县委、县政府对建设罗坝河防洪堤工作也非常重视,把它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民心工程来抓。
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始兴全县共有大小河流220条,其中像罗坝河这样亟待整治的中小河流、小流域有十几条,这些河流的整治资金,少则数千万元,多则上亿元。但始兴县2010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6亿元,基本属于“吃饭财政”,单靠县财政之力,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河流的整治问题。
在范立生看来,始兴中小河流的治理依赖上级财政的“等、靠、要”思想显然不可取,但严峻的现实表明,始兴中小河流、小流域的治理已迫在眉睫,建立一个各级财政共同分担、全社会共同投入的河流整治投入机制,或许是解决始兴河流整治问题的根本出路。
■算水利账
1100条小流域整治需投百亿
据统计,1990―2007年,全省山区中小流域突发性山洪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平均每年造成20多亿元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总数约占全省因台风洪涝灾害总伤亡人数近八成
“我省小流域地区普遍达不到防洪标准,大部分河段不设防,仅有的少数堤防也大都修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基本上为5年一遇以下防洪标准。”2008年,省政协339号重点提案办理调研组的调研报告这样为小流域小水利疾呼。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仅有的少数堤防也普遍存在河流险工险段多、工程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等问题。加上运行时间长、年久失修等原因,一遇到强降雨、台风和风暴潮的袭击,就容易发生决堤、溃坝等严重问题。
在云浮市云城区的新兴江,南方日报记者看到,新兴江的大部分堤段只有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部分只有5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每一次洪水袭击,堤内、堤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在连州河,记者看到河流内水利设施老化严重,现有堤防堤身单薄,面上配套工程不完善,已难以抵御大洪水的袭击。2008年,连州河上游山洪暴发,由于防洪标准低,堤身单薄,堤防发生漫溢,淹没大量农田,堤身遭到严重的破坏,部分堤段被洪水掏空堤脚,至今仍未得到修复。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中小流域地区乱砍滥伐、乱挖、不合理耕作等现象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山洪灾害,带来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一系列恶性循环问题,造成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严重制约当地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在兴宁罗岗河,记者看到这条河流水土流失严重,并且河道严重淤塞,河道两岸滩上还长有成片的竹林,大大缩窄了过水断面,影响了正常的出流,加重了洪涝灾害。
记者了解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我省大江大河的防洪减灾体系已基本形成,防洪安全得到保障。但位于大江大河上游及其支流的山区中小河流、小流域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普遍存在河岸坍塌、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和山洪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
近年来,我省中小流域地区年年发生山洪地质灾害,造成巨大的财产经济损失及人员死亡,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据统计,1990―2007年,全省山区中小流域突发性山洪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平均每年造成20多亿元直接经济损失,而人员伤亡总数约占全省因台风洪涝灾害总伤亡人数近八成。
这些年,我省每年抗洪抢险工作的重点都集中在小流域地区。2009年9月,台风“巨爵”造成9死9失踪,其中8死8失踪在小流域内。2010年9月,台风“凡亚比”在我省引发山洪、泥石流等严重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情也都发生在中小河流地区。
目前,我省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有220多条亟待治理,涉及投资50亿元左右。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流域,有1100多条需要整治,需要投资上百亿元。
省水利厅的调查显示,我省中小流域主要分布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其中,1100多条小流域主要分布在山区,流域内土地总面积11.68万平方公里,占我省总面积65.6%;人口2717.74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31.5%,其中农村人口2167.57万人。
■治水史话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
农民自带口粮幸福修建水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放在首位。目前,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中国都是世界上水利工程建设最为庞大的国家之一。
“在改革开放以前,无论是全国还是广东,大江大河的治理主要由政府来完成,中小河流的治理则主要通过农民的投工投劳来进行。”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林振勋说。
这位老水利专家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全国都有义务工、劳动积累工或以工代赈等出工制度,开展冬修、春修水利工作。在这种制度之下,农民每年自带工具、口粮参与水利工程的修建,也没有工钱,可农民并没有什么怨言,因为水利工程保护的是自己的家园,灌溉的是自己的良田。那时大家感念新社会的好处,说是靠共产党靠政府,分散的农民才能组织起来,才有了这些能抗御水灾旱灾的水利工程。
“目前,我省中小流域的堤防工程,不少是修建于那个时代。”林振勋说,尽管当时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这些水利工程普遍比较简陋,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但这些工程却为中小流域筑起最起码的防线,有许多小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农民义务投工投劳、水利冬修春修的传统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小河流治理不再有免费的“午餐”,堤防维护都等着上级拨款,而一些地方政府投入又不足,特别是山区许多中小河流,即使争取到中央和省级投资,地方政府也无力解决配套资金,这就导致现在一些地方一直在吃几十年前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整治河流的老本,防洪体系日显脆弱。因此,导致了中小河流有险不能治、常年失修的现状。
林振勋说,改革开放以来,为发展经济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巩固经济发展成果,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省级财政,水利资金绝大部分用在人口和GDP相对集中的城市防洪和大江大河的治理上,使现在的城市防洪和大江大河的防洪能力跃上新台阶。
林振勋解释说,由于有限的水利资金绝大部分投向城市防洪和大江大河的治理上,中小河流的整治资金就相对减少,几乎没有投入多少资金,这种资金投入状况,也是中小河流堤防多年失修的另一个客观因素。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中小流域治理已引起了中央和省的高度重视,2008―2011年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推进中小流域治理。水利部已启动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我省也将中小流域的治理列入重要的议程。
中小流域的治理已经等来了春天。
(陈清浩郭亦乐邓红辉)
2008年,怀集群众正在修水利。资料图片
今天(11/15日星期五) | 明天(11/16日星期六) | 后天(11/17日星期日) | 第四天(11/18日星期一) | 第五天(11/19日星期二) |
低温20℃~高温28℃ | 低温20℃~高温30℃ | 低温17℃~高温31℃ | 低温17℃~高温24℃ | 低温15℃~高温22℃ |
多云转晴 <3级 |
多云转晴 <3级 |
多云 <3级 |
多云 <3级 |
多云 <3级 |
云浮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