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新乡天气 > 新乡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倾河南财力 办民生大事(组图)

2012-07-26 来源:搜狐网

  舞钢市八台镇丰台社区居民张耀广和爱人高兴地走在社区的路上,今年春季他们搬进了镇区边上建成的新社区。本报记者王天定摄

  


  自6月27日起,内乡县在校的5万多名农村中小学生每天可享受3元营养补助,喝上了免费营养奶。

  张中立张延敏摄
目前我省规模最大的洛阳市保障性住房项目一期接近尾声。黄政伟摄
南阳市卧龙区陈家庄村村民在村卫生室取药。农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付海厚司马连竹摄

  
鹤壁市依托新农合优势,在全省率先为辖区110万名农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本报记者王天定摄

  本报记者樊霞芦瑞本报通讯员马剑平高芳

  核心提示

  今年上半年,全省财政民生支出1531.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0.3%,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领域的投入大幅增加,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

  与此同时,我省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分析报告出炉,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省经济总体平稳增长,但主要经济指标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幅放缓。在此背景下,我省依然拿出七成以上财力用于民生发展,彰显了省委、省政府持续改善民生的决心。

  求解“养老难”

  构建社会保障之网

  在公布的上半年河南省财政收支情况中,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令人关注,达到33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0亿元。

  庞大数字的背后,意味着老百姓在养老、低保、就业等方面在2012年拥有了更多实惠。我省不断加大的民生财政投入,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体会到了发展成果共享的踏实和幸福。

  7月16日上午阳光强烈,荥阳市社会福利中心,院子里绿树成荫,荥阳市崔庙乡界沟村78岁老人张爱莲正坐在院子里织毛衣,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旁边几位老人聊天,怡然自得。

  “这个养老院建成我就申请来了,住这儿挺好,政府什么都管,有人照顾,病了也有人看,可比在家一个人强多了。”张爱莲很满足现在的生活。

  荥阳市社会福利中心自2006年建成之后,目前已经有500多位孤寡老人入住,平均年龄74岁。这些老人拥有自己的医疗健康档案,所需日常用品全部统一由福利中心分发,每人每月有零花钱,每天食谱依照老人生活特点制定,寒冷的冬天还有暖气。

  “今年政府又提高了每位老人的经费,从往年的每人每年4800元,提高到7000元。”荥阳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王双振说。

  有了政府财力的大力支持,让荥阳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等困难孤寡老人享受到了生活的安逸。而全省范围内铺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让更多的农民没了后顾之忧。

  49岁的农村妇女王明香笑称自己跟城里人一样,也是“有卡一族”。各种惠农补贴由政府统一划到个人卡里,看病用新农合,现在又参加了养老保险,“等到满60岁以后,每个月都能领到一笔钱。”

  像王明香一样,我省上半年有3480万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另一个欣喜的消息是,今年7月起,全省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全省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都可领到基础养老金。由“养儿防老”到“社会养老”,农民和城市人一样可以享受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实惠,老有所养的梦想,将在河南省逐步成为现实。

  求解“看病难”

  打造百姓健康护栏

  目前,我省已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在农村,新农合政策的实施深得人心,让人们看病不再顾虑重重。7月16日下午,大约100平方米的荥阳市京城办事处康砦村卫生所,药房、诊疗室分工明确,干净卫生。村医陈金英从医20多年,她说,自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后,“来就医的病人明显增多,诊疗费也明显下降。”除去新农合报销部分,许多病人拿药都只花几块钱,正在就医的几位村民对出门就能看上病很满意。

  事实上,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河南各地深入进行。今年,财政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新农合在盛市、县、乡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65%、70%、80%和90%;付费方式改革逐步推开、住院费用增长初步得到抑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持续巩固和完善。上半年,全省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93.5亿元,同比增长17%。

  “财政投入重点向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倾斜。”河南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目的就是要让医疗事业逐渐“回归公益性质,让老百姓看病有底气”。

  求解“上学难”

  支持教育优先发展

  李聪是河南省财政厅教科文处一名干部,工作9年来,她对河南省教育投入的逐年加大印象深刻: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开展农村特岗教师计划以及新近推出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

  枯燥的数字佐证了李聪的感受。河南省对教育的发展投入逐年加大。2001~2010年,全省财政教育投入从96亿元增加到609亿元,增长5.3倍。2011年,随着国家和我省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实施,财政对教育投入力度空前加大,2011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857.1亿元,比上年增长40.6%,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0.2%。2012年我省教育支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截至6月份,我省教育支出3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7%。

  教育投入是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数字展现了省委省政府的决心和财政投入的真金白银,而老百姓则实实在在地感受着数字带来的变化。

  7月16日下午,荥阳农民王明香看着4岁的小孙女感慨日子的幸福,“孩子上个幼儿园,国家还给补贴200块钱。以后上小学、中学也不用掏钱,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

  王明香孙女享受的补贴是一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我省筹措9.7亿元资金,于2011年-2013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改善学前教育条件,同时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资助。

  实际上,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河南省多个教育投入项目中的一个。2012年,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化解公办高校债务风险、提高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以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方面,财政都安排了大量的资金。最新的有关教育的消息是,今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正在进行中。

  “今年全省的特岗教师增加到10800名,每个特岗老师的待遇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人2.4万元。”有关负责人表示。自2009年我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来,三年共招聘特岗教师近3万名,希望以此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任职特岗教师,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较低的现状。

  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建设人力资源强盛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都必须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近年来,河南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就是教育。河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说,“2012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将继续加大,预计全年教育支出将突破1000亿元,资金将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倾斜,通过投入缩小城乡、区域差别。”

  求解“住房难”

  帮助群众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一直是中国人衡量生活水平的标准。商品房价格高昂,不仅令多数城市人望而却步,更令进城务工人员和刚刚转变身份的新城市人徒劳兴叹。

  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被列为2011年我拾十项重点民生工程”之首,亦是今年我省重点关注的民生工程之一。随着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在全省范围内强力推开建设,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了解并关注保障性住房,保障房带来的积极作用正逐步显现。

  7月18日下午,新乡市星湖花园社区内,75岁的李学枝很开心地向人介绍自己的家,这是一套5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每月房租30多元,暖气燃气一应俱全,李学枝和自己四处打零工的女儿共同生活,老人很满意这里的生活环境,见了社区人员就不停地感谢。

  搬到小区3个多月、70岁的李秀英夫妇更是感谢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老两口原本住在棚户区,面积狭孝建造粗糙、周边环境更差,夫妇俩一度为居住费神。后来搬进了星湖小区内的廉租房,老两口才算安顿下来。“这儿环境好,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吃完饭还能在小区里活动活动。”李秀英笑容满面。

  星湖小区是新乡市经济适用房大型小区之一,其中,公租房和廉租房有5栋,可容纳450户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在此居住,每套房子建筑面积都在50平方米以内。“今年,新乡市按照10%的比例在商品房中配建保障性住房。在市区黄金地段划拨170亩地,集中建设5700套公共租赁住房。”新乡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今年全省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0万套,各级财政多方筹措资金积极予以支持,截至6月底,全省住房保障支出149亿元,增长59%。为了保证保障性住房巨额资金的投入,除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省财政厅资产中心积极运作,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筹资计划,去年向国开行牵头的银团融资83亿,今年计划再融资150亿元,帮助市县缓解筹资压力,加快公租房、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

  如果说保障性住房为城市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了一种新的居住模式,那么,新型农村社区的推进,则让农民享受到了城市的生活条件,大大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

  7月18日下午,新乡市古固寨祥和社区内,三四个老人正坐在树下纳凉,小区内绿树成荫、健身活动器材齐全。路边竖立的LED大屏幕上,“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这样的天气谚语不停滚动着。小区内,派出所、超市、医务室一应俱全。看上去,这里和城市小区并无二样。新乡市财政先后投入了1000万元用于祥和社区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从农村老宅子搬到社区居住,昔日农民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44岁的吕俊荣是古固寨张庄五连屯村的村民,她是最早购买社区房子的农户之一。目前吕家5口人拥有近30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她很庆幸自己当初买房的决定。“现在再买,只能等二期高层住房了。”吕俊荣说。

  社区的后面有一排公寓,是免费提供给村子里的困难户、低保户居住的。65岁的李金贤和痴呆的妻子拥有一套带有厨房卫生间的一室一厅。之前李金贤的老房子逢雨便漏,一下雨村干部就慌着赶去李家,生怕房子塌了出意外。“现在好了,我有低保、新农合,村里还让我搬到社区新房里,都不知道咋感激政府了。”黑瘦的李金贤反复说着感谢的话。

  古固寨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农民可以享受到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可以就近在产业集聚区就业,而最大最明显的好处是节约了土地。以祥和社区为例,规划占地面积为4300亩,可村民们的老宅基地建筑面积就高达8500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约土地4200亩。“这些节约下来的土地,按比例进行复耕,保证粮食生产。”新乡市财政局负责人说。

  像新乡市一样,全省各地掀起了全面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热潮。“对新型农村社区这样深得民心的工程,财政部门全力以赴予以支持,今年仅省财政就安排了26亿元资金,同时我们还将统筹整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让农民群众早日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河南省财政厅农业处有关负责人说。

  以转促转破民生难题

  财力保证彰显政府决心

  无论是社保、医疗、教育、保障房,还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凡是关乎民生方面的建设,都是河南省财政支出的重点。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全省民生支出1531.6亿元,增长22.8%,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0.3%。

  “全省财政预算支出的原则是保重点、保基本、保民生。”河南财政厅预算处有关负责人解释说,预算支出优先安排保障国家政策的落实实施,其次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点项目。

  河南财政支出的流向和特点,直接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具体利益的务实之风。

  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在省九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明确指出要着力做好三件事:一是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坚持雪中送炭,着力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三是集中财力办大事,使民生不断得到改善。让公共财政、公共服务的阳光覆盖到更广范围,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推动发展,发展惠及民生。从2005年起,省委、省政府连续七年从民生支出中选择重点项目,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多数群众普遍反映、迫切要求、经过连续投入可产生显著社会效益的实际问题。2005~2011年,全省共筹措资金超过3100亿元投入到“十项重点民生工程”中。2012年,全省投入“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将超过1000亿元。

  然而,民生财政支出增幅不断提高并非易事。

  郭庚茂省长曾明确指出:“我们已取得的发展成果,只要除以1亿人口,都会变成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份额;而推动民生改善的投入,只要乘以1亿人口,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数字。”近年来,我省财政总收入排全国第十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财力一直处于全国最低水平。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省经济运行遇到了较多困难,加上国家实施大规模结构性减税政策,财政收入增幅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逐渐放缓。在此背景下,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地将十分有限的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实施了一大批惠及全民的政策措施,彰显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凸显民生改善”是卢展工书记对财政工作的明确要求。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财政民生投入的持续大幅增加再次表明:在如火如荼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有理由期待,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河南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一天更比一天好!7
今天(12/13日星期五) 明天(12/14日星期六) 后天(12/15日星期日)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多云 阴 晴 晴 晴 晴 晴 多云 多云 晴
低温-5℃~高温6℃ 低温-2℃~高温7℃ 低温-4℃~高温9℃ 低温-3℃~高温8℃ 低温-4℃~高温7℃
多云转阴
<3级

<3级

<3级
晴转多云
<3级
多云转晴
<3级
新乡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