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四平天气 > 四平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守规似铁视民如天

2011-05-02 来源:新华网

  


  ▲桂东县中队官兵和寨前希望小学学生谈心(4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赵众志摄

  新华社长沙电(张东波谢四平)83年前,在湖南桂东县沙田镇一个叫做三十六担丘的稻田土台上,毛泽东同志掰着指头向工农红军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此这支新型人民军队有了铁打的纪律。

  在这“第一军规”诞生的地方,一支身着“橄榄绿”警服的武警官兵驻守桂东县60余年来,始终不忘当年红军传统,守规似铁,视民如天,为促进桂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郴州市委、市政府两次做出向“武警桂东县中队学习”的决定。中队连续23年被总队评为先进中队、先进党支部,3次荣立集体二等功,9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守一方稳定,护万家安宁

  自1950年10月组建以来,中队官兵始终牢记人民军队宗旨,在担负着县看守所看守任务、维护着当地社会稳定的同时,只要人民群众遇到危难,都会挺身而出,用忠诚护卫着老区社会稳定和百姓安宁。

  2001年12月的一天,增口乡白坪村几位村民携带全村村民募集的16万元资金进城购买碾稻机时,被4名外地流窜歹徒盯上。当村民们在县城汽车站上车时,4名歹徒突然抽出砍刀,公然抢劫!

  “住手!”眼见歹徒就要得手,2名武警战士有如神助闪现在眼前。原来,中队班长李宗科正带领战士谭国顺在车站执勤,听到歹徒叫嚣和群众呼救声飞速赶到。见只有两名武警战士,4名歹徒叫嚣:“别多管闲事,不然连你们一起捅!”

  两名武警战士毫不退缩!班长李宗科瞅准一个歹徒,猛地一个“插裆扛摔”,将其掀翻在地。谭国顺一个“转腕夺刀”,将一名歹徒擒祝其他两名歹徒见势不妙,拔腿就跑,均被紧急赶来的中队援兵和公安民警擒获。

  几天后,白坪村村民敲锣打鼓,将一面写有“人民卫士”4个大字的锦旗送到中队。在中队荣誉室里,像这样的锦旗挂满了整整一面墙。近10年来,中队出色完成历次处突维稳任务,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50多名,有效维护了当地社会稳定。

  有警必出,有灾必救,有险必抢、有求必应!这支仅有30多名官兵的武警中队用血肉之躯和赤诚之心为桂东老区人民构起一道钢铁般的安全屏障。

  2008年8月1日,特大洪灾袭击桂东县城,地势低洼的桂东县荣军院一片汪洋,住在院内的9名老红军、老战士被洪水围困。

  “就是牺牲生命也要将为中国革命做出贡献的老人们救出来!”危急时刻,时任中队长的胡成志带领15名战士,冒着滂沱大雨,跃入齐腰深的洪水中冲进院内,手挽手、肩并肩搭起一架“人体浮桥”,托举着老人从战士们的肩上转移出来。

  当最后一位老人被转移至安全地带,一个浪头将站立在最前面的胡成志卷入洪流……被冲到下游百余米处的胡成志奋力抓住一根树藤,才从洪魔中挣脱出来。

  不久,一位当地画家来到中队,将官兵们舍生忘死救老人的动人情景,浓缩进中队营院一面墙上的一幅彩色油画中,画名就叫“人体浮桥”。如今,中队的这面墙从头至尾已被8幅大约2米见方的油画相连,那每一个画面都讲述着一个中队官兵“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如父母”的动人故事。

  近20年来,中队官兵先后参加抗洪抢险30多次,抢修道路塌方20多次,扑灭山火50余起,抢救群众千余人,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

  守规似铁,视民如天

  中队营院正中高耸的国旗杆下是一面巨大石屏,上面全文雕刻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每天清晨,官兵们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面向石屏,整齐列队,高唱军歌,如警钟长鸣,让每一名战士始终牢记:守规似铁,视民如天,秋毫无犯。

  2007年6月的一天,官兵实施军事拉练中不小心踩坏村民菜地里一棵辣椒苗,当天,官兵们就拿着这棵辣椒苗和10元钱到农户家中赔偿;有一年,因情况紧急,官兵在抗洪抢险中就地砍下山林中一根竹竿,事后,官兵们恪守“军规”,指导员陈正华带战士专门向主人登门致歉,并送上30元钱。

  中队执勤的看守所与中队营院一墙之隔。每逢夏季,看守所内的几棵葡萄树蔓延的枝头总会爬过墙头。葡萄熟了,官兵就拿来脸盆将葡萄全部摘下,一颗不少送回隔壁看守所“主人”——民警们手中。

  民警们一再拒收,官兵们总会这样说:“我们驻守在‘第一军规’诞生地,绝不能违犯军规!”

  每当部队利益与群众发生“矛盾”,中队总是自觉退让,绝不让百姓吃亏。中队营区,原有一口200平方米、年产鱼上千公斤的鱼塘,直接关系到官兵的伙食改善。可是,有一天,官兵们却心痛地将鱼塘默默填平了。

  原来,鱼塘的水源来自院外一条水渠,城关镇碓冲村50亩稻田也靠这条水渠供水。平时鱼塘与稻田“相安无事”,可一遇干旱天气,稻田与鱼塘就会面临“争水”现象。

  2000年4月中旬,驻地持续大旱,秧苗缺水告急!村委会主任急匆匆找到中队,恳求将鱼塘断水。无奈,中队只好暂时将鱼塘供水口堵上。鱼塘没有了活水,成片的死鱼浮出水面,心疼得官兵直跺脚。

  中队长刘成谷坐不住了:要想彻底解决与民争水问题就必须废掉鱼塘!支委会上,委员们重温“军规”,忍痛达成一致意见:填平鱼塘!

  官兵们最终含泪将鱼塘填平。乡亲们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年底,村民们抬着从自家鱼塘打来的鱼,敲锣打鼓来到中队,慰问官兵。

  2010年6月25日,官兵们步行10多公里,到寨前乡中心村参加资助村上修建的一条水泥路的义务劳动。中午,大雨袭来,官兵们只好躲到村民房檐下避雨。施工单位临时在附近旅店联系了房间让官兵休息,可官兵们怕弄脏客房,无一走进旅店,一个个抱着工具挤靠在屋檐下。

  乡亲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快把武警战士拉到家里去吧!”随着一位乡亲的喊声,乡亲们纷纷冒雨涌上前,将官兵往自己家里拉……

  做红军传人,领时代新风

  桂东县位于罗霄山脉深处穷乡僻壤,属国家级贫困县,中队营院设施十分简陋。

  近些年来,为改变营区面貌,中队坚持不向政府伸手,自己动手解决困难。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官兵们利用休息时间,从县城拆迁工地拣回废砖2.6万块,从河里捞沙475立方米,自砌围墙460米,平整铺设营院地面80余平方米。

  为了改善官兵生活,官兵们在河滩上开垦荒地,养猪种菜,年产蔬菜上万公斤,出栏生猪15头,产鸭、鹅百余只。

  与此同时,中队官兵又把积极支援驻地经济建设、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

  2002年,桂东全县实施“村村通”电网改造,由于全县各乡镇地处崇山峻岭,埋设电杆、架设电线工程难度极大。施工单位找到中队求援,并提出给5万元赞助费。未料中队爽快答应,表示坚决支援老区电网工程建设,报酬却分文不龋

  18名官兵来到施工现场,人抬肩扛,艰难地将重达400多公斤、长约10米的电线杆一根一根抬上山,再在陡峭的山坡上一根根地竖立起来。看着挥汗如雨的官兵们疲惫的样子,一直在观望的当地群众深受感动,纷纷自动加入到施工队伍中来。全村14根电线杆的施工任务,只2天就完成了。

  近10年来,中队先后投入兵力上万人次支援当地重点工程建设,资助村民修筑“爱民路”50公里,开垦荒山50余亩,清理淤塞河渠2000余米,植树8000余棵。

  中队还派出官兵相继对全县20多个偏远贫困自然村进行摸底调查,指导各村制订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实行中队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到人,以科技下乡、帮工帮料、捐款捐物等形式,积极投身脱贫致富攻坚战,先后帮助村民修建塑料蔬菜大棚12座,使8000余户村民成功脱贫。

  在离中队不远的沤江边上,居民们常年倒掉的垃圾堆成了“小山”,原本清澈的江水日渐污浊。中队官兵来到河边,连续3天,肩挑手拎,搬走了“垃圾山”。可好景不长,江边又“长”出“小山”,官兵就再次来到江边,默默将“小山”搬走。

  官兵的文明举动,终于感动了市民。不久,江边立起一块警示牌,上书:“你不经意的不文明行为,武警官兵就要付出百倍的汗水!”

  从此,江边的垃圾山再未出现。

  如今,在桂东县形象宣传画册上,人们会看到武警战士的风采;在桂东县城最繁华街区宣传橱窗里,武警战士的形象被镶嵌在最醒目的位置……一个仅有30多人的武警中队,已然成为桂东人民心中最亮丽的精神名片。
今天(12/13日星期五) 明天(12/14日星期六) 后天(12/15日星期日)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低温-15℃~高温-6℃ 低温-13℃~高温-6℃ 低温-16℃~高温-5℃ 低温-18℃~高温-7℃ 低温-21℃~高温-9℃

<3级

<3级

<3级

<3级

3-4级转<3级
四平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