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朔州天气 > 朔州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关于印发《2011年山西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2011-04-13 来源:金农网

  各市、县(区)农委:

  为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切实做好2011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现将2011年山西省小麦玉米重大病虫害以及蝗虫、草地螟和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病虫害监测力度,强化应急防控机制,推进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将各项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降低病虫危害损失,确保今年我省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附件: 1.2011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2011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3.2011年蝗虫、草地螟防控技术方案

  4.2011年马铃薯晚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2011年山西省小麦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早春小麦病虫基数,结合省气象台春季天气预报及麦田生态条件等有关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1年我省小麦病虫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病虫发生面积约3000万亩次。为做好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小麦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与防治策略

  (一)防控目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将小麦条锈并白粉并纹枯并病毒并小麦红蜘蛛、小麦吸浆虫、穗期蚜虫、地下害虫等主要病虫防控处置率达到90%以上;病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占防治面积的15%以上,其中高产创建示范片、病虫防控示范区全部实现专业化统防统治;扩大生态治理示范与推广面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二)防治策略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对麦田病虫动态监测,采取以农田生态系统控制为中心,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基础,配合施用生物制剂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经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为补充的技术路线,有效控制麦田重大病虫危害。防治中要严格掌握防治指标和天敌利用指标,加大农业生物防控和统防统治力度,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做到科学用药,把小麦病虫草鼠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确保小麦生产安全。

  二、主要技术措施

  (一)重点防控对象

  病害:小麦锈并白粉并纹枯并黑穗并全蚀病等;

  虫害:小麦红蜘蛛、小麦蚜虫、小麦吸浆虫、地下害虫等;

  草害:播娘蒿、婆婆纳、荠菜、麦家公、节节麦、野燕麦等

  小麦不同生育期重点防控对象:返青拔节期重点查治麦蜘蛛、地下害虫,麦田杂草,挑治麦蚜、白粉病;孕穗期以防治吸浆虫、麦蚜、纹枯并白粉病为主;穗期以防治锈并白粉病和麦穗蚜为主,预防赤霉玻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农业生态防治技术各麦区应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特点,加强麦田管理,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和植物残体,实施苗期滚压、耙耱,适期中耕锄草、浇水、追肥等措施,加大生物肥和生物调节剂用量,促进麦苗由弱转壮和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衍,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同时要加强灌水管理,浇水时不可大水漫灌,麦蜘蛛重发区,在浇返青水时要用竹竿拨动麦苗,把麦蜘蛛震落到水中杀死。

  2、物理防治技术利用光、波、色、味四种诱杀方式控制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害虫。在棉铃虫、麦叶蜂重发田,可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按每盏灯控制45-60亩面积进行布灯,并于每晚8时开灯到次日早6时关灯,收集并深埋所诱成虫。麦蚜迁飞扩散期,可在麦田均匀安插黄板,利用害虫的趋性防治蚜虫、潜叶蝇、蓟马等害虫。

  3、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应用苦参碱、多抗霉素、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小麦病虫害。具体可用0.3%苦参碱300倍液防治麦蚜、麦蜘蛛等害虫;3%多抗霉素800-1000倍液防治小麦白粉病;5%井冈霉素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玻

  4、化学防治技术

  (1)麦田化学除草防治最佳时间在小麦返青至拔节前。防治播娘蒿、婆婆纳、荠菜、离子草、麦家公等阔叶类杂草,可选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每亩10克-12克或75%苯磺隆干悬浮剂每亩1克,对水30-50千克喷雾;也可选用72%2,4-滴丁酯乳油每亩50毫升,对水40-50千克喷雾。特别注意:使用2,4-滴丁酯时必须使用专用器械,同时喷药时应注意防止药液漂移到其他作物上,以防产生药害。防除雀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恶性杂草,除人工拔除外,可亩用30克/升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世玛)25-30毫升加专用安全剂,对水30-40千克均匀喷施;防除野燕麦,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40-50毫升,对水30千克均匀喷施。施药时应注意:在正确选择除草剂种类的基础上,严格掌握用药量、最佳施药时期以及施药的温、湿度要求,一般平均气温稳定在10℃时使用除草剂效果好,低温影响药剂的发挥同时也容易引起药害。施药时除草剂要随配随用。

  (2)小麦红蜘蛛防治 当麦蜘蛛尺行长达到200头时,选用炔螨特、哒螨灵或阿维菌素等药剂喷雾防治。注意把握好首次用药时间并喷匀打透。

  (3)小麦吸浆虫防治 蛹期与成虫期防治相结合。抓住吸浆虫化蛹盛期(我省南部四月中旬),对每10×10×20cm3虫量2头以上麦田,当幼虫上升到土表化蛹后,选用毒死蜱、甲基异柳磷等按要求的剂量拌细土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或用毒死蜱、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拌细土,均匀撒施于土表,药后浇水可提高药效。如错过蛹期防治,要在成虫期(小麦齐穗、扬花前)补治:当成虫羽化初期10网复次捕到成虫10~25头,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3头成虫时,选用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乐果等按剂量喷雾;也可用敌敌畏拌适量麦麸或细土在傍晚均匀撒于田间熏蒸。

  (4)麦叶蜂防治 防治适期应掌握在三龄幼虫前,亩选用20%敌百虫可湿性粉2500-30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4000-6000倍液喷雾防治。

  (5)麦蚜、黄矮病防治拔节前当百茎蚜量达到200头,扬花期百株蚜量达500头、益害比大于1:500时,选用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等药剂按要求剂量喷雾防治,在控制麦蚜为害的同时,减轻黄矮病发生。黄矮病发生时,用叶面肥与抗病毒制剂喷雾防治。

  (6)白粉病防治当田间病茎率达到15%时,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每亩用有效成分8-1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亩50-100克;或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50公斤喷雾。

  (7)条锈病防治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工作要采取"带药侦查"的办法,"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及时封锁发病中心,防止病情扩散蔓延。当大田病叶率达0.5%-1%时立即进行普治,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35克,或20%三唑酮乳油45-60毫升,加水喷雾防治,重病田要进行二次喷药,喷药要细致周到,保证足够水量。

  (8)小麦纹枯病防治当麦田平均病株率达10-15%时开始防治。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克对水40千克喷雾防治,注意施药时要使植株下部充分着药,以确保防治效果。

  在小麦病虫化学防治中,应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在掌握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的基础上,采取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混合使用,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小麦返青拔节期选用杀螨剂、杀菌剂和抗旱剂混合使用;孕穗期和灌浆期用杀菌剂(三唑酮或多菌灵)、杀虫剂(吡虫啉或啶虫脒)与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混合施药,有效控制锈并白粉并纹枯并病毒并吸浆虫、麦蚜、粘虫等多种病虫危害的同时,增强小麦抵抗病虫及干热风能力。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利用自然天敌,选择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农药品种与剂型。

  2011年山西省玉米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

  玉米是山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其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全省粮食的安全。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近年我省玉米病虫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及时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对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意义重大。根据省植保站组织专家会商预测,2011年玉米病虫害继续呈严重发生态势,程度重于2011年,预计发生面积4400万亩次。为做好2011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危害损失,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与防控策略

  (一)防控目标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将小地老虎、玉米螟、粘虫、玉米丝黑穗并玉米红蜘蛛等病虫的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病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比上年提高10%以上,扩大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面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配合全省"玉米丰产增粮计划"的实施,从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出发,以抗病虫品种为基础,以健身栽培为目的,充分发挥玉米自身的抗病性、抗虫性和抗逆能力,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加大物理、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对玉米病虫的无害化治理,确保玉米生产安全。

  二、主要技术措施

  (一)防控重点

  不同区域的防控重点:中北部春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玉米叶螨、玉米蚜、双斑萤叶甲、地下害虫、大、小斑并玉米丝黑穗病;南部夏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棉铃虫、玉米叶螨、玉米蓟马、矮花叶病毒病等

  不同生育期的防控重点:播种期做好药剂拌种,预防丝黑穗、瘤黑粉、地下害虫发生;苗期至大喇叭口期重点防控地下害虫、玉米蓟马、玉米螟、粘虫、玉米叶螨和病毒并瘤黑粉病;灌浆期前后重点防控玉米螟、棉铃虫、玉米叶螨、大(小)斑玻

  (二)主要防治技术

  1、农业生态防治技术

  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主要病虫为害种类,因地制宜地选用抗(耐)病品种,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防止病害的流行蔓延。4月底前集中处理田间、地头及场院秸秆,压低玉米螟基数,控制玉米螟为害。结合田间管理,在红蜘蛛发生初期及时将玉米底部有螨叶片摘除,对黑粉(穗)病发病株在未散苞前及时割除,将有螨叶片和病瘤、病穗装入袋中带出田外深埋。在大(小)斑病发生期,摘除下部病叶,及时并垄玉米植株,加强通风,控制病害流行。

  2、物理防治技术

  (1)灯光诱杀 田间设置佳多频振杀虫灯诱杀玉米螟、地下害虫及小地老虎成虫,每盏灯可控制面积60亩左右。每晚8点开灯到次日6点关灯,每天早晨收集袋内虫体,将诱杀的害虫彻底杀死后深埋,挂灯时间从5月上旬至8月中旬止。

  (2)性诱剂诱杀 一、二代玉米螟成虫发生期,每亩放置诱盆4个,盆内加水至2/3处,并加入少量洗衣粉,水面上方1~2cm处用铁丝悬挂玉米螟性诱剂1枚。每3天清理一次虫尸,并及时加水,诱盆设置高度在120厘米左右。

  3、生物防治技术

  (1)BT和白僵菌防治玉米螟 在一代玉米螟幼虫发生期,亩用每克含100亿个孢子的Bt200毫升,或每克含90-100亿个孢子的白僵菌粉250克,加细砂5公斤制成颗粒剂,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于心叶内。另外,还可以在4~5月玉米螟羽化前用50~100亿个/克白僵菌粉剂或Bt粉剂,每立方米喷100克封垛,降低越冬幼虫存活率。

  (2)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在玉米螟重发生区,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在一代卵始盛期(成虫羽化率达15%)和盛期(一般距第一次放蜂7天左右)各放一次赤眼蜂。每亩放蜂2次,第一次放7000头,第二次放8000头,每亩放3点,在点上选择健壮玉米植株,在中部的一个叶面上,沿主脉撕成两半,取其中一半放上蜂卡,沿茎秆方向轻轻卷成筒状,然后用线订牢。

  4、化学防治技术

  (1)播种期种子和土壤药剂处理:

  种子处理:地下害虫发生为害较重的地块用4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拌种。丝黑穗病重发区可选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

  土壤处理:地下害虫重发区在播种前选用3%辛拌磷颗粒剂,每亩2公斤,对细土40~50公斤,播前浅耕时随犁施入垄沟,或随撒随犁施于土壤中,防治地下害虫的为害。

  (2)小地老虎的防治:缺苗率在10%以上的地块,可选用40.7%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围绕玉米苗进行根部点滴防治,以药液渗入土中为宜。

  (3)玉米螟的防治:在玉米螟卵孵化率达到30%时喷洒Bt制剂。心叶末期撒施Bt或辛硫磷颗粒剂灌心,或使用氯氟氰菊酯喷雾。玉米授粉后剪去果穗顶部花丝和苞叶,可用敌敌畏滴灌花丝。

  (4)粘虫的防治:在幼虫三龄期,心叶出现半透明小斑点时喷药防治。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每亩喷施40~50kg;25%灭幼脲三号胶悬剂,每亩30~40g,兑水40~50kg,喷雾防治。

  (5)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在心叶至抽丝期的发病初期,叶面喷施多菌灵、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烯唑醇、戊唑醇等药剂,视发病情况7-10天喷1次,共喷2-3次。

  (6)玉米红蜘蛛的防治:叶螨点片发生时,应立即进行防治,可选用阿维菌素、炔螨特、哒螨灵等喷雾或相互进行合理混配喷施,同时加入1%尿素水,可起到恢复叶片、提高防效的作用。可推广高杆喷雾器或烟雾机高效治螨技术。

  (7)除草技术:在播后芽前土壤处理,亩用40%乙.莠水悬浮剂150~250毫升,加水40~60公斤,进行地面喷雾;玉米出苗后,在杂草3-5叶期,使用4%烟嘧磺隆乳油75~100毫升,加水40~60公斤,用于防治禾本科杂草。

  2011年山西省蝗虫、草地螟防控技术方案

  蝗虫、草地螟是农业生产中的重大病虫,近年来严重威胁着我省农业生产的安全。根据越冬基数调查和春季挖卵情况,结合近年发生态势分析,预计2011年东亚飞蝗夏蝗由于越冬基数和挖卵数量高于近两年,在我省南部运城市的永济、临猗、芮城、万荣等地将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局部有偏重发生趋势。土蝗在大同朔州忻州等市的农牧交错常发区仍偏重发生。一代草地螟幼虫轻发生,但不排除外地虫源迁入,在局部造成偏重发生的可能。为做好蝗虫、草地螟的防控工作,及时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与防控策略

  (一)防控目标 东亚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农田危害;草地螟常发区农田不成灾、不扩散,偶发区农田不造成严重危害。重发生区控制幼虫大规模群集迁移危害。农区飞蝗、草地螟应急处置率达到90%以上,土蝗应急处置率达60%以上,防治效果达85%以上,粮食作物为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经济作物为害损失控制在10%以内。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发生面积的40%以上。

  防控策略 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按照"早发现、早防控、早扑灭"的原则,采取"源头治理与分区控制相结合,综合防控与应急防控相结合,群众防治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结合"的防控措施,飞蝗的防治策略为"狠抓夏蝗、控制秋蝗";土蝗的防控策略为:"挑治为主,普治为辅,巧治低龄,控制在扩散为害前"。草地螟的防控策略为:加强虫源地发生动态的监测力度,抓住防治关键时期,实行分区治理,采取灯光诱杀与除草灭卵相结合,幼虫防治与药带封锁相结合,群众防治与应急防治相结合的措施,以幼虫防治为重点,成虫诱杀为补充,打好"阻击外地虫源,控制本地虫源及围歼暴发区"三大战役。

  二、防控重点区域

  东亚飞蝗:重点防控区域为永济、临猗、万荣等蝗区。

  农区土蝗:重点防控区域为北部大同市火山群丘陵山区的大同、阳高、天镇、浑源;朔州市洪涛山沿线和金沙滩区域的怀仁、山阴、平鲁以及忻州市滹沱河流域的原平、定襄、代县、忻府、繁峙等蝗区。

  草地螟:重点防控区域为北部大同市的南郊区、阳高、天镇、大同、浑源;朔州市的平鲁区、朔城区、怀仁、应县、山阴;忻州市的神池、保德、五寨、岢岚、偏关、定襄、代县等区域。

  三、防控任务

  东亚飞蝗:防控任务35万亩次(夏蝗20万亩,秋蝗15万亩)其中生态防控8万亩,生物防控2万亩,化学防控25万亩。

  农区土蝗:防控任务425万亩,其中化学防控290万亩、生物防控15万亩,生态防控120万亩。

  草地螟:防控任务200万亩,其中除草灭卵50万亩,灯光诱杀20万亩,化学防控130万亩。

  四、防控技术

  (一)蝗虫

  1、防控适期与指标 飞蝗密度在5头/m2以下和土蝗密度在20头/m2以下的中低密度发生区、湖库水源区和自然保护区,重点实施生物防治;飞蝗密度在5头/m2以上和土蝗密度在20头/m2以上的发生区,重点实施化学应急防治。飞蝗防治适期为3龄和4龄盛期,防治指标为0.5头/m2;土蝗防治适期为3龄和4龄盛期,防治指标为5~10头/m2。

  2、生态治蝗 飞蝗孳生地要推广生物多样性生态控制技术,开展植树造林或种植芦笋、花生大豆、苜蓿等蝗虫非喜食作物,改造蝗区生态条件,破坏蝗虫孳生环境,降低暴发频率。在土蝗常年重发区,通过垦荒种植,减少撂荒面积,实施春秋精耕细作等措施破坏土蝗适生环境,压低虫源基数,减轻发生程度,达到控制蝗虫种群的目的。

  3、生物防治 主要在中低密度发生区,使用100亿孢子/毫升绿僵菌油悬浮剂50~80g/亩,搅拌均匀后进行超低容量喷雾。也可使用蝗虫微孢子虫或与昆虫蜕皮抑制剂混合进行防治。

  4、化学防治 在飞蝗平均密度5头/m2以上、土蝗平均密度20头/m2以上大面积发生的区域,要及时组织应急专业防治队,开展统防统治。可选用45%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0.4%锐劲特乳油1000倍液,或25%快杀灵乳油2000倍液,应重点推广地面应急防治超低容量喷雾技术。

  (二)草地螟

  1、生态防治 对越冬区,实行秋耕冬灌春耙,破坏越冬场所,降低来年虫源基数。

  2、诱杀成虫 在草地螟常发生区域和外来虫源迁入地,要在4月初提前安装固定或流动式频振杀虫灯,及时诱杀草地螟成虫,降低虫源基数,减少田间落卵量。灯应安置在视线开阔,周围无遮挡物,种植玉米、豆类、向日葵、苜蓿等蜜源植物较丰富的场所。安装间距为300~500m,安灯高度为以灯底高出周围作物20cm为宜,开灯时间为晚20时~5时为宜。

  3、除草灭卵 成虫产卵后,在卵孵化前结合农事集中对田间、地埂和夹荒地的杂草进行中耕除草灭卵,将除掉的杂草带出田外集中深埋处理。在幼虫已孵化的田块,一定要先打药后除草,避免幼虫集中向农作物转移为害。

  4、喷施药带,阻止迁移 草地螟严重发生区域,为有效阻止大量幼虫向农田或未受害区域迁移,可实施挖沟、盖膜、打药带、防止扩散危害。

  5、化学防治 对草地螟的防治适期要掌握在幼虫3龄前(即卵始盛期后10天左右),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快杀灵乳油1500倍液。田间虫量低时,可选用Bt乳油600倍液喷雾防治。田间大面积幼虫发生时,要及时组织应急专业防治队进行统防统治防治,药剂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20%三唑磷乳油等。

  2011年山西省马铃薯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

  马铃薯是山西省的主要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和小麦。由于生产中长期沿用传统的种植模式,病虫防治方法不科学,管理粗放,品种退化,导致马铃薯病虫在我省的发生逐年严重。根据我省植保专家会商预测,结合马铃薯病虫历年发生规律和省气象台发布气候预测等因素分析,预计今年马铃薯病虫发生面积650万亩,其中马铃薯晚疫病在北部丘陵山区为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50万亩;马铃薯28星瓢虫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00万亩。为有效控制马铃薯病虫,确保马铃薯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策略和目标

  通过采取以推广抗病品种、脱毒种薯为基础,以种薯处理和化学药剂应急防控为重点,以健身栽培人工防治为补充的全程综合防控技术。将马铃薯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

  二、主要防控技术

  (一)选用脱毒抗病优良品种

  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性有很大差异,生产上应因地制宜推广种植抗(耐)病性较强的品种,如晋薯系列(11号、13号、14号、15号)和冀张薯8号等品种。病害发生区要注意选用脱毒种薯,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田要与大田相距2.5千米以上,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单打单收。

  (二)农业防治技术

  1、高垄栽培技术

  通过起垄栽培多层结薯达到马铃薯高产优质的目的,同时避免或减少田间积水,降低薯块带菌率。

  2、栽培防病技术

  适时播种,合理轮作,尽量避免与茄科类、十字花科类作物连作或套种。合理密植,及时中耕除草,现蕾期控制徒长,保持通风透光,降低田间小气候湿度,减少发玻

  3、人工捕捉成虫

  利用28星瓢虫假死性敲打植株使其坠落,收集灭之。人工摘除28星瓢虫卵块,集中处理,减少害虫数量。

  (三)化学防治技术

  1、种薯处理技术

  ①选切薯种。剔除病薯,选用无病种薯,提倡小整薯播种。切种应在播种前2-3天进行,切块大小以30-50克为宜,每个切块至少要带1-2个芽眼。切薯时准备2-3把切刀,置于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中浸泡消毒,每隔一段时间换一把,遇并烂薯应将其剔除,同时更换切刀,以防止病菌传递感染。

  ②药剂浸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制作消毒水对种薯进行浸种消毒,以防治马铃薯疫玻每公斤种薯用50毫克硫酸铜浸泡10分钟防治马铃薯环腐玻用35%福.甲(立枯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用50%异菌脲(扑海因)0.4%溶液浸种5分钟防治马铃薯立枯丝菌核黑痣玻

  ③药剂拌种。用68%吡虫琳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防治马铃薯蚜虫,以减轻病毒病的传播和28星瓢虫的危害。用50%辛硫磷乳油20毫升加水2公斤拌种15公斤,或用48%毒死蜱乳油10毫升加水1公斤拌种10公斤,堆闷3~5小时后播种可防治地下害虫。用35%甲霜灵拌种剂按种薯重量的0.4%进行拌种,或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薯重量的0.3%进行拌种,以防马铃薯疫玻用草木灰拌种后立即播种,防治马铃薯黑茎玻

  2、喷雾防治技术

  ①防治地下害虫。播种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0.25Kg兑细土30Kg拌均撒入栽植穴内,先浇水,待药液渗下后栽入种薯;苗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0.2公斤,喷在5公斤碾碎炒香的棉籽饼或麦麸上;或用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拌棉籽饼5公斤(或铡碎的鲜草)在傍晚撒到幼苗根际附近,每亩撒1.5~2.5公斤。生长期地下害虫严重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30%敌百虫乳油500倍液或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

  ②防治马铃薯疫玻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并对病穴处撒石灰消毒,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喷洒代森锰锌、甲霜灵、甲霜灵锰锌等药剂500倍液进行预防处理。对已发生田,交替使用上述药剂进行2-3次喷雾防治。

  ③防治豆芫青、28星瓢虫。发现成虫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DDV乳油500倍液或21%增效氰.马乳油(灭杀毙)6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10%溴.马乳油1500倍液或10%菊.马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5000倍液等喷药防治。交替使用10天喷1次,连喷3次。叶背也要喷到药液,以防害虫漏网。

  ④防治病毒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喷洒24%混脂酸.铜(毒消)水剂700倍液,或20%吗啉胍.乙铜(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吗啉胍.锌(病毒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菌毒.吗啉胍(克毒灵)水剂500倍液,且隔10天左右再喷一次。

  ⑤防止软腐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对病穴处撒石灰消毒。对全田喷洒10%恶醚唑(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47%春.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⑥防治马铃薯炭疽玻发病初期用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25%溴菌晴(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咪鲜胺(施保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四)收获与贮藏期病害预防技术

  马铃薯收获前一周进行杀秧,把茎叶清理出地块外集中处理。选择晴天收获,避免表皮受伤。入窖前剔除病薯和有伤口的薯块,在阴凉通风处堆放3天。贮藏前用硫磺熏蒸消毒贮窖,也可用15%腐霉利.百菌清复合烟剂或45%消菌清烟剂。贮存量控制在贮窖容量的2/3以内。贮藏期间加强通风,温度不低于4℃,湿度不高于75%。
今天(12/13日星期五) 明天(12/14日星期六) 后天(12/15日星期日)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低温-14℃~高温-5℃ 低温-14℃~高温-4℃ 低温-14℃~高温0℃ 低温-13℃~高温1℃ 低温-15℃~高温0℃

3-4级转<3级

3-4级转<3级

3-4级转<3级

<3级

<3级
朔州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