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应对60年以来最严重旱情全市水利部门圆满完成抗旱任务(组图)
2011-07-26 来源:搜狐网
2011年7月26日星期二
专版
NANJINGDAILY
7月8日,第四期全市水利局长沙龙在溧水县举行,本次沙龙以“2011年大旱的反思”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至6月中旬,我市降雨异常偏少,江河水位严重偏低,水库蓄水不足。从4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来,高淳、溧水等地水产养殖及农业灌溉水源紧张,发生了近60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水利厅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各级水利和防汛防旱部门精心组织,超前安排,通过水利工程调度,有效保障了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水,圆满完成了抗旱任务。
石臼湖湖床干裂,长满了杂草。
引江济湖工程启动后,清水进入溧水县天生桥河道。
A
我市遭遇60年以来最严重旱情
C
各区县积极行动应对大旱
E
大旱之后
引出的思考
统计显示,今年1—5月,全市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异常偏少,各地累计降水量仅为116-20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6成,与严重干旱年份1978年同期相比,也偏少3—4成。4月以来,长江上游来水量比常年同期均值明显减少。6月10日,长江大通站流量23900立方米/秒,比常年同期均值少15000立方米/秒;下关站高潮水位4.60米(吴淞,下同),低潮水位3.85米,比常年同期偏低2.0米左右。受本地降水量少、长江低水位影响,我市石臼湖干涸,秦淮河、滁河、固城湖虽经泵站翻水补水但水位仍比常年同期偏低0.3—0.6米,全市中型水库蓄水量为常年4—50%,小型水库和塘坝蓄水量仅为常年30%,80余座小水库已接近或达到死库容,近60%塘坝干涸。
由于久旱少雨、江河湖水位严重偏低及水库塘坝蓄水量不足,从4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来,我市高淳、溧水、江宁、六合等地水产养殖及农业灌溉水源紧张,局部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旱情。据统计,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轻旱90.25万亩、重旱70.9万亩,受旱影响人口2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6.16亿元。
今年抗旱工作中另一大亮点是旱情严重的各区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立足自身,不等不靠,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展开了一场抗旱大会战。
高淳县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势,迅速行动,在水碧桥河口架机73台套向固城湖补水,总流量16.5立方米/秒;三坝架机88台套向石臼湖补水,总流量12.7立方米/秒;杨家湾闸架机16台套向官溪河、固城湖补水,总流量4.0立方米/秒。全县投入抗旱设备1900台套,打井10眼,打坝75处,累计翻水量1.3亿方。
溧水县利用秦淮河—石臼湖跨流域调水通道,每日向石臼湖引水约130万方。全县投入抗旱设备1170台套,打井31眼,打坝8处,累计翻水量3500万方。
江宁区在江宁河、星辉河、牧龙河等通江河口架机翻引江水,启动淳化管潭、汤山汤泉等抗旱翻水线向山丘区塘坝补水。全区投入抗旱设备1500台套,累计翻水量3900万方。
雨花台区疏通南南河、关闭板桥河闸,由秦淮新河经南南河通过赵家闸泵站向板桥河翻水,为江宁区谷里地区抗旱提供水源保障,翻水量200万方。
栖霞区及时疏浚通江河道、开启通江引水低涵向圩内塘坝补水。在三江河口、八卦洲等通江河口临时架机20台套向河道塘坝补水。
六合区通过红山窑水利枢纽引长江水补滁河,全力组织中北部地区抗旱。全区投入抗旱设备1025台套,累计翻水量1.3亿方。
浦口区在长江石碛河口临时架机8台套补充石桥一级站水源,在沿滁地区架机5台套翻引滁河水入圩。石桥、侯家坝两条翻水线开机向丘陵山区农田送水1130万方。
进入6月上旬以来,特别是6月14日入梅以后,我市连降大到暴雨,全市出现了旱涝急转情况,持续多月的旱情解除。
7月8日举行的第四期全市水利局长沙龙上,市水利局领导、专家认为,今年旱情来得早、旱情重,全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和管理型缺水状况,尤其以“两湖”地区旱情最为严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指挥下,全市水利抗旱部门见事早、行动迅速,敢于承担重任,上下联动、群策群力,全面开展抗旱保水源工作,积极组织了翻水补水,保证了全市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与会者也认识到,当前,全市水利抗旱基础还比较薄弱,抗旱应急保障能力还不高,水污染问题严重制约水资源的合理调度,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城市化迅速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等给新形势下抗旱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都值得深入总结反思,提出科学有效应对举措。
有专家建议,要把握当前发展机遇,坚持全面抗旱原则,加快完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一步优化水资源调度配置工程建设,科学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大力度地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着力强化抗旱管理能力建设,逐步建立高标准抗旱综合保障体系,更好地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秦淮东河前期工作进度,尽早启动,建设秦淮新河—秦淮东河东西向的清水通道和秦淮新河、九乡河秦淮河干流—天生桥河—石臼湖的南北向清水通道;各区县也要加快区域内水系沟通建设,形成区域内的水循环。
据了解,7月8日—9日,中央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市水利部门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结合南京的实际,加快全市水利规划和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增加本地区水利投入。同时,要及早谋划和安排2012年水利工作计划,为迎接新一轮水利建设发展高潮做好充分准备。
市水利局召开调水协调会议。
从秦淮新河水利枢纽向石臼湖调水,是建国以来我市启动的最大调水工程。由于长江至石臼湖调水线路长达70余公里,沿途经过雨花台区、江宁区和溧水县,为确保清水流进石臼湖,调水期间市水利局抽调人员,组建了秦淮新河、秦淮河干流江宁段调水沿线排放口等3个现场巡查组和1个综合组,由市水利局局领导亲自担任各组组长,在5月26日至6月10日15天时间里,巡查人员顶着烈日高温,奔波在河道堤防两岸,采取重点宣传、不间断巡查、严密监视和现场值守等方式,对调水通道沿线28个泵站、21个涵洞排放口进行巡查。
据统计,调水期间投入巡查专车10余辆,巡查人员50余人,每个巡查组巡查次数不少于72次,累计巡查人员600多人次,有效保证了调水安全。
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国家级专业抢险队伍,南京市防汛机动抢险队勇担重任,在今年抗旱工作中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抢险队在市水利局的领导下,分赴高淳、溧水、栖霞、建邺等区县等十多个抗旱作业点,先后出动各类电动水泵、运输车辆、后勤保障车、起重吊机、发电机组和移动照明灯等设备共计518台次,动用220千瓦发电机组累计发电达3.5万多度,帮助当地装机、移机和管理抗旱设备400多台套,累计出动人员累计600多人次。
在今年抗旱工作打响之后,抢险队员们搭起了帐篷和临时简易工棚,吃住在一线,冒着高温天气,昼夜奋战在抗旱第一线。在架设设备和翻水过程中,由于水质被污染发出阵阵恶臭,抢险队多名队员出现了呕吐、头晕、恶心的感觉,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和打退堂鼓。在抗旱调水40多天的时间里,抢险队党员干部带头风餐露宿,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把清澈的水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蟹塘和田间地头,确保了螃蟹正常生长,确保了田间庄稼得到及时灌溉,受到了当地农民称赞,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D
加强河道巡查确保清水流进石臼湖
B
一场抗旱行动在全市展开
旱情就是命令。盛市领导听取全市抗旱工作汇报,并深入一线检查部署抗旱调水工作,为全市抗旱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月中旬,市防办会同高淳县防办组织石臼湖蛇山翻水站开机、水阳江水碧桥临时架机,补充固城湖水源;会同六合区防办启动滁河红山窑泵站翻江水补充滁河水源;协调省秦淮新河泵站昼夜开机翻引江水补充秦淮河水量,有效保障了我市境内主要河湖水源地有足够抗旱水源。
针对严重旱情,本着一盘棋的思路,省市水利部门强化抗旱工作协调,积极调度增加水源。市防办报请省防办支援我市抗旱设备89台套,全力开动秦淮新河泵站翻引江水补充秦淮河;协调水阳江上游宣城市增加库湖下泄流量,改善水碧桥从水阳江补水条件;协调滁州市驷马山河泵站翻江水补充滁河浦口段水源;协调雨花台区提升并保持板桥河水位,解决江宁谷里抗旱用水。市防办相继派驻抗旱服务小组赴高淳、溧水县等地帮助指导抗旱工作,并会同市气象局适时实施人工增雨。
据了解,今年抗旱一大亮点就是依托长江这一最大水源地,科学决策,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为保障石臼湖周边抗旱水源,党委政府果断决策,水利部门全力以赴,及时启动秦淮河—石臼湖跨流域调水工程。从5月12日着手准备,5月26日正式通水,至6月10日,共调水约2000万立方米入石臼湖,其中1520万方水被抽提至沿湖周边内河,保证了高淳、溧水两县5.5万亩螃蟹养殖用水,同时为12万亩水稻栽插提供了水源保证,调水成效明显。
截至6月10日,全市抗旱翻水点1118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机具约6700台套,新购抗旱设备161台套,开挖疏浚引河614.6公里,打井44眼,打坝140处,土方80万方,翻引水量3.6亿方,投入抗旱资金2.2亿元,抗旱人数20万人。
溧水县新桥河调水前后对比图。
上图:调水前。
右图:调水后。
本报通讯员戴连栋陶明生
本报记者吕宁丰
实习生胥心洁索金川
高淳县水碧桥架设多台水泵,抽水阳江的水为固城湖补水。
溧水县境内的石臼湖大面积干涸,水利部门开挖了长达8公里的引水道,将主航道水引至岸边。
专版
NANJINGDAILY
7月8日,第四期全市水利局长沙龙在溧水县举行,本次沙龙以“2011年大旱的反思”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至6月中旬,我市降雨异常偏少,江河水位严重偏低,水库蓄水不足。从4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来,高淳、溧水等地水产养殖及农业灌溉水源紧张,发生了近60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水利厅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各级水利和防汛防旱部门精心组织,超前安排,通过水利工程调度,有效保障了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水,圆满完成了抗旱任务。
石臼湖湖床干裂,长满了杂草。
引江济湖工程启动后,清水进入溧水县天生桥河道。
A
我市遭遇60年以来最严重旱情
C
各区县积极行动应对大旱
E
大旱之后
引出的思考
统计显示,今年1—5月,全市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异常偏少,各地累计降水量仅为116-20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6成,与严重干旱年份1978年同期相比,也偏少3—4成。4月以来,长江上游来水量比常年同期均值明显减少。6月10日,长江大通站流量23900立方米/秒,比常年同期均值少15000立方米/秒;下关站高潮水位4.60米(吴淞,下同),低潮水位3.85米,比常年同期偏低2.0米左右。受本地降水量少、长江低水位影响,我市石臼湖干涸,秦淮河、滁河、固城湖虽经泵站翻水补水但水位仍比常年同期偏低0.3—0.6米,全市中型水库蓄水量为常年4—50%,小型水库和塘坝蓄水量仅为常年30%,80余座小水库已接近或达到死库容,近60%塘坝干涸。
由于久旱少雨、江河湖水位严重偏低及水库塘坝蓄水量不足,从4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来,我市高淳、溧水、江宁、六合等地水产养殖及农业灌溉水源紧张,局部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旱情。据统计,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轻旱90.25万亩、重旱70.9万亩,受旱影响人口2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6.16亿元。
今年抗旱工作中另一大亮点是旱情严重的各区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立足自身,不等不靠,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展开了一场抗旱大会战。
高淳县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势,迅速行动,在水碧桥河口架机73台套向固城湖补水,总流量16.5立方米/秒;三坝架机88台套向石臼湖补水,总流量12.7立方米/秒;杨家湾闸架机16台套向官溪河、固城湖补水,总流量4.0立方米/秒。全县投入抗旱设备1900台套,打井10眼,打坝75处,累计翻水量1.3亿方。
溧水县利用秦淮河—石臼湖跨流域调水通道,每日向石臼湖引水约130万方。全县投入抗旱设备1170台套,打井31眼,打坝8处,累计翻水量3500万方。
江宁区在江宁河、星辉河、牧龙河等通江河口架机翻引江水,启动淳化管潭、汤山汤泉等抗旱翻水线向山丘区塘坝补水。全区投入抗旱设备1500台套,累计翻水量3900万方。
雨花台区疏通南南河、关闭板桥河闸,由秦淮新河经南南河通过赵家闸泵站向板桥河翻水,为江宁区谷里地区抗旱提供水源保障,翻水量200万方。
栖霞区及时疏浚通江河道、开启通江引水低涵向圩内塘坝补水。在三江河口、八卦洲等通江河口临时架机20台套向河道塘坝补水。
六合区通过红山窑水利枢纽引长江水补滁河,全力组织中北部地区抗旱。全区投入抗旱设备1025台套,累计翻水量1.3亿方。
浦口区在长江石碛河口临时架机8台套补充石桥一级站水源,在沿滁地区架机5台套翻引滁河水入圩。石桥、侯家坝两条翻水线开机向丘陵山区农田送水1130万方。
进入6月上旬以来,特别是6月14日入梅以后,我市连降大到暴雨,全市出现了旱涝急转情况,持续多月的旱情解除。
7月8日举行的第四期全市水利局长沙龙上,市水利局领导、专家认为,今年旱情来得早、旱情重,全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和管理型缺水状况,尤其以“两湖”地区旱情最为严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指挥下,全市水利抗旱部门见事早、行动迅速,敢于承担重任,上下联动、群策群力,全面开展抗旱保水源工作,积极组织了翻水补水,保证了全市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与会者也认识到,当前,全市水利抗旱基础还比较薄弱,抗旱应急保障能力还不高,水污染问题严重制约水资源的合理调度,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城市化迅速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等给新形势下抗旱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都值得深入总结反思,提出科学有效应对举措。
有专家建议,要把握当前发展机遇,坚持全面抗旱原则,加快完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一步优化水资源调度配置工程建设,科学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大力度地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着力强化抗旱管理能力建设,逐步建立高标准抗旱综合保障体系,更好地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秦淮东河前期工作进度,尽早启动,建设秦淮新河—秦淮东河东西向的清水通道和秦淮新河、九乡河秦淮河干流—天生桥河—石臼湖的南北向清水通道;各区县也要加快区域内水系沟通建设,形成区域内的水循环。
据了解,7月8日—9日,中央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市水利部门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结合南京的实际,加快全市水利规划和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增加本地区水利投入。同时,要及早谋划和安排2012年水利工作计划,为迎接新一轮水利建设发展高潮做好充分准备。
市水利局召开调水协调会议。
从秦淮新河水利枢纽向石臼湖调水,是建国以来我市启动的最大调水工程。由于长江至石臼湖调水线路长达70余公里,沿途经过雨花台区、江宁区和溧水县,为确保清水流进石臼湖,调水期间市水利局抽调人员,组建了秦淮新河、秦淮河干流江宁段调水沿线排放口等3个现场巡查组和1个综合组,由市水利局局领导亲自担任各组组长,在5月26日至6月10日15天时间里,巡查人员顶着烈日高温,奔波在河道堤防两岸,采取重点宣传、不间断巡查、严密监视和现场值守等方式,对调水通道沿线28个泵站、21个涵洞排放口进行巡查。
据统计,调水期间投入巡查专车10余辆,巡查人员50余人,每个巡查组巡查次数不少于72次,累计巡查人员600多人次,有效保证了调水安全。
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国家级专业抢险队伍,南京市防汛机动抢险队勇担重任,在今年抗旱工作中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抢险队在市水利局的领导下,分赴高淳、溧水、栖霞、建邺等区县等十多个抗旱作业点,先后出动各类电动水泵、运输车辆、后勤保障车、起重吊机、发电机组和移动照明灯等设备共计518台次,动用220千瓦发电机组累计发电达3.5万多度,帮助当地装机、移机和管理抗旱设备400多台套,累计出动人员累计600多人次。
在今年抗旱工作打响之后,抢险队员们搭起了帐篷和临时简易工棚,吃住在一线,冒着高温天气,昼夜奋战在抗旱第一线。在架设设备和翻水过程中,由于水质被污染发出阵阵恶臭,抢险队多名队员出现了呕吐、头晕、恶心的感觉,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和打退堂鼓。在抗旱调水40多天的时间里,抢险队党员干部带头风餐露宿,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把清澈的水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蟹塘和田间地头,确保了螃蟹正常生长,确保了田间庄稼得到及时灌溉,受到了当地农民称赞,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D
加强河道巡查确保清水流进石臼湖
B
一场抗旱行动在全市展开
旱情就是命令。盛市领导听取全市抗旱工作汇报,并深入一线检查部署抗旱调水工作,为全市抗旱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月中旬,市防办会同高淳县防办组织石臼湖蛇山翻水站开机、水阳江水碧桥临时架机,补充固城湖水源;会同六合区防办启动滁河红山窑泵站翻江水补充滁河水源;协调省秦淮新河泵站昼夜开机翻引江水补充秦淮河水量,有效保障了我市境内主要河湖水源地有足够抗旱水源。
针对严重旱情,本着一盘棋的思路,省市水利部门强化抗旱工作协调,积极调度增加水源。市防办报请省防办支援我市抗旱设备89台套,全力开动秦淮新河泵站翻引江水补充秦淮河;协调水阳江上游宣城市增加库湖下泄流量,改善水碧桥从水阳江补水条件;协调滁州市驷马山河泵站翻江水补充滁河浦口段水源;协调雨花台区提升并保持板桥河水位,解决江宁谷里抗旱用水。市防办相继派驻抗旱服务小组赴高淳、溧水县等地帮助指导抗旱工作,并会同市气象局适时实施人工增雨。
据了解,今年抗旱一大亮点就是依托长江这一最大水源地,科学决策,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为保障石臼湖周边抗旱水源,党委政府果断决策,水利部门全力以赴,及时启动秦淮河—石臼湖跨流域调水工程。从5月12日着手准备,5月26日正式通水,至6月10日,共调水约2000万立方米入石臼湖,其中1520万方水被抽提至沿湖周边内河,保证了高淳、溧水两县5.5万亩螃蟹养殖用水,同时为12万亩水稻栽插提供了水源保证,调水成效明显。
截至6月10日,全市抗旱翻水点1118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机具约6700台套,新购抗旱设备161台套,开挖疏浚引河614.6公里,打井44眼,打坝140处,土方80万方,翻引水量3.6亿方,投入抗旱资金2.2亿元,抗旱人数20万人。
溧水县新桥河调水前后对比图。
上图:调水前。
右图:调水后。
本报通讯员戴连栋陶明生
本报记者吕宁丰
实习生胥心洁索金川
高淳县水碧桥架设多台水泵,抽水阳江的水为固城湖补水。
溧水县境内的石臼湖大面积干涸,水利部门开挖了长达8公里的引水道,将主航道水引至岸边。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12℃~高温20℃ | 低温11℃~高温15℃ | 低温10℃~高温15℃ | 低温11℃~高温20℃ | 低温13℃~高温22℃ |
多云 3-4级 |
多云 3-4级 |
多云 <3级 |
多云转晴 <3级 |
晴 <3级 |
阳江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