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宣城天气 > 宣城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未来五年的生活会怎样?杭州"十二五"十大任务解...

2010-12-17 来源:浙江在线

  天气晴好,一列动车飞驰过钱江一桥。 胡鉴摄

  落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特别报道

  十大任务

  1.贯彻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3.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加强城乡区域统筹,提高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

  5.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建设创新型城市。

  6.加快建设生态型城市,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7.加强文化名城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8.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动。

  9.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11月30日,杭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制定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2月13日,《建议》全文发布。

  作为杭州接下去五年(2011-2015年)的发展规划,《建议》和我们每一位杭州市民都有密切关系,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即将发生的变化,都可能和《建议》有着直接关联。

  《建议》明确,未来五年,也就是十二五期间,杭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十大任务。

  我们尝试把这十大任务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和解读,大家一起来看看,未来五年,杭州的发展有哪些方向?我们的生活,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0.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贯彻扩大内需战略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核心内容】

  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跨越

  不断提高杭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

  在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方面,《建议》提到: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鼓励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尝本地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国内市常

  支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健全营销网络、创新营销方式、参与各种展会。

  积极吸引外地居民、国内游客来杭消费,不断提高杭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

  


  旅游、教育、家庭耐用品都可申请贷款

  《建议》中说,要把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加快推进城市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城乡居民消费预期。

  推广信用消费,适当降低消费信贷门槛,推动消费信贷由住房、汽车等重点领域向旅游、教育、家庭耐用品等领域延伸,提高城乡居民消费信贷水平。

  引导投资投向五县(市)和中心镇

  未来五年,杭州将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通过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

  引导投资更多地投向“三副六组团”、五县(市)和中心镇。

  支持民间资本

  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文化产业等领域,不断提高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内容】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加快发展

  楼宇经济、空港经济、会展经济

  未来五年,杭州将加快建设服务业强市。

  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信息与软件、现代物流、商贸服务、房地产等服务业支柱产业。

  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对支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现代服务业门类。

  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等为重点的互联网经济。

  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空港经济、会展经济、健康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培育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注①)

  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

  要培育成杭州的支柱产业

  努力把产业基础好、企业实力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杭州的支柱产业。

  把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与增长潜力的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成为杭州的先导性产业。

  


  杭州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有重要两翼

  加快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也是杭州“十二五”的一项重点工作。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以建设全省高端制造业中心和创新中心为目标,坚持“建区”与“建城”相结合,加快省级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注②)、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注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和产业转型升级,使之成为杭州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两翼。

  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创意人才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把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作为杭州城市发展的主要功能定位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杭州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成为提升城市和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加快发展八大门类文化创意产业(见上图)。

  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创意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建设智能化的“智慧杭州”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推进“三网融合”和“无线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

  加快物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杭州”。

  注①

  十大特色潜力行业

  指杭州重点培育发展的美食、茶楼、演艺、疗休养、保舰化妆、女装、婴童、运动休闲、工艺美术等10个特色潜力行业。

  注②

  大江东产业集聚区

  位于萧山区东北部的沿钱塘江区域,包括江东新城、临江新城、空港新城和前进工业园区(江东市本级区块),规划面积500平方公里。

  注③

  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

  是以科技创新、生态和谐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

  重点规划区包括余杭创新基地、临安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科技城)和滨江创新基地部分地区。

  “十二五”建设区规划范围总面积约44.63平方公里。

  加强社会建设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核心内容:

  促进充分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改善城乡居民居住和出行条件

  让人民群众

  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

  老有善养、住有宜居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深入实施“民主民生”战略,继续把“破七难”作为杭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载体。

  健全完善层次丰富、发展均衡、配置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布局合理、城乡共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用设施体系。

  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让人民群众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努力打造“幸福杭州”。

  


  着力解决

  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新杭州人就业

  促进就业方面,杭州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创业。

  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全省领先的统一规范、城乡统筹的人力资源市常

  加强就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杭州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参加杭州常住人口登记的“新杭州人”的就业问题。

  工资拿多少职工也有发言权

  你的工资谁做主?大部分人会说是“老板”。现在,这个根深蒂固的习惯将被逐步打破。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加快推进劳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工资集体协商的制度,说得简单点,意思是今后工资拿多少,不再由资方说了算,职工也有发言权。

  逐步形成

  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分配格局

  《建议》明确提到,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分配格局和社会结构。

  加快建设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

  “十二五”期间,杭州继续把破解“住房难”问题摆在重要位置。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协调、租售并举、以租为主、应保尽保,坚持“租、售、改”三位一体方针,以解决“两个夹心层”住房问题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拆迁安置用房、人才专项用房建设。

  加强低收入家庭、中等偏低收入家庭和各类人才住房保障。

  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抑制投机需求。

  完善房地产市场监管体系,规范房地产经营开发行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实施公交优先

  杭州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快速路网、主次干道、支小路、慢行交通系统、人行过街设施建设,完善主城区路网体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构建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汽车、水上巴士、免费单车“五位一体”的公共交通营运体系。

  形成八城区和五县(市)一体化并延伸覆盖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公共交通网络。

  加快建设八家市属新医院

  在破解群众“看病难”问题上,杭州将加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市区医院功能布局和专业设置调整,加快八家市属三级甲等新医院建设(注④)。

  实施“名院集团化办医”,支持县级医院改造提升、街道(乡镇)卫生院改建扩建和社区(村)卫生室建设。

  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促进民营医疗机构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发展。

  注④

  八家市属三级甲等新医院

  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丁桥分院、市儿童医院、下沙医院、市妇女医院、市第十医院、滨江医院、之江医院

  加强城乡区域统筹

  提高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

  【核心内容】

  优化市域空间布局

  提升杭州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

  强化副城和组团承载能力

  加快五县(市)建设和发展

  杭州未来市域空间布局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优化市域空间布局。

  加强“三江(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两岸”生态景观规划、保护和建设(注①)。

  以杭州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交通干线为依托,以城镇空间为基础,形成“拥江依湖、三区三态、一主三副、两翼三极、组团强镇、网络都市”(注②)的市域空间总体布局框架。

  构建“中心城市(杭州市区)——中等城市(五个县市)——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梯次衔接、功能配套、以大带孝节约土地的网络化、组团式城镇规划体系。

  推动城市建设重心向“三副六组团”、县(市)城、中心镇特别是新城转移,优化市域空间和生产力布局。

  提升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

  “十二五”期间,杭州主城区将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品质,成为带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极核。

  继续坚持“保老城、建新城”和“两疏散、三集中”(注③)方针,坚持“城市有机更新”理念,加快“城中村”和“景中村”改造,拓展主城区发展空间,优化主城区空间结构。

  加快“西溪天堂”、“杭帮菜博物馆”、“城市之星”等国际旅游综合体建设。

  滨江、下沙强化城市功能

  全面实施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江南副城、临平副城、下沙副城和六大组团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副城与主城、副城与组团之间联系的快速通道建设。

  强化副城和组团承接主城人口和产业转移的能力。

  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要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化水平,实现从开发区到副城的转变。

  萧山、余杭区要以副城和组团建设为重点,以新城和综合体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城市化,优化生产生活布局,发展新型城市社区。

  加大钱塘江过江通道建设力度。

  建成“三纵五横”快速路网等

  “十二五”期间,杭州要初步形成主城区轨道交通重点骨干线路,推动轨道交通向五县(市)和杭州都市经济圈延伸。

  建成钱江通道及接线(钱江大道)、杭长高速(杭州至长兴)杭州段及延伸线(吉鸿路)、之江大桥(钱江七桥)、萧山机场路、杭新景高速建德寿昌至开化白沙关段、江东大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加快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注④)、临金高速(注⑤)、千黄高速(注⑥)、望江路过江隧道等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建设。

  基本建成“三纵五横”城市快速路网骨架(具体建设规划和进度,详见12月14日报道《杭州三纵五横快速路网三年全面动工五年基本建成》)。

  加快杭长、宁杭、杭甬、杭黄铁路专线(注⑦)和杭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使杭州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

  支持萧山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增辟国际航线。

  在五县(市)重点培育

  20个左右中心镇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加大对五县(市)发展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继续推进“旅游西进”、“交通西进”、“基础设施西进”,加强市区与县(市)产业对接和合作,推动五县(市)发展郊区经济,融入杭州大都市,实现从“郊县”向“郊区”的转变。

  按照中等城市定位,大力推进五县(市)老城有机更新和新城建设。促进县(市)域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增强集聚辐射功能。

  按照小城市定位,在五县(市)重点培育20个左右中心镇,使其成为县域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联结城乡的重要节点。

  注①

  “三江两岸”生态景观规划、保护和建设

  2011年起,杭州将对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三江”流域231公里的主干流及浦阳江、兰江、大源溪等主要支流两侧200米至500米区域,实施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生态修复与改造、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农业和农村污染整治以及工业污染整治等六项重大项目。

  力争用5年把“三江两岸”打造成一条黄金生态旅游线,实现经济发展、水质提升和景观改善三大目标。

  注②

  拥江依湖:是对市域城镇空间发展与自然要素之间关系的概括。“湖”指西湖和千岛湖;“江”指钱塘江。

  三区三态:指东部地区以杭州主城为核心,包括富阳城区和临安东部地区,形成以主要对外交通走廊为轴线的“轴向+圈层”的网络状布局结构;

  西部地区以临安西部、桐庐、建德各县(市)城为发展极,以杭新景、杭徽高速公路和杭淳一级公路为三条城镇发展主轴,形成点轴布局结构;

  西南部地区即淳安县,以环湖公路为依托,结合山区特点,发展城镇,形成一环多点布局结构。

  一主三副:指杭州主城区和江南、临平、下沙三个副城。

  两翼三极:“两翼”即处于市区一小时交通圈内的富阳和临安两市,形成产业、人居接轨杭州的卫星城市。

  “三极”即桐庐、建德、淳安三县(市),处于市域西部丰富的生态资源汇聚区,是杭州中心城区的休闲产业和居住空间发展的空间。

  组团强镇:指以各城市组团和地方中心镇为增长极,推进紧凑发展。

  杭州中心城区内的瓜沥、临浦、义蓬、余杭、良渚、塘栖等六大组团重点增强为主城和副城配套服务的功能,承接主城和副城的人口疏散和产业转移。

  网络都市:在市域范围内建立以杭州主城、副城、组团、县(市)城和中心镇为节点,以交通、信息和市政公共设施等为网络,以城镇融合发展、共兴共赢为目标,多主体互动、多层次和谐、多特色互补、多空间拓展的“网络化大都市”。

  注③

  两疏散、三集中

  指疏散老城区建筑和人口,降低老城区建筑和人口密度,推动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集中,高校向高教园区集中,建设向下沙副城、江南副城、临平副城集中。

  注④

  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

  即杭州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中新拟规划建设高速公路,北起申嘉湖杭新市互通,经过德清、余杭、临安、富阳、萧山和诸暨等地,南至杭金衢高速直埠互通,全长约150.9公里,其中杭州境内长约89.8公里。

  注⑤

  临金高速

  是浙江与安徽省际接口的重要通道,起点位于浙皖交界的临安千秋关,与安徽省宣城宁国高速公路相接,沿线经过临安、桐庐、建德、兰溪、金东等五个县(市、区),全长约166.5公里。

  注⑥

  千黄高速

  指千岛湖至黄山高速公路淳安段工程,起点位于杭新景高速千岛湖支线末端,终点在浙江省与安徽省交界处,全长47.09公里,正在进行线位规划等前期研究。

  注⑦

  杭长、宁杭、杭甬、杭黄铁专

  分别指沪昆铁路专线杭州至长沙段、南京至杭州铁路专线、杭州至宁波铁路专线、杭州至黄山铁路专线。

  其中,杭长客专线路长度933公里,计划2014年通车;宁杭客专新建正线249公里,计划2011年底通车;杭甬客专新建正线150公里,计划2011年底通车;杭黄客专全长约262公里,拟于2011年开工。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

  加强建设创新型城市

  【核心内容】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加快“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转变

  “十二五”期间,围绕国家战略导向和杭州发展需要,杭州将明确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方向,力争在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形成一批国内外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

  深化与国内外大院名校、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支持市属高校提高科研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和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机构,引进和共建一批创新载体、科技服务平台。

  推进青山湖科技城、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等科创基地建设。

  大力推进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创办孵化器特别是专业孵化器。

  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创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加快“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转变。

  发挥杭州海洋科研和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研发和涉海产业。

  支持五县(市)引进高校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加快建设优质均衡的杭州特色现代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深入实施“名校(名园)集团化”战略,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化、普及化、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

  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适应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多层次技能型实用人才。

  完善高教园区和高教功能区建设,支持在杭部省属高校发展,扶持市属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

  支持杭州师范大学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支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建设高水平新型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支持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发展。

  支持五县(市)引进高校。加大教育投入,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杭州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市,打造人才“高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十二五”期间,杭州要大力实施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杭州市低碳专业人才开发计划、杭州市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现代服务业高级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工程。

  加大各类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政策措施。

  加快建设生态型城市

  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核心内容】

  发展生态经济

  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低碳城市

  推进交通、建筑、家电等社会节能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和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农业废气物综合利用,加强再生资源现代回收体系建设。

  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和统计监督体制,推进工业节能向包括交通、建筑、家电在内的社会节能延伸。

  推广“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强非石化能源消费比重,推动“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

  加强大江大河生态修复

  在改善生态环境上,杭州“十二五”的规划主要有:

  加强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推进园林绿化和森林城市建设,扩大森林蓄积量,完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扩大绿化覆盖面,增强固碳能力。

  加强生态功能区、六条生态带(注①)保护和建设。

  加强大江大河生态修复,强化饮用水源和战略性水源保护,积极推进主要流域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生态系统保护。

  加强生态评估,全面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重点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

  加强噪声控制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加快打造

  “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实施意见》,“十二五”,杭州将扎实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加快打造低碳经济、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注①

  六条生态带

  指在各组团之间、组团与中心城区之间,利用自然山体、水体、绿地(农田)等形成绿色开敞空间,划定生态敏感区,避免城市连片发展而影响生态、景观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

  包括“灵山、龙坞、午潮山风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径山风景区-北、南湖滞洪区-闲林、西溪湿地风景区”、“超山-半山、皋亭山、黄鹤山风景区-彭埠交通生态走廊”、“石牛山风景区-湘湖旅游度假区”、“青化山风景区-航坞山-新街绿化产业区”、“东部钱塘江滨海湿地区-生态农业区”六片绿色生态开敞空间。

  加强文化名城建设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核心内容: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推进文化创新

  建设“人文杭州”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

  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未来五年,杭州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大力实施文化阵地工程和新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项目,普及“新杭州人文化家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

  深入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以及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向社会免费开放。

  加强新闻媒体建设,发展新闻出版事业,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创作生产更多文化精品

  “十二五”期间,杭州还将推进文化创新。

  鼓励探索与市场接轨的商业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内容集成、加工、制作、传播的生产机制,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推进西湖、京杭大运河、良渚遗址

  申报世界遗产

  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碎片散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建设“人文杭州”,当好历史文化名城的“薪火传人”,“十二五”期间,杭州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计划:

  继续实施西湖、运河、市区河道、南宋皇城大遗址、良渚文化遗址等综合保护工程。

  加强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设、文保单位、文保点、老房子、“老字号”和各类“工业遗产”、“商业遗产”、“校园遗产”保护。

  推进西湖、京杭大运河、良渚遗址申报世界遗产。

  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深化体制改革

  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核心内容】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

  深化城乡体制改革

  加强区县(市)国有资产监管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杭州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区县(市)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

  推进一批优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

  在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方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要素的基础性作用。

  建立分类水价和水权交易制度,稳妥推进电力、燃煤、燃气等价格改革。

  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支持市属股份制银行做大做强,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网络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

  支持市内保险、证券、期货、信托、租赁、担保、再担保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

  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非银行金融业务,引导民间资金有序流动。

  重点推进一批优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联合并购重组。

  着力解决农民工社保、住房

  和子女就学等问题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加快市级财政对县(市)转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打破城乡二元体制。

  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自愿基础上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

  着力解决农民工社保、住房和子女就学等问题,促进农民工安居乐业。

  加强农民社会保障,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

  深化对内对外开放

  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核心内容】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和协调发展

  提高城市国际化程度

  加快发展“杭州人经济”

  我国对外开放已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式。

  “十二五”期间,杭州要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

  继续实施“浙商回娘家”工程,加强“杭商”品牌建设,注重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央属企业、市外民营资本。

  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支持企业“走出去”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经营企业。

  在大力发展“杭州经济”的同时加快发展“杭州人经济”。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

  深化与嘉兴湖州绍兴全面合作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认真贯彻《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主动参与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

  全面实施《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注①),深化与嘉兴、湖州、绍兴三市的全面合作,努力把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重要板块、亚太国际门户的有机组成、全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先行区和浙江创业创新核心区。

  注①

  《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

  2010年,《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获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

  《规划》提出,形成以杭州市区为核心,杭州市域为主体,湖州、嘉兴、绍兴三市市区为副中心,德清、安吉海宁桐乡、绍兴、诸暨等杭州相邻6县市为紧密层,联动长兴、嘉善平湖、海盐、上虞嵊州新昌等县市的杭州都市经济圈。预计到2015年,都市经济圈将初具雏形,2020年实现功能完备。

  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核心内容】

  在全社会大兴学习之风

  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服务体系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把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础工作。

  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使每个市民在一生的各个年龄段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杭州还要把构建学习服务体系作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支撑,整合教育、文化、科技等各方资源,创办学习型城市网站、学习专刊、学习频道,建立“学分银行”。

  办好市民大学、杭州开放大学和老年大学,构建公共图书服务网络。

  举办“西湖读书节”开设品牌特色讲坛

  学习型城市,是以学习型组织为基础的。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龙头,带动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学校、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民间组织、学习型社区(村)、学习型家庭创建,推动学习型组织向社会方方面面延伸覆盖。

  为建设学习型城市,杭州还设计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五进”活动,举办“西湖读书节”,开设品牌特色讲坛,构建社区“学习圈”,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举办传统文化节,办好青少年学习“第二课堂”。
今天(12/26日星期四) 明天(12/27日星期五) 后天(12/28日星期六) 第四天(12/29日星期日) 第五天(12/30日星期一)
多云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阴 多云 晴
低温0℃~高温11℃ 低温-2℃~高温10℃ 低温-3℃~高温7℃ 低温-4℃~高温12℃ 低温1℃~高温13℃
多云转晴
<3级

<3级

<3级
晴转阴
<3级
多云转晴
<3级
宣城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