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天气预警短信与暴雨赛跑 并非只能“盲发”(1)_科技频道_光明网(图)
2012-08-27 来源:搜狐网
在青岛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姜先生对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数值预报图和大气电场仪上的数据仔细琢磨,每天的气象预报都是从这些数据和图片中推断而来。
张榕博摄
本报记者张榕博彭彦伟
没有有效的预警,再准确的预报也是零。
即便预警短信走“绿色通道”,也会“堵车”、抢网。如何让预警短信发得快、发得准、不扰民,关乎生命安全的预警短信还有别的“走法”吗?
与暴雨“赛跑”
如果一条短信从发送到接收,中间隔了8个小时,许多人会认为是运营商或手机出毛病了,但如果这恰恰是一条事关生命安危的预警短信呢?
8月2日,“达维”来袭,日照市民腾先生很庆幸,上述这个曾在其他城市出现过的问题,在他身上没有发生,而且那一天,“预警短信一条接一条,从预警级到级再到级,一共收到了六七条。”
截止到8月2日19点,日照市防汛办一共发布了3条提醒短信,市应急办发布了5条提醒短信,日照市在网用户260万,这样算来,当天有2000万条提醒短信发出。
按规定,这2000万条短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必须在3小时内全部发送完毕,每条短信字数控制在70字以内。“它们都是走"绿色通道",每秒钟400条左右。”日照一电信运营商负责人说。
“这种短信对我们非常有用,也很及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决定是否出海。”日照市任家台村一渔民接到提醒短信后,把船都拖进了港口。
当天,联通烟台分公司也向网内用户发送台风橙色预警短信150多万条,时间长达4个多小时。
几天后,“海葵”登陆上海。
由于上海的城市在网用户高达2000万,全网盲发一次,即使关闭部分服务功能,每天也只能发送1000万条短信。“上海移动一共发送了4700万条短信,用了好几天,总算赶在“海葵”来之前全发完啦。”上海移动负责人朱奕告诉记者。
上海电信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这种走“绿色通道”的公益短信,都是24小时人员监控值班,才能保证忙时(上午9至10点,下午2至3点)每秒300条、闲时每秒500条的速度。“否则,发短信也会遇到"堵车",甚至与其它服务抢网。”
8月20日,又有一个暴雨云团突袭上海。
当天12时左右,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黄色预警,2个半小时后大暴雨降临。换句话说,这次对短时大暴雨成功的有效预警时间为两三个小时,而忙时每秒发送300条预警信息的速度,对于一个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人口的城市来说,必定会有人在暴雨来临前最后一刻才会收到短信,或者说,情况更糟。
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当天,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没有收到预警短信。“气象局有个职工知道这个信息,他是当晚7点钟才收到11点50分发的信息,用了7个小时。”郑国光说,这样的信息预警,对于突发性气象灾害,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发,还是不发?
一条气象预警信息,要通过多少关才能发送到市民手中呢?
“往往是气象预报员审核完,我来审,我审完,再交给局领导,全都通过了,再发给市应急办,通过他们,再交给各大运营商。”青岛市气象台台长薛允传说。
“上海天气”微博发布员何振贵在发布每条信息前,都会和首席服务官沟通。“不能出错,不能让读者看不懂,更不能有歧义。”何振贵说。
这套程序,显示出预警短信发布是非常严格的,但“层层把关”背后,也带有沿袭已久的行政文化色彩、各种考量与权衡。
7月30日凌晨3点多,不少济南市民在睡梦中被手机短信吵醒。
“30日早晨将有大到暴雨。”据报道,当天,济南城防办通过三大运营商共发出845.7万条短信,只要号段为济南地区的手机,即便身在三亚,也能收到这条暴雨预警信息。
从卫星云图上来看,一场大暴雨光顾泉城在所难免,济南市城防办决定“第一次全网发布短信提醒降雨信息”。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济南市城防办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当时也是非常纠结,因为天气预报准确率只有23%,“发,可能给市民心理带来恐慌,社会运行也会受影响;不发,一旦出问题就可能是大问题,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最终,他们决定这条短信必须发,但是以“提醒”的方式发。
但这场暴雨却迟来了一天。31日,一场暴雨降临济南,但市民没有接到一条预警。当天,国内很多城市的都市报都转发了“济南发845万预警短信暴雨爽约向市民致歉”的消息,借此向各自城市的气象台“敲边鼓”。
2010年1月,青岛市气象台误报了一场夜间中雪,这对于小雪就可能造成全市交通瘫痪的青岛来说,不是个小事。
气象台的信息发出后,防汛办的人就开始组织环卫部门的工人准备扫雪,各种能用的工具都准备出街了。因为是预报的夜间下雪,为了不影响第二天正常出行,三四千名环卫工人基本上都是一夜严阵以待,没有睡觉。“结果呢,雪没下。”青岛市气象台台长薛允传说。
其实,国外气象台日子也不好过。2008年,在莫斯科市政府周会上,时任市长卢日科夫表示,除非莫斯科气象局同意要为误报交罚款,否则气象局将得不到拨款。这已经不是卢日科夫第一次对俄罗斯的天气预报员发脾气了。几年前,一场破纪录的大雪袭击莫斯科时,卢日科夫气得扬言要把俄罗斯联邦气象局所有气象员都解雇。
“如果发布一个预警,但把握性不大的话,有可能会给城市带来非常大的连锁反应。但如果不发布一个可能的危险,气象灾害对城市的影响会更大。”薛允传反问记者,“这时,你发还是不发?”
瞄准了,再发
在上海市今年应对台风的的信息传递中,传真、电视、广播、电话、网站、微博、短信、电子显示屏、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手机智能终端等都派上了用常其中,地铁移动电视的信息发布和传播间隔只有五六分钟,微博发布在10分钟以内,广播和电视基本可以实现实时直播。为此,上海市气象台专门设立了“首席服务官”这样一个职位,专门负责行业气象信息、公共气象信息的发布。
手机短信无疑是当前最有效的信息预警渠道。目前,中国拥有4.8亿互联网用户,几乎是美国的两倍;拥有近9亿部手机,是美国的3倍。
但是,“假如上海在网的手机用户在外地出差,这条信息就白发了;外地出差来上海的,也收不到这样的短信。”上海移动有关人员说。
迎战“海葵”期间,预警和提醒信息有时一天收到好几遍,这让路红觉得“好烦”。
如何保证预警短信发得快还要发得准呢?涂子沛介绍了美国国家天气服务局短信预警部门开发的“无线紧急预警系统”(WEAS),这个系统可以根据暴风或者恶劣天气通过的路径来确定会受影响的人群,从而发送信息,而不是以一个省或一个市为单位盲目群发。
具体地说,这个WEAS系统不是根据手机用户的注册地来发送预警信息,而是根据用户手机发出的信号,来判别其是否位于灾区之内,再决定是否发送信息,这既提高了预警准确性,又减少了信息扰民。
所以,“没有有效的预警,再准确的预报也是零。”涂子沛在博客中这样写道。来源齐鲁晚报)
张榕博摄
本报记者张榕博彭彦伟
没有有效的预警,再准确的预报也是零。
即便预警短信走“绿色通道”,也会“堵车”、抢网。如何让预警短信发得快、发得准、不扰民,关乎生命安全的预警短信还有别的“走法”吗?
与暴雨“赛跑”
如果一条短信从发送到接收,中间隔了8个小时,许多人会认为是运营商或手机出毛病了,但如果这恰恰是一条事关生命安危的预警短信呢?
8月2日,“达维”来袭,日照市民腾先生很庆幸,上述这个曾在其他城市出现过的问题,在他身上没有发生,而且那一天,“预警短信一条接一条,从预警级到级再到级,一共收到了六七条。”
截止到8月2日19点,日照市防汛办一共发布了3条提醒短信,市应急办发布了5条提醒短信,日照市在网用户260万,这样算来,当天有2000万条提醒短信发出。
按规定,这2000万条短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必须在3小时内全部发送完毕,每条短信字数控制在70字以内。“它们都是走"绿色通道",每秒钟400条左右。”日照一电信运营商负责人说。
“这种短信对我们非常有用,也很及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决定是否出海。”日照市任家台村一渔民接到提醒短信后,把船都拖进了港口。
当天,联通烟台分公司也向网内用户发送台风橙色预警短信150多万条,时间长达4个多小时。
几天后,“海葵”登陆上海。
由于上海的城市在网用户高达2000万,全网盲发一次,即使关闭部分服务功能,每天也只能发送1000万条短信。“上海移动一共发送了4700万条短信,用了好几天,总算赶在“海葵”来之前全发完啦。”上海移动负责人朱奕告诉记者。
上海电信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这种走“绿色通道”的公益短信,都是24小时人员监控值班,才能保证忙时(上午9至10点,下午2至3点)每秒300条、闲时每秒500条的速度。“否则,发短信也会遇到"堵车",甚至与其它服务抢网。”
8月20日,又有一个暴雨云团突袭上海。
当天12时左右,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黄色预警,2个半小时后大暴雨降临。换句话说,这次对短时大暴雨成功的有效预警时间为两三个小时,而忙时每秒发送300条预警信息的速度,对于一个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人口的城市来说,必定会有人在暴雨来临前最后一刻才会收到短信,或者说,情况更糟。
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当天,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没有收到预警短信。“气象局有个职工知道这个信息,他是当晚7点钟才收到11点50分发的信息,用了7个小时。”郑国光说,这样的信息预警,对于突发性气象灾害,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发,还是不发?
一条气象预警信息,要通过多少关才能发送到市民手中呢?
“往往是气象预报员审核完,我来审,我审完,再交给局领导,全都通过了,再发给市应急办,通过他们,再交给各大运营商。”青岛市气象台台长薛允传说。
“上海天气”微博发布员何振贵在发布每条信息前,都会和首席服务官沟通。“不能出错,不能让读者看不懂,更不能有歧义。”何振贵说。
这套程序,显示出预警短信发布是非常严格的,但“层层把关”背后,也带有沿袭已久的行政文化色彩、各种考量与权衡。
7月30日凌晨3点多,不少济南市民在睡梦中被手机短信吵醒。
“30日早晨将有大到暴雨。”据报道,当天,济南城防办通过三大运营商共发出845.7万条短信,只要号段为济南地区的手机,即便身在三亚,也能收到这条暴雨预警信息。
从卫星云图上来看,一场大暴雨光顾泉城在所难免,济南市城防办决定“第一次全网发布短信提醒降雨信息”。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济南市城防办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当时也是非常纠结,因为天气预报准确率只有23%,“发,可能给市民心理带来恐慌,社会运行也会受影响;不发,一旦出问题就可能是大问题,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最终,他们决定这条短信必须发,但是以“提醒”的方式发。
但这场暴雨却迟来了一天。31日,一场暴雨降临济南,但市民没有接到一条预警。当天,国内很多城市的都市报都转发了“济南发845万预警短信暴雨爽约向市民致歉”的消息,借此向各自城市的气象台“敲边鼓”。
2010年1月,青岛市气象台误报了一场夜间中雪,这对于小雪就可能造成全市交通瘫痪的青岛来说,不是个小事。
气象台的信息发出后,防汛办的人就开始组织环卫部门的工人准备扫雪,各种能用的工具都准备出街了。因为是预报的夜间下雪,为了不影响第二天正常出行,三四千名环卫工人基本上都是一夜严阵以待,没有睡觉。“结果呢,雪没下。”青岛市气象台台长薛允传说。
其实,国外气象台日子也不好过。2008年,在莫斯科市政府周会上,时任市长卢日科夫表示,除非莫斯科气象局同意要为误报交罚款,否则气象局将得不到拨款。这已经不是卢日科夫第一次对俄罗斯的天气预报员发脾气了。几年前,一场破纪录的大雪袭击莫斯科时,卢日科夫气得扬言要把俄罗斯联邦气象局所有气象员都解雇。
“如果发布一个预警,但把握性不大的话,有可能会给城市带来非常大的连锁反应。但如果不发布一个可能的危险,气象灾害对城市的影响会更大。”薛允传反问记者,“这时,你发还是不发?”
瞄准了,再发
在上海市今年应对台风的的信息传递中,传真、电视、广播、电话、网站、微博、短信、电子显示屏、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手机智能终端等都派上了用常其中,地铁移动电视的信息发布和传播间隔只有五六分钟,微博发布在10分钟以内,广播和电视基本可以实现实时直播。为此,上海市气象台专门设立了“首席服务官”这样一个职位,专门负责行业气象信息、公共气象信息的发布。
手机短信无疑是当前最有效的信息预警渠道。目前,中国拥有4.8亿互联网用户,几乎是美国的两倍;拥有近9亿部手机,是美国的3倍。
但是,“假如上海在网的手机用户在外地出差,这条信息就白发了;外地出差来上海的,也收不到这样的短信。”上海移动有关人员说。
迎战“海葵”期间,预警和提醒信息有时一天收到好几遍,这让路红觉得“好烦”。
如何保证预警短信发得快还要发得准呢?涂子沛介绍了美国国家天气服务局短信预警部门开发的“无线紧急预警系统”(WEAS),这个系统可以根据暴风或者恶劣天气通过的路径来确定会受影响的人群,从而发送信息,而不是以一个省或一个市为单位盲目群发。
具体地说,这个WEAS系统不是根据手机用户的注册地来发送预警信息,而是根据用户手机发出的信号,来判别其是否位于灾区之内,再决定是否发送信息,这既提高了预警准确性,又减少了信息扰民。
所以,“没有有效的预警,再准确的预报也是零。”涂子沛在博客中这样写道。来源齐鲁晚报)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2℃~高温6℃ | 低温-2℃~高温6℃ | 低温-2℃~高温9℃ | 低温-1℃~高温8℃ | 低温-2℃~高温6℃ |
小雨转晴 5-6级转4-5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多云转晴 <3级 |
日照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