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山南天气 > 山南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宋善允 在世界屋脊上测风云

2011-07-22 来源:东北新闻网

  雪山起舞,江河欢歌。7月19日10时,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西藏60年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的殷切关怀,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也凝结着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心血和汗水。在建设富饶祥和新西藏的进程中,也有丹东的骄子——

  黄海之滨,大孤山脚下,东港市新农镇安静祥和。 苍穹之下,高原之上,“圣城”拉萨的阳光亮丽张扬。 结束了一天的紧张工作,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善允习惯地站在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廓北路2号的办公室窗口前极目远方。云卷云舒,潮起潮落。那时,他仿佛看到了三十多年前,在家乡山顶上,一个小男孩面朝大海,心思浩渺。而今,从海拔二三十米的辽东小镇,到平均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他真正实现了事业与精神的跨越和提升。与气象事业结缘 晴耕雨读的生活方式,是乡土中国最具魅力的景致。 1967年1月,宋善允出生于原东沟县新农乡广巨村的一个耕读人家。小时候,天性聪慧的宋善允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他从不给爸爸妈妈惹麻烦,学习成绩几乎每学期都是全年级第一名,曾经获得过省级三好学生的殊荣。 少年心事当拿云。1985年7月,18岁的宋善允考入北京气象学院。说来不巧,高考那几天,他偏偏得了感冒,发挥得不很理想,高考成绩比平时的模拟考试低了100多分。尽管这样,他的成绩已经超过了北大和清华的录取分数线。由于喜欢生物学,宋善允在高考志愿中只报了复旦大学的遗传与遗传工程专业。对此,班主任和校长提出了异议,说只填一个会出问题,让他再加一个二类志愿。同学王雪臣建议他报北京气象学院,天真的宋善允也以为那是搞天文的、研究宇宙的,就不假思索地报了。而偶然中的选择,注定宋善允将在中国气象领域施展作为…… 1989年7月,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专业毕业生宋善允,留校任教,一年后,被抽调到国家气象局,此后,在行政岗位上工作了15年。后来,又到福建气象部门做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工作。从福建回来后,在中央气象台做面向全国的业务服务有关管理、发展工作。 中央气象台是全国气象部门最高的业务技术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比较重,每年都会面对不同地方的重大气象灾害,关乎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身为副台长,宋善允压力很大。在他的记忆中,有一年春夏之交,大兴安岭地区发生森林火灾,中央气象台负责提供气象服务,主要是风向和风速的预报服务,以便救火人员在背风的地方进行灭火作业。但是由于那里当时的气象站点还比较少,所能取得的资料也非常有限。灭火过程中,突然风向发生改变,瞬间就造成30多个消防战士烧伤。这让他进一步感觉到,气象工作者的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也让他更加尽心尽力地工作。 在国内外气象学界,宋善允都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名字。多年来,他的《全球云量与太平洋海温相关关系分析》,获优秀毕业论文奖;《中国的气象事业》(主笔),在美国气象学会年会上发表;《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气象科学管理水平》,在2003年全国气象部门目标管理研讨会上发表;《关于公平和效率问题的分析和思考》,2005年在中欧公共管理国际论坛会议上交流…… 宋善允善于动脑,每当遇到问题,他都会静下心来默默地思考,理清思路,摆顺关系,制定措施,付诸实施。他是气象工作的管理者,也是参与者,气象已经融入他的血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站在世界最高处 2007年4月,因为西藏自治区气象局主要负责人调离岗位,中国气象局组织部门决定派宋善允入藏主持气象工作。 “我为有机会到世界屋脊来从事气象工作而高兴。从气象工作角度来看,在西藏工作是能做更多事情的舞台。西藏是全国气候特点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在全国的气象事业发展中,它有着特殊的地位。”宋善允对来访的记者说。 “站在世界最高处,争创工作第一流。”宋善允入藏伊始,便喊出了这样的口号。而“高海拔,高标准;缺氧气,不缺志气”,已然成为西藏气象人的精神坐标。 2009年5月下旬,受孟加拉湾热带风暴“艾拉”影响,日喀则地区亚东县出现了特大暴雨天气,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宋善允与预报人员一起战斗在业务第一线,严密关注着天气变化情况,先后指导、签发蓝色、橙色暴雨(雪)预警信号,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防汛抗灾提供了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同年夏季,西藏出现20年一遇的干旱天气,全区51万余亩农田受旱,林芝地区还发生了森林火灾。灾情发生后,宋善允指挥相关部门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旱情消息。自治区政府根据气象部门预报立即启动了三级抗旱应急响应,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时段在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等地成功实施了多次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为扑灭森林火灾起到了关键作用。 “有人说,‘能在西藏住下来就是贡献’。然而,我们高原气象人没有懒洋洋地躺着,而是堂堂正正地站着,并且踏踏实实地干着。”宋善允说。 西藏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和受灾区,也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和高影响区。开展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研究,对我国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有着重要意义。但直到上世纪中叶,西藏的气象科学还是一片空白。因为起步晚,宋善允和西藏气象人更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10年7月9日至10日,宋善允带着自治区气象局12名青年团员进行了一次野外气象考察工作。“从达孜的羌村出发,徒步翻越海拔5365米的各嘎拉山,再到山南扎囊县聂果村,虽然只有40多公里的路程,却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在野外观测与在观测场观测的不同。”参加考察的同志由衷地感慨道。 “宋局长准备充分,出发之前查找了这里的相关植被,一路上都仔细辨认,向我们介绍各种植物的名称、习性、药用价值,获益匪浅。” “这次徒步考察不仅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意志,提取到一批气象数据,也学到了很多野外知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并且增强了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大家感到集体的力量与温暖。” ——青年职工陈涛和来志云在博客中写道。 在西藏短短的4年多时间里,宋善允几乎跑遍了西藏的沟沟坎坎,74个县他去了72个,进行业务检查、工作指导、规划调研、安装自动气象站、考察气候概况……他说:“气象工作者不能关起门来搞气象,特别是在西藏这样特殊的地形条件下,一定要实地走走看看。”正是这种实干精神,让他在西藏气象事业发展的决策中有了更翔实、更富有成效的举措。中国气象史上辉煌的一笔 对于宋善允来说,在西藏工作期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服务于某些具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和涉及国家的国际形象等活动的气象工作。 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将登顶珠峰,准确的登山气象保障服务,对西藏气象部门是史无前例的严峻考验。宋善允知道,由于高原天气的不确定性和观测资料的缺乏,准确预报登山关键区域的地面大风是一大难题,而奥运圣火登顶珠峰必须百分之百成功。国家体育总局领导说,奥运火炬在珠峰的传递,有三支队伍非常重要,一是登山队,二是气象保障队,三是电视直播队。登得上去,又能下得来,气象说了算。 2008年3月24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奥运。这一天,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将在雅典古奥林匹亚遗址赫拉神庙前隆重举行。也在这一天,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气象保障队出征动员会在中央气象台隆重举行。这标志着珠峰气象保障正式进入实战阶段。20余名气象工作者将在珠峰大本营为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保驾护航。 动员会上,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气象保障队队长宋善允发出庄严的誓词,将全力以赴,确保北京奥运火炬登顶珠峰。 面临珠峰及周边地区气象资料缺乏、地形复杂、从未做过珠峰天气预报、珠峰大本营电力通信和生活条件相当差等困难和挑战,圣火珠峰传递气象保障队在宋善允的带领下,准确作出了天气预报。 2008年5月15日,当奥运火炬在珠峰上被点燃时,消息震惊了世界,能够如此成功地完成这项任务,宋善允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胡家燕称赞道:“三分在人,七分在天,气象人把住了天。”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说,(圣火珠峰传递气象保障队)半年的高度紧张工作,向党中央、国务院,向各国运动健儿和海内外来宾,向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完美、合格的奥运会和残奥会气象保障服务的答卷,在中国气象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进入2011年7月以来,宋善允开始着手开展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庆气象保障服务工作,部署相关部门进行加密观测,启动应急工作状态,细化工作方案。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状况,积极开展滚动会商和新技术新方法新资料的应用,并多次与中央气象台连线会商,开展以小时为单位的精细化要素预报和大气压、含氧量、紫外线等高原特色要素预报,预报准确度高,服务及时,并在关键时间段组织实施人工消雨作业,圆满地完成了气象保障服务,受到了中央代表团和自治区党政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从气象专家的角度,宋善允对家乡的气象事业给予殷殷情怀。他说,丹东是受气象灾害影响比较严重的区域之一,特别是夏季的强降水,经常会造成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建议地方政府应该更进一步重视气象工作,加强气象防灾,加强社会的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建设,把气象服务作为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之一和社会基础设施来进行发展和建设,这样才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今天(05/18日星期六) 明天(05/19日星期日) 后天(05/20日星期一) 第四天(05/21日星期二) 第五天(05/22日星期三)
多云 多云 多云 晴 多云 晴 晴 多云 小雨 小雨
低温10℃~高温21℃ 低温8℃~高温22℃ 低温7℃~高温23℃ 低温8℃~高温22℃ 低温6℃~高温22℃
多云
<3级
多云转晴
<3级
多云转晴
<3级
晴转多云
3-4级转<3级
小雨
<3级
山南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