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顺天应时巧耕耘
2011-05-05 来源:中国气象局
4月20日,辽宁南部地区遭遇了一场8级大风的袭击,由于事先气象部门预报准确,通知及时,避免了大风给农户带来的损失。
“五一”前夕,记者在鞍山市台安县采访,正巧遇到黄沙坨镇大张村农民张芝兴拽着该镇气象助理李维,非要请李维到饭店吃饭。经过了解,原来在这场大风来袭之前,李维除了通过短信、电话、大喇叭等方法向农民朋友传递信息之外,对一些住地偏远、通信不畅的农户,他还要骑车前去通知。正是李维的现场通知,让张芝兴避免了自家大棚遭受损失。
张芝兴说:“天气预报听了几十年了,并没有觉得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但是,自从我们镇上来了气象助理,他经常给我们宣传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种田,什么时候打药,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收割,既帮我们种田,又帮我们防灾,还一分钱都不要。我们按照他的方法做,又省时又省力,我们心里过意不去,所以我要请他吃顿饭,表表心意。”
在辽宁农村,许多农民像张芝兴一样对气象部门有着深厚的感情。近年来,辽宁省气象局在全省推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和社会效益。
农民种田气象做主
在台安县桓洞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工作日记上,记者见到了气象助理、站长屈勇的几段日记。其中这样记着:“4月4日,目前我县平均气温已稳定通过5℃,已达到水稻育苗播种的界线温度,建议农民朋友抓紧时间进行水稻育种播种。4月9日,目前我县平均气温已稳定通过8℃,已达到玉米播种界线稳定,建议农民朋友进行玉米播种。”
屈勇告诉记者,这些日记是他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除了要把县气象局每天3遍的天气预报及时地传递出去以外,他还要在每个农时季节播发适应农时的各种农业气象预报,并且还要注意收集农户的反馈信息。
屈勇把日记翻开,指着其中的一页说:“这就是农民朋友的反馈信息,你看这是屈广维的,他说收到信息后,已经及时对水稻进行了育苗工作,并把在外地的儿子叫回来帮忙。如果没有气象局的这条信息,他还以为天气挺冷,育苗时间还要再拖一段时间呢1
刘春和是桓洞镇小河村的种养殖大户,他有大田25亩,水田50亩,大棚40亩,鱼塘7亩,养殖场猪300头。对于刘春和来说,天气变化直接决定着他的经济效益。
刘春和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大户在当地有很多,以前把精力全放在了种地上,只顾埋头种地,不知抬头看天。他说:“我们农民以前不懂什么叫科学种田,其实现在也不懂,但我们知道向谁学习,向谁打听消息,打听什么样的消息,说白了,这都是前些年遭灾后得出的经验。现在我们农民种田,全部由气象部门做主,他们告诉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小河湾村7组农民张振金家的蔬菜大棚里,记者看到一台1.5米高的测量仪,县气象局局长孙立德告诉记者,它叫“农田小气候观测仪”,可以测量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日照时数等。观测仪与县气象局连接,测量数据即时传送,县气象局可根据这些传送回来的数据及时作出判断,预测气候变化趋势,为农民提供相关的气象信息服务。
张振金说:“没有这个机器以前,要预防病菌非常不容易。现在有了气候观测仪,全村400户农民就建起了300多栋大棚,农民种田真的离不开天气预报啊1
气象信息覆盖农村
“有了这个大喇叭,啥时候降温、啥时候下雪都能提前知道,棚里的菜、圈里的牲畜都不怕受冻了,气象局可真是为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儿1盘锦市大洼县红塔村党支部书记高文华说。高文华口中的“大喇叭”,就是大洼县气象局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2010年7月19日至21日,大洼县迎来了入汛以来的最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县普降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大洼县气象局在通过手机短信发布平台将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送到县、乡、村防汛责任人及中小学校长手中的同时,通过农村气象预警广播系统大喇叭,向全县171个村(社区)发布了暴雨预报预警信息。7月20日上午,大洼县新兴镇党委书记王德山打电话到气象局询问雨情时说:“暴雨预报太准了,大喇叭广播太及时了,全镇各村提前准备,排干了沟渠里的农田用水,为全镇防洪除涝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气象保障。”
大洼县气象局以服务防灾减灾和县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建成了大洼县应急指挥中心、乡镇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系统、村级气象预警广播系统和县乡村三级气象机构。目前,大洼县已建成1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实现了自动气象站乡镇全覆盖。在全县15个乡镇、138个行政村,33个社区建设气象预警大喇叭171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42个,完成了县乡村三级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工作,实现了全县村村有气象信息接收设备。建设了气象预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每天播发两次乡镇天气预报,遇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全部通过气象信息显示屏播发,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了100%。
台安县通过在乡镇设置专职气象助理及建设农村气象灾害手机短信平台网络等手段,消灭了农村气象信息死角。
据台安县气象局局长李绍云介绍,以前气象部门只管预报天气,但不管农民如何使用,现在气象部门还要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把未来天气变化对生产的影响和相关建议及时传递给农民。过去农民安排生产生活,不太考虑天气及其影响,现在他们希望看天安排生活,看天安排和管理农业生产。设定乡镇气象助理,解决了气象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006年,喀左县就开通了大棚手机短信服务,免费为有关部门、农业技术人员以及全县3000多大棚户提供天气预报和大棚气象预报,是辽宁省较早开展温室大棚气象预报手机短信服务的县区,在全省服务“三农”活动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深度服务科技支撑
几年来,喀左县气象局在大力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同时,从做深为农服务入手,广泛开展了为设施农业、葡萄酒、农作物抗病虫害等领域的气象服务研究,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做好日光温室大棚蔬菜防灾减灾及气候调控技术服务是喀左县气象局给自己提出的一项科研任务。通过长期艰苦的科研攻关,他们建立了作物全生育期适宜生长气象指标体系、病虫害发生气象指标体系,研发出了日光温室温度预报和调控方法,包括日光温室温度预报方法和7项温室调控方法,防灾减灾效益显著。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喀左县气象局发布天气预报和日光温室气象预报等手机信息达890多万条,全县日光温室每年避免损失和增加效益总计达1亿多元。
喀左县大城子镇小河湾村2008年种植了300亩大棚青椒,通过温湿度及光照调控技术,实现亩效益3.3万元,每亩年增收3000元,全村共增收90万元。从2005年起,喀左县气象局就对该村大棚户贾凤杰家的大棚进行定点连续观测,并进行全年技术指导。通过综合调控,棚内的青椒长势良好,抗病能力强。即使在最冷月份,普通青椒几乎处于停止生长、仅维持生命状态时,他家棚内青椒依然生长、结果正常,产量明显高于别家大棚,效益增加2000元到4000元,产品销往北京5家大型超市。在该县作为示范棚,到目前为止前来参观的当地农户及技术人员达到1000多人次。目前,这项科研成果已经在全县推广应用。
作者:辽宁日报记者李江天本报通讯员周恩泽
“五一”前夕,记者在鞍山市台安县采访,正巧遇到黄沙坨镇大张村农民张芝兴拽着该镇气象助理李维,非要请李维到饭店吃饭。经过了解,原来在这场大风来袭之前,李维除了通过短信、电话、大喇叭等方法向农民朋友传递信息之外,对一些住地偏远、通信不畅的农户,他还要骑车前去通知。正是李维的现场通知,让张芝兴避免了自家大棚遭受损失。
张芝兴说:“天气预报听了几十年了,并没有觉得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但是,自从我们镇上来了气象助理,他经常给我们宣传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种田,什么时候打药,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收割,既帮我们种田,又帮我们防灾,还一分钱都不要。我们按照他的方法做,又省时又省力,我们心里过意不去,所以我要请他吃顿饭,表表心意。”
在辽宁农村,许多农民像张芝兴一样对气象部门有着深厚的感情。近年来,辽宁省气象局在全省推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和社会效益。
农民种田气象做主
在台安县桓洞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工作日记上,记者见到了气象助理、站长屈勇的几段日记。其中这样记着:“4月4日,目前我县平均气温已稳定通过5℃,已达到水稻育苗播种的界线温度,建议农民朋友抓紧时间进行水稻育种播种。4月9日,目前我县平均气温已稳定通过8℃,已达到玉米播种界线稳定,建议农民朋友进行玉米播种。”
屈勇告诉记者,这些日记是他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除了要把县气象局每天3遍的天气预报及时地传递出去以外,他还要在每个农时季节播发适应农时的各种农业气象预报,并且还要注意收集农户的反馈信息。
屈勇把日记翻开,指着其中的一页说:“这就是农民朋友的反馈信息,你看这是屈广维的,他说收到信息后,已经及时对水稻进行了育苗工作,并把在外地的儿子叫回来帮忙。如果没有气象局的这条信息,他还以为天气挺冷,育苗时间还要再拖一段时间呢1
刘春和是桓洞镇小河村的种养殖大户,他有大田25亩,水田50亩,大棚40亩,鱼塘7亩,养殖场猪300头。对于刘春和来说,天气变化直接决定着他的经济效益。
刘春和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大户在当地有很多,以前把精力全放在了种地上,只顾埋头种地,不知抬头看天。他说:“我们农民以前不懂什么叫科学种田,其实现在也不懂,但我们知道向谁学习,向谁打听消息,打听什么样的消息,说白了,这都是前些年遭灾后得出的经验。现在我们农民种田,全部由气象部门做主,他们告诉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小河湾村7组农民张振金家的蔬菜大棚里,记者看到一台1.5米高的测量仪,县气象局局长孙立德告诉记者,它叫“农田小气候观测仪”,可以测量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日照时数等。观测仪与县气象局连接,测量数据即时传送,县气象局可根据这些传送回来的数据及时作出判断,预测气候变化趋势,为农民提供相关的气象信息服务。
张振金说:“没有这个机器以前,要预防病菌非常不容易。现在有了气候观测仪,全村400户农民就建起了300多栋大棚,农民种田真的离不开天气预报啊1
气象信息覆盖农村
“有了这个大喇叭,啥时候降温、啥时候下雪都能提前知道,棚里的菜、圈里的牲畜都不怕受冻了,气象局可真是为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儿1盘锦市大洼县红塔村党支部书记高文华说。高文华口中的“大喇叭”,就是大洼县气象局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2010年7月19日至21日,大洼县迎来了入汛以来的最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县普降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大洼县气象局在通过手机短信发布平台将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送到县、乡、村防汛责任人及中小学校长手中的同时,通过农村气象预警广播系统大喇叭,向全县171个村(社区)发布了暴雨预报预警信息。7月20日上午,大洼县新兴镇党委书记王德山打电话到气象局询问雨情时说:“暴雨预报太准了,大喇叭广播太及时了,全镇各村提前准备,排干了沟渠里的农田用水,为全镇防洪除涝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气象保障。”
大洼县气象局以服务防灾减灾和县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建成了大洼县应急指挥中心、乡镇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系统、村级气象预警广播系统和县乡村三级气象机构。目前,大洼县已建成1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实现了自动气象站乡镇全覆盖。在全县15个乡镇、138个行政村,33个社区建设气象预警大喇叭171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42个,完成了县乡村三级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工作,实现了全县村村有气象信息接收设备。建设了气象预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每天播发两次乡镇天气预报,遇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全部通过气象信息显示屏播发,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了100%。
台安县通过在乡镇设置专职气象助理及建设农村气象灾害手机短信平台网络等手段,消灭了农村气象信息死角。
据台安县气象局局长李绍云介绍,以前气象部门只管预报天气,但不管农民如何使用,现在气象部门还要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把未来天气变化对生产的影响和相关建议及时传递给农民。过去农民安排生产生活,不太考虑天气及其影响,现在他们希望看天安排生活,看天安排和管理农业生产。设定乡镇气象助理,解决了气象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006年,喀左县就开通了大棚手机短信服务,免费为有关部门、农业技术人员以及全县3000多大棚户提供天气预报和大棚气象预报,是辽宁省较早开展温室大棚气象预报手机短信服务的县区,在全省服务“三农”活动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深度服务科技支撑
几年来,喀左县气象局在大力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同时,从做深为农服务入手,广泛开展了为设施农业、葡萄酒、农作物抗病虫害等领域的气象服务研究,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做好日光温室大棚蔬菜防灾减灾及气候调控技术服务是喀左县气象局给自己提出的一项科研任务。通过长期艰苦的科研攻关,他们建立了作物全生育期适宜生长气象指标体系、病虫害发生气象指标体系,研发出了日光温室温度预报和调控方法,包括日光温室温度预报方法和7项温室调控方法,防灾减灾效益显著。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喀左县气象局发布天气预报和日光温室气象预报等手机信息达890多万条,全县日光温室每年避免损失和增加效益总计达1亿多元。
喀左县大城子镇小河湾村2008年种植了300亩大棚青椒,通过温湿度及光照调控技术,实现亩效益3.3万元,每亩年增收3000元,全村共增收90万元。从2005年起,喀左县气象局就对该村大棚户贾凤杰家的大棚进行定点连续观测,并进行全年技术指导。通过综合调控,棚内的青椒长势良好,抗病能力强。即使在最冷月份,普通青椒几乎处于停止生长、仅维持生命状态时,他家棚内青椒依然生长、结果正常,产量明显高于别家大棚,效益增加2000元到4000元,产品销往北京5家大型超市。在该县作为示范棚,到目前为止前来参观的当地农户及技术人员达到1000多人次。目前,这项科研成果已经在全县推广应用。
作者:辽宁日报记者李江天本报通讯员周恩泽
今天(11/26日星期二) | 明天(11/27日星期三) | 后天(11/28日星期四) | 第四天(11/29日星期五) | 第五天(11/30日星期六) |
低温-5℃ | 低温-5℃~高温1℃ | 低温-2℃~高温5℃ | 低温-2℃~高温8℃ | 低温-5℃~高温8℃ |
转晴 3-4级 |
晴 4-5级转3-4级 |
晴 4-5级 |
晴 3-4级 |
多云转小雪 3-4级 |
盘锦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