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山南天气 > 山南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世界屋脊绽奇葩——西藏气象现代化建设综述

2011-07-07 来源:中国气象局

   ○本报赴西藏采访组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进藏,为了保障飞行安全,开始在昌都等空投场地附近建气象站。观测要素单一、观测资料手抄、天气预报图手绘,在高寒缺氧的条件下,老一辈气象工作者开启了西藏气象事业的篇章。60年弹指一挥间,60年间筚路蓝缕。气象现代化建设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之路,犹如一朵奇葩,在蓝天白云的见证下,迎着每天第一缕阳光,在世界屋脊上绽放。

     夯实基石——综合气象观测网日益完善,实现了县县有站、关键地区一县多站的新跨越

     “我们县终于要有气象站了,这将对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发挥重要的作用。”2009年6月25日,墨脱县四大班子领导悉数到场,共同见证这个全国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即将诞生第一个自动气象站。

     7天后,随着墨脱县自动气象站的建成,西藏实现了县县有站的新跨越。

     从1950年10月在昌都建立了西藏第一个气象站,到2009年6月西藏实现县县有气象站;从2005年西藏第一个无人自动气象站落户尼玛县,到127个无人自动气象站遍布自治区每个关键地区;从平均3万平方公里一个气象站,到目前的平均1万平方公里一个气象站;从最初的地面气象观测,到如今的农气、大气成分观测……一个甲子间,西藏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考虑到主要服务于通航,西藏开始大规模地建设气象台站。但由于西藏地理环境的限制,截至1979年,西藏共建设地面气象观测站36个,且观测项目单一。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西藏气象事业发展迎来了春天,加快了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从中央到地方党委、政府,从中国气象局到自治区气象局,都将加快建设西藏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放在重要位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并提出围绕西藏经济建设和百姓需求,努力实现观测自动化,增加了农业气象观测、大气成分观测、雷电监测等业务项目,观测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基石不断夯实。

     截至目前,全区已拥有39个业务齐全、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有人值守自动气象站、88个无人值守自动站;先后建成了拉萨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试验站,拉萨、山南、林芝、日喀则等8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色季拉山8个立体气象观测站,改则、申扎、那曲、昌都、丁青、隆子、林芝、定日8个GPS/MET水汽通量观测站,6个风云二号静止卫星数据接收站,改则县气象梯度观测站等;建成了拉萨、那曲、日喀则、林芝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江孜人工影响天气示范基地,将5个探空站成功升级为L波段综合探空雷达;建成了18个闪电定位仪、8个太阳辐射观测站、4个酸雨观测站、1个大气成分观测站、7个冻土观测站、3座测风塔。

     在青藏铁路沿线,冻土站和风塔站的建设,为这条“天路”的开通和安全运行站岗放哨;在珠峰脚下,七要素无人自动气象站为发展地方旅游经济、往来登山游客提供实况信息,摆脱了以往珠峰登山预报依靠国外预报的局面;在山南、日喀则等农区,土壤水分观测站成为农民朋友丰产丰收的助手;在拉萨、林芝、墨竹工卡等关键地区都有自动气象站驻守的身影,为城市热岛、交通运行、百姓生活提供24小时无微不至的关怀。

     由于自动气象站的大规模建成,大大提高了观测时空密度,由原来的3小时读取一次数据提高至每分钟一次,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大幅提升。

     据悉,未来五年,西藏气象部门还将继续在西部观测空白区加大自动气象站的布设力度,使全区自动站布局更合理;5个探空站逐步升级为全球定位探空,再增加31个GPS/MET水汽通量站……

     打通脉络——通信系统完成了手动到自动的华丽转身,信息网络实现了多渠道、广覆盖的新突破

     每天8时,在西藏自治区气象台会商室的大屏幕上都会准时出现全国天气会商的影像。遇到重要天气过程,西藏预报员可以随时跟千里之外的中央气象台预报员视频交流,可以与西南区域中心的同行们交流预报心得。

     而在那曲气象部门,地区行署领导只要坐镇气象局,就可以通过那曲地区-县视频会商系统部署防灾减灾工作,召开视频会议。

     “这在和平解放初期是不敢想象的1一位老预报员回忆道。

     从莫尔斯电报通信到电传电报通信,从短波单边带通信到自动化数传通信,再到现代化的数据通信,气象通信系统完成了手动到自动的华丽转身。

     而在和平解放初期,观测资料是用电台进行发送的,为了接收资料,只有手抄。

     在“十一五”期间,西藏气象通信信息网络更实现了快速发展。自治区气象局开展了气象信息传输、分析、加工、处理实时业务系统和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了以区局为中心,辐射延伸到7个地(市)局、32个县局的宽带通信网;建成了连接中国气象局、区域气象中心、区内各地(市)气象局的可视化会商系统。

     在气象通信和网络系统发展的同时,计算机技术在西藏气象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从早期的单纯数值计算,发展到目前的数据采集、通信处理、资料处理、数据分析、模式运算、图形图像处理及动画制作、产品分发等业务应用,西藏气象部门计算机的应用一直走在自治区其他科技部门的前列。

     “未来五年,我们还将致力于把气象信息传输宽带网络系统、可视会商系统延伸至县级气象部门,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完善全网监控、管理以及安全防护体系,提高气象信息传输、管理和共享能力。”西藏气象工作者心中早已描绘出未来西藏通信信息网络的发展蓝图。

     守护生命线——预报预测业务得到广泛拓展,科技含量显著提升,预报产品时效性和准确率显著提高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们还是手工填图,可用的资料也很少,主要都是靠预报经验。而现在,随着气象综合探测系统的完善和气象信息网络的健全,我们随时都可以获得想得到的观测资料,地面的、高空的、太空的,国内的、国外的,可以说应有尽有1一位老预报员告诉记者。

     1956年10月,西藏有了第一份天气预报,但只是在内部发布。而在此之前,西藏的“天气预报”都是根据藏历、星象等“预报”出来的。

     1959年6月,《西藏日报》正式刊登拉萨地区的天气预报;1960年1月1日,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每天17时开始发布天气预报;1988年,西藏电视台在春节、藏历年期间,利用藏汉两种语言播出全区的天气预报……从那时起,天气预报开始逐渐走入百姓生活。

     而今天,公众随时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电子显示屏等途径随时了解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方便、及时、贴心成了天气预报的代名词。

     西藏是我国气象灾害多发、频发、重发地区,特别是雪灾、地质灾害、森林火险等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严重威胁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产生活。此外,西藏现代化建设和农牧业发展也对预报预测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西藏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已从传统的天气预报领域,融入到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等基本气象业务之中,渗入到地方经济发展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等多个方面,可以提供农牧业、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登山、旅游等气象服务。

     此外,还建立了基于月动力模式释用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和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的中短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滑坡泥石流灾害气象等级预报、牧草长势预报业务系统等多个现代化业务系统。

     西藏地广人稀,单单依靠建设自动气象站难以满足现代气象业务的需求。为此,西藏气象部门加强了对卫星资料,特别是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资料的分析与应用,并结合雷达、自动站等资料,使突发灾害性天气短临预报准确率、精细化水平、预警时效及短期气候预测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数据显示,全区24小时晴雨天气预报年平均准确率为84.3%,月平均气温距平预测准确率为90.5%。

     “未来五年,我们希望能在灾害性天气定量预报、观测资料分析应用、数值预报释用、地质灾害预报等方面有更大的突破,使现有的预报系统更全面、更具高原特色。”西藏气象工作者将永远以公众是否满意作为唯一标准,不断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守护防灾减灾的生命线。
今天(05/18日星期六) 明天(05/19日星期日) 后天(05/20日星期一) 第四天(05/21日星期二) 第五天(05/22日星期三)
多云 多云 多云 晴 多云 晴 晴 多云 小雨 小雨
低温10℃~高温21℃ 低温8℃~高温22℃ 低温7℃~高温23℃ 低温8℃~高温22℃ 低温6℃~高温22℃
多云
<3级
多云转晴
<3级
多云转晴
<3级
晴转多云
3-4级转<3级
小雨
<3级
山南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