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点亮“海之眸” 为区域经济添腾飞之翼
2010-11-29 来源:中国产业经...
从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点一线”,到中央决策的“辽宁沿海经济带”,依托于丹东、大连、营口、锦州、盘锦和葫芦岛等6个沿海城市,振兴中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又打开了一扇走向世界的新大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天津海事局营口航标处应时而动,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在履行航海保障职责的过程中,力争做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从复州角至址锚湾北,绵延1000余公里的海岸线,营口航标处辖区范围几乎覆盖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三分之二。该处辖区地跨5市,内有营口港、盘锦港、锦州港、葫芦岛港、绥中港等5个港口(10个港区),均处于我国沿海纬度最高、冬季冰情最严重的辽东湾海域。由于冬季海冰影响,该处每年都要进行春、冬季两次换标作业,面对人少标多、无专业航标作业船舶等困难,营口航标人迎难而上、毫无怨言。
“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大建设大发展的态势,要求我们正确分析内外形势,调整发展思路,进一步提高服务航运经济发展和保障辖区航行安全的能力。”营口航标处负责人掷地有声的话,掀起了该处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新一轮高潮。
服务至上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面对区域经济新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营口航标处党委明确提出“创新服务举措,为辖区航运经济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在这一核心发展目标的指导下,营口航标人始终恪守“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企业”,始终坚持从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出发,主动为港航企业排忧解难,为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提供坚强支持。
2010年9月28日,长江以北地区跨度最大、被誉为“东北第一桥”的辽河特大桥正式通车,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路网建设迈进了新的里程。它连结起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多个港口、城市,将带动和协调辽宁沿海经济带“主轴”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在这座意义重大的特大桥顺利通车的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2007年4月,营口航标处工作人员应邀参加辽河特大桥建设方案审查会,针对原有建设方案对港口通航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辽河特大桥建设方案据此得以修改。按照“前期理念渗透、设计方案引导、实施过程控制、后续监督检查”这一原则,在大桥建设前期,该处就辽河大桥桥梁航行标志配布方案与桥梁设计方和施工方进行沟通,指导设置了两座临时灯浮标,保障了大桥的顺利施工和船舶通航安全。如今,辽河特大桥顺利建成通车,营口航标处的社会形象也在这个优质项目中得以彰显。
倾力服务辽河特大桥建设只是营口航标处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热情服务尽职尽责,共保港口航道畅通”、“兄弟情谊深,危难见真情”……一面面锦旗诉说着关于“服务无止境”的一个个故事。在营口航标人的“字典”里,“服务”一词的核心地位是永远无法撼动的。他们把主动践行“服务发展排头兵”理念作为工作信条,把追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作为服务标准,不断创新着服务举措,拓展着服务内涵。
葫芦岛港,这颗镶嵌在环渤海经济圈上的明珠,正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的起步而散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作为辽西的重要出海口,葫芦岛港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2009年初,葫芦岛港7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伊始,营口航标处就主动介入,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工程的航标配布调整方案进行了细致周密的研究,综合考虑葫芦岛港周围海域状况与锦州港航道改扩建工程等因素的影响,宣贯航标政策法规,开展航标技术指导。一年多的时间里,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驱车三个多小时赶赴葫芦岛与港方进行沟通交流,对处领导来说早成了“家常便饭”。积极跟踪港口建设发展动态,主动服务仙人岛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绥中电厂改造、盘锦新建外港、锦州港扩建……在以行动响应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营口航标人实实在在地奋斗着。
多管齐下突破冬季助航瓶颈
“冬季冰期来临后,营口港区会封港停运,但营口航标处连续多年通过灵活决策春冬季换标作业时间为我们延长港口运营期,可以说是帮助我们港口完成生产任务的重要‘功臣’。”营口港埠公司生产调度部经理亢军这样说。
以正常年份为例,营口港区惯例是每年11月20日封港,翌年3月20日开港。但一般来说,封港时港口并未出现冰情,开港时节冰期也早已过去。为了充分挖掘航标助航潜力,营口航标处密切跟踪冰情,科学决策春冬两季换标作业时间,在正常情况下,将撤标期延至12月1日以后,翌年3月1日以前设标,直接为港方增加了1个月以上的生产时间。针对其它冬季不封港的港区,营口航标处也同样实行灵活的换标时间,以增加港口的便利运营期。由于冬季部分船舶在港口改换冰标之后需强制引航才能进港,因此,延迟更换冰标,意味着帮助港方提高了船舶进港效率。
帮助港口延长有效运营期或是便利运营期,直接给港方带来了效益,可对航标部门却意味着换标时的天气更加恶劣,换标任务也因此更加艰巨。2007年3月4日,辽宁地区遭受特大暴风雪和风暴潮袭击,该处辖区航标大面积受损,特别是营口港区,助航设施全部瘫痪,港区被迫处于停航状态。关键时刻,该处紧急启动应急反应预案,仅用3个昼夜就将港区航标全部恢复,为港区迅速恢复通航创造了条件。
由于辖区地理纬度高,年年防冰、年年抗冰,已成为营口航标处的工作常态。如何突破困扰港口冬季通航安全的助航保障瓶颈?营口航标处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港口冬季助航的主要保障来自两套系统,即陆地航标和海上浮标。我们结合多年经验,一方面优先保障陆地航标,最大限度发挥陆地标性能,另一方面逐步改进海上浮标性能,对冰期水上标易移位,标体、防冰罩易损坏等问题各个击破。”营口航标处杨力副处长介绍说。
据介绍,为提高冬季服务质量,该处通过在部分陆地导标上安装显形光带增加标示效果、在重要灯桩上安装雷达应答器,以及加大导标、灯桩等陆地标志的巡检和AIS、DGPS台站的运行监控力度等措施,确保陆地航标效能的正常发挥。同时,该处广泛征求用户和相关专家意见,邀请通航、引航、港口等单位共同对冬季港口布标方案进行研讨,结合冰况、潮流特点,合理制定了冰期浮标配布方案。2009年入冬前,该处提前引进了高强度太阳能一体化灯器和改性聚碳酸脂防冰罩,改善了灯器和防冰罩容易损坏的问题。同时,将传统的4吨钢筋混凝土系留沉石,更换为5吨铸铁沉石,至少增加抓地力2.5吨,从而解决了浮标移位问题,降低了冰灾对船舶交通安全和港口运营的不利影响。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2010年初,北方海区遭遇三十年不遇的严重冰情,该处有针对性地采取多项措施,取得了陆地和无线电航标效能正常发挥、辖区冰标无一移位的良好效果,为港口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助航服务,打了一场漂亮的抗海冰战严寒攻坚战。
“三个法宝”破解人少标多难题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辖区航运经济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辖区内港口建设、生产规模和交通流量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这对航标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航海保障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肩负重任的营口航标处,却是一支仅有50余人的团队,人标比例超过1:4,且每年需要进行春、冬季两次换标作业,航标维护压力巨大。克服着人员少、任务重等多重困难,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营口航标处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三个法宝”,有效破解了人少标多这个困扰发展的难题。营口航标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打造出了平安、优质的通航环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做好人才开发和内部挖潜工作是重中之重。自2003年以来,营口航标处新进青年职工15名,为了促进青年快速成长进步,该处加大普通员工“走出去”的力度,多次分批派出职工到兄弟单位学习,例如到厦门学习如何促进航标信息化、到宁波学习保障跨海大桥施工的经验、到青岛学习质量管理经验等。在处领导班子的细心培养下,逐渐打造出一支团结稳定、富有战斗力的营口航标团队。
近年来,营口航标处不断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信息化、科技化的普及降低了人力耗费,缓解了人力紧缺的局面。2009年底,该处辖区所有150座水上灯浮标全部安装了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和太阳能供电系统,普及率双双达到100%。航标遥测遥控技术的普及,实现了通过无线网络对灯浮标进行定位跟踪、监控报警和信息查询等任务,大幅延长了船舶出海巡检周期,从而降低了人力投入,同时也实现了节能环保、低碳发展,绿色环保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可谓一箭双雕。2010年起,航标运行保障中心开始独立运行,将遥测遥控、AIS、潮汐自动观测等系统整合到一个平台,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实现了对航标状态全天候的实时监测,大幅提高了航标应急反应能力和辖区航海保障水平。
充分借助社会资源则是该处克服人少标多、点多面广等困难,提高辖区助航服务能力的又一个法宝。因引航船舶进出航道频繁,营口航标处与辖区引航站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在航标配布调整、航标效能评估、日常航标巡检等方面加强了协作。另一方面,派出工作人员随引航船舶或港方拖轮出海巡检,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展信息来源渠道,不仅提高了航标效能,也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按照国家和地方“保增长、保安全、保稳定、上水平”的总体要求,营口航标处切实加强辖区航标管理力度,全面提升辖区航海保障能力,他们的不懈努力正在结出硕果,辖区管理的207座各类航标,航标正常率连续多年达99.95%,航标维护正常率达99.98%,为促进辖区航运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复州角至址锚湾北,绵延1000余公里的海岸线,营口航标处辖区范围几乎覆盖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三分之二。该处辖区地跨5市,内有营口港、盘锦港、锦州港、葫芦岛港、绥中港等5个港口(10个港区),均处于我国沿海纬度最高、冬季冰情最严重的辽东湾海域。由于冬季海冰影响,该处每年都要进行春、冬季两次换标作业,面对人少标多、无专业航标作业船舶等困难,营口航标人迎难而上、毫无怨言。
“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大建设大发展的态势,要求我们正确分析内外形势,调整发展思路,进一步提高服务航运经济发展和保障辖区航行安全的能力。”营口航标处负责人掷地有声的话,掀起了该处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新一轮高潮。
服务至上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面对区域经济新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营口航标处党委明确提出“创新服务举措,为辖区航运经济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在这一核心发展目标的指导下,营口航标人始终恪守“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企业”,始终坚持从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出发,主动为港航企业排忧解难,为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提供坚强支持。
2010年9月28日,长江以北地区跨度最大、被誉为“东北第一桥”的辽河特大桥正式通车,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路网建设迈进了新的里程。它连结起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多个港口、城市,将带动和协调辽宁沿海经济带“主轴”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在这座意义重大的特大桥顺利通车的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2007年4月,营口航标处工作人员应邀参加辽河特大桥建设方案审查会,针对原有建设方案对港口通航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辽河特大桥建设方案据此得以修改。按照“前期理念渗透、设计方案引导、实施过程控制、后续监督检查”这一原则,在大桥建设前期,该处就辽河大桥桥梁航行标志配布方案与桥梁设计方和施工方进行沟通,指导设置了两座临时灯浮标,保障了大桥的顺利施工和船舶通航安全。如今,辽河特大桥顺利建成通车,营口航标处的社会形象也在这个优质项目中得以彰显。
倾力服务辽河特大桥建设只是营口航标处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热情服务尽职尽责,共保港口航道畅通”、“兄弟情谊深,危难见真情”……一面面锦旗诉说着关于“服务无止境”的一个个故事。在营口航标人的“字典”里,“服务”一词的核心地位是永远无法撼动的。他们把主动践行“服务发展排头兵”理念作为工作信条,把追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作为服务标准,不断创新着服务举措,拓展着服务内涵。
葫芦岛港,这颗镶嵌在环渤海经济圈上的明珠,正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的起步而散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作为辽西的重要出海口,葫芦岛港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2009年初,葫芦岛港7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伊始,营口航标处就主动介入,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工程的航标配布调整方案进行了细致周密的研究,综合考虑葫芦岛港周围海域状况与锦州港航道改扩建工程等因素的影响,宣贯航标政策法规,开展航标技术指导。一年多的时间里,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驱车三个多小时赶赴葫芦岛与港方进行沟通交流,对处领导来说早成了“家常便饭”。积极跟踪港口建设发展动态,主动服务仙人岛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绥中电厂改造、盘锦新建外港、锦州港扩建……在以行动响应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营口航标人实实在在地奋斗着。
多管齐下突破冬季助航瓶颈
“冬季冰期来临后,营口港区会封港停运,但营口航标处连续多年通过灵活决策春冬季换标作业时间为我们延长港口运营期,可以说是帮助我们港口完成生产任务的重要‘功臣’。”营口港埠公司生产调度部经理亢军这样说。
以正常年份为例,营口港区惯例是每年11月20日封港,翌年3月20日开港。但一般来说,封港时港口并未出现冰情,开港时节冰期也早已过去。为了充分挖掘航标助航潜力,营口航标处密切跟踪冰情,科学决策春冬两季换标作业时间,在正常情况下,将撤标期延至12月1日以后,翌年3月1日以前设标,直接为港方增加了1个月以上的生产时间。针对其它冬季不封港的港区,营口航标处也同样实行灵活的换标时间,以增加港口的便利运营期。由于冬季部分船舶在港口改换冰标之后需强制引航才能进港,因此,延迟更换冰标,意味着帮助港方提高了船舶进港效率。
帮助港口延长有效运营期或是便利运营期,直接给港方带来了效益,可对航标部门却意味着换标时的天气更加恶劣,换标任务也因此更加艰巨。2007年3月4日,辽宁地区遭受特大暴风雪和风暴潮袭击,该处辖区航标大面积受损,特别是营口港区,助航设施全部瘫痪,港区被迫处于停航状态。关键时刻,该处紧急启动应急反应预案,仅用3个昼夜就将港区航标全部恢复,为港区迅速恢复通航创造了条件。
由于辖区地理纬度高,年年防冰、年年抗冰,已成为营口航标处的工作常态。如何突破困扰港口冬季通航安全的助航保障瓶颈?营口航标处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港口冬季助航的主要保障来自两套系统,即陆地航标和海上浮标。我们结合多年经验,一方面优先保障陆地航标,最大限度发挥陆地标性能,另一方面逐步改进海上浮标性能,对冰期水上标易移位,标体、防冰罩易损坏等问题各个击破。”营口航标处杨力副处长介绍说。
据介绍,为提高冬季服务质量,该处通过在部分陆地导标上安装显形光带增加标示效果、在重要灯桩上安装雷达应答器,以及加大导标、灯桩等陆地标志的巡检和AIS、DGPS台站的运行监控力度等措施,确保陆地航标效能的正常发挥。同时,该处广泛征求用户和相关专家意见,邀请通航、引航、港口等单位共同对冬季港口布标方案进行研讨,结合冰况、潮流特点,合理制定了冰期浮标配布方案。2009年入冬前,该处提前引进了高强度太阳能一体化灯器和改性聚碳酸脂防冰罩,改善了灯器和防冰罩容易损坏的问题。同时,将传统的4吨钢筋混凝土系留沉石,更换为5吨铸铁沉石,至少增加抓地力2.5吨,从而解决了浮标移位问题,降低了冰灾对船舶交通安全和港口运营的不利影响。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2010年初,北方海区遭遇三十年不遇的严重冰情,该处有针对性地采取多项措施,取得了陆地和无线电航标效能正常发挥、辖区冰标无一移位的良好效果,为港口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助航服务,打了一场漂亮的抗海冰战严寒攻坚战。
“三个法宝”破解人少标多难题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辖区航运经济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辖区内港口建设、生产规模和交通流量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这对航标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航海保障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肩负重任的营口航标处,却是一支仅有50余人的团队,人标比例超过1:4,且每年需要进行春、冬季两次换标作业,航标维护压力巨大。克服着人员少、任务重等多重困难,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营口航标处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三个法宝”,有效破解了人少标多这个困扰发展的难题。营口航标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打造出了平安、优质的通航环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做好人才开发和内部挖潜工作是重中之重。自2003年以来,营口航标处新进青年职工15名,为了促进青年快速成长进步,该处加大普通员工“走出去”的力度,多次分批派出职工到兄弟单位学习,例如到厦门学习如何促进航标信息化、到宁波学习保障跨海大桥施工的经验、到青岛学习质量管理经验等。在处领导班子的细心培养下,逐渐打造出一支团结稳定、富有战斗力的营口航标团队。
近年来,营口航标处不断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信息化、科技化的普及降低了人力耗费,缓解了人力紧缺的局面。2009年底,该处辖区所有150座水上灯浮标全部安装了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和太阳能供电系统,普及率双双达到100%。航标遥测遥控技术的普及,实现了通过无线网络对灯浮标进行定位跟踪、监控报警和信息查询等任务,大幅延长了船舶出海巡检周期,从而降低了人力投入,同时也实现了节能环保、低碳发展,绿色环保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可谓一箭双雕。2010年起,航标运行保障中心开始独立运行,将遥测遥控、AIS、潮汐自动观测等系统整合到一个平台,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实现了对航标状态全天候的实时监测,大幅提高了航标应急反应能力和辖区航海保障水平。
充分借助社会资源则是该处克服人少标多、点多面广等困难,提高辖区助航服务能力的又一个法宝。因引航船舶进出航道频繁,营口航标处与辖区引航站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在航标配布调整、航标效能评估、日常航标巡检等方面加强了协作。另一方面,派出工作人员随引航船舶或港方拖轮出海巡检,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展信息来源渠道,不仅提高了航标效能,也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按照国家和地方“保增长、保安全、保稳定、上水平”的总体要求,营口航标处切实加强辖区航标管理力度,全面提升辖区航海保障能力,他们的不懈努力正在结出硕果,辖区管理的207座各类航标,航标正常率连续多年达99.95%,航标维护正常率达99.98%,为促进辖区航运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01/10日星期五) | 明天(01/11日星期六) | 后天(01/12日星期日) | 第四天(01/13日星期一) | 第五天(01/14日星期二) |
低温-14℃~高温-5℃ | 低温-13℃~高温-3℃ | 低温-11℃~高温-2℃ | 低温-10℃~高温4℃ | 低温-11℃~高温0℃ |
晴 3-4级 |
晴 3-4级 |
晴转多云 3-4级 |
多云转晴 4-5级转3-4级 |
晴 3-4级 |
营口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