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省水利厅:广东未来投入1000亿元开展农村水利万宗工程建设
2011-06-16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拉开了水利大发展的帷幕,作为水利大省的广东提出以发展民生水利为主题,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林旭钿坦承,“过去8年,我们把大部分的财力、精力都放在了大江大河治理上,农田水利特别是“五斜水利工程存在较多问题。
南方网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拉开了水利大发展的帷幕,作为水利大省的广东提出以发展民生水利为主题,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今天(15日),省水利厅副厅长林旭钿做客省政府门户网,以"加强民生水利建设,提升百姓幸福指数"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我省水利工作,并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回答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省水利厅副厅长林旭钿作客省府网,并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投入800至1000亿元开展农村水利万宗工程建设
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把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作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的重点任务。广东省委随后出台的9号文件也把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全面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的重要工程。
“从某种程度来讲,我觉得广东的问题甚至更加严重一点,我们处在改革开放前沿,农业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农民外出务工其他收益所占收益比例比较大,从农业这块来讲更加滞后,”林旭钿详细分析,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农民“两工”,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资主体缺失而新的投融资机制又未形成,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单薄,投入严重不足。过去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主体是农村各级集体组织,农村体制改革后,“三级所有、队为基幢的体制取消了,农村水利设施管理组织乏力,陷入管理缺位的状态。
林旭钿坦承,“过去8年,我们把大部分的财力、精力都放在了大江大河治理上,农田水利特别是“五斜水利工程存在较多问题。从今年秋冬开始,广东打算用5至10年时间,累计投入800至1000亿元开展农村水利万宗工程建设大会战,争劝三年明显见效,五年达见成效,十年基本完成”。农田水利事关粮食安全,事关民生改善,要果断地、大气魄地推进。”
林旭钿介绍,认真做好万宗工程的统筹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省投入800到1000亿,对山区1000亩以上,其他地方万亩以上的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完成重点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在全省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建成一批新农村水利示范镇,基本完成“小山塘、小灌区、小水陂、小泵站、小堤防”等农村“五斜水利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
广东旱情大、灾情小
如今极端天气频繁,我国今年不少省份更出现了旱涝急转的情况,在连续干旱后遭遇暴雨成灾,人们苦不堪言。“其实我省今年情况也比较严重,我们在大旱之年没有看到很严重的旱情,主要是我们这几年构建的防灾减灾体系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去年通过科技调动,水库储水比往年增加了。”林旭钿说,“华华省长听取了汇报之后,非常高兴,给了一个我们今年是‘旱情大、灾情携的评价。”
林旭钿表示,接下来将重点进行“双千工程”:千里海堤达标加固工程建设,全省共规划除险加固海堤工程115宗、长1520公里,总投资约90.31亿元,该规划将尽快报省政府审批,力争今年10月阳江、汕尾海堤工程率先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千宗治洪治涝工程,对纳入规划的441座病险水库、166座大中型病险水闸进行除险加固,对166条中小河流进行治理,对60个山洪灾害防治县开展非工程措施建设。
广东水资源紧缺接近警戒线
“大家对水资源的问题越来越重视,这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关系到幸福指数,我们一直把保障全省供水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林旭钿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来加快水资源的管理,提出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它的精神是三条红线、一个制度。”
林旭钿表示,“三条红线”一是实施总量控制的制度,国家把水资源分配到各个地方,作为省用水的总规模进行控制的,我省08年已经在局部地区开始推进了,在东江流域通过省政府批复的方案,已经把东江流域106亿的水资源分配流域各市,最终通过用水总量控制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节约用水。
二是用水效率,广东水资源非常紧缺,我省人口已超1亿,是国内第一人口大省,水资源是人口跟资源的矛盾非常突出。全省水资源是1830亿立方米,国际上人均水资源量1700,广东已经到了警戒线,而全国平均则是2200方。
三是纳污能力的建设,江河承受能力总是有限度的,污水排得越多,饮用水源不达标,内河涌就会发臭,我省提出根据河流纳污能力多少来纳入指标,指标将作为环境保护部门控制区域总量的预计。
“节水工作如果没有整个社会公民的参与,要最终实现是很难的。”林旭钿举例,“特别是南方用水的习惯也不一样,很多人洗菜,从开始洗到结束,水龙头一直开着,怎么样培育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是今后的一个重点问题。”
南方网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拉开了水利大发展的帷幕,作为水利大省的广东提出以发展民生水利为主题,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今天(15日),省水利厅副厅长林旭钿做客省政府门户网,以"加强民生水利建设,提升百姓幸福指数"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我省水利工作,并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回答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省水利厅副厅长林旭钿作客省府网,并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投入800至1000亿元开展农村水利万宗工程建设
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把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作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的重点任务。广东省委随后出台的9号文件也把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全面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的重要工程。
“从某种程度来讲,我觉得广东的问题甚至更加严重一点,我们处在改革开放前沿,农业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农民外出务工其他收益所占收益比例比较大,从农业这块来讲更加滞后,”林旭钿详细分析,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农民“两工”,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资主体缺失而新的投融资机制又未形成,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单薄,投入严重不足。过去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主体是农村各级集体组织,农村体制改革后,“三级所有、队为基幢的体制取消了,农村水利设施管理组织乏力,陷入管理缺位的状态。
林旭钿坦承,“过去8年,我们把大部分的财力、精力都放在了大江大河治理上,农田水利特别是“五斜水利工程存在较多问题。从今年秋冬开始,广东打算用5至10年时间,累计投入800至1000亿元开展农村水利万宗工程建设大会战,争劝三年明显见效,五年达见成效,十年基本完成”。农田水利事关粮食安全,事关民生改善,要果断地、大气魄地推进。”
林旭钿介绍,认真做好万宗工程的统筹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省投入800到1000亿,对山区1000亩以上,其他地方万亩以上的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完成重点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在全省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建成一批新农村水利示范镇,基本完成“小山塘、小灌区、小水陂、小泵站、小堤防”等农村“五斜水利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
广东旱情大、灾情小
如今极端天气频繁,我国今年不少省份更出现了旱涝急转的情况,在连续干旱后遭遇暴雨成灾,人们苦不堪言。“其实我省今年情况也比较严重,我们在大旱之年没有看到很严重的旱情,主要是我们这几年构建的防灾减灾体系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去年通过科技调动,水库储水比往年增加了。”林旭钿说,“华华省长听取了汇报之后,非常高兴,给了一个我们今年是‘旱情大、灾情携的评价。”
林旭钿表示,接下来将重点进行“双千工程”:千里海堤达标加固工程建设,全省共规划除险加固海堤工程115宗、长1520公里,总投资约90.31亿元,该规划将尽快报省政府审批,力争今年10月阳江、汕尾海堤工程率先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千宗治洪治涝工程,对纳入规划的441座病险水库、166座大中型病险水闸进行除险加固,对166条中小河流进行治理,对60个山洪灾害防治县开展非工程措施建设。
广东水资源紧缺接近警戒线
“大家对水资源的问题越来越重视,这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关系到幸福指数,我们一直把保障全省供水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林旭钿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来加快水资源的管理,提出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它的精神是三条红线、一个制度。”
林旭钿表示,“三条红线”一是实施总量控制的制度,国家把水资源分配到各个地方,作为省用水的总规模进行控制的,我省08年已经在局部地区开始推进了,在东江流域通过省政府批复的方案,已经把东江流域106亿的水资源分配流域各市,最终通过用水总量控制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节约用水。
二是用水效率,广东水资源非常紧缺,我省人口已超1亿,是国内第一人口大省,水资源是人口跟资源的矛盾非常突出。全省水资源是1830亿立方米,国际上人均水资源量1700,广东已经到了警戒线,而全国平均则是2200方。
三是纳污能力的建设,江河承受能力总是有限度的,污水排得越多,饮用水源不达标,内河涌就会发臭,我省提出根据河流纳污能力多少来纳入指标,指标将作为环境保护部门控制区域总量的预计。
“节水工作如果没有整个社会公民的参与,要最终实现是很难的。”林旭钿举例,“特别是南方用水的习惯也不一样,很多人洗菜,从开始洗到结束,水龙头一直开着,怎么样培育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是今后的一个重点问题。”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12℃~高温20℃ | 低温11℃~高温15℃ | 低温10℃~高温15℃ | 低温11℃~高温20℃ | 低温13℃~高温22℃ |
多云 3-4级 |
多云 3-4级 |
多云 <3级 |
多云转晴 <3级 |
晴 <3级 |
阳江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