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贵州省2010年第二批农作物审定品种公示
2010-12-29 来源:农博网
根据《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有关规定,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10年12月13日审(认)定通过小麦、油菜、蔬菜、草莓、甘蓝、桑蚕等16个新品种,现予以公示,请有关单位及时查阅。公示时间:2010年12月14日至2010年12月21日。在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异议,可向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反映,所反映的情况要真实客观、实事求是。联系人:黄贵民、王金洪,电话及传真:0851-5283860。
1:贵州省2010年第二批农作物审定品种目录
2:贵州省2010年第二批农作物审定品种简介
贵州省2010年第二批农作物审定品种目录
作物
品种名称
审定编号
黔审麦2010001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贵农28号
2010年12月
贵州大学
丰优10号
黔审麦2010003号
2010年12月
黔西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安麦7号
2010年12月
盛油915
2010年12月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油科1号
黔审油2010002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臻油89
黔审油2010003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卓油11号
黔审油2010004号
2010年12月
华龙油1号
黔审油2010005号
2010年12月
成都国康农作物研究所
黔白6号
黔审菜2010001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园艺研究所
黔白7号
黔审菜2010002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园艺研究所
黔甘6号
黔审菜2010003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园艺研究所
黔莓一号
黔审莓2010001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园艺研究所
黔莓二号
黔审莓2010002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园艺研究所
贵蚕8号
黔审蚕2010001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蚕业研究所
贵蚕9号
黔审蚕2010002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蚕业研究所
贵州省2010年第二批农作物审定品种简介
品种名称:黔麦18(区试名称:黔0205)
审定编号:黔审麦2010001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旱粮研究所于1994~1996年以矮败小麦为母本,以烟大牟、贵农21、黔麦早2号、陕农7859等7个品种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建成小麦抗白粉病基础群体,在群体内自由授粉,经混合选择与穗行鉴定,于2002年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系。全生育期200天左右,比对照晚2天。株高77厘米左右,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株型紧凑,叶片直立。亩穗数20.39万,穗粒数33.5粒,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穗层整齐,千粒重40.4克。经黔西南州农科所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并杆锈病和白粉病,中感叶锈玻经贵州大学麦作研究中心品质分析:容重762克/升、蛋白质含量13.84%、湿面筋含量为31.2%、沉降值为42ml、硬度48.6%、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分为N,7+9,5+10,属中筋小麦。
产量表现:2007~2009年两个年度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77.5公斤,比对照增产14.01%,增产点达75%;2008~2009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52.7公斤,比对照增产1.0%,4个试点2增2减,增产点达5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适宜播种期在10月25~11月5日,地势较高地区可提早些播种,最早不得在10月20日前播种,低热地区可稍迟,但切忌11月10日以后播种。2、播种技术:单作一般亩播可发芽种子15万粒,约6公斤,套种约为单作播种量的60~65%,播种行距30~33厘米。3、适于中、上等肥力田、地栽培,播种时应施足底肥,亩用农家肥1500~2000公斤,追肥1~2次,亩用尿素7.5~10公斤,第一次在分蘖初期追肥。同时中耕除草1~2次,其间做好小麦防虫工作。4、适时收获:该品系视地区一般5月中旬成熟,兴义地区提前10天左右成熟,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适期收获。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麦区种植。
品种名称:贵农28号(区试名称:贵农06-18)
审定编号:黔审麦2008002号
品种来源:贵州大学麦作研究中心于1998年用自育品系贵农13号与自育品系贵农775杂交后,采用系谱法,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经多代自交于2005年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于半冬性中早熟品系。全生育期197天,较对照早1天。株高77厘米,幼苗半直立,亩穗数21.28万,穗粒数32.2粒,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千粒重为41.8克。经黔西南州农科所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并杆锈病和白粉病,中感叶锈玻经贵州大学麦作研究中心品质分析:容重774克/升、蛋白质含量13.74%、湿面筋含量为31.5%、沉降值为37ml、硬度42.3%、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分为N,20,2+12,属中筋小麦。
产量表现:2007~2009年两个年度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78.0公斤,比对照增产14.22%,增产点达91.7%;2008~2009年旗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55.2公斤,比对照增产2.0%,4个试点3增1减,增产点达7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一般在霜降前后5天内播种为宜。高海拔略提早,低海拔稍推迟。2、合理密植:按每亩基本苗13~15万计,播种量净作每亩6~8公斤、套种每亩4~5公斤。3、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重施有机肥,N、P、K肥配合施用,即底肥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公斤和复合肥20~25公斤;及时追施分蘖肥和拨节肥,每次亩施尿素10公斤,并结合中耕除草1~2次。4、中后期注意防治蚜虫。5、适时收获:腊熟末期应及时收获,防止穗发芽影响品质和产量。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麦区种植,赤霉病常发区慎用。
品种名称:丰优10号(区试名称:兴育9824)
审定编号:黔审麦2010003号
品种来源:黔西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用外引品系云35334-3为母本,与自育品系丰优3号为父本杂交,经多代自交于2005年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系。全生育期201天左右,比对照晚3天。株高88厘米左右,幼苗半匍匐,分蘖强,成穗率中等,穗层中等整齐。亩穗数20.56万,穗粒数35.6粒,棍棒穗,长芒,白壳,红粒,半硬质,千粒重35.2克。经黔西南州农科所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并秆锈病和叶锈病,中抗白粉玻在区域试验中个别试点中感赤霉玻经贵州大学麦作研究中心品质分析:容重757.5克/升、蛋白质含量13.45%、湿面筋含量为31.95%、沉降值为31.5ml、硬度41.7%、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分为1,7+9,2+12,属中筋小麦。
产量表现:2007~2009年两个年度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62.9公斤,比对照增产8.01%,增产点达66.7%;2008~2009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68.7公斤,比对照增产7.39%,4个试点3增1减,增产点达75%。
栽培技术要点:底肥一般每亩用农家肥1500~2000公斤和25公斤(15:15:15)复合肥混合施用。基本苗每亩保证在12~15万左右为宜。田间管理采取前促?中控?后保的管理方式,即冬前促,施足底肥、足墒下种,12月上、中旬小麦分蘖初期进行一次追肥,每亩用尿素5~10公斤。在小麦拔节后,田间管理要控制发生无效蘖。后期(旗叶露头至抽穗期)追施穗粒肥,亩用尿素10~15公斤,同时可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确保粒多粒饱。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除遵义市和铜仁地区外的麦区种植。
品种名称:安麦7号(区试名称:安97-12)
审定编号:黔审麦2008004号
品种来源:安顺市农科所于1992年用外引品系三属麦与8625杂交后,采用系谱法,经多代自交于2000年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系。全生育期202天,比对照晚4天。株高82厘米左右,幼苗半直立,株型紧凑,叶片直立,亩穗数19.48万,穗粒数31.5粒,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红粒,半硬质,千粒重41.3克。经黔西南州农科所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和秆锈病,中抗白粉病和叶锈玻经贵州大学麦作研究中心品质分析:容重773克/升、蛋白质含量14.04%、湿面筋含量31.7%、沉降值为34ml、硬度46.3%、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分为N,7+9,2+12,属中筋小麦。
产量表现:2007~2009年两个年度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66.9公斤,比对照增产9.65%,增产点达83.3%;2008~2009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75.4公斤,比对照增产10.07%,4个试点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适宜播种期在10月下旬以前,播深3~5厘米,行距33厘米。播种要匀,播量准确,深浅一致。2、合理密植。亩播种量5~6公斤,基本苗每亩保证15万以上。3、科学运筹肥水。施足基肥,亩施1000~1500公斤,磷肥50公斤;早施分蘖肥,亩施尿素10~15公斤,N、P、K配施。4、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由于抗倒性稍弱、轻感赤霉病,需加强田间管理,增施K肥,提高抗倒能力,注意赤霉病防治工作。5、适时收获。收获宜掌握在蜡熟末期,收获前去杂去劣,做到单收、单晒、单储,确保增产增收增效。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麦区种植,赤霉病常发区慎用。
品种名称:盛油915(区试名称:H0915)
审定编号:黔审油2010001
品种来源: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不育系860A与恢复系HF15组配而成。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隐性核不育两系甘蓝型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16.9天,比对照油研10号晚0.3天。株高184.6厘米,分枝部位高69.7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8.0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95.5个,角粒数18.4粒,千粒重3.72克。幼苗子叶肾型,幼茎及心叶微紫色;深裂叶,项裂片较大呈椭圆形,裂叶较小,有2-4对不等;叶色较淡,有腊粉,五叶前叶脉浅绿,五叶后渐转白色;叶缘有锯齿。苗期半直立。苔茎浅绿,成株期茎杆粗壮。花蕾绿色饱满。花黄色,花辨复瓦壮排列,四强雄蕊长于柱头。匀生分枝,分枝部位适中,花序较长,荚果期果层较厚。果壳较薄裂角性好,籽粒黄褐色,籽细园,杂种种子籽粒有时有大小不匀状况,有光泽。2009~2010年度经贵州省油菜科学研究所(思南塘头)田间自然病圃抗性鉴定:菌核病发病株率25.0%,病情指数13.44,分别比对照低17.5百分点和11.6百分点;病毒病发病株率2.5%,病情指数1.25,分别比对照高1.25百分点和0.31百分点。抗倒性强。2010年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硫苷含量20.94µmol/克饼、芥酸含量0.2%、含油率41.04%、蛋白质含量24.32%,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指标。
产量表现:2008~2009、2009~2010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149.81公斤,比对照增产10.72%,增产点次占试验点数的85.7%。2009~2010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71.26公斤,比对照增产7.6%,增产点次占100%。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在9月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2、每亩种植6000~8000株,如直播每亩应留苗10000~12000株。3、合理施肥,单产150~200公斤,每亩需施纯氮15公斤以上,N:P2O5:K2O5:K2O按1:0.5:0.9配合施用.注意施用有机肥作底肥,追肥应注意苗重、苔轻,花期看苗根外补施,追肥方式以尿素兑清粪水浇施为最好。4、特别注意强调施用硼肥。每亩用硼砂0.5~0.8公斤作基肥沟施或兑水(结合追肥)作追肥,亦可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苔花期作根外追肥,常年结实差的缺硼土壤,更应强调根外追肥的应用。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甘蓝型油菜区域。
品种名称:油科1号(区试名称:油07-4)
审定编号:黔审油2010002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不育系6515CA与恢复系6373R组配而成。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迟熟细胞质不育三系甘蓝型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21.4天,比对照油研10号短1.1天。株高175厘米,分枝部位高40~50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9~13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80个,角粒数20粒,千粒重3.6克。植株苗期半直立,叶色较淡,顶裂叶片长度中等,叶宽度较宽,侧裂叶4对以上,叶片边缘有小齿、波状;花期适中,花瓣黄色,花瓣长度中等,宽度较宽,呈侧叠状。2009~2010年度经贵州省油菜科学研究所(思南塘头)田间自然病圃抗性鉴定:菌核病发病株率20.83%,病情指数12.61,分别比对照高7.87个百分点和5.9个百分点;病毒病最高发病株率12.5%,比对照高3.12个百分点。2010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硫苷含量22.46µmol/克饼,芥酸含量0.6%,含油率38.7%,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指标。
产量表现:2008~2009、2009~2010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163.52公斤,比对照增产17.08%,增产点次占试验点数的85.7%;2009~2010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65.53公斤,比对照增产3.99%,增产点次占10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9月上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直播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播种。2、合理密植:移栽亩植0.5~0.8万株,直播亩留0.8~1.5万株。3、施肥管理:重施底肥,早施提苗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早栽早管获得高产。4、硼肥施用:强调施用符合国家含量标准的硼肥,每亩用1公斤硼砂作底肥或追肥,亦可用0.2%硼砂或速效硼水溶液在苗期、开盘期、抽苔期和初花期叶面喷施。5、病虫防治:注意病虫鸟害防治,在常年菌核病发病较重的区域,除综合防治外,于花期用菌核净等农药防病1~2次。6、注意事项:二代不能作种用。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甘蓝型油菜区域种植,菌核病常发区慎用。
品种名称:臻油89(区试名称:油9177)
审定编号:黔审油2010003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不育系9141A与恢复系9377R组配而成。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隐性核不育两系甘蓝型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20.1天,比对照油研10号短0.3天。株高169.4厘米,分枝部位高58.6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8.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02.4个,角粒数19.5粒,千粒重3.60克。幼苗半直立,叶绿色,色淡,苔茎浅绿。叶大小适中,中等厚度,裂叶2-4对,缺刻较深,叶面平展,叶缘有波状锯齿,蜡粉少。薹茎绿色,短柄叶和无柄叶较多。花瓣黄色,椭圆形平展,开花状态侧叠;抽苔期长势及整齐度较好;匀生分枝,分枝部位适中,花序较长,荚果期果层较厚。籽粒呈不匀匀的褐黄色,杂种种子籽粒有时有大小不匀状况,有光泽,综合性状好、整齐一致。2009~2010年度经贵州省油菜科学研究所(思南塘头)田间自然病圃抗性鉴定:菌核病发病株率25.0%,病情指数13.44,分别比对照低17.5百分点和11.6百分点。抗倒性强。2010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硫苷含量28.33µmol/克饼、芥酸含量0.3%、含油率40.10%、蛋白质含量27.38%,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指标。
产量表现:2008~2009、2009~2010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150.33公斤,比对照增产9.45%,增产点次占试验点数的80.35%。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64.89公斤,比对照增产4.21%,增产点次占75%。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当地品种同期播种。2、播种量:直播每亩0.3~0.4公斤,移栽每亩0.1公斤。3、密度:移栽亩植4000~7000株,直播亩留苗0.8~1.2万株。4、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补施硼肥。一般亩施纯氮13~1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磷酸二铵15~20公斤,钾肥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量补施。5、特别注意强调施用硼肥,亩用硼砂0.5~0.8公斤作基肥或兑水作追肥,亦可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雷苔、花期根外喷施。6、加强田间管理:1~2叶期及时间苗,3叶期及时定苗,及时中耕培土和防治病虫害,保苗安全越冬。稻田要及时开沟排涝,做好抽薹初期和终花期后蚜虫、菌核病防治,叶面喷施硼肥和磷酸二氢钾,增角、增粒、增粒重。7、适时收获,及时脱粒和晒干,防治发霉变质,确保商品籽品质。8、大田收获的油菜籽不能作种子用。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甘蓝型油菜区域。
品种名称:卓油11号(区试名称:卓信056)
审定编号:黔审油2010004号
品种来源:贵州卓信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56A与恢复系8020R组配而成。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迟熟隐性核不育两系甘蓝型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16.8天,比对照油研10号早1.8天。株高166.8厘米,分枝部位高55.5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8.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08.4个,角粒数19.7粒,千粒重3.71克。子叶肾形,裂叶发达具3-4对,顶叶椭圆,较宽大,叶缘锯齿明显,叶色正常绿色。籽粒黄褐色。该组合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较耐病毒病和菌核玻2009~2010年度经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指定贵州省油菜科学研究所(思南塘头)田间自然病圃抗性鉴定:菌核病发病株率30.0%,病情指数17.19,分别比对照低12.5百分点和7.81百分点;病毒病发病株率3.75%,病情指数2.81,分别比对照高1.5和1.87个百分点。抗倒性强。2010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硫苷含量14.23µmol/克饼、芥酸含量0.2%、含油率43.02%、蛋白质含量23.54%,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指标。
产量表现:2008~2008、2009~2010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155.23公斤,平均比对照增产9.53%,增产点次占试验点数的73.3%;2009~2010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81.79公斤,比对照增产14.21%,增产点次占100%。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在9月上、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每亩种植6000~8000株,如直播每亩应留苗8000~12000株。2、合理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注意施用有机肥作底肥,追肥应注意重苗肥、轻苔肥。特别注意强调施用硼肥。3、防治病虫:苗期主要防治菜青虫、蚜虫,春后主要防治菌核并霜霉病和蚜虫,其重点是防治菌核病,在油菜花期用多菌灵等喷雾防治菌核玻4、二代不能作种用。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甘蓝型油菜区域。
品种名称:华龙油1号(区试名称:HN3228)
审定编号:黔审油2010005号
品种来源:成都国康农作物研究所用不育系0432AB与恢复系0428组配而成。
特征特性:属甘蓝型半冬性中晚熟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17天,比对照油研10号早1.6天。株高164.7厘米,分枝部位高55.6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7.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20.4个,角粒数17.6粒,千粒重3.84克。苗期叶色绿,株高适中、分枝部位低、种子黑色,该组合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抗(耐)病毒并菌核病能力较强。2009~2010年度经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指定贵州省油菜科学研究所(思南塘头)田间自然病圃抗性鉴定:菌核病发病株率23.75%,病情指数16.25;病毒病发病株率3.75%,病情指数2.19。抗倒性强。2010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硫苷含量17.72µmol/克饼、芥酸含量0.1%、含油率39.72%、蛋白质含量25.56%,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指标。
产量表现:2008~2009、2009~2010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156.96公斤,平均比对照增产14.28%,增产点次占试验点数的87.5%;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74.42公斤,比对照增产9.58%,增产点次占100%。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期:育苗移栽以9月中下旬为宜,苗龄30天左右移栽。2、密度:每亩6000~7000株左右。3、施肥管理:重施底肥,必施硼肥,早施追肥,不宜过迟。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甘蓝型油菜区域。
品种名称:黔白6号(区试名称:663×3261)
审定编号:黔审菜2010001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园艺研究所于2004年用663和3261组配选育而成的杂交一代种。663和3261是1989年和1990年分别从北京及山西引进的河头早和玉青中选择优良变异单株,经多代单株自交培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早熟品种。正季栽培生育期70天成熟,夏季栽培生育期60天。植株整齐一致,株高40厘米,开展度42厘米×42厘米。外叶深绿,叶面稍皱,叶球浅绿色。夏季高温条件下结球紧实,结球率高,叶球大小适中,直筒型,中桩,叶帮比0.79左右。风味佳,商品性好。单球重1.5千克左右。肉质脆嫩,商品性好。耐热性好。
产量表现:2007、2008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4333.4公斤,比对照增产9.86%,增产点次为100%;2008、2009两年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333.3公斤,比对照增产10.83%,增产点次为100%。
栽培技术要点:省内中部温和地区适宜在5月中旬~9月上旬播种。高温露地育苗,可用遮阳网或稻草遮荫,播后20余天(秧苗5片左右真叶)定植。也可采取露地直播或地膜覆盖栽培,叶球包心紧实即可陆续采收上市。宜选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采用深沟高畦栽培,1米开厢栽2行或1.8米开厢栽4行,沟深20~30厘米,株行距35~40厘米×40厘米。每亩施3000公斤腐熟农家肥和30~50公斤复合肥作基肥。定植后要加强水分的管理,确保苗齐苗壮;定植缓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以促丰产。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正季和中、高海拔区域夏季种植。
品种名称:黔白7号(区试名称:66121Í592a)
审定编号:黔审菜2010002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园艺研究所于2004年用66121和592a组配选育而成的杂交一代种。66121和592a是1990年和1993年分别从北京引入的石特1号和小白口中选择优良变异单株,经多代单株自交培育而成。亲本有较强的自交不亲和性。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正季栽培生育期80天,夏季栽培生育期69天。植株整齐一致,株高38厘米,开展度47厘米×47厘米。夏季高温条件下结球率高,叶球紧实,净菜率高,叶球呈倒卵型,大小适中,中桩,软叶多,叶帮比0.9852,商品率高。单球重1.6公斤左右。肉质甜嫩,商品性好。耐热性好。
产量表现:2007、2008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4454.7公斤,比对照增产12.94%,增产点次为100%;2008、2009两年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462.7公斤,比对照增产14.13%,增产点次为100%。
栽培技术要点:省内中部温和地区适宜播种期在5月中至9月上旬。高温露地育苗,可用遮阳网或稻草遮荫,播后20余天(秧苗5片左右真叶)定植。也可采取露地直播或地膜覆盖栽培,叶球包心紧实即可陆续采收上市。宜选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采用深沟高畦栽培,1米开厢栽2行或1.8米开厢栽4行,沟深20-30厘米,株行距40厘米×40厘米。每亩施3000公斤腐熟农家肥和50公斤复合肥作基肥。定植后要加强水分的管理,确保苗齐苗壮;定植缓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以促丰产。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正季和中、高海拔区域夏季种植。
品种名称:黔甘6号
审定编号:黔审菜2010003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园艺研究所于2004年从四季甘蓝中选出的强冬性自交不亲和系3404和大牛心甘蓝中选出的平头型早熟优良自交不亲和系7206组配选育而成的杂交一代种。
特征特性:在平头型甘蓝中属早熟品种。播种到收获96天。株高28厘米,开展度56.7厘米×57.8厘米。外叶12~14片,绿色,叶面稍皱,蜡粉较少,叶球扁圆近圆球形,球高约11.2厘米,横径20.6厘米,球内中心柱6.9厘米,宽3.1厘米,结球紧实。单球重1.61公斤。口感甜嫩,品质优良。
产量表现:2007、2008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4829.7公斤,比对照增产10.4%,增产点次为100%;2008年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939.3公斤,比对照增产10.5%,增产点次为100%。
栽培技术要点:1、如果夏秋甘蓝栽培一般在3月中旬~7月上旬播种育苗,5月初~8月上旬定植,7~10月上市,补充这一淡季叶菜类蔬菜供应不足的市场缺口。5月下旬~7月播种的幼苗,正值温度较高,苗床需用遮阳网或凉棚遮荫,防止强光直射和暴雨冲击。3~4月播种的夏甘蓝,生长前期低温阴雨,中后期又遇高温干旱;5~7月播种的早秋甘蓝,整个生育期都遇高温,还会出现阵雨或暴雨。因此要选排水良好、通风凉爽、土质肥沃,海拔较高的地段栽培。为利于排水和通风透光,宜采用深沟窄畦,1米开厢栽2行或2米开厢栽4~5行,适当密植,株行距40×45厘米。每亩窝施3000公斤腐熟厩肥和30公斤过磷酸钙作底肥。定植时一定要带土移栽,及时浇定根水,这是保证幼苗还苗快,成活率高的重要措施。夏秋甘蓝生长期温度较高,生长较快,需大肥大水的管理。在定植成活后一周,轻施一次"提苗肥";在莲坐期,结合中耕每亩兑水施15公斤尿素和10公斤复合肥;在结球前期和中期,每亩追施10公斤尿素和20公斤复合肥。生长过程中注意病虫为害,可用高效低毒的阿维虫清、杀虫菌、抑太保乳油或锐劲特4000倍液或辛硫磷防治蚜虫和菜青虫。叶球成熟后须及时采收,否则高温多雨,容易裂球腐烂。2、冬甘蓝栽培:一般在7月中旬~8月上旬播种,8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定植,元旦前后采收。育苗和定植时采用遮阳网或稻草遮阴,同时注意常浇水抗旱。其余田间管理技术基本同上。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正季和中、高海拔区域夏季种植。
品种名称:黔莓一号(区试名称:06-18)
审定编号:黔审莓2010001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园艺研究所于2005年以章姬为母本,法兰帝为父本进行常规杂交,2006年从杂交实生苗中选择表现优良的株系,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早熟品种。生长势强,分蘖性中等,匍匐茎发生容易。叶大近圆形,绿色,托叶浅红,无叶耳。花序连续抽生性好,粗壮,梗长,花朵大,白色,两性花,花数8~12枚,雄蕊19~22枚,花萼双层,宿萼绿色,主萼平离副萼反卷,萼心凹陷,除萼容易。果实圆锥形,红色,光泽好,果肉橙红色,髓心白色、小,果实完熟后髓心略有空洞,果尖着色易,萼下着色较慢,种子黄绿色,凹陷。果肉质地韧,味清香,风味酸甜适口。单果重26.4克,单株产量290.4克。耐寒性、耐热性及耐旱性较强。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9%,糖含量7.78%,可滴定酸0.45%,Vc含量92.34mg/100g,果实硬度较好,储运性较好。
产量表现:2008~2009、2009~2010两个年度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596公斤,比对照增产33.5%,增产点次为100%。
栽培技术要点:1、田地准备: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栽种。地块平整后,施足底肥,底肥以亩施厩肥3000~5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和饼肥为最好。高厢栽植。厢面宽60~70厘米,厢高30-40厘米,厢沟宽30厘米。2、适时定植:适宜定植时间大棚为8月~9月上中旬,露地为收完水稻的国庆前后。每厢双行定植,株距20~25厘米左右,每亩6000~8000株。3、田间管理:大棚栽培盖膜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11月初,露地栽培为12月到次年的1月盖地膜,地膜选择黑膜,露地栽培也可选白膜;每天都需通风换气以排湿或降温,换气时间长短以天气来定;生长期还需多次追肥,一般每采一苔果结合浇水施一次肥,共施3~4次,复合肥15~20公斤/亩,根外喷施0.3%的尿素、0.3~0.5%的磷酸二氢钾等,露地草莓与大棚栽培一样每采一苔果喷施一次磷钾肥;生长期还要及时打掉老叶、病叶,摘除畸形果、病虫果,减少营养消耗;棚内放养蜜蜂辅助授粉,减少畸形果率等。4、主要病虫防治:黔莓一号抗病虫能力较强,白粉并灰霉并红蜘蛛发病轻微,如有发生可用翠贝、福星、速克灵、齐螨素等防治,但采果前2周禁止使用。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正季栽培,尤其适合冬春季大棚保护地种植。
品种名称:黔莓二号(区试名称:06-17)
审定编号:黔审莓2010002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园艺研究所于2005年以章姬为母本,法兰帝为父本进行常规杂交,2006年从杂交实生苗中选择表现优良的株系,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早熟品种。植株高大健壮,分蘖性强,生长势强,匍匐茎发生容易。叶大近圆形,黄绿色,托叶浅绿,有叶耳。花序连续抽生性好,粗壮,梗长,花朵大,白色,两性花,花数9~12枚,雄蕊20~22枚,花萼双层,宿萼绿色,反卷,萼心凹陷,除萼容易。果实短圆锥,红色,光泽好,果肉橙红色,髓心橙黄、中大,果实完熟后髓心略有空洞,果尖着色易,萼下着色较慢,种子红黄色,凹陷。果肉质地韧,香味浓郁,风味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7%,可溶性糖含量7.56%,可滴定酸0.51%,Vc含量93.01mg/100g,果实硬度较好,储运性较好。单果重25.2g,单株产量268.8克。耐寒性、耐热性及耐旱性较强;抗白粉并炭疽病能力强,抗灰霉病能力中等。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7%,糖含量7.56%,可滴定酸0.51%,Vc含量93.01mg/100g,果实硬度较好,储运性较好。
产量表现:2008~2009、2009~2010两个年度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338.8公斤,比对照增产20.2%,增产点次为100%。
栽培技术要点:1、田地准备: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栽种。地块平整后,施足底肥,底肥以亩施厩肥3000~5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和适量的饼肥为最好。高厢栽植。厢面宽60~70厘米,厢高30~40厘米,厢沟宽30厘米。2、适时定植:适宜定植时间大棚为8月~9月上中旬,露地为收完水稻的国庆前后。每厢双行定植,株距20~25厘米左右,每亩6000~8000株。3、田间管理:大棚栽培盖膜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11月初,露地栽培为12月到次年的1月盖地膜,地膜选择黑膜,露地栽培也可选白膜;每天都需通风换气以排湿或降温,换气时间长短以天气来定;生长期还需多次追肥,一般每采一苔果结合浇水施一次肥,共施3~4次,复合肥15~20公斤/亩,根外喷施0.3%的尿素、0.3~0.5%的磷酸二氢钾等,露地草莓与大棚栽培一样每采一苔果喷施一次磷钾肥;生长期还要及时打掉老叶、病叶,摘除畸形果、病虫果,减少营养消耗;棚内放养蜜蜂辅助授粉,减少畸形果率等。4、主要病虫防治:黔莓二号抗病虫能力较强,白粉并灰霉并红蜘蛛发病轻微,如有发生可用翠贝、福星、速克灵、齐螨素等防治,但采果前2周禁止使用。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正季栽培,尤其适合冬春季大棚保护地种植。
品种名称:贵蚕8号(区试名称:杂选12号)
审定编号:黔审蚕2010001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蚕业研究所用芙蓉?夏芳×秋白?7532组配的四元杂交种。华系品种芙蓉于2004年从四川省蚕业研究所所引进,华系品种夏芳和日系品种秋白于2000年从西南大学引进,日系品种7532于1998年从广西自治区蚕业管理总站引进,经定向培育和测配于2009年10月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一化性带多化性血统的四元杂交品种。以中系为母本的正交组合卵色为绿灰色,以日系为母本的反交组合卵色为褐灰色。蚁蚕体色黑褐色,素蚕;催青经过11天,全龄经过24天左右,五龄经过6.5~7天。眠性四眠。眠起整齐好养,上簇集中。蚕体质强舰抗高温多湿能力较强。蚕茧椭圆形,大小中等,茧色白,缩皱中等,纤度中等。品质:全茧量1.828g,比对照种重0.131g,茧层量0.373g,比对照重0.028g;茧层率20.39%,比对照种高0.11%;平均茧丝长为955m,比对照长86m;解舒率84.1%,比对照高0.4%;解舒丝长803m,比对照长75.5m;纤度2.611d,比对照高0.027d、清洁91.2分,比对照低8.8分、净度99.5分,比对照低0.5分。达到生产应用品种水平。抗性:虫蛹生命率95.19%,比对照低0.31%。
产量表现:万头蚕平均产茧量16.67公斤,比对照增产5.3%。张种平均产茧量37.14公斤,比对照增产11.0%。
饲养技术要点:1、抓好蚕前消毒,减少养蚕环境病源。2、做好蚕种补催青工作,提高蚕种有效孵化率。3、做好小蚕共育期温湿度管理(一龄81~80?,干湿差2?;二龄79~78?,干湿差2.5~3?)和良桑饱食,提高共育小蚕质量。4、提青分批,适时止桑(90%左右眠蚕)和饷食(起蚕口器转色)淘汰迟眠蚕,减少病源传染,提高单箔蚕发育整齐度。5、三、四将眠期眠前分箔,可显著提高个体茧产质量。6、加强消毒预防工作,并有效封闭式保管好消毒预防药剂(粉)。7、加强簇中温湿度保护和通风换气,提高蚕化蛹率和茧丝质量。
适宜养殖地区:黔南州4~6月和9~10月,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6月下旬~9月中旬,遵义市、毕节地区和贵阳市7~8月养殖。
品种名称:贵蚕9号(区试名称:杂选19号)
审定编号:黔审蚕2010002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蚕业研究所用932?夏芳×秋白?湘辉组配的四元杂交种。华系品种932和日系品种湘辉均于2004年从四川省蚕业研究所引进,华系品种夏芳和日系品种秋白于2000年从西南大学引进,经定向培育和测配于2009年10月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一化性带多化性血统的四元杂交品种。以中系为母本的正交组合卵色为绿灰色,以日系为母本的反交组合卵色为褐灰色。蚁蚕体色黑褐色,素蚕。催青经过11天,全龄经过23-23.5天左右,五龄经过6-6.5天。眠性四眠。眠起整齐好养,上簇集中。蚕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能力较强。蚕茧椭圆形,茧色白,缩皱中等,纤度细。品质:全茧量1.771g,比对照种重0.051g,茧层量0.361g,比对照重0.011g;茧层率20.39%,比对照种高0.11%;平均茧丝长为900m,比对照长31m;解舒率84.5%,比对照高0.8%;解舒丝长759.7m,比对照长32.2m;纤度2.484d,比对照低0.1d、清洁和净度均为100分,与对照一致。达到生产应用品种水平。抗性:虫蛹生命率96.78%,比对照高1.28%。
产量表现:万头蚕平均产茧量16.50公斤,比对照增产4.2%;张种平均产茧量36.22公斤,比对照增产14.5%。
饲养技术要点:1、抓好蚕前消毒,减少养蚕环境病源。2、做好蚕种补催青工作,提高蚕种有效孵化率。3、做好小蚕共育期温湿度管理(一龄81~80?,干湿差2?;二龄79~78?,干湿差2.5~3?)和良桑饱食,提高共育小蚕质量。4、提青分批,适时止桑(90%左右眠蚕)和饷食(起蚕口器转色)淘汰迟眠蚕,减少病源传染,提高单箔蚕发育整齐度。5、三、四将眠期眠前分箔,可显著提高个体茧产质量。6、加强消毒预防工作,并有效封闭式保管好消毒预防药剂(粉)。7、加强簇中温湿度保护和通风换气,提高蚕化蛹率和茧丝质量。
适宜养殖地区:黔南州6~9月,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7~8月养殖。
1:贵州省2010年第二批农作物审定品种目录
2:贵州省2010年第二批农作物审定品种简介
贵州省2010年第二批农作物审定品种目录
作物
品种名称
审定编号
黔审麦2010001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贵农28号
2010年12月
贵州大学
丰优10号
黔审麦2010003号
2010年12月
黔西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安麦7号
2010年12月
盛油915
2010年12月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油科1号
黔审油2010002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臻油89
黔审油2010003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卓油11号
黔审油2010004号
2010年12月
华龙油1号
黔审油2010005号
2010年12月
成都国康农作物研究所
黔白6号
黔审菜2010001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园艺研究所
黔白7号
黔审菜2010002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园艺研究所
黔甘6号
黔审菜2010003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园艺研究所
黔莓一号
黔审莓2010001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园艺研究所
黔莓二号
黔审莓2010002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园艺研究所
贵蚕8号
黔审蚕2010001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蚕业研究所
贵蚕9号
黔审蚕2010002号
2010年12月
贵州省蚕业研究所
贵州省2010年第二批农作物审定品种简介
品种名称:黔麦18(区试名称:黔0205)
审定编号:黔审麦2010001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旱粮研究所于1994~1996年以矮败小麦为母本,以烟大牟、贵农21、黔麦早2号、陕农7859等7个品种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建成小麦抗白粉病基础群体,在群体内自由授粉,经混合选择与穗行鉴定,于2002年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系。全生育期200天左右,比对照晚2天。株高77厘米左右,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株型紧凑,叶片直立。亩穗数20.39万,穗粒数33.5粒,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穗层整齐,千粒重40.4克。经黔西南州农科所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并杆锈病和白粉病,中感叶锈玻经贵州大学麦作研究中心品质分析:容重762克/升、蛋白质含量13.84%、湿面筋含量为31.2%、沉降值为42ml、硬度48.6%、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分为N,7+9,5+10,属中筋小麦。
产量表现:2007~2009年两个年度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77.5公斤,比对照增产14.01%,增产点达75%;2008~2009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52.7公斤,比对照增产1.0%,4个试点2增2减,增产点达5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适宜播种期在10月25~11月5日,地势较高地区可提早些播种,最早不得在10月20日前播种,低热地区可稍迟,但切忌11月10日以后播种。2、播种技术:单作一般亩播可发芽种子15万粒,约6公斤,套种约为单作播种量的60~65%,播种行距30~33厘米。3、适于中、上等肥力田、地栽培,播种时应施足底肥,亩用农家肥1500~2000公斤,追肥1~2次,亩用尿素7.5~10公斤,第一次在分蘖初期追肥。同时中耕除草1~2次,其间做好小麦防虫工作。4、适时收获:该品系视地区一般5月中旬成熟,兴义地区提前10天左右成熟,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适期收获。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麦区种植。
品种名称:贵农28号(区试名称:贵农06-18)
审定编号:黔审麦2008002号
品种来源:贵州大学麦作研究中心于1998年用自育品系贵农13号与自育品系贵农775杂交后,采用系谱法,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经多代自交于2005年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于半冬性中早熟品系。全生育期197天,较对照早1天。株高77厘米,幼苗半直立,亩穗数21.28万,穗粒数32.2粒,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千粒重为41.8克。经黔西南州农科所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并杆锈病和白粉病,中感叶锈玻经贵州大学麦作研究中心品质分析:容重774克/升、蛋白质含量13.74%、湿面筋含量为31.5%、沉降值为37ml、硬度42.3%、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分为N,20,2+12,属中筋小麦。
产量表现:2007~2009年两个年度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78.0公斤,比对照增产14.22%,增产点达91.7%;2008~2009年旗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55.2公斤,比对照增产2.0%,4个试点3增1减,增产点达7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一般在霜降前后5天内播种为宜。高海拔略提早,低海拔稍推迟。2、合理密植:按每亩基本苗13~15万计,播种量净作每亩6~8公斤、套种每亩4~5公斤。3、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重施有机肥,N、P、K肥配合施用,即底肥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公斤和复合肥20~25公斤;及时追施分蘖肥和拨节肥,每次亩施尿素10公斤,并结合中耕除草1~2次。4、中后期注意防治蚜虫。5、适时收获:腊熟末期应及时收获,防止穗发芽影响品质和产量。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麦区种植,赤霉病常发区慎用。
品种名称:丰优10号(区试名称:兴育9824)
审定编号:黔审麦2010003号
品种来源:黔西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用外引品系云35334-3为母本,与自育品系丰优3号为父本杂交,经多代自交于2005年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系。全生育期201天左右,比对照晚3天。株高88厘米左右,幼苗半匍匐,分蘖强,成穗率中等,穗层中等整齐。亩穗数20.56万,穗粒数35.6粒,棍棒穗,长芒,白壳,红粒,半硬质,千粒重35.2克。经黔西南州农科所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并秆锈病和叶锈病,中抗白粉玻在区域试验中个别试点中感赤霉玻经贵州大学麦作研究中心品质分析:容重757.5克/升、蛋白质含量13.45%、湿面筋含量为31.95%、沉降值为31.5ml、硬度41.7%、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分为1,7+9,2+12,属中筋小麦。
产量表现:2007~2009年两个年度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62.9公斤,比对照增产8.01%,增产点达66.7%;2008~2009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68.7公斤,比对照增产7.39%,4个试点3增1减,增产点达75%。
栽培技术要点:底肥一般每亩用农家肥1500~2000公斤和25公斤(15:15:15)复合肥混合施用。基本苗每亩保证在12~15万左右为宜。田间管理采取前促?中控?后保的管理方式,即冬前促,施足底肥、足墒下种,12月上、中旬小麦分蘖初期进行一次追肥,每亩用尿素5~10公斤。在小麦拔节后,田间管理要控制发生无效蘖。后期(旗叶露头至抽穗期)追施穗粒肥,亩用尿素10~15公斤,同时可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确保粒多粒饱。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除遵义市和铜仁地区外的麦区种植。
品种名称:安麦7号(区试名称:安97-12)
审定编号:黔审麦2008004号
品种来源:安顺市农科所于1992年用外引品系三属麦与8625杂交后,采用系谱法,经多代自交于2000年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系。全生育期202天,比对照晚4天。株高82厘米左右,幼苗半直立,株型紧凑,叶片直立,亩穗数19.48万,穗粒数31.5粒,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红粒,半硬质,千粒重41.3克。经黔西南州农科所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和秆锈病,中抗白粉病和叶锈玻经贵州大学麦作研究中心品质分析:容重773克/升、蛋白质含量14.04%、湿面筋含量31.7%、沉降值为34ml、硬度46.3%、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分为N,7+9,2+12,属中筋小麦。
产量表现:2007~2009年两个年度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66.9公斤,比对照增产9.65%,增产点达83.3%;2008~2009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75.4公斤,比对照增产10.07%,4个试点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适宜播种期在10月下旬以前,播深3~5厘米,行距33厘米。播种要匀,播量准确,深浅一致。2、合理密植。亩播种量5~6公斤,基本苗每亩保证15万以上。3、科学运筹肥水。施足基肥,亩施1000~1500公斤,磷肥50公斤;早施分蘖肥,亩施尿素10~15公斤,N、P、K配施。4、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由于抗倒性稍弱、轻感赤霉病,需加强田间管理,增施K肥,提高抗倒能力,注意赤霉病防治工作。5、适时收获。收获宜掌握在蜡熟末期,收获前去杂去劣,做到单收、单晒、单储,确保增产增收增效。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麦区种植,赤霉病常发区慎用。
品种名称:盛油915(区试名称:H0915)
审定编号:黔审油2010001
品种来源: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不育系860A与恢复系HF15组配而成。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隐性核不育两系甘蓝型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16.9天,比对照油研10号晚0.3天。株高184.6厘米,分枝部位高69.7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8.0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95.5个,角粒数18.4粒,千粒重3.72克。幼苗子叶肾型,幼茎及心叶微紫色;深裂叶,项裂片较大呈椭圆形,裂叶较小,有2-4对不等;叶色较淡,有腊粉,五叶前叶脉浅绿,五叶后渐转白色;叶缘有锯齿。苗期半直立。苔茎浅绿,成株期茎杆粗壮。花蕾绿色饱满。花黄色,花辨复瓦壮排列,四强雄蕊长于柱头。匀生分枝,分枝部位适中,花序较长,荚果期果层较厚。果壳较薄裂角性好,籽粒黄褐色,籽细园,杂种种子籽粒有时有大小不匀状况,有光泽。2009~2010年度经贵州省油菜科学研究所(思南塘头)田间自然病圃抗性鉴定:菌核病发病株率25.0%,病情指数13.44,分别比对照低17.5百分点和11.6百分点;病毒病发病株率2.5%,病情指数1.25,分别比对照高1.25百分点和0.31百分点。抗倒性强。2010年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硫苷含量20.94µmol/克饼、芥酸含量0.2%、含油率41.04%、蛋白质含量24.32%,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指标。
产量表现:2008~2009、2009~2010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149.81公斤,比对照增产10.72%,增产点次占试验点数的85.7%。2009~2010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71.26公斤,比对照增产7.6%,增产点次占100%。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在9月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2、每亩种植6000~8000株,如直播每亩应留苗10000~12000株。3、合理施肥,单产150~200公斤,每亩需施纯氮15公斤以上,N:P2O5:K2O5:K2O按1:0.5:0.9配合施用.注意施用有机肥作底肥,追肥应注意苗重、苔轻,花期看苗根外补施,追肥方式以尿素兑清粪水浇施为最好。4、特别注意强调施用硼肥。每亩用硼砂0.5~0.8公斤作基肥沟施或兑水(结合追肥)作追肥,亦可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苔花期作根外追肥,常年结实差的缺硼土壤,更应强调根外追肥的应用。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甘蓝型油菜区域。
品种名称:油科1号(区试名称:油07-4)
审定编号:黔审油2010002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不育系6515CA与恢复系6373R组配而成。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迟熟细胞质不育三系甘蓝型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21.4天,比对照油研10号短1.1天。株高175厘米,分枝部位高40~50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9~13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80个,角粒数20粒,千粒重3.6克。植株苗期半直立,叶色较淡,顶裂叶片长度中等,叶宽度较宽,侧裂叶4对以上,叶片边缘有小齿、波状;花期适中,花瓣黄色,花瓣长度中等,宽度较宽,呈侧叠状。2009~2010年度经贵州省油菜科学研究所(思南塘头)田间自然病圃抗性鉴定:菌核病发病株率20.83%,病情指数12.61,分别比对照高7.87个百分点和5.9个百分点;病毒病最高发病株率12.5%,比对照高3.12个百分点。2010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硫苷含量22.46µmol/克饼,芥酸含量0.6%,含油率38.7%,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指标。
产量表现:2008~2009、2009~2010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163.52公斤,比对照增产17.08%,增产点次占试验点数的85.7%;2009~2010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65.53公斤,比对照增产3.99%,增产点次占10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9月上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直播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播种。2、合理密植:移栽亩植0.5~0.8万株,直播亩留0.8~1.5万株。3、施肥管理:重施底肥,早施提苗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早栽早管获得高产。4、硼肥施用:强调施用符合国家含量标准的硼肥,每亩用1公斤硼砂作底肥或追肥,亦可用0.2%硼砂或速效硼水溶液在苗期、开盘期、抽苔期和初花期叶面喷施。5、病虫防治:注意病虫鸟害防治,在常年菌核病发病较重的区域,除综合防治外,于花期用菌核净等农药防病1~2次。6、注意事项:二代不能作种用。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甘蓝型油菜区域种植,菌核病常发区慎用。
品种名称:臻油89(区试名称:油9177)
审定编号:黔审油2010003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不育系9141A与恢复系9377R组配而成。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隐性核不育两系甘蓝型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20.1天,比对照油研10号短0.3天。株高169.4厘米,分枝部位高58.6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8.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02.4个,角粒数19.5粒,千粒重3.60克。幼苗半直立,叶绿色,色淡,苔茎浅绿。叶大小适中,中等厚度,裂叶2-4对,缺刻较深,叶面平展,叶缘有波状锯齿,蜡粉少。薹茎绿色,短柄叶和无柄叶较多。花瓣黄色,椭圆形平展,开花状态侧叠;抽苔期长势及整齐度较好;匀生分枝,分枝部位适中,花序较长,荚果期果层较厚。籽粒呈不匀匀的褐黄色,杂种种子籽粒有时有大小不匀状况,有光泽,综合性状好、整齐一致。2009~2010年度经贵州省油菜科学研究所(思南塘头)田间自然病圃抗性鉴定:菌核病发病株率25.0%,病情指数13.44,分别比对照低17.5百分点和11.6百分点。抗倒性强。2010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硫苷含量28.33µmol/克饼、芥酸含量0.3%、含油率40.10%、蛋白质含量27.38%,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指标。
产量表现:2008~2009、2009~2010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150.33公斤,比对照增产9.45%,增产点次占试验点数的80.35%。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64.89公斤,比对照增产4.21%,增产点次占75%。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当地品种同期播种。2、播种量:直播每亩0.3~0.4公斤,移栽每亩0.1公斤。3、密度:移栽亩植4000~7000株,直播亩留苗0.8~1.2万株。4、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补施硼肥。一般亩施纯氮13~1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磷酸二铵15~20公斤,钾肥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量补施。5、特别注意强调施用硼肥,亩用硼砂0.5~0.8公斤作基肥或兑水作追肥,亦可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雷苔、花期根外喷施。6、加强田间管理:1~2叶期及时间苗,3叶期及时定苗,及时中耕培土和防治病虫害,保苗安全越冬。稻田要及时开沟排涝,做好抽薹初期和终花期后蚜虫、菌核病防治,叶面喷施硼肥和磷酸二氢钾,增角、增粒、增粒重。7、适时收获,及时脱粒和晒干,防治发霉变质,确保商品籽品质。8、大田收获的油菜籽不能作种子用。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甘蓝型油菜区域。
品种名称:卓油11号(区试名称:卓信056)
审定编号:黔审油2010004号
品种来源:贵州卓信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56A与恢复系8020R组配而成。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迟熟隐性核不育两系甘蓝型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16.8天,比对照油研10号早1.8天。株高166.8厘米,分枝部位高55.5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8.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08.4个,角粒数19.7粒,千粒重3.71克。子叶肾形,裂叶发达具3-4对,顶叶椭圆,较宽大,叶缘锯齿明显,叶色正常绿色。籽粒黄褐色。该组合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较耐病毒病和菌核玻2009~2010年度经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指定贵州省油菜科学研究所(思南塘头)田间自然病圃抗性鉴定:菌核病发病株率30.0%,病情指数17.19,分别比对照低12.5百分点和7.81百分点;病毒病发病株率3.75%,病情指数2.81,分别比对照高1.5和1.87个百分点。抗倒性强。2010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硫苷含量14.23µmol/克饼、芥酸含量0.2%、含油率43.02%、蛋白质含量23.54%,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指标。
产量表现:2008~2008、2009~2010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155.23公斤,平均比对照增产9.53%,增产点次占试验点数的73.3%;2009~2010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81.79公斤,比对照增产14.21%,增产点次占100%。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在9月上、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每亩种植6000~8000株,如直播每亩应留苗8000~12000株。2、合理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注意施用有机肥作底肥,追肥应注意重苗肥、轻苔肥。特别注意强调施用硼肥。3、防治病虫:苗期主要防治菜青虫、蚜虫,春后主要防治菌核并霜霉病和蚜虫,其重点是防治菌核病,在油菜花期用多菌灵等喷雾防治菌核玻4、二代不能作种用。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甘蓝型油菜区域。
品种名称:华龙油1号(区试名称:HN3228)
审定编号:黔审油2010005号
品种来源:成都国康农作物研究所用不育系0432AB与恢复系0428组配而成。
特征特性:属甘蓝型半冬性中晚熟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17天,比对照油研10号早1.6天。株高164.7厘米,分枝部位高55.6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7.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20.4个,角粒数17.6粒,千粒重3.84克。苗期叶色绿,株高适中、分枝部位低、种子黑色,该组合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抗(耐)病毒并菌核病能力较强。2009~2010年度经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指定贵州省油菜科学研究所(思南塘头)田间自然病圃抗性鉴定:菌核病发病株率23.75%,病情指数16.25;病毒病发病株率3.75%,病情指数2.19。抗倒性强。2010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硫苷含量17.72µmol/克饼、芥酸含量0.1%、含油率39.72%、蛋白质含量25.56%,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指标。
产量表现:2008~2009、2009~2010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156.96公斤,平均比对照增产14.28%,增产点次占试验点数的87.5%;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74.42公斤,比对照增产9.58%,增产点次占100%。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期:育苗移栽以9月中下旬为宜,苗龄30天左右移栽。2、密度:每亩6000~7000株左右。3、施肥管理:重施底肥,必施硼肥,早施追肥,不宜过迟。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甘蓝型油菜区域。
品种名称:黔白6号(区试名称:663×3261)
审定编号:黔审菜2010001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园艺研究所于2004年用663和3261组配选育而成的杂交一代种。663和3261是1989年和1990年分别从北京及山西引进的河头早和玉青中选择优良变异单株,经多代单株自交培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早熟品种。正季栽培生育期70天成熟,夏季栽培生育期60天。植株整齐一致,株高40厘米,开展度42厘米×42厘米。外叶深绿,叶面稍皱,叶球浅绿色。夏季高温条件下结球紧实,结球率高,叶球大小适中,直筒型,中桩,叶帮比0.79左右。风味佳,商品性好。单球重1.5千克左右。肉质脆嫩,商品性好。耐热性好。
产量表现:2007、2008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4333.4公斤,比对照增产9.86%,增产点次为100%;2008、2009两年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333.3公斤,比对照增产10.83%,增产点次为100%。
栽培技术要点:省内中部温和地区适宜在5月中旬~9月上旬播种。高温露地育苗,可用遮阳网或稻草遮荫,播后20余天(秧苗5片左右真叶)定植。也可采取露地直播或地膜覆盖栽培,叶球包心紧实即可陆续采收上市。宜选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采用深沟高畦栽培,1米开厢栽2行或1.8米开厢栽4行,沟深20~30厘米,株行距35~40厘米×40厘米。每亩施3000公斤腐熟农家肥和30~50公斤复合肥作基肥。定植后要加强水分的管理,确保苗齐苗壮;定植缓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以促丰产。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正季和中、高海拔区域夏季种植。
品种名称:黔白7号(区试名称:66121Í592a)
审定编号:黔审菜2010002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园艺研究所于2004年用66121和592a组配选育而成的杂交一代种。66121和592a是1990年和1993年分别从北京引入的石特1号和小白口中选择优良变异单株,经多代单株自交培育而成。亲本有较强的自交不亲和性。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正季栽培生育期80天,夏季栽培生育期69天。植株整齐一致,株高38厘米,开展度47厘米×47厘米。夏季高温条件下结球率高,叶球紧实,净菜率高,叶球呈倒卵型,大小适中,中桩,软叶多,叶帮比0.9852,商品率高。单球重1.6公斤左右。肉质甜嫩,商品性好。耐热性好。
产量表现:2007、2008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4454.7公斤,比对照增产12.94%,增产点次为100%;2008、2009两年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462.7公斤,比对照增产14.13%,增产点次为100%。
栽培技术要点:省内中部温和地区适宜播种期在5月中至9月上旬。高温露地育苗,可用遮阳网或稻草遮荫,播后20余天(秧苗5片左右真叶)定植。也可采取露地直播或地膜覆盖栽培,叶球包心紧实即可陆续采收上市。宜选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采用深沟高畦栽培,1米开厢栽2行或1.8米开厢栽4行,沟深20-30厘米,株行距40厘米×40厘米。每亩施3000公斤腐熟农家肥和50公斤复合肥作基肥。定植后要加强水分的管理,确保苗齐苗壮;定植缓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以促丰产。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正季和中、高海拔区域夏季种植。
品种名称:黔甘6号
审定编号:黔审菜2010003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园艺研究所于2004年从四季甘蓝中选出的强冬性自交不亲和系3404和大牛心甘蓝中选出的平头型早熟优良自交不亲和系7206组配选育而成的杂交一代种。
特征特性:在平头型甘蓝中属早熟品种。播种到收获96天。株高28厘米,开展度56.7厘米×57.8厘米。外叶12~14片,绿色,叶面稍皱,蜡粉较少,叶球扁圆近圆球形,球高约11.2厘米,横径20.6厘米,球内中心柱6.9厘米,宽3.1厘米,结球紧实。单球重1.61公斤。口感甜嫩,品质优良。
产量表现:2007、2008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4829.7公斤,比对照增产10.4%,增产点次为100%;2008年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939.3公斤,比对照增产10.5%,增产点次为100%。
栽培技术要点:1、如果夏秋甘蓝栽培一般在3月中旬~7月上旬播种育苗,5月初~8月上旬定植,7~10月上市,补充这一淡季叶菜类蔬菜供应不足的市场缺口。5月下旬~7月播种的幼苗,正值温度较高,苗床需用遮阳网或凉棚遮荫,防止强光直射和暴雨冲击。3~4月播种的夏甘蓝,生长前期低温阴雨,中后期又遇高温干旱;5~7月播种的早秋甘蓝,整个生育期都遇高温,还会出现阵雨或暴雨。因此要选排水良好、通风凉爽、土质肥沃,海拔较高的地段栽培。为利于排水和通风透光,宜采用深沟窄畦,1米开厢栽2行或2米开厢栽4~5行,适当密植,株行距40×45厘米。每亩窝施3000公斤腐熟厩肥和30公斤过磷酸钙作底肥。定植时一定要带土移栽,及时浇定根水,这是保证幼苗还苗快,成活率高的重要措施。夏秋甘蓝生长期温度较高,生长较快,需大肥大水的管理。在定植成活后一周,轻施一次"提苗肥";在莲坐期,结合中耕每亩兑水施15公斤尿素和10公斤复合肥;在结球前期和中期,每亩追施10公斤尿素和20公斤复合肥。生长过程中注意病虫为害,可用高效低毒的阿维虫清、杀虫菌、抑太保乳油或锐劲特4000倍液或辛硫磷防治蚜虫和菜青虫。叶球成熟后须及时采收,否则高温多雨,容易裂球腐烂。2、冬甘蓝栽培:一般在7月中旬~8月上旬播种,8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定植,元旦前后采收。育苗和定植时采用遮阳网或稻草遮阴,同时注意常浇水抗旱。其余田间管理技术基本同上。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正季和中、高海拔区域夏季种植。
品种名称:黔莓一号(区试名称:06-18)
审定编号:黔审莓2010001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园艺研究所于2005年以章姬为母本,法兰帝为父本进行常规杂交,2006年从杂交实生苗中选择表现优良的株系,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早熟品种。生长势强,分蘖性中等,匍匐茎发生容易。叶大近圆形,绿色,托叶浅红,无叶耳。花序连续抽生性好,粗壮,梗长,花朵大,白色,两性花,花数8~12枚,雄蕊19~22枚,花萼双层,宿萼绿色,主萼平离副萼反卷,萼心凹陷,除萼容易。果实圆锥形,红色,光泽好,果肉橙红色,髓心白色、小,果实完熟后髓心略有空洞,果尖着色易,萼下着色较慢,种子黄绿色,凹陷。果肉质地韧,味清香,风味酸甜适口。单果重26.4克,单株产量290.4克。耐寒性、耐热性及耐旱性较强。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9%,糖含量7.78%,可滴定酸0.45%,Vc含量92.34mg/100g,果实硬度较好,储运性较好。
产量表现:2008~2009、2009~2010两个年度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596公斤,比对照增产33.5%,增产点次为100%。
栽培技术要点:1、田地准备: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栽种。地块平整后,施足底肥,底肥以亩施厩肥3000~5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和饼肥为最好。高厢栽植。厢面宽60~70厘米,厢高30-40厘米,厢沟宽30厘米。2、适时定植:适宜定植时间大棚为8月~9月上中旬,露地为收完水稻的国庆前后。每厢双行定植,株距20~25厘米左右,每亩6000~8000株。3、田间管理:大棚栽培盖膜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11月初,露地栽培为12月到次年的1月盖地膜,地膜选择黑膜,露地栽培也可选白膜;每天都需通风换气以排湿或降温,换气时间长短以天气来定;生长期还需多次追肥,一般每采一苔果结合浇水施一次肥,共施3~4次,复合肥15~20公斤/亩,根外喷施0.3%的尿素、0.3~0.5%的磷酸二氢钾等,露地草莓与大棚栽培一样每采一苔果喷施一次磷钾肥;生长期还要及时打掉老叶、病叶,摘除畸形果、病虫果,减少营养消耗;棚内放养蜜蜂辅助授粉,减少畸形果率等。4、主要病虫防治:黔莓一号抗病虫能力较强,白粉并灰霉并红蜘蛛发病轻微,如有发生可用翠贝、福星、速克灵、齐螨素等防治,但采果前2周禁止使用。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正季栽培,尤其适合冬春季大棚保护地种植。
品种名称:黔莓二号(区试名称:06-17)
审定编号:黔审莓2010002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园艺研究所于2005年以章姬为母本,法兰帝为父本进行常规杂交,2006年从杂交实生苗中选择表现优良的株系,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早熟品种。植株高大健壮,分蘖性强,生长势强,匍匐茎发生容易。叶大近圆形,黄绿色,托叶浅绿,有叶耳。花序连续抽生性好,粗壮,梗长,花朵大,白色,两性花,花数9~12枚,雄蕊20~22枚,花萼双层,宿萼绿色,反卷,萼心凹陷,除萼容易。果实短圆锥,红色,光泽好,果肉橙红色,髓心橙黄、中大,果实完熟后髓心略有空洞,果尖着色易,萼下着色较慢,种子红黄色,凹陷。果肉质地韧,香味浓郁,风味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7%,可溶性糖含量7.56%,可滴定酸0.51%,Vc含量93.01mg/100g,果实硬度较好,储运性较好。单果重25.2g,单株产量268.8克。耐寒性、耐热性及耐旱性较强;抗白粉并炭疽病能力强,抗灰霉病能力中等。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7%,糖含量7.56%,可滴定酸0.51%,Vc含量93.01mg/100g,果实硬度较好,储运性较好。
产量表现:2008~2009、2009~2010两个年度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338.8公斤,比对照增产20.2%,增产点次为100%。
栽培技术要点:1、田地准备: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栽种。地块平整后,施足底肥,底肥以亩施厩肥3000~5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和适量的饼肥为最好。高厢栽植。厢面宽60~70厘米,厢高30~40厘米,厢沟宽30厘米。2、适时定植:适宜定植时间大棚为8月~9月上中旬,露地为收完水稻的国庆前后。每厢双行定植,株距20~25厘米左右,每亩6000~8000株。3、田间管理:大棚栽培盖膜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11月初,露地栽培为12月到次年的1月盖地膜,地膜选择黑膜,露地栽培也可选白膜;每天都需通风换气以排湿或降温,换气时间长短以天气来定;生长期还需多次追肥,一般每采一苔果结合浇水施一次肥,共施3~4次,复合肥15~20公斤/亩,根外喷施0.3%的尿素、0.3~0.5%的磷酸二氢钾等,露地草莓与大棚栽培一样每采一苔果喷施一次磷钾肥;生长期还要及时打掉老叶、病叶,摘除畸形果、病虫果,减少营养消耗;棚内放养蜜蜂辅助授粉,减少畸形果率等。4、主要病虫防治:黔莓二号抗病虫能力较强,白粉并灰霉并红蜘蛛发病轻微,如有发生可用翠贝、福星、速克灵、齐螨素等防治,但采果前2周禁止使用。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正季栽培,尤其适合冬春季大棚保护地种植。
品种名称:贵蚕8号(区试名称:杂选12号)
审定编号:黔审蚕2010001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蚕业研究所用芙蓉?夏芳×秋白?7532组配的四元杂交种。华系品种芙蓉于2004年从四川省蚕业研究所所引进,华系品种夏芳和日系品种秋白于2000年从西南大学引进,日系品种7532于1998年从广西自治区蚕业管理总站引进,经定向培育和测配于2009年10月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一化性带多化性血统的四元杂交品种。以中系为母本的正交组合卵色为绿灰色,以日系为母本的反交组合卵色为褐灰色。蚁蚕体色黑褐色,素蚕;催青经过11天,全龄经过24天左右,五龄经过6.5~7天。眠性四眠。眠起整齐好养,上簇集中。蚕体质强舰抗高温多湿能力较强。蚕茧椭圆形,大小中等,茧色白,缩皱中等,纤度中等。品质:全茧量1.828g,比对照种重0.131g,茧层量0.373g,比对照重0.028g;茧层率20.39%,比对照种高0.11%;平均茧丝长为955m,比对照长86m;解舒率84.1%,比对照高0.4%;解舒丝长803m,比对照长75.5m;纤度2.611d,比对照高0.027d、清洁91.2分,比对照低8.8分、净度99.5分,比对照低0.5分。达到生产应用品种水平。抗性:虫蛹生命率95.19%,比对照低0.31%。
产量表现:万头蚕平均产茧量16.67公斤,比对照增产5.3%。张种平均产茧量37.14公斤,比对照增产11.0%。
饲养技术要点:1、抓好蚕前消毒,减少养蚕环境病源。2、做好蚕种补催青工作,提高蚕种有效孵化率。3、做好小蚕共育期温湿度管理(一龄81~80?,干湿差2?;二龄79~78?,干湿差2.5~3?)和良桑饱食,提高共育小蚕质量。4、提青分批,适时止桑(90%左右眠蚕)和饷食(起蚕口器转色)淘汰迟眠蚕,减少病源传染,提高单箔蚕发育整齐度。5、三、四将眠期眠前分箔,可显著提高个体茧产质量。6、加强消毒预防工作,并有效封闭式保管好消毒预防药剂(粉)。7、加强簇中温湿度保护和通风换气,提高蚕化蛹率和茧丝质量。
适宜养殖地区:黔南州4~6月和9~10月,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6月下旬~9月中旬,遵义市、毕节地区和贵阳市7~8月养殖。
品种名称:贵蚕9号(区试名称:杂选19号)
审定编号:黔审蚕2010002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蚕业研究所用932?夏芳×秋白?湘辉组配的四元杂交种。华系品种932和日系品种湘辉均于2004年从四川省蚕业研究所引进,华系品种夏芳和日系品种秋白于2000年从西南大学引进,经定向培育和测配于2009年10月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一化性带多化性血统的四元杂交品种。以中系为母本的正交组合卵色为绿灰色,以日系为母本的反交组合卵色为褐灰色。蚁蚕体色黑褐色,素蚕。催青经过11天,全龄经过23-23.5天左右,五龄经过6-6.5天。眠性四眠。眠起整齐好养,上簇集中。蚕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能力较强。蚕茧椭圆形,茧色白,缩皱中等,纤度细。品质:全茧量1.771g,比对照种重0.051g,茧层量0.361g,比对照重0.011g;茧层率20.39%,比对照种高0.11%;平均茧丝长为900m,比对照长31m;解舒率84.5%,比对照高0.8%;解舒丝长759.7m,比对照长32.2m;纤度2.484d,比对照低0.1d、清洁和净度均为100分,与对照一致。达到生产应用品种水平。抗性:虫蛹生命率96.78%,比对照高1.28%。
产量表现:万头蚕平均产茧量16.50公斤,比对照增产4.2%;张种平均产茧量36.22公斤,比对照增产14.5%。
饲养技术要点:1、抓好蚕前消毒,减少养蚕环境病源。2、做好蚕种补催青工作,提高蚕种有效孵化率。3、做好小蚕共育期温湿度管理(一龄81~80?,干湿差2?;二龄79~78?,干湿差2.5~3?)和良桑饱食,提高共育小蚕质量。4、提青分批,适时止桑(90%左右眠蚕)和饷食(起蚕口器转色)淘汰迟眠蚕,减少病源传染,提高单箔蚕发育整齐度。5、三、四将眠期眠前分箔,可显著提高个体茧产质量。6、加强消毒预防工作,并有效封闭式保管好消毒预防药剂(粉)。7、加强簇中温湿度保护和通风换气,提高蚕化蛹率和茧丝质量。
适宜养殖地区:黔南州6~9月,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7~8月养殖。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5℃~高温8℃ | 低温0℃~高温11℃ | 低温1℃~高温14℃ | 低温5℃~高温16℃ | 低温5℃~高温14℃ |
阴 <3级 |
多云 <3级 |
晴 <3级 |
多云 <3级 |
阴转多云 <3级 |
铜仁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