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瞭望》:康美药业“囤炒”三七之辨
2011-09-16 来源:雅虎
在发改委整顿中药材市场价格的大棒下,康美药业会不会成为那只用来“儆猴”的“鸡”?
1997年成立的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美药业),正俨然成为中药材行业的“反面教材”。
7月中旬,因囤积三七获利1.2亿元人民币,康美药业遭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发改委)的“提醒告诫”。此后,康美药业不仅股价大跌,且遭遇社会的谴责质疑。
整个中药行业亦为之震动。特别是7月18日,发改委对中药材行业首次开出调控处方——责令54家囤积党参的商户限期限价限对象销售所囤积的100多万公斤党参。
发改委做出此种反应的背景是,中药材行业继1988年、1992年和2003年的三轮涨价后,其起自2009年的第四轮涨价风潮波动至今。
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的监测数据,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天气、游资炒作、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原因,中药材进入价格上涨通道。到2010年,全国537种中药材共有84%涨价,涨幅从10%到400%不等。
有业内人士称,此次中药材涨幅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堪称近十年之最。
这个“涨”字,令中药材的相关产业链叫苦不迭,制药企业更随即将成本压力传导给下游的患者。一时之间,昔日以“廉”著称的中药变身“贵族药”,遭到公众“药你命”的诟玻
此种氛围下,康美药业对三七的低价购入、高位抛售、获取暴利,格外触动各方神经。
有人认为,康美药业此举无异于发“国难财”,是恶意囤积的典型;亦有观点认为,康美药业的获利,系其管理层专业判断、资金实力等的合理回报。
那么,这究竟是一种经典的商业获利案例,还是恶劣的扰乱市场行为?
高额获利
两年来,三七的价格攀升轨迹十分清晰:2009年,其价格大致是每公斤七八十元;2010年3月中旬,涨至每公斤300多元;今年3月底,则为每公斤近600元。
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向媒体表示,中药材价格出现的非正常暴涨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蓄意囤积使然。
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康美药业2009年购入三七660.7吨,库存58.04吨,全年累计囤积达到718.74吨。当年,公司对外销售三七仅88.1吨,生产自用65.6吨,截至2009年12月31日,还有库存565.04吨。尤其是当年1~9月份,仅对外销售2吨。
而由于2009年三七主产地云南省文山州大旱,导致当年全国三七的产量仅为3000吨左右。这意味着,康美药业购入的三七占到市场总额20%以上。
2010年,国内三七价格一路上涨,康美药业将购入的三七全部抛售,从中获利1.2亿元。
资料显示,中药饮片分装原是康美药业的主业,但目前已将重心转战贸易,并将其拓展为第一收入来源。
2010年该公司年报显示,来自中药材贸易的营业利润达5.86亿元,占公司去年全年净利润的82%。查阅该公司近年来的存货可以发现,存货分为原材料、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在产品、周转材料等,其中2009年底原材料账面价值为9116万元,到2010年6月底为11982万元,2010年底更是达到16790万元。
许昆林透露,发改委已重点对康美药业2009年涉嫌恶意囤积三七药材的情况进行专项调查,“情况据查属实”,至于下一步的处罚,正在研究之中,“我们先是依法予以提醒告诫,处理也将依法进行”。
连日来,本刊记者多次联系采访康美药业总经理马兴田等负责人,均被婉拒。对于公司是否因囤积暴炒而受到政府处罚时,公司一员工反问:“你看我们公司的股价有受到影响的迹象吗?目前经营一切都很正常。”
在康美药业的总部所在地——广东省普宁市,一位干部向本刊记者评论道,作为一家提供治病救人物资的上市公司,康美药业理应在履行社会责任上作出表率,但其蓄意囤积暴炒事关百姓民生的药材,其逐利的本性显然大大掩盖了本应担负的企业良知。
也有人对康美药业抱屈:康美药业的管理层不过是有一定远见,看准了一轮上涨的趋势,并很好利用了价格波动,为公司股东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1997年成立的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美药业),正俨然成为中药材行业的“反面教材”。
7月中旬,因囤积三七获利1.2亿元人民币,康美药业遭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发改委)的“提醒告诫”。此后,康美药业不仅股价大跌,且遭遇社会的谴责质疑。
整个中药行业亦为之震动。特别是7月18日,发改委对中药材行业首次开出调控处方——责令54家囤积党参的商户限期限价限对象销售所囤积的100多万公斤党参。
发改委做出此种反应的背景是,中药材行业继1988年、1992年和2003年的三轮涨价后,其起自2009年的第四轮涨价风潮波动至今。
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的监测数据,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天气、游资炒作、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原因,中药材进入价格上涨通道。到2010年,全国537种中药材共有84%涨价,涨幅从10%到400%不等。
有业内人士称,此次中药材涨幅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堪称近十年之最。
这个“涨”字,令中药材的相关产业链叫苦不迭,制药企业更随即将成本压力传导给下游的患者。一时之间,昔日以“廉”著称的中药变身“贵族药”,遭到公众“药你命”的诟玻
此种氛围下,康美药业对三七的低价购入、高位抛售、获取暴利,格外触动各方神经。
有人认为,康美药业此举无异于发“国难财”,是恶意囤积的典型;亦有观点认为,康美药业的获利,系其管理层专业判断、资金实力等的合理回报。
那么,这究竟是一种经典的商业获利案例,还是恶劣的扰乱市场行为?
高额获利
两年来,三七的价格攀升轨迹十分清晰:2009年,其价格大致是每公斤七八十元;2010年3月中旬,涨至每公斤300多元;今年3月底,则为每公斤近600元。
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向媒体表示,中药材价格出现的非正常暴涨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蓄意囤积使然。
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康美药业2009年购入三七660.7吨,库存58.04吨,全年累计囤积达到718.74吨。当年,公司对外销售三七仅88.1吨,生产自用65.6吨,截至2009年12月31日,还有库存565.04吨。尤其是当年1~9月份,仅对外销售2吨。
而由于2009年三七主产地云南省文山州大旱,导致当年全国三七的产量仅为3000吨左右。这意味着,康美药业购入的三七占到市场总额20%以上。
2010年,国内三七价格一路上涨,康美药业将购入的三七全部抛售,从中获利1.2亿元。
资料显示,中药饮片分装原是康美药业的主业,但目前已将重心转战贸易,并将其拓展为第一收入来源。
2010年该公司年报显示,来自中药材贸易的营业利润达5.86亿元,占公司去年全年净利润的82%。查阅该公司近年来的存货可以发现,存货分为原材料、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在产品、周转材料等,其中2009年底原材料账面价值为9116万元,到2010年6月底为11982万元,2010年底更是达到16790万元。
许昆林透露,发改委已重点对康美药业2009年涉嫌恶意囤积三七药材的情况进行专项调查,“情况据查属实”,至于下一步的处罚,正在研究之中,“我们先是依法予以提醒告诫,处理也将依法进行”。
连日来,本刊记者多次联系采访康美药业总经理马兴田等负责人,均被婉拒。对于公司是否因囤积暴炒而受到政府处罚时,公司一员工反问:“你看我们公司的股价有受到影响的迹象吗?目前经营一切都很正常。”
在康美药业的总部所在地——广东省普宁市,一位干部向本刊记者评论道,作为一家提供治病救人物资的上市公司,康美药业理应在履行社会责任上作出表率,但其蓄意囤积暴炒事关百姓民生的药材,其逐利的本性显然大大掩盖了本应担负的企业良知。
也有人对康美药业抱屈:康美药业的管理层不过是有一定远见,看准了一轮上涨的趋势,并很好利用了价格波动,为公司股东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今天(11/21日星期四) | 明天(11/22日星期五) | 后天(11/23日星期六) | 第四天(11/24日星期日) | 第五天(11/25日星期一) |
低温11℃ | 低温12℃~高温21℃ | 低温12℃~高温21℃ | 低温7℃~高温25℃ | 低温7℃~高温19℃ |
转小雨 <3级 |
多云转阴 <3级 |
多云转阴 <3级 |
阴转小雨 <3级 |
阴转小雨 <3级 |
文山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