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成就回眸
2011-01-10 来源:网易
新华网
新华网陕西频道(郝艳霞杨雅娟)"十一五"期间,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国家国防科工局的指导关心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四个坚持"为指导,以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为目标,把完成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重大科技专项研制任务,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推进军地经济融合发展,实现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作为重点,攻坚克难,拼搏奉献,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陕西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CBD核心区夜景图"十一五"期间,全系统总收入年均增长21%,利润年均增长5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全系统累计完成投资360亿元,434个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固定资产250余亿元。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目标。全系统军工单位累计实现民品产值1000多亿元,年均增长23%。一、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巨大成就陕西研制生产的一批国家重点武器装备批量列装部队,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陕西省内军品配套创历史新高,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在国庆60周年中,由陕西军工抓总研制生产或参与配套研制生产的重要武器装备,顺利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些装备的精彩亮相,为壮国威、振军威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工程和"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探月工程中,陕西参与研制生产单位有数十家。从把"神舟"、"嫦娥"送入太空的运载火箭发动机,到运载火箭及卫星上的高可靠箭载、星载计算机;从为发射火箭用的惯性平台系统,到卫星完成数据管理及部分控制任务的中央处理单元CTU;从为月球"画像"用的"CCD立体相机",到把卫星上采集的科学数据、语音信号、选定乐曲传回地面,并对卫星进行测距的数据传输子系统、测控天线等,这些在深空探测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研成果,无不凝聚着陕西国防科技人员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取得丰硕成果--武器装备平台建设逐步形成。"十一五"期间,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按照"强化基础,提高能力,军民结合,跨越发展"的科技发展战略,以重点型号研制和重大科技工程为牵引,以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建成了一批武器装备研发平台,为今后的产品研发奠定了基矗
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
--武器装备制造业水平已经由传统制造向数字制造迈进。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军工产业,利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的结合,带动产品研制方法和技术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了从"机械军工"向"数字军工"的转变,以数字化为支撑的异地协同生产模式,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制周期,提高了军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线检测、柔性制造、产品仿真已成为趋势。--一批老中青结合的领军人才队伍已经形成。积极实施军工人才战略,努力探寻军工大省和科教强省的结合点,在高技能人才引进、孵化、培养、管理、使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良好成效,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技人员成为科研生产领域的主力军,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十一五"期间,陕西军工企事业和民口配套单位共取得科技成果8000多项,其中国防科技成果4300多项,民用科技成果3700多项。3000多项成果得到转化,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产业化后新增产值100亿元,新增利税近10亿元,出口创汇9亿元。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规划效果图
--军转民高科技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如: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FT彩色液晶显示材料,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空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输管线高串联输油泵和大型铜箔生产设备成为国外进口替代产品;研制的首台卫星式柔版印刷机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结束了我国依靠进口柔版印刷机的历史。西船公司开发的1.5兆瓦风电机组填补了陕西大功率风电机组的空白,将成为我国大型风场的主力机型。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制的飞机炭/炭刹车盘分别取得了波音、空客等民航主力机型该零部件制造许可证,打破了国外公司垄断局面;研制生产的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是我国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工具,该系统已在我国28个省区广泛应用,使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具上了一个新台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成为军工经济新的增长点。陕西国防科技工业依托军工技术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电池等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在开发环保型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和新设备,服务国民经济向低碳方向发展方面,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产业化发展成为陕西军工经济新的增长点。如: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双金属复合管,在石油、化工、环保、食品及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不但为国家节约了钢材等原材料、降低了资源消耗,而且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该企业已成为中石油、中石化等大企业集团耐腐蚀双金属复合管道的最大供应商。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开发的新一代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工具、航模、通信设备、电子设备、电动玩具、电动车等各个领域,目前该项目生产线已在西安兵器科技产业基地建成投产。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发的太阳光电、光热和其它可再生能源利用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西船公司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整合现有产品与资源,进行集成创新,将煤炭开采过程中储量丰富却被白白浪费、污染环境的煤层气回收利用、提纯发电,除用于煤矿生产外,还可并入国家电网,缓解当地用电紧张的局面。
三、军地经济融合互动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加强军民结合平台建设,发展军工特色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通过加强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各军工集团公司的沟通和合作,陕西省政府与集团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军民结合产业园区,加强军民结合互动发展平台建设,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工业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了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西安船舶科技产业园、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在陕西形成了"三基地一园区一院"的发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军民结合产业的聚集发展和军工高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截至目前,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已累计注册航空企业300多家,引进项目总投资120多亿元。企业涉及飞机整机制造、航空新材料、航空电子、航空零部件和航空服务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该基地被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航空产业示范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注册企业70家,签约项目46个,总投资近500亿元,该基地被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西安兵器科技产业基地已落户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150亿元,建成后年产值300亿元,实现税收10亿元。首期投资40亿元的7个产业化项目已入区建设。西安船舶科技产业园总投资7亿多元的20个产业化项目正在实施,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以来,通过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探索,目前已与在陕军工单位联合转化新技术、新产品32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个),实施产业化项目16个,并与军工企业合作建立了5个工程中心,新成立企业14家,2009年实现产值已达5.1亿元。同时,在宝鸡、汉中、榆林和阎良设立了4个分院,建成了"陕西军工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收到良好成效。该研究院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混合集成电路多芯片组装MCM生产线
--启动实施军民结合"双百工程",推动军民结合产业突破发展。为了贯彻落实"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军工优势,加快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军地经济融合,实现陕西军民结合产业突破发展,陕西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12月出台了《关于实施"双百工程"推进军民结合产业突破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在3-5年内,重点扶持100个军民结合企业,重点支持100个军民结合产业化项目,促进一批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实现双向转移,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军民结合型大集团大公司,加快建设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5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园区),实现集群发展。到2012年全省军民结合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到"十二五"末达到1500亿元以上。目前"双百工程"进展顺利,已取得初步成效。省政府《意见》下发后,省国防科工办在对全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对申报的"双百工程"项目进行了审查和筛选,并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首批重点扶持的军民结合企业67户,其中龙头企业17户,重点企业50户,重点支持的项目有95个。省政府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对重点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支持或直接给以资金扶持。这些项目总投资225亿元,建成达产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524.1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88.92亿元。--加强统筹协调,发挥航空产业优势,带动陕西经济快速发展。陕西是我国航空产业的重要科研生产基地,具有雄厚的航空产业基础和明显的国内比较优势,其技术、资金、人才、装备等生产要素高度密集,具有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陕西省委、省政府对航空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把航空产业作为陕西优先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并在这次省政府机构改革中,专门成立了航空产业发展办公室,其职能划入陕西省国防科工办,加强对全省航空产业发展的领导。
2009年,陕西省先后出台了《陕西航空产业振兴规划》和《陕西省航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大飞机项目为带动,按照"市场导向,产品牵引;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三机并举、带动配套;集群发展、园区承载;国际合作,国内联合"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航空产业。同时,整合航空产业资源,按照"一基地五园区"的产业布局着力发展阎良航空制造园、咸阳空港产业园、宝鸡飞行培训园、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汉中加工制造园等主业实业特点鲜明、分工明确的产业园区,建设国家航空产业基地,聚集发展航空产业,形成专业化配套紧密、上下游链接完整的飞机制造产业链,构建完整的航空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推进航空产业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带动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龙头产业。为了切实加强对全省航空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领导,省政府建立了"一基地五园区"联席会议制度,专门研究解决陕西航空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做好航空产业发展的协调服务工作,由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委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七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陕西航空产业协会,协助政府部门开展航空行业管理工作等。
--军民结合产业体制机制不断创新。随着军工集团公司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军工单位在民品发展方面已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在陕中央军工企事业单位直接投资或参股的各类军民结合生产经营性实体220余户,其中,国有独资22户,控股公司80户,中外合资公司28户,与国内企业合资或吸收民营资本及职工参股组建的各种所有制的非控股公司90户。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吸引了境内外和社会各方面资本参与军工民品的开发生产。如西飞国际、航天动力、航空动力的成功上市,庆安集团与日本大金公司、惠安集团与日本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合作等,改变了国有独资的单一产权结构,创新了民用产品的研发生产机制,给军工民用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民品生产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格局。
--民口单位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取得新成效。目前,全省从事军品配套科研生产的民口企事业单位有200多家,产品主要涉及军用车辆、特种新材料、飞机零部件、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及组件等。"十一五"以来,共承担了上百项军品配套科研项目,一些企业还通过承担军品配套任务获得了国防科研项目和技术改造资金的支持。全省民口单位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其中,参与军品科研生产配套的民营科技企业近50家。民口配套单位通过参与军品协作配套,不仅使部分民用技术得以向军用转移,而且提升了自身整体创新能力,其产品质量、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信誉度等大幅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西北工研院与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的项目合作
四、民爆行业管理和安全保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民爆行业紧紧围绕"调整结构,行业整合,强化安全,促进发展"这一主题,积极实施调整重组,全省民爆生产企业由原来的21家整合为8家,销售企业由49家重组为16家;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制,新建改建了16条连续化、自动化工业炸药生产线,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西安庆华民爆公司和陕西红旗民爆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上市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民爆行业形成了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进步明显加快的良性发展局面,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经过努力,陕西省民爆行业在科研、生产、能力建设等诸多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十一五"期间,全省民爆物品生产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0.39亿元,较"十五"增长160%,年均增长22.35%;完成工业增加值18.16亿元,较"十五"增长211.6%,年均增长28.6%;实现利润5.93亿元,是"十五"的12.5倍。销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4.24亿元,较"十五"增长244.7%,年均增长29.29%,实现利润4.79亿元,是"十五"的7.09倍。
认真宣贯军工保密资格认证新标准,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工作责任体系,落实安全保密责任制,完善保密管理制度,加大了对军工和民口配套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及保密资格到期复查工作的力度,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新华网陕西频道(郝艳霞杨雅娟)"十一五"期间,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国家国防科工局的指导关心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四个坚持"为指导,以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为目标,把完成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重大科技专项研制任务,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推进军地经济融合发展,实现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作为重点,攻坚克难,拼搏奉献,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陕西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CBD核心区夜景图"十一五"期间,全系统总收入年均增长21%,利润年均增长5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全系统累计完成投资360亿元,434个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固定资产250余亿元。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目标。全系统军工单位累计实现民品产值1000多亿元,年均增长23%。一、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巨大成就陕西研制生产的一批国家重点武器装备批量列装部队,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陕西省内军品配套创历史新高,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在国庆60周年中,由陕西军工抓总研制生产或参与配套研制生产的重要武器装备,顺利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些装备的精彩亮相,为壮国威、振军威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工程和"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探月工程中,陕西参与研制生产单位有数十家。从把"神舟"、"嫦娥"送入太空的运载火箭发动机,到运载火箭及卫星上的高可靠箭载、星载计算机;从为发射火箭用的惯性平台系统,到卫星完成数据管理及部分控制任务的中央处理单元CTU;从为月球"画像"用的"CCD立体相机",到把卫星上采集的科学数据、语音信号、选定乐曲传回地面,并对卫星进行测距的数据传输子系统、测控天线等,这些在深空探测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研成果,无不凝聚着陕西国防科技人员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取得丰硕成果--武器装备平台建设逐步形成。"十一五"期间,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按照"强化基础,提高能力,军民结合,跨越发展"的科技发展战略,以重点型号研制和重大科技工程为牵引,以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建成了一批武器装备研发平台,为今后的产品研发奠定了基矗
--武器装备制造业水平已经由传统制造向数字制造迈进。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军工产业,利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的结合,带动产品研制方法和技术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了从"机械军工"向"数字军工"的转变,以数字化为支撑的异地协同生产模式,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制周期,提高了军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线检测、柔性制造、产品仿真已成为趋势。--一批老中青结合的领军人才队伍已经形成。积极实施军工人才战略,努力探寻军工大省和科教强省的结合点,在高技能人才引进、孵化、培养、管理、使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良好成效,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技人员成为科研生产领域的主力军,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十一五"期间,陕西军工企事业和民口配套单位共取得科技成果8000多项,其中国防科技成果4300多项,民用科技成果3700多项。3000多项成果得到转化,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产业化后新增产值100亿元,新增利税近10亿元,出口创汇9亿元。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规划效果图
--军转民高科技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如: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FT彩色液晶显示材料,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空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输管线高串联输油泵和大型铜箔生产设备成为国外进口替代产品;研制的首台卫星式柔版印刷机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结束了我国依靠进口柔版印刷机的历史。西船公司开发的1.5兆瓦风电机组填补了陕西大功率风电机组的空白,将成为我国大型风场的主力机型。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制的飞机炭/炭刹车盘分别取得了波音、空客等民航主力机型该零部件制造许可证,打破了国外公司垄断局面;研制生产的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是我国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工具,该系统已在我国28个省区广泛应用,使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具上了一个新台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成为军工经济新的增长点。陕西国防科技工业依托军工技术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电池等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在开发环保型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和新设备,服务国民经济向低碳方向发展方面,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产业化发展成为陕西军工经济新的增长点。如: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双金属复合管,在石油、化工、环保、食品及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不但为国家节约了钢材等原材料、降低了资源消耗,而且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该企业已成为中石油、中石化等大企业集团耐腐蚀双金属复合管道的最大供应商。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开发的新一代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工具、航模、通信设备、电子设备、电动玩具、电动车等各个领域,目前该项目生产线已在西安兵器科技产业基地建成投产。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发的太阳光电、光热和其它可再生能源利用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西船公司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整合现有产品与资源,进行集成创新,将煤炭开采过程中储量丰富却被白白浪费、污染环境的煤层气回收利用、提纯发电,除用于煤矿生产外,还可并入国家电网,缓解当地用电紧张的局面。
三、军地经济融合互动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加强军民结合平台建设,发展军工特色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通过加强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各军工集团公司的沟通和合作,陕西省政府与集团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军民结合产业园区,加强军民结合互动发展平台建设,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工业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了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西安船舶科技产业园、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在陕西形成了"三基地一园区一院"的发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军民结合产业的聚集发展和军工高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截至目前,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已累计注册航空企业300多家,引进项目总投资120多亿元。企业涉及飞机整机制造、航空新材料、航空电子、航空零部件和航空服务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该基地被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航空产业示范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注册企业70家,签约项目46个,总投资近500亿元,该基地被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西安兵器科技产业基地已落户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150亿元,建成后年产值300亿元,实现税收10亿元。首期投资40亿元的7个产业化项目已入区建设。西安船舶科技产业园总投资7亿多元的20个产业化项目正在实施,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以来,通过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探索,目前已与在陕军工单位联合转化新技术、新产品32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个),实施产业化项目16个,并与军工企业合作建立了5个工程中心,新成立企业14家,2009年实现产值已达5.1亿元。同时,在宝鸡、汉中、榆林和阎良设立了4个分院,建成了"陕西军工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收到良好成效。该研究院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混合集成电路多芯片组装MCM生产线
--启动实施军民结合"双百工程",推动军民结合产业突破发展。为了贯彻落实"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军工优势,加快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军地经济融合,实现陕西军民结合产业突破发展,陕西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12月出台了《关于实施"双百工程"推进军民结合产业突破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在3-5年内,重点扶持100个军民结合企业,重点支持100个军民结合产业化项目,促进一批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实现双向转移,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军民结合型大集团大公司,加快建设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5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园区),实现集群发展。到2012年全省军民结合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到"十二五"末达到1500亿元以上。目前"双百工程"进展顺利,已取得初步成效。省政府《意见》下发后,省国防科工办在对全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对申报的"双百工程"项目进行了审查和筛选,并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首批重点扶持的军民结合企业67户,其中龙头企业17户,重点企业50户,重点支持的项目有95个。省政府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对重点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支持或直接给以资金扶持。这些项目总投资225亿元,建成达产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524.1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88.92亿元。--加强统筹协调,发挥航空产业优势,带动陕西经济快速发展。陕西是我国航空产业的重要科研生产基地,具有雄厚的航空产业基础和明显的国内比较优势,其技术、资金、人才、装备等生产要素高度密集,具有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陕西省委、省政府对航空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把航空产业作为陕西优先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并在这次省政府机构改革中,专门成立了航空产业发展办公室,其职能划入陕西省国防科工办,加强对全省航空产业发展的领导。
2009年,陕西省先后出台了《陕西航空产业振兴规划》和《陕西省航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大飞机项目为带动,按照"市场导向,产品牵引;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三机并举、带动配套;集群发展、园区承载;国际合作,国内联合"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航空产业。同时,整合航空产业资源,按照"一基地五园区"的产业布局着力发展阎良航空制造园、咸阳空港产业园、宝鸡飞行培训园、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汉中加工制造园等主业实业特点鲜明、分工明确的产业园区,建设国家航空产业基地,聚集发展航空产业,形成专业化配套紧密、上下游链接完整的飞机制造产业链,构建完整的航空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推进航空产业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带动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龙头产业。为了切实加强对全省航空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领导,省政府建立了"一基地五园区"联席会议制度,专门研究解决陕西航空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做好航空产业发展的协调服务工作,由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委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七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陕西航空产业协会,协助政府部门开展航空行业管理工作等。
--军民结合产业体制机制不断创新。随着军工集团公司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军工单位在民品发展方面已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在陕中央军工企事业单位直接投资或参股的各类军民结合生产经营性实体220余户,其中,国有独资22户,控股公司80户,中外合资公司28户,与国内企业合资或吸收民营资本及职工参股组建的各种所有制的非控股公司90户。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吸引了境内外和社会各方面资本参与军工民品的开发生产。如西飞国际、航天动力、航空动力的成功上市,庆安集团与日本大金公司、惠安集团与日本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合作等,改变了国有独资的单一产权结构,创新了民用产品的研发生产机制,给军工民用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民品生产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格局。
--民口单位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取得新成效。目前,全省从事军品配套科研生产的民口企事业单位有200多家,产品主要涉及军用车辆、特种新材料、飞机零部件、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及组件等。"十一五"以来,共承担了上百项军品配套科研项目,一些企业还通过承担军品配套任务获得了国防科研项目和技术改造资金的支持。全省民口单位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其中,参与军品科研生产配套的民营科技企业近50家。民口配套单位通过参与军品协作配套,不仅使部分民用技术得以向军用转移,而且提升了自身整体创新能力,其产品质量、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信誉度等大幅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西北工研院与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的项目合作
四、民爆行业管理和安全保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民爆行业紧紧围绕"调整结构,行业整合,强化安全,促进发展"这一主题,积极实施调整重组,全省民爆生产企业由原来的21家整合为8家,销售企业由49家重组为16家;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制,新建改建了16条连续化、自动化工业炸药生产线,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西安庆华民爆公司和陕西红旗民爆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上市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民爆行业形成了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进步明显加快的良性发展局面,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经过努力,陕西省民爆行业在科研、生产、能力建设等诸多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十一五"期间,全省民爆物品生产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0.39亿元,较"十五"增长160%,年均增长22.35%;完成工业增加值18.16亿元,较"十五"增长211.6%,年均增长28.6%;实现利润5.93亿元,是"十五"的12.5倍。销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4.24亿元,较"十五"增长244.7%,年均增长29.29%,实现利润4.79亿元,是"十五"的7.09倍。
认真宣贯军工保密资格认证新标准,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工作责任体系,落实安全保密责任制,完善保密管理制度,加大了对军工和民口配套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及保密资格到期复查工作的力度,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15℃~高温-3℃ | 低温-15℃~高温-1℃ | 低温-15℃~高温0℃ | 低温-9℃~高温2℃ | 低温-10℃~高温3℃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多云 <3级 |
晴转多云 <3级 |
榆林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