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学生“能力证”孵化记
2011-04-16 来源:网易
不知何时开始,学历与能力,就像是一对反义词。这两者的矛盾近年催生了教育体制中待解的难题。然而,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一所不算出名的学校,一位担任过临湘市前副市长的姜宗福打起头阵,下大决心与力气,求解这一难难题。一群人遂与学历证唱起了反调,别出心裁地要将能力证推入公众视野
法治周末记者尹丽发自湖南岳阳
再过1个多月,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校园里,将出现几抹耀眼的明黄色。
那将是依照近百个指标的考评结果,从该院经济管理系2007级的200余名学生中,遴选出的优胜者。他们,会获得两个特殊的证书。
一个是本科能力毕业证书,另一个是本科能力学位证书。
而有资格获得这两本能力证的学生,将穿上黄底红边的学士服登台亮相。
这个主意,最早是从姜宗福脑子里冒出来的。
去年5月初,姜宗福还头顶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的官帽。但数日之后,自称官场另类、言辞犀利的他,调任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助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搬进了该院经管系系主任的办公室。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前身是岳阳师范学校。因此,师范类专业是该院的传统优势。但近几年,在研究生身价大跌、本科生遍地都是的时候,大专文凭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民族职业学院虽离岳阳市市区不太远,但也绝非讨好的地段。出租车司机不愿拉去那里的乘客,除非打表之外,另加5块钱。
民族职业学院的校园也尚在建设之中。新图书馆尚未竣工,几辆大卡车在新种上的花木之间,往来运送着泥土。
学校还蛮大的嘛。来访者常指指校园里还没开发的山头、池塘对姜宗福说。
发展空间还是不协…姜宗福这样回应。
前副市长的第一步右腿的痛风,让姜宗福不胜天气变化的烦扰。因为一旦变天,发作的痛风,会让他不得不跛脚走路。
不过,姜还顾不上去治好痛风。能力证这个新鲜词,已盘踞了他脑海的大部分位置。而这个与学历证多少有些唱反调,而且为高职学生冠以具有本科能力的词,也开始得到了系里的认同。
换句话说,曾给自己贴上孤独标签的姜宗福,在官场以外的地方,找到了同道中人。
在就业方面,高职院校与大学本科,面临截然不同的处境。经管系物流专业教研室主任苏冠对学生的就业率不操心,但在他笔记本上记录的一连串数字,却着实令人上火:
2007年,系里招生人数在250左右;
2008年,与社会升学高峰同步,这个数字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也只有310人;
2009年,招生人数为285人;
到了2010年,招来的学生竟不足百人……
姜宗福自然也是知道这组数字的。刚到民族职业学院经管系的他,便见识了招生低谷。他同时见识到的还有,在教学上,老师们积极性不高。课时费是他们在校主要收入来源。而即使是教授,上一课时也才只有50元。如此以来,一些老师的心思没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倒是热衷于校外兼职。师资力量也很匮乏。
虽说是100%的就业率,但姜宗福清楚,学生的眼光越来越高,就业了,但却未必能踏踏实实干下去。而另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随着社会的进步水涨船高。德国的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产业工人是出了名的。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还差得远呐。
去年下半年,苏冠听姜宗福说,要准备给学生发能力证。能力,这个词倒是听得多了,在国家任何一份发展高职教育的文件中,不知被提及多少遍。但要发证,还是新奇得很。没听说别的学校搞过啊,这样行吗?会不会教育部门不同意?
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能力。按现在的路子,和卖文凭有什么区别,还不走进了死胡同?姜宗福不止一次向系里的老师慷慨陈词。
苏冠感到大脑中有根弦被拨动了,好像自己多年来想说未说的话被姜宗福说了出来,热情一下子被点燃:这确实是在做事情,而且是件好事情埃
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这句话早被市场营销专业教研室主任曹东烂熟于心。得知系里要给学生发能力证,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衡量一个高职学生是否有本科能力,也同样需要一套标准。那我们所做的事情,就很了不得埃
尽管获得了老师们的支持,姜宗福的心里其实也没底。没有人知道,尚未破壳而出的能力证,将会迎来一纸禁令还是认可之声。
但总不能干等着吧。只要是合法的,干脆,先作出样子再说。
关系中国职教的课题姜宗福暂时不打算将颁发能力证一事向上级报告。主要因为,尽管听起来不错,但前途未卜,不想得罪了教育部门,给领导添麻烦。
姜宗福找来了民院教务处处长付高勤帮忙。付曾参与过湖南省职业院校学生考评体系的创建。在姜宗福看来,他是既熟悉专业又有丰富经验的人,由他来为能力证的考评制定框架再合适不过。
虽然自称是个保守派,但付高勤答应了姜宗福。
经过商讨,姜宗福和同事们认为4月中旬,具体的标准就必须条分缕析地列在纸上。此后再过一个月,获得能力证的学生名单也将出炉。
至于谁来将学生们的能力一分高下,就需要一个类似于大学里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机构。能力证的颁发机构已经有了名字本科能力评定委员会。姜宗福在心里算了算,差不多7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制,走的是学院派和实战派的路子,行政派被排除在外。
姜宗福等人还希望,时机成熟时,将评定高职学生的本科能力申报院级课题,希望可以将我们的想法反映上去,最好能够把这一套推广开来。
如果高职教育的困境与问题能够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姜宗福还希望一系列后续动作的发生。和生源贩子打过不少交道的他,早已对一些职业院校的招生方式深恶痛绝。
在某些高职院校,招一个学生,就给1200元左右的回扣。而在某些中职院校,回扣还要更多,大概在2000元。这样一来,养活了一批人贩子。而院校又将学生当成包身工,利用送他们实习的机会,从实习单位处收回此前大笔的投资。说起这些,姜宗福的眉毛似乎要竖起来,右手食指弯起来使劲敲着桌子的边缘。
姜宗福曾接到不少电话。电话里的人都声称,只要经管系使用他(她)推荐的教材,那么,姜宗福的名字,便可出现在该教材副主编的头衔下。
中国的职业教育应该往哪个方向走?此时,姜宗福觉得自己站在一所普通高职学院的一个系主任的位置上,思考的问题过于宏大了。在他看来,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是不变的宗旨。而中职、自学考试、网络教育都不妨并入高职体系,实现资源整合后的效用最大化。
曹东知道了姜宗福的想法很是兴奋。还是青年教师的他,在讲台上擅长利用与学生的互动,来调动课堂氛围,也正憧憬着有一番更大的作为。如果能影响中国的职业教育,那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不过,在姜主任提出之前,真是不敢想。
付高勤则放慢语气提了个醒:我们的步子不要迈太大了……
不搭花架子一定要亮眼,因为他们的能力确实能让人眼前一亮。
姜宗福之所以希望获得能力证的学生们穿着黄底红边的袍子,就是出于这样的想法。至于款式,和本科生的学士服无异。谁说高职的学生,能力就不如本科生呢?
如此阵势,姜估计,自己一定会听到作秀的质疑。不过,想到这点,反倒更敦促他把能力证的前前后后策划周全。
付高勤在随身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思路,宗旨是,切实可行、不搭花架子。
在付高勤的记录中,本科能力被划分为两大块:职业一般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在职业一般能力中,又细分了4块内容,分别是与人交流的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应用能力。
与人交流能力侧重语言艺术,而语言应用则考察学生使用普通话、英文等时的语言技术。
在职业核心能力的评定中,经管系除文秘专业外4个专业都有各自的具体要求。而这些具体要求的制定,则是各专业教研室主任要花功夫的。
为了避免一窝蜂而上,乱了章法,曹东负责的市场营销专业被选为在4个专业中打头阵。他制定的能力标准由3部分组成:通用标准、专项能力标准以及营销综合素质能力标准。
其中,专项能力标准与专业的订单培养相对应,包括很多量化的指标。比如,营销界判断能力高低的一个方法是,能否在2分钟内,介绍完毕企业的某种产品,每分钟内容不低于300字,且中间不能停顿3次。呃、啊等语气词出现多了,便是大忌。
在学校的3年,加上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即在校学习3年,第4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一年,就构成了能力评定的时间区间。
评定方法上,付高勤的构想是,考评结合。一部分来源于考试成绩,即考;余下的则是评,既包括来源于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评价,也将社团活动中其他学生的评价纳入其中。可能需要对百余项指标进行打分,算得上一个精密的工程。
姜宗福希望能够严格控制获得能力证学生的人数,宁缺毋滥。
这位曾经有过一系列成功旅游策划经验的前副市长,一进民院就把旅游专业的教室搬进了星级酒店,在实战中学习,边学习边实战,反馈出乎意料地好。
我出3000元,不去培训,只想买个证,行吗?有知名饭店经理坦白地问。
姜宗福断然拒绝:不卖。
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刚到经管系的姜宗福并不顺利。不仅和院领导在会议上吵了一架,成了令人敬而远之的对象,还因为解决不了助手的待遇问题,而只得另找他人。
姜宗福最终找到了陈岑。
从湘潭大学物流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后又在北京做过某公司总经理助理,再到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老师,陈岑自问见过不少中国学生的不足。“我招聘的时候,发现很多求职的学生都眼高手低,而收上来不少简历,发现附在后面的项目策划书,绝大多数都很幼稚,不成样子。”
经管系的课堂上,学生们拿出的快递配送方案,没有一个稍微入眼的。为了不打击学生,陈岑在课堂上,对着台下20多双期待回应的眼睛说:“我就不做点评了……”
在学院的支持下,陈岑不仅成了老师,还是正儿八经的老总。他和系里的老师王勇注册了一家公司,名为“岳阳龙腾创业商贸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1万元。
在陈岑眼中,这个公司就像是一个孵化基地,其中,不少学生的创业项目正在孕育。而学生的项目一旦成熟,就会成为一家子公司,由此迈入运营正轨。
虽然来系里上班的时间才两个多月,陈岑已然发现不少人才。
被同学称为“女强人”的韦芳淑,细心地捕捉到了校园里女生服饰的商机。她在校园里租下一间商铺,每月有几百元的收入,并把在课上学到的推销技巧付诸实践。
李根和杨勇则在课余时间,做起了网店代理的生意,收入比韦芳淑更胜一筹,“保底每月也有2000块”。
……
与此同时,学生们也渐渐发现了系里的一些变化。
韦芳淑看到老师们把一间原本普通的教室,用格子间布置成了办公室的样子。“听说还要安上电话。”当天,开心不已的她,就把这个消息打电话告诉了远在广西的爸妈。
2009级文秘专业的王娟也发现教学楼的一间办公室门口贴上了“文印社”的标志。探头一看,里面摆放着复印机、办公桌……一个复印店有了雏形。在课堂上,她听说陈岑要从学生提交的经营方案中择优。而一旦哪个学生的方案通过可行性检验,他(她)就将成为经营这家复印店的老板。王娟“也挺想交一份方案的”。
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但陈岑没打算有丝毫“放水”。“你能为企业带来多少利润?又能节约多少成本?”残酷的问题,已经被他摆在了学生的面前,“和曹老师一样,主要负责教学的老师,他们的工作是把小鸡从鸡蛋中孵化出来。而我和王勇的任务,就是让小鸡尽快地跑起来,不要窝在蛋壳里不动。”
培养学生的方法可以很多样,但归结起来还是为了“能力”二字。姜宗福等人私底下与企业方交流过。他们无一例外地重视能力。
“你觉得我们要搞的这个‘能力证’怎么样?”
“想法很好埃如果按你们的思路去发证,我们肯定认可的。”
在一次培训上,曹东亦迫不及待地向职业教育专家戴士弘讲述了颁发“能力证”的思路。戴回应一句:“三年小成,五年大成。”这让曹东在获得认可的同时,也领悟到,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是姜宗福的偶像。姜曾不止一次表示,自己“做梦都想投奔他”。而在姜看来,他的一系列改革,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对朱的追随。“改革需要勇气,我不顾忌头上的乌纱帽。”
坐在系主任的办公室里,姜宗福感到比官场上自在不少。有人邀他重返官场,并给出局长头衔,还是没能说服他。“我脑子里转的,都是‘能力证’的事。”
对姜宗福等人而言,眼下,一切都还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但离大幕徐徐拉开之时,已经不远了。(本文来源: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记者尹丽发自湖南岳阳
再过1个多月,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校园里,将出现几抹耀眼的明黄色。
那将是依照近百个指标的考评结果,从该院经济管理系2007级的200余名学生中,遴选出的优胜者。他们,会获得两个特殊的证书。
一个是本科能力毕业证书,另一个是本科能力学位证书。
而有资格获得这两本能力证的学生,将穿上黄底红边的学士服登台亮相。
这个主意,最早是从姜宗福脑子里冒出来的。
去年5月初,姜宗福还头顶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的官帽。但数日之后,自称官场另类、言辞犀利的他,调任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助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搬进了该院经管系系主任的办公室。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前身是岳阳师范学校。因此,师范类专业是该院的传统优势。但近几年,在研究生身价大跌、本科生遍地都是的时候,大专文凭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民族职业学院虽离岳阳市市区不太远,但也绝非讨好的地段。出租车司机不愿拉去那里的乘客,除非打表之外,另加5块钱。
民族职业学院的校园也尚在建设之中。新图书馆尚未竣工,几辆大卡车在新种上的花木之间,往来运送着泥土。
学校还蛮大的嘛。来访者常指指校园里还没开发的山头、池塘对姜宗福说。
发展空间还是不协…姜宗福这样回应。
前副市长的第一步右腿的痛风,让姜宗福不胜天气变化的烦扰。因为一旦变天,发作的痛风,会让他不得不跛脚走路。
不过,姜还顾不上去治好痛风。能力证这个新鲜词,已盘踞了他脑海的大部分位置。而这个与学历证多少有些唱反调,而且为高职学生冠以具有本科能力的词,也开始得到了系里的认同。
换句话说,曾给自己贴上孤独标签的姜宗福,在官场以外的地方,找到了同道中人。
在就业方面,高职院校与大学本科,面临截然不同的处境。经管系物流专业教研室主任苏冠对学生的就业率不操心,但在他笔记本上记录的一连串数字,却着实令人上火:
2007年,系里招生人数在250左右;
2008年,与社会升学高峰同步,这个数字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也只有310人;
2009年,招生人数为285人;
到了2010年,招来的学生竟不足百人……
姜宗福自然也是知道这组数字的。刚到民族职业学院经管系的他,便见识了招生低谷。他同时见识到的还有,在教学上,老师们积极性不高。课时费是他们在校主要收入来源。而即使是教授,上一课时也才只有50元。如此以来,一些老师的心思没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倒是热衷于校外兼职。师资力量也很匮乏。
虽说是100%的就业率,但姜宗福清楚,学生的眼光越来越高,就业了,但却未必能踏踏实实干下去。而另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随着社会的进步水涨船高。德国的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产业工人是出了名的。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还差得远呐。
去年下半年,苏冠听姜宗福说,要准备给学生发能力证。能力,这个词倒是听得多了,在国家任何一份发展高职教育的文件中,不知被提及多少遍。但要发证,还是新奇得很。没听说别的学校搞过啊,这样行吗?会不会教育部门不同意?
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能力。按现在的路子,和卖文凭有什么区别,还不走进了死胡同?姜宗福不止一次向系里的老师慷慨陈词。
苏冠感到大脑中有根弦被拨动了,好像自己多年来想说未说的话被姜宗福说了出来,热情一下子被点燃:这确实是在做事情,而且是件好事情埃
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这句话早被市场营销专业教研室主任曹东烂熟于心。得知系里要给学生发能力证,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衡量一个高职学生是否有本科能力,也同样需要一套标准。那我们所做的事情,就很了不得埃
尽管获得了老师们的支持,姜宗福的心里其实也没底。没有人知道,尚未破壳而出的能力证,将会迎来一纸禁令还是认可之声。
但总不能干等着吧。只要是合法的,干脆,先作出样子再说。
关系中国职教的课题姜宗福暂时不打算将颁发能力证一事向上级报告。主要因为,尽管听起来不错,但前途未卜,不想得罪了教育部门,给领导添麻烦。
姜宗福找来了民院教务处处长付高勤帮忙。付曾参与过湖南省职业院校学生考评体系的创建。在姜宗福看来,他是既熟悉专业又有丰富经验的人,由他来为能力证的考评制定框架再合适不过。
虽然自称是个保守派,但付高勤答应了姜宗福。
经过商讨,姜宗福和同事们认为4月中旬,具体的标准就必须条分缕析地列在纸上。此后再过一个月,获得能力证的学生名单也将出炉。
至于谁来将学生们的能力一分高下,就需要一个类似于大学里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机构。能力证的颁发机构已经有了名字本科能力评定委员会。姜宗福在心里算了算,差不多7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制,走的是学院派和实战派的路子,行政派被排除在外。
姜宗福等人还希望,时机成熟时,将评定高职学生的本科能力申报院级课题,希望可以将我们的想法反映上去,最好能够把这一套推广开来。
如果高职教育的困境与问题能够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姜宗福还希望一系列后续动作的发生。和生源贩子打过不少交道的他,早已对一些职业院校的招生方式深恶痛绝。
在某些高职院校,招一个学生,就给1200元左右的回扣。而在某些中职院校,回扣还要更多,大概在2000元。这样一来,养活了一批人贩子。而院校又将学生当成包身工,利用送他们实习的机会,从实习单位处收回此前大笔的投资。说起这些,姜宗福的眉毛似乎要竖起来,右手食指弯起来使劲敲着桌子的边缘。
姜宗福曾接到不少电话。电话里的人都声称,只要经管系使用他(她)推荐的教材,那么,姜宗福的名字,便可出现在该教材副主编的头衔下。
中国的职业教育应该往哪个方向走?此时,姜宗福觉得自己站在一所普通高职学院的一个系主任的位置上,思考的问题过于宏大了。在他看来,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是不变的宗旨。而中职、自学考试、网络教育都不妨并入高职体系,实现资源整合后的效用最大化。
曹东知道了姜宗福的想法很是兴奋。还是青年教师的他,在讲台上擅长利用与学生的互动,来调动课堂氛围,也正憧憬着有一番更大的作为。如果能影响中国的职业教育,那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不过,在姜主任提出之前,真是不敢想。
付高勤则放慢语气提了个醒:我们的步子不要迈太大了……
不搭花架子一定要亮眼,因为他们的能力确实能让人眼前一亮。
姜宗福之所以希望获得能力证的学生们穿着黄底红边的袍子,就是出于这样的想法。至于款式,和本科生的学士服无异。谁说高职的学生,能力就不如本科生呢?
如此阵势,姜估计,自己一定会听到作秀的质疑。不过,想到这点,反倒更敦促他把能力证的前前后后策划周全。
付高勤在随身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思路,宗旨是,切实可行、不搭花架子。
在付高勤的记录中,本科能力被划分为两大块:职业一般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在职业一般能力中,又细分了4块内容,分别是与人交流的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应用能力。
与人交流能力侧重语言艺术,而语言应用则考察学生使用普通话、英文等时的语言技术。
在职业核心能力的评定中,经管系除文秘专业外4个专业都有各自的具体要求。而这些具体要求的制定,则是各专业教研室主任要花功夫的。
为了避免一窝蜂而上,乱了章法,曹东负责的市场营销专业被选为在4个专业中打头阵。他制定的能力标准由3部分组成:通用标准、专项能力标准以及营销综合素质能力标准。
其中,专项能力标准与专业的订单培养相对应,包括很多量化的指标。比如,营销界判断能力高低的一个方法是,能否在2分钟内,介绍完毕企业的某种产品,每分钟内容不低于300字,且中间不能停顿3次。呃、啊等语气词出现多了,便是大忌。
在学校的3年,加上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即在校学习3年,第4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一年,就构成了能力评定的时间区间。
评定方法上,付高勤的构想是,考评结合。一部分来源于考试成绩,即考;余下的则是评,既包括来源于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评价,也将社团活动中其他学生的评价纳入其中。可能需要对百余项指标进行打分,算得上一个精密的工程。
姜宗福希望能够严格控制获得能力证学生的人数,宁缺毋滥。
这位曾经有过一系列成功旅游策划经验的前副市长,一进民院就把旅游专业的教室搬进了星级酒店,在实战中学习,边学习边实战,反馈出乎意料地好。
我出3000元,不去培训,只想买个证,行吗?有知名饭店经理坦白地问。
姜宗福断然拒绝:不卖。
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刚到经管系的姜宗福并不顺利。不仅和院领导在会议上吵了一架,成了令人敬而远之的对象,还因为解决不了助手的待遇问题,而只得另找他人。
姜宗福最终找到了陈岑。
从湘潭大学物流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后又在北京做过某公司总经理助理,再到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老师,陈岑自问见过不少中国学生的不足。“我招聘的时候,发现很多求职的学生都眼高手低,而收上来不少简历,发现附在后面的项目策划书,绝大多数都很幼稚,不成样子。”
经管系的课堂上,学生们拿出的快递配送方案,没有一个稍微入眼的。为了不打击学生,陈岑在课堂上,对着台下20多双期待回应的眼睛说:“我就不做点评了……”
在学院的支持下,陈岑不仅成了老师,还是正儿八经的老总。他和系里的老师王勇注册了一家公司,名为“岳阳龙腾创业商贸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1万元。
在陈岑眼中,这个公司就像是一个孵化基地,其中,不少学生的创业项目正在孕育。而学生的项目一旦成熟,就会成为一家子公司,由此迈入运营正轨。
虽然来系里上班的时间才两个多月,陈岑已然发现不少人才。
被同学称为“女强人”的韦芳淑,细心地捕捉到了校园里女生服饰的商机。她在校园里租下一间商铺,每月有几百元的收入,并把在课上学到的推销技巧付诸实践。
李根和杨勇则在课余时间,做起了网店代理的生意,收入比韦芳淑更胜一筹,“保底每月也有2000块”。
……
与此同时,学生们也渐渐发现了系里的一些变化。
韦芳淑看到老师们把一间原本普通的教室,用格子间布置成了办公室的样子。“听说还要安上电话。”当天,开心不已的她,就把这个消息打电话告诉了远在广西的爸妈。
2009级文秘专业的王娟也发现教学楼的一间办公室门口贴上了“文印社”的标志。探头一看,里面摆放着复印机、办公桌……一个复印店有了雏形。在课堂上,她听说陈岑要从学生提交的经营方案中择优。而一旦哪个学生的方案通过可行性检验,他(她)就将成为经营这家复印店的老板。王娟“也挺想交一份方案的”。
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但陈岑没打算有丝毫“放水”。“你能为企业带来多少利润?又能节约多少成本?”残酷的问题,已经被他摆在了学生的面前,“和曹老师一样,主要负责教学的老师,他们的工作是把小鸡从鸡蛋中孵化出来。而我和王勇的任务,就是让小鸡尽快地跑起来,不要窝在蛋壳里不动。”
培养学生的方法可以很多样,但归结起来还是为了“能力”二字。姜宗福等人私底下与企业方交流过。他们无一例外地重视能力。
“你觉得我们要搞的这个‘能力证’怎么样?”
“想法很好埃如果按你们的思路去发证,我们肯定认可的。”
在一次培训上,曹东亦迫不及待地向职业教育专家戴士弘讲述了颁发“能力证”的思路。戴回应一句:“三年小成,五年大成。”这让曹东在获得认可的同时,也领悟到,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是姜宗福的偶像。姜曾不止一次表示,自己“做梦都想投奔他”。而在姜看来,他的一系列改革,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对朱的追随。“改革需要勇气,我不顾忌头上的乌纱帽。”
坐在系主任的办公室里,姜宗福感到比官场上自在不少。有人邀他重返官场,并给出局长头衔,还是没能说服他。“我脑子里转的,都是‘能力证’的事。”
对姜宗福等人而言,眼下,一切都还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但离大幕徐徐拉开之时,已经不远了。(本文来源:法治周末)
今天(11/23日星期六) | 明天(11/24日星期日) | 后天(11/25日星期一) | 第四天(11/26日星期二) | 第五天(11/27日星期三) |
低温10℃ | 低温7℃~高温11℃ | 低温6℃~高温12℃ | 低温6℃~高温14℃ | 低温7℃~高温16℃ |
转小雨 3-4级 |
小雨转多云 4-5级 |
多云转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岳阳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