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河南师大学生刘省礼:用最笨的方法做好每一件事
2010-12-27 来源:网易
人民网
人民网郑州12月27日专电物质上的贫乏并没有使他的精神溃败,反而使他的意志更加坚强,理想更加坚韧。身为寒门学子,大学三年的求学路,刘省礼历经坎坷,但自强的小伙子不仅自己挣钱交齐了学费、补贴家用,还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着社会,如今他作为河南师范大学的杰出代表候寻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刘省礼,男,汉族,中共党员。1989年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市,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08级本科学生。他出生于偏僻的农村地区,家中祖祖辈辈守着黄河滩涂的盐碱地过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面对生活的挑战,刘省礼心中经常默念这句话,他相信他能将生活抛给他的一个个拦路石变作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垫脚石。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上大学以来,基本上没有向家中要过钱,因为家里也没有钱。他认为,作为一个男子汉,要有自己的担当,于是他便一直依靠奖学金、助学金、兼职打工和家教、经营小生意等解决自己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有时甚至还能用自己挣来的钱补贴家用。
另外,在学习研究上他也丝毫没有松懈,取得了2010年国家励志奖学金,现已在省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两篇,主持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三项,2010年他主持的科研项目《和谐社会视域下刑事和解制度实证研究》被评为国家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得到了专业老师的认可。在工作方面,身为学生会主席,他牺牲了自己很多空闲时间来协助老师处理学院的大小事物,对于同学们所反映的问题,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解决,于是,每当同学们遇到困难时总会第一个想到他,他也因此荣获了2010年“忠信德育奖”一等奖。面对社会给与的一切,他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行动回报着社会:他先后带领同学们参与“龙之心”智障儿童的爱心接力活动,到新乡市多个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到新乡市“太阳村”帮扶服刑人员子女等等,他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送上一些温暖,就像他处于严寒时社会给予他的温暖一样,他希望这样的爱心接力能够传递下去。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在河南和山东交界的地区是大片的黄河滩涂,在这片黄河盐碱地上坐落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长刘村。作为国家的重点贫困县之一,这里的人们没有更高的愿望,只盼望着收获时节能多打几斤粮食。刘省礼就出生于这里。同样也是因为贫穷,他几乎没有沾染商业社会的任何机会,未经雕琢的环境熏陶出了他纯朴爽直的性格。他的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半辈子守着家中的几亩田地过活,看着老天的“脸色”吃饭。哪一年天气争气了,就可以多卖几斤粮食,有些余钱给孩子们添置些衣服;若是老天爷翻脸不认人,那或许在这一年里一家人的吃饭都成问题了,父母更要卖命似的出苦力以养活儿女。他的父母因劳累过度,患有肩周炎、气管炎等病,爷爷更是偏瘫在家。刘省礼兄妹四人,他排行老二,他们姐弟三个都考上了大学,都是师范类的院校,还有一个弟弟正在读高中。巨大的生活压力让父母喘不过气来,懂事的孩子也曾向父母提出过要退学打工补贴家用,但父母的态度却是异常坚决的:孩子这么争气,一定要学知识学文化,走出这个小村庄,出去闯出点儿出息来。
面对父母这样的态度,刘省礼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出个名堂,让父母不再拖着虚弱的身体遭这份儿罪,让这一家子再也不为生计问题伤心忧虑。作为家中的男子汉,他把能干的农活都担了起来,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为了缓解家里的困难状况,他常常到建筑工地上卖苦力,因为这种活儿会比一般打工多赚些钱。背沙子,水泥,撂砖等等,常常一个假期下来他便会变得又黑又瘦,但他却说这样显得精干有力。
200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南师范大学,在还未接到通知书的时候,他便背上行李,去外地开始打工,到开学时,他已经赚了不少钱。刚到异乡,他很少给家里打电话,并不是不想家,而是害怕自己拿起话筒的时候掉泪,让父母在家里操心。每天晚上睡觉时,他望着空荡荡的墙壁,好几次都默默地流着眼泪,不知道母亲是不是还是不舍得多吃点好的,胃疼着便上床睡觉了;也不知道弟弟有没有好好读书,英语复习得怎么样了……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进入大学之后,刘省礼发现,他所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面对一些挂着MP4,拿着名牌手机,浑身穿着名牌的同学,他并没有妄自菲薄,因为他深信,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并不是靠物质堆砌出来的,而是凭借着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散发出来的。
为了解决自己的生活费问题,他向学校申请了勤工俭学岗位。在平时,他细心的观察同学们最需要的东西,开始进货进行校园代理。电话卡,自行车、收音机、各种考研考级的书籍等他都经营过。其中,他的自行车经营的尤其出名,几乎形成了自己的口碑,许多同学都托人向他订购。此外,他还兼职着家教工作,在做了一段家教之后,他慢慢地发现许多家教中介都是由学生经营的,因为相比较社会上鱼龙混杂的中介机构,学生的诚信度较高,本校同学也大都选择本校的家教社进行申请注册。他发现这是一个商机,如果能成立自己的家教社,为同学们去解决业余工作问题,不仅可以为更多同学提供工作机会,也能增加自己的收入。说做就做,北方的汉子就是这样,认准的事情,绝不拖沓。2009年初,他和一位同学合伙创办的“大学生家教社”正式开始运营。开始时,他对经营自己的这家“小公司”并不在行,家教社也一度“门前冷落车马媳,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在家时什么困难没经历过,我的个性就是能坚持,就不相信还有过不去的坎儿”。就这样,凭借着认真、诚信和效率,最困难的时期他咬着牙挺过来了,一传十,十传百,后来的经营越来越顺手,家教社的发展欣欣向荣,每天都有同学前来注册,因为同学们相信他,对他所提供的岗位感到放心。终于,他的家教社在师大众多家教社中站住了脚。
大一的寒假,众多学子回家后便依偎在父母的身旁,享受久违的快乐。而他回家后却摆地摊卖春联,天寒地冻,还时常下雪,他们兄弟两的手都冻烂了,但一直坚持到了除夕那天的中午才回家。虽然是第一次,但收获颇丰,拿着辛苦挣来的钱,他给弟弟妹妹买了新衣服,自己也有了手机。大二寒假的时候,他更是努力扩大规模,年画、春联、布偶、福字等年货齐齐购进,销路还不错。在漫漫人生路上,难免遇到挫折,在多次的打工生涯中,给他带来不可磨灭的回忆是大一暑假那次。
大一暑假他跟着学校暑期下乡实践归来后,和其他学院的同学一起来到天津打工,当时他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第一个月960块钱,12小时的白夜班连班倒。原本以为这样不错的工作好好干完后便可以顺利回家了,但他并没想到,生活悄悄替他预备了一个让他措手不及的巨大考验。有一次他在公司用微波炉热饭时,不知哪儿出了问题,打开微波炉拿出饭后,没有一点防备的他瞬间身体一半烫伤了。同事赶忙送他去天津的一所医院,因为刚刚工作才半个月还没有工资,囊中羞涩的他没有钱付挂号费,医院拒不接诊。眼看着脸部的肌肤已经被氧化得发黑了,他苦苦地哀求医生给他进行一下包扎,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见他实在可怜,便拿出自己的备用工具给他进行了简单处理,阿姨看着已经被炸的不成形的脸,测量后告诉他,他已经达身体20%的深二度烧烫伤了,这样的伤势如果不及时控制极有可能导致毁容!而治疗需要先交付五千元住院治疗费,而且后续尚不可知,他几乎到了万念俱灰的地步。那一刻,他觉得之前所有的愿望都化作了了泡影,他看不到任何希望。刘省礼沮丧地回到宿舍,打工的同事为他买来纱布、消毒液、火车票等,为了避免伤情恶化他们给他进行了简单的包扎。被缠的像一个粽子似的他,同事们都笑他像一个电影里的僵尸,纱布里的他只能报以苦笑。
他捂着脸,连夜坐火车赶回了家。“回家后,母亲心疼地哭了很久,我看着她,所有的宏伟大志一瞬间也都放下了,如果真的毁容了,就这样过下去吧,父母亲又不嫌弃自己,自己身体又还健康,在家一辈子陪着两位老人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想着,他坦然了许多。母亲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个土膏药方子,说是特别管用,于是便每天给他擦拭。他讲道:“父亲原本脾气很暴躁,为了克制自己的情绪,帮我走出那段黑色的日子,悄悄地弄来了几个盆种起花来了,父亲种了半院子的花,每天给花浇水,施肥,有时望着一盆花默默地发愣,我知道他在担心我,但讷于言语的他从来不会告诉我,只是蹲在墙角望着一片一片的花叶。”而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退的时候,往往会有奇迹闪现。两个星期过后,所谓的土方子竟然起了疗效,他的脸开始蜕皮,身上也开始好转,开始慢慢孕育起新的肌肤。全家人都惊喜异常,看到了星星点点的希望。慢慢的,他的脸渐渐平复起来,一天一天的惊喜接踵而至,让他重新燃起了奋斗的勇气。一个暑假过去,他的脸部已经基本痊愈,但身上的疤痕却永远留下了。后来,同学们听说他的这段经历后,都惊奇的称他为“神人”。其实,只有他知道,这“神”背后,承载了多少痛苦。不过,经过这场不期而遇的“劫难”,使他的个性改变了很多,办事更加淡定从容了,不似刚离家求学时那样的鲁莽和横冲直撞了。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兼职打工的同时,刘省礼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作为法学院的学生,他从小便向往着运用法律的武器以所向披靡。“那时高考志愿书上,所有第一志愿的专业我都填上了法学,因为我一直向往着理性和公平,”他说。
法学专业的学习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枯燥的,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堆积如山,给人以压抑。美丽的大学校园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博学多才的老师使刘省礼同学在学习上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在课堂上,他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堂笔记;在课下同老师积极交流,及时解决自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在课余时间,则注重专业课程的复习,利用短暂的时间有效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在平时,他抓紧一切空闲时间给自己“充电”,不光看本专业的书,只要是他喜欢的,包括文学、政治、哲学、经济等方面,他都有所涉猎。
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他经常同大家进行广泛的学习经验交流和热烈讨论,他经常因为某个热点社会问题适用法律和同学争得面红耳赤,好像他就是大法官一样。面对枯涩的法理原理,他积极探究,学习他人长处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亦经常请教于学院专家,以至于有几位专家教授乐意指导他。经过努力的钻研学习,他两年的综合测评成绩在年级中都名列前茅,并于2010年10份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大一时,他和几个同学申请了创新性实验项目《和谐社会视域下空巢家庭养老制度的研究》,“我觉得身为一名学法律的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将法律运用到实践中去,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没有真刀真枪的实战演练,那么所学到的知识永远没有办法立体化,它永远都是一纸空文。”在开始进行这个项目之前,专业老师就提醒他,进行创新实践项目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因为所有的调查和走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间长,任务艰巨让许多同学因为吃不了这个苦,最终选择了放弃,真正走到最后的没有几个人。但他的那股子倔劲儿又上来了,“既然选择了,我就注定要走到最后。”他暗暗对自己说。随后是漫长的理论准备,调查走访,汇编总结等等。在这期间,他疯狂的阅读了大量关于养老的书籍,记下了中外学者对于现代养老的看法和思考。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他积攒下了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今后自己的思考逻辑和视野范围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走访调查无疑是最艰难,最熬人的,但也是最能锻炼个人意志的。“当你将书本的知识真正付诸于实践时,就会发现有很多东西根本行不通,理论上完美无缺的东西在现实中往往会被折射得变了形”刘省礼说。这段经历让他学会了思考,懂得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差距。整个实践过程整整持续了两年时间,他不知翻阅了多少书籍报刊,最终他的劳动成果得到了认可,在2010年结项时,他主持的科研项目以优秀结项。
他在2009年参与了校级实验项目《社会主义法治视角下的大学生班级民主治理》,其中2009年暑假提交的一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养老问题调研报告》一份,获得了河南师范大学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于2010年在《魅力中国》7月刊发表了论文《新形势下我国空巢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和优化路径》,10月刊发表了论文《残疾人受教育权保护研究》。2010年10月份,他主持的科研项目《和谐社会视域下刑事和解制度实证研究》被评为国家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在得到通知的那一刻,他有一种想哭的感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条路他认为很值得,虽然漫长但愿意坚持走下去……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刘省礼同学热爱集体,更乐于为集体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凭着他的一股韧劲儿,同学们有什么困难也都找他帮忙,辅导员也常常让他协助处理一些日常工作。刚入学,他就参加了班干竞选并成功竞选成为08级年级长。在担任年级长期间,为了使大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增进了解,他组织大家一起开展了“学习经验交流会”和“相逢是首歌”主题班会;为了增强各班班级凝聚力,促进内部团结,他又组织开展了“冬至包水饺送温暖活动”、“宿舍联谊交流会”、“元旦晚会”等集体活动。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虽然担任了年级长,但他还想为更多的人服务,实现自己的价值。
从大一开始,他就开始参与学生会的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干事做起,大家发现只要把事情交给他就可以很放心,于是在大二,他被大家推选为院学生会主席。但是,他这个学生会主席并不是整日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的,为了使院里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各种细节他都考虑到并谨记在心。组织筹划活动时,他和大家一起劳动,包括办晚会时吹气球装饰会尝会后打扫卫生等他都是自己亲自上阵,为大家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我觉得当上学生会主席并不意味着你有多牛,你是为大家服务的,而不是对着谁摆架子。”他说道。
作为学生会主席,刘省礼有着开拓性的工作思路。上任以后,即整理了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为学生会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进程;创办“公共关系部”,为学院的对外交流与宣传打造了极富特色的窗口;策划举办沟通之桥学院友谊篮球赛多场,极大地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举办“实践归来话收获--民主生活会,并确立学生会例会制度,加强了学生会与各级学生之间的交流。09年5月,在汶川地震1周年之际,组织大家进行汶川祈福活动,活动获得了各兄弟学院的热烈响应,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0年4月玉树地震消息传来,他积极带领大家捐款捐物,并组织党员同学在5月份开展了地震逃生演习、消防演习、消防知识讲座等一系列活动,获得了同学们的积极认可。2010年5月,借学校“双代会”召开的契机,他带领学生会筹备成立学生代表大会“常务代表委员会”,并建立“日常提案”制度,为发挥学生代表的作用、更好地为同学服务提供了崭新的渠道。
刘省礼所领导的学生会着力建设“沟通—服务—解决”体系,关注学生权益,得到了全体同学的广泛支持与称赞。上任来,在日常工作中随时接受同学们反映的侵权事件并尽可能予以处理,在宿舍保暖、宿舍楼电话维修等问题上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行动;举办“3.15”消费者权益日系列活动、“首届3.15晚会”等活动,并与领导老师一起筹备建立“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提高同学们的维权意识并切实为更好地维护同学们的权益而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领积极向上、志趣高雅的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参观五十四军军史馆”、“学校史、知校情”、绿色环保校园行、“党员修身工程”系列工作等,为维护校园环境、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作出努力;文体娱乐型活动方面,举办“新新相营—2009新生联欢晚会”、“相亲相爱一家人——2010级迎新晚会”、和豫北监狱一起举办“明月寄相思”主题中秋晚会、“趣味运动会”等;文化学术活动方面,开展多期“法律论坛”,以其春风化雨般的效应,在营造学院文化氛围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举办“抢先争优,与法同行”法律知识竞答赛、“司法考试经验交流会”、“英语学习”讲座等活动,也收到了热烈反响。为了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2009年12月,在没有任何外界力量支持的情况下,他协助老师筹办了河南师范大学的“首届法律文化节”,整个活动持续了近一个月,包括法律论坛、模拟法庭、法律漫画展、普法援助专项行动等,赢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网、《大河报》等数十家媒体追踪报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校内的生活是简单的,但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是需要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获取更多在学校里得不到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在学校开始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时候,他立刻积极的报名参加并顺利通过资格审核,最终成为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中的一员,先后参与了2009年、2010年河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09年暑假,在法学院团委书记华锋的带领下,他作为实践队的副队长和大家一起下乡到卫辉市,开始为期1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面对乡下简陋的生活条件,忍受夏季炎热的天气,蚊虫的叮咬,和那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他和队友们毫无怨言,积极乐观,用坚强和毅力为社会实践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对刘省礼来说,这又是一个成长锻炼的过程。忘不掉的是开展社会实践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多么的辛苦,那些大家需要注意的事项、活动要怎样开展才会有新意、怎么才能使大家尽快适应当地情况尽早开展实践活动,无不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忘不了的是在实践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条件的恶劣,开展普法活动的艰难;更忘不了的是当走进豫北监狱那一刻的震撼:那些服刑人员的法律意识是那么的薄弱,他们渴望了解法律的心情是那么的急切,他们是那么需要帮助,这一切无不震撼着他的心灵。在紧张却不失条紊的准备后,他成功的帮助老师组织开展了一场在监狱举行的法律援助,这不仅切实维护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增强服刑人员的法律意识,同时也使大家更多的关注服刑人员的法律意识问题。而刘省礼也在这些活动中逐步地充实自己,使自己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经过全体队员的努力,实践活动取得了累累的硕果,最终由于出色的表现,所在团队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文明办等单位联合授予“河南省优秀团队”称号,他本人也被评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在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开展过程中,他又以法学院社会实践项目负责人身份组织策划调研活动,深入辉县市申屯村进行法律援助。同样的,在201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法律援助服务队”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得到了广泛赞誉,活动被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法制日报》、《教育时报》、《青年导报》、《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而刘省礼也被授予2010年河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刘省礼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自律自盛不断追求。全面负责学生会各项工作,能够做到统筹安排,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甘于奉献,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学生会的发展、服务广大同学、繁荣校园文化不懈努力。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现在已经升入大三的他,经过两年多的历练已经成熟了许多,他也深深的知道若不是许多人在身后默默无闻的支持,他并不会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正因为如此,刘省礼同学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希望能够回报社会。
在大学几年中,他还积极的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大一时,他和政管学院一块组织大家到河南二建敬老院进行冬至送温暖活动。在学雷锋日时,他选择去敬老院,他把同学们具体分工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帮助老人清理个人卫生,为老人带来精彩纷呈的节目,给他们带去更多的欢笑。后来,他又组织大家多次到牧野区养老院进行志愿者活动,并把活动传承下去了。09年世界助残日的这一天,他参加了新乡市“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主题活动,陪伴这些被人们忽视的新乡市“龙子心智障儿童托管中心”孩子们。之后又多次参加龙子心的志愿者活动,他带着这些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社会的孩子们走出托管中心,来到了师大校园,使他们在校园里放松心情。他仔细的照顾着一个孩子;吃饭时,他认真的帮助那些孩子进食;在温暖的阳光下,带着他们晒晒太阳,感受阳关的温暖和校园轻松的气氛;一起做游戏,使孩子们绽放单纯的笑容。
更值得关注的是刘省礼对新乡市太阳村儿童的关爱。2009年冬,他了解到有这样一群孩子:父母因正处在服刑期或已被判极刑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而将他们送往太阳村。虽然太阳村以无偿代养代教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为己任,对服刑人员无人抚养的未成年子女开展特殊教育、心理辅导、权益保护及职业培训服务以使他们在一个相对安定温馨的大家庭里像其他孩子一样受到保护,得到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那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还是需要进一步帮扶的。深入了解情况后,在领导老师的安排下,他组织年级人员开始准备帮助太阳村儿童的方案,经过认真仔细的讨论后,他们一致决定为那些孩子们送去师大学子的关怀。刘省礼先后组织多次募捐活动,为太阳村的儿童募捐衣物、书本、钱等物品,送去大家的祝福。此外,他还带领大家在太阳村为孩子们义务支教,在帮助他们学习的同时仍然不忘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因此找到相关人员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在此之后,我校更多的公益社团开始关注太阳村儿童的发展,温暖太阳村儿童的心灵。
在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他来到濮阳市一家酒店打工,在得知了舟曲泥石流的情况后,面对灾区的疮痍,在倍感心痛之余,他心生为灾区献上一份微薄之力的想法。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捐款,他拿出了自己挣来的100元钱捐到了濮阳市红十字会,随后他觉得光是捐款太过单薄,他希望舟曲人民看到全国人民与他们同在,坚定他们度过灾难的决心。于是经过思考,他从文具店里买来一个笔记本和笔,来到濮阳市文化艺术中心前的广场上,向过往市民征集祝福,为灾区的人们送去濮阳人民特殊的祝福。然而这个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招来市民们的不解。当他把笔记本和笔递过去的时候,有些人带着警惕的目光望了一眼就匆匆走过,有些人在明白他的意思后摆摆手就走开了。不过,更多的人,给他的是鼓励,不少人都会欣然写上对舟曲人民的祝福,希望这些祝福能给舟曲同胞带去平安与幸福。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从8月19日到30日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里,终于征集到了1001个祝福。之后,他将这个特殊的礼物捐献给了灾区。“我只是想尽我所能为受灾群众做些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自己的同胞受难了我们不可能坐视不管。”濮阳日报社了解了他的事迹后,对他进行了专访报道,随后被多家媒体进行了转载,在社会和学校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学校党委学工部部长张向站老师也对他的事迹表示了高度赞扬,他讲到:“这份礼物的意义是不同的,它于微小中折射出了我们师大学子精神的可贵之处。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学会感恩,并将这种爱心传递下去,使更多的人加入这个大家庭中来,为以后的爱心服务奉献更多的力量。”
同样让人感动的是,在这个寒冷却干燥的冬天,一场大火的突然发生使大家对刘省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11月24日晚,我校文科楼突然着火,大家惊慌失措地冲到楼下离开着火现场,而刚刚忙完司法考试经验交流会,路过文科楼的刘省礼在发现这一情况后快速跑到文科楼里,冲到了着火点。嚣张的火舌卷吞着他的头发,尖叫的火焰扑向他的脸庞,但是,他全然不顾,此刻,在他心中只有赶快把火灭了!赶快把火灭了!他熟练的打开了灭火剂,稍微减小眼前的火势,但很快他面对了一个很严峻的形势:干粉用完了!而此时三楼的消防栓却不能使用,面对紧急情况他急中生智将洗手间的门踹开,和其他两名在场人员一起接水泼水,不断重复着这个动作,直到消防官兵的到来。此时的他还没有离开现场,而是帮助消防官兵继续灭火,直至大火完全扑灭。直到此刻,他才选择了默默走开,因为在他看来,火已经灭了,自己可以放心了。他的勇敢令人钦佩,他的智慧让人佩服,他的临危不惧令人赞叹,他的淡然令人羡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刘省礼的每一步路似乎都走得无比艰难,但他从来没有幻想过飞翔,他只想在这条坎坷的道路上留下自己深深的足樱“我并不是一个有着惊人天赋的人,我总是用最笨的方法去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路,我相信自强不息的心灵是无比强大的,是不会被轻易摧毁的,我也相信在这样一条辛苦的旅程,我能够看到属于我自己的别样风景。”(杨广现)
人民网郑州12月27日专电物质上的贫乏并没有使他的精神溃败,反而使他的意志更加坚强,理想更加坚韧。身为寒门学子,大学三年的求学路,刘省礼历经坎坷,但自强的小伙子不仅自己挣钱交齐了学费、补贴家用,还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着社会,如今他作为河南师范大学的杰出代表候寻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刘省礼,男,汉族,中共党员。1989年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市,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08级本科学生。他出生于偏僻的农村地区,家中祖祖辈辈守着黄河滩涂的盐碱地过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面对生活的挑战,刘省礼心中经常默念这句话,他相信他能将生活抛给他的一个个拦路石变作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垫脚石。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上大学以来,基本上没有向家中要过钱,因为家里也没有钱。他认为,作为一个男子汉,要有自己的担当,于是他便一直依靠奖学金、助学金、兼职打工和家教、经营小生意等解决自己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有时甚至还能用自己挣来的钱补贴家用。
另外,在学习研究上他也丝毫没有松懈,取得了2010年国家励志奖学金,现已在省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两篇,主持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三项,2010年他主持的科研项目《和谐社会视域下刑事和解制度实证研究》被评为国家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得到了专业老师的认可。在工作方面,身为学生会主席,他牺牲了自己很多空闲时间来协助老师处理学院的大小事物,对于同学们所反映的问题,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解决,于是,每当同学们遇到困难时总会第一个想到他,他也因此荣获了2010年“忠信德育奖”一等奖。面对社会给与的一切,他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行动回报着社会:他先后带领同学们参与“龙之心”智障儿童的爱心接力活动,到新乡市多个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到新乡市“太阳村”帮扶服刑人员子女等等,他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送上一些温暖,就像他处于严寒时社会给予他的温暖一样,他希望这样的爱心接力能够传递下去。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在河南和山东交界的地区是大片的黄河滩涂,在这片黄河盐碱地上坐落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长刘村。作为国家的重点贫困县之一,这里的人们没有更高的愿望,只盼望着收获时节能多打几斤粮食。刘省礼就出生于这里。同样也是因为贫穷,他几乎没有沾染商业社会的任何机会,未经雕琢的环境熏陶出了他纯朴爽直的性格。他的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半辈子守着家中的几亩田地过活,看着老天的“脸色”吃饭。哪一年天气争气了,就可以多卖几斤粮食,有些余钱给孩子们添置些衣服;若是老天爷翻脸不认人,那或许在这一年里一家人的吃饭都成问题了,父母更要卖命似的出苦力以养活儿女。他的父母因劳累过度,患有肩周炎、气管炎等病,爷爷更是偏瘫在家。刘省礼兄妹四人,他排行老二,他们姐弟三个都考上了大学,都是师范类的院校,还有一个弟弟正在读高中。巨大的生活压力让父母喘不过气来,懂事的孩子也曾向父母提出过要退学打工补贴家用,但父母的态度却是异常坚决的:孩子这么争气,一定要学知识学文化,走出这个小村庄,出去闯出点儿出息来。
面对父母这样的态度,刘省礼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出个名堂,让父母不再拖着虚弱的身体遭这份儿罪,让这一家子再也不为生计问题伤心忧虑。作为家中的男子汉,他把能干的农活都担了起来,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为了缓解家里的困难状况,他常常到建筑工地上卖苦力,因为这种活儿会比一般打工多赚些钱。背沙子,水泥,撂砖等等,常常一个假期下来他便会变得又黑又瘦,但他却说这样显得精干有力。
200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南师范大学,在还未接到通知书的时候,他便背上行李,去外地开始打工,到开学时,他已经赚了不少钱。刚到异乡,他很少给家里打电话,并不是不想家,而是害怕自己拿起话筒的时候掉泪,让父母在家里操心。每天晚上睡觉时,他望着空荡荡的墙壁,好几次都默默地流着眼泪,不知道母亲是不是还是不舍得多吃点好的,胃疼着便上床睡觉了;也不知道弟弟有没有好好读书,英语复习得怎么样了……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进入大学之后,刘省礼发现,他所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面对一些挂着MP4,拿着名牌手机,浑身穿着名牌的同学,他并没有妄自菲薄,因为他深信,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并不是靠物质堆砌出来的,而是凭借着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散发出来的。
为了解决自己的生活费问题,他向学校申请了勤工俭学岗位。在平时,他细心的观察同学们最需要的东西,开始进货进行校园代理。电话卡,自行车、收音机、各种考研考级的书籍等他都经营过。其中,他的自行车经营的尤其出名,几乎形成了自己的口碑,许多同学都托人向他订购。此外,他还兼职着家教工作,在做了一段家教之后,他慢慢地发现许多家教中介都是由学生经营的,因为相比较社会上鱼龙混杂的中介机构,学生的诚信度较高,本校同学也大都选择本校的家教社进行申请注册。他发现这是一个商机,如果能成立自己的家教社,为同学们去解决业余工作问题,不仅可以为更多同学提供工作机会,也能增加自己的收入。说做就做,北方的汉子就是这样,认准的事情,绝不拖沓。2009年初,他和一位同学合伙创办的“大学生家教社”正式开始运营。开始时,他对经营自己的这家“小公司”并不在行,家教社也一度“门前冷落车马媳,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在家时什么困难没经历过,我的个性就是能坚持,就不相信还有过不去的坎儿”。就这样,凭借着认真、诚信和效率,最困难的时期他咬着牙挺过来了,一传十,十传百,后来的经营越来越顺手,家教社的发展欣欣向荣,每天都有同学前来注册,因为同学们相信他,对他所提供的岗位感到放心。终于,他的家教社在师大众多家教社中站住了脚。
大一的寒假,众多学子回家后便依偎在父母的身旁,享受久违的快乐。而他回家后却摆地摊卖春联,天寒地冻,还时常下雪,他们兄弟两的手都冻烂了,但一直坚持到了除夕那天的中午才回家。虽然是第一次,但收获颇丰,拿着辛苦挣来的钱,他给弟弟妹妹买了新衣服,自己也有了手机。大二寒假的时候,他更是努力扩大规模,年画、春联、布偶、福字等年货齐齐购进,销路还不错。在漫漫人生路上,难免遇到挫折,在多次的打工生涯中,给他带来不可磨灭的回忆是大一暑假那次。
大一暑假他跟着学校暑期下乡实践归来后,和其他学院的同学一起来到天津打工,当时他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第一个月960块钱,12小时的白夜班连班倒。原本以为这样不错的工作好好干完后便可以顺利回家了,但他并没想到,生活悄悄替他预备了一个让他措手不及的巨大考验。有一次他在公司用微波炉热饭时,不知哪儿出了问题,打开微波炉拿出饭后,没有一点防备的他瞬间身体一半烫伤了。同事赶忙送他去天津的一所医院,因为刚刚工作才半个月还没有工资,囊中羞涩的他没有钱付挂号费,医院拒不接诊。眼看着脸部的肌肤已经被氧化得发黑了,他苦苦地哀求医生给他进行一下包扎,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见他实在可怜,便拿出自己的备用工具给他进行了简单处理,阿姨看着已经被炸的不成形的脸,测量后告诉他,他已经达身体20%的深二度烧烫伤了,这样的伤势如果不及时控制极有可能导致毁容!而治疗需要先交付五千元住院治疗费,而且后续尚不可知,他几乎到了万念俱灰的地步。那一刻,他觉得之前所有的愿望都化作了了泡影,他看不到任何希望。刘省礼沮丧地回到宿舍,打工的同事为他买来纱布、消毒液、火车票等,为了避免伤情恶化他们给他进行了简单的包扎。被缠的像一个粽子似的他,同事们都笑他像一个电影里的僵尸,纱布里的他只能报以苦笑。
他捂着脸,连夜坐火车赶回了家。“回家后,母亲心疼地哭了很久,我看着她,所有的宏伟大志一瞬间也都放下了,如果真的毁容了,就这样过下去吧,父母亲又不嫌弃自己,自己身体又还健康,在家一辈子陪着两位老人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想着,他坦然了许多。母亲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个土膏药方子,说是特别管用,于是便每天给他擦拭。他讲道:“父亲原本脾气很暴躁,为了克制自己的情绪,帮我走出那段黑色的日子,悄悄地弄来了几个盆种起花来了,父亲种了半院子的花,每天给花浇水,施肥,有时望着一盆花默默地发愣,我知道他在担心我,但讷于言语的他从来不会告诉我,只是蹲在墙角望着一片一片的花叶。”而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退的时候,往往会有奇迹闪现。两个星期过后,所谓的土方子竟然起了疗效,他的脸开始蜕皮,身上也开始好转,开始慢慢孕育起新的肌肤。全家人都惊喜异常,看到了星星点点的希望。慢慢的,他的脸渐渐平复起来,一天一天的惊喜接踵而至,让他重新燃起了奋斗的勇气。一个暑假过去,他的脸部已经基本痊愈,但身上的疤痕却永远留下了。后来,同学们听说他的这段经历后,都惊奇的称他为“神人”。其实,只有他知道,这“神”背后,承载了多少痛苦。不过,经过这场不期而遇的“劫难”,使他的个性改变了很多,办事更加淡定从容了,不似刚离家求学时那样的鲁莽和横冲直撞了。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兼职打工的同时,刘省礼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作为法学院的学生,他从小便向往着运用法律的武器以所向披靡。“那时高考志愿书上,所有第一志愿的专业我都填上了法学,因为我一直向往着理性和公平,”他说。
法学专业的学习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枯燥的,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堆积如山,给人以压抑。美丽的大学校园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博学多才的老师使刘省礼同学在学习上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在课堂上,他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堂笔记;在课下同老师积极交流,及时解决自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在课余时间,则注重专业课程的复习,利用短暂的时间有效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在平时,他抓紧一切空闲时间给自己“充电”,不光看本专业的书,只要是他喜欢的,包括文学、政治、哲学、经济等方面,他都有所涉猎。
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他经常同大家进行广泛的学习经验交流和热烈讨论,他经常因为某个热点社会问题适用法律和同学争得面红耳赤,好像他就是大法官一样。面对枯涩的法理原理,他积极探究,学习他人长处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亦经常请教于学院专家,以至于有几位专家教授乐意指导他。经过努力的钻研学习,他两年的综合测评成绩在年级中都名列前茅,并于2010年10份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大一时,他和几个同学申请了创新性实验项目《和谐社会视域下空巢家庭养老制度的研究》,“我觉得身为一名学法律的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将法律运用到实践中去,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没有真刀真枪的实战演练,那么所学到的知识永远没有办法立体化,它永远都是一纸空文。”在开始进行这个项目之前,专业老师就提醒他,进行创新实践项目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因为所有的调查和走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间长,任务艰巨让许多同学因为吃不了这个苦,最终选择了放弃,真正走到最后的没有几个人。但他的那股子倔劲儿又上来了,“既然选择了,我就注定要走到最后。”他暗暗对自己说。随后是漫长的理论准备,调查走访,汇编总结等等。在这期间,他疯狂的阅读了大量关于养老的书籍,记下了中外学者对于现代养老的看法和思考。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他积攒下了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今后自己的思考逻辑和视野范围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走访调查无疑是最艰难,最熬人的,但也是最能锻炼个人意志的。“当你将书本的知识真正付诸于实践时,就会发现有很多东西根本行不通,理论上完美无缺的东西在现实中往往会被折射得变了形”刘省礼说。这段经历让他学会了思考,懂得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差距。整个实践过程整整持续了两年时间,他不知翻阅了多少书籍报刊,最终他的劳动成果得到了认可,在2010年结项时,他主持的科研项目以优秀结项。
他在2009年参与了校级实验项目《社会主义法治视角下的大学生班级民主治理》,其中2009年暑假提交的一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养老问题调研报告》一份,获得了河南师范大学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于2010年在《魅力中国》7月刊发表了论文《新形势下我国空巢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和优化路径》,10月刊发表了论文《残疾人受教育权保护研究》。2010年10月份,他主持的科研项目《和谐社会视域下刑事和解制度实证研究》被评为国家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在得到通知的那一刻,他有一种想哭的感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条路他认为很值得,虽然漫长但愿意坚持走下去……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刘省礼同学热爱集体,更乐于为集体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凭着他的一股韧劲儿,同学们有什么困难也都找他帮忙,辅导员也常常让他协助处理一些日常工作。刚入学,他就参加了班干竞选并成功竞选成为08级年级长。在担任年级长期间,为了使大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增进了解,他组织大家一起开展了“学习经验交流会”和“相逢是首歌”主题班会;为了增强各班班级凝聚力,促进内部团结,他又组织开展了“冬至包水饺送温暖活动”、“宿舍联谊交流会”、“元旦晚会”等集体活动。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虽然担任了年级长,但他还想为更多的人服务,实现自己的价值。
从大一开始,他就开始参与学生会的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干事做起,大家发现只要把事情交给他就可以很放心,于是在大二,他被大家推选为院学生会主席。但是,他这个学生会主席并不是整日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的,为了使院里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各种细节他都考虑到并谨记在心。组织筹划活动时,他和大家一起劳动,包括办晚会时吹气球装饰会尝会后打扫卫生等他都是自己亲自上阵,为大家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我觉得当上学生会主席并不意味着你有多牛,你是为大家服务的,而不是对着谁摆架子。”他说道。
作为学生会主席,刘省礼有着开拓性的工作思路。上任以后,即整理了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为学生会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进程;创办“公共关系部”,为学院的对外交流与宣传打造了极富特色的窗口;策划举办沟通之桥学院友谊篮球赛多场,极大地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举办“实践归来话收获--民主生活会,并确立学生会例会制度,加强了学生会与各级学生之间的交流。09年5月,在汶川地震1周年之际,组织大家进行汶川祈福活动,活动获得了各兄弟学院的热烈响应,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0年4月玉树地震消息传来,他积极带领大家捐款捐物,并组织党员同学在5月份开展了地震逃生演习、消防演习、消防知识讲座等一系列活动,获得了同学们的积极认可。2010年5月,借学校“双代会”召开的契机,他带领学生会筹备成立学生代表大会“常务代表委员会”,并建立“日常提案”制度,为发挥学生代表的作用、更好地为同学服务提供了崭新的渠道。
刘省礼所领导的学生会着力建设“沟通—服务—解决”体系,关注学生权益,得到了全体同学的广泛支持与称赞。上任来,在日常工作中随时接受同学们反映的侵权事件并尽可能予以处理,在宿舍保暖、宿舍楼电话维修等问题上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行动;举办“3.15”消费者权益日系列活动、“首届3.15晚会”等活动,并与领导老师一起筹备建立“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提高同学们的维权意识并切实为更好地维护同学们的权益而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领积极向上、志趣高雅的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参观五十四军军史馆”、“学校史、知校情”、绿色环保校园行、“党员修身工程”系列工作等,为维护校园环境、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作出努力;文体娱乐型活动方面,举办“新新相营—2009新生联欢晚会”、“相亲相爱一家人——2010级迎新晚会”、和豫北监狱一起举办“明月寄相思”主题中秋晚会、“趣味运动会”等;文化学术活动方面,开展多期“法律论坛”,以其春风化雨般的效应,在营造学院文化氛围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举办“抢先争优,与法同行”法律知识竞答赛、“司法考试经验交流会”、“英语学习”讲座等活动,也收到了热烈反响。为了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2009年12月,在没有任何外界力量支持的情况下,他协助老师筹办了河南师范大学的“首届法律文化节”,整个活动持续了近一个月,包括法律论坛、模拟法庭、法律漫画展、普法援助专项行动等,赢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网、《大河报》等数十家媒体追踪报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校内的生活是简单的,但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是需要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获取更多在学校里得不到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在学校开始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时候,他立刻积极的报名参加并顺利通过资格审核,最终成为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中的一员,先后参与了2009年、2010年河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09年暑假,在法学院团委书记华锋的带领下,他作为实践队的副队长和大家一起下乡到卫辉市,开始为期1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面对乡下简陋的生活条件,忍受夏季炎热的天气,蚊虫的叮咬,和那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他和队友们毫无怨言,积极乐观,用坚强和毅力为社会实践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对刘省礼来说,这又是一个成长锻炼的过程。忘不掉的是开展社会实践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多么的辛苦,那些大家需要注意的事项、活动要怎样开展才会有新意、怎么才能使大家尽快适应当地情况尽早开展实践活动,无不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忘不了的是在实践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条件的恶劣,开展普法活动的艰难;更忘不了的是当走进豫北监狱那一刻的震撼:那些服刑人员的法律意识是那么的薄弱,他们渴望了解法律的心情是那么的急切,他们是那么需要帮助,这一切无不震撼着他的心灵。在紧张却不失条紊的准备后,他成功的帮助老师组织开展了一场在监狱举行的法律援助,这不仅切实维护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增强服刑人员的法律意识,同时也使大家更多的关注服刑人员的法律意识问题。而刘省礼也在这些活动中逐步地充实自己,使自己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经过全体队员的努力,实践活动取得了累累的硕果,最终由于出色的表现,所在团队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文明办等单位联合授予“河南省优秀团队”称号,他本人也被评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在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开展过程中,他又以法学院社会实践项目负责人身份组织策划调研活动,深入辉县市申屯村进行法律援助。同样的,在201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法律援助服务队”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得到了广泛赞誉,活动被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法制日报》、《教育时报》、《青年导报》、《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而刘省礼也被授予2010年河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刘省礼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自律自盛不断追求。全面负责学生会各项工作,能够做到统筹安排,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甘于奉献,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学生会的发展、服务广大同学、繁荣校园文化不懈努力。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现在已经升入大三的他,经过两年多的历练已经成熟了许多,他也深深的知道若不是许多人在身后默默无闻的支持,他并不会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正因为如此,刘省礼同学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希望能够回报社会。
在大学几年中,他还积极的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大一时,他和政管学院一块组织大家到河南二建敬老院进行冬至送温暖活动。在学雷锋日时,他选择去敬老院,他把同学们具体分工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帮助老人清理个人卫生,为老人带来精彩纷呈的节目,给他们带去更多的欢笑。后来,他又组织大家多次到牧野区养老院进行志愿者活动,并把活动传承下去了。09年世界助残日的这一天,他参加了新乡市“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主题活动,陪伴这些被人们忽视的新乡市“龙子心智障儿童托管中心”孩子们。之后又多次参加龙子心的志愿者活动,他带着这些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社会的孩子们走出托管中心,来到了师大校园,使他们在校园里放松心情。他仔细的照顾着一个孩子;吃饭时,他认真的帮助那些孩子进食;在温暖的阳光下,带着他们晒晒太阳,感受阳关的温暖和校园轻松的气氛;一起做游戏,使孩子们绽放单纯的笑容。
更值得关注的是刘省礼对新乡市太阳村儿童的关爱。2009年冬,他了解到有这样一群孩子:父母因正处在服刑期或已被判极刑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而将他们送往太阳村。虽然太阳村以无偿代养代教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为己任,对服刑人员无人抚养的未成年子女开展特殊教育、心理辅导、权益保护及职业培训服务以使他们在一个相对安定温馨的大家庭里像其他孩子一样受到保护,得到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那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还是需要进一步帮扶的。深入了解情况后,在领导老师的安排下,他组织年级人员开始准备帮助太阳村儿童的方案,经过认真仔细的讨论后,他们一致决定为那些孩子们送去师大学子的关怀。刘省礼先后组织多次募捐活动,为太阳村的儿童募捐衣物、书本、钱等物品,送去大家的祝福。此外,他还带领大家在太阳村为孩子们义务支教,在帮助他们学习的同时仍然不忘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因此找到相关人员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在此之后,我校更多的公益社团开始关注太阳村儿童的发展,温暖太阳村儿童的心灵。
在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他来到濮阳市一家酒店打工,在得知了舟曲泥石流的情况后,面对灾区的疮痍,在倍感心痛之余,他心生为灾区献上一份微薄之力的想法。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捐款,他拿出了自己挣来的100元钱捐到了濮阳市红十字会,随后他觉得光是捐款太过单薄,他希望舟曲人民看到全国人民与他们同在,坚定他们度过灾难的决心。于是经过思考,他从文具店里买来一个笔记本和笔,来到濮阳市文化艺术中心前的广场上,向过往市民征集祝福,为灾区的人们送去濮阳人民特殊的祝福。然而这个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招来市民们的不解。当他把笔记本和笔递过去的时候,有些人带着警惕的目光望了一眼就匆匆走过,有些人在明白他的意思后摆摆手就走开了。不过,更多的人,给他的是鼓励,不少人都会欣然写上对舟曲人民的祝福,希望这些祝福能给舟曲同胞带去平安与幸福。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从8月19日到30日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里,终于征集到了1001个祝福。之后,他将这个特殊的礼物捐献给了灾区。“我只是想尽我所能为受灾群众做些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自己的同胞受难了我们不可能坐视不管。”濮阳日报社了解了他的事迹后,对他进行了专访报道,随后被多家媒体进行了转载,在社会和学校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学校党委学工部部长张向站老师也对他的事迹表示了高度赞扬,他讲到:“这份礼物的意义是不同的,它于微小中折射出了我们师大学子精神的可贵之处。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学会感恩,并将这种爱心传递下去,使更多的人加入这个大家庭中来,为以后的爱心服务奉献更多的力量。”
同样让人感动的是,在这个寒冷却干燥的冬天,一场大火的突然发生使大家对刘省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11月24日晚,我校文科楼突然着火,大家惊慌失措地冲到楼下离开着火现场,而刚刚忙完司法考试经验交流会,路过文科楼的刘省礼在发现这一情况后快速跑到文科楼里,冲到了着火点。嚣张的火舌卷吞着他的头发,尖叫的火焰扑向他的脸庞,但是,他全然不顾,此刻,在他心中只有赶快把火灭了!赶快把火灭了!他熟练的打开了灭火剂,稍微减小眼前的火势,但很快他面对了一个很严峻的形势:干粉用完了!而此时三楼的消防栓却不能使用,面对紧急情况他急中生智将洗手间的门踹开,和其他两名在场人员一起接水泼水,不断重复着这个动作,直到消防官兵的到来。此时的他还没有离开现场,而是帮助消防官兵继续灭火,直至大火完全扑灭。直到此刻,他才选择了默默走开,因为在他看来,火已经灭了,自己可以放心了。他的勇敢令人钦佩,他的智慧让人佩服,他的临危不惧令人赞叹,他的淡然令人羡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刘省礼的每一步路似乎都走得无比艰难,但他从来没有幻想过飞翔,他只想在这条坎坷的道路上留下自己深深的足樱“我并不是一个有着惊人天赋的人,我总是用最笨的方法去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路,我相信自强不息的心灵是无比强大的,是不会被轻易摧毁的,我也相信在这样一条辛苦的旅程,我能够看到属于我自己的别样风景。”(杨广现)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5℃~高温6℃ | 低温-2℃~高温7℃ | 低温-4℃~高温9℃ | 低温-3℃~高温8℃ | 低温-4℃~高温7℃ |
多云转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转多云 <3级 |
多云转晴 <3级 |
新乡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