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山南天气 > 山南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60一甲子,只为高原上那一抹绿

2011-07-22 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春雨过后,人们就着凉爽的风探出头,遥望圣城群山,不知何时已铺满了一层密密、细细的草甸,那淡淡的绿意似乎随着风能扑面而来。

  夏,在一片片浓荫的大树下,在摇曳的马兰花中,在欢腾嬉戏的野鸭群里,显得天是那么蓝盈盈、水是那么清凌凌。

  赛马节上,膘肥的马儿迈着矫健的步伐奔跑着,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了牛羊一份丰裕的美食,更还了大自然一个休养生息的大“丰收”。

  深秋,藏羚羊为交配而迁徙,它们少了几分惊恐和防备,悠闲地一路前行,因为自然保护区为他们筑起了一道安全的保障。

  ……

  60年来,保护西藏山山水水的观念犹如撒下的一粒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1951年,“政务院西藏工作队”成立,开始对西藏的土地、森林、草尝水利和矿产资源进行考察和评价;

  1975年成立了自治区环境保护领导小组,1983年组建了自治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2000年组建了副厅级的自治区环境保护局,2009年成立了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步加强;

  自治区人大审议颁布了10余部环境与资源保护地方性法规,自治区出台了加强饮用水源、农牧区、城镇、旅游、矿产等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2001年7月19日,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西藏自治区干部大会上指出:“搞好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对于改善西藏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大力气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这是国家领导人首次明确了西藏的重要生态战略地位。

  2007年1月31日,国务院第167次常务会议研究《西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项目方案》时,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充分认识做好西藏环境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爱护西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切实保护好西藏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2009年2月18日,国务院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西藏生态安全屏障。

  2009年3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护好西藏高原生态环境,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各族群众切身利益。最近,国务院批准了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规划,一定要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建设生态西藏”。

  2010年1月20日召开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将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放到国家工作的大局中统筹考虑,从国家工作全局和西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把西藏确定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将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纳入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提出了确保西藏生态环境良好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要求更加注重保护高原生态环境。

  ……

  60年过去了,在国家、自治区各级各部门的重视下,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几代环保人的艰辛努力下,西藏的碧水蓝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今天,每一个生活在世界屋脊的人们可以自豪地说:“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第一部分

  “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拉萨至山南至日喀则地区雅江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拉萨、山南和日喀则地区风沙天气明显减少,与30年前相比,拉萨减少了32天,日喀则减少了34天,泽当减少了32天。”

  从被动适应、单向索取到——主动保护、积极建设生态安全屏障

  60年前的旧西藏,在封建农奴制的统治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对大自然只是被动的适应和单向的索取,根本没有对生态环境客观规律的认识,更无从谈起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了。

  过去西藏人们使用的燃料基本上是牛粪和原生植被,每到冬春季节,黄沙漫天,甚至连小石子都能吹起来。“泽当风沙之地,幸亏不是我家;我等不住此地,可怜当地人们。”这几句最朴实的话语,道出的却是过去山南人民对大自然的无奈和悲戚。

  为了解决生活燃料,拉萨至泽当公路沿线的3个县6乡(镇)16个行政村的农牧民大量砍伐道路两边的野生狼牙刺,在一次次连根拔起后,大片的野生植被被破坏,导致风沙加剧,生产、生活受影响。

  由于环保意识的淡薄,附近城镇、村庄的垃圾乱扔、乱倒,风季一到,吹得漫山遍野。这是一道极不和谐的“风景线”。

  山南地区环保部门狠下决心要改变这一切:教育农牧民野生植被连根拔出后将无法再生长并将导致土地沙化;在拉萨至泽当公路沿线选择8个狼牙刺等野生植被生长茂盛、地表覆盖较密的地点,建立了保护点;印发《关于加强省道101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将101省道沿线的垃圾清捡保洁与原生植被保护一并纳入沿线生态保护工作统筹考虑,让省道101线沿线生态环境保护进入制度化、常态化,形成了原生植被、人工林、农作物一体的绿色长廊和景观。

  风沙变小了,进入山南的道路上花团锦簇,随处可见的马兰花摇曳多姿。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直接投资建设了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的“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中部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专门制定了在荒山、荒坡、荒滩地区植树种草实行“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长期不变,允许继承”的政策,鼓励人民群众植树造林和种草。

  “通过对西藏天然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植树造林,西藏的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加,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不足1%,上升到目前的11.91%,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张永泽不无感慨地说:“这个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几代环保人的心血和努力。”

  截至2010年,全区共完成成片造林372万亩,义务植树13169多万株,封山(滩)育林1872多万亩。治理沙化土地64万多亩,建立了曲水、扎囊、日喀则、狮泉河等治沙试验示范区。

  为了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西藏环保部门还开展了森林、草地、水资源保障、自然保护区、湿地和矿产资源开发等6个领域的生态补偿研究,形成了《西藏生态补偿研究报告》;制定了《西藏自治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暂行)》,将全区65个县、1.5亿多亩公益林全部纳入补偿范围。从2008年开始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试点政策以来,已落实资金16.1亿元,对西藏涉及的3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了补偿。自2009年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到2011年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落实的资金已由2009年的2亿多元增加到2011年的20多亿元。

  决心蕴含着动力,动力创造了令人欣喜的结果。

  在对农牧区生态环境的一系列保护措施下,特别是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落实和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促进了项目区草原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

  “以那曲地区安多县为例,项目实施后草场植被盖度平均提高18.21个百分点,植被高度由5.72cm提高到7.64cm,咱们西藏的大草原又重新散发出了生命的不竭活力。”张永泽的话语里满是激动。

  当然,焕发出生命力的除了草场,还有在这里生长的各类野生动植物。西藏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为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营造了天然乐园。

  西藏共有高等植物6400多种,其中有特殊用途的藏药材300多种,39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已发现野生脊椎动物798种,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5种,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总数的1/3以上。约有600余种高等植物、200余种陆栖脊椎动物为青藏高原所特有。

  60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对西藏生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制定了科学的保护规划和方案,并采取多种措施,有效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

  美国前总统卡特在为《走进西藏——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事业》一书所写的序言中这样评价西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可以将40%的面积划出用于自然保护?要扭转一个濒危物种不断减少的数量又谈何容易?然而勤劳的西藏人做到了。”

  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其中,国家级9个、自治区级14个、地县级24个),保护区面积达到41.3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47%,居全国之首,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国际动物研究界认为早已绝种的西藏马鹿,20世纪90年代在西藏被重新发现,并且种群不断扩大;藏羚羊种群数也逐年增加,目前已达到15万只左右,黑颈鹤已达8000只左右。

  另外,全区还建立了21个生态功能保护区(国家级1个)、8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湿地公园,4个地质公园(国家级2个),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效保护了西藏重要的生态区域。

  第二部分

  “近年来,国家用于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全区用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资金达10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多。”

  从盲目、无序开发到——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

  “夏天还没到,拉萨原本光秃秃的山上就长满了一层草甸。可不像以前,一年到头都见不到一点绿。”这是土生土长的拉萨老人们的感慨。

  远处的那丝丝绿,让呼吸到的空气都似乎变得更加清新。有人说,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央和自治区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确保西藏环保事业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却是不争的事实。

  1998年和2000年国务院制定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2011年国务院制定的《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对西藏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将青藏高原冻融区作为全国八大生态建设区之一,进行专门规划。

  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加大了对西藏生态建设投资力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明确把发展旅游、绿色农业等作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将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放到国家工作的大局中统筹考虑,明确了西藏生态环境的战略定位,提出了确保西藏生态环境良好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

  60年来,西藏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实现了从自发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盲目到科学的质的飞跃。

  ——择优选择工业项目,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产业。西藏的工业是和平解放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至今工业企业仍然很少,工业污染问题并不突出。

  但是,为了尽量减少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自治区政府对工业发展始终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199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把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摆在了更加突出地位,大力发展。

  五年后的2001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8.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亿元人民币,创汇4638万美元;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6506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

  “相比而言,旅游业对环境污染确实较小,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对旅游业有可能带来的污染问题掉以轻心。”在每一次有关环境保护的会议上,张永泽都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强调着。

  旅游景区(点)产生的垃圾,旅游和环保部门通过收集、分类、处理,防止污染生态环境。就连条件极其恶劣的珠穆朗玛峰登山大本营,都专门修建了垃圾箱,收集登山者和旅游者带来的生活垃圾,定期由专人清运和处理。

  ——强化污染防治,确保生态环境良好。为了有效防治污染,确保不因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全区明确禁止发展造纸、钢铁、化工、燃煤火电等重污染、高耗能的工业,严格环境准入条件,杜绝环境污染重、生态破坏大的项目进入西藏。

  罗布莎、香卡山铬铁矿产资源开发项目,都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作为资源开采的重点工作加以落实。在“十一五”期间,自治区人民政府还与七地(市)签订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责任书,加强了30家重点监控企业的环境监管,开展了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治理工作,关闭了一批污染严重的“15斜、“新5斜企业,投入10亿多元加强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上亿元资金开展重点污染源治理。

  ——重视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人口密集区域人类生存环境。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历来是西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保证大气环境质量,西藏在城镇中积极推广使用无污染能源,逐步淘汰柴草、牛粪、燃煤、燃油等居民生活燃料,大力提高民用燃料气化率。

  到2001年,拉萨市、日喀则市石油液化气用户已发展至4.46万户,用气普及率达83%。同时,西藏还积极利用水能、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初步形成了以水能为主、多能互补的能源建设利用格局,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强有力的环保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城镇环境质量。目前,西藏主要江河水质总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域标准,主要湖泊水质总体达到Ⅰ类标准,拉萨市等主要市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保持在95%以上。

  2009年国务院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提出用近5个五年规划期的时间,投入资金155亿元,实施3大类10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到2030年基本建成西藏生态安全屏障。截至目前,已落实《规划》项目资金25亿元,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步入了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有序发展的新阶段。
今天(05/18日星期六) 明天(05/19日星期日) 后天(05/20日星期一) 第四天(05/21日星期二) 第五天(05/22日星期三)
多云 多云 多云 晴 多云 晴 晴 多云 小雨 小雨
低温10℃~高温21℃ 低温8℃~高温22℃ 低温7℃~高温23℃ 低温8℃~高温22℃ 低温6℃~高温22℃
多云
<3级
多云转晴
<3级
多云转晴
<3级
晴转多云
3-4级转<3级
小雨
<3级
山南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