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阳江天气 > 阳江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抓住发展新机遇 推进水利新跨越(组图)

2011-03-22 来源:网易

  
抓住发展新机遇推进水利新跨越访南京市水利局局长王凯新闻提示今天是第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昨日,记者专访了南京市水利局局长王凯。


  A7

  2011年3月22日星期二

  专版

  NANJINGDAILY

  高淳县阳江镇河塘疏浚整治后面貌一新。黄牛摄

  A

  深刻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D

  记者:今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都突出了水资源管理,请问确定这个主题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吗?

  王凯:水资源既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也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无论是从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还是从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角度,都与水密切相关。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是“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我理解“中国水周”活动主题是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战略层面的高度概括,是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的重点。

  记者:刚才你提到中央一号文件,能否介绍一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

  王凯:近年来特别是去年在全国范围内频繁发生的严重洪涝干旱灾害,已经暴露出水利存在着“基础脆弱、欠账太多”的问题。中央之所以在这个时候选择以一号文件形式出台《决定》,我理解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水旱灾害频繁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近几年洪涝、干旱、泥石流造成的巨大损失,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二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必须尽快消除水利的瓶颈制约。三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要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要夯实农田水利这个基矗所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新政策、新举措。

  首先,明确了水利的战略定位。中央一号文件开宗明义地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的内涵不断丰富,水利对全局的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

  其次,在强化水利投入、管理和改革等方面有很多新亮点和新突破。一是在水利投入机制上有新突破。文件提出,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二是在水资源管理制度上有新突破。文件鲜明地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三是在水利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针对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层次制约,文件重点强调了四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在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方面,提出要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提出要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健全良性运行机制;在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方面,提出要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水价改革方面,提出要逐步实行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超额累进加价制度,稳步推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这些重大举措,是对过去水利扶持政策的集成发展,是对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创新。

  记者: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我市已开展哪些工作?

  王凯: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应该说是水利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因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3次召开会议,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形成了“把水利作为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致共识,并结合全市实际,准备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水利系统对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对“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今年的工作计划等都做了相应地调整。

  建设国家生态城市

  水利着力点有哪些

  南京市三汊河口闸。黄牛摄

  B

  记者:刚才你谈到了《决定》的出台对南京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那么我市水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呢?

  王凯:南京的水利工作,历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十一五”期间,按照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三水统筹”治水理念和“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思路,初步实现了从服务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水利向保障经济结构调整、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水利转变。一是水利工程建设继续加快。全面完成了长江南京河段二期河道整治、秦淮河支流二干河整治、滁河干流应急除险加固及六合城区段治理、12座中型水库及14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淳东及横溪等灌区配套建设与节水改造,总投资约40亿元,大大提升了防洪保安能力和农村灌排能力。二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成效显著。加强了取水、用水、节水管理,强化地下水管理,对全市112个水功能区水质全面监测,建成16个农业节水工程和82个工业节水项目,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96立方米。三是依法治水、管水得到进一步加强。出台了《南京水资源保护条例》、《南京市水利工程管理保护办法》;加大了执法巡查力度,依法查处了一大批水事案件,维护了正常的水事秩序;对河湖实行分级管理,成功创建了4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创建1个国家级水管单位、3个省一级水管单位、2个省二级水管单位、7个市级水管单位、12个市级小型水库管理单位,推进了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

  经过多年建设和治理,全市已初步建立了防洪挡潮、抗旱、除涝、降渍、调水五大水利工程体系,在历年的防汛抗旱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南京地理位置特殊,境内滁河、秦淮河、水阳江三大水系在我市入江,长江大堤防洪能力明显低于上下游省市,防洪基础设施薄弱,再加上极端天气频率与强度增加,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区域和城市防洪除涝能力不足。长江干流尤其新济洲、八卦洲河段需进一步整治,滁河、水阳江治理尚未全面展开,干流部分河段河道及堤防断面不足,洪水出路尚未完全解决,防洪标准仅为10—20年一遇;秦淮河主要支流不足20年一遇;南京城市防洪14个防洪圈中,部分防洪圈堤防尚未达标,同时南京城市范围向外拓展,副城、新城等城市防洪标准也需相应提高。二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建设整合不够,部分丘陵山区抗旱能力不强,部分灌区翻水线老化失修严重,渠道及建筑物完好率不足50%;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河道河塘淤积严重,部分圩区河道引排不畅,水质恶化。三是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有待深化。城乡防洪、排涝、供水、节水等涉水事务没有统筹安排;节水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但人均用水量仍然偏大;全市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四是水利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增强。水利投入相对不足、投资渠道相对单一;如何有效处理好地方经济发展与水工程、水资源保护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索;水法规贯彻执行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规范化、科学化。

  记者: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加快水利发展改革将从哪几个方面着手?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王凯:“十二五”期间,南京水利工作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紧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以“大水利、大工程、大整合”的理念,从基础抓起,一是突出防洪保安。要下大力解决主要江河防洪基础薄弱问题,长江干堤全面达到“长流规”设防标准,滁河、水阳江、秦淮河总体达20—50年一遇,城区等重点段达国家规定的城市防洪排涝标准,所有水库达到规范设计防洪标准,防汛防旱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南京城市防洪标准全面达到100年一遇。二是突出农田水利。围绕农业“1115”工程,在为100万亩高标准良田提供优质灌排服务,为100万亩高效养殖畅通水系、改善水质,为100万亩经济林果强化水源保障,为50万亩标准化菜地配套高效节水灌溉体系的同时,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整合完善。全市农村河道、塘坝全部疏浚一遍,村庄水环境明显改善。三是突出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各项节水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二五”期末,全市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0亿立方米以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5%以上,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80立方米以下。四是建立现代水利服务体系。水法规体系和水利规划体系基本建立,水利建设市场规范有序,工程管理经费得到有效落实,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水事秩序正常稳定。

  记者:刚才注意到你把防洪保安放在了“十二五”期间水利工作的首位,请问在防洪保安方面有何举措?

  王凯:前面已经说过,南京用于防洪保安的水工程设施基础还比较薄弱,以长江干堤为例,标准较低,与邻近省市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已不能适应全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十二五”期间加强防洪保安基础工程建设依然是重点。一是要加强大江大河治理。实施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以及新济洲、八卦洲等重要河段整治工程。全面推进滁河防洪治理,实施干流堤防加固、马汊河分洪道拓浚等工程。加强水阳江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实施部分河段堤防退建,干流堤防加固等。二是加快城市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实施包括主城、副城、新城的南京城市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建成稳固的城市防洪保护圈,增建排涝泵站,增强城市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城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重点集镇防洪安全工程建设。三是实施水系沟通及水资源配置控制工程。开工建设秦淮东河,切岭沟通秦淮河和九乡河流域,增加行洪和调水通道,减少洪水进入主城并改善城东地区水环境。实施石臼湖建闸控制工程,调控水量,改善水质。四是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工程除险加固。完成江宁河等9条中小河流和黄木桥河等一批市级重点河道整治。完成第二批90座病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实施10万方以上大塘坝加固建设。完成新禹河闸等7座中型水闸改建加固。五是重视科学防汛、提高应急能力。加强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建立长江、秦淮河、滁河洪水预警预报体系,完善水雨情、工情、灾情实时监测传输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健全防汛工作组织机构,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建立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队伍。

  C

  “十二五”期间落实《决定》的主要举措

  我市水利发展现状

  溧水县中山水库。缪宜江摄

  记者:在南京市的“十二五”规划中,确立了要建设国家生态城市的目标,请问水利部门的着力点有哪些?

  王凯:市委“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要以建设国家生态城市为抓手,深入实施绿色南京工程,其中的“四带”即:明城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滨江风光带、秦淮河上下游百里风光带、滨河(包括金川河、外金川河、北护城河)风光带,都是以水为主;正在建设中的“十大功能板块”,有8个板块涉及水事务。应该说水生态构成了生态城市的基矗从去年6月份开始,市水利局就成立了8个由相关处室及河道管理处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服务城市重点板块建设工作组,与重点板块领导机构进行对接,及时提供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方面的咨询与服务,半年多来已取得明显成效。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水利部门要把抓好水土保持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两个重点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长期战略和着力点。

  记者:据了解,国家新《水土保持法》已从今年3月1日起施行,请你谈谈在我市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

  王凯:我市地处南方,植被覆盖率高,因而水土保持工作极易被忽视。这几年每到汛期,同样的雨情,河流水位明显高于以往,主要是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水库、塘坝淤积,降低了泄洪能力。而水土流失又是丘陵山区毁林开发、开荒种植、乱采乱挖等造成的。在我市6590平方公里总面积中,丘陵山区占58.3%,轻度水土流失达840平方公里,防止水土流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新颁布的《水土保持法》要求,未来我市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重点突出预防和治理。在预防方面,必须抓住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这个基本环节,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做到建一个项目,改善一片生态环境;修一条路,建设一条绿化带。在治理方面,将对全市332个小流域进行规划,并以小流域治理、金牛等9个中型灌区改造为纽带,通过保水保土工程、生态修复、农田整治等措施,用3—5年时间,完成小流域治理,连点成片,达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目标,营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城市生态环境。

  记者:刚才你在“十二五”水利发展的目标中讲到了水资源管理,我市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准备采取哪些措施?

  王凯:从2008年起,我市就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工作,水利部将在今年四五月份进行验收。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我感到,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即使在南京这样的丰水地区,“三条红线”一条也不能逾越。一是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进行总体部署,按照取水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科学确定水资源配置方案及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计划以及节约和保护规划,并落实到取用水日常管理中。二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根据水功能区的现状水质和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水质目标,确定全市所有水功能区的水环境承载能力,核定全市及各水功能区的纳污总量,严格审批新增入河排污口,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管理,规划建立江南石臼湖、江北金牛湖应急备用水源地。三是制定用水效率控制红线,遏制用水浪费。根据国家节能降耗和全面推广节水型社会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十二五”期间建设节水技改示范项目70个,创建企业、灌区、单位、小区、学校等各类节水载体50个。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制定节水激励措施,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吕宁丰(本文来源: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今天(12/13日星期五) 明天(12/14日星期六) 后天(12/15日星期日)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晴 晴 晴
低温12℃~高温20℃ 低温11℃~高温15℃ 低温10℃~高温15℃ 低温11℃~高温20℃ 低温13℃~高温22℃
多云
3-4级
多云
3-4级
多云
<3级
多云转晴
<3级

<3级
阳江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