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延安崛起一座工业城
2011-06-15 来源:搜狐网
现代化的物流系统
整齐待发的先进抽油机
抽油杆生产线
五月的骄阳下,陕北大地已经是一派油绿了。在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里,笔者看到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图景:正在挖土的机械、正在安装的设备、正在生产的车间、正在运送产品的车辆与那一片片厂房、办公楼以及高耸的塔吊、密布的脚手架共同构成了这座工业新城的鲜活雏形。步入区中之园——延安深圳轻工业园区,总经理马振宏向笔者介绍说:“为了赶在6月份投产,我们整个冬天都在抢时间施工。现在,我们的D区服装加工厂、LED生产厂房已经建成,室外工程、道路、绿化、水、电等配套设施也已基本完成。”
产业定位引发了一场争论
由于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进党主任应接不暇地在与来自各地的客商谈事,我们便采访了副主任石玉。他介绍说,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筹备建设,原名叫延安工业科技园区,后更名为延安市姚店新区。2008年7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后,又更名为延安姚店工业园区。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今年4月19日省政府刚刚更名的。当时,园区共征了涉及姚店镇和李渠镇11个村的土地。2006年1月子长县常务副县长周进党被调到园区当主任时,这里依然是一片野草丛生的荒地,基础设施建设只完成了一条东西方向的工业大道和一条南北方向的中心街。建设进度缓慢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市上一些部门对园区的产业定位意见不一,还在争论,而且人大和政协的一些委员也提出了批评和意见。事情明摆着: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耗水少、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无疑对推动延安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是最佳的选择,可是延安在科技、资金、人才、交通、地理等诸多方面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有哪些企业、哪个老板愿意来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呢?同时,在难以形成产业链的情况下,你总不能让人家在广东进零件、北京买板材、延安搞加工、东北去销售吧?可是,不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搞工业开发区又有何意义呢?就是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周进党提出了大胆的思路:一是先把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做起来,二是围绕石油产业做文章,通过聚集人气、地气、才气来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这就又让一些人费解了,延安设立工业园区就是为了弥补石油经济的单一性,就是为了调整产业结构,这样做不是更加剧了石油经济的一枝独秀吗?周进党的回答是,在一时难以引进其它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依托石油产业,延长产业链,把石油产业远未挖掘完的潜力挖掘出来,比如陕北这么多石油钻采工程所需要的抽油机、抽油杆、抽油管等各种耗材,一直以来主要靠在外地采购,那么我们就把石油装备制造厂家引进来,让他们在赚钱的同时把咱们园区的人气、财气、地气聚集起来并搞得红红火火,这对其它产业的吸引力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对于园区的功能定位,周进党把原规划中单一的工业企业改进为以工业为主、功能配套齐全的功能定位。因为入区企业员工如果没有服务性生活设施来保障吃饭、住宿、消费、娱乐,其生存与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路伟奇在谈到这一段历程时感受颇深。他说:“周主任把产业规划和产业方向定出来后,我们就有了明确的工作思路了。但是,外地的开发区究竟是怎么搞的?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我们并不了解,于是,周主任就带领我们去榆林、宝鸡、西安等地的开发区考察学习。当时我们开发区的一期规划面积是4.04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了姚店镇原来的居民区、倒闭企业厂区以及河流、山川,所以真正能利用的土地只有1平方公里左右。当我们看到最小的径河开发区都有28平方公里,而榆横工业园区竟达913平方公里时,我们被深深地震撼了。显然,我们的规划面积太小,对长远发展不利。于是,考察一结束,周主任就让我们写出考察报告和建议向上呈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开发区的规划面积扩大到了18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了西起李渠镇崖里坪,东至姚店镇杨家砭,北起210国道北山脊线,南至延河南岸山脊线的整个区域。”
笔者了解到,在吸纳第一批企业时,当时的开发区管委会依据市委、市政府支持制定的《关于加快姚店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外地企业进行洽谈,先后吸纳了延安山利工贸有限公司、延安嘉盛工贸有限公司、延安石源工贸有限公司、延安卷烟厂、延安延昌工贸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入区并展开工程建设,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因此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为了使这些企业尽快、顺利地投入生产,管委会全力帮助他们到各个部门办手续,免费接通生产、生活用水和用电管线。到2006年底,延安嘉盛工贸有限公司、延安山利工贸有限公司及延安石源工贸有限公司全部投产。由于市场好,效益好,这些企业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就把建厂投资收回去了。
现在,随着更多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建成投产,延安的石油装备制造与销售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陕北石油钻采工程所需要的许多设备和耗材都不再到外地去采购了。
开发区征地遇到了重重阻力
“随着局面的打开,”石玉说:“我们在2007年初进行了第二次征地。当时农民听说又要征地,便争先恐后地把葡萄苗突击栽进地里,以获得高额补偿金。而且,许多人还昼夜不停地在自家地里打水井。当时的补偿标准是,根据井的深浅程度、有水没水等指标,每口井补偿1500元到3000元。所以,许多农民就在没有打出水的井底铺上塑料布,然后拉一车水倒进去,在我们现场察看时就指着那一汪水要求给他按有水的标准进行补偿。那时天气已经很冷了,面对这些难缠事,我们和土地部门、乡政府的工作人员白天黑夜地做农民工作,有几次已经是深夜一点多了,我们的人还在耐心地给他们做工作。但不管多么艰难,我们始终坚持了一个原则:该赔的赔,不该赔的坚决不赔。有时候,一些农民的土地已经征完了,征地款也付了,但个别人还来建设工地进行阻挡,理由是征地款花完了,没吃的了。有一次,有一家企业刚开始建设,一个婆姨往正在挖土的挖沟机斗子里一坐,死活不下来。应企业的要求,前去搞协调的我们整整给那位妇女做了一晚上的思想工作。就这样,我们集中力量搞了两个月才将这次征地工作搞完。”
其实,当地大多数人对开发区管委会所做的工作是很认可的。接受我们采访的几位农民说,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变化。第一是在征地过程中,管委会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征地补偿政策,能照顾的尽量照顾了我们。比如地上附着物,本来是按植物的大小分为三个标准补偿的,但在实际补偿时尽量按高标准进行了补偿。二是在黄金地段按15%的政策上限留了三产项目用地,而且管委会出资为我们三产项目做好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组织镇上和村上领导外出学习三产建设的先进经验。现在,我们用三产地办起了酒店、宾馆、小超市,不仅生活来源有了保障,而且还有了发展机遇。以房价为例,原来一间房每月50元没人租,现在200元还难租到。三是开发区管委会为我们定了两个优先的原则,第一是开发区和引进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使用的石灰、土方、石子等建筑材料,在同质同价的情况下优先购买我们的。第二是在同工同酬的条件下,他们所需要的劳动力优先从我们当地人中雇用。因为这些保障措施的施行,我们大部分村子的人均纯收入都有了显著提高,好些村子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还翻了一番呢。
路伟奇一语破的地说:“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实是统筹城乡发展最有效的载体,因为失地农民在城郊基础设施的改造完善中很快进入到了城市的那种生活环境。同时,随着开发区内各类企业的大量进驻,占据地理优势的农民自然就成了为这些企业员工提供各种生活服务的主要群体,其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必然会发生重大转化。这不正是城乡统筹的目标所在吗?”
体制不顺影响了发展速度
“人家外地的开发区集中了规划、土地、环保等各种政府相关部门所具有的审批权,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个章子管到底的办事模式",而我们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能不到位,内设机构不全,所以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在每一个进入开发区的建设项目经政府相关部门层层审批的时候,我们只能起到一些协调联络的作用,这不仅非常被动,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办事效率,影响了开发区的投资环境。”路伟奇谈到这些时显得很无奈,他举例说:“就拿市政府当时专门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快姚店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来说,延安有些职能部门以各种理由不予执行,导致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入区企业身上,这对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对于这种现状,石玉深有感触但又理解地说:“其实并不是这些职能部门不办事,而是因为人家往往面对的是全市一区十二县的事,并不只是给你一个开发区办事的。在我们获准成为省级工业园区后,周主任派我们去榆林、咸阳、汉中等许多地方考察人家园区的体制情况,回来后我们就起草了《关于加快姚店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提交市委、市政府审定,其中着重提了开发区应按照省上审批的享有市经济管理权的意见。可喜的是,市上领导正准备专题讨论我们的体制和职能理顺的问题。更可喜的是去年省上有关领导到我们开发区视察后还要求我们尽快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便通过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来支持此项工作。
多措并举创造了开发区繁荣
在对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采访过程中,我们一直被有胆有识的开拓者们那种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石玉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你抱着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那种思想观念搞开发区,那终将是一事无成的,因为开发区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一些旧的体制和规章的一种突破,你不突破就办不成事。所以我觉得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敢于冒险,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要有一支有水平、有开拓精神的扛硬队伍。”
现在,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开发区管委会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为入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截至目前,开发区累计投资近3亿元用于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工业大道、中新街等主干道5.1公里,市内向开发区日供水1万吨项目、给排水工程、通讯工程、点亮工程、堤防工程、姚店水厂、110变电站等项目也全部建成投运。滨河路、西新街、电力管沟、镇村饮水等工程建成。初步满足了入区企业的建设发展需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服务,管委会还专门成立了公用事业科,专门负责企业水、电、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工作,为企业的正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管委会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视为开发区建设发展的生命线,不仅实施了招商目标责任制,而且还推行了全员招商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发展。截至目前,申请入区建设的美国霍金斯科林热电项目、陕汽重卡专用车生产项目、延安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等23户合同入区企业的合同投资达到了106.74亿元,入区项目到位资金累计达到了17.99亿元。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管委会严把入区企业合同关,杜绝个别企业借搞工业项目之名行圈地之实的行为,确保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用到好企业、好项目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全力促进入区企业健康发展。管委会积极为合同企业建设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入区合同企业办理用地、立项、规划、环保等行政审批手续,有力地推动了合同企业项目的快速建设和发展。至2010年底,有11户工业企业建成投产,实现产值32.4亿元,税利19.2亿元,新安置就业人员1200人,其中多数是当地失地农民。
入区企业对“娘家人”的情感
对公众来说,企业入驻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究竟能享受哪些服务,得到什么好处可能是不完全清楚的。路伟奇向我们解释说:“入区企业来我们开发区首先能够享受到其它地方所没有的公共服务。一是在其它地方单独建厂首先得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道路、供水、供电、排污、通讯等方方面面都要企业自己投资并想办法解决。但是在我们开发区,这些问题全都由政府投资建设到位了。二是现在的土地审批政策非常严格,征一块地太难了,而我们开发区是成批征回之后直接供给企业的。三是作为开发区,我们有许多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比如上边常有一些专项扶持资金是优先供给企业的。去年就有一笔扶持资金给了开发区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四是作为管委会会不遗余力地给入区企业在各方面进行协调、支持,是入区企业真正的"娘家人"。”
“是的,我们确实觉得管委会是我们的"娘家人"。”延安深圳轻工产业园总经理马振宏对我们说:“2008年3月,我们深圳的300多位陕北企业家联合成立了深圳市陕北商会,目的就是想回家乡搞一些项目,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说心里话,当我们决定回陕北考察的时候是想落户在榆林的,结果延安市商务局知道我们已经启程后就又盛情邀请一定来延安看一看,所以我们考察了银川、定边、靖边、横山、榆林后来到延安看了这个开发区。那天,管委会的全体人员身着统一正装对我们热情接待。后来,市上领导也多次来深圳与我们洽谈,对这个项目的促成做了许多工作,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虽然家乡的"投资环境"还未趋完善,但是家乡政府的这种态度让我们很感动,为此决定在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里搞一个轻工产业园。2009年年底,市上主要领导还专门为这个项目的最终确定来到深圳,双方签订了合同,2010年2月2日,举行了开工典礼。这个开发区之所以吸引我们,一是省级工业园区所有的优惠政策我们都享受到了。二是延安市政府对我们入区项目能够做到一企一策。三是政府给我们把基础设施建设都搞好了。为了加快工程进度,我们的所有工程是边干边办手续,政府给我们开了一路绿灯。管委会也竭尽全力地为我们提供一切帮助,让我们感受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为此我们有信心做好这个项目。”
延安深圳轻工产业园占地1000亩,概算投资30亿元,分为行政办公和员工生活配套区、科技孵化区、企业生产区、仓储物流区、国际会议区、人才培训区,首期入驻的16家企业主要是围绕服装、电子、创意、电力、物流、数码产品等项目进行生产经营。
马经理说:“在开发区里,我们遇到任何问题时管委会都会在第一时间去解决,比如农民阻挡施工问题,设施配套问题。但是由于管委会的职能不全,许多职权没有下放,使他们在做些事情的时候经常受各个部门的制约,效率就低了许多。按说这都是省级工业园应当具有的权力和职能。”
世华公司总经理师世华说:“我们是搞石材加工的企业,周主任不仅常来现场指导工作,帮助解决水、电、路等各种问题,而且还利用一切机会为我们做宣传。开发区道路两旁修建石栏杆的时候,管委会首先考虑使用我们的产品,那时我们公司才刚刚起步,这可是我们接到的第一个单子呀,所以说这些支持对我们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在延安卷烟厂厂区里,我们被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化厂房和出出进进的原料、产品运输车辆所吸引。该厂副厂长李亚锋说:“我们生产的这种特殊食品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开发区专门引入的清洁水源完全能够达到我们的要求。自从把生产车间搬迁到这里,我们的生产环境和员工的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企业也由此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超前思路描绘了开发区胜景
在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里,我们看到所有工作人员都在一排简陋的平房里办公。路伟奇告诉我们:“周主任来了后,我们很快就进行了详细的规划,除工业企业外,在配套上还有医院、学校、商尝公寓。我们这个院子将来是一个市民休闲活动广场,我们将在广场边的一座16层综合大厦内办公。除此之外,我们把开发区2015年的近景目标和2020年的远景目标也制定出来了。预计到2015年,开发区引进投资在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将达到20户,入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将达到80户,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工业增加值将达到110亿元,实现税利40亿元;到2020年,引进投资在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将达到45户,入区工业企业将达到150户,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80亿元,将实现税利60亿元。同时,新安置就业人员1.5万人,开发区人口达到10万人。现在,在开发区的工业规模初步形成的同时,资源配置明显优化,人才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也得到了科学调整。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尤如延安的一张白纸,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的描绘,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幅引人入胜的风景画。”
我们相信,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必将成为科学技术先进,制造能力强大,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社会稳定和谐的新区,这座刚刚崛起的工业城也必将为延安的经济腾飞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更强劲的动力。
整齐待发的先进抽油机
抽油杆生产线
五月的骄阳下,陕北大地已经是一派油绿了。在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里,笔者看到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图景:正在挖土的机械、正在安装的设备、正在生产的车间、正在运送产品的车辆与那一片片厂房、办公楼以及高耸的塔吊、密布的脚手架共同构成了这座工业新城的鲜活雏形。步入区中之园——延安深圳轻工业园区,总经理马振宏向笔者介绍说:“为了赶在6月份投产,我们整个冬天都在抢时间施工。现在,我们的D区服装加工厂、LED生产厂房已经建成,室外工程、道路、绿化、水、电等配套设施也已基本完成。”
产业定位引发了一场争论
由于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进党主任应接不暇地在与来自各地的客商谈事,我们便采访了副主任石玉。他介绍说,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筹备建设,原名叫延安工业科技园区,后更名为延安市姚店新区。2008年7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后,又更名为延安姚店工业园区。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今年4月19日省政府刚刚更名的。当时,园区共征了涉及姚店镇和李渠镇11个村的土地。2006年1月子长县常务副县长周进党被调到园区当主任时,这里依然是一片野草丛生的荒地,基础设施建设只完成了一条东西方向的工业大道和一条南北方向的中心街。建设进度缓慢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市上一些部门对园区的产业定位意见不一,还在争论,而且人大和政协的一些委员也提出了批评和意见。事情明摆着: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耗水少、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无疑对推动延安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是最佳的选择,可是延安在科技、资金、人才、交通、地理等诸多方面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有哪些企业、哪个老板愿意来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呢?同时,在难以形成产业链的情况下,你总不能让人家在广东进零件、北京买板材、延安搞加工、东北去销售吧?可是,不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搞工业开发区又有何意义呢?就是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周进党提出了大胆的思路:一是先把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做起来,二是围绕石油产业做文章,通过聚集人气、地气、才气来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这就又让一些人费解了,延安设立工业园区就是为了弥补石油经济的单一性,就是为了调整产业结构,这样做不是更加剧了石油经济的一枝独秀吗?周进党的回答是,在一时难以引进其它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依托石油产业,延长产业链,把石油产业远未挖掘完的潜力挖掘出来,比如陕北这么多石油钻采工程所需要的抽油机、抽油杆、抽油管等各种耗材,一直以来主要靠在外地采购,那么我们就把石油装备制造厂家引进来,让他们在赚钱的同时把咱们园区的人气、财气、地气聚集起来并搞得红红火火,这对其它产业的吸引力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对于园区的功能定位,周进党把原规划中单一的工业企业改进为以工业为主、功能配套齐全的功能定位。因为入区企业员工如果没有服务性生活设施来保障吃饭、住宿、消费、娱乐,其生存与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路伟奇在谈到这一段历程时感受颇深。他说:“周主任把产业规划和产业方向定出来后,我们就有了明确的工作思路了。但是,外地的开发区究竟是怎么搞的?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我们并不了解,于是,周主任就带领我们去榆林、宝鸡、西安等地的开发区考察学习。当时我们开发区的一期规划面积是4.04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了姚店镇原来的居民区、倒闭企业厂区以及河流、山川,所以真正能利用的土地只有1平方公里左右。当我们看到最小的径河开发区都有28平方公里,而榆横工业园区竟达913平方公里时,我们被深深地震撼了。显然,我们的规划面积太小,对长远发展不利。于是,考察一结束,周主任就让我们写出考察报告和建议向上呈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开发区的规划面积扩大到了18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了西起李渠镇崖里坪,东至姚店镇杨家砭,北起210国道北山脊线,南至延河南岸山脊线的整个区域。”
笔者了解到,在吸纳第一批企业时,当时的开发区管委会依据市委、市政府支持制定的《关于加快姚店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外地企业进行洽谈,先后吸纳了延安山利工贸有限公司、延安嘉盛工贸有限公司、延安石源工贸有限公司、延安卷烟厂、延安延昌工贸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入区并展开工程建设,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因此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为了使这些企业尽快、顺利地投入生产,管委会全力帮助他们到各个部门办手续,免费接通生产、生活用水和用电管线。到2006年底,延安嘉盛工贸有限公司、延安山利工贸有限公司及延安石源工贸有限公司全部投产。由于市场好,效益好,这些企业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就把建厂投资收回去了。
现在,随着更多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建成投产,延安的石油装备制造与销售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陕北石油钻采工程所需要的许多设备和耗材都不再到外地去采购了。
开发区征地遇到了重重阻力
“随着局面的打开,”石玉说:“我们在2007年初进行了第二次征地。当时农民听说又要征地,便争先恐后地把葡萄苗突击栽进地里,以获得高额补偿金。而且,许多人还昼夜不停地在自家地里打水井。当时的补偿标准是,根据井的深浅程度、有水没水等指标,每口井补偿1500元到3000元。所以,许多农民就在没有打出水的井底铺上塑料布,然后拉一车水倒进去,在我们现场察看时就指着那一汪水要求给他按有水的标准进行补偿。那时天气已经很冷了,面对这些难缠事,我们和土地部门、乡政府的工作人员白天黑夜地做农民工作,有几次已经是深夜一点多了,我们的人还在耐心地给他们做工作。但不管多么艰难,我们始终坚持了一个原则:该赔的赔,不该赔的坚决不赔。有时候,一些农民的土地已经征完了,征地款也付了,但个别人还来建设工地进行阻挡,理由是征地款花完了,没吃的了。有一次,有一家企业刚开始建设,一个婆姨往正在挖土的挖沟机斗子里一坐,死活不下来。应企业的要求,前去搞协调的我们整整给那位妇女做了一晚上的思想工作。就这样,我们集中力量搞了两个月才将这次征地工作搞完。”
其实,当地大多数人对开发区管委会所做的工作是很认可的。接受我们采访的几位农民说,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变化。第一是在征地过程中,管委会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征地补偿政策,能照顾的尽量照顾了我们。比如地上附着物,本来是按植物的大小分为三个标准补偿的,但在实际补偿时尽量按高标准进行了补偿。二是在黄金地段按15%的政策上限留了三产项目用地,而且管委会出资为我们三产项目做好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组织镇上和村上领导外出学习三产建设的先进经验。现在,我们用三产地办起了酒店、宾馆、小超市,不仅生活来源有了保障,而且还有了发展机遇。以房价为例,原来一间房每月50元没人租,现在200元还难租到。三是开发区管委会为我们定了两个优先的原则,第一是开发区和引进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使用的石灰、土方、石子等建筑材料,在同质同价的情况下优先购买我们的。第二是在同工同酬的条件下,他们所需要的劳动力优先从我们当地人中雇用。因为这些保障措施的施行,我们大部分村子的人均纯收入都有了显著提高,好些村子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还翻了一番呢。
路伟奇一语破的地说:“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实是统筹城乡发展最有效的载体,因为失地农民在城郊基础设施的改造完善中很快进入到了城市的那种生活环境。同时,随着开发区内各类企业的大量进驻,占据地理优势的农民自然就成了为这些企业员工提供各种生活服务的主要群体,其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必然会发生重大转化。这不正是城乡统筹的目标所在吗?”
体制不顺影响了发展速度
“人家外地的开发区集中了规划、土地、环保等各种政府相关部门所具有的审批权,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个章子管到底的办事模式",而我们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能不到位,内设机构不全,所以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在每一个进入开发区的建设项目经政府相关部门层层审批的时候,我们只能起到一些协调联络的作用,这不仅非常被动,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办事效率,影响了开发区的投资环境。”路伟奇谈到这些时显得很无奈,他举例说:“就拿市政府当时专门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快姚店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来说,延安有些职能部门以各种理由不予执行,导致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入区企业身上,这对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对于这种现状,石玉深有感触但又理解地说:“其实并不是这些职能部门不办事,而是因为人家往往面对的是全市一区十二县的事,并不只是给你一个开发区办事的。在我们获准成为省级工业园区后,周主任派我们去榆林、咸阳、汉中等许多地方考察人家园区的体制情况,回来后我们就起草了《关于加快姚店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提交市委、市政府审定,其中着重提了开发区应按照省上审批的享有市经济管理权的意见。可喜的是,市上领导正准备专题讨论我们的体制和职能理顺的问题。更可喜的是去年省上有关领导到我们开发区视察后还要求我们尽快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便通过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来支持此项工作。
多措并举创造了开发区繁荣
在对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采访过程中,我们一直被有胆有识的开拓者们那种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石玉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你抱着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那种思想观念搞开发区,那终将是一事无成的,因为开发区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一些旧的体制和规章的一种突破,你不突破就办不成事。所以我觉得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敢于冒险,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要有一支有水平、有开拓精神的扛硬队伍。”
现在,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开发区管委会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为入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截至目前,开发区累计投资近3亿元用于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工业大道、中新街等主干道5.1公里,市内向开发区日供水1万吨项目、给排水工程、通讯工程、点亮工程、堤防工程、姚店水厂、110变电站等项目也全部建成投运。滨河路、西新街、电力管沟、镇村饮水等工程建成。初步满足了入区企业的建设发展需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服务,管委会还专门成立了公用事业科,专门负责企业水、电、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工作,为企业的正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管委会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视为开发区建设发展的生命线,不仅实施了招商目标责任制,而且还推行了全员招商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发展。截至目前,申请入区建设的美国霍金斯科林热电项目、陕汽重卡专用车生产项目、延安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等23户合同入区企业的合同投资达到了106.74亿元,入区项目到位资金累计达到了17.99亿元。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管委会严把入区企业合同关,杜绝个别企业借搞工业项目之名行圈地之实的行为,确保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用到好企业、好项目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全力促进入区企业健康发展。管委会积极为合同企业建设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入区合同企业办理用地、立项、规划、环保等行政审批手续,有力地推动了合同企业项目的快速建设和发展。至2010年底,有11户工业企业建成投产,实现产值32.4亿元,税利19.2亿元,新安置就业人员1200人,其中多数是当地失地农民。
入区企业对“娘家人”的情感
对公众来说,企业入驻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究竟能享受哪些服务,得到什么好处可能是不完全清楚的。路伟奇向我们解释说:“入区企业来我们开发区首先能够享受到其它地方所没有的公共服务。一是在其它地方单独建厂首先得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道路、供水、供电、排污、通讯等方方面面都要企业自己投资并想办法解决。但是在我们开发区,这些问题全都由政府投资建设到位了。二是现在的土地审批政策非常严格,征一块地太难了,而我们开发区是成批征回之后直接供给企业的。三是作为开发区,我们有许多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比如上边常有一些专项扶持资金是优先供给企业的。去年就有一笔扶持资金给了开发区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四是作为管委会会不遗余力地给入区企业在各方面进行协调、支持,是入区企业真正的"娘家人"。”
“是的,我们确实觉得管委会是我们的"娘家人"。”延安深圳轻工产业园总经理马振宏对我们说:“2008年3月,我们深圳的300多位陕北企业家联合成立了深圳市陕北商会,目的就是想回家乡搞一些项目,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说心里话,当我们决定回陕北考察的时候是想落户在榆林的,结果延安市商务局知道我们已经启程后就又盛情邀请一定来延安看一看,所以我们考察了银川、定边、靖边、横山、榆林后来到延安看了这个开发区。那天,管委会的全体人员身着统一正装对我们热情接待。后来,市上领导也多次来深圳与我们洽谈,对这个项目的促成做了许多工作,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虽然家乡的"投资环境"还未趋完善,但是家乡政府的这种态度让我们很感动,为此决定在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里搞一个轻工产业园。2009年年底,市上主要领导还专门为这个项目的最终确定来到深圳,双方签订了合同,2010年2月2日,举行了开工典礼。这个开发区之所以吸引我们,一是省级工业园区所有的优惠政策我们都享受到了。二是延安市政府对我们入区项目能够做到一企一策。三是政府给我们把基础设施建设都搞好了。为了加快工程进度,我们的所有工程是边干边办手续,政府给我们开了一路绿灯。管委会也竭尽全力地为我们提供一切帮助,让我们感受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为此我们有信心做好这个项目。”
延安深圳轻工产业园占地1000亩,概算投资30亿元,分为行政办公和员工生活配套区、科技孵化区、企业生产区、仓储物流区、国际会议区、人才培训区,首期入驻的16家企业主要是围绕服装、电子、创意、电力、物流、数码产品等项目进行生产经营。
马经理说:“在开发区里,我们遇到任何问题时管委会都会在第一时间去解决,比如农民阻挡施工问题,设施配套问题。但是由于管委会的职能不全,许多职权没有下放,使他们在做些事情的时候经常受各个部门的制约,效率就低了许多。按说这都是省级工业园应当具有的权力和职能。”
世华公司总经理师世华说:“我们是搞石材加工的企业,周主任不仅常来现场指导工作,帮助解决水、电、路等各种问题,而且还利用一切机会为我们做宣传。开发区道路两旁修建石栏杆的时候,管委会首先考虑使用我们的产品,那时我们公司才刚刚起步,这可是我们接到的第一个单子呀,所以说这些支持对我们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在延安卷烟厂厂区里,我们被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化厂房和出出进进的原料、产品运输车辆所吸引。该厂副厂长李亚锋说:“我们生产的这种特殊食品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开发区专门引入的清洁水源完全能够达到我们的要求。自从把生产车间搬迁到这里,我们的生产环境和员工的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企业也由此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超前思路描绘了开发区胜景
在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里,我们看到所有工作人员都在一排简陋的平房里办公。路伟奇告诉我们:“周主任来了后,我们很快就进行了详细的规划,除工业企业外,在配套上还有医院、学校、商尝公寓。我们这个院子将来是一个市民休闲活动广场,我们将在广场边的一座16层综合大厦内办公。除此之外,我们把开发区2015年的近景目标和2020年的远景目标也制定出来了。预计到2015年,开发区引进投资在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将达到20户,入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将达到80户,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工业增加值将达到110亿元,实现税利40亿元;到2020年,引进投资在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将达到45户,入区工业企业将达到150户,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80亿元,将实现税利60亿元。同时,新安置就业人员1.5万人,开发区人口达到10万人。现在,在开发区的工业规模初步形成的同时,资源配置明显优化,人才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也得到了科学调整。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尤如延安的一张白纸,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的描绘,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幅引人入胜的风景画。”
我们相信,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必将成为科学技术先进,制造能力强大,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社会稳定和谐的新区,这座刚刚崛起的工业城也必将为延安的经济腾飞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更强劲的动力。
今天(01/10日星期五) | 明天(01/11日星期六) | 后天(01/12日星期日) | 第四天(01/13日星期一) | 第五天(01/14日星期二) |
低温-13℃ | 低温-15℃~高温-1℃ | 低温-15℃~高温1℃ | 低温-14℃~高温2℃ | 低温-17℃~高温-3℃ |
晴转多云 <3级 |
多云转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4级转<3级 |
榆林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