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图文:湖北两千万亩水稻“虫口夺粮”
2012-08-16 来源:新浪网
楚天都市报讯图为:仙桃无人植保直升机正在喷药
本报记者贺俊通讯员钟平张劲
今年,受特殊气候和南方虫源地的影响,我省稻飞虱来势凶猛,严重发生势头超过2006年。7月中下旬,多地田间虫量超过万头,有地方甚至达4万头。目前,全省稻飞虱累计发生面积达2187.03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七成。
自5月份以来,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虫口夺粮战,在荆楚大地的田间地头打响。随着中稻进入灌浆期,防控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稻飞虱防控情况影响着今年的稻米产量。
发现25000头虫量
植保站长冒出一身冷汗
8月13日,宜昌枝江,微风多云。
没有烈日当头,30℃左右的温度,在盛夏里算得上舒服,枝江市植保站站长王长青却心头焦灼:这样的天气再持续下去,第四代稻飞虱很快会繁殖出来。
记者在田间走访时,表面上看不出稻飞虱肆虐的痕迹,一些早熟中稻正慢慢变黄,点缀在大片青绿的稻田间,长势喜人。“这是肉眼难以看到的危险。”植保站水稻监测组组长韩玉江拍动一丛稻秧的底部,灰白色的稻飞虱落在白色取样盘上,成虫约米粒大小,若虫只是一个小灰点。“别小看它,百丛3万头的虫量,不到一个星期,就能让稻秧变黄倒下。”
枝江是全省最早展开稻飞虱防控的地方之一,5月6日就在田间发现稻飞虱踪影。稻飞虱繁殖迅速,20天左右即可繁殖一代,一只长翅成虫能产400到600粒卵,短翅产卵量则是其2到3倍。枝江也是全省种植结构复杂的地区之一,有早、中、晚稻,受稻飞虱的影响时间长。
白洋镇裴家岗村四组,正在割草的宋财福看到植保人员,连忙跑过来。“前天我才喷的药,没事吧?”他拨开一丛秧苗,用镰刀撩水浇在根部附近青绿的茎叶上,水面上几乎没有落下什么虫子。“没事,虫子很少,放心吧。”61岁的宋财福笑了。“我们7月5号在这块田里,查出25000头的虫量,吓出我一身冷汗,这可是全市最高的。”王长青说,他们叮嘱宋财福打药,看来效果不错。“要是不打药,就会像这块田。”在一块没喷过药的对比试验田里,韩玉林轻易拍出了4万头的虫量。
印发资料宣传到户
保证每家每户信息通畅
截至8月10日,枝江市植保站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平均百丛稻飞虱虫量为1113.4头,最高7000头,达到防治标准的田块占25.7%。植保站给出防治措施:近期未防治的迟熟中稻和一季晚稻田块必须再打一次药。
在镇上的一些农资店和农民家中,记者看到了指导打药的宣传单,这是枝江植保站最近一次印发的。“从5月22日,我们就开始通过广播和资料指导了,保证宣传到每家每户,什么时候打药,打什么药,怎么打都很详细。”王长青说。
事实上,我省今年的虫害发生势头类似于甚至超过了2006年。数据分析,每5到7年为一个虫害高发周期。今年正是高发年份,不仅发生期早一个月,百丛成虫量也是当年的2到5倍,这不仅意味着迁入虫量大,还意味着稻飞虱可以多繁殖一代。
2006年,是稻飞虱在我省历史上发生最重的一年,发生面积5100万亩,全省90%以上水稻发生稻飞虱危害,稻谷损失达11.8亿公斤,经济损失18.88亿元,相当于农民人均47.2元。
预防形势依然严峻
虫灾危害程度尚待观察
“稻飞虱一般外迁而来,每年夏季从越冬的中南半岛、菲律宾等南方飞来,在迁入期及繁殖期及时喷药最有效。”省植保站副站长彭传华介绍,我省农业部门从3月份就投入防治虫害工作中,全省各级筹措6000多万元专项经费确保防控。
7月份以来,全省组织实施了两次统一喷药,仙桃还首次出动无人植保直升机,喷洒效率为人工的10倍。截至8月8日,全省平均虫量为百丛680头,大面积田间病虫控制在百丛1500头的防治指标以下,防治效果显著。
针对市民关心的大米市场价格是否会因稻飞虱受到影响,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早稻已收割结束,占全省稻米产量2/3的中稻正严密防控,措施得当应不致造成减产。但市场价格受天气、质量、粮食进口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虫害是否会造成影响尚不清楚。
本报记者贺俊通讯员钟平张劲
今年,受特殊气候和南方虫源地的影响,我省稻飞虱来势凶猛,严重发生势头超过2006年。7月中下旬,多地田间虫量超过万头,有地方甚至达4万头。目前,全省稻飞虱累计发生面积达2187.03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七成。
自5月份以来,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虫口夺粮战,在荆楚大地的田间地头打响。随着中稻进入灌浆期,防控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稻飞虱防控情况影响着今年的稻米产量。
发现25000头虫量
植保站长冒出一身冷汗
8月13日,宜昌枝江,微风多云。
没有烈日当头,30℃左右的温度,在盛夏里算得上舒服,枝江市植保站站长王长青却心头焦灼:这样的天气再持续下去,第四代稻飞虱很快会繁殖出来。
记者在田间走访时,表面上看不出稻飞虱肆虐的痕迹,一些早熟中稻正慢慢变黄,点缀在大片青绿的稻田间,长势喜人。“这是肉眼难以看到的危险。”植保站水稻监测组组长韩玉江拍动一丛稻秧的底部,灰白色的稻飞虱落在白色取样盘上,成虫约米粒大小,若虫只是一个小灰点。“别小看它,百丛3万头的虫量,不到一个星期,就能让稻秧变黄倒下。”
枝江是全省最早展开稻飞虱防控的地方之一,5月6日就在田间发现稻飞虱踪影。稻飞虱繁殖迅速,20天左右即可繁殖一代,一只长翅成虫能产400到600粒卵,短翅产卵量则是其2到3倍。枝江也是全省种植结构复杂的地区之一,有早、中、晚稻,受稻飞虱的影响时间长。
白洋镇裴家岗村四组,正在割草的宋财福看到植保人员,连忙跑过来。“前天我才喷的药,没事吧?”他拨开一丛秧苗,用镰刀撩水浇在根部附近青绿的茎叶上,水面上几乎没有落下什么虫子。“没事,虫子很少,放心吧。”61岁的宋财福笑了。“我们7月5号在这块田里,查出25000头的虫量,吓出我一身冷汗,这可是全市最高的。”王长青说,他们叮嘱宋财福打药,看来效果不错。“要是不打药,就会像这块田。”在一块没喷过药的对比试验田里,韩玉林轻易拍出了4万头的虫量。
印发资料宣传到户
保证每家每户信息通畅
截至8月10日,枝江市植保站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平均百丛稻飞虱虫量为1113.4头,最高7000头,达到防治标准的田块占25.7%。植保站给出防治措施:近期未防治的迟熟中稻和一季晚稻田块必须再打一次药。
在镇上的一些农资店和农民家中,记者看到了指导打药的宣传单,这是枝江植保站最近一次印发的。“从5月22日,我们就开始通过广播和资料指导了,保证宣传到每家每户,什么时候打药,打什么药,怎么打都很详细。”王长青说。
事实上,我省今年的虫害发生势头类似于甚至超过了2006年。数据分析,每5到7年为一个虫害高发周期。今年正是高发年份,不仅发生期早一个月,百丛成虫量也是当年的2到5倍,这不仅意味着迁入虫量大,还意味着稻飞虱可以多繁殖一代。
2006年,是稻飞虱在我省历史上发生最重的一年,发生面积5100万亩,全省90%以上水稻发生稻飞虱危害,稻谷损失达11.8亿公斤,经济损失18.88亿元,相当于农民人均47.2元。
预防形势依然严峻
虫灾危害程度尚待观察
“稻飞虱一般外迁而来,每年夏季从越冬的中南半岛、菲律宾等南方飞来,在迁入期及繁殖期及时喷药最有效。”省植保站副站长彭传华介绍,我省农业部门从3月份就投入防治虫害工作中,全省各级筹措6000多万元专项经费确保防控。
7月份以来,全省组织实施了两次统一喷药,仙桃还首次出动无人植保直升机,喷洒效率为人工的10倍。截至8月8日,全省平均虫量为百丛680头,大面积田间病虫控制在百丛1500头的防治指标以下,防治效果显著。
针对市民关心的大米市场价格是否会因稻飞虱受到影响,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早稻已收割结束,占全省稻米产量2/3的中稻正严密防控,措施得当应不致造成减产。但市场价格受天气、质量、粮食进口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虫害是否会造成影响尚不清楚。
今天(11/23日星期六) | 明天(11/24日星期日) | 后天(11/25日星期一) | 第四天(11/26日星期二) | 第五天(11/27日星期三) |
低温9℃ | 低温4℃~高温14℃ | 低温4℃~高温10℃ | 低温4℃~高温15℃ | 低温5℃~高温18℃ |
转小雨 <3级 |
小雨转多云 <3级 |
阴 <3级 |
多云 <3级 |
晴 <3级 |
宜昌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