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榆林天气 > 榆林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文人张季鸾与杜月笙的传奇交往

2011-03-17 来源:新华08

  民国时期《大公报》主笔、被誉为国士的张季鸾,交游广泛,举凡民国时期各界人物,皆与之有过交往,不少人乐与之为友,并引以为荣。他作为一介文人,甚至和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人物、青帮大亨杜月笙,成了莫逆之交。

  少年经历相似但道路各异

  杜月笙,1888年8月22日,出生于上海川沙(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南杜家宅,小于籍贯陕西榆林、1888年3月20日出生于山东的张季鸾仅仅五个月。他们一个是西北边地人,一个是东南十里洋场人,少年经历极其相似,虽说之后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而且身份差异很大,但不妨碍他们后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长相上可以说很相似,不仅身材都长得很瘦弱,而且都是一副长脸,眼神看起来忧郁。更重要的是,他们志趣、爱好、性格,也有共同之处,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

  《大公报》主笔、民国著名报人张季鸾

  杜月笙虽出身社会最底层,少年时代没有读过多少书,后来又走上黑道,但他很看重文化,可以说在十里洋场三大亨中确乎属于另类。他一直在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成为大亨后在自家门厅高悬对联“友天下士,读古人书”,时时鞭策自己。然而毕竟识字少,他本人无法读懂,就重金聘请说书艺人长期为他讲“三国”、说“水浒”,从中学习历史知识,也学古人的处世方式。文化的熏陶,使杜月笙脱胎换骨。杜月笙喜欢人们称呼他为“杜先生”,他非常注重仪表,不论天气多热,他都穿长衫,而且最上面一颗纽扣都不解开;并禁止衣冠不整、赤膊袒胸的徒众出入杜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追随张季鸾办《大公报》的著名老报人徐铸成,晚年回忆他第一次陪张季鸾见杜月笙的情景时说,他原本以为此人定是粗俗不堪,青面獠牙,见了面竟然很吃惊,原来是位言谈举止都很儒雅斯文的瘦削老人,写得一手好书法,签名相当漂亮。

  张季鸾青年时代留洋,学贯中西,文史功底深厚,诗、文、书法很有造诣,受儒学“为万世开太平”思想影响很深。他回国后很少穿西装,无论春夏秋冬,都是一袭长衫,而且酷爱中国传统戏曲。他无论两度从政,还是办报,始终保持传统文人的形象,不愿戴高高的官帽,为人处世既严正又平和,既坚持了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士人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

  1936年4月1日,张季鸾创办了上海《大公报》,报馆设在上海法租界。《大公报》在天津和上海两地发行。这不是扩张事业,而是形势所迫。其时,《大公报》涉足上海滩,和老牌的《申报》、《新闻报》抢码头,谈何容易。上海《大公报》头三天发行,报摊全部无货,而读者纷纷来电说没有看到《大公报》。原来,报纸全部被地头蛇收去,印多少,收多少。这是非常厉害的一招。面对这种局面,张季鸾请杜月笙出面调停。杜月笙正好也有和张季鸾进一步联络感情的想法,自然答应。杜对上海报业几家老板说:“《大公报》已经在上海出版了,有不周之处,请各位多多包涵。”一席饭局之后,双方和解。自此,杜月笙和张季鸾交情更深。
今天(12/13日星期五) 明天(12/14日星期六) 后天(12/15日星期日)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多云 多云 晴 多云
低温-15℃~高温-3℃ 低温-15℃~高温-1℃ 低温-15℃~高温0℃ 低温-9℃~高温2℃ 低温-10℃~高温3℃

<3级

<3级

<3级
多云
<3级
晴转多云
<3级
榆林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