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孝感天气 > 孝感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哈尔滨市大项目建设今冬全季不停工

2010-11-29 来源:黑龙江省人...

  早在10月底的时候,来自湖北孝感的农民工王安泉就将回家的行囊收拾好了。他依据往年的经验判断,11月上旬过后不可能再有活儿干了,哈尔滨的工地基本上都会停工。

  可现在已是11月下旬,王安泉所在的科技创新城产业园内的施工单位始终没停工。原本和王安泉约好一起回家的同乡也告诉他,“今年不准备回去了”,因为同乡所在的工地今年一冬都有活儿。

  王安泉的“意外”经历,是冰城人为推动项目建设提速与时间赛跑的一个注脚。

  立冬已过,在这座中国最北方的省会城市,松花江逐渐被冰层所覆盖。然而,从江南到江北,从“三沟一河”污水截流工程到路桥施工,从城区干道建设到科技创新城产业项目……一个个火热的工地,与寒冷的天气形成强烈反差。

  50天抢出夏天3个月的工期

  “三沟一河”污水截流工程下月底前完工,宣化街交通疏浚工程也于近期启动,公路大桥扩建工程明年10月要实现通车……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哈尔滨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批打破常规冬季施工的大项目。

  距年底交工尚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西占山所在的市政工程公司已完成承揽的阿什河污水截流工程量的九成以上。不过,日渐下降的气温对工程进度的影响,使身为总工程师的他不敢掉以轻心。20日上午,记者赶到位于韩家洼子的新一排污泵站工地时,他正在泥地里指挥现场施工。

  为抓紧时间赶工期,虽然新购了10余台挖掘机和铲车,他们还是使出了人海战术———从七八个分公司里又抽出100多人,使新一、化工两个泵站施工人员增至200余人。18日到20日气温回升到零摄氏度以上,让西占山高兴坏了,“抓住这个机会,前天晚上我们一直干到凌晨1点才收工。”

  “再过几天这两座排污泵站将同步封顶,我们一共用了不到50天。这是我干泵站工程20多年来,干得最快的一次。”西占山告诉记者,同样的工程,即使在夏天一般也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

  很多工程快速推进的背后,是全体工程建设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

  在冰城另一端,松花江面已开始封冻,横跨两岸的松花江大桥扩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工地上机声隆隆,施工人员在寒风中往来穿梭。

  “与20多年前建的公路大桥相比,现在根本不可能有3年半的时间来建一座同样的新桥。为缓解交通紧张现状,松花江大桥扩建桥明年10月份就要建成通车———建设周期只有16个月。”松花江大桥扩建工程指挥部部长郭猛告诉记者,在春节前,松花江大桥扩建工程要完成大桥主体的大部分工程,工期之紧根本不容他们喘息。

  “指挥部里每个人都有专项负责的内容,我们小事一般不给假,特殊情况下才串假”,郭猛说,从6月份开工以来,工程指挥部的所有人几乎没放过一天假,而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4个小时左右。

  指挥部外,寒风中,一位患有肩周炎的工程技术人员有些吃力地按压肩部。因为“走不开”,他必须挺。

  如影相随的低温“麻烦”

  冬季施工,“麻烦”总是如影相随。

  11月中旬的几场降雪,让科技创新城产业园区域变成一片冰天雪地,一些新开工的项目刚划出的桩基规划线全被积雪掩埋。“看不到规划线桩基就没办法打,这几天,我们干活儿前先得清冰除雪。”16日上午,记者赶到哈工大远光精密导引装置及光学设备项目施工现场时,项目建设现场负责人张学功已指挥施工人员进行了两个小时的清雪。

  可清完雪开始打桩时,他们又发现静压桩机根本动不了———由于温度太低,打桩机内的液压油转眼就凝固了。为解冻,施工人员从工地周边找来树枝、野草,给打桩机烤火“取暖”。因为天冷风大,火着不起来,施工人员只好不时地浇油助燃……整个过程下来又耗去半个多小时。

  据了解,当气温低于零下30摄氏度时,机械设备的液压系统、制动系统更容易出故障。公路大桥扩建工程指挥部部长郭猛说,冬季施工过程中,他们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的频率是常温下的3到5倍,“夏天一般一个月检一次,现在基本是一周一次。”

  相对于夏季施工,郭猛所在的建设工地最需要防范的还有施工过程中极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

  冬天,大桥桥墩施工灌浇混凝土过程中需搭建保温棚,其材料是棉被。而往往,焊接作业就在这些保温棉被一米甚至更近的距离进行,溅出的钢渣极易引燃棉被,却很难被察觉。为防止电焊引发火灾,郭猛的指挥部除编制防火预案外,电焊工作业时还得配有专人“放哨”。

  搭“暖房”盖“冬帽”,暖气横穿江面

  低温环境下,要保证工程进度,更要保证工程质量,这是各建设单位必须面对的课题。

  作为科技创新城产业园内开工面积最大的施工项目,九洲电气电力电气产品项目已完成数百个桩基施工,年底前他们共需打下1100多个桩基。项目现场负责人徐经理告诉记者,项目采用的是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为了保证混凝土在低温下的黏合性能,他们除在配料中添加防冻剂外,还在现场搭起灶台烧水———每天烧20多罐热水进行混凝土搅拌。为保证新完成的混凝土桩基在低温环境下顺利“越冬”,施工人员在新桩基上盖一层稻壳再加一层炉灰渣———两层“冬帽”为桩基御寒。

  而桥梁建设者们则给新浇筑的桥墩盖起了“暖房”。

  不少江畔行人发现,公路大桥扩建工程正在浇灌的桥墩上已盖起了厚厚的棉被。“低于零下5摄氏度时,新灌浇的混凝土很难实现应有的凝结质量和坚固程度”,郭猛告诉记者,大桥建设队伍为此已准备了8个保温棚,届时会罩在正处于灌浇阶段的桥墩上。现在,在松花江两岸,工地专用的5台供暖锅炉已开始运行———暖气顺着横穿江面的供热管线24小时源源不断地输入保温棚内,保证棚内温度维持在10摄氏度左右。

  不过,随时会从天而降的大雪,足以对这些保温棚带来“灭顶之灾”。

  “保温棚面积基本都在百余平方米以上,积雪很容易把它压塌”,郭猛说,每次降雪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尽快为保温棚清雪。而单靠人工扫雪,既耗时又麻烦,于是施工人员想到了新的清扫方式———用风力灭火机清,“不但清得干净,速度也很快,一般在雪受热融化前都能及时除去。”

  相对于大桥建设中数台锅炉供暖的“恢宏大气”,工程规模较小的排污泵站建设保温举措则显得“小巧可人”。“我们保温部分主要集中在封顶和内外墙抹灰环节”,西占山介绍说,在泵站站房外搭建保温棚后,他们只需在室内生起炭火炉,就能营造后续工程所需的养生环境。

  施工质量的科技支撑

  冬季施工,保障混凝土的凝结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关键。据介绍,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会形成内外较大温差,很容易产生裂缝。而在冬季极寒外部环境下,桥墩等大体积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的几率进一步加大。

  “按常规,冬季施工主要靠温度计测量混凝土的外部温度,监测温差并不是很有效。”一些工程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在具体施工中他们采用了温度传感器———这些温度传感器只有普通温度计大小,施工过程中随混凝土灌浇入桥梁结构的关键部位,根据其测出的数据,施工人员随时调整养生条件,使桥梁工程质量得到精确保障。

  “9月末,我们与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确定了冬季施工技术攻关科研立项”,市越江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项目指挥靳嶙生告诉记者,他们已根据工程的不同施工部位、不同混凝土能达到的强度、等级,进行了若干个混凝土配合比的实验,对混凝土在低温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基本实现了全方位克服。

  不仅如此,为保障跨江大桥工程进度,靳嶙生所在的指挥部专门成立了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管理单位等共同组成的课题攻关小组,在钢梁制造、低温环境下施焊等方面做了大量保障性科学研究,并已付诸实施。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克服施工难题,一些施工现场纷纷用上了国内外最前沿的高科技设备和最新工艺。

  正在松北区紧张建设的大耿家立交桥,有83米桥梁主体需跨越正在运营的滨洲铁路线。据了解,该段桥梁高度距地面14米,吊车起吊高度需达25米以上,而该段桥梁12个梁块中最重的达82.7吨。由于施工难度大,普通吊车很难完成。为保障工程顺利进行,11月中旬,施工方从北京引进一辆德国产的价值2000万元的300吨吊车。

  “这个吊车吊装过程全部由电脑控制,施工过程基本实现零误差精准控制”,项目相关负责人尹经理告诉记者,该工程近日进展顺利,桥体跨铁路部分将于近日全部吊装完成。

  挑战严寒,与时间赛跑。一个个火热的工地,是冰城人奋进的写照。

  哈尔滨2010年的冬天,注定是个“暖冬”。(记者徐光胜)
今天(01/10日星期五) 明天(01/11日星期六) 后天(01/12日星期日) 第四天(01/13日星期一) 第五天(01/14日星期二)
多云 多云 晴 晴 晴 多云 多云 多云 阴 晴
低温-3℃~高温8℃ 低温0℃~高温12℃ 低温0℃~高温12℃ 低温7℃~高温16℃ 低温1℃~高温12℃
多云
<3级

<3级
晴转多云
<3级
多云
<3级
阴转晴
<3级
孝感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