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东莞“菜篮子”自给率仅三成
2010-12-08 来源:新浪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东莞每年的蔬菜需求量约150多万吨
农业部门称将加快在市内发展规模化蔬菜基地建设,同时3年内在市外认定20万亩供莞蔬菜基地
本报讯 (记者陈明、张晓嘉)面对漂浮不定的菜价,近日省政府决定安排5000万元省级价格调节基金,用于重点扶持规模化、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东莞每年的蔬菜需求量约150多万吨,而蔬菜自给率仅三成,有七成的蔬菜都来自于外地。
复杂多变的供应来源使得供应量难以保证稳定与持续。对此,农业局表示,接下来将双管齐下,加快在市内发展规模化蔬菜基地建设,同时计划在3年内在市外认定20万亩供莞蔬菜基地。
市内: 加速土地流转 建规模化蔬菜基地
“我们现在正在着手建设市内蔬菜生产基地,加速土地的流转”。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科长叶博文说,东莞蔬菜常年面积仅为9万亩,其中规模化种植比例还不到50%。很多菜地仍是由个体农户种植,这种模式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看天吃饭”。
由于个体农户对菜地缺乏规模化、技术化的管理,而且其排灌设施往往又比较落后,因此只要遇到恶劣天气,蔬菜往往就难以保持良好的收成,也就影响到蔬菜供应量。
“现在就是要把个体农户手上的菜地流转到种植企业、种植大户手上。”叶博文说,政府将对参与土地流转的个体农户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还计划在塘厦、厚街、望牛墩等地建设大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
目前农业等部门正在对市内蔬菜生产情况进行调研,之后将出台扶植蔬菜生产的具体措施。
市外: 莞未来七成蔬菜将来自供莞基地
预计3年以后,市民餐桌上七成的蔬菜都将全部由市外定点供莞蔬菜生产基地提供。
“本地蔬菜无法满足市内需求,为保障供应,我们必须到粤西以及周边省市去认定蔬菜基地。”农业局市场信息科黄科长介绍,目前东莞已与8个地市签订了蔬菜产销联建协议,首批认定了18家供莞蔬菜基地,每年可提供蔬菜18.3万吨,占东莞年蔬菜消费量的12%左右。
这些蔬菜包括西兰花、节瓜、番茄、西芹、椰菜花、芥蓝、生菜等30多种。基地蔬菜均需达到无公害标准,而其价格与市价也基本持平。
“首批认定的基地供莞蔬菜量仅占莞需求量的一成多,远远不够,接下来还将分批次认定将近17万亩的蔬菜基地。”黄科长表示,下一步将开展与周边省市如湖南、广西、海南等地的合作,保障东莞菜篮子常年稳定。
生产环节存在问题
对于这轮物价上涨,记者从东莞几个肉菜市场的批发商处了解到,作为中间商,他们的利润并没有增加,农民们也没有,主要原因是种子、肥料、运输成本的增加。
蔬菜批发商张先生说,当一轮价格上涨时,争先恐后地投入生产是不明智的。当农产品物价高时,有经验的农民反而减少投入,等着不懂行的农民大量投入生产。而当农产品价格低落的时候他们再大量生产,这与股市操作规律一样。
“我们希望政府从源头上抓起,就是在生产环节保障农民们的收入稳定,在经营环节减少开支,比如税收、运输费用、交通费用、油价的补贴,在菜市场尽量控制零售商的成本开支,这样物价自然会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张先生说。
蔬菜基地
菜农积极性不够
东莞市18家蔬菜生产供应基地之一,云浮市云浮市兴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宗健说,“湛江、清远、肇庆和云浮市是粤港澳蔬菜供应的主要来源地,现在恰恰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来自东莞、广州、佛山等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陆续进驻,用工量很大,农民们自然愿意从事工业活动而不愿意种地了。”他说,农产品在得不到政府的特别补贴下,将会越来越稀缺,比起工业生产来说,务农实在没有竞争力。
因此,刘宗健认为,政府部门如果真要解决蔬菜产业化的问题,只有将补贴和启动资金实实在在地花到生产的源头上,才能起到保障的作用,也就是说要让菜农、种植大户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扶持政策的好处,有利可图才行。
专家:蔬菜绿色通道是关键
珠三角战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认为,这一轮物价上涨波及了几乎所有的产品,而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到的是中低收入群体。因此,政府部门最先启动的应该是最弱势群体的菜价补贴和农产品供应保障渠道。
“现在政府部门已经取消了农产品运输车辆的道路收费,这应该进行一系列的举措,比如向种植蔬菜的大型基地提供稳定的销路、保障稳定的价格、让菜农们和蔬菜种植公司长期积极的从事蔬菜生产。”张颐武说。
今天(11/15日星期五) | 明天(11/16日星期六) | 后天(11/17日星期日) | 第四天(11/18日星期一) | 第五天(11/19日星期二) |
低温20℃~高温28℃ | 低温20℃~高温30℃ | 低温17℃~高温31℃ | 低温17℃~高温24℃ | 低温15℃~高温22℃ |
多云转晴 <3级 |
多云转晴 <3级 |
多云 <3级 |
多云 <3级 |
多云 <3级 |
云浮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