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高温大“烤”,我们能考好吗
2011-07-04 来源:网易
刚刚过去的双休日,梅雨暂歇,全省大部分地区都是晴天,同时也迎来了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包括南京等淮河以南地区的最高温度都在36℃以上,苏州、徐州等地更是达到37℃。
尽管不是今年的首个高温日,但经历了连日凉爽的市民还是感觉酷热难当。这个周末,本报记者采撷了高温下的一组镜头,也不禁要叩问:盛夏酷暑日趋临近,我们做好迎接持续高温“烤”验的准备了吗?
“桑拿天”让人体感不适
省气象台专家解释说,目前制造“盛夏高温”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登上了大陆,梅雨暂停,高温袭来。37℃的气温其实并不是特别高,人们感觉难受,主要是体感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别。在同样的温度下,湿度和风速对于人的体感影响很大。气象专家表示,昨天空气湿度大,是一种典型的“盛夏高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桑拿天”,体感闷热不适,中暑的几率也高。
气象专家介绍,梅雨并未结束,目前,江苏只有苏州宣布出梅。根据预报,未来一周,随着副热带高压减弱南退,全省大部分地区仍多阴雨天气,全省最高气温也将呈下降趋势,从目前环流演变分析,近期江苏全省将不会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如果说本次高温是一次“预考”的话,我省出梅后,才将真正迎来高温大“烤”。
旱情加剧稻田叫渴
由于近日天气晴热,我省淮北河湖水位下降很快,抗旱任务非常重。
目前,淮北水稻栽插已经结束,活棵需要7到10天时间,期间必须保证水田有充足供水,这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抗旱水源急剧减少。省水文局有关人士说,3日,洪泽湖蒋坝水位11.31米,骆马湖20.35米,微山湖31.24米,都低于或逼近死水位。石梁河水库20.93米,三湖一库蓄水量严重不足。目前,省防指已经调度江都站开足马力全力抽江水向淮北湖库补水。执行省防指应急水源调度计划,相关地区将确保向北调水顺利进行。
我省里下河地区经过上一轮降雨,目前水位都已经恢复正常。干旱主要集中在淮安、宿迁、徐州等地。
生活用电“顶”高负荷
温度每上升1度,全省空调用电负荷就要上升300万千瓦。受居民生活用电增加影响,周末我省用电负荷保持高位。
“由于工业企业纷纷休息,周末全省用电未受影响,没有安排实行错峰、避峰。”据省供电公司介绍,用电负荷的变化与天气及二三产业的生产状况有密切关联。2日晚峰时达到当天最高负荷5980万千瓦。省电监办主任、省经信委主任顾瑜芳介绍,“如果不是周末,这样的高温全省用电负荷肯定超过6000万千瓦了。今年全省电力供应总体偏紧,但电力部门会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公共场所照明等民生用电需求。”
中暑人数急剧上升
昨天下午四点多钟,南京鼓楼医院急诊室里3位值班医生忙得不可开交。“很多市民被高温‘击倒’,病人多数是发烧、拉肚子和上呼吸道感染,都是贪吹空调惹的祸。”王旭东医生见缝插针地告诉记者,“我下午3点才接的班,这才一个小时,就处理了10多位急诊病号。”
记者昨天从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市第一医院等了解到,周末两天急诊病例数都比平时增长50%以上。南京儿童医院日接诊小病号都在4000人次。患儿多是高热不退和腹泻拉肚子,不少孩子是在家里或坐在父母车内被过低的空调冻出病来的。而鼓楼医院急诊科的鲁主任告诉记者,昨天中午,他们还接诊了两例高温中暑病人,都是在野外作业的民工,经抢救后已无生命危险。“这是今年来首次接诊中暑病人,高温来得太突然,许多人没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因此容易中暑。”
消暑产品成为“主角”
高温带动了市民对消暑产品的需求。截至昨日下午6点,各家电卖场空调日销售量大幅增加。据苏宁电器空调采销部负责人介绍,仅苏宁南京新街口店销售就超过1000台,销量比前一周同期增加150%。促销员小顾累并快乐着:“这两天生意特别好,我一个人每天都能卖三四十台空调。”
除了空调外,空调扇、电扇、竹席等也成了消暑市场的“主角”。昨晚,记者在家乐福南京大行宫店的风扇销售区看到,货架上16款电风扇、空调扇缺货。在沃尔玛南京新街口店,凉席、凉枕、凉拖都被摆放在醒目的位置。
“消费者多是因最近天气过热而产生了应急性需求”。家电卖场称,目前的增长还仅是一道“开胃菜”,消暑产品真正的消费高峰将在下一轮高温天气到来时。
西瓜价格未“升温”
晚上8时,南京沈举人巷的临时西瓜销售点,55岁的河南商丘农民王俊华忙得不亦乐乎。“天热,白天出来买瓜的人少了,这会人才多起来。西瓜1块钱一斤,一天才卖了500斤瓜。”
王俊华已在南京卖了三年瓜:“前年雨多,瓜不好卖。去年雨少,卖得还不错。今年怎样还不知道。”他告诉记者,这个摊位花了1000元,可以卖两个月,由于占据了一个车位,每天还要支付20元的车位费。每天他都是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卖到深夜12点,由于接不上电,风扇也吹不上,白天坐在遮不了多少太阳的棚子下,一刻不停地淌汗。昏黄光线下,王俊华黑黢黢的脸庞上满是疲倦,“还不如在家干干瓦工,一天100块跑不了,要不是因为交了1000元的租金,我早回家了。”
记者了解到,现在市面上的西瓜大致在每斤1.0-1.5元,并未随气温大幅波动。在豆菜桥巷子拐角处,同样来自河南的小田夫妇带着两岁的女儿在卖瓜。他们在江宁种了30多亩瓜,从6月15日到8月15日,这个6平方米的西瓜临时销售点维持着小田一家的生计,“一年就靠这两个月活着。”小田告诉记者:“今年天气旱,田里已经没多少瓜了。”
环卫工外套能拧出水来
昨晚7点,记者拉住南京环卫工人刘雪琴的保洁车的时候,她正准备横穿华侨路,到自己管辖的汉中路上去“巡保”。汗湿的橘黄色长袖环卫服紧贴在身上,让她不时要拽上一把。“衣服是化纤布的,特别热。”她一边撩着巴掌扇风,一边捡起马路牙子上的烟头和纸屑。
“去年拿到了高温补贴,今年还没领呢。”刘雪琴告诉记者,她负责汉中路—金陵饭店—上海路段的清扫和保洁工作,自己住得远,要从西桥骑车过来上班,所以她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吃完早点出门,7点半正式“巡保”,中午12点才休息。“这两天太热了,外套能拧出水来。”
沿街有不少小吃和店铺,给刘雪琴的保洁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一个上午要转四五趟,不断有新扔的烟头、垃圾,这两天法桐果毛掉的厉害,也要不断清扫。”刘雪琴在南京做清洁工已有14年,她希望别人也像她一样热爱这个城市。“少一点随手乱扔的垃圾,我们生活的环境就能更好。”
高温费别成了“空调”
6月底我省下发的《关于企业夏季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对执行了4年之久的高温费发放标准进行了调整:“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从160元调至200元,全年按4个月计发;非高温场所作业职工的高温费,不再规定具体发放标准,可通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等方式来合理确定。”这对很多室外高温作业的人员来说,是一个清凉的好消息。
尽管如此,由于该政策只具有“指导性”而非“强制性”,各企业对高温费的执行情况就会参差不齐,常有职工反映,单位从来不发高温费,可是又投诉无门。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高温费会否像往年一样遭遇“执行难”,仍然引起了很多人士的担忧。
对此,法学专家呼吁,政府应适时制定规章制度,在高温作业的界定、补贴、停产、休假等保障方面进行整体完善,才能让高温下的劳动者体味到更多的制度关怀。
本报记者吴红梅周静文
黄伟仲崇山夏丹曹旭超
王佩(微博)杰田梅
尽管不是今年的首个高温日,但经历了连日凉爽的市民还是感觉酷热难当。这个周末,本报记者采撷了高温下的一组镜头,也不禁要叩问:盛夏酷暑日趋临近,我们做好迎接持续高温“烤”验的准备了吗?
“桑拿天”让人体感不适
省气象台专家解释说,目前制造“盛夏高温”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登上了大陆,梅雨暂停,高温袭来。37℃的气温其实并不是特别高,人们感觉难受,主要是体感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别。在同样的温度下,湿度和风速对于人的体感影响很大。气象专家表示,昨天空气湿度大,是一种典型的“盛夏高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桑拿天”,体感闷热不适,中暑的几率也高。
气象专家介绍,梅雨并未结束,目前,江苏只有苏州宣布出梅。根据预报,未来一周,随着副热带高压减弱南退,全省大部分地区仍多阴雨天气,全省最高气温也将呈下降趋势,从目前环流演变分析,近期江苏全省将不会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如果说本次高温是一次“预考”的话,我省出梅后,才将真正迎来高温大“烤”。
旱情加剧稻田叫渴
由于近日天气晴热,我省淮北河湖水位下降很快,抗旱任务非常重。
目前,淮北水稻栽插已经结束,活棵需要7到10天时间,期间必须保证水田有充足供水,这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抗旱水源急剧减少。省水文局有关人士说,3日,洪泽湖蒋坝水位11.31米,骆马湖20.35米,微山湖31.24米,都低于或逼近死水位。石梁河水库20.93米,三湖一库蓄水量严重不足。目前,省防指已经调度江都站开足马力全力抽江水向淮北湖库补水。执行省防指应急水源调度计划,相关地区将确保向北调水顺利进行。
我省里下河地区经过上一轮降雨,目前水位都已经恢复正常。干旱主要集中在淮安、宿迁、徐州等地。
生活用电“顶”高负荷
温度每上升1度,全省空调用电负荷就要上升300万千瓦。受居民生活用电增加影响,周末我省用电负荷保持高位。
“由于工业企业纷纷休息,周末全省用电未受影响,没有安排实行错峰、避峰。”据省供电公司介绍,用电负荷的变化与天气及二三产业的生产状况有密切关联。2日晚峰时达到当天最高负荷5980万千瓦。省电监办主任、省经信委主任顾瑜芳介绍,“如果不是周末,这样的高温全省用电负荷肯定超过6000万千瓦了。今年全省电力供应总体偏紧,但电力部门会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公共场所照明等民生用电需求。”
中暑人数急剧上升
昨天下午四点多钟,南京鼓楼医院急诊室里3位值班医生忙得不可开交。“很多市民被高温‘击倒’,病人多数是发烧、拉肚子和上呼吸道感染,都是贪吹空调惹的祸。”王旭东医生见缝插针地告诉记者,“我下午3点才接的班,这才一个小时,就处理了10多位急诊病号。”
记者昨天从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市第一医院等了解到,周末两天急诊病例数都比平时增长50%以上。南京儿童医院日接诊小病号都在4000人次。患儿多是高热不退和腹泻拉肚子,不少孩子是在家里或坐在父母车内被过低的空调冻出病来的。而鼓楼医院急诊科的鲁主任告诉记者,昨天中午,他们还接诊了两例高温中暑病人,都是在野外作业的民工,经抢救后已无生命危险。“这是今年来首次接诊中暑病人,高温来得太突然,许多人没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因此容易中暑。”
消暑产品成为“主角”
高温带动了市民对消暑产品的需求。截至昨日下午6点,各家电卖场空调日销售量大幅增加。据苏宁电器空调采销部负责人介绍,仅苏宁南京新街口店销售就超过1000台,销量比前一周同期增加150%。促销员小顾累并快乐着:“这两天生意特别好,我一个人每天都能卖三四十台空调。”
除了空调外,空调扇、电扇、竹席等也成了消暑市场的“主角”。昨晚,记者在家乐福南京大行宫店的风扇销售区看到,货架上16款电风扇、空调扇缺货。在沃尔玛南京新街口店,凉席、凉枕、凉拖都被摆放在醒目的位置。
“消费者多是因最近天气过热而产生了应急性需求”。家电卖场称,目前的增长还仅是一道“开胃菜”,消暑产品真正的消费高峰将在下一轮高温天气到来时。
西瓜价格未“升温”
晚上8时,南京沈举人巷的临时西瓜销售点,55岁的河南商丘农民王俊华忙得不亦乐乎。“天热,白天出来买瓜的人少了,这会人才多起来。西瓜1块钱一斤,一天才卖了500斤瓜。”
王俊华已在南京卖了三年瓜:“前年雨多,瓜不好卖。去年雨少,卖得还不错。今年怎样还不知道。”他告诉记者,这个摊位花了1000元,可以卖两个月,由于占据了一个车位,每天还要支付20元的车位费。每天他都是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卖到深夜12点,由于接不上电,风扇也吹不上,白天坐在遮不了多少太阳的棚子下,一刻不停地淌汗。昏黄光线下,王俊华黑黢黢的脸庞上满是疲倦,“还不如在家干干瓦工,一天100块跑不了,要不是因为交了1000元的租金,我早回家了。”
记者了解到,现在市面上的西瓜大致在每斤1.0-1.5元,并未随气温大幅波动。在豆菜桥巷子拐角处,同样来自河南的小田夫妇带着两岁的女儿在卖瓜。他们在江宁种了30多亩瓜,从6月15日到8月15日,这个6平方米的西瓜临时销售点维持着小田一家的生计,“一年就靠这两个月活着。”小田告诉记者:“今年天气旱,田里已经没多少瓜了。”
环卫工外套能拧出水来
昨晚7点,记者拉住南京环卫工人刘雪琴的保洁车的时候,她正准备横穿华侨路,到自己管辖的汉中路上去“巡保”。汗湿的橘黄色长袖环卫服紧贴在身上,让她不时要拽上一把。“衣服是化纤布的,特别热。”她一边撩着巴掌扇风,一边捡起马路牙子上的烟头和纸屑。
“去年拿到了高温补贴,今年还没领呢。”刘雪琴告诉记者,她负责汉中路—金陵饭店—上海路段的清扫和保洁工作,自己住得远,要从西桥骑车过来上班,所以她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吃完早点出门,7点半正式“巡保”,中午12点才休息。“这两天太热了,外套能拧出水来。”
沿街有不少小吃和店铺,给刘雪琴的保洁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一个上午要转四五趟,不断有新扔的烟头、垃圾,这两天法桐果毛掉的厉害,也要不断清扫。”刘雪琴在南京做清洁工已有14年,她希望别人也像她一样热爱这个城市。“少一点随手乱扔的垃圾,我们生活的环境就能更好。”
高温费别成了“空调”
6月底我省下发的《关于企业夏季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对执行了4年之久的高温费发放标准进行了调整:“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从160元调至200元,全年按4个月计发;非高温场所作业职工的高温费,不再规定具体发放标准,可通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等方式来合理确定。”这对很多室外高温作业的人员来说,是一个清凉的好消息。
尽管如此,由于该政策只具有“指导性”而非“强制性”,各企业对高温费的执行情况就会参差不齐,常有职工反映,单位从来不发高温费,可是又投诉无门。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高温费会否像往年一样遭遇“执行难”,仍然引起了很多人士的担忧。
对此,法学专家呼吁,政府应适时制定规章制度,在高温作业的界定、补贴、停产、休假等保障方面进行整体完善,才能让高温下的劳动者体味到更多的制度关怀。
本报记者吴红梅周静文
黄伟仲崇山夏丹曹旭超
王佩(微博)杰田梅
今天(11/24日星期日) | 明天(11/25日星期一) | 后天(11/26日星期二) | 第四天(11/27日星期三) | 第五天(11/28日星期四) |
低温9℃~高温13℃ | 低温1℃~高温9℃ | 低温1℃~高温7℃ | 低温1℃~高温4℃ | 低温2℃~高温8℃ |
阴转小雨 <3级 |
中雨转晴 <3级 |
多云转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徐州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