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日喀则天气 > 日喀则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黄河儿女情洒雪域高原

2011-08-10 来源:黄河网

  2011年6月14日,圆满完成3年援藏任务的黄委经济局水电公司职工魏青周和山东河务局聊城河务局职工张春元载誉而归,受到黄委通令嘉奖。他们是黄委派出的第二批援藏干部,自2008年6月离开家乡远赴西藏援助水利建设,已在边疆驻扎了整整3年,将黄河儿女的足迹镌刻在雪域高原,将黄河的博爱与热情播撒到西藏的每一寸热土。

  响应黄委党组号召,奔赴雪域高原

  援藏工作是黄委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黄委党组高度重视。2001年7月,在水利部第二次援藏工作会议上,黄委与西藏日喀则地区水利局签订了对口援助协议,当月成立援藏工作领导小组,之后又设立援藏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此,黄委开始了对西藏水利建设的持续援助。多年来,黄委不断加强对西藏水利人才、技术和急需项目的援助,还承担了西藏自治区防汛机动抢险队的援助任务。从2003年至今,黄委已累计选派19名优秀干部援藏,为日喀则地区水利局建成了水利土工试验室和局域网,为西藏自治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基地建设信息网络等援助办公仪器设备、交通工具价值达600多万元,促进了西藏自治区水利建设基础工作的开展,改善了受援单位的人才结构和技术水平。

  问及此次援藏的收获,担任西藏防汛机动抢险队党委委员、副队长的魏青周告诉记者:“3年的援藏工作经历,是一段难得的人生历练,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通过自身的努力,为西藏防汛抢险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为抢险队实实在在干了一些事情,这是我最大的欣慰。”担任西藏防汛机动抢险队机械队队长的张春元说:“西藏有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能为西藏的稳定和发展献身出力是无上光荣的。老百姓不知你是谁,不知你叫什么,可你的工作老百姓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每当我下乡看到沿途国旗飘扬,听到西藏各族人民一声声地说共产党好、说祖国好的时候,十分有成就感,十分陶醉,再苦再累再难也值了1

  平心而论,家有妻儿老小的援藏队员能够整整3年呆在条件艰苦的边疆地区工作,不是一件容易事。黄委援藏工作队的两名队员都是在内地长大,没有到过高原,更别说登上海拔5300多米的嘉隆错高原冰湖、波密堰塞湖等处进行抢险,因此,适应极端环境的压力就非常大。他们在这样复杂艰苦的环境下,要及时圆满地完成抢险任务,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价。

  克服重重困难,全力抢险排难

  队员们至今记忆犹新,到西藏去的第一件事就是克服高原反应。刚开始感觉胸闷、头疼、睡不着觉,但他们明白,一定要坚持下来,要慢慢适应艰苦的环境,“高原环境对身体影响很大,回到内地后很长时间还过不来劲。”队员们说,同时,天气寒冷、空气干燥、风沙大是西藏又一大特点,在这种条件下,每天早晨鼻子都会干到出血。

  最令人担心的是道路交通艰险,高原上冰天雪地、山高路远,交通事故司空见惯。2008年9月,魏青周带队奔赴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地震灾区抢险救灾,在萨嘎县城附近一段下坡的“搓板路”上,由于浮土较厚又是弯道,司机对路况不熟悉,车子失控,造成翻车事故,所幸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车窗破损,只好用纸箱挡风坚持完成了任务。而此时海拔4800米的地方,人们已经穿上了羽绒服,完成这次任务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而此处在一周前,刚刚发生了一起3死1伤的严重交通事故。此次事故后,魏青周及时召开安全会议,强调安全第一,更加关心同事们的安全。

  2009年3月,抢险队到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波绒乡海拔达5300米的古庆错冰湖考察,上去之后,风雪交加,生在内地、长在中原的黄委抢险队员几乎冻僵,多亏了水文局勘测大队的同志带来大衣、风帽,才使他们顺利下山。

  3年来,抢险队员利用掌握的防汛抢险技术,多次参加抢险救灾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得到了西藏水利厅领导和当地群众的赞扬。2008年8月25日,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发生6.8级地震,作为西藏水利厅工作组成员的黄委援藏干部奔赴现场了解灾情,完成了仲巴县柴曲河水电站及萨嘎县加达水电站等3个水电站震损情况调查、抢修方案制订和除险加固等任务。

  2008年7月下旬,日喀则地区亚东县发生暴雨泥石流,形成堰塞湖,县城供水厂和养鱼场面临被冲垮的危险。接到抢险命令后,魏青周、张春元等连夜迅速组织装运抢险设备,坐拖车星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抢险现场,立即与当地县领导和水利局专家共同商定科学合理的抢险方案,冒着大雨和再发生泥石流的危险,抢通进场道路,挖开堰塞湖,疏通原河道,经过七个昼夜的奋战,他们终于排除了险情,县供水厂和养鱼场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县城面临的威胁得以排除。

  2009年5月,拉萨河墨竹工卡县曲尼帕河段疏浚抢险,作为机械队队长,张春元带领机械队全体职工在拉萨河河道里搭起4顶军用帐篷,一住就是45天;工地施工人员70%是藏族同胞,饮食、住宿一律按民族习惯安排。由于工期紧、战线长,张春元科学组织、严格管理,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抢险期间无一例安全事故,无一例违章违纪事件,确保了质量,提前了工期,节约了资金。抢险期间,工地经常刮风、下雨,昼夜温差变化大,张春元感冒发烧仍坚持一线指挥,直至完成任务。

  2010年7月下旬至9月下旬,拉萨地区多次降大到暴雨,拉萨河超警戒水位,机场公路被淹;堆龙德庆县境内青藏铁路大桥护岸坍塌;堆龙德庆县羊达乡防洪堤决堤;2010年中秋节前夕,拉萨市区流沙河出现险情,夺底路和部分机关单位进水被淹……抢险结束后,现场指挥此次抢险任务的魏青周应邀接受了西藏自治区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介绍此次险情形成的原因及抢险经验,并提醒该市水利局做好河道的疏浚工作,得到当地同行称赞。

  2010年8月,林芝地区波密县索通村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威胁川藏公路,险情就是命令,抢险队队员们昼夜不停奔赴现场,坚决执行抢险方案,在国家防总工作组领导的指导下,最终排除了堰塞湖的威胁。他们还参与完成了拉萨河大佛岛抢险、堆龙河堆龙德庆县羊达乡境内约500米堤防决堤抢险、拉萨河达孜县曲泥帕河段抢险、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乡防洪堤抢险等一系列抢险任务。

  严格工程管理,造福藏族同胞

  3年来,黄委援藏干部参与完成了一系列的工程项目,如拉萨市达孜县桑竹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拉萨市火车站柳捂新区沿山防洪工程第四标段,渠道1.2公里;旁多水利枢纽管理局综合楼、宿舍楼及配套设施及旁多水利枢纽上坝永久公路一标;拉萨市林周县龙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日喀则地区江孜县响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山南地区浪卡子县林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日喀则康马县美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并完成了日喀则地区岗巴县旁当冰湖和聂拉木县古庆错冰湖、嘉隆错冰湖等3个海拔5300米的冰湖除险勘察设计,对弥补事业经费严重不足以及稳定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海拔5300米接近极限的恶劣环境中进行勘察,难度可想而知。2010年10月19日,抢险队员们离开拉萨,行车两天两夜到达海拔5200米高处,由此徒步两公里到达聂拉木县古庆错冰湖。其中,有0.5公里路程队员们完全是手脚并用爬伏上坡。魏青周身患感冒坚持工作,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在高原上,这是极度危险的,极易发展为肺水肿,直接危及生命。在冰湖上,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般,但是队员们无一人叫苦。而要登上海拔最高的嘉隆错冰湖根本没有路,需要骑马7个小时缓慢行进,特别是有500米长的通道异常险峻,仅能容一匹马勉强过去,下面就是万丈深渊,队员们回想起来仍感后怕。由此可知,黄委援藏干部每次执行任务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这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去战胜一切。

  黄委援藏干部还参与组织了2010年冬季冲锋舟训练和2011年汛前与山南地区水利局联合防汛抢险演练,主要是紧急出动、堤防加固、堵决口三个科目,提高了当地抢险队员的技术水平,积累了宝贵经验。魏青周在西藏期间还主笔编写了《防汛机动抢险队防汛预案》《关于仲巴县柴曲水电站震损情况的调查报告》等,参与编写了《防汛机动抢险队“十二五”规划报告》和《西藏自治区冰湖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受到好评。

  与此同时,黄委援藏干部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与黄委领导、援藏办联系,组织抢险队职工到黄委参观,学习先进的治河、抢险救灾理念和技术。据统计,3年来,西藏水利厅先后派出60余人次到黄委交流学习。

  舍家别子赴高原,尽显男儿豪情怀。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不畏艰险,只为奉献,经受高原缺氧、低温干燥、强紫外线辐射等环境因素对身体的考验,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奏响了一曲对党忠诚、对藏族同胞热爱的天籁之音。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应急抢险救灾,他们最终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西藏水利厅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为黄委争得了荣誉。黄委领导为此由衷赞扬他们继承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树立了黄委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他们却认为,能够代表黄委去参加援藏工作,是件有意义和值得自豪的事情,自己苦点累点没啥。身在遥远边疆,难以照顾父母妻儿,这是他们心中唯一感到愧疚的。能够圆满地完成援藏任务,这与组织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鼓励分不开,更与家人的默默支持与无私奉献分不开。
今天(05/20日星期一) 明天(05/21日星期二) 后天(05/22日星期三) 第四天(05/23日星期四) 第五天(05/24日星期五)
多云 阴 小雨 多云 中雨 阴 小雨 多云 阴
低温8℃ 低温8℃~高温19℃ 低温7℃~高温19℃ 低温7℃~高温20℃ 低温8℃~高温23℃
转多云
<3级
阴转小雨
<3级
多云转中雨
<3级
阴转小雨
<3级
多云转阴
<3级
日喀则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