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文山天气 > 文山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文山州三七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2011-07-12 来源:中国商务部

  文山州三七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文山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胡荣

  (2011年7月8日)

  尊敬的温副司长、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对温副司长及各位领导莅临我州检查指导三七产业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向各位领导汇报我州三七产业发展情况,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文山州基本情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百色市相邻、南与越南接壤、西与云南省红河州毗邻、北与云南省曲靖市相连。全州国土面积31456平方公里,辖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关、广南和富宁8个县(市)102个乡镇,总人口340万人,是一个集“老、少、边、穷、战”为一体的边疆民族自治州。

  州情主要有六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便将文山纳入版图。1927年我党就在文山县洒戛龙村建立了党支部,富宁、广南等地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后红七军活动的根据地之一,全州是中央确定的滇黔桂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区;二是民族众多。全州境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傣、白、蒙古、布依、仡佬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6.7%;三是地貌特殊。境内喀斯特地貌突出,全州31456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山区、半山区占97%,岩溶地区占53.4%;四是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盛产世界闻名的名贵药材三七,是名符其实的“中国三七之乡”,八角、辣椒、烤烟、草果、八宝贡米等经济作物也颇具特色,已发现和探明的矿种有金、银、锡、铝、锑、锰等70种,水资源总量为172.5亿立方米,可开发量近200万千瓦;境内有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普者黑、老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享有“世外桃源”美誉的广南坝美景区,还有古人类遗址、古崖画、古题刻、革命史迹和多彩的民族文化;五是长期支前。文山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的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90年代初,文山都处在支前参战的最前线,改革开放比其他地区整整晚了14年;六是发展滞后。由于自然条件差、战争遗留问题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科教文化落后、劳动者素质偏低,全州8县都是国家重点扶持县,目前全州还有80万低收入人口、40万绝对贫困人口,财困民穷是最基本的州情。

  二、文山州三七产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州积极实施三七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三七药物产业园区开发、完善市场网络建设、加快新产品研发、推进企业升级改造、实施产业关键技术科技攻关、注重三七立法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三七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三七优势生物资源产业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2010年,三七产业实现总产值32.7亿元,增加值14.88亿元、销售收入54.6亿元,税利14.7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1倍、1倍、2.92倍和3.08倍;各项指标均在“十五”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以上。

  (一)三七种植情况

  按照“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农户联动,链条拉动”的思路,大力推广三七规范化种植,全州三七规范化种植水平逐步提高,三七种植技术也从优质三七到无公害三七再上升到GAP三七和有机三七标准化种植,逐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基地化发展、科技化栽培、组织化推进、多元化经营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成为国内最大的标准化优质三七原料生产基地。

  2010年,全州三七在地面积8.5万亩,比高峰期2005年12.42万亩减3.92万亩;产量450万公斤,比2005年703.05万公斤减253.05万公斤。虽然种植面积萎缩,供给量减少,但随着三七使用领域扩大和对外知名度的提高,市场需求逐年增加,三七价格大幅上扬,三七种植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10年实现三七种植业总产值19.6亿元,销售收入22.5亿元,利润10.1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66.69%、1.8倍和2.9倍。2010年全州三七在地面积10万亩以上,产量650万公斤。

  (二)三七加工情况

  按照“做大规模、做强企业、打造品牌、提高效益”的思路和扶优扶强的要求,加大对重点企业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实施GMP等技术改造和创新,加快企业发展,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促进三七资源开发不断从原料销售到加工成精深产品的跨越。

  到2010年,全州三七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9户,产品涉及药品、保健食品品、化妆品、口腔清洁用品及普通食品5大类140多个产品,文山三七药物产业园区规划发展迅速,云南白药集团、昆明制药集团、天津天士力集团、云南云科药业、黑龙江珍宝岛药业等积极介入拉动三七产业发展。全年全州三七加工业实现总产值13.1亿元,销售收入10.6亿元,税利1.1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1.95倍、1.26倍和35.71%。

  (三)三七销售情况

  以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为市场和信息、贸易辐射平台,以标准化种植、GMP药品生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证明商标使用及文山三七国家标准为基础,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三七交易呈现出大市尝大流通的发展态势。

  2010年,全州三七流通企业已发展到181户,三七原料已进入全国17个大中药材市场,三七营销网络已经覆盖全国(全国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药品生产企业共有1258户,品种323个,获得国家药品批文的产品有3207个),三七制品已进入全国各大城市医院及药店销售,以日本、泰国、越南为重点的国际市场正不断拓展。全年三七流通业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税利3.52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11.36倍和12倍。

  (四)三七科研情况

  以文山三七研究院为载体,重点围绕“资源与育种、标准化栽培、病虫害研究及防治、质量标准与产品开发、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控制、中药材和科技信息”六大学科,通过实施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三七基础应用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三七科研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十一五”期间,我州三七专利申请126件,获得授权90件,其中三七发明专利申请20件,获得授权13件。我州文山三七研究院整体并入文山学院,实行地方政府与院校共建共管,进一步增强其科研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三七科技研发水平。

  (五)招商引资情况

  在产业宣传上,立足资源优势,借助宣传文化媒体、网络、影视、节庆、展洽、论坛等活动,突出“文山三七”品牌,积极营造三七文化氛围,全方位开展对外宣传推介,进一步提高三七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引起国内、港、澳以及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关注三七,促成相关企业集团到文山投资开发,涉足三七种植、加工、流通及科研等各产业环节,为三七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六)基础工作情况

  为服务好“种植、加工、流通、科研”等产业发展环节,在“十五”获得国家强制性标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GAP基地认证、证明商标等国家批准、认证或注册的基础上,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三七发展条例》及及其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重点,加大三七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夯实三七产业基础,初步建立了产业标准化体系,为三七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矗2011年5月2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文山三七”为中国驰名商标,为文山三七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另外,我州还积极开展三七新资源食品申报工作,强化三七产业行业管理,出台文山三七药物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投资优惠和配套政策,加大种植发展引导,稳定市场供给,促进三七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文山三七原料价格变动情况

  (一)原料价格变动情况

  自2008年以来,文山三七原料价格开始逐步回升,到2010年4月,已由2008年的平均价72元/公斤上涨到435元/公斤,增幅达5倍左右,各种规格的三七价格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头、30头、40头、60头、80头、120头、无数头、大根、毛根及剪口,分别由2009年初的平均价每公斤224元、94元、77元、68元、63元、59元、56元、54元、34元和99元上涨到每公斤605元、488元、463元、434元、427元、405元、389元、395元、188元和552元,增幅分别为170%、419%、503%、542%、579%、587%、599%、638%、456%和456%)。期间,从2008年初到2010年2月,文山三七平均价格上扬到303元/公斤;到2010年3月上涨到395元/公斤;到2010年4月上旬,快速上升到481元/公斤。

  从2010年4月中旬以来,州、县人民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站、信息、媒体特别是利用央视七台向社会各界分析了涨价因素,说明了涨价的危害性;同时,干旱的文山境内也普降喜雨,三七苗得以保住,三七原料价格开始合理回落,到2010年底,逐渐回落到337元/公斤,现已基本稳定。

  (二)原料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为确保文山三七产业科学发展,文山州人民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三七原料价格市场的监测与统计调查,从2009年起在三七交易市场内设置了多个监测点,每周收集一次三七原料价格信息(交易活跃时每周收集两次),分析原因,掌握市场动态,适时对外发布市场价格动态信息。同时,州人民政府多次召集三七加工、流通企业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并分析市场动态。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造成文山三七原料价格上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受三七种植轮回周期的影响,三七种植面积大幅萎缩,产量减少,原料供求矛盾突出,致使三七原料价格大幅上扬。2006年,全州有18000多户农户25000多人种植三七,导致三七种植面积过大(12万亩),三七产量增加(接近1000万公斤),市场行情为供过于求,三七价格大幅下滑,平均价格仅为50元/公斤,广大七农种植积极性严重受挫,部份七农停止了三七种植,三七种植面积开始大幅萎缩。到2009年时,三七种植业进入低谷时期,全州仅有6843户农户10515人种植三七,分别比2006年的18925户25319人下降63.84%和58.47%;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由2006年的12万亩、894.55万公斤锐减到2009年的6.87万亩、445.45万公斤,从而造成原料市场供求矛盾突出。

  2、受气候变化影响,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09年年年初,我州遭遇了罕见低温冷冻灾害(俗称倒春寒),造成当年三七成灾面积达到2万亩,致使当年三七在地面积及产量大幅下降。与2006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2.65%和50.20%。2008年夏、冬及2009年春,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灾害,再次造成文山三七种植面积减少、单产下降,各种规格的三七价格一路上扬。据调查统计,旱灾造成三七受灾面积达7.8万亩,占总面积8.43万亩的91.8%,成灾面积3.25万亩,占受灾面积的41.7%。持续的干旱缺水导致三七出苗率较低、长势不好、病虫害滋生,不同程度地使2010年的三七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3、三七种植生产资料成本急剧上涨,一定程度推动了文山三七原料价格的上扬。随着近年来物价的上涨,三七的种子种苗、建棚所需的铁丝、木材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格、地租、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也大幅上杨。加之由于三七种植轮作周期较长,适宜种植三七的土地资源紧缺,导致三七种植大部分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足的山区转移,需要投入大量的水、电、路建设配套资金,造成三七种植成本大幅增加,其成本已由2006年的每亩9千元左右上涨到现在的每亩2万元左右。按照现在亩产量150公斤计算,每公斤三七种植成本达150元左右。可见每公斤三七原料价格在250元左右最为合理。

  4、三七市场份额的不断放大,成为文山三七原料价格上涨的另一因素。自“十五”以来,通过多年的宣传打造,三七及其功效被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群所认知和所接受,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文山三七粉、三七片、三七花、血塞通等三七产品以其用途广泛、价格低廉、服用简单方便而备受中老年人的欢迎,三七市场份额随之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内就有1300多家企业以三七为原料生产400多个三七产品,而且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放大,这些因素也直接促进了三七原料价格上涨。

  5、三七加工企业原料需求增加,企业库存量加大。2008年以前,三七原料市场一直处于买方市场,以三七为原料的制药企业原料库存较少。2008年底至2009年末,三七原料价格平稳上扬并不断升高,但多数三七加工企业以为价格还会回落,因此,未制定必要的库存计划并安排采购;进入2010年后,持续旱灾对三七种植影响加剧,三七减产已成定局,大部分企业开始大量收购、抢购三七原料进行战略储备,部份流通经营企业及个体户也参与收购和转手买卖,三七原料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推动了三七价格快速上涨。

  四、三七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三七产业快速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产量集中我州,但我州三七产业以销售原料为主,加工能力占产量的10%左右,产业规模小,加工能力不足,市场占有率低;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多数品种附加值低,缺乏合理的产业化分工;三是产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三七种植连作障碍、新品种选育等关键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技术研究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产业化水平低;四是我州作为三七种植产区,缺乏对资源的掌控力,急需建立科学合理的原料供应机制和价格机制;五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自主研发产品、新药保护以及专利保护受到其他企业的仿制冲击;六是宏观管理薄弱,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三七资源开发的空间和领域受限,无法满足三七产业发展需要。

  五、下步工作

  (一)强化基地建设,建立规范原料保障。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建设全国三七优质原料基地。鼓励种植业主根据市场需要提升种植生产质量,建立能够获得日本有机农产品(JAS)、欧盟有机食品(BCS)和美国有机食品(NOP)等认证的高端专供原料基地。加强三七良种繁育,推进三七种子种苗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工作,逐步为三七标准化原料的种植生产提供种源保障。加强种植规划引导,三七种植规模要与大企业集团及省外企业自建基地需求紧密联系。到2015年,三七种植面积达15万亩,产量达1000万公斤,其中标准化基地发展到12万亩左右,占全州三七在地面积的80%以上。

  (二)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自主研发水平。集合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多方面力量,鼓励“产、学、研”结合,开展三七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三七产业的共性技术平台。一是在建设云南省三七农业工程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国家三七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构建有基地试验推广、企业技术开发、国家地方专业研究组成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二是加快对三七种植连作障碍、病虫害综合防治、土地规划利用、新品种选育、工厂化育苗等方面的基础应用研究,切实解决种植关键技术瓶颈,保障产业发展需要。尽快完善三七标准体系,注重质量标准的国际化衔接;三是加大产品研发力度,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机构“产、学、研”结合,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三七组分为主导的创新药物、二次开发药物、提取物、饮片、化妆品、口腔清洁用品以及相关健康食品等,改善三七产品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研发产品积极开展新药保护、中药品种保护以及专利保护,维护产品和市场的安全。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三七研发和技术管理的复合人才。

  (三)申报食品资源,不断拓宽应用领域。加快推进三七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加快推进我省三七作为食品新资源的申报工作,积极开展人工种植三七进入食品试点的前期准备工作,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积极稳妥地做好三七食用的安全性研究工作。

  (四)加大品牌培育,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以三七相关品种资源、资本技术等为纽带的兼并联合,培育有竞争力的三七企业集团;鼓励“云南白药”等优势品牌的融合带动,着力打造“云南文山三七”品牌;筛选有比较优势的三七代表性产品,开展二次开发,加大品牌培育,提高产品质量,推动市场销售;加快开展国际注册和生产质量体系国际认证,突破国际技术标准壁垒,带动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三七产品品牌,以品牌建设扩大云南三七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立足国内,辐射国际,推动三七产业走向国际市常

  (五)建立收储机制,切实加强市场调控。加强对三七原料的宏观调控,把三七原料作为大宗农产品进行收储,建立收储机制,以抑制中药材价格大幅波动,保持三七产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积极支持有条件和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收储,并通过建立企业价格同盟来稳定三七市场,以保护企业和七农的利益。

  进一步扩大证明商标应用,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支持“文山三七”证明商标和“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识的管理使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护三七品牌和质量声誉。
今天(11/22日星期五) 明天(11/23日星期六) 后天(11/24日星期日) 第四天(11/25日星期一) 第五天(11/26日星期二)
阴 阴 阴 阴 阵雨 阴 阴 小雨 阴
低温12℃ 低温13℃~高温21℃ 低温7℃~高温24℃ 低温8℃~高温18℃ 低温8℃~高温14℃
转阴
<3级

<3级
阴转阵雨
<3级

<3级
小雨转阴
<3级
文山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