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阳江天气 > 阳江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海堤变沙堤 难觅一块大石头

2011-05-06 来源:新浪网

  广东沿海海堤建设不容乐观,“半拉子工程”触目皆是


  湛江遂溪界炮镇团结联围,在“黑格比”台风中溃坝,经过小修小补成为如今的“沙堤”。南方日报记者吴伟洪摄

  徐闻新车港海堤溃坝处,缺口长约30米、高5米、宽5米左右。

  吴伟洪摄


  施工中的海堤。吴伟洪摄


  施工中的澄海海堤。吴伟洪摄

  □南方日报记者彭国华苏稻香崔财鑫实习生熊汉琳杨名策划:郭亦乐邓红辉统筹:陈清浩

  问策广东水利之3关注千疮百孔的海堤

  ●与其说是“海堤”,不如叫“土堤”或“沙堤”更为确切。灰黄的泥沙垒成一条高约3米、长达10余公里的堤坝。站在大坝上细看,整条大坝难觅一块大石头,偶尔见到一两块老化的劣质水泥嵌在沙土里;泥沙十分松软,有些地方一踩上去,脚就陷进去。

  ●据省水利厅统计,广东4029.6公里海堤中,万亩以上海堤139条,堤长2220公里,约占全省海堤总长度的一半以上。但此前,万亩以上海堤中,大部分5万亩以上和少量重点万亩以上重点海堤工程纳入全省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进行修复建设,余下等待资金投入加固建设的万亩以上海堤仍达1485公里。

  “3·11”日本9.0级强震及引发的海啸让全世界记忆犹新。人们在电视中看到,10余米的巨浪漫过长长的海堤,疯狂地席卷着海边的居民。日本海啸发生后,批评的声音不断,人们指责这些海堤“华而不实、形同虚设、不堪一击”。对此,京都大学灾害预防研究所的河田惠昭表示:此次灾害幸亏“防波堤有效地削减了海啸的威力”,否则后果要严重得多。“但这次对手太强大了,这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应对策略。”

  事实上,作为海洋大省的广东,拥有4114公里长的海岸线,从最南端的徐闻,到与福建接壤的南澳岛。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当台风或海啸来临之时,广东沿海的海堤能否经受住大自然的考验?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雷州半岛南北部的湛江市徐闻县和遂溪县的海堤实况,发现广东沿海海堤建设不容乐观,“半拉子工程”触目即是,一旦遭遇狂野海啸,后果难以预料。

  遂溪海堤黄泥沙垒成

  在由遂溪县界炮往海边村庄的路上,透过车窗,一排排桉树连绵不绝地映入眼帘。进入村庄,不时遇见几位归来的渔妇,三三两两地相伴而行,穿着围裙、踏着筒鞋、挑着水桶,边走边说笑着朝村里走去。孩子们则在村庄旁边热闹地嬉戏玩耍。村庄后面是一大片农田,3月中旬,乍暖还寒之际,正是播种的好时节,可是由于田地曾经被海水浸泡过,大部分都荒废着,数不清的牛放任田间,悠然自得地品尝着青草。

  据村委一位姓邓的负责人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这些农田都是四五十年前“围海造田”时形成的,村民主要用来种水稻、花生等农作物。受前几年海堤溃坝影响,现在的田地坑坑洼洼,只能荒废着,有点头脑的村民就自己挖水塘用来养鱼养虾。与荒废的农田相隔不足百米处,就是海堤。与其说是“海堤”,不如叫“土堤”或“沙堤”更为确切。灰黄的泥沙垒成一条高约3米、长达10余公里的堤坝。站在大坝上细看,整条大坝难觅一块大石头,偶尔见到一两块老化的劣质水泥嵌在沙土里;泥沙十分松软,有的地方一踩上去脚就陷进不少。

  上述村委负责人表示,可别小瞧这17公里“沙堤”,它可是当地村民的“守护神”,保卫着下斗伦村等3个村庄、1.5万亩良田,以及上万名村民的生命安全。这一海堤叫“界炮镇团结联围”,年代已经久远,大概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2008年,这条联围海堤在“黑格比”台风中溃坝,当时海水冲破堤坝真奔村庄,洪水甚至直接淹到村民家的窗台,8万多村民在齐腰高的海水中疏散,洪水维持了四五天才退去。“黑格比”袭击村庄后,海堤留下又长又深的缺口,村民们自发组织一些劳力,请一些挖机填补。然而,囿于财力不逮,海堤只能将就成为今天的“沙堤”。

  海堤外侧,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沿着海堤整齐划一地排列着,树林间的野鸭鸣叫不时传入耳里。遂溪县水务局李新表示,红树林可以用来“削浪”,如果不是红树林挡着,洪水一到,海堤即溃。即使有红树林的保护,这样的沙堤防洪能力也只有“几年一遇”。据《雷州府志》记载,“遂溪”是劝溪水合流,民利遂之”之意。自唐朝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始置县以来,遂溪在历代统治者心目中都有着不寻常的位置。由于农业发达,当地盛产甘蔗、龙眼、荔枝、香蕉、菠萝等土特产,遂溪甚至有“全国第一甜县”的美称。然而,海堤安全却困扰着这个“全国第一甜县”。

  徐闻海堤也有“断头路”

  驱车行驶在徐闻县乡村公路上,成片成片的香蕉、菠萝、韭菜等农作物映入眼帘。而一旦靠近海边,渔船出海、鱼塘养殖的气息又扑面而来。———“村里无闲人,村外无闲田”,这句当地的俗语用来形容徐闻一点也不假。

  然而,在徐闻县新车港村的一处海堤缺口处,南方日报记者看到一条长约30米、高5米、宽5米左右的大缺口,缺口一侧是村庄,另一侧则是鼎鼎大名的南海。如同一个“血盆大口”,南海海水通过这一缺口直接通到了村庄的鱼塘边上。

  徐闻县一位姓许的副局长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在溃堤缺口处原来还有一个水闸,村里人用它来“纳潮”与“排潮”,也就是协调淡水与洪水进行灌溉或排涝。然而由于洪水威力惊人,水闸也被洪水“卷走”了。新车港海堤和水闸始建于1968年,海堤全长5.2公里,保护着镇下港、尖岭、姑村、海星1.7万多群众及3500多亩农田。2010年10月4日至7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新车港的海堤被冲毁500多米,农田全面受浸,虾塘被冲跨,当时洪潮水位高达2米,导致附近村民8000多人受灾,仅新车港一带直接损失就达1500多万元。当地村民回忆说:“那几乎是徐闻县百年难得一遇的洪灾,当时前来抢险的解放军有整整三大车。”

  沿海堤而行,记者看到海堤也有“断头路”:一段约100米左右的海堤,如“Z”字形保护着白沙村,内墙侧用泥土夯实,沿海侧及堤面则用水泥铺盖,但仅仅100米就出现“断头路”。上述姓许的副局长告诉记者,“原来规划约有1000米需要修建海堤,但囿于资金限制,只能先修前面的100多米应急,后面的海堤等资金筹措充足再继续修。”徐闻县也是临海县域,海岸线长达372公里,共有海堤55条。事实上,像白沙村那种海堤“断头路”或“沙堤”现象远不止一两处,有的地方甚至根本没有堤坝防护。

  150公里海堤仅1公里达标

  遂溪江海堤围大部分兴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受当时各方面条件制约,导致海堤堤身低矮单薄且窄小,加上年久久修,水土流失严重,海堤沉陷、变形、滑坡等现象时有发生。统计数据显示,全县150余公里的海堤线,仅旧库海堤1公里按照设计标准建设达标,其余都存在不达标的问题。

  由于资金缺位,现在海堤大部分没有“砼防护”(即堤身没有混凝土),即便有也大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铺建的,失去运用功能。而修建时嵌入的水闸,也大部分破烂不堪,失去其原有的功能。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及《堤防工程设计规范》,海堤设计防潮标准如需达到20年一遇,堤顶高度必须有6.5米,但事实上,遂溪沿海几宗大的海堤高程一般只有4.5—5米,要比设计标准偏低1.5—2米,这导致台风暴潮来临,海堤都有漫顶垮堤的危险。

  遂溪县水务局李新表示,以前省里对修建海堤的要求是只有“保护3万亩以上农田”的海堤才给予下拨修建资金,虽然后来改为“保护1万亩以上农田”的标准,但绝大多数海堤还是因为“门槛高”而得不到援助。

  李新说:“事实上,不能仅凭田地数量来衡量,保护人口的数量也应该纳入考虑范围,这才是以人为本的表现。而且,要修就得修一整条才能防潮,光修一段的话,海水一样冲进来,等于白修。”

  而徐闻县海堤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徐闻海堤基本上也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统计数据显示,全县72.89公里的海堤仅有松树港2.8公里基本达标,其余70余公里防御洪潮的能力均低于“五年一遇”,属危险海堤。由于绝大部分海堤是在原小堤基础上培厚加高形成,因而普遍存在堤身结构缺陷及施工质量差的问题,大约有60%的海堤迎水坡一面没有块石覆盖,洪潮一来,海堤根本没有防御能力。

  徐闻县副县长陈俊告诉记者:徐闻县三面环海,海岸线十分长。很多小海堤是五六十年前修建的,标准低、设计粗糙、年久失修。由于没有资金护理,水利部门想管也“有心无力”,而居民自发性的修修补补也无济于事。可以说“目前绝大部分海堤属于没有‘户口’的状态”。

  徐闻县水利局局长邓恩勇表示:“由于省里有关条文规定,省财政出资修建的海堤需要达到‘保护良田1万亩以上’才能上报,徐闻绝大多数海堤根本不能达到这一标准,因此能够得到省财政扶持的并不多。”

  目前,徐闻列入省市计划的只有和安新安、松树港、盐田北堤及前山山海堤四处,其余海堤则属于“嗷嗷待哺”状态。

  ■水利欠账

  不少海堤五六十年未大修

  防潮能力仅为5至10年一遇

  千疮百孔的海堤,遂溪与徐闻样本仅是广东海堤建设中的缩影。

  广东是全国陆地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上千条总长度达4029.6公里的海堤,守护着广东沿海14个地市共437万亩耕地和700多万人口,其中包括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以及欲凭大石化、大钢铁基地崛起的东西两翼地区。

  “广东是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土地、厂房资产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高,但广东也是‘三碰头’(台风、暴雨、天文大潮)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一旦遭遇特大台风甚至‘三碰头’袭击,海浪潮位很高,一般海堤防不住,经济损失往往数以亿计。”中国水科院院士王浩说,从近些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看,海平面上升已在预期中,中国东南沿海2050年海平面将提升20—40厘米,加上天气异常,极端天气、台风暴雨突发、多发,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等等,广东海堤加固建设已势在必行。

  实际上,大多数海堤年久失修、危险重重是不争事实。据广东省水利厅统计,广东4029.6公里海堤中,万亩以上海堤139条,堤长2220公里,保护着200多万亩耕地,约占全省海堤总长度的一半以上。但此前,万亩以上海堤中,大部分5万亩以上和少量万亩以上重点海堤工程纳入全省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进行修复建设,剩下等待资金投入加固建设的万亩以上海堤仍达1485公里。

  过去几年,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影响,各地极端天气频发,广东受强台风袭击的风险和损失增大。2008年,号称史上最强悍的台风“黑格比”就接连摧毁了东莞阳江等地多处海堤大坝,阳江海陵大堤更因受正面袭击遭受严重损毁,海陵岛一时成为断水、断电、断行的“孤岛”。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台风造成全省经济损失在60亿元以上。

  “广东海堤大多是由当地农民凭着经验和自身需求自发担着余泥垒成的,不少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除了80年代左右有过一次小规模的修复外,政府牵头大规模进行海堤建设的仅有刚刚结束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广东一位水利专家说,我省大部分未加固海堤,堤身单雹隐患严重、穿堤涵闸损毁,总体堤围防潮(洪)能力不足。

  据专家王滨透露,广东不少海堤防潮能力只有5—10年一遇,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较高的标准,广东小型海堤防潮能力需从10—20年一遇上升为50年一遇水平,而防护城市和工厂的海堤需要提升到100年一遇的水平。

  相比兄弟省份,浙江江苏在几年前就由政府主导完成海堤修复加固建设,目前,“广东海堤建设的步伐比江浙要落后10年左右”,与我省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严重不相适应。

  ■未来规划

  千里海堤加固规划将报省政府审批

  广东令人忧心的海堤建设现状已引起省政府的重视。海堤达标工程已成为广东“十二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头戏,在近期我省计划启动的水利“双千工程”中,加快“千里海堤加固达标工程”成为重要内容。

  “十二五”期间,广东将全力推进建设的万亩以上海堤达标加固工程涉及全省108宗尚未达标加固的万亩以上海堤,堤围总长度达1485公里,保护325万人口,捍卫287万亩耕地,工程总投资额将达74.2亿元。其中5万亩以上重点海堤9宗,堤围长150公里,投资达7.5亿元;1万—5万亩海堤99宗,堤围长1335公里,投资将达66.7亿元。

  5年完成万亩以上海堤达标建设

  记者从广东省水利厅获悉,广东万亩以上海堤加固达标工程,将纳入省人大代表重点建议“关于加快重点江海堤围除险加固建设”办理范围,由省人大领导亲自督办,省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目前,省水利厅已经启动加快重点江海堤围除险加固建设规划,计划6月份形成规划成果,报省政府审批。规划出台后,省政府将牵头组织相关调研组,对相关地市的万亩以上海堤进行深入调研,对海堤建设的规模和资金额等提出相应建议,争取在5年内完成万亩以上海堤的加固达标建设,每年投资约15亿元。

  目前,环顾全省,汕尾、阳江是堤围数量较多、堤长较长的两个市,也是我省遭受洪涝、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袭击较频繁的地区。在两市部分重要万亩以上海堤工程在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得到除险加固外,目前两市已经编制了海堤达标加固建设规划,经省水利厅初审后,已上报省发改委审批。阳江、汕尾市海堤达标加固工程已分别纳入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实现“五年大变化”的指导意见》的重大项目。

  据悉,阳江市的有关规划提出将加固海堤46宗,总堤长253公里,加固水闸200座,总投资约需150.4亿元。汕尾市的有关规划提出将加固海堤20宗,总堤长238公里,加固水闸217座,总投资约需15.1亿元。

  摸索“财政支持+自筹资金”模式

  专家表示,高标准打造加固海堤是广东海堤建设的总体要求,尽管资金上有压力,但省财政更加给力、地方资金筹措创新思路,没有攻不克的难题。

  广东省水利厅有关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些年来,广东省各地市在资金紧缺的现状下不断摸索“政府财政支持+地方自筹资金”的办法建设加固海堤,其中不乏鲜活的成功案例。如通过发动企业捐款等社会集资方式建设加固的湛江市海堤兼城市防洪工程———观海长廊以及茂名茂港区城市防洪工程,分别达到100年一遇和50年一遇的防潮防洪标准,不仅提高了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而且上升为滨海城市令人流连驻足的新景观。
今天(12/13日星期五) 明天(12/14日星期六) 后天(12/15日星期日)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晴 晴 晴
低温12℃~高温20℃ 低温11℃~高温15℃ 低温10℃~高温15℃ 低温11℃~高温20℃ 低温13℃~高温22℃
多云
3-4级
多云
3-4级
多云
<3级
多云转晴
<3级

<3级
阳江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