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这个春天“百年最短”?(图)
2011-05-10 来源:解放网
昨天中午前后,申城温度超过30℃,小女孩一身夏装打扮出行。 蒋迪雯 摄
本报记者 黄勇娣 周楠 实习生 顾荷梦
尽管昨天的最高气温并没有达到预计的34℃,但近几天来,本市连续多日出现的30℃以上高温,依然让市民体会到一个早早的“热”字。
不仅是上海。在南方,8日的最高气温也大多达到30℃左右,多数地方还略有上升。武汉、南京、杭州、重庆、昆明的最高气温都创下今年新高,其中南京、杭州均出现今年首个高温日,重庆连续两天出现高温天气。湖北近5个月持续少雨,专家评价此次大旱已经达到“极端气候”标准。
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异常早就不是新闻。路透社5月3日发布的一项报告称,本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将超出预期。还有专家研究发现,由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导致了一些植物开花的时间提早了将近两个月。
浮尘迷眼,高温赶早,春季变短……这个春天,真的有点“怪”吗?
热!申城最高气温连创新高
昨天早上,不少市民一出门就感受到了闷热。到上午11时许,徐家汇的温度已超过30℃。根据气象部门前一天的预报,昨天的最高气温有望达到34℃,可能再次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可结果显示,市区徐家汇最高气温为31.3℃,嘉定和宝山超过了32℃,但其他区县均未超过30℃。而市民的感受也是如此,此前做好了“大热当前”的准备,最终却发现,“没有想象的那么热”。
对此,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邬锐分析说,一来因为昨天的云系较多,使日照强度有所减弱,二来局部地区还下了点雨,也起到了地面降温的作用,从而使气温低于预计。然而今天,本市仍可能达34℃。这主要还是因为受暖气团影响,并且今天的天空状况又将比较好,日照会更加强烈,气温因此会比昨天更高,可能创下今年以来的最高气温。
5月以来,本市连续多日出现30℃以上的高温(5月7日超过 33℃,5月 8日为 32.4℃,5月 9日也就是昨天达到31.3℃,今天将进一步冲高)。气象专家也坦言,5月上旬连续出现30℃以上的高温,虽说不上罕见,但也较为少见。直接原因,一是因为近期冷空气活动较弱,二来日照较好,这些导致了气温连连攀升。
不少市民由此感叹,今年似乎比往年热得早!要知道,早在14天前,也就是4月26日,本市最高气温已经冲到33.2℃,成为今年以来最热的一天,并打破了历史上4月26日这一天的最高气温纪录。
到底今年算不算“热得早”?邬锐表示,上海4月出现过不少33℃以上的例子,历史上5月也多次出现连续3天达到33℃左右的情况。据统计,有气象记录以来 (1873年-2010年),上海市徐家汇站4月出现过10多次33.0℃以上气温,最高纪录出现在1946年4月22日,为34.8℃。2005年4月28日达33.9℃,则为60年来4月出现的最高温。此外,1919年、1943年、1981年的5月,曾出现连续3天达到33℃。在气象专家看来,目前出现的高温情况,还属历史常规范围。
今年春季会不会百年最短?
几天前,申城曾有媒体报道,5月6日立夏这天,极有可能成为上海今年“入夏”首日。因为根据预报,此后4天也就是5月7日到10日的最高气温,都在30℃以上,平均气温超过22℃毫无悬念。按照“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高于22℃”的入夏标准,只要5月6日的平均气温超过22℃,申城就有望在5月6日提早入夏。而这,将导致申城出现138年来最短的一个春季。
有关气象爱好者分析说,假设5月6日为入夏日,今年入春日为3月26日,则今年春天一共仅41天,这比本市在1933年创下的百年来最短春天 (43天)要更短。记者发现,2009年5月6日也曾成为上海入夏日,打破了136年以来的最早入夏纪录。但是,从入春日计算起,当年的春天持续时间为51天。
事实证明,5月6日平均气温并没有达到22℃。
随后,一些气象爱好者很快又分析说,5月7日仍有可能成为入夏首日,因为5月7日到10日的4天平均气温超22℃肯定没问题,只要5月11日再达标,还是有可能在近期入夏的。如果成真,今年总计42天的春季时间,仍将是百余年来最短的春天。但根据上海中心气象台昨天的最新预报,本周三也就是5月11日的气温在19℃到23℃,平均气温不会超过22℃。如果这样,近期入夏的可能就正式“泡汤”,百年来最短的春天也不会成为事实了。
虽然今年“提早入夏”看来将暂时搁浅,但近年来上海入夏时间越来越早,却是个事实。
气象资料显示,本市常年入夏日是6月2日,可最近10年来,大部分入夏时间提早到了5月中下旬。2009年,则在5月6日开始入夏。入夏早,带来了春天短。记者发现,不仅是春季短,秋季也在变短,与此相应,夏季和冬季越来越长。统计资料显示,上海的春季平均持续期为69天;夏季平均持续期为117天;秋季平均持续期为62天;冬季平均持续期为115天。也就是说,上海春秋大约分别持续2个月,夏冬则分别达到4个月,“冬夏长、春秋短”已日益渐行渐近。
这些现象是否异常?气象专家还是表示,总体来看是有早有晚,并没有呈现直线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同时,即使夏天来得早,春天变得短了,与“全球气候变暖”也没有直接的关联。至于是否有进一步变短或变长的趋势,依然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浮尘天再次来袭可能性不大
“五一”小长假期间,申城遭遇了罕见的浮尘天气,空气污染严重。不少市民记忆犹新:“刚拖过的地板,一会儿就有不少灰。”“晒在外面的衣服,收回来也有一股浓浓的灰尘味。”
接下来是否还会出现这样的浮尘天?邬锐认为,进入5月中下旬,冷空气的势力明显减小,其远距离输送浮尘的能力减弱,加上以往北方的沙尘天气一般都出现在三四月份,因此,接下来上海出现浮尘天气的可能性极校另外,之前申城出现严重的浮尘天,也是由于若干条件正好“碰”到一起的结果,今后要想再次碰到的机会概率也很校
专家还表示,从历史上看,上海出现浮尘天气也并不罕见,以往平均每年都会有几天的沙尘天,当然没有今年这么严重,但2006年和去年的4月,本市也遇到了较为严重的浮尘天。而且,浮尘天气的成因也很复杂,有的是因为北方出现严重沙尘天气,加上较强冷空气的活动路径正好经过本市,有的则是本地的原因,如果高压控制气流较弱,降雨较少,受工农业的影响,空气中颗粒物增多,也会出现浮尘天气。
应对异常 上海行动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强度在增加。”日前,国内某气候专家这样表示。
今年初,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在全国气象局长会上表示:2010年是本世纪以来中国气候最为异常的一年,我国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本世纪以来之最。
这几天,在申城,“30年最早入夏”、“百年最短春季”、“沙尘天气最脏”,恍然间,我们进入了天气异常“最时代”。忽冷忽热、变化多端的气候异常,甚至被认为影响到了卷心菜的价格异常。
令人高兴的是这样一条消息:上海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增强应对处置气象及相关灾害事件的能力,力争到2015年具有较强的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而从去年起,市气象局已开始研发“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开发了终端接收器,气象信息中心的发布平台也已搭建好。预计今年6月主汛期到来前,将在全市布好1000个接收点。届时,一旦预测到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接收点的广播就可以自动开机,提前播报预警信息,指导一些重要区域和行业以及普通百姓进行防范。今后运作成熟了,还可与其他多个部门合作,把火灾、地震等各类灾害性信息纳入进来,建成专门的“预警频道”,成为全市应急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否?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中,日本“广播电视紧急警报系统”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数百万日本人地震波到达前约一分钟得知了地震消息”。这一套系统早在1985年就已投入使用。目前,上海的气象信息基本是通过无线、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受客观制约,紧急时无法做到主动发送、市民第一时间接收。而新开发的这套广播系统,将安装在地铁、煤气公司、学校、高楼等地区的物业、保安值班室等处,能自动开机预警。
记者手记
应对城市高温莫忘世博经验
转眼又将进入炎热的夏季。记忆回到1年前,也是烈日炎炎的时候,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正如火如荼。而在世博轴、场馆边,汗如雨下时,园区喷雾系统带来丝丝清凉;在场馆前,排长队时,巧妙的设置、排队的管理赢得众口称誉;在世博园区内,让人印象深刻的垂直绿化、新能源车,最大程度实现环境友好……无疑,世博中形成的有益科技成果和城市管理经验,应该在园区外、盛会后得到更多的传承、更好的优化和更完善的推广运用。
让人欣喜的是,这样的探索在进行。去年在豫园,世博喷雾系统早已使用,游客站在九曲桥上,水雾落在皮肤上,室外温度基本可以下降2—3℃。如今在杨浦区四平街道鞍山四村第三小区的休息亭,“社区喷雾器”已完成施工。
炎炎夏日里,如何缓解堵车,是否同样可以借鉴世博经验——优化管理的“排队学”?就在前不久,交警公布了一个名为“综合待行区”的新举措,已在天目路、乌镇路试点半年,在不改造道路、不增加警力、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增设综合待行区,让每晚严重拥堵近2小时的路口变畅。
还有,垂直绿化、新能源车,这些有利于改善环境,进而最终改善气候的有效措施,也正在申城有条件地逐步推行。
再有,上面提到的“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不正让人想起世博期间的信息发布预警机制?
当然,我们还有着更深更远的期待:世博科技是不是可以推行范围更广,世博管理经验是不是可以推广力度更大,世博低碳理念是不是可以被我们的市民,更多地贯彻到生活当中去……这不仅是世博一年后的有力呼应,更是城市管理的长久之道和全体市民的行为提升。
本报记者 黄勇娣 周楠 实习生 顾荷梦
尽管昨天的最高气温并没有达到预计的34℃,但近几天来,本市连续多日出现的30℃以上高温,依然让市民体会到一个早早的“热”字。
不仅是上海。在南方,8日的最高气温也大多达到30℃左右,多数地方还略有上升。武汉、南京、杭州、重庆、昆明的最高气温都创下今年新高,其中南京、杭州均出现今年首个高温日,重庆连续两天出现高温天气。湖北近5个月持续少雨,专家评价此次大旱已经达到“极端气候”标准。
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异常早就不是新闻。路透社5月3日发布的一项报告称,本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将超出预期。还有专家研究发现,由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导致了一些植物开花的时间提早了将近两个月。
浮尘迷眼,高温赶早,春季变短……这个春天,真的有点“怪”吗?
热!申城最高气温连创新高
昨天早上,不少市民一出门就感受到了闷热。到上午11时许,徐家汇的温度已超过30℃。根据气象部门前一天的预报,昨天的最高气温有望达到34℃,可能再次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可结果显示,市区徐家汇最高气温为31.3℃,嘉定和宝山超过了32℃,但其他区县均未超过30℃。而市民的感受也是如此,此前做好了“大热当前”的准备,最终却发现,“没有想象的那么热”。
对此,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邬锐分析说,一来因为昨天的云系较多,使日照强度有所减弱,二来局部地区还下了点雨,也起到了地面降温的作用,从而使气温低于预计。然而今天,本市仍可能达34℃。这主要还是因为受暖气团影响,并且今天的天空状况又将比较好,日照会更加强烈,气温因此会比昨天更高,可能创下今年以来的最高气温。
5月以来,本市连续多日出现30℃以上的高温(5月7日超过 33℃,5月 8日为 32.4℃,5月 9日也就是昨天达到31.3℃,今天将进一步冲高)。气象专家也坦言,5月上旬连续出现30℃以上的高温,虽说不上罕见,但也较为少见。直接原因,一是因为近期冷空气活动较弱,二来日照较好,这些导致了气温连连攀升。
不少市民由此感叹,今年似乎比往年热得早!要知道,早在14天前,也就是4月26日,本市最高气温已经冲到33.2℃,成为今年以来最热的一天,并打破了历史上4月26日这一天的最高气温纪录。
到底今年算不算“热得早”?邬锐表示,上海4月出现过不少33℃以上的例子,历史上5月也多次出现连续3天达到33℃左右的情况。据统计,有气象记录以来 (1873年-2010年),上海市徐家汇站4月出现过10多次33.0℃以上气温,最高纪录出现在1946年4月22日,为34.8℃。2005年4月28日达33.9℃,则为60年来4月出现的最高温。此外,1919年、1943年、1981年的5月,曾出现连续3天达到33℃。在气象专家看来,目前出现的高温情况,还属历史常规范围。
今年春季会不会百年最短?
几天前,申城曾有媒体报道,5月6日立夏这天,极有可能成为上海今年“入夏”首日。因为根据预报,此后4天也就是5月7日到10日的最高气温,都在30℃以上,平均气温超过22℃毫无悬念。按照“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高于22℃”的入夏标准,只要5月6日的平均气温超过22℃,申城就有望在5月6日提早入夏。而这,将导致申城出现138年来最短的一个春季。
有关气象爱好者分析说,假设5月6日为入夏日,今年入春日为3月26日,则今年春天一共仅41天,这比本市在1933年创下的百年来最短春天 (43天)要更短。记者发现,2009年5月6日也曾成为上海入夏日,打破了136年以来的最早入夏纪录。但是,从入春日计算起,当年的春天持续时间为51天。
事实证明,5月6日平均气温并没有达到22℃。
随后,一些气象爱好者很快又分析说,5月7日仍有可能成为入夏首日,因为5月7日到10日的4天平均气温超22℃肯定没问题,只要5月11日再达标,还是有可能在近期入夏的。如果成真,今年总计42天的春季时间,仍将是百余年来最短的春天。但根据上海中心气象台昨天的最新预报,本周三也就是5月11日的气温在19℃到23℃,平均气温不会超过22℃。如果这样,近期入夏的可能就正式“泡汤”,百年来最短的春天也不会成为事实了。
虽然今年“提早入夏”看来将暂时搁浅,但近年来上海入夏时间越来越早,却是个事实。
气象资料显示,本市常年入夏日是6月2日,可最近10年来,大部分入夏时间提早到了5月中下旬。2009年,则在5月6日开始入夏。入夏早,带来了春天短。记者发现,不仅是春季短,秋季也在变短,与此相应,夏季和冬季越来越长。统计资料显示,上海的春季平均持续期为69天;夏季平均持续期为117天;秋季平均持续期为62天;冬季平均持续期为115天。也就是说,上海春秋大约分别持续2个月,夏冬则分别达到4个月,“冬夏长、春秋短”已日益渐行渐近。
这些现象是否异常?气象专家还是表示,总体来看是有早有晚,并没有呈现直线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同时,即使夏天来得早,春天变得短了,与“全球气候变暖”也没有直接的关联。至于是否有进一步变短或变长的趋势,依然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浮尘天再次来袭可能性不大
“五一”小长假期间,申城遭遇了罕见的浮尘天气,空气污染严重。不少市民记忆犹新:“刚拖过的地板,一会儿就有不少灰。”“晒在外面的衣服,收回来也有一股浓浓的灰尘味。”
接下来是否还会出现这样的浮尘天?邬锐认为,进入5月中下旬,冷空气的势力明显减小,其远距离输送浮尘的能力减弱,加上以往北方的沙尘天气一般都出现在三四月份,因此,接下来上海出现浮尘天气的可能性极校另外,之前申城出现严重的浮尘天,也是由于若干条件正好“碰”到一起的结果,今后要想再次碰到的机会概率也很校
专家还表示,从历史上看,上海出现浮尘天气也并不罕见,以往平均每年都会有几天的沙尘天,当然没有今年这么严重,但2006年和去年的4月,本市也遇到了较为严重的浮尘天。而且,浮尘天气的成因也很复杂,有的是因为北方出现严重沙尘天气,加上较强冷空气的活动路径正好经过本市,有的则是本地的原因,如果高压控制气流较弱,降雨较少,受工农业的影响,空气中颗粒物增多,也会出现浮尘天气。
应对异常 上海行动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强度在增加。”日前,国内某气候专家这样表示。
今年初,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在全国气象局长会上表示:2010年是本世纪以来中国气候最为异常的一年,我国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本世纪以来之最。
这几天,在申城,“30年最早入夏”、“百年最短春季”、“沙尘天气最脏”,恍然间,我们进入了天气异常“最时代”。忽冷忽热、变化多端的气候异常,甚至被认为影响到了卷心菜的价格异常。
令人高兴的是这样一条消息:上海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增强应对处置气象及相关灾害事件的能力,力争到2015年具有较强的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而从去年起,市气象局已开始研发“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开发了终端接收器,气象信息中心的发布平台也已搭建好。预计今年6月主汛期到来前,将在全市布好1000个接收点。届时,一旦预测到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接收点的广播就可以自动开机,提前播报预警信息,指导一些重要区域和行业以及普通百姓进行防范。今后运作成熟了,还可与其他多个部门合作,把火灾、地震等各类灾害性信息纳入进来,建成专门的“预警频道”,成为全市应急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否?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中,日本“广播电视紧急警报系统”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数百万日本人地震波到达前约一分钟得知了地震消息”。这一套系统早在1985年就已投入使用。目前,上海的气象信息基本是通过无线、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受客观制约,紧急时无法做到主动发送、市民第一时间接收。而新开发的这套广播系统,将安装在地铁、煤气公司、学校、高楼等地区的物业、保安值班室等处,能自动开机预警。
记者手记
应对城市高温莫忘世博经验
转眼又将进入炎热的夏季。记忆回到1年前,也是烈日炎炎的时候,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正如火如荼。而在世博轴、场馆边,汗如雨下时,园区喷雾系统带来丝丝清凉;在场馆前,排长队时,巧妙的设置、排队的管理赢得众口称誉;在世博园区内,让人印象深刻的垂直绿化、新能源车,最大程度实现环境友好……无疑,世博中形成的有益科技成果和城市管理经验,应该在园区外、盛会后得到更多的传承、更好的优化和更完善的推广运用。
让人欣喜的是,这样的探索在进行。去年在豫园,世博喷雾系统早已使用,游客站在九曲桥上,水雾落在皮肤上,室外温度基本可以下降2—3℃。如今在杨浦区四平街道鞍山四村第三小区的休息亭,“社区喷雾器”已完成施工。
炎炎夏日里,如何缓解堵车,是否同样可以借鉴世博经验——优化管理的“排队学”?就在前不久,交警公布了一个名为“综合待行区”的新举措,已在天目路、乌镇路试点半年,在不改造道路、不增加警力、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增设综合待行区,让每晚严重拥堵近2小时的路口变畅。
还有,垂直绿化、新能源车,这些有利于改善环境,进而最终改善气候的有效措施,也正在申城有条件地逐步推行。
再有,上面提到的“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不正让人想起世博期间的信息发布预警机制?
当然,我们还有着更深更远的期待:世博科技是不是可以推行范围更广,世博管理经验是不是可以推广力度更大,世博低碳理念是不是可以被我们的市民,更多地贯彻到生活当中去……这不仅是世博一年后的有力呼应,更是城市管理的长久之道和全体市民的行为提升。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15℃~高温-6℃ | 低温-13℃~高温-6℃ | 低温-16℃~高温-5℃ | 低温-18℃~高温-7℃ | 低温-21℃~高温-9℃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4级转<3级 |
四平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