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宜昌天气 > 宜昌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小电站人为截水发电加剧旱情,三峡一月内三调下泄量鼎力抗旱(图)

2011-05-25 来源:搜狐网

  5月4日,湖北麻城市阎河镇石桥垸村村民无奈排队挑水保苗。

  新华社现场图片

  晨报记者于任飞整合新华社报道

  昨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未来一周长江中下游区域天气预报,数据显示长江中下游干旱区将以晴热天气为主,部分地区旱情可能持续或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对于这次大旱的原因,昨天部分专家和一些基层水利干部都作了解读分析,除了异常天气现象是“祸首”外,还有不少人为影响因素。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周兵昨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造成此次干旱的主要成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影响我国东部的大气环流系统异常显著。目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较气候平均偏北、偏强,西脊点偏西。在对流层中低层有反气旋性距平环流,因此,有利于无降水天气出现,长时间降水偏少,从而形成旱情。

  其次是水汽输送条件不足,水汽通道未能有效建立。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对长江中下游干旱区对流层整层水汽收支的分析诊断,该地区在5月份有很大的水汽流失,因此缺乏降水的物质条件。水汽条件不足,无法形成有效降水。

  三是今年我国阶段性冷空气异常活跃,不断有自北向东、向南的冷空气侵袭。且势力强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无法形成冷暖交汇的局面,自然难以形成有效降水。

  三大人祸助推旱情

  据新华社报道,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副主任周月华认为,异常天气现象是造成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的“祸首”。而一些基层水利干部则反映,天灾之外还有不少人为影响因素。

  ●非法挖沙使河道严重下切

  河道湖泊非法挖沙,使河道严重下切,水位下降,沿湖沿江地区取水困难。位于江西新建县的赣西大堤牛头湖电灌站已无法从赣江抽水浇田。无奈之下,当地重新在电灌站边上架设了两条152米长的钢管,延伸到赣江中抽水灌溉。新建县水利局负责人坦言,在赣江中下游一些河段,与2000年比较,河道被深挖了4米多。大量宝贵水源位于中间狭小的深切河道里,远离河岸,无法抽取利用。

  ●小电站大量拦蓄水

  另一个人为因素是,一些地方小水电站快速发展,在干旱期间成为抗旱“拦路虎”。在江西、湖北、湖南,许多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均建有电站,对上游来水进行人为控制。正当干旱季节中下游地区大量用水时,这些电站却大量拦蓄水发电。由于电站管理权归属不同,利益不同,调度困难,制约了抗旱工作。

  今年4月份,在江西修河流域,因上游水电站不愿放水,导致下游2万亩早稻田得不到及时灌溉。在上级部门干预下,电厂才开闸放水,但此时已造成农田受旱损失。

  ●各地水利设施老化

  第三个人为因素是各地水利设施老化,难以满足抗旱需求。记者在湖北等地旱区看到,目前农业生产中许多灌溉设施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损毁严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很难满足抗旱需要。

  江西省防办总工程师史小平坦言,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说明,沿江各地还要完善抗旱预案,尤其是一些地方的汛期抗旱预案还是空白。

  部分基层干部也表示,多年来很少想到汛期会出现严重干旱。这导致一些地方雨季抗旱缺乏应对措施。

  一周内旱区无大雨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长江中下游气象干旱区将以晴热天气为主,部分地区旱情可能持续或进一步加剧。

  中央气象台预计,24日起至6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其中江苏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安徽中部、湖北东南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贵州西北部等地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同时,27日至29日,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将出现日最高气温达34℃-36℃的晴热或高温天气,可能导致部分地区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加剧。

  拉尼娜事件即将结束

  据新华社报道世界气象组织23日发表公报说,去年底到今年初在世界一些地区引发干旱或洪涝灾害的拉尼娜事件即将结束。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今年中期不太可能再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或拉尼娜现象,但对下半年情况的展望还不明确。

  拉尼娜现象指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则表示这部分海水异常变暖。两者都会导致气候异常。

  本次拉尼娜事件始于2010年7月中,2011年1月达到顶点。从海水温度变化来看,这次拉尼娜事件强度中等;但从海平面气压、风力等大气条件看,这是过去一个世纪最强的拉尼娜现象之一。

  世界气象组织说,本次拉尼娜事件对大气的影响仍可能在某些地区持续几个月之久,气象预报应该考虑到这种残余效应。

  发电与抗旱是一对矛盾但三峡绝对“电调服从水调”

  史无前例调高下泄量,力求兼顾调整功能结构,抗旱上升到第一高度

  三峡水库一个月内三次抗旱应急调度

  ●5月7日-5月9日水库每秒的下泄流量提高到7000立方米/秒左右。

  ●5月16日-5月18日每天的8时至20时,水库的下泄流量提高到9500立方米/秒左右。

  ●5月20日-6月10日5月20日-5月24日,三峡水库按日均出库10000立方米/秒左右控泄;5月25日-6月10日,三峡水库日均下泄流量加大至11000-12000立方米/秒,进一步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满足湖北、湖南两省中稻栽插等抗旱用水需求。

  晨报特派记者李晓明湖北宜昌报道

  长江流域正遭受50年罕见干旱,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两湖地区和江西等拾口渴难耐”;干旱未去,电荒又来袭,夏季用电高峰来临,全国遭遇近7年来最严重电荒。双重考验下,被称为能发挥“发电、抗旱”等综合效益的三峡工程备受关注。发电和抗旱都需要用水,三峡水库的巨大库存量成为关键。

  晨报记者在宜昌采访了解到,为缓解旱情,三峡水库已经在本月内连续三次启动应急调度,加大下泄量向下游“补水”。但有专家指出,正是因为三峡先前忙于发电,提前用掉了大量的库存水,令旱情雪上加霜。

  史上首次一月内三次调度

  一场50年罕见的大旱正袭击长江流域,湖北首当其冲:长江、汉江告急,中小河流断流,禾苗枯萎,土地龟裂……这个素有“千湖之时、“水利大时美誉的鱼米之乡正遭遇“缺水”考验。

  大旱之下,处于长江咽喉之地的三峡水利工程开始发力。记者从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获悉,本月以来,三峡水库已经连续三次启动了抗旱应急调度,增大下泄量以缓解中下游旱情。

  首次启动应急调度是在5月7日,为期三天,水库每秒的下泄流量提高到7000立方米/秒左右,比长江上游来水要高出1500立方米/秒。5月16日,三峡水库再度启动应急调度,16日至18日三天,每天的8时至20时,水库的下泄流量提高到9500立方米/秒左右。而16日当天,上游来水量仅为6600立方米/秒,“入不敷出”缺口达到3000立方米/秒。5月20日,国家防总组织召开三峡水库调度会,再度提高下泄流量。决定自5月20日-24日,三峡水库按日均出库10000立方米/秒左右控泄(比入库流量大3000立方米/秒左右);5月25日-6月10日,将三峡水库日均下泄流量加大至11000-12000立方米/秒,进一步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满足湖北、湖南两省中稻栽插等抗旱用水需求。

  一个月内三次对三峡水库进行应急调度,如此频繁调控实属罕见。“三峡水库成库之后,只在2009年启动过一次应急调度。”国内著名水资源保护专家、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告诉记者,那次调度是在2009年10月份,主要是为缓解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出现的旱情,三峡水库暂缓了175米试验性蓄水进度,加大出库流量为下游补水。“连续三次调度说明现在抗旱已经上升到第一高度,其他功能退居其次。”翁立达说,三峡建立时原本的第一功能是防洪,发电在第二位,而抗旱只排在第4、5位。

  三峡为应对电荒用水量增

  在电荒和旱灾夹击之下,水资源最为珍贵。发电和抗旱都需要用水,尽管三峡水库连续三次加大下泄量帮助抗旱,但有专家却质疑,三峡水库用水存在问题,此前因忙于发电,提前用掉了太多水,令旱情雪上加霜。

  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巡视员王井泉介绍,去年9月,长江流域各大水利枢纽开始蓄水,进展不错。但为应对用电高峰,各水利枢纽全力发电,结果短时间内用掉了大量库容。以三峡为例,3月、4月间20多天里,库水位从165米迅速下降至160米以下。这在常规情况下要40多天才能降下来。

  “长江流域降水量异常偏低是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但水库为发电提前用水对干旱也有一定影响。”王井泉说,湖北虽然是千湖之省,省内大小水库众多,但能发挥实质作用的只有像三峡这样的大型水库。由于供水不足,不少水库水位低于“死水位”,难以发挥抗旱作用。

  对此,三峡集团也承认因发电导致用水增加。据三峡梯级调度中心副总工赵云发介绍,今年1至5月,三峡发电增加40多亿度,比去年增加两成以上。三峡为此将常规的6000多立方米/秒的下泄量,增大到8500立方米/秒。虽然也考虑到了三峡调配水资源能力可能被削弱,但为缓解各地用电压力,也只能先增大发电量,以解各地燃眉之急。

  “三峡工程运行的原则是"电调服从水调"。”曾参与三峡工程的翁立达表示,从公司的角度考虑,当然是愿意发更多的电,但从国家水利层面考虑,应该是防洪和抗旱。

  加大下泄量力求电、旱兼顾

  最好的状态自然是发电与抗旱兼顾,三峡集团公司采取的方法是:加大下泄流量。

  5月19日,三峡大坝的出库流量达到12500立方米/秒,创下今年新高。据三峡集团枢纽建设运管局运行处处长王海介绍,加大三峡水库出库流量,一是大幅度增加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以满足湖北、湖南、重庆等华中地区及上海、广东等地的高峰用电需求缺口;二是为下游地区补水,缓解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情,缓解水位快速下降态势,有助于提升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的取水位,有效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安全;三是提高长江中游浅水区航道的通航水深。

  “三峡加大下泄,对中下游意义巨大。”王井泉告诉记者,如果没有三峡加大下泄,长江武汉段水位将比现在低1米左右。据湖北省水利厅专家称,如果三峡减少泄量2000立方米/秒,长江荆州沙市段水位将下降1米以上。为荆州地区供水的荆南四河,水位可能降至取水口以下,无法取水。

  增加下泄量也能相应增加发电量。翁立达说,目前三峡水库有26台机组,每台机组都有一定的容量,在一定范围内,通过的水流量越大,能产生的动能就越大,发电量也越大。只有在汛期开启泄洪孔时,从泄洪孔通过的水流才不会转化为电能。

  当下水位能撑到汛期到来

  不过,在上游来水不足,三峡水库却持续加大下泄流量的情况下,三峡库区存量还能撑多久成为关注焦点。

  据翁立达介绍,三峡水库从每年的9、10月份开始蓄水,到次年的5月份接近最高值175米,然后到长江汛期(每年5月25日到6月10日)之后开始放水。“正常情况下,在汛期之前,三峡水库的水位应该在155米以上,5月25日之后陆续放水至145米,开始为防洪做准备。”

  实际情况是,早在5月上旬就开始将三峡水库的水位下降到155米以下。截至到5月20日8时,三峡水库水位为153.84米。“水位下降是上游来水与下游放水"入不敷出"导致。”三峡集团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三峡水库的出入水流量缺口达到2500立方米/秒,尤其是5月以来,随着三次应急调度,缺口更是达到了4000立方米/秒。

  在当前抗旱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三峡水库能否持续为下游补水,撑到汛期的到来?对此,三峡集团枢纽运行处处长王海表示,按照三峡调度规程,至6月10日,将库水位降至145米防汛水位。这10米的库水位落差,意味着有60多亿立方米水量,完全可保持当前下泄流量,缓解中下游旱情。

  汛期雨量决定抗旱成败

  干旱和电荒,都与缺水有关,而即将到来的长江汛期,或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湖北境内终于迎来温和降雨,不仅给农作物带来一场及时雨,也让电力供应缓了一口气。据湖北省气象台评估,降水量在20毫米以上地区土壤墒情(作物耕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明显增加,基本满足旱地作物的需求,但鄂西北北部、鄂北岗地、鄂东部分地区降水仅10毫米左右,旱情仅略有缓和。

  此外,降雨也给电力开源节流。据湖北电力部门统计,21日-22日降温下雨两天里,全省减少用电1亿度。下雨还带来水库蓄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电站的发电能力。

  作者:于任飞李晓明来源新闻晨报)
今天(11/23日星期六) 明天(11/24日星期日) 后天(11/25日星期一) 第四天(11/26日星期二) 第五天(11/27日星期三)
小雨 小雨 多云 阴 阴 多云 多云 晴 晴
低温9℃ 低温4℃~高温14℃ 低温4℃~高温10℃ 低温4℃~高温15℃ 低温5℃~高温18℃
转小雨
<3级
小雨转多云
<3级

<3级
多云
<3级

<3级
宜昌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