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阳江天气 > 阳江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涨潮”来袭 百姓应对高物价时代各出法宝(图)

2010-11-24 来源:新浪网

  
 东莞南城华宝鞋业厂工人宿舍,袁图俊向记者展示他唯一一件冬衣,这件原价300多块的外套,是他趁打折花250元买下来的。物价上涨,平时喜欢逛街购物的袁图俊,上街的次数也减少了。 记者 陈奕启摄
东莞南城华宝鞋业厂工人宿舍,袁图俊向记者展示他唯一一件冬衣,这件原价300多块的外套,是他趁打折花250元买下来的。物价上涨,平时喜欢逛街购物的袁图俊,上街的次数也减少了。 记者 陈奕启摄
 李陈女今年77岁,全家的生活费就靠他 的退休金和补贴,加起来1000多元。大女儿生病需要喝糖水,但糖价上涨令他十分犯愁。 记者 方光明摄
李陈女今年77岁,全家的生活费就靠他 的退休金和补贴,加起来1000多元。大女儿生病需要喝糖水,但糖价上涨令他十分犯愁。 记者 方光明摄

  “我在遥望,市场之上,有多少东西在自由地上涨!昨天已忘,掏干了钱囊,我要和你重逢在借钱的路上……”一首改编自流行歌曲《月亮之上》的“物价上涨歌”日前在网络上疯传。从最初的“豆你玩”、“蒜你狠”到“姜你军”、“糖高宗”……大量日常消费品价格的上扬,确实让大家感受到了不小的焦虑。

  不断上涨的物价会给广大市民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一轮物价上涨原因何在?从今天起,将推出系列报道,关注并探讨这一民生问题。

  今年以来,从最初的猪肉、蔬菜、鸡蛋、食用油,到后来的快餐、方便面、苹果、牛奶……在一片“涨”声中,老百姓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物价快速攀升所带来的生活压力。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和低保人群,他们所受的影响最大,因为这两类人群的开支主要花在食品上。对于东莞大多数家庭而言,并没有心思去考虑涨价的原因。对于他们来说,面对现实继续生活远比寻根问底来得重要。

  “煤球也涨价,用电会好点吗”

  ◎主角:困难户李陈女和张官娣

  昨日上午10时许,阳光照进莞城上水巷。困难户李陈女搬出两张凳子,陪女儿晒太阳。幽静的小巷青砖墙旁,老人脸上的褶皱见证着时间的流逝。

  两父女没有开口交谈,但李陈女的内心并不平静。“大女儿每天都要吃冰糖,连糖都贵了一块钱。”面对现实生活中让人苦恼的开销,李陈女淡然的语气中透出一丝无奈,“这是社会的变化,每个人都得接受”。他并没有心思去想物价为什么上涨了。

  李陈女今年77岁,与两个女儿住在一起,45岁的大女儿自出生起就患有精神一级残疾,二女儿因照顾姐姐无法工作。李陈女每月的退休金和补贴加起来有1000多元,就靠这份收入支撑着一家三口所有的生活开销。

  中午,李陈女煮了鱼丸和豆芽,“青菜不买超过2元的,买些便宜的豆腐、7元一斤的肥肉,”李陈女算计着,不管肉价菜价怎么涨,都要将每天的买菜钱控制在10元左右。其实,他最喜欢吃的就是瘦肉,但瘦肉已经升至15元一斤,他舍不得买,退而选择7元一斤的肥肉。

  虽说15元一斤的肉可以不吃,从2元升至3元的雪梨可以不买,米也可以将就一下,买2元一斤的,但对李陈女的大女儿而言,糖不能不吃。每周李家至少需要用2斤糖,煲点纯糖水,缓解女儿的病情。

  李陈女家的厨房设置在三楼天台,是临时搭棚建起的,倾斜成75°的楼梯只有半米宽。电饭煲破旧得连盖子都盖不牢,烧水也依旧用煤炉。李陈女不敢想购买新电器的事,但又不得不想,“煤球也升价了啊,从每个3.2毛升到3.8毛,天然气就更不用说了,炒菜用电,不知是否会好一点呢?”

  “切肉不离皮,怎么困难也不能丢弃女儿”,李陈女说。话虽如此,这一份微薄的收入却令父女三人的生活举步维艰,发钱的日子还没到,钱就已经花光了。通常每月15日才发困难户补贴,但这个月,李陈女14日就去了一趟银行,想看看钱有没有提早发下来。

  面对物价上涨,72岁的张官娣的办法就是“贵了就少吃点”。张官娣和40岁患有残疾的儿子住在莞城上岭二街,两人靠加起来近千元的老人金和社区分红生活着。“不管怎么涨,肉和菜总是要吃的,肉每两天买一次,每次买10元,超过2元/斤的菜,就不去过问。”张官娣说。

  但张官娣这次去买米时,算了很久都不敢相信,平时70元能买到30斤米,现在怎么要花79元了?她递上一张百元大钞,只拿回了21元的找赎,她摇摇头,问:没算错吧?

  先管好两张嘴,再考虑第三张

  ◎主角:白领夫妇大胜和小荷

  大胜(化名)和小荷(化名)曾经是让人艳羡的一对。两个标准的白领,有房有车、有稳定的收入,定期外出旅游。可是这样的生活在半年前戛然而止。

  今年6月,因为身体不适,小荷从原来的单位辞职,不再找工作,而是专心在家复习考博,因为进高校当老师是她多年以来的梦想。家庭收入突然减少了三分之一,再加上物价的快速上涨,让这个家庭的负担陡增。

  “从四五月份开始,我就明显感觉到物价上涨了。”小荷说,平时他们喜欢在家自己做饭,去年,离家最近的那家超市菜价还很低。“很多青菜都是几毛钱一斤,一块多的已经算很好的了。有时候打特价,新鲜的生菜、水白菜只要一毛钱、甚至八分钱一斤。”

  但这样的日子在逐渐远去。自从成了家庭主妇后,小荷对物价飞涨的感受愈加强烈。“四五月份以来,超市里的青菜基本上涨到1.5-2元钱一斤。但从8-10月份以来,2元以下的很少见了,3-4元很正常。”小荷印象最深的是生菜的价格,去年,花一毛钱可以买一大把,但现在生菜的价格已飙升至3.98元/斤。以前,小荷很少在菜市场买菜,因为觉得不干净。但现在,她发现菜市场的青菜价格基本在1.5-2.5元/斤,比超市便宜很多,“我已经有半个月没去超市买菜了。”

  除了青菜,猪肉的价格飞涨也在逐渐改变这个家庭的饮食习惯。小荷说,从去年至今,猪大骨的价格已从8.5-9.8元/斤涨至12.5元/斤,排骨的价格也从13.5元/斤涨至17.5元/斤。“以前每天都会买猪大骨煲汤,现在一周只买两次。而且,现在也少吃猪肉了,牛肉、鸡肉、鱼反而吃得多,这几种的价格只涨了1-2元/斤。”

  在水果、零食方面,这个家庭也在竭力压缩开支。小荷喜欢吃苹果,但6月份仅48元/箱的苹果现已涨至65元/箱,而柚子的价格也从1.5元/斤涨至了3.98元/斤。另外,核桃的价格已从18元/斤涨至25元/斤,“以前一周至少要买两斤,把核桃当饭吃,现在一周都吃不到一斤了。”桂圆也从7元/斤涨至12元、14元/斤。

  以前,大胜和小荷经常周末开车出去玩,回来就下馆子,但现在两人都尽量每顿在家解决,“能不出去吃就不吃。”而小荷多次听到大胜下班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汽油又涨价了1

  物价飞涨,两人都有意识地克制着消费,尽管如此,每月家庭支出仍比以前增加了至少五六百元。

  现在,大胜每月一万元左右的收入在维持着这个家庭的所有开销,除去1500元房贷、1000元左右汽油费、1200元左右柴米油盐、2000元买衣服,再加上水电、物业等开支,每月仅剩两三千元,而需要大开销的读博、生养小孩等费用还在苦苦筹集之中。当然,小荷目前还不需要马上应对这两宗大消费,但她和大胜去年规划的5年内将两房换成三房的计划,在物价飙涨面前只好搁置了。

  秋衣当冬衣 下馆子改快餐

  ◎主角:工厂工人袁图俊

  今年冬天来得有点迟。但袁图俊早在四五月份便未雨绸缪,花250多元买了一件换季打折的外套。然而,尽管早已过了立冬,东莞的天气仍如深秋般暖和,袁图俊这件外套还未派上用场,但生活开销的“冬季”早已悄然降临。

  袁图俊是贵州人,20岁,华宝鞋业员工。一年半前,他还是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由于工作出色,不久后他被调换到另一个岗位,成为一名数控员,月收入2000元。

  跟东莞数百万工厂里的打工仔一样,袁图俊平时过着简单的“三点一线”的生活:车间、食堂、宿舍。工厂里包吃包住,平时难有私人消费的机会。一旦到了周末,特别是发工资的时候,袁图俊和同事便像“放风”一样,开开心心地外出逛一圈,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和零食之类。但几个月来,袁图俊发现几乎所有东西都在涨价。不过,最“恐怖”的还是聚餐的费用。

  袁图俊和同事外出时总会下一次馆子,换换口味。聚餐实行A A制,每人每次花费20-30元。然而,大家惊讶地发现,曾经8元/盘的青菜已涨到了10元/盘,且分量也变得少了,青椒炒肉丝也由原来的8元涨到了12-15块。“以前一个月大家要聚2-3次,现在一个月只能聚一次了。”另外,工厂外的快餐价格也呈直线上涨,两三年前3元一份,后来涨至5元,而现在已涨到了8元、10元一份。

  袁图俊说,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尽管已经很努力地克制消费,但每月的开销还是从以前的600-700元上升到了800-900元。

  袁图俊打折买的那件外套很薄,只适合现在这种天气穿,但袁图俊将它当作“冬衣”,而且是唯一一件,“等到天气再冷一点才穿吧。”袁图俊说。

  “限涨”之后 “限涨令”出台

  市民叫好担忧落实

  “这个措施好啊,早就应该这样制止价格上升了。”东莞市物价局于本月23日出台的《七项稳定消费价格水平措施》,得到了市民的一片好评。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有市民认为该措施有积极作用,也有市民担忧接下来的落实问题。

  “希望加强价格波动预测”

  阿芬家住南城豪岗,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和普通打工者,她表示价格波动随时影响着日常生活开支。“去年的蒜子1元1斤,今年升到7.5元后没便宜过了,以前炒菜放2粒,现在用1粒。这些累计起来不是小钱。”

  阿芬告诉记者,她的老家阳江的天然气是90元,而东莞是118元,跟她一样的许多家庭已经改用电磁炉炒菜,“出了限涨令,起码心里有个底,知道不会再涨了,现有生活水平暂时不会降低。”

  在东城一事业单位工作的黄先生表示,措施的出台保障了一部分人的利益,相信会有积极作用。但他认为,涨价之后再出台的措施显得还是滞后,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加强价格波动的预测,在未有大涨幅之前出台,效果会更好。而且,限涨令只控制年内的提价,时间太短,受益面不是特别广,其中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的措施,应该长期推行。

  “补贴是其次,抑价最关键”

  关于限涨令的具体内容,阿芬希望需求大的粮油肉禽蛋等食品也能有更细致的措施,“除了燃气、交通、医药、物业等收费外,限涨令也可以渗透到这些居民切身利益的领域。我们吃的东西,允许它有合理的价格波动,但不能超过中下收入水平居民的承受能力。”

  阿芬认为,虽然措施中有规定“加大消费品价格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哄抬价格,囤积居奇……”,但毕竟市场那么大,是否真能起到“加大力度”的效果?她表示很难考究,最担忧的还是落实问题。

  黄先生则比较担心价格涨起来后就不会跌了,“我平常在外面吃饭较多,不管餐馆还是大排档,不少已经贴出一张纸,写着‘因物价上涨,××价格上升至××’,但是,当这个非常时期过去后,相信价格也不会下来。”黄先生希望物价部门可以在物价下调后做好联动。

  限涨令中,有两条规定都重点提及保护五保户、低保户的生活水平,甚至发放价格补贴,黄先生认为此法非常有人文关怀,他表示,东莞同时也有大量外来人口、工薪阶层,老人的压力也不小,控制好价格才是最关键。

  一、严格控制出台政府提价项目。年内原则上不再批准民用燃气(包括液化气、天然气)、城市公交、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以及停车尝物业服务、学校收费(学费、住宿费)等涉及民生的价格上调。

  二、严格控制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在贯彻落实东江水务公司供水价格调整措施的同时,严格控制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调升幅度。从2010年12月1日起,对五保户、低保对象的用水实行价格优惠政策,每户每月用水量在21立方米以内的,按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的50%计收水费。

  三、切实稳定燃气价格。液化气价格在当前高位上不再上调,争取稳中有降;加大对燃气经营行为的监管,严肃查处利用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等手法变相提价的违法行为。

  四、加大消费品价格检查力度。加强对粮、油、肉、禽、蛋、液化气等消费品价格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牟取暴利、恶性炒作等价格违法行为,对屡查屡犯、对社会影响较坏的价格违法案件予以新闻曝光。

  五、做好价费减免和价格补贴工作。在贯彻落实国家对弱势群体收费减免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的作用,积极会同民政等部门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对低保户、五保户等生活困难家庭发放价格补贴,确保其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

  六、加强价格监测分析和预警。针对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上涨,扩大范围、扩大品种加强对粮油、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的监测,密切关注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变化,做好日常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动态;完善内部价格分析、专家分析、部门联动分析等制度,进一步提高价格分析预测水平;完善价格应急机制,在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七、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积极通过价格信息网站及有关新闻媒体发布市场价格监测信息和生活必需品供求、价格变动的正确信息,引导群众正确合理消费。

  南城王先生:物价涨得这么快,但是我们的收入还是维持不变。我觉得必须要增加居民收入对抗通货膨胀,仅仅抑制物价是没有用的。

  小强:出台菜价指导价格,凡是高于此价格一定比率,比如5%,一律查明原因。开设物价举报网和举报电话,让广大居民参与监督举报。

  多多:最应该控制的是房价、油价、气价、电价。

  “围脖”之声

  “呆猴”:不买东西不知道,今天出去算是把我雷倒了!4个香蕉7块钱,4个苹果11块钱!妈啊!它就是来自撒哈拉也不该这么贵吧!

  “九月秋之韵”:物价上涨的年代,人活着似乎是为了吃饭!不然呢?

  “早安跳跳”:物价上涨,房价上涨,工资走低……以后就买片地,盖个小房子,种点瓜果蔬菜,养头奶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吧……偶尔吃顿肉,就当改善生活吧!

  “moccazhao”:真是物价上涨,小偷连拖把也偷!店里才买的,才用过一次,就给偷了。
今天(12/13日星期五) 明天(12/14日星期六) 后天(12/15日星期日)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晴 晴 晴
低温12℃~高温20℃ 低温11℃~高温15℃ 低温10℃~高温15℃ 低温11℃~高温20℃ 低温13℃~高温22℃
多云
3-4级
多云
3-4级
多云
<3级
多云转晴
<3级

<3级
阳江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