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无锡天气 > 无锡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5年内治理5千条河 中央为何一再强调“大兴水利”

2011-07-08 来源:网易

  据新华社电中央水利工作会议7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表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出席会议。

  胡锦涛指出,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水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和水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水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影响更加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总结国内外治水的经验教训,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制定实施新形势下的治水方略。

  解读

  建国以来中共中央首次共商治水

  昨日闭幕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对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水问题作出安排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2007年川渝百年不遇大旱到2010年西南五省区特大春旱,从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到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从江西唱凯堤溃堤到每年汛期数座小水库垮坝,频发多发的极端天气事件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洪涝与干旱交互的威胁或将成为常态,而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不可估量。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我国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防御洪涝灾害所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完成5000条左右200至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到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坝高10米以上且总库容2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溃坝后对下游防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到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其余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突出问题。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应对特大干旱、持续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能力。

  如何突破“水瓶颈”投入不足仍是最大难题

  如何突破“水瓶颈”投入不足仍是最大难题 大旱!洪涝!短短几个月,两种极端天气在长江中下游接连上演。旱涝交织,抗灾减灾,水利又一次牵动全国,牵动中央。

  回首2009年华北大旱,去年西南大旱,舟曲特大山洪,极端天气日益频发。从缺水地区到传统水乡,从农业到工业、生态,水旱灾害的影响正日益加剧。保粮食、保人饮、保生产,一次次大考,考验水利的应急抗灾能力,也考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提出新形势下水利新的战略定位“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统筹推进的新阶段,不断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突破水资源瓶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关全局的战略性问题。

  看水利:以占全球7%的水资源,养育占世界21%的人口,保发展惠民生功不可没

  大旱之年夏粮丰收,水利功不可没。

  “修好水利,种地才有底气!”在河南滑县东信都村田间,村民王兴结高兴地说:“多亏县里新打的机井,今年小麦浇水没耽误,亩产1200多斤,增产100多斤。”

  去冬今春,滑县连续140多天无有效降水,农田龟裂,麦苗喊渴。“有工程抗大旱,没工程瞪眼看。如果没有水利保障,面对这场大旱将束手无策。”滑县副县长袁锐锋说,滑县力补水利短板不惜投入,去年县财政收入的1/10投入到水利。经过多年努力,全县机井达到4万眼,居全国县级首位,干支渠1208条,使174万亩农田告别靠天吃饭,实现旱涝保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后,水利发展全面提速。初步统计,今年中央水利投资已落实1134亿元,比2010年年初增加39.3%。“真金白银”落户田间,水利基础不断加强。在抗旱一线,各种水利工程开足马力,重旱区8省累计抗旱浇麦2.02亿亩。水利保丰粮,为当前“稳物价、抑通胀”作出重要贡献。

  水利发展不只是支撑了农业,而且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水利绝对不是旱了灌、涝了排这么简单,而是要从全局优化配置水资源,做好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保障。”山西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说。

  水治则天下宁,盛世治水翻开崭新篇章。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实践,是最好的见证。

  兴水利、除水害。一组数据最有说服力:60多年来,全国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3.93万亿元。1991年以来,年均挽回粮食损失4059万吨。

  水利保发展。珠江调水,引江济太,江水北调,一个个调水工程使江河成网,水系连通,犹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为城乡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60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调控能力不断提升,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7000多亿立方米,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水利惠民生。在大巴山区,在西北农村,轻轻一拧水龙头,甘甜的清水喷涌而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累计让2.72亿农民告别饮水难。60多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2.4亿亩扩大到9.05亿亩。

  中国用占全球7%的水资源,保障了占世界21%人口的生存、发展,这是举世瞩目的成就。

  摸水情:水危机步步紧逼,从“农业的命脉”,到“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必须重新审视国情水情

  新时期的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更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谋划水利改革发展,不仅要立足水利行业,更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国情水情的深刻变化。

  应该清醒看到,干旱缺水、水污染事件、湖泊萎缩、海水倒灌等现象日益频发,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水危机步步紧逼。

  水多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去年全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因灾死亡3222人,直接经济损失3745亿元。

  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在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背后,全国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加大,水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严峻。

  北方缺水。近年来黄淮海辽水资源总量减少12%。天津,过去5年,先后两次从黄河引水、11次从滦河引水。

  水乡也缺水。地处洞庭湖腹地的湖南南县,原本“头顶长江、脚踩洞庭、腰缠四水”,但今年的罕见大旱,让境内的6条河流5条出现断流,水再也不是取之不劲用之不竭。

  湖南省政府顾问谢康生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强降水、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概率都在增大,“有水地方少,缺水地方多”、“有水时候少、缺水时候多”,水乡季节性缺水,已并非偶然。

  水脏《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地区的一些污染企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给本来就水生态脆弱的地区带来新挑战。

  水浑全国每年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约100万亩,大量泥沙进入河流、湖泊。作为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今后农业、建设项目等人为活动强度可能加剧。

  水危机背后,暴露出粗放的发展方式。江汉平原曾被称为四湖流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插到湖心、收到湖底”,结果“人进湖退”,四大湖中的三湖、白露湖消失,成为稻田。“需要装水时它装不下,泄洪时又泄不出。”湖北省监利县水利局副局长曾重海说。

  一些粮食大省,增产背后是不断加剧的地下水超采。在华北平原,200万口机井遍布田间地头,农田打得像“蜂窝”。100米、300米、上千米,井越打越深,地下水越来越少,这个世界最大的漏斗区,正在透支未来。

  用发展的眼光看,经济社会用水需求在变,水情在变,江湖关系在变。而令人担心的是,当前资源短缺与用水浪费并存,生态脆弱与开发过度并存,污染治理与超标排放并存,不少地方发展已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传统发展方式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长此以往,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经济发展难以持续。

  走出水资源困局,必须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尊重自然规律和发展规律,不能“雨丰而忘旱,临旱再掘井”。

  号水脉:水利“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投入不足仍是最大难题

  在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政策带动下,各地纷纷加大水利改革发展力度。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相比,水利仍然乍暖还寒。

  现代农业离不开水利支撑,然而全国一半以上的农田仍“靠天吃饭”;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水利保障,然而点多面广的小水库大都还“带脖运行;生态环境改善离不开水利调控,然而大多数中小河流治理滞后。这些“最大硬伤”、“明显短板”,反映出水利总体“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局面。

  “用的是大跃进的水,种的是学大寨的田,大多工程靠吃老本。”湖南韶山灌区管理局原局长曾纪鑫担忧地说,1966年建成的韶山灌区,当时能灌100多万亩,但40多年老化失修,灌溉面积萎缩了20%,水走一路漏一路,浇到地里的水不到一半。

  小水利的状况更不容乐观。江西樟树市水利局副局长肖自强说,堰塘像碟子、渠道像筛子,基本都是“带脖运行。全市96座小水库,一半还没除险;15条万亩农田以下的圩堤,还有11条没加固;山塘、电灌站失修严重。

  中小河流治理“欠账”多。大多为县级及以下管理,投入不足,防洪标准低。如江西省尚有13个县城和615个乡镇的中小河流未设防,已设防的191个乡镇基本在五年一遇以下。

  投入不足,仍然是当前水利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地方干部反映,水利建设“重大轻孝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依然存在,大量田间工程“上级投入少,基层投不起,农民干不了”,成了“真空”地带,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

  水利欠账有多大?由于水利的“两工”投入锐减,与上世纪80年代比,年均投入减少约2100亿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但一些地方干部表示,这一政策距实际操作还有距离。“没有细则,地方土地出让收益难统计、难界定,基层水利部门无从着手。”

  水科院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长吕娟说,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土地出让收益高,但水利资金缺口小;相反,产粮大省水利欠账多,但经济落后,并无多少土地出让收益,因此统筹调配势在必行。

  定水策:严守“三条红线”,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新蓝图: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当前水利存在的诸多不协调、不平衡问题,是发展中的课题、时代的命题。突破“水瓶颈”,必须立足国情水情,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民生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水资源问题。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实施的“山区小康水利”工程,让农民充分参与,解决了水利“为谁干”、“干什么”等问题,到2020年,使山区群众人人喝上干净水,人均一亩稳产田。

  政府主导,推进水利投入机制新突破。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公共财政应该将水利作为重要投入领域。加强金融支持,吸引社会资金。重庆镇江等地成立了水利投资集团公司,构筑投融资平台,作出了有益尝试。

  统筹兼顾,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饱受缺水困扰的山西,今后5年投入1000亿元,构建“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大水网,将使全省总供水量提高到86亿立方米,实现从“水瓶颈”向“水支撑”转变。

  转变方式,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以水定发展,一度缺水的河西走廊,小麦玉米田正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棉花、制种玉米等节水作物,膜下滴灌使棉花亩节水335立方米,增产12%。

  人水和谐,从过度开发向合理开发转变。江苏无锡6000多条河道全面推行“河长制”,一河一策,43条黑臭河道清水复流,再现小桥流水美景。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孙雪涛说,要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管理水资源,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建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解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四大亮点

  开启治水惠民新时代

  解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四大亮点 9日闭幕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次会议对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水问题作出安排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发力

  亮点: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在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加快推进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加快山洪灾害防治,加快抗旱水源建设,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抗御洪涝灾害能力和水平。

  背景:从2007年川渝百年不遇大旱到2010年西南五省区特大春旱,从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到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从江西唱凯堤溃堤到每年汛期数座小水库垮坝,频发多发的极端天气事件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洪涝与干旱交互的威胁或将成为常态,而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不可估量。

  解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我国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防御洪涝灾害所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完成5000条左右200至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到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坝高10米以上且总库容2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溃坝后对下游防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到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其余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突出问题。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应对特大干旱、持续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能力。

  民生水利的阳光普照亿万群众

  亮点: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把水利建设投资优先投向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水利领域,加快建设一批事关国计民生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工程。

  背景:过去五年,中央和地方投资1053亿元解决了2.1亿农村群众和4万多所学校、1800万在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中央投资512.19亿元完成全国6240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东部1116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投资314亿元对408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但目前全国还有2亿多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8.3万座水库中还有4.1万座病险水库存在隐患,蓄滞洪区内群众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一些城市饮用水供应紧张,防洪排涝不时出现问题。

  解读: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水利的根本目标。民生水利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尽管近年来民生水利发展迅速但还不全面,任务还十分艰巨。年初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十二五”期末要全面解决2亿多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全国41118座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190处大型、800处中型、1500处一般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任务,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万亩。此外,要提高城市的供水能力,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来水达标,同时也要建设备用和应急供水水源,提高应对供水安全危机事件的处置能力。

  节水型社会建设成为“硬约束”

  亮点: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强调,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大力倡导、全面强化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背景: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列世界第125位,全国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尽管供水量从1980的4437亿立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5965亿立方米,但目前全国总的缺水500亿立方米左右。缺水的同时,水资源浪费也十分严重,我国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全国城市废污水处理率仅为70%左右。

  解读:要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安全,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我国水利发展改革的一场深刻制度变革,必须要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三条红线”,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同时,要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具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攻坚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亮点: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指出,改革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

  背景:近年来,尽管水利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但水利发展中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问题,成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层次制约。如,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较为薄弱,良性运行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尚未形成,价格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等。

  解读: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问题,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要靠体制改革,靠制度创新。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当前,要切实加大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基层水利管理、水价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创新区域水公共服务管理模式,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要在分类定性的基础上落实水利工程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理经费,搞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充分发挥水价调节作用,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要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加大对防汛专业抢险队、抗旱服务队、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乡镇水利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夯实基层水利工作基矗

  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日前在京召开。这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总结了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实践经验,分析了水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主要任务,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进行全面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更为有力的水利保障。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始终把水利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几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治水兴水成就,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主要江河防洪能力显著增强,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水资源节约保护得到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稳步推进,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巨大,战胜了多次特大洪涝干旱灾害,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水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和水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水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影响更加突出,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列世界第125位,全国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而且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年均影响上千万人口。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我国水利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加快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和区域、城市和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要坚持人水和谐,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条件的关系,科学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也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基本需求,决不能为追求一时发展而牺牲子孙后代福祉。要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重点领域,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资。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整合工作力量、集中优势资源,突出战略重点、加强薄弱环节,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确保不断取得阶段性突破和进展。当前要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着力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

  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是强国富民的重大举措。面对我国特殊的基本水情,要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我们要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今天(09/28日星期六) 明天(09/29日星期日) 后天(09/30日星期一) 第四天(10/01日星期二) 第五天(10/02日星期三)
晴 晴 晴 多云 小雨 小雨 小雨 阴 多云 晴
低温19℃~高温29℃ 低温22℃~高温29℃ 低温22℃~高温30℃ 低温17℃~高温22℃ 低温15℃~高温22℃

<3级
晴转多云
3-4级转<3级
小雨
<3级
小雨转阴
3-4级转<3级
多云转晴
<3级
无锡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