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成本投入三百元 每月收入万余元
2011-08-30 来源:搜狐网
本报讯28日下午两点,城东街道斯村的蔬菜基地,该村农机大户斯光跃正操控着一架体积小巧的机器在忙碌着。只见机器过处,原本平整的土地顿时破开一条深约20厘米的沟,随着刀片轻转,开沟时翻上来的泥土纷纷被“抚”至一边……半个小时后,一条平直漂亮的田垄就出现在眼前,一旁观看的几名村民禁不住叫好。
“按每亩120元的加工费计算,村里这片百余亩的蔬菜基地可以为我带来万余元收入。这台改良后的旋耕抚垄机,现在已成我们全家的摇钱树。”趁着耕作间隙,斯光跃兴奋地介绍,“从今年正月初六开始,这台农机就很少空闲,平均每月耕作抚垄旱地百余亩,仅正月期间就带来纯收入5万元。”
斯光跃的这台旋耕抚垄机几经改良,于去年9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今年1月又被国家有关部门评定为“全国高科技应用成果企业技术创新基地重点推广项目”。与此同时,斯光跃几乎成了“抚垄专业户”,去年下半年以来,只要天气晴好,他都会带着这台机器外出耕作,近至城东、江北,远至湖溪、东阳江,除了那些连片开发种植玉米、番薯、蔬菜的大户,不少种植面积不足1亩的小户农家也找上门来,“由于旱地作物一般在秋收后和开春时播种,所以这两个时段也是我最忙的时候,多时一天收入可达2000元。”斯光跃说,使用旋耕抚垄机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省钱,每亩加工费比纯粹人工作业要节省150元至200元;同时,不少旱地由于连年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一般机器翻耕深度仅达5厘米,不利于种植,这都给他的改良型旋耕抚垄机提供了市场空间。从去年10月至今年8月,斯光跃月均作业达百余亩,月均收入在万元以上,而发明制造这台机器成本不过300余元。
业务多了,机器却只有一台,农机手也只有斯光跃自己一个,这让他很是苦恼。幸好,今年28岁的儿子斯攀果断地从建筑行业退出,接过了父亲的衣钵,当起了新农民。对此他的解释是:“现代农业需要提高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需要更多拥有新技术的农民。拥有这么一项农机专利,我相信当农民前景一样很好。”但是,对于这个接班人,斯光跃丝毫不“手软”,“虽然机器操作很方便,但关键还要技术好。”从去年年底开始,斯攀已跟着父亲学习了半年多的抚垄技术,作业效果已不亚于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老农,这让斯光跃很是欣慰,他准备动手再制造一台旋耕抚垄机给儿子,父子一起开拓市常
“按每亩120元的加工费计算,村里这片百余亩的蔬菜基地可以为我带来万余元收入。这台改良后的旋耕抚垄机,现在已成我们全家的摇钱树。”趁着耕作间隙,斯光跃兴奋地介绍,“从今年正月初六开始,这台农机就很少空闲,平均每月耕作抚垄旱地百余亩,仅正月期间就带来纯收入5万元。”
斯光跃的这台旋耕抚垄机几经改良,于去年9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今年1月又被国家有关部门评定为“全国高科技应用成果企业技术创新基地重点推广项目”。与此同时,斯光跃几乎成了“抚垄专业户”,去年下半年以来,只要天气晴好,他都会带着这台机器外出耕作,近至城东、江北,远至湖溪、东阳江,除了那些连片开发种植玉米、番薯、蔬菜的大户,不少种植面积不足1亩的小户农家也找上门来,“由于旱地作物一般在秋收后和开春时播种,所以这两个时段也是我最忙的时候,多时一天收入可达2000元。”斯光跃说,使用旋耕抚垄机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省钱,每亩加工费比纯粹人工作业要节省150元至200元;同时,不少旱地由于连年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一般机器翻耕深度仅达5厘米,不利于种植,这都给他的改良型旋耕抚垄机提供了市场空间。从去年10月至今年8月,斯光跃月均作业达百余亩,月均收入在万元以上,而发明制造这台机器成本不过300余元。
业务多了,机器却只有一台,农机手也只有斯光跃自己一个,这让他很是苦恼。幸好,今年28岁的儿子斯攀果断地从建筑行业退出,接过了父亲的衣钵,当起了新农民。对此他的解释是:“现代农业需要提高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需要更多拥有新技术的农民。拥有这么一项农机专利,我相信当农民前景一样很好。”但是,对于这个接班人,斯光跃丝毫不“手软”,“虽然机器操作很方便,但关键还要技术好。”从去年年底开始,斯攀已跟着父亲学习了半年多的抚垄技术,作业效果已不亚于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老农,这让斯光跃很是欣慰,他准备动手再制造一台旋耕抚垄机给儿子,父子一起开拓市常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12℃~高温20℃ | 低温11℃~高温15℃ | 低温10℃~高温15℃ | 低温11℃~高温20℃ | 低温13℃~高温22℃ |
多云 3-4级 |
多云 3-4级 |
多云 <3级 |
多云转晴 <3级 |
晴 <3级 |
阳江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