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苦瓜何日“苦尽甘来”?
2011-07-13 来源:顺畅网
在高明更合镇界村,瓜农罗小强夫妇凌晨3时30分就到田地里摘苦瓜。罗小强说如果去迟了,商贩很有可能就拒收了。 在高明更合镇军田村,瓜农叶益芳拔起瓜藤,清理腐烂的苦瓜。 在高明更合镇军田村,瓜农陈玉华在清理因滞销烂在瓜藤上的苦瓜。 腐烂的苦瓜。
核心提示:
“大量收购苦瓜,每斤8毛钱。”昨日上午,瓜贩在高明区更合镇高村开出“高价”收购苦瓜。苦瓜从原来的每斤5分钱上涨至8毛钱。但瓜农并未因此露出笑脸,因为此时他们手中已经没有苦瓜可卖。他们叹气说:“苦瓜丰收时怎么就那么便宜啊?”
今年高明区更合镇1000多亩苦瓜亩产创历史新高,可丰产并未丰收,瓜农并没有从中获益,他们像年初三水大白菜的种植户一样,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低价收购,以致大量苦瓜烂在田头,无人问津。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现象重演,让苦瓜变成瓜农心中的“甜瓜”?高明区相关部门对于未来已经有了规划,并开始行动。
调查:
苦瓜烂在地头
瓜农苦在心头
作为佛山主要的蔬菜种植区,今年高明苦瓜的种植面积约2500多亩,仅更合镇就有1000亩左右。良好的天气,让今年苦瓜亩产增加不少,可持续走低的价格却令当地菜农始料不及,苦不堪言。
“苦瓜今年增收至少四成,可农民更苦。”6月22日,当佛山日报记者来到瓜农李兴友农田时,今年50多岁、皮肤黝黑的他很无奈地说,几乎没人来收购,即使来了一个瓜贩,每斤收购价也在1毛钱左右,最低的时候只有5分钱一斤。“1亩多的苦瓜只卖了500多元,连成本都拿不回来。”
今年75岁的陈家长至今仍记得,6月10日凌晨6时,当他辛辛苦苦与家人在田地里摘完苦瓜,将两个装着超100斤重苦瓜的大筐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吃力地来到村前大树下时,菜贩正准备开车离开。陈家长央求他把瓜收下,瓜贩开价:“全部3元1后经一番讨价还价,最终100多斤苦瓜以5元成交。拿着收过来的5元钱,陈家长摇头叹气:“哎……能卖出去就好了,起码比烂在地里好吧。”
面对苦瓜大面积的滞销,尽管高明区及更合镇两级政府把这一消息放到网上,希望吸引外地的采购商过来;同时也联系本地的采购商,但收效甚微。广佛都市网、佛山日报社还组织热心的50名网友前去买瓜,但同样也是杯水车薪。
而与高明瓜农的忧心忡忡不同,中南批发市场的苦瓜贩子则表情淡定。6月22日10时许,中南农产品交易中心的西一区上,卖苦瓜的黄女士告诉记者,其进的苦瓜分成两等,外地便宜的卖7毛一斤,本地贵的卖9毛,从中赚取2毛一斤的差价。据她介绍,本地苦瓜来自高明、三水一带,而外地苦瓜大多来自阳春、徐闻等。
22日下午4时,在位于南海的东二市场,卖苦瓜的摊子不多,加起来就5家。其中一家摆出了醒目的牌子“苦瓜1.3元/斤”。看店的陈女士介绍,她的苦瓜是本地瓜,从和顺那边进货,自己直接过去收,拿货价也要8毛一斤。
当得知高明苦瓜的价格便宜时,陈女士称更愿意在周边进货,“那么远,过去的成本也高埃”23日早上,记者在禅城普君市场看到苦瓜的标价每斤分别为1.5元和1.8元,大多店主反映其苦瓜为本地瓜,是自己直接到和顺向农户收购,和顺这边价格虽然高点,但路途近。
中南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常务副总经理邝巨明介绍,目前韶关市南部翁源县产的苦瓜,每天进货量超过中南市场苦瓜总量一半,超过1000吨,但收购价格却是每斤1毛钱。“市场有几个流动商贩长期从高明收购苦瓜、白瓜等农产品。”邝巨明说,尽管高明苦瓜的收购价近来维持在每斤2~3毛钱的水平,但与翁源县苦瓜相比,价格上难免缺乏竞争力。“两地的苦瓜无论在外观还是口感方面差别都不大,本地瓜性价比并不高。”
现在,苦瓜的逐渐减少让到当地收购的商贩多了起来,苦瓜价格每日涨高,可成熟的苦瓜大多已烂在地里,以往令高明农民发家致富的“甜瓜”变成“苦瓜”,农民“蚀本了”。
根据高明区农林渔业局农业管理科的初步统计,今年各种农资价格上涨,尿素、除草剂、杀虫药等价格跟2010年相比提高10%左右,让种植成本大增。“今年苦瓜的种植成本每亩约1000元左右,按目前销售的情况看来,每亩损失超400元。”农业管理科相关负责人关永邦说。
原因:
瓜农盲目大种植上市集中价格贱
苦瓜大面积滞销,对于高明区更合镇当地所有苦瓜农来说,还是多年来头一遭。作为蔬菜的主要种植区,高明苦瓜是其主打的蔬菜品种之一。为何种了这么多年都可以卖出去的苦瓜,偏偏在今年就滞销了呢?
连日的采访,高明区更合镇苦瓜农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年不见瓜贩上门,我都不知道到哪里去卖苦瓜。”缺乏市场信息的他们,失去瓜贩这“救命草”后,变得束手无策。“村民的苦瓜烂在地里,主要是没人收购。”高明区更合镇高村村委会书记陈海红说。
与瓜农相比,更合镇当地长期收购蔬菜的商贩也好不了多少。“瓜农日子不好过,我们商贩的日子也难啊!收购一车蔬菜到城区批发随时会亏本。”高明区更合镇商贩李达强告诉记者,利润太小,商贩宁愿坐在家里休息,“做不好的会连油费都挣不回来的。”
就在本月7日,李达强在当地以每斤2毛钱的价格收购了3000多斤苦瓜及白瓜;当他第二天欢欢喜喜的开着货车来到城区莲花市场批发给零售商时,发现市场积存的蔬菜太多了,批发价格刚开始每斤3毛钱,后来降到2毛钱,最后的300斤更是以1毛钱成交。
“当天连油费都挣不回来,更别说是人工了。”回忆起当天的情形,李达强仍心有余悸。也就是从那天开始,他停止了收购当天的蔬菜。“坐在家里至少不会亏油费。”李达强说,运输成本过高导致苦瓜销售难。
同样因为油费上涨,外地的客商并不愿意来到位置偏远的更合镇收购苦瓜。日前,来自禅城的瓜贩黄明(化名)正在明城镇崇步附近收购苦瓜等蔬菜,因为价格相同,他不愿意到更远的更合镇收购苦瓜。“一来一回,油费都花掉100多元,现在差价这么少,挣的钱都给油站了。”
而在禅城区从事餐饮行业的网友黄庆潮则表示,出现苦瓜滞销主要是农民对市场信息的不了解。“城区市场的苦瓜价格是比较高的,需求也比较大;如果农民能把瓜载出去销售,不但能卖出去,价格也有保证。”
采访中,也有少部分的农户向记者抱怨政府对瓜农的种植指导不够,导致销售出现困难。但更合镇农林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何桂全则表示,事实上政府今年年初就向农户建议,到6月份再播种苦瓜,在淡季上市销路更好。
“去年底及今年初,更合镇在各村委会召开农技培训班时,就告诉瓜农最好错峰种植,但农民们因为去年苦瓜价格好,并不听指导,全都提前半年种植。”何桂全说,部门还专门印发材料分发到各村委会,希望瓜农错峰种植,可并未收到效果。
今年苦瓜销路不畅,在当地农业部门看来,是综合原因导致的。高明区农林渔业局农业管理科相关负责人关永邦分析说,产品同质化导致供应市场的蔬菜供大于求、农户“单打独斗”使得抗风险能力太低、流通不畅导致产品滞销、品牌度不高让蔬菜附加值低等,最后导致苦瓜大面积滞销。
关永邦介绍,今年良好的天气让高明苦瓜亩产至少增加3成,但也就是因为天气的影响,让多个地方的苦瓜集中上市,苦瓜市场饱和。往年,海南的苦瓜在3月~5月上市;4月~6月,湛江、阳江、珠三角的苦瓜也先后上市。但今年受气候影响,粤西苦瓜推迟上市,和珠三角的苦瓜碰在一起,加上珠三角本身单产的提高,苦瓜市场就供过于求。
“苦瓜收购价不高,关键是整个蔬菜的价格比较低。”关永邦表示,高明种了几十年的苦瓜,今年遭遇最严重滞销,的确需要反思。
出路:
抱团合作抗风险集约经营战市场
关永邦说,,高明区表示下阶段将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引导农民合理种植。“按照计划,高明区将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主业。”他表示,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从而提高菜农的抗击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针对目前高明部分蔬菜流通难,集中在本地销售的情况,高明区将在杨和镇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吸引更多的外来商贩进驻。“商贩多了,蔬菜必然比现在好卖。”
而此前,佛山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同样表示,政府可以引导他们通过组建合作社的模式,让这些小农户集中起来,通过专业组织可以预测市场,也能够很好地协调市常
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郑晓明认为,高明苦瓜出现滞销现象,这是农民靠感性经验耕作的必然结果。“看到什么好卖,就种植什么,这是没有规划的。”郑晓明表示,珠三角的蔬菜靠近市场,有运输之便,加上行情好,农民们习惯于漠视市场变化,“以为种什么就能卖什么。”
正是缺乏对市场的了解,让农民吃亏。郑晓明表示,正常情况下农产品的市场容量有一个度,短时间产量激增就会打破供求平衡。而长期以来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与统一大市场的矛盾,导致种植面积扩大、结构失衡、集中上市、产品滞销。
为此,郑晓明表示,菜农不应只是负责种,还需要借助外部信息去判断,要有相应的预期。“不了解市场信息而盲目种植,丰产不丰收就永远在农民身上出现。”郑晓明表示,农户可通过政府部门或者合作社等了解市场走向,合理种植,避免出现丰产不丰收。这就要求政府提前将准确的信息发布给农户,并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同时,要对市场形势进行预判,一旦发现市场可能出现饱和或滞销,应引导农户进行应变,尽可能减少损失。
广东省蔬菜产业协会研究员李乃坚认为,菜贱伤农的根源在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是要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提高蔬菜产业的集约化经营是个大方向,引导散户向大户、向农企靠拢,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做法。”李乃坚说,目前可依托资本与劳动集中,尽量降低散户无法承受的交易成本,同时可以借助龙头企业的带动,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道路。比如说,当地政府可通过引入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而农民加入到合作社中,实行保底价收购,实现丰产丰收。
李乃坚说,地方政府不宜过多地干预市场,其主要任务应是营造一个低交易费用的市场环境,努力降低蔬菜流通环节成本,降低税费,并取消不合理的收费。
■记者手记:
既要埋头种地也要抬头看路
起早贪黑的劳作,明明是丰收在望,结果却是瓜贱伤农。连日深入高明更合农村采访,看到被丢弃的苦瓜成堆,瓜地上一个个成熟的苦瓜烂在地里……让记者震惊,也让记者心酸。
正因如此,当地农民们说,种了几十年的苦瓜,以前觉得苦瓜很“甜”,能给家庭带来收入,没想到今年真的成了“苦瓜”,种植苦瓜血本无归,农民叫苦不迭。
导致今天的结果,瓜农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看到去年好卖,我就今年多种点。”目前市场需求对农户种植之间的联系匮乏,其中一些农民,尤其是年龄大者,往往抱着这种心理:“我种这么多年的田,还用别人教吗?”不少单打独斗的农民说,自己从未了解市场,凭以往的经验来决定种植规模。
这一切,无不表明当前市场牵引,政府指导,协会运筹,公司承头,农户分担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经营体系显然尚未形成,各个节点缺乏粘合力。
“滞销”事件的不时发生,透露出的是当今地方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开拓市场力度有待加大、品牌培育不够……
令人期待的是,今年5月高明区启动了“智慧农业”。根据高明区公布的《“智慧农业”发展实施方案》,未来5年高明区将通过建立起智能化农业硬件设施、农讯通信息平台、智慧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智慧农业”网络服务平台和发展智慧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等举措,逐步实现农业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智能化、产业化、现代化、生态品牌化方向发展。
期望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种植户不仅考虑市场需求来种植,更能借助网络等方式进行主动的宣传;而农业部门加快产业化的发展,让龙头产业承担更多的市场风险,避免农产品滞销和价格大幅波动问题,不再像瘟疫一样年复一年地“发作”和上演。
【链接】
菜贱伤农事件:
1
2007年4月,高明区更合镇甘蔗的种植超过3000亩,全镇的甘蔗产量达到13000吨,可已进入全面的收获期时,一直看不到采购商的影子,导致甘蔗滞销;第二年当地甘蔗的种植面积急剧减少。
2
2009年5月,南海区“谭边大顶”苦瓜价格持续下降,销售旺季也就1.5~2.5元/斤,几乎是大顶苦瓜的价格底线。
3
2010年1月,冷空气导致气温持续下降,天气寒冷也“冻伤”了高明更合镇砂糖桔种植户的心,当地根本没商贩上门收购砂糖桔,价格持续下跌,果农不得不把砂糖桔整车拉到60公里之外的江门销售。
4
2010年4月,高明更合镇田村,以往让瓜农发家致富的“甜冬瓜”却变成“苦冬瓜”,储藏在田间的50多万斤冬瓜躺在地里无人问津;瓜农即使选择贱卖,田村仍有20多万斤烂在地里。
5
2011年2月,三水大塘近千万斤大白菜到了收割上市季节,可天气回暧叶菜集中上市、民工回流量少菜市需求不旺、油价高较远的菜贩不愿来等多方面造成滞销,1毛钱一斤贱卖都没人要,瓜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烂在田里。
6
2011年4月,三水乐平的韭菜花收购价是近6年来最低,仅1~2毛/斤,不到去年同期的两成。本来韭菜花要卖到1块多才不亏本,低价销售导致菜农亏大本。
7
2011年6月,曾经响当当的南海品牌农产品——大顶苦瓜也遭遇滞销,100斤新鲜大顶苦瓜仅换来200多元,瓜农心里有说不出的苦。
专题策划:佛山日报记者赵相林
专题采写:佛山日报记者麦志华朱伟良实习生岑雪莹
专题摄影:佛山日报通讯员张洲
核心提示:
“大量收购苦瓜,每斤8毛钱。”昨日上午,瓜贩在高明区更合镇高村开出“高价”收购苦瓜。苦瓜从原来的每斤5分钱上涨至8毛钱。但瓜农并未因此露出笑脸,因为此时他们手中已经没有苦瓜可卖。他们叹气说:“苦瓜丰收时怎么就那么便宜啊?”
今年高明区更合镇1000多亩苦瓜亩产创历史新高,可丰产并未丰收,瓜农并没有从中获益,他们像年初三水大白菜的种植户一样,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低价收购,以致大量苦瓜烂在田头,无人问津。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现象重演,让苦瓜变成瓜农心中的“甜瓜”?高明区相关部门对于未来已经有了规划,并开始行动。
调查:
苦瓜烂在地头
瓜农苦在心头
作为佛山主要的蔬菜种植区,今年高明苦瓜的种植面积约2500多亩,仅更合镇就有1000亩左右。良好的天气,让今年苦瓜亩产增加不少,可持续走低的价格却令当地菜农始料不及,苦不堪言。
“苦瓜今年增收至少四成,可农民更苦。”6月22日,当佛山日报记者来到瓜农李兴友农田时,今年50多岁、皮肤黝黑的他很无奈地说,几乎没人来收购,即使来了一个瓜贩,每斤收购价也在1毛钱左右,最低的时候只有5分钱一斤。“1亩多的苦瓜只卖了500多元,连成本都拿不回来。”
今年75岁的陈家长至今仍记得,6月10日凌晨6时,当他辛辛苦苦与家人在田地里摘完苦瓜,将两个装着超100斤重苦瓜的大筐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吃力地来到村前大树下时,菜贩正准备开车离开。陈家长央求他把瓜收下,瓜贩开价:“全部3元1后经一番讨价还价,最终100多斤苦瓜以5元成交。拿着收过来的5元钱,陈家长摇头叹气:“哎……能卖出去就好了,起码比烂在地里好吧。”
面对苦瓜大面积的滞销,尽管高明区及更合镇两级政府把这一消息放到网上,希望吸引外地的采购商过来;同时也联系本地的采购商,但收效甚微。广佛都市网、佛山日报社还组织热心的50名网友前去买瓜,但同样也是杯水车薪。
而与高明瓜农的忧心忡忡不同,中南批发市场的苦瓜贩子则表情淡定。6月22日10时许,中南农产品交易中心的西一区上,卖苦瓜的黄女士告诉记者,其进的苦瓜分成两等,外地便宜的卖7毛一斤,本地贵的卖9毛,从中赚取2毛一斤的差价。据她介绍,本地苦瓜来自高明、三水一带,而外地苦瓜大多来自阳春、徐闻等。
22日下午4时,在位于南海的东二市场,卖苦瓜的摊子不多,加起来就5家。其中一家摆出了醒目的牌子“苦瓜1.3元/斤”。看店的陈女士介绍,她的苦瓜是本地瓜,从和顺那边进货,自己直接过去收,拿货价也要8毛一斤。
当得知高明苦瓜的价格便宜时,陈女士称更愿意在周边进货,“那么远,过去的成本也高埃”23日早上,记者在禅城普君市场看到苦瓜的标价每斤分别为1.5元和1.8元,大多店主反映其苦瓜为本地瓜,是自己直接到和顺向农户收购,和顺这边价格虽然高点,但路途近。
中南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常务副总经理邝巨明介绍,目前韶关市南部翁源县产的苦瓜,每天进货量超过中南市场苦瓜总量一半,超过1000吨,但收购价格却是每斤1毛钱。“市场有几个流动商贩长期从高明收购苦瓜、白瓜等农产品。”邝巨明说,尽管高明苦瓜的收购价近来维持在每斤2~3毛钱的水平,但与翁源县苦瓜相比,价格上难免缺乏竞争力。“两地的苦瓜无论在外观还是口感方面差别都不大,本地瓜性价比并不高。”
现在,苦瓜的逐渐减少让到当地收购的商贩多了起来,苦瓜价格每日涨高,可成熟的苦瓜大多已烂在地里,以往令高明农民发家致富的“甜瓜”变成“苦瓜”,农民“蚀本了”。
根据高明区农林渔业局农业管理科的初步统计,今年各种农资价格上涨,尿素、除草剂、杀虫药等价格跟2010年相比提高10%左右,让种植成本大增。“今年苦瓜的种植成本每亩约1000元左右,按目前销售的情况看来,每亩损失超400元。”农业管理科相关负责人关永邦说。
原因:
瓜农盲目大种植上市集中价格贱
苦瓜大面积滞销,对于高明区更合镇当地所有苦瓜农来说,还是多年来头一遭。作为蔬菜的主要种植区,高明苦瓜是其主打的蔬菜品种之一。为何种了这么多年都可以卖出去的苦瓜,偏偏在今年就滞销了呢?
连日的采访,高明区更合镇苦瓜农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年不见瓜贩上门,我都不知道到哪里去卖苦瓜。”缺乏市场信息的他们,失去瓜贩这“救命草”后,变得束手无策。“村民的苦瓜烂在地里,主要是没人收购。”高明区更合镇高村村委会书记陈海红说。
与瓜农相比,更合镇当地长期收购蔬菜的商贩也好不了多少。“瓜农日子不好过,我们商贩的日子也难啊!收购一车蔬菜到城区批发随时会亏本。”高明区更合镇商贩李达强告诉记者,利润太小,商贩宁愿坐在家里休息,“做不好的会连油费都挣不回来的。”
就在本月7日,李达强在当地以每斤2毛钱的价格收购了3000多斤苦瓜及白瓜;当他第二天欢欢喜喜的开着货车来到城区莲花市场批发给零售商时,发现市场积存的蔬菜太多了,批发价格刚开始每斤3毛钱,后来降到2毛钱,最后的300斤更是以1毛钱成交。
“当天连油费都挣不回来,更别说是人工了。”回忆起当天的情形,李达强仍心有余悸。也就是从那天开始,他停止了收购当天的蔬菜。“坐在家里至少不会亏油费。”李达强说,运输成本过高导致苦瓜销售难。
同样因为油费上涨,外地的客商并不愿意来到位置偏远的更合镇收购苦瓜。日前,来自禅城的瓜贩黄明(化名)正在明城镇崇步附近收购苦瓜等蔬菜,因为价格相同,他不愿意到更远的更合镇收购苦瓜。“一来一回,油费都花掉100多元,现在差价这么少,挣的钱都给油站了。”
而在禅城区从事餐饮行业的网友黄庆潮则表示,出现苦瓜滞销主要是农民对市场信息的不了解。“城区市场的苦瓜价格是比较高的,需求也比较大;如果农民能把瓜载出去销售,不但能卖出去,价格也有保证。”
采访中,也有少部分的农户向记者抱怨政府对瓜农的种植指导不够,导致销售出现困难。但更合镇农林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何桂全则表示,事实上政府今年年初就向农户建议,到6月份再播种苦瓜,在淡季上市销路更好。
“去年底及今年初,更合镇在各村委会召开农技培训班时,就告诉瓜农最好错峰种植,但农民们因为去年苦瓜价格好,并不听指导,全都提前半年种植。”何桂全说,部门还专门印发材料分发到各村委会,希望瓜农错峰种植,可并未收到效果。
今年苦瓜销路不畅,在当地农业部门看来,是综合原因导致的。高明区农林渔业局农业管理科相关负责人关永邦分析说,产品同质化导致供应市场的蔬菜供大于求、农户“单打独斗”使得抗风险能力太低、流通不畅导致产品滞销、品牌度不高让蔬菜附加值低等,最后导致苦瓜大面积滞销。
关永邦介绍,今年良好的天气让高明苦瓜亩产至少增加3成,但也就是因为天气的影响,让多个地方的苦瓜集中上市,苦瓜市场饱和。往年,海南的苦瓜在3月~5月上市;4月~6月,湛江、阳江、珠三角的苦瓜也先后上市。但今年受气候影响,粤西苦瓜推迟上市,和珠三角的苦瓜碰在一起,加上珠三角本身单产的提高,苦瓜市场就供过于求。
“苦瓜收购价不高,关键是整个蔬菜的价格比较低。”关永邦表示,高明种了几十年的苦瓜,今年遭遇最严重滞销,的确需要反思。
出路:
抱团合作抗风险集约经营战市场
关永邦说,,高明区表示下阶段将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引导农民合理种植。“按照计划,高明区将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主业。”他表示,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从而提高菜农的抗击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针对目前高明部分蔬菜流通难,集中在本地销售的情况,高明区将在杨和镇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吸引更多的外来商贩进驻。“商贩多了,蔬菜必然比现在好卖。”
而此前,佛山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同样表示,政府可以引导他们通过组建合作社的模式,让这些小农户集中起来,通过专业组织可以预测市场,也能够很好地协调市常
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郑晓明认为,高明苦瓜出现滞销现象,这是农民靠感性经验耕作的必然结果。“看到什么好卖,就种植什么,这是没有规划的。”郑晓明表示,珠三角的蔬菜靠近市场,有运输之便,加上行情好,农民们习惯于漠视市场变化,“以为种什么就能卖什么。”
正是缺乏对市场的了解,让农民吃亏。郑晓明表示,正常情况下农产品的市场容量有一个度,短时间产量激增就会打破供求平衡。而长期以来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与统一大市场的矛盾,导致种植面积扩大、结构失衡、集中上市、产品滞销。
为此,郑晓明表示,菜农不应只是负责种,还需要借助外部信息去判断,要有相应的预期。“不了解市场信息而盲目种植,丰产不丰收就永远在农民身上出现。”郑晓明表示,农户可通过政府部门或者合作社等了解市场走向,合理种植,避免出现丰产不丰收。这就要求政府提前将准确的信息发布给农户,并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同时,要对市场形势进行预判,一旦发现市场可能出现饱和或滞销,应引导农户进行应变,尽可能减少损失。
广东省蔬菜产业协会研究员李乃坚认为,菜贱伤农的根源在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是要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提高蔬菜产业的集约化经营是个大方向,引导散户向大户、向农企靠拢,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做法。”李乃坚说,目前可依托资本与劳动集中,尽量降低散户无法承受的交易成本,同时可以借助龙头企业的带动,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道路。比如说,当地政府可通过引入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而农民加入到合作社中,实行保底价收购,实现丰产丰收。
李乃坚说,地方政府不宜过多地干预市场,其主要任务应是营造一个低交易费用的市场环境,努力降低蔬菜流通环节成本,降低税费,并取消不合理的收费。
■记者手记:
既要埋头种地也要抬头看路
起早贪黑的劳作,明明是丰收在望,结果却是瓜贱伤农。连日深入高明更合农村采访,看到被丢弃的苦瓜成堆,瓜地上一个个成熟的苦瓜烂在地里……让记者震惊,也让记者心酸。
正因如此,当地农民们说,种了几十年的苦瓜,以前觉得苦瓜很“甜”,能给家庭带来收入,没想到今年真的成了“苦瓜”,种植苦瓜血本无归,农民叫苦不迭。
导致今天的结果,瓜农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看到去年好卖,我就今年多种点。”目前市场需求对农户种植之间的联系匮乏,其中一些农民,尤其是年龄大者,往往抱着这种心理:“我种这么多年的田,还用别人教吗?”不少单打独斗的农民说,自己从未了解市场,凭以往的经验来决定种植规模。
这一切,无不表明当前市场牵引,政府指导,协会运筹,公司承头,农户分担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经营体系显然尚未形成,各个节点缺乏粘合力。
“滞销”事件的不时发生,透露出的是当今地方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开拓市场力度有待加大、品牌培育不够……
令人期待的是,今年5月高明区启动了“智慧农业”。根据高明区公布的《“智慧农业”发展实施方案》,未来5年高明区将通过建立起智能化农业硬件设施、农讯通信息平台、智慧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智慧农业”网络服务平台和发展智慧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等举措,逐步实现农业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智能化、产业化、现代化、生态品牌化方向发展。
期望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种植户不仅考虑市场需求来种植,更能借助网络等方式进行主动的宣传;而农业部门加快产业化的发展,让龙头产业承担更多的市场风险,避免农产品滞销和价格大幅波动问题,不再像瘟疫一样年复一年地“发作”和上演。
【链接】
菜贱伤农事件:
1
2007年4月,高明区更合镇甘蔗的种植超过3000亩,全镇的甘蔗产量达到13000吨,可已进入全面的收获期时,一直看不到采购商的影子,导致甘蔗滞销;第二年当地甘蔗的种植面积急剧减少。
2
2009年5月,南海区“谭边大顶”苦瓜价格持续下降,销售旺季也就1.5~2.5元/斤,几乎是大顶苦瓜的价格底线。
3
2010年1月,冷空气导致气温持续下降,天气寒冷也“冻伤”了高明更合镇砂糖桔种植户的心,当地根本没商贩上门收购砂糖桔,价格持续下跌,果农不得不把砂糖桔整车拉到60公里之外的江门销售。
4
2010年4月,高明更合镇田村,以往让瓜农发家致富的“甜冬瓜”却变成“苦冬瓜”,储藏在田间的50多万斤冬瓜躺在地里无人问津;瓜农即使选择贱卖,田村仍有20多万斤烂在地里。
5
2011年2月,三水大塘近千万斤大白菜到了收割上市季节,可天气回暧叶菜集中上市、民工回流量少菜市需求不旺、油价高较远的菜贩不愿来等多方面造成滞销,1毛钱一斤贱卖都没人要,瓜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烂在田里。
6
2011年4月,三水乐平的韭菜花收购价是近6年来最低,仅1~2毛/斤,不到去年同期的两成。本来韭菜花要卖到1块多才不亏本,低价销售导致菜农亏大本。
7
2011年6月,曾经响当当的南海品牌农产品——大顶苦瓜也遭遇滞销,100斤新鲜大顶苦瓜仅换来200多元,瓜农心里有说不出的苦。
专题策划:佛山日报记者赵相林
专题采写:佛山日报记者麦志华朱伟良实习生岑雪莹
专题摄影:佛山日报通讯员张洲
今天(11/22日星期五) | 明天(11/23日星期六) | 后天(11/24日星期日) | 第四天(11/25日星期一) | 第五天(11/26日星期二) |
低温14℃ | 低温14℃~高温20℃ | 低温12℃~高温19℃ | 低温10℃~高温15℃ | 低温7℃~高温19℃ |
转多云 <3级 |
多云 <3级 |
小雨转阴 <3级 |
多云 <3级 |
多云转晴 <3级 |
韶关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