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三亚天气 > 三亚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思想与经验

2011-05-12 来源:新浪网

  作为一种西方理论,“全球治理”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各种国际力量在激烈变动中重新组合,人们想知道:世界会走向何方?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已持续多年的经济危机并没有消失,中东局势剧烈动荡,而日本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继而造成最高等级的核事故,在亚洲乃至全球造成恐慌。人们想知道:世界到底怎么了?

  时间并未驱散昔日的迷惘。这些越过国界、超越民族的危机,攸关全人类的命运。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它们的交织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西方世界能否解决它们?作为一股新兴的重要力量,中国又该如何作为?

  本着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半月谈杂志社在4月中旬组织了“世界危机与全球治理”专家座谈会。希望与会专家的思考和见解对读者有所裨益。(《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5期)

  ♦半月谈记者王鹏权

  治理思想多有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参与全球事务的过程,也是一个向全世界贡献思想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不久,世界形势发生着积极变化。1985年,邓小平提出,当今的世界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他还反复强调,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做,一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些伟大的思想,具有全球战略的高度,能够帮助世界各国分清主次,把主要力量投向求和平、谋发展的正确方向。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全世界都在关注人类的去向。1992年,一群国际知名人士还发起成立了“全球治理委员会”。中国也在深入思考。

  1993年末,在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第一次非正式会议上,江泽民发表演讲,向各国领导人提出了一个战略性问题: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到二十一世纪?

  当时担任中国亚太经合组织高官的王嵎生是此次事件的亲历者,他认为这一问题表明中国领导人的心中“装着整个世界,装着世界人民的疾苦和希望,装着人类的未来”。

  然而,苏联解体后,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还停留在冷战思维的窠臼里。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发挥到了极点。全球治理似乎了迷失方向。

  2005年,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新理念,再次呼吁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促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安全稳定。

  2011年4月,在海南三亚第三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胡锦涛指出,大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发言权和代表性,有利于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在西方国家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体系中,新兴国家的联合自强有利于夯实全球治理的基础,为全球治理增添新的活力。

  治理实践颇有成效

  气候变化是全球治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因为它几乎与地球上的一切都有密切关系。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发现,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谷物产量就会降低10%。气候变化也许还是地震的一大诱因。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通报,2010年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地震最多的一年。一些科学家研究后认为,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这些都会给海底断层造成巨大压力,加速板块变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一直试图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但发达国家迄今没有达到第一承诺期的减排指标,并且在第二承诺期减排量化指标问题上踌躇不前。气候谈判屡陷僵局。

  西方国家的诚意以及它们设定的减排标准的科学性,一直受到质疑。许多发展中国家认为西方国家是在借减排为名,压制发展中国家发展。温室气体减排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吗?

  清华大学刘江永教授认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沙尘暴、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粮食危机和气候变化等五大难题,而持续干旱是导致这五大难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效的人工增雨雪则可明显降温,改善空气质量。因此,解决这五大难题,在条件具备时实施科学的人工增雨雪,是成本低、效率高、可验证、一举多得的有效途径。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的负责人此前表示,现代人工影响天气“具有坚实的科学基幢,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刘江永长期关注并参与人工影响天气事业。他介绍说,为了缓解干旱,增加水库库容,中国在半个世纪前就开始实施夏季人工增雨,如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一,形成了以国家指导协调,地方三级协同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体系。进入21世纪,中国开始尝试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运用于防治沙尘暴、缓解城市热岛和暖冬现象以及森林防火等方面,成效显著。

  刘江永说,人工增雨雪缓解气候变暖,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仍然不能放松。联合国应该建立全球人工影响天气合作机制,加强这方面的科技合作与统筹协调。

  未来治理积极作为

  一是要分清责任,谨防陷阱。

  全球治理建立在全球化和全球问题基础之上。发达国家无疑是数百年以来全球化进程的最大受益者,同时也是近年来全球问题的主要责任方。因此,全球治理的责任分担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上升,国际上“中国责任论”的声音也越来越高。但是,“全球治理不等于大国治理,不等于西方治理,更不等于‘中美共治’。中国需要谨防这样的陷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刘卿提醒说。

  刘卿谈到,对全球治理,中国需要谨慎而辩证地面对。在参与方式上中国必须量力而行。在处理与具体国家的关系时,中国需要处理好与美、欧等国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尤其要处理好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过程中的关系,这是中国外交的基矗

  二是多从中华文明传统中汲取智慧。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批评了“言必称希腊”的倾向。然而,70年过去了,“无洋不成理,无西不成学”的现象仍非常严重。参与“世界危机与全球治理”座谈会的专家都表示,这种局面不改变,思想创新无从谈起。

  “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基本哲学理念是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科学主义,如今三大主义都陷入了困境,要搞好全球治理更需要主张‘天人合一’、讲究‘民胞物与’(意为民为同胞,物为同类)的东方文明。”江涌研究员的这一判断,值得重视。

  1943年,宋美龄到美国向罗斯福总统筹集抗日经费时,后者告诉她,10多年前“新政”计划的农业部分就来自中国哲学。可以说,中国古典经济理论为美国摆脱1929~1931年的大萧条做出了贡献。

  三是加强公共外交与舆论引导,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刘卿经常参加国际研讨会,他发现,近年来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付出了巨大努力,做出了不少牺牲,但是并没有减轻中国承受的国际压力,在人民币汇率问题、碳排放、国际维和、反恐与防扩散等诸多领域,西方国家仍抱成一团,要冲破西方对中国根深蒂固的成见和思维程式并不容易。刘卿认为,中国的贡献没能换来同等的话语权,要争取在国际舆论中的主动,必须在话语权上下工夫。
今天(10/06日星期日) 明天(10/07日星期一) 后天(10/08日星期二) 第四天(10/09日星期三) 第五天(10/10日星期四)
小雨 小雨 雷阵雨 小雨 多云 多云 小雨 晴 中雨 多云
低温24℃~高温32℃ 低温24℃~高温32℃ 低温24℃~高温32℃ 低温24℃~高温33℃ 低温24℃~高温33℃
小雨
<3级
雷阵雨转小雨
<3级
多云
<3级
小雨转晴
<3级
中雨转多云
3-4级
三亚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