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苏州天气 > 苏州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凝固的风景 灵动的旋律

2010-10-29 来源:凤凰网

  【】

  ——江苏昆山市传统优秀文艺节目《玉出昆冈》展演纪实

  舞蹈《跳板茶》

  尾声主题歌舞《玉出昆冈》

  


  男声表演唱《打夯歌》

  昆山市文广新局领导等与参加2010世博会演出的《玉出昆冈》部分演职人员合影

  民乐《婚礼鼓乐》

  舞蹈《活力莲湘》

  


  昆曲《姹紫嫣红》

  


  编者按:为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挖掘、保护、传承昆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通过民间艺术了解昆山,感受江南水乡独特的人文魅力,昆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历时一年多,精心打造了《玉出昆冈》,这是一台荟萃昆山最具代表性民歌、民曲、民舞、民乐精华的优秀民间文艺大戏。

  江苏省昆山市优秀传统文艺节目《玉出昆冈》于今年6月12日,也就是我国迎来第五个“世界文化遗产日”之际,参加了长三角城市文艺交流展演,亮相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文化广场周周演,向中外游客尽情展示了昆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姿多彩。随后,其中的部分节目参加了“上海世博园苏州馆昆山主题周”活动。接下来,7月9日晚《玉出昆冈》在昆山公演,让近万名市民观众共享了这盘文化大餐。

  演出回放:亮相世博会文化广场

  6月12日下午3时30分,演出正式开始。开场节目(序)为《鹿城狮风》。鼓乐声中,20多名身穿火红色服装的年轻人跳着手狮舞,像一团火焰点亮了舞台,威武雄壮的阵容铺开了整场演出的浩大气势。演出分3个篇章。第一篇章是《昆韵流芳》。带给观众昆舞《胜如花》、笛子三重奏《曲笛传韵》、昆曲《姹紫嫣红》3个节目,将观众引进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昆剧世界里。20多名浣纱女翩然而至,用古雅飘逸的舞姿尽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一老二少吹着曲笛民乐,引来了一对以舞传情的才子佳人;昆山市小梅花剧团演员用联唱方式,推出了一出昆曲名剧集锦。第二篇章是《情满水乡》,包括男女声重唱《郎妹对歌》、舞蹈《跳板茶》、民乐《婚礼鼓乐》3个节目,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具有浓郁民俗气息的水乡婚俗画面。两对“郎妹”在“阳澄湖畔”倾诉恋情;20多位“茶担”载歌载舞地在“婚礼”上敬献香茶;吹吹打打的陆家浜鼓手,将一对新人送入了洞房。第三篇章是《绿动江南》,有混声合唱《搭凉棚》、舞蹈《活力莲湘》、男声表演唱《打夯歌》、女声表演唱《阿婆茶》4个节目,富有劳动的情趣、民间娱乐精神的活力,刻画了水乡阿婆们的闲适和快乐,成为一幅昆山的民俗风情图。此外,一老一少两位主持人的精美串词使节目环环紧扣。尾声主题歌舞《玉出昆冈》,突显主题,将整台12个节目完美地融为了一体。精彩演出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尽管烈日当空,天气炎热,观众却早早来到了演出现常不断涌入的参观团队也纷纷加入了观众阵营。因为场地有限,不少观众就干脆站在外面的天桥上远远地观看。演出开始前,一位外地观众迫不及待地向人询问《玉出昆冈》的意思,当听说此为用晶莹剔透的昆石之美,来比喻昆山的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后,连声说好。《打夯歌》表演时,几位女观众脸上显出了兴奋的神情,跟着舞台节奏很熟练地打起了拍子。《阿婆茶》一亮相,一位观众兴奋得几乎跳了起来,连连说道:“像!像!不错,这就是昆山的阿婆1也有的外国观众不时抓拍镜头,并竖起大拇指说“OK”。演出结束后,一位上海观众对笔者说:“演得好!突出了民俗文化,有独特的风格,是难得看见的一场精彩演出!不简单1

  节目解读:独辟蹊径的非遗保护

  昆山的传统文化丰富灿烂,如何通过挖掘来更好地促进其保护和传承,是昆山的文化工作管理者们近年来的一个心结。2008年起,昆山就陆续编排了非遗类文艺节目,但内容比较零散,艺术水准不高,影响也不大。2009年,在昆山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昆山市文广新局抓住迎接世博机遇,组织创编和演艺人员,通过二度创作,精心打造了《玉出昆冈》这台大戏。

  由戏曲、民歌、民舞、民乐、民间曲艺等文艺样式构成的《玉出昆冈》,全部取材于昆山的非遗保护项目,汇集了昆山民间民俗文化的亮点和精华,既表现了江南水乡文化的共性,又体现了昆山传统文化的个性。通过裁剪和重构物化成舞台艺术的传统文化,更合乎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元末明初发源于昆山的昆曲有着600年漫长的历史,剧目丰富,文词华丽典雅,曲调清俊婉转,舞姿细腻优美,已成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舞《胜如花》以明代昆山籍戏曲作家梁辰鱼创作的昆剧《浣纱女》中的曲牌命名,将古典舞蹈与昆曲两种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舞蹈形式。《曲笛传韵》以昆笛乐曲和昆曲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戏曲韵味。《姹紫嫣红》融入了《浣纱女》、《游园》、《小宴》等昆曲折子戏片段,显示了昆山昆曲的深厚底气。

  “跳板茶”又名“茶盘舞”,是旧时昆山地区婚庆中的习俗。新女婿上门娶亲,“茶担”就右手托着放有四只盖碗茶杯的茶盘,扭着舞蹈的步伐一走一跳地把茶碗送给客人。为了表达诚意,献茶者还得在架于船与岸之间的狭长跳板上端茶起舞。《跳板茶》以舞蹈手段极力渲染了这样的喜庆场景。陆家浜鼓手很早就闻名江南。著名沪剧《芦荡火种·办喜事》中阿庆嫂有几句唱词:“陆家浜鼓手称第一,我和他们江湖来往有交情,我阿庆嫂,别样礼品送勿起,送一班江南丝竹小堂名。”《婚礼鼓乐》是接近于原汁原味而又舞台化了的婚庆场面上的鼓乐表演。

  农闲之余,昆山周庄一带的农村妇女们喜欢相聚一起,喝茶、聊天、拉家常,逐渐形成了一种喝“阿婆茶”的民间习俗。《阿婆茶》艺术地再现了水乡古镇的阿婆们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手狮舞》、《郎妹对歌》、《搭凉棚》、《活力莲湘》、《打夯歌》等节目,也均从不同角度演绎了昆山的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

  《玉出昆冈》的成功展演,不仅是昆山市优秀传统文化节目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独辟蹊径的非遗保护方式。

  幕后排练:“很辛苦,然而很快乐”

  《玉出昆冈》的排练工作是由昆山市文化馆具体实施的。参演者达140多人,全部为本地有较好表演和演奏功底的群众演员,加上创编、辅导老师和工作人员,参与人数近200人。为了确保节目的质量,主办方聘请了上海、常州和苏州的专业老师前来辅导。历时1年零2个月,排练达250余场次。

  昆山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新局领导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4月30日和6月9日晚上在城北信息港大楼举行两次大联排时,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金建鸿,市文广新局局长赵红骑,副局长周可嘉、王清等领导亲自观摩了排演。首次联排结束后还召开座谈会,在听取相关人员汇报后,金建鸿、赵红骑都对节目提出了宝贵的改进意见。第二次大联排时,赵红骑局长还在现场从动作到表情对表演情况作了精要的点评。

  毕竟参加演出的都是业余演员,又由于整台戏中的舞蹈动作较多,而且表演的是传统文艺节目,与大家熟悉的演艺方式有较大的差别,排演的难度和辛苦是可想而知的。比如《手狮舞》,前后排练45次,每次排练时间为一下午。一个二十来岁的学生要举起两个狮首,还要不停地跳跃舞动,一场排练下来常常腰酸背痛胳膊红肿。又如《跳板茶》,献茶动作技巧性很强,要求表演者具备刚柔并济的腰力、翻飞自如的手功。演员们基本上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排练上面。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编创者对节目作了反复修改,演员们也就跟着不断纠正原有的动作。

  有的演员还要参加两个以上的节目排练,就更加辛苦了。6月9日晚上大联排时,一位演员告诉笔者,她总共演出3个节目,事先每个节目排练了2次,加上正式排演,一个晚上总共出场了9次。演出《搭凉棚》和《打夯歌》的全是业余歌手,大部分没有舞蹈基础,节目中有不少舞蹈内容,他们就只得从头学起。

  更值得一提的是,演员来自机关、学校、外企等各个单位,每个节目的每次排练,负责人都要将30人左右的队伍“拢”在一起,即使每人一个电话就得打30来个电话,要把这么多业余演员组织在一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这台戏,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昆山市文化馆文艺部的张凯顾不上新婚宴尔,他是节目负责人之一,还是《跳板茶》的演员,于是理所当然地成了“不称职”的新郎官。曹健的舞蹈队是通过市场化运作经营的,但常常为了排演而牺牲了找上门来的生意。6月11日晚上的排练是临时决定的,当时有的演员在乡下,有的演员在主持婚礼,但一声令下,全部到位了。

  “很辛苦然而很开心。”这是辅导者、演员们的共同感受,也是他们对所喜欢的群文工作朴实和真情的表白。他们说,《玉出昆冈》让他们接受了一次很好的磨练。一位电大的学生在与同学聊天时写道:“参加世博会演出,一生中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让我遇上了,我觉得很荣耀1一位参演小女孩的母亲高兴地说,这么小的年龄就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参加了世博演出,这将会对她的健康成长带来非常有益的影响。陆家浜鼓手领队说,他们在世博园苏州馆演出了7天,通过《婚礼鼓乐》,将欢乐和吉祥带给了中外客人,将昆山的民俗文化传播到了全国乃至海外,内心的激动是无法言说的。

  由此看来,《玉出昆冈》的排练展演同时也提升了昆山群文业余演职成员的全面素质,使昆山完成了一次群文工作创新发展的大练兵。

  昆山公演:广受市民群众青睐

  7月9日晚,昆山市市民文化广场人山人海。《玉出昆冈》向市民群众的汇报演出在这里隆重举行。装饰华丽的舞台流光溢彩。昆山市领导沈黎明、许庆龙、杭颖、李修昌、金乃冰、谈祥生、赵松坤和上万名市民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

  与世博会文化广场展演略有不同的是,节目的编排和串联形式更为合理,同时还有电子屏幕显示和话外音的采用,增强了舞台效果。“六百年昆曲写不尽风流,多少回心血蕴无限风华……听郎妹对歌歌一曲,风吹阳澄情悠悠……阿婆春茶飘四方,和和美美醉心田……”抒情、优美的话外音在每一个篇章的起始时响起,让整台演出充满了诗的意境。电子显示屏上的滚动字幕方便了观众对节目内容的理解。节目背景和演出场景的同步展示,勾画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俗画卷。

  除了参加上海世博会文化广场演出的12个节目外,此次演出还增加了宣卷表演唱《老俩口搬家》。宣卷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在昆山地区流传甚广。锦溪宣卷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该节目在宣卷演唱题材和形式上推陈出新。另外在《婚礼鼓乐》节目中增添了娶亲抬花轿、新郎新娘拜天地等情节,使喜庆的气氛更浓了。

  闪烁的舞台灯光,或柔或刚的旋律,高雅经典的昆曲昆舞,别具风格的水乡婚俗,情趣盎然的劳动生活习俗,得到了一一再现。传统文化和现代舞美的交相辉映,让全场观众沉浸到了一个遥远而又接近的美妙世界里。

  市民黄先生说,看到这“场面大、昆山味浓、表演形式新”的演出,感到很震惊。老家在苏北的束先生说,昆山传统的文化艺术如今在其他地方已很少看到了,而在昆山不但能看到,还表演得这么好,真不简单,这台戏让人看到了昆山文化的一个缩影!

  这样的精彩,还将进一步延续。据了解,《玉出昆冈》还将进入乡镇,让更多的昆山市民了解和熟悉昆山的传统文化。

  精彩延续:很成功,但仅仅是逗号

  传统习俗本身缺乏表演性,民俗表演和民歌往往形式简单、节奏单调,将它们直接照搬上文艺舞台,往往不好看;而纯粹地创作节目,又淡化了传统文化的味道。只有通过民间艺术和现代手法的“对接”,才能既体现传统文化和民间文艺特点,又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这是节目编导者的共识。他们认为《玉出昆冈》经过舞台艺术加工处理,融入了现代文化元素,更具有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力,更利于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比如《姹紫嫣红》,既保存了昆曲表演的传统形式,又不落俗套;源于昆曲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昆舞,既是传统文化的积极继承,又立足当代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合理发挥;经改编后的《阿婆茶》,使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更浓郁了,中间阿婆们对小孙子和子女婚姻的对白,也很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搭凉棚》既用昆山民歌《搭凉棚》作基调,又在表现手法上有很多变化,特别是拟人手法的运用,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打莲湘原是一种原生态的民间舞蹈,而《活力莲湘》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舞蹈元素,使表演更加激情奔放。

  《玉出昆冈》的演出很成功,它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昆山、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人文魅力,为非遗保护更好地搬上群文舞台起到了引领作用——这是社会各界对这台戏的客观评价。长期从事音乐创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杨瑞庆说:这台戏的成功体现在三个“大”字上:大背景,大手笔,大制作,找到昆山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一个新角度,体现了群文工作与时俱进的理念。演职人员说:这台节目好就好在既不落俗套,体现了非遗保护主题,让人既受到传统文化的强烈感染,又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新闻媒体也对《玉出昆冈》反响强烈,盛赞其演得好、有特色。

  昆山市文广新局分管群文工作的周可嘉副局长说,将传统文化搬上舞台,在昆山不乏先例,但排演像《玉出昆冈》这样的大戏尚属首次,作为整台非遗节目参加世博会展演在苏州市也是唯一的一家。无论从非遗保护,还是从展现城市文化魅力的角度讲,意义都十分深远。传统文化需要大家共同守护,希望通过这台演出,使昆山市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演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这仅仅是一个逗号,是一个良好开端。有些节目还不够成熟,离精品还有一定的差距。还要在广泛倾听专家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加工锤炼,将其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精品力作,使其登上大雅之堂。

  昆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金建鸿对《玉出昆冈》的成功展演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这台节目的展演,有利于昆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传统文化的弘扬,有利于昆山群文节目的编创和演出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昆山群文活动品牌的打造。

  《玉出昆冈》用灵动的艺术旋律,激活了被历史凝固了的文化风景,吹响了用新的理念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号角。相信随着“文化昆山”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昆山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将会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今天(09/22日星期日) 明天(09/23日星期一) 后天(09/24日星期二) 第四天(09/25日星期三) 第五天(09/26日星期四)
多云 多云 多云 阴 小雨 小雨 多云 晴 阴 多云
低温18℃~高温24℃ 低温20℃~高温26℃ 低温21℃~高温27℃ 低温22℃~高温28℃ 低温23℃~高温28℃
多云
<3级
多云转阴
<3级
小雨
<3级
多云转晴
<3级
阴转多云
<3级
苏州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