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通化师院老师被蜱虫叮咬三次没咋地
2011-06-17 来源:中国日报网
通化师范学院制药与食品科学系老师张立秋在5月份上山采集植物标本时,先后被蜱虫叮咬三次,幸亏他已注射森林脑炎疫苗,被叮咬后没有慌张,及时到医院进行了处置。蜱虫叮咬是此类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长春市指定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和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为救治被蜱虫叮咬患者定点医疗机构。
张立秋讲述被叮咬过程
本网通化讯通化师范学院制药与食品科学系老师张立秋在5月份上山采集植物标本时,先后被蜱虫叮咬三次,幸亏他已注射森林脑炎疫苗,被叮咬后没有慌张,及时到医院进行了处置。目前,张立秋老师身体状况良好。
昨日,记者来到通化师范学院,见到了张立秋老师。他向记者介绍了自己上山采集植物标本,被蜱虫叮咬的经过。
5月8日,张立秋老师一行五六人到白山市江源区大阳岔附近的山上去采集植物标本,因不熟悉地形便在当地请了一名村民作为向导。村民在上山时就提醒大家,“这个季节山里的草爬子(蜱虫的俗称)多,大家要多注意”。
张立秋以前虽听老人讲过草爬子,但是还未看到过,不过他上网查询得知草爬子体积小,随风一吹便会从树上滑落到人身上。人站在树下呼出二氧化碳,会让草爬子在很远处就有所察觉,从树上往下落。
当日到达山顶后,大家伙先后在身上发现了七八个草爬子,有的及时弹掉了,有的则用手指甲盖给捏死了。“当时发现的应该是成虫了,黑色的。”张立秋说,当日下午到达向导家时,大家伙都脱掉上衣检查,并没有发现被叮咬。
“我当时就疏忽了,未成想草爬子会隐藏在我头发里。”5月8日18时,张立秋回到通化市,在洗澡时发现自己的后脑勺处有一个黄豆粒大小的囊肿。当晚,在通化市206医院,医生用镊子将张立秋头上的草爬子薅下来了,并进行了消毒处理。5月9日早晨,张立秋发现其头发内,还有一个草爬子。其妻子用镊子薅下来后,但是草爬子的口器和头留在了头皮内。
5月9日上午,张立秋来到通化市第三人民医院,将两个被叮咬处的那块肉取了下来。“割完之后我没住院,直接用酒精棉消毒处理,然后包扎完戴上了头套回家了。”张立秋说。
值得庆幸的是,张立秋在4月份时,已经注射过森林脑炎疫苗,单位里经常上山踏察的老师也都一同注射了,而且他发现自己被咬后,没有紧张,而是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置。“可未成想,我5月末到通化县四方山去踏察时,在后腰处又被草爬子叮了,回家后用烟头给烫下来,然后到医院又进行了处理。”在一个月内,张立秋老师被草爬子叮咬了三次,但目前没有任何症状。
相关链接>>
松树林内走动
易被草爬子“叮”上
通化师范学院生物系教授周繇称,草蜱俗称草爬子,在吉林省东南部山区松树林内常见。预防草爬子叮咬的最好方法是注射森林脑炎疫苗;其次是穿“三紧”的衣服,即袖口紧、领口紧、裤腿紧;最后是少到松树林内走动,因为草爬子主要生活在冷杉类树木上。人在树下活动,会呼出二氧化碳,草爬子能感受到树下有恒温动物,所以会主动掉落下来叮咬人,草爬子的生长需要四个变态期,每个变态期都需要吸血成长,否则不能繁衍后代。
民间有吃大葱、大蒜、抹烟袋油渍和细辛末儿等刺激味儿的东西来预防草爬子叮咬的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仍没有注射疫苗的功效好,上山的时候最好穿滑溜的衣服。
如被叮咬,应尽快就医,如不能及时就医,应用棉签蘸酒精蹭草爬子屁股,这需要个过程,大概几小时就能自行脱落;其次,采用火烤或者用鞋底子抽;切忌用手拽,这样草爬子的头部会残留在身体内。(记者王耀辉报道/摄)
长春市两家定点医院
救治被蜱虫叮咬患者
城市晚报讯随着天气转暖,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开始进入流行季节。蜱虫叮咬是此类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长春市指定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和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为救治被蜱虫叮咬患者定点医疗机构。
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做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近来,我国河南、安徽、湖北、山东等省份发现了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玻研究证实感染布尼亚病毒或人粒细胞无形体可导致患者出现类似症状,而蜱虫叮咬是此类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虽然长春市尚无相关病例报告,但部分医疗机构时常接诊因蜱虫叮咬就诊的患者。
根据要求,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时,应当及时采集标本并送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具备实验室检测能力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将疑似病例标本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实验室检测。发现相关疑似或确诊病例后,要在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
目前,长春市指定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和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为定点医疗机构。同时,各县(市)区卫生局也要组建专家组,开展医务人员分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例的发现和诊治能力。
张立秋讲述被叮咬过程
本网通化讯通化师范学院制药与食品科学系老师张立秋在5月份上山采集植物标本时,先后被蜱虫叮咬三次,幸亏他已注射森林脑炎疫苗,被叮咬后没有慌张,及时到医院进行了处置。目前,张立秋老师身体状况良好。
昨日,记者来到通化师范学院,见到了张立秋老师。他向记者介绍了自己上山采集植物标本,被蜱虫叮咬的经过。
5月8日,张立秋老师一行五六人到白山市江源区大阳岔附近的山上去采集植物标本,因不熟悉地形便在当地请了一名村民作为向导。村民在上山时就提醒大家,“这个季节山里的草爬子(蜱虫的俗称)多,大家要多注意”。
张立秋以前虽听老人讲过草爬子,但是还未看到过,不过他上网查询得知草爬子体积小,随风一吹便会从树上滑落到人身上。人站在树下呼出二氧化碳,会让草爬子在很远处就有所察觉,从树上往下落。
当日到达山顶后,大家伙先后在身上发现了七八个草爬子,有的及时弹掉了,有的则用手指甲盖给捏死了。“当时发现的应该是成虫了,黑色的。”张立秋说,当日下午到达向导家时,大家伙都脱掉上衣检查,并没有发现被叮咬。
“我当时就疏忽了,未成想草爬子会隐藏在我头发里。”5月8日18时,张立秋回到通化市,在洗澡时发现自己的后脑勺处有一个黄豆粒大小的囊肿。当晚,在通化市206医院,医生用镊子将张立秋头上的草爬子薅下来了,并进行了消毒处理。5月9日早晨,张立秋发现其头发内,还有一个草爬子。其妻子用镊子薅下来后,但是草爬子的口器和头留在了头皮内。
5月9日上午,张立秋来到通化市第三人民医院,将两个被叮咬处的那块肉取了下来。“割完之后我没住院,直接用酒精棉消毒处理,然后包扎完戴上了头套回家了。”张立秋说。
值得庆幸的是,张立秋在4月份时,已经注射过森林脑炎疫苗,单位里经常上山踏察的老师也都一同注射了,而且他发现自己被咬后,没有紧张,而是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置。“可未成想,我5月末到通化县四方山去踏察时,在后腰处又被草爬子叮了,回家后用烟头给烫下来,然后到医院又进行了处理。”在一个月内,张立秋老师被草爬子叮咬了三次,但目前没有任何症状。
相关链接>>
松树林内走动
易被草爬子“叮”上
通化师范学院生物系教授周繇称,草蜱俗称草爬子,在吉林省东南部山区松树林内常见。预防草爬子叮咬的最好方法是注射森林脑炎疫苗;其次是穿“三紧”的衣服,即袖口紧、领口紧、裤腿紧;最后是少到松树林内走动,因为草爬子主要生活在冷杉类树木上。人在树下活动,会呼出二氧化碳,草爬子能感受到树下有恒温动物,所以会主动掉落下来叮咬人,草爬子的生长需要四个变态期,每个变态期都需要吸血成长,否则不能繁衍后代。
民间有吃大葱、大蒜、抹烟袋油渍和细辛末儿等刺激味儿的东西来预防草爬子叮咬的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仍没有注射疫苗的功效好,上山的时候最好穿滑溜的衣服。
如被叮咬,应尽快就医,如不能及时就医,应用棉签蘸酒精蹭草爬子屁股,这需要个过程,大概几小时就能自行脱落;其次,采用火烤或者用鞋底子抽;切忌用手拽,这样草爬子的头部会残留在身体内。(记者王耀辉报道/摄)
长春市两家定点医院
救治被蜱虫叮咬患者
城市晚报讯随着天气转暖,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开始进入流行季节。蜱虫叮咬是此类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长春市指定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和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为救治被蜱虫叮咬患者定点医疗机构。
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做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近来,我国河南、安徽、湖北、山东等省份发现了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玻研究证实感染布尼亚病毒或人粒细胞无形体可导致患者出现类似症状,而蜱虫叮咬是此类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虽然长春市尚无相关病例报告,但部分医疗机构时常接诊因蜱虫叮咬就诊的患者。
根据要求,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时,应当及时采集标本并送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具备实验室检测能力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将疑似病例标本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实验室检测。发现相关疑似或确诊病例后,要在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
目前,长春市指定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和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为定点医疗机构。同时,各县(市)区卫生局也要组建专家组,开展医务人员分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例的发现和诊治能力。
今天(11/13日星期三) | 明天(11/14日星期四) | 后天(11/15日星期五) | 第四天(11/16日星期六) | 第五天(11/17日星期日) |
低温4℃ | 低温5℃~高温15℃ | 低温-5℃~高温9℃ | 低温-8℃~高温2℃ | 低温-10℃~高温-5℃ |
转多云 <3级 |
晴转小雨 <3级 |
雨夹雪转多云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通化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